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蒋姓的英雄有哪些故事

2022-11-06 08:23 作者:晋绥往事 围观:

晋绥抗日英烈故事之三——令日本鬼子闻风丧胆的抗日英雄蒋三,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晋绥往事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蒋姓的英雄有哪些故事1

蒋三,又名蒋万寿。因在弟兄中排行老三,又唤作蒋三。1911年生于山西汾阳县唐兴庄村。青少年时爱好武术,学得一身好武艺。因经常狩猎,又练得一手好枪法。因其生性刚烈,行侠仗义,深受乡亲们戴爱。

1938年,侵华日军占领汾阳城后,他毅然与弟弟蒋四投身于抗日斗争中。次年,蒋三参加了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旅组织的地方游击队,带领游击队员橇日军占领的铁道、除汉奸、埋地雷剪电线,伏击小股日伪军,使敌人惶恐不安。

1941年春在回回堡战斗中杀死日军高桥大队长,受到上做表彰,奖励手枪一支。一次,蒋三夜闯汉奸王力青家怒喝一声:“你不是要把我献给日本人吗?”王惊魂未定即被一枪毙命。日军到处悬赏捉拿他,但他每次都能凭着勇敢机智和人民群众的掩护脱险。

在汾阳城,当时有这样两句民谣“汾阳城东三根刺,东林、二丑、毛吉利”,所指的是3个铁杆汉奸。蒋三用借刀杀人之计,以“感谢”奉送枪支弹药为名给他们写信,诱使日军将其处死。1942年4月,他带领7名队员在“六合园饭店”击毙了多次出卖、杀害我抗日军政人员的伪自卫团团长王林圃。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蒋三多次为八路军护送米面、猪肉、布匹、棉花、染料、布鞋等军需物资,先后动员10余名农村青年参军参战。

1942年7月14日,蒋三刚从城里开完会回到唐兴庄,即遭到裴会镇据点10多名日伪军的伏击,面对10倍于己的日伪军,蒋三毫无惧色,英勇抵抗,在身负重伤面对四面包抄过来的敌人,仅剩一颗子弹的情况下,他临危不惧,饮弹自戕,时年29岁。

在蒋三壮烈牺牲后的第三天,日军没有了顾忌,遂在峪道河水泉村用刺刀捅死了一月前因伤被俘的蒋四。随后,蒋妈妈又把最小的儿子蒋七送到部队。蒋七在汾孝战役中英勇牺牲。其英勇机智的形象及战斗事迹,为人传颂。建国后,作家马烽同志根据史实写出了电影《扑不灭的火熖》。

1965年汾阳县人民委员会在唐兴庄村建立抗日英雄蒋三烈士陵园,并将同为抗日战士的蒋三胞弟蒋四、蒋七迁葬此园。


蒋姓的英雄有哪些故事2

来源: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

在汾阳市冀村镇唐兴庄村,蒋三陵园杨柳青青、庄严肃穆,陵园坐南朝北,大门上挂着汾阳市革命教育基地的牌匾,年近65岁的贾大妈从小就担任起蒋三烈士传奇故事的讲解员。

贾大妈为我们讲解起来:“蒋三陵园上个世纪60年代就建起来了,2001年重新修整了一次,新建了碑亭一座,内立墓碑一通,还新建了蒋三烈士展览馆,陈列有蒋三烈士抗日题材的连环画30幅,另外还有遗物数件及蒋母画像,部分珍贵遗物已经移交汾阳市烈士纪念馆保管。”

蒋三(1912年—1942年),是一个传奇式的抗日民族英雄,原名蒋曰寿,后更名蒋万寿,出生贫农,汾阳市唐兴庄村人。1938年3月,日军侵占汾阳后,26岁的蒋三目睹日军暴行,愤恨难平,即辞别老母,毅然投身抗日战争,参加工卫旅组织的县游击大队。他积极组织群众,经常在汾阳、文水、平遥、介休一带出其不意打击敌人,使敌伪不敢轻易骚扰,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戴。

1939年4月,蒋三率游击分队在敌据点周围及交通线上埋地雷,掀铁轨,剪电线并打击小股敌军,使敌惊恐。1941年,他又率队配合八路军四出击敌,在伏击敌“扫荡”部队战斗中击毙日军小队长高乔并追击敌军,粉碎敌人进攻。1942年7月不幸牺牲,年仅30岁。解放后被当地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作家马烽同志根据其生前故事编写了电影《扑不灭的火熖》。

