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有哪些善于发问的名人故事

2022-11-06 08:36 作者:回首已是光年 围观:

他是一个提问的诗人,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回首已是光年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哪些善于发问的名人故事1

《影响的剖析》摘录

[美]哈罗德.布鲁姆 著 金雯 译


弗洛伊德与伊壁鸠鲁有诸多共性

在《超越快乐原则》中认为

每个个体希望以自己的方式死亡


在莱奥帕尔蒂这里

与孤独并列的是道德英雄主义

这个特点让每位读者不得不惊异与尊重


莱奥帕尔蒂诗歌中最核心的印象就是

他眼中的日常现实

是多美的清醒和规范


他以他粗犷的方式

成为了一个富于人道精神、慈爱、智慧

但郁郁寡欢的人

他在审美上进行自实现的温和的傲气

还是很让人亲近的


一切事情都取决于你如何坠落

因为坠落正是生而为人的基本状态

你必须坠落

自由在于偏转

在于以不同的方式坠落


莱奥帕尔蒂用他天生的雄辩教会我们

遵循现实的重要性

如何与死亡的必然性交朋友

他是一个提问的诗人

不是一个如但丁一般给出答案的诗人


勃朗宁是一个很难懂的诗人

现在已经淹没在阴影中

要理解勃朗宁

你就需要接近一种神魔的活力


用叶芝的话说

勃朗宁介乎布莱克和雪莱之间

而叶芝则更明确地属于

雪莱所擅长的内在的罗曼斯传统


勃朗宁从内心来说是个神魔

与易卜生是一个丑怪类似


勃朗宁向外洋溢着超自然的精力

他在很多层面上

比他钟爱的雪莱要主观得多


雪莱是最为典型的英语抒情诗人


勃朗宁戏剧人物都犹如轮唱的声部

但不像真人

我们可以领会到这些声音的属性

但看不出他们在任何存在层面上的位置


任何一首诗都是对延续性的虚构


罗兰扭曲并打破了他自认为看到的一切

同时也把短暂的时空连续性

转化为一个几乎无始无终的连续体


勃朗宁超过了雪莱和叶芝

因为罗兰实现了一种英雄的自我认同


雪莱在《西风颂》中向自然发话

在诗歌结尾处与风融为一体


勃朗宁和随和的叶芝及史蒂文斯一样

用自己戏剧化的诗歌

把自己排除了这个预言家的团体

有哪些善于发问的名人故事2

二战期间,通过形成战时的一些最重大的决定,丘吉尔发挥了作为战时领导人的主要功能。但是,构成历史学家们通常高度关注的这些高层战略决定基础的,却是其他一些相比之下不太引人注意但同样重要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细节问题做出的决策——尽管是重要的细节,但毕竟只是细节。

在这些活动中,也许最重要的是丘吉尔对军方的判断进行的不断检查。参谋长秘书伊斯梅勋爵是这台战争机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物,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在整个战争期间,丘吉尔不止一次在纯军事问题上否决军事顾问们的意见。”

确切地说,他通过不断向参谋人员详细提问对事件施加控制。正如将军们经常抱怨的那样,丘吉尔对很多军事细节方面的问题密切关注,他所问到的不仅是作战行动,而且还有这些行动所包含的更大含义。

说明这一点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丘吉尔对一次军事演习进行的细查。这次演习代号“胜利者”,从1941年1月22日至25日举行,得到了当时的英国本土部队司令官艾伦·布鲁克将军的支持。3月30日,丘吉尔给伊斯梅写了一张便条,向他了解“胜利者”演习的情况。英国制定了一系列大规模演习计划,目的是在德军跨过英吉利海峡入侵英国的情况下,发现英军所存在的问题并为抵御德军入侵做准备,“胜利者”演习是其中之一。尽管英国在1940年秋进行的空战中勉强获胜,从而暂时缓解了德军入侵的威胁,但英国人仍面临着德军入侵的军事挑战。在这张便条中,丘吉尔提出了以下问题:

1.“胜利者”入侵演习中,假定的是在遭遇顽强抵抗的情况下,两个装甲师、一个摩托化师和两个步兵师的敌军在诺福克郡海岸登陆。这五个师经过鏖战后登陆,并在48小时结束后全部被假定为有战斗能力。

