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佛教里的故事有哪些书

2022-11-05 06:29 作者:此间唯爱 围观:

写给大忙人的快乐佛法书——《小和尚的白粥馆》,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此间唯爱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佛教里的故事有哪些书1


[微风]释戒嗔:史上最红的小和尚,有中国版“一休”的称号。12岁出家,住在山里,天真懂事,有一颗玲珑慧心。《小和尚的白粥馆》就是这个住在山里的小和尚讲给忙坏了的施主们的故事书。

​[微风]《小和尚的白粥馆》书如其名,既不是佛经原文,也不是白话译本的佛经,只是小和尚从诸多佛教典籍中摘录和改编的小故事,既不高深也没过多的说教,就像一碗清淡而暖心的白粥,最适合繁忙的人做每日生活禅,安心、净心、降心火、去心躁。当然,这本合集中也另附了一册《<小和尚的白粥馆>佛经原典》,有佛经出处与原文,可供有兴趣的人进一步阅读。

​[微风]49个小故事,分别蕴含了宽恕、悔悟、本末、恐惧、珍惜、快乐、得失、欲望、信仰、错位、信心、无常、罪过、适当、拥有、果报等人生主题。

​[微风]这本书还请到了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老师为其做了封页和插页,摘录一些有趣的句子给大家:

1、 何必为一朵残花而否定满园芬芳?何必为一段枯枝而拒绝无边绿意?在飒爽秋风中为一片落叶哀伤,那是诗人的工作,与我们无关。

2、 如果没有命运,我们就该人人平等了。可怎么会没有命运呢?

3、 我们羡慕别人的快乐,往往只是因为我们没有看见他们的苦恼。懂得欣赏别人的快乐,不需要向往,不值得嫉妒。

4、 如果用枯叶遮挡眼睛,我们眼中的天地,便只有这片枯黄。

5、 何必抱怨有缘无分呢?我们之间的遥不可及,只因你视而不见。

6、 把雀儿抛上空中,它会展翅高飞。但如果被扔上天的是一只鸡,它能俯视的范围便只和你的力量有关。

佛教里的故事有哪些书2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我国,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广泛传播,一番起伏之后,造就了如今佛教在中国的坚实地位。不同于基督教的圣经以及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佛教文化的载体不是某一部佛教书籍,而是分类众多、数目巨大的各类佛教经典。这 就是我们俗称的“佛经”,统称“藏经”,主要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

众多周知佛教发源于印度,所用文字主要是梵文。梵文是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语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语言,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要想在中国广泛传播佛教,必须从不通的梵文翻译为众人皆知的汉语,那么这便需要专业人士进行翻译,也就是译经家。近2000年来有记载的译经家不下200多人,然而其中贡献突出者则主要是四人: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和不空

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高僧,老家是西域龟兹国,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库车人。身处天竺望族,自小习读佛经,博读大小乘经论,名闻西域诸国,在汉地也有传闻。前秦建元十八年(382)苻坚遣吕光攻伐焉耆,继灭龟兹,将罗什劫至凉州(今甘肃武威)。三年后姚苌杀苻坚,灭前秦,吕光割据凉州,罗什随吕光滞留凉州达十六、七年。

武威鸠摩罗什寺

后秦弘始三年(401)姚兴攻伐后凉,亲迎罗什入长安,以国师礼待,并在长安组织了规模宏大的译场,请罗什主持译经事业。之后十余年间,罗什悉心从事译经和说法。鸠摩罗什是中国佛学史上第一个系统深入地用汉语传播佛经的人,开辟了译经史上的新纪元,贡献卓著。

真谛

真谛是南朝时期的天竺僧人,据推算生于公元499年。老家是印度优禅尼国,精通大乘佛教。不同于鸠摩罗什被抓到后秦,真谛是在南北朝梁武帝时被请到南梁的。真谛携带大量梵文经典,乘船来到梁都建康,在准备开始译经之时,爆发了“侯景之乱”,于是他辗转到富春,才开始译经。之后,真谛又多次迁移,虽在兵荒马乱年代,但始终坚持译经,真谛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48部232卷,著名的有《无上依经》、《十七地论》、《摄大乘论》、《俱舍释论》等。

玄奘

如果说其他三人比较陌生,那玄奘则是无人不知。得益于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玄奘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不同于其他三人,玄奘是来自东土大唐的僧人,是自东向西主动去求取真经。