在贾大妈的带领下,我们走进蒋三烈士纪念馆,2001年修整过后的纪念馆面宽三间,占地大概60㎡,馆内开阔明亮,四周墙壁上悬挂着30副连环画,部分画面取自著名作家马烽创作的电影《扑不灭的火焰》,电影中那个智勇双全、威震敌胆的主人公原型就是蒋三。蒋三为人正直,性格刚毅,嫉恶如仇,对鬼子和汉奸恨之入骨。

蒋三练过武术,几个壮小伙都不是他的对手,他自幼跟随猎人打猎,练得一手好枪法,加上他机智勇敢,打鬼子,惩罚汉奸,屡战屡胜,因此鬼子、汉奸称蒋三为“三阎王”,一提起蒋三,没有不害怕的。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许多蒋三打鬼子、杀汉奸的传奇故事。

一次,两个汉奸叫嚣着要抓捕蒋三,可等蒋三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大喝一声:“我就是蒋三!”时,顿时吓得面如土色,连枪也忘了拔,扔下自行车就跑。1941年4月8日,蒋三在筹集到一批支前物资后,遇到日军挨门挨户搜查,独身被敌包围,躲在破草棚观察敌人动向的蒋三怕被敌人发现后连累乡亲,就向村西龙王庙突围。他刚迂回到龙王庙前,被伪村长和汉奸王立卿发现了。蒋三大步流星跑进龙王庙,钻进戏台顶棚,并随手抓住一对鸽子。王立卿率日伪军围住戏台,四处搜索,没有找到蒋三,日军小队长命令机枪朝顶棚开火。随着枪声,一对鸽子顺着气孔飞了出来。日军小队长大骂道:“八格牙鲁,鸽子的飞出来,蒋三的没有”,于是蒋三得以安全转移,并于次日晚处决了汉奸王立卿。

蒋三神出鬼没,痛击日伪军,令敌人很恼火,他们设下了一个恶毒的圈套。1942年7月18日黎明,一股日伪军偷偷地窜进唐兴庄,控制了村中的制高点和交通要道。这天上午,蒋三骑自行车从汾阳城回唐兴庄执行任务,刚走到村口,就发现了埋伏的日伪军,蒋三回头就走,敌人在后穷追不舍,枪声四起。蒋三临危不惧,边走边打,不幸腿部中弹,只好扔掉自行车,爬进土堰下的瓜田里,沉着应战。敌人远远地围着他,叫嚣着让他投降。蒋三知道自己这次走不了了,便轻蔑地望着敌人,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年仅30岁。

在蒋三烈士墓地,笔者看到呈方形的院落中有着几十年树龄的杨柳树环绕着三座墓冢,墓前正中有一座碑亭,碑亭内的墓碑上正面刻着“抗日英雄蒋三烈士之墓”,背面刻着“蒋三烈士简介”。据贾大妈讲,三座墓从东到西依次为蒋四、蒋三、蒋七之墓。原来蒋三兄弟七人,蒋三的胞弟蒋四、蒋七也是革命烈士,在蒋三壮烈牺牲后的第三天,日军没有了顾忌,在峪道河水泉村用刺刀捅死了一月前因伤被俘的蒋四。随后,蒋妈妈又把最小的儿子蒋七送到部队。1947年1月,蒋七在解放孝义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15岁,其英勇机智的形象及战斗事迹,为人传颂。

蒋三虽然壮烈牺牲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在当地群众中广泛流传,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入抗日救亡的斗争中,他那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如同扑不灭的火焰,在吕梁大地上越燃越旺。王永贵

本文来自【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蒋姓的英雄有哪些故事3

一封“寻亲信”揭开11位湘籍烈士的英雄往事

本报记者周楠

一封特殊来信,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

11份泛黄档案,隐藏着11个壮怀激烈的英雄故事。

一封穿越75年的家书,一座屹立在村民心中82年的丰碑,两名原籍信息成谜的烈士,四位仍待亲友前来寻找的英雄。

……

近日,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追踪采访一段为烈士“寻亲”的经历,带您走近11位湘籍烈士的英雄往事。

揭开尘封的历史

今年5月,湖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收到一封特殊来信。两名老红军后代、烈士寻亲志愿者在信中说,河北省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埋葬了12名湖南籍师团职红军烈士,自从1951年迁葬到陵园,烈士亲人和原籍地政府从未前来祭扫,其中有6人没有登记在湖南革命烈士总名录中。来信提出在合适时候组织烈士家乡人和亲人前往陵园祭扫、为6名红军补发烈士证书等请求。

