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视频制作的幕后故事有哪些

2022-11-06 08:24 作者:界面新闻 围观:

“二舅”爆火背后,为什么“三农”视频在年轻人中反复走红?,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界面新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视频制作的幕后故事有哪些1

记者 | 佘晓晨

编辑 |

在治好精神内耗的“二舅”刷屏之后,吐槽和赞誉也一起出现了。在这个讲述农村老人对抗命运的纪实性故事里,有人深受感动,也有人认为,UP主在“歌颂苦难”。

无论如何,又一个关于农村的视频爆了。从7月25日发布到现在,该视频播放量已超过1900万,站内评论超12万,连续两天登上微博热搜。

和其他农村生活类视频相比,“二舅”的火有更多文学性因素加持,但三农视频确实在反复走红。尽管拍摄风格不一,这类创作者的视频始终离不开农村生活、田园劳作、真实记录。火到Youtube的李子柒、抖音迅速涨粉的张同学、红遍全网的华农兄弟,都属于这个范畴。

最早为创作者铺就土壤的是快手,“土味”三农视频捧红了大批博主。2021年,快手统计显示,对三农题材感兴趣的用户已超过2.4亿,其中超29%的用户来自一、二线城市。

最近,这种趋势开始向年轻人蔓延:在用户平均年龄不超过25岁的B站,入驻半年不到的帅农鸟哥有284万粉丝,华农兄弟的粉丝超过641万——这样的粉丝量在B站称得上腰部甚至头部。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的农村生活博主“得宠”。

从“三农”视频我们看到了什么?

情感连接当然是其中一个理由。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创作“二舅”视频的UP主“衣戈猜想”将答案总结为共鸣感。

“我们很多90后和80后都在大城市工作,里面可能相当一部分人从小在农村长大。他们现在已经离开了,但和乡土中国还有很深的连接,可能和我一样,印象中的家乡永远是冬天,因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一次家。每次回家,看到日子是越来越新了,只有老人越来越老了。”他认为,可能是这种东西击中了他们。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内容消费的整体趋势。除了“衣戈猜想”所说的相似感和共鸣,东方卫视全媒体栏目《乡村寻味记》的总策划姚耀认为,三农视频的流行,主要原因是反差和好奇。在他看来,这些视频展现出非传统媒体思维包装过的多元画面,“吸引人是必然的。”

即使不是UGC(用户生产内容),电视剧《乡村爱情》、慢综艺《向往的生活》,也早早俘获了年轻人的芳心。而在看腻了精致的编排和设计之后,年轻人开始将目光投注到更朴素的记录中去。

在一篇研究三农自媒体的论文《三农自媒体的“走红”路径与价值研究》中,研究者统计指出,已有66.65%的三农自媒体创作者倾向于通过塑造亲切和善、可敬可爱、憨厚老实的人物形象提升网络知名度。此外,营造一种和睦共处、欢快融洽的氛围对于三农自媒体的运营而言同样重要。

一位喜爱看“华农兄弟”视频的B站用户告诉界面新闻:“我喜欢看在溪边做饭的那些,就地取材做筷子做碗,听着水声,小狗在旁边一趴,感觉很安静,有烟火气,适合放空。”

这样的用户代表的则是另一群粉丝:生活在快节奏的城市中,需要在三农类视频中“逃离现实”。据鹿鸣财经报道,粉丝量超过2000万的抖音三农类达人“乡愁”,其粉丝年龄段在24-40岁的居多,主要坐标深圳、广州、上海。

在一众短视频和中视频平台中,B站的用户最为年轻,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超过50%。和抖音、快手相比,B站的长度也决定了平台的兼容性。

这就解释了三农视频为何会在B站走红:有农村生活经历的年轻人需要怀旧;生活在城市的年轻人则需要逃离,大家都需要的则是解压。这些关键词构成了用户消费视频的动力。

“看不见的手”

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让更多创作者有机会“被看到”,加上农业扶贫的政策支持,三农视频的供给不断增多。尤其是在短视频平台愈发“下沉”的当下,拍摄视频也不再受限于地理位置。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84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57.6%,较2020年12月提升1.7%,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缩小0.2%。

但到底是平台迎合了用户的喜好,还是用户恰好被“投喂”了流量?