2.我推测,这样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的细节都是由相关参谋人员制定出来的。让我看着这些细节。例如,需要多少船只和运输工兵来运输这五个师的兵力?它们包括多少辆装甲车?有多少辆卡车,多少大炮,多少弹药,多少士兵,多少吨补给品?在最初48小时它们能推进多远?在最初12小时,假定有多少士兵和车辆已经登陆,他们所遭受损失比例是多少?最初48小时的战斗进行之际,他们的运输工具和军需船的情况怎么样?这些运输工具和军需船是已经把所运货物搬空了,还是仍然停在离海滩不远的近海处?他们的海军护航情况怎么样?此时登陆是否得到了敌军在白天出动的、占据优势地位的战斗机编队的掩护?如果此时登陆得到了掩护,那么敌军必须出动多少架战斗机才能覆盖整个登陆区域?

在第三段中,丘吉尔清楚地表明了提问的目的:

3.以上所有数据对我们今后发起的进攻将是极具价值的。如果上面提到的这些参谋人员能制定出一项计划,从而在假定德国人在英吉利海峡占据海上优势的情况下,我们能有类似数量的兵力在法国海岸登陆,并在登陆时得到我们的战斗机所提供的同样范围的掩护,那么我会感到非常高兴……

很明显,丘吉尔担心这一类演习所做出的假定助长了对敌军能力做出的总体说来过高的估计。如果认真看待这一估计,那么它会使英国最高指挥部感到气馁,并阻止其采取防御以外的任何方式。4月7日,布鲁克做出了答复,提供了丘吉尔想知道的数字,包括对敌军损失率的估计(跨越英吉利海峡时为10%,登陆时为5%至10%)。

几周后丘吉尔做出了答复。他一方面强调,英军在希腊登陆时的情况已经证明,实际情况要比上述假定情况困难得多,另一方面他继续提出问题。

这段插曲有怎样的意义?它展示了丘吉尔同下属打交道时所采取的方式:对他们做出假定和所持的观点不断进行提问,不是只提出一次,而是在辩论中接连重复提出。值得注意的是,负责这次演习的司令官布鲁克经受住了丘吉尔的考验,他不仅没有被丘吉尔的提问所困扰,而且最终获得提升,担任英帝国总参谋长兼参谋长委员会主席。这非常清楚地表明,丘吉尔可以容忍同他意见相左的人,只要他们既不愚蠢,也不对他的提问保持沉默。

丘吉尔意识到任何技术性问题所具备的更广泛的含义,他是带着这一意识进行提问的。实际上,他的战争天才很大程度上在于,他能把一些看似例行的事务和远为广泛的政策和战略问题联系在一起。

丘吉尔做出的军事判断偶尔明显优于其下属,但这并不是说情况总是如此或常常如此。确切地说,丘吉尔通过以下途径来发挥他作为战时领导人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以他从广泛的阅读和战争经历中获得的大量常识为标准,来衡量下属们做出的预测和断言。在很多情况下,他向联合策划参谋人员提出问题后,得到的答复都是他不赞同的,他会对这些答复进行深入调查。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丘吉尔向政府各部门提出的询问、调查以及质疑就如同一条毫无停歇的河流,从他的笔下(更准确地说,是从他的口中,因为他几乎全部的工作都是通过口授完成的)流出。诺曼·布鲁克从1941年至1962年一直在内阁秘书处工作,从1947年至1962年担任内阁大臣,他回忆了丘吉尔的提问所产生的效果。

丘吉尔发出的这些信息有时带着不容置辩的口气,但总是非常切题和及时。这一认识很快就在白厅的政府官员中传开了。这些信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证实了人们的这种感觉:在政府中心,现在出现了一种强有力的个人控制。涉及面极广的这条信息河流就如同探照灯的光柱,不断来回照射,并照射到政府深处——这样一来,每个人,无论他的职位多么低微,作用多么不足为道,都感到有一天光柱可能会照到他身上,并照亮他的所作所为。在白厅里面,这一影响力所产生的效果是立竿见影和引人注目的……随着人们开始认识到,在一种强烈愿望指引下的一只坚定的手正在牢牢控制着方向盘,一种新的目的感和紧迫感就形成了。