湖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随即要求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抓紧核实相关情况,做好烈士身份认定工作,以告慰烈士英灵。“我们马上组织人员前往河北了解情况。”5月24日,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副厅长易德才带队前往河北、山西,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实地走访,核查相关情况。

“经过核查,志愿者反映的情况与实际有些出入。”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是颜隆茂烈士的原始档案记载其籍贯为“湖南省莲花县”,莲花县历来属于江西省辖区范围,这一信息迅速被通报给江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由他们继续核查。

二是经多方核对,这12位同志的信息此前均已录入退役军人事务部褒扬纪念管理系统,认定为烈士身份。11名湖南省籍烈士中,7人的《烈士证明书》由湖南有关部门发放,4人由河北方面发放。

三是并非没有烈士亲人前往陵园祭奠。据最新了解到的情况,刘桂云、周万成、范坚才、郭陆顺、蓝芳、吴强、喻忠良7名烈士的亲属都已联系上。其中,郭陆顺、吴强等烈士的亲属此前曾多次前往陵园祭奠。

吴强烈士的孙子吴一挥生活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这位66岁的老人告诉记者:“家人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收到爷爷牺牲的噩耗,后来知道他安葬在石家庄一处陵园。当时条件有限,1983年才开始到陵园祭奠,此后每隔一两年去祭奠一次。”

湖南省多位市县史志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红色热土,湖南的烈士数量多,很多市县烈士陵园有专门的纪念碑,镌刻烈士名字,供后人祭奠。每逢清明,部分烈士的亲友会选择在当地陵园祭奠,刘桂云、范坚才等烈士的亲友祭奠属于这种情况。

“尽管核实的情况与志愿者来信反映的有所出入,但这封信帮我们开启了这次烈士‘寻亲’之旅,揭开了尘封的历史,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并组织家乡人前往陵园,追思和祭奠伟大的先烈。”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工作人员说。

痛击日寇,收复县城,李云龙式的军人

1954年建成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占地21万平方米,树木葱茏,庄严肃穆。这里安葬了白求恩、柯棣华大夫,也长眠着马本斋等革命烈士,是缅怀在华北地区牺牲烈士的主要纪念陵园。

走进陵园档案室,打开一个个铁皮柜,工作人员李媛媛小心翼翼地取出档案,供我们翻阅。打开档案袋,抽出泛黄的纸张,11位湘籍烈士的故事在眼前徐徐展开。李媛媛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华北大地成为敌后抗战的坚强堡垒,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些湘籍烈士就是代表。”

刘贵荣,湖南茶陵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途中参加强渡金沙江等战斗,一生7次负伤。1937年奔赴抗日前线,一度率部收复灵寿县城,在洪子店战斗中击溃5倍以上的敌军。1941年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第十九团团长,率部在多次战斗中痛击敌人。在1943年的黑水窑战斗中,消灭日寇一个小队和伪军一个中队,缴获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两挺、弹药和军用品17车。当年10月,在日寇反扑报复中,刘贵荣和一连战士遭敌合围,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2岁。

英勇无比,富有谋略,收复县城,担任团长,这不就是李云龙式的军人嘛!采访期间,多名人士不约而同提到这一点。

郭陆顺,湖南浏阳人,1927年入党,一生参加作战上百次,负伤11次。1937年赴抗日前线,任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下属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4月初,马本斋所在部队遭日伪军围困的危急时刻,郭陆顺率部成功救援,自己身负重伤。1939年10月,郭陆顺调任冀中回民支队政委,同司令员马本斋紧密合作,取得了大大小小30多次战斗胜利,被冀中军区司令员赞扬为“模范政治委员”。1942年,在青县大城地区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28岁。“家人回忆他,说他身上好多疤,我们因他而自豪。”郭陆顺的侄孙郭启华老人说。

欧阳波平,湖南人,参加过长征。抗战期间,在冀东分区负责军事培训工作,坚持边打仗、边教学,培养了一批军事素质较好的干部。1942年7月,担任晋察冀军区十二团一营营长的欧阳波平率领全营参加了干河草伏击战,制造潘家峪惨案的100余名日寇被歼灭。同年,他不幸牺牲,时年30岁。

蒋鸿高,湖南人,1931年入党,参加过长征。抗战爆发后,参与组建晋东游击队、九龙支队等地方抗日武装,并任九龙支队支队长,曾率部在平定县张庄镇与3倍之敌交火并获胜。1939年3月26日,在训练新兵时为救护战友壮烈牺牲,时年30岁。