很难忽视平台作为“推手”的存在。一个月前,B站在生活区中新增了“三农”二级分区,激励“泛农村生活”创作。这还算慢了一步——早在2018年,抖音旗下的今日头条就举办了三农创作者大会;2020年,抖音上线“新农人计划”,投入12亿流量资源扶持三农创作。加上快手、西瓜视频,光是争抢博主就掀起了平台之间的几轮竞争。

平台扶持三农内容的动力很明显:互联网需要新鲜事,平台需要新流量。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下沉市场对于不同体量APP的增长均起到重要作用,短视频、电商及办公类等APP千万级的增量,超50%来源于下沉市场。

实际上,B站近两年曾在农村投放“刷墙”广告,官方曾披露,如今50%的新增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卡思数据显示,抖音上七成的达人来自于一二线城市,想要开辟一片新天地,创作者端也必须下沉。

从中挖掘商机的不仅是平台,朴实的三农视频也可以“被制造”。

西瓜视频头部三农类账号“巧妇9妹”,其幕后运营者是9妹的侄子张阳城,后者学习广播电视专业,有传媒行业的丰富经验。在9妹获得大量粉丝之后,电商销售、品牌运营齐头并进,这些工作很难由创作者一人完成。

几年之前,市面上几乎没有专门聚焦三农内容的MCN,但界面新闻搜索发现,在2020年,江西、四川、天津等多地成立了垂直的农业MCN。

“看不见的手”制造出热点,新的挑战也随之出现——观看这类视频的用户更在乎真实性。在“二舅”视频发布之后,立马有人质疑其背后有团队编写脚本,甚至虚构故事。“衣戈猜想”则在采访中回应称,视频中每一个字都真实,制作也由自己和妻子完成。

可以说,为了顺应年轻人“反精致”、“反内卷”的情绪,三农类视频被选中,成为平台满足用户需求的支点。至于下一个“华农兄弟”或“二舅”是谁,这并不完全由用户决定。

视频制作的幕后故事有哪些2

◎李思雪

如果你在毫无背景知识的情况下点开《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开头十分钟将带给你一种恍惚又奇妙的体验。一开始,黑屏白字打出基本信息:“2022年1月30日,一场春节晚会演出在海外某地顺利举办。”这是纪录片描述事实时朴实又平淡的陈述语气。紧接着,一连串路人采访,受访者一一回答了“请问你看春晚吗?”这个问题,不由让人联想起10年前央视“你幸福吗”的采访所引发的各种“神回复”。

最初的答案是观众预料之中的:时代进步,春晚式微;出生海外,不解春晚;出国之后,在线观看……然而,当画面中出现一对身穿“口袋妖怪”cosplay服装的日本路人时,画风就开始不对劲,而当话筒最终伸到一只德牧犬前面的时候,内容的荒谬终于溢出了其戏仿的形式,你才意识到:讲笑话的人终于开始憋不住笑,一场“伪纪录”的大戏正拉开序幕。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是贯穿本片的第一要义。一边是衣冠楚楚的中年博士在办公桌前、在纪录片常用的中景镜头里侃侃而谈“春晚是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理论学说,并辅以简陋动画特效所制成的DNA螺旋动态演示图像;另一边是本次春晚组织者团队成员一一亮相、配有字幕卡的自我介绍:招商负责人贾欣欣(假惺惺)、节目负责人肖点滴(笑点低)、宣传负责人钱木柚(钱没有)、场地负责人赵补拙(找不着),人物名字的谐音梗将在下文中以令人忍俊不禁的方式一一兑现。

在几位名字听起来就感觉不靠谱的负责人第一次集体会议之后,影片进入了春晚节目的海选环节。本职为烧烤摊主和外卖骑手的说唱二人组“smoke rider”(烟雾骑行者)、阅读自己内心的特异功能者、运用量子力学的隐形书法、群舞《吐鲁番的葡萄干真干燥》……影片的创作者一边抖着花式的包袱,排布着密集的笑点,一边积蓄着影片的核心矛盾:在这样一群不靠谱的组织者和让人扶额的表演者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究竟会带来一场怎样的晚会?