丘吉尔在《世界危机》中写道:“在最高境界,真正的战略和政治是合而为一的。”如果人们仔细研究丘吉尔的职业生涯,特别是他在二战时担任英国首相兼国防大臣的这段时期,人们就可能会发现:文职-军职关系和战略的制定是多么不可分割地缠绕在一起。它还展示了无情而明智地进行提问所具备的威力,这种提问更多是基于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常识,而不是基于专业知识——克劳塞维茨认为,这种才能是军事天才的基础。

丘吉尔主要的政治美德在于,他能通过反映出他本人独具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言辞来打动男男女女的内心。他后来在写到1940年的情况时指出,英国人有一颗狮心,而他不过是被赋予了特权去发出怒吼声。这种过分谦虚的言辞也许并未表现出他的特性。作为一位同少数几个顾问一起坐在内阁室或桌旁的战时领导人,他有很多长处。几乎没有人能像他那样,拥有撰写犀利的国家文件和极具洞察力的备忘录的才能。

正如我们已经强调的那样,他的领导艺术包括向军事下属提问和质疑的技巧,而这种技巧几乎没有其他人掌握。但如果所有这些技巧不是建立在一种勇气的基础上,那么它们都将毫无作用。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配上在更高层面战时领导艺术方面的种种技巧,使丘吉尔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战时政治家。


摘自 | 《领导文萃》2022年5月上

稿件来源 | 《最高统帅》

本文作者 | [美]科恩/文 徐 刚 等/译

责任编辑 | 张风

微信编辑 | 笺迟

有哪些善于发问的名人故事3

我去过孟加拉——世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也去过欧美一些国家——世上最先进、文明的地区,耳闻目睹,常常不由自主地联想、对比,同是人类,同是一块山川、土地,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民却有这么大的区别,原因何在?谁能给出答案?谁又能根据答案,行动起来,去拯救、改变那些贫困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我相信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一部发出疑问、寻找答案并付诸行动的历史。

这段历史的起源并不遥远,在此之前,人类先是处于蒙昧状态,听天由命,然后跪服于宗教或听命于权威,直到有一天,先知先觉者用理性来认识世界,思想的火花开始闪现,哲学诞生了。

这一时间大约可推衍到公元前六——四世纪的古希腊——同于中国的春秋时期,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西方人把他们的思想源泉归功于古希腊的那些思想家们。他们最初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世界由什么构成?”“世界的根基是什么?”

随后古希腊最负盛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出来说,我们应当如何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他提出了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是正义?”

苏格拉底是第一位出生在雅典的古希腊伟大哲学家,他活动于城邦的黄金时代,生于约公元前470年,卒于公元前399年,死后留下一妻三子。

青年时代,他研习了当时风行、今天被称作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哲学。这些哲学家们以不同方式致力于认识身边的世界,比如世界的本原问题,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这有点像同时期的东方中国,有个杞国人担心天会塌下来,人们讥笑他为“杞人忧天”。苏格拉底对这些印象深刻,但他认为我们真正需要认识的,是应当如何生活,如何行为,对我们而言,更紧迫的问题应该是:什么是善?什么是公道?什么是正?这些问题将会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主导我们的行为。

苏格拉底并不自以为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但他也相信,其他人也不可能找到答案,于是他奔波于雅典,向每一个听众提出道德和政治的基本问题,如此则体现了他所倡导的讨论的旨趣。

显然他极具个人魅力,走到哪里都被人们尤其是热情的年轻人所簇拥,他的论说步骤总是那样,他会对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提问:什么是友谊?什么是勇气?什么是宗教虔诚?倘若有人说已经找到了答案,他就会接受挑战,提出一系列刨根究底的问题来质疑。

苏格拉底式的质问风行一时,起到了一箭双雕的功效,他揭示出人们的无知,而这些人自以为有知识。他也激发了旁观者对哲学根本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展开讨论。

苏格拉底自己很少谈论终极答案(实际上,强调我们只能探究和质疑答案,而不能依赖“终极”,正是其方法的组成部分),他促使人们对其所提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更深刻的认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困难所在。

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是正义?”,他并非要寻求一种定义,在他看来,“正义”一词之所以能被应用于不同的人群、决断、法律和秩序,恰恰说明存在着一种共同的东西,一种被称为“正义”的共性;他的目的即在于揭示出这一共性,换言之,他坚信有一种被称为“正义”的东西存在,它并不一定像某些实存那样是物质性的存在,但却是真实的,其任务在于揭示这一抽象存在的本质。——这很像中国理学家所强调的“天理”。——天理是客观存在的,但又是抽象的。