……

三两行字就是一方水土一方人,是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和壮烈伟大的牺牲。相对于他们壮阔的一生,历史对他们的记载太少太单薄。

“许多烈士战绩彪炳、人生壮阔,但革命年代,条件所限,他们的档案记录只有两三张纸,信息不全,多年来我们努力寻找,争取尽可能地完善信息。”李媛媛感慨。

令人欣慰的是,在此次烈士“寻亲”过程中,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通过到原籍地、牺牲地实地走访,加上媒体联动,一些烈士的档案信息得到丰富,例如蒋鸿高烈士牺牲地点的修正、吴强和范坚才烈士照片的补充等。

一座村民自发立的丰碑

烈士长眠,后人常念。

今年6月9日,在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组织下,30名烈士亲属、故友、家乡干部代表赴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祭扫11位湘籍烈士。

“爷爷,端午节快到了,我带来了家乡的粽子,请您尝尝家乡味道。”站在吴强烈士的墓前,吴一挥老人以这种方式祭奠先人。

“爷爷和奶奶感情很深,爷爷投身革命经历了很多艰险,奶奶在家维持,一直挂念着爷爷。”66岁的吴一挥眼含热泪说,爷爷参加革命后,奶奶余银香在困苦中独自带大孩子,替爷爷奉养双亲,直到1950年才获知丈夫牺牲的噩耗。1995年去世前,老人一直居住在两间木屋里,因为那里留着她和丈夫的幸福回忆,老人一辈子割舍不下。

祭奠当天,吴一挥的老伴龙月珍还带来女儿吴竞争写给曾祖父的信。苍松翠柏间,龙月珍捧着三张信纸,用乡音代女儿诉说对曾祖父的缅怀:“今年,已是您走后的第75个清明节了,一直想给您写封穿越时空的家书,给您讲讲我们的故事,寄去我们对您深深的思念……曾祖父,您于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今91年过去了,今年已是我们党的百年华诞。而您的初心今犹在,党的使命也始终未曾改变。如今,我也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将继续踏着您的足迹,立足新起点、新征程,永不止步!”

龙月珍声音哽咽。

在郭陆顺烈士墓前,他的侄孙郭启华和老家永和村村干部刘雷播放了家乡孩子特意录制的一首歌曲。“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跟着毛主席跟着党,闪闪的红星传万代……”孩子们用稚嫩的歌声,表达对先辈的敬意。

“家乡变化很大,乡亲们富了,家家盖起了新楼房,家乡人民一直记着您,因您而自豪。”刘雷说。

在寻访中,另一个感人故事也浮现出来。

在查阅蒋鸿高烈士档案时,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工作人员发现这样一条信息——“山西党史办提出:牺牲地点应为昔阳闫庄村,不是平定县。”根据这条线索,他们立即驱车赶往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通过查阅地方志、走访知情人士,意外地了解到,在昔阳县闫庄乡陈村,当地人民为纪念蒋鸿高烈士,专门立了一座纪念碑,多年来一直自发祭奠。

6月19日,在陈村的通村公路旁,记者见到了一座高约1.8米的纪念碑,正面写着“蒋支队长鸿高同志纪念碑”,背面刻着烈士生平事迹。负责记录村史的赵录明老人告诉记者,1939年3月26日,蒋鸿高在陈村附近训练新兵,一名战士太过紧张,拉响手榴弹却未投掷出去,千钧一发之际,蒋鸿高夺过手榴弹,并把战士挡在身下,手榴弹在他出手瞬间爆炸。蒋鸿高为救护战友壮烈牺牲,群众把他埋葬在村里,并立碑纪念。

“他舍身救人的精神,让村里百姓永远崇敬,父辈多次讲他的故事,我读小学、中学时,几乎每年清明都会跟随村里人、老师和同学来祭奠他。”赵录明还告诉记者,因为修路旧碑出现沉降,2003年,一位叫赵满仓的退休干部筹措资金,为烈士在高处立了新碑。

在昔阳县县城的一个普通小区,记者见到了96岁的赵满仓。老人听力不太好,但谈到蒋鸿高烈士,声音大了起来。陈村是赵老的家乡,蒋鸿高烈士牺牲时,14岁的赵满仓是村儿童团的成员。尽管时隔80余年,他仍能回忆起蒋鸿高亲手教他打枪的画面,记得他的身材、长相、体态、口音。