虽然影片在形式上高度模仿真实的纪录片,但是依旧在画面和台词的边边角角塞满了创作者用于恶搞的元素。比如受访专家的办公桌和书柜上的宅系手办、本地春晚的赞助商NTR(日漫中形容“对象被他人抢走的情形”)、“福瑞控”(指喜欢毛茸茸动物或动物拟人化的人)、名叫“绫波丽”的全能异人收容所所长(绫波丽为经典日本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的角色)等等。

编剧兼执行导演张雨倩在播客节目的采访中表明:这些梗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考虑到B站用户的属性和偏好,也希望通过弹幕的交互形式,给观众以更多挖宝的乐趣。不出所料,B站的“福尔摩斯”们着实在评论中将这些梗一一拆解,还把藏在画面景深虚焦背景里的故事线一一串联起来(比如与节目组失联的导演其实变成了拾荒者,在背景里捡垃圾),将这场玩梗的游戏乐趣推向了最大化。

2022年1月28日,本片在Bilibili和Youtube视频网站同时上线,没有什么宣传,甚至没有豆瓣条目。而到了同年10月,这个片子在中文互联网上悄悄火了起来。

西方戏剧圈有一句流传广泛的俗语:“The show must go on!”(演出必须继续!)意指无论外界条件多么恶劣,演出现场发生什么意外,演出过程遭受何等阻力,大幕必须按时拉开,演出必须照常继续。这其中隐含了戏剧界人士的辛酸和秀场生存的巨大压力,因而这也是人们一直对舞台的“幕后故事”抱有极大兴趣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反映这一信条的、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当属日本电影《摄影机不要停!》,以一群拍摄一镜到底丧尸片的摄制团队为主人公,展现他们在直播拍摄过程中遇到的诸多艰辛,而最终化险为夷,成功杀青。同时,“片中片”的伪纪录片形式、影片本身的虚构性以及影片幕后真正摄制组的几重要素,层层嵌套,在观众的捧腹大笑之间,巧妙地勾勒出现实/虚构、纪录/伪纪录之间的有趣关系。

《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也具有这一类型和题材的鲜明特征。据张雨倩所言,她与导演汪英伦最初受温哥华的加拿大话剧团邀请来制作一部贺岁的叙事影片,但是在预算拮据的现实条件下,他们说服对方,创新地推荐了伪纪录片的形式,并且按照要求在其间穿插了应有的春晚节目。预算有限,拍摄周期很短,其间状况百出(导演汪英伦在豆瓣上回复网友时写道:拍摄时被合唱团放鸽子,最终只能抓来学妹帮忙拍摄盲人演奏的一段),但是最终却呈现了被许多网友誉为“2022年最好的华语喜剧”的佳作。影片内外相互映衬:无论后台如何鸡飞狗跳、临场救急,但是大幕拉开之时,演出就将继续。

优秀的喜剧在惹人发笑之余,还能让人感受到其他的情感波动。《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用荒唐又局促的筹备过程,温和地讽刺了文娱界的乱象百态:擅长“资源置换”的投资方、喜欢夹带私货的金主、需要(按摩店)产品露出的广告主、郁郁不得志的独立艺术片导演、一腔热血的草台班子……但是,最终当影片结尾的《同一首歌》女声二重唱响起,中国观众的基因仿佛真动了,它唤起了人们对曾经大型文艺晚会所承载的文化功能和艺术感染力的体认。为什么要费尽心力地组织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答案似乎早已存在于每个观众的心中。

片中一个个搞怪又鲜活的角色,关于他们的诸多故事都留下了未完的线索和展开的空间。创作团队也透露他们有意进一步开发“春晚”的平行宇宙。对于这样极具生命力的作品,我们希望它早日拥有更大的舞台。

视频制作的幕后故事有哪些3

今(26)日,一则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B站(哔哩哔哩)视频,在朋友圈刷屏了,与“二舅”有关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视频的作者,UP主@衣戈猜想透过文学性的旁白与画面,记录下二舅苦难而饱满的半生。

视频播放数据

短短一天,视频便登上了B站热门第一,截至红星新闻记者发稿,播放量已经达到860多万,实时在看人数一直保持在3万以上。

有人说,这是视频版《活着》。有网友说,这是今年看过的最动人的故事。

今日下午,@衣戈猜想 通过线上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透露拍摄这则视频的幕后故事。

红星新闻:二舅这个视频的创作初衷是什么?