苏格拉底的言行带有摧毁性和颠覆性的色彩,他教导人们怀疑一切,他揭示了人们面对权利和权威时的无知,他成了极具争议的人物,爱他的人与恨他的人一样多。最终,当局以腐蚀青年人和亵渎城邦诸神的罪名,将苏格拉底拘捕。他受到审判,并被处以毒死。在人类思想史上,他的受审和死成为最具启示意义的悲剧之一。如图:

《苏格拉底之死》

法国艺术家大卫完成于1787年的这幅名画,画出了苏格拉底即将喝毒药赴死。他手指更高的天国,因为那是他的最终归宿。原作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我曾在此画前向苏格拉底及画家表示敬意。

哲学家中是否有人能够超过苏格拉底的影响力,是大可怀疑的。苏格拉底最先倡导人格完整的至高无上性,这种人格完整是本真的,并非诉诸诸神、律法或其他权威。这一思想对后人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他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信念,而是心甘情愿地慷慨赴义,而且,即使原本可以逃避,他仍然做出这样的选择。至此以降,许多最伟大的思想家也都强调道义的至尊,尽管他们并不一定受到苏格拉底的影响。耶稣说:“失去本真自我,赢得整个世界又有何益?莎士比亚也说:“最重要的是:成为本真的你。

其实远在东方,比苏格拉底大100岁的孔子同样说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比苏格拉底小100岁的孟子也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此外,苏格拉底的贡献还在于它确立了质疑一切的原则,不存在直接固定的答案,因为答案本身也必须受到质疑。遵循这一原则,他把辩证法奉为哲学的核心,而所谓辩证法,就是在不断的质疑和回答中寻求真理。这一方法延续至今,所谓真理越辩越明。

在政治学领域之外,苏格拉底的名字成了智者和重要人物的原型。如果说一个人是“当今巴黎的苏格拉底。”谁都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其他任何哲学家的名字都没有被这样使用过。

苏格拉底对后世的影响是惊人的。十四世纪开始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就是要复兴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继而推进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毫无疑问,以苏格拉底为首、包括他的学生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这些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为这场运动起到了正本清源、回归理性思想的作用。

文艺复兴带来思想解放,继而又推动了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为后来的工业大革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此人类大踏步地走向现代文明。

在西方,苏格拉底又是智者的代名词,流传着许多与他相关的故事,我从网上摘录如下,从中也可看出他的思想内涵。

1.【悍妻】

苏格拉底本身相貌非常丑陋,但娶了一个漂亮泼辣的女人,动不动就会遭她无礼谩骂。

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

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

2.【无知】

古希腊有个青年人自认为自己比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还聪明。

有一天,苏格拉底问他一个问题:“世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青年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鸡是从蛋中孵出来的,自然是先有蛋罗!”

“蛋是鸡下的。没有鸡,蛋从哪里来?”

青年人想了想说:“那还是先有鸡!”

“你刚才已经说过,鸡是从蛋中孵出来的。没有蛋,鸡从哪里来?”

青年人抱怨说:“你怎么提出这样一个怪问题呢?现在我也问你一个问题。”

“请提吧。”“你说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苏格拉底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知道。”

青年人笑了:“这样看来,你和我其实差不多啊!”

苏格拉底说:“不,你是以不知为知,我是以不知为不知。以不知为知非知,以不知为不知非不知矣!”

启示: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

3.【选择】

学生问苏格拉底:人生是什么?

他让学生们从一个果园中走过,每人挑选一只最大的苹果,不许走回头路。

大家回来后他问:满意吗?

学生们说: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我们要么选早了,后面又有更大的;要么选晚了,漏过了最大的。

苏格拉底笑了: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启示:如果把世上每一个人的痛苦放在一起,再让你去选择,你可能还是愿意选择自己原来的那一份。

4.【婚姻】

柏拉图问他的导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带他来到一片森林前,

告诉他去砍一棵最大最好的树,同样不可以往回走,柏拉图进了森林,

砍了一棵不是最好的树,出来见他的导师,导师问他怎么砍了这棵?

柏拉图说,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棵看上去不错,虽然不是最好,但也不差,我就砍了,

导师说这就是婚姻!苏格拉底说:“人务必要结婚,娶个好女人,你会很快乐,娶个坏女人,你会成为哲学家。”

启示: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