“他人很随和,性格活泼,在村里带我们这些孩子唱歌,教我们搞军事训练。”说到这些细节,老人脸上浮出笑容,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光,“80多年过去了,我还是很想他。”

“他什么地方打动了您,让您这么多年一直记着他?”我们问。

老人坐在沙发上,沉默了十多秒,忽然努力挺直腰,浓重的山西口音脱口而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寻找仍在继续

截至记者发稿时,11名烈士中,7名烈士的亲友已经联系上。欧阳波平、蒋鸿高烈士只找到战友或战友后人,袁子清、谭云烈士的亲友暂未找到。

“蒋鸿高烈士的档案只记载了籍贯在湖南,没有明确到市县,据说也没有成家,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后人的相关线索。”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赵满仓老人的回忆,蒋鸿高是洞庭湖人氏,参加过平江起义,结合入伍时间,推测他可能是湖南省平江县人,但只限于推测。

“那个年代牺牲的很多烈士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很年轻,一心报国,没来得及成家,没有直系后人,现在寻亲就很难进行。”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党委书记任兆元说。

相对而言,为欧阳波平烈士寻亲的故事更为曲折。

6月19日深夜,听说我们在寻访欧阳波平烈士的故事,一位叫董连辉的志愿者赶到石家庄,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董连辉是《廊坊都市报》的副总编、新闻调查中心主任,他的四姥爷李方州曾担任中共迁青平联合县三总区书记,1942年被日伪军当众杀害。因没有直系后人及化名等原因,当地党史对李方州的记载不多,董连辉从2004年开始挖掘先辈的历史,并在寻访过程中获悉欧阳波平与李方州并肩作战、感情深厚,于是开始了解欧阳波平的事迹。

根据他的寻访查证,欧阳波平是公认的“神枪手”,善于打伏击战。发生在冀东的白草洼、干河草、彭家洼等经典伏击战,他都参与了。生活中,他多才多艺。董连辉采访到多位与欧阳波平有过接触的抗战老人,以及多位冀东革命先辈的后代,他们都回忆他“人长得帅,热爱生活,喜欢整洁”“儒雅随和,办事干净利落”“特别能打仗,霹雳伏击出其不意”。

1942年在一次与日军的遭遇战中,欧阳波平指挥全营获得胜利。但在打扫战场时,因为警卫员枪支走火,欧阳波平不幸牺牲。战斗英雄以这样的方式离世,实在令人唏嘘。

更让董连辉感到遗憾的是,据他了解,欧阳波平牺牲后,始终没有亲友祭扫。“我到处寻访,得知他的档案中一没有记录家乡具体信息,二没有亲友信息,所以很可能家乡亲友不了解他牺牲的事情,祭奠就无从谈起。”

受欧阳波平英雄事迹和人格力量的感召,加上四姥爷亲情所系,董连辉近年来多方寻访,希望能找到烈士的亲友。“我大舅跟四姥爷李方州共事过,但他于1993年去世,据他的女婿回忆,老人生前说欧阳波平的老家可能是湖南一个带‘平’字的县,我查遍湖南所有县市区名称,初步锁定平江县,给平江县民政局、史志办多次打电话查找,还是没有结果。”

后来,他在一位军史研究学者的著作中看到,欧阳波平的籍贯显示为平江县。他多次电话联系作者,询问此项记载源自哪里,但没有得到确定答复。“有可能来自网络线索,甚至源头是我的文章。”

2019年,有热心网友在他博客留言,称欧阳波平可能是平江县三市镇低坪村人,因为这个村都姓欧阳。董连辉往当地打过多次电话,同样没有结果。近日,记者也与该村联系,并提供欧阳波平照片,奈何年月已久,没有人认识这位烈士。

“寻找这么多年,但可能前提本身就错了。”董连辉与多位抗战史学者研讨,有人认为欧阳波平也许是化名,当时敌后战场环境异常残酷,为了自身和家人安全,一些八路军干部对外用化名,战友之间也不称实际职务,甚至连家人都不知道化名的情况。同时,考虑到大舅的回忆比较模糊,又是二手信息,欧阳波平的家乡是否是平江也要打问号。

“最近,有学者对我说,欧阳波平是有文化的人,有报国之志,也许名字就是源自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这句话让陷入寻亲困顿的董连辉得以释然,“实在找不到后人也没关系,只要我们能记住他、传承他、守护他的使命,英魂就不会寂寞。”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