衣戈猜想:很多年了,一直想表达一下,后来我兼职做自媒体、有了孩子,一直没有时间回村儿。最近终于回村正好借这个机会做了一下。

红星新闻:二舅这个视频的文本是自己写的吗?拍摄是自己单独拍摄,还是有团队?

衣戈猜想:我没有团队,有人帮忙的话,就是我媳妇儿。文案是我自己写的,然后拍摄是跟我媳妇儿一块儿拍的。她买了个手机云台,我不会用,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她在拍。

我们也不专业,所以大家会发现视频拍得特别粗糙,而且回家之后我们大部分时间在带孩子,然后抽时间拍拍。(文本)用了两晚上的时间。

红星新闻:二舅这个故事文学性很强,视频中所描述的二舅的经历都是真实的吗?有没有创作的部分?

衣戈猜想:不光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事实上我还删改了一些听上去更具有传奇性的故事,因为我不想搞得过于一惊一乍。

视频截图

红星新闻:这个视频爆火,你觉得有哪些原因击中了网友?作品的表达还有没有遗憾?

衣戈猜想:完全没有想到会火,之前我也说过,我跟我媳妇儿就是想完全规避“流量焦虑”做这个视频,因为我们以前做的视频都有1000多万播放量的,我们预估这个视频只有10万到15万的播放量,我们是想了一个心愿,一个心结,掉粉儿也要做。

视频爆火确实没料到,但我现在想通了。我们九零后和八零后很多背井离乡,在大城市里面工作,其实可能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从小在农村成长起来的。他们离开了农村,但跟故乡和土地还是有很深的连结。他们可能和我一样,就是印象中的家乡永远是冬天,因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一次家,然后每次回家都很感慨:农村确实是日新月异,变得越来越新,但是家人越来越老了。所以,我觉得有可能是这些东西触动了他们。其实这个稿子写好的时候原本是4800多字,后来删了1000多字,还有很多东西我没有放进去,会有一点遗憾。

视频截图

红星新闻:很多评论说你的视频风格独特,你自己怎么定义?

衣戈猜想:我们全部都是用手机拍的,所以画面不完整,而且会有各种各样的抖动,是完全不合格的一个视频,但是没有办法,以后我们可能拍摄技术会更成熟,但现阶段我跟我媳妇儿的能力,就只能在这儿。

很多人说我文案写得好,甚至有拿我跟余华一样的文学大师来做对比的,这种评论我刷到了得有几百条,我就觉得不能拿我这样的东西去侮辱这些名家作品。

红星新闻:二舅本人知道这个片子火了吗?

衣戈猜想:对,他应该是(知道)。很多人在疯狂刷朋友圈,但是老人们都六十、七十、八十多岁了,也不用微信。所以整个村子里知道这事儿的人,我估计就他(二舅)一个。

视频截图

红星新闻:有网友说,建议将二舅的故事拍成电影,你现在有接收到这样的一些意向吗?或者有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衣戈猜想:是挺多的,但是我觉得实事求是来讲,二舅的故事可能撑不起一个90分钟片长的电影,因为电影里面惯常的冲突和矛盾,二舅也有,但不够多,不够密集,所以这部电影拍出来之后,我觉得可能效果不会那么好。有好几个编剧,还有一个导演在跟我聊(改编成电影)这个事儿,但是整体来讲,我对此不是很热情。

(原标题:对话“二舅”视频作者:每一个字都真实,更多传奇故事还没呈现)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据红星新闻

流程编辑:TF06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