玄奘本名陈祎,13岁出家,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学习佛经经论。后期觉得各师所说不一,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于是决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从长安出发,辗转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进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师从戒贤大师学习各种经论,不久便声名大起。游历印度数十国五年后,重回那烂陀寺,戒贤让他主讲《摄大乘论》《唯识决择论》。在印度修习佛法期间,玄奘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与声誉。西行17年后,于贞观十九年返回长安。史书记载,玄奘西行求法,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归国后受唐太宗召见,住长安弘福寺,后来专修慈恩寺塔供玄奘专心译经,也就是著名的西安大雁塔。

西安大雁塔

玄奘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并将入印路途见闻撰写成了《大唐西域记》。

不空

不空三藏法师705年出生,西域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

幼年出家,14岁进入闍婆国(今爪哇岛),遇见金刚智,随其进入凉州,受戒于洛阳广福寺,法名“不空”。金刚智圆寂后,师从天竺龙智、普贤阿阇黎,用心学习密法,周游印度半岛。天宝五载(746年),重返长安,携回梵本经100部,住持长安大兴善寺,赐号“大唐智藏”,受封特进、鸿胪卿。天宝十二载(753年),住持凉州开元寺。安史之乱时期,暗中和唐肃宗互通消息,备受皇室礼遇,开始大规模集中和翻译梵夹。唐代宗大历九年(774),圆寂,享年七十岁,获赠司空、肃国公,封号“大辩正”,成为“冠绝千古,首出僧伦”的一代戒师。

佛教里的故事有哪些书3

禅远看似乎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但真的走进去,它却平平实实、真真切切。 禅是什么?禅是宗教、是哲学,也是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从具体的人生体验来感悟禅的诗作。 通过这些禅诗,我们能感受到禅的趣味,体悟到禅的境界。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本书,了解一些禅的人物、禅的知识和禅的历史。 禅不可说,但可以借诗来谈。

古语有云“禅茶一味”,其实,诗与禅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诗里自有禅意。本书以诗为途,寻找禅意之所在。

本书让您于云淡风轻的古诗中,轻松了解禅文化,领悟人生智慧,享受心灵宁静。

本书意蕴深邃、悠远,文字优美洗练且平易近人,使读者从阅读中收获真正的宁静,升华自己的心灵。

诗止于感性,它给出了提示,让人受到感染,然后停留在意味深长的瞬间。

禅是有趣的,诗是优美的,以诗解禅,阅读愉悦。

此书将禅与诗结合起来,禅不可说,以诗说禅,妙在说与不说。

虽说,禅不立文字,无形无相,不可捉摸,但若参悟透了,便会发现它其实平平实实、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禅存在于自然之中,也存在于朴素的生活之中。

禅赞美生命活力,崇尚自由,同时也追求淡定和超脱,而且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与超越,是一种富于智慧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自在的生活方式。

书中穿插着佛家的典故和诗人的故事,值得反复回味。诗词可入禅,自然可入禅,生活可入禅,事事都可入禅,更可用禅语妙解。

书中指出,禅是一种哲学、一种宗教,但禅更是一种体验,一种生命形态。禅远看似乎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但真的走进去,它却平平实实、真真切切。

诗和禅一样,不提供定义,只是显示鲜活流动的情感状态,需要细心地体会它,才能感受到禅的趣味,看到禅悟的境界。

本书正是通过一系列体现禅理与禅趣的诗篇,并以此为中心线索,谈说禅的人物、禅的知识和禅的历史。

禅,不是宗教,不是哲学,而是生活方式,人生态度。禅是精神的解脱,是从自设的,他设的羁绊与枷锁中解放心灵。禅是洞察人,洞察生命本质的方法,用来解放心灵,以达到“心静则国土静”的理想。

诗是茶,禅则是煮茶的水,沁人心脾,芳香四溢。

禅很古老,又很新鲜。

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这便是禅。心中有风景,遍地风景,俯拾皆是。处处留心皆是风景,每一处景色都是一种心情,不管走到哪儿,都是人生的风景。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游子的风景在家乡,雄鹰的风景在云端,种子的风景在土里。风景随心,让风景盛开在心上。

修禅,可以静治烦,实现去恶从善,由痴而智,由染污到纯净的转变,使修习者从心绪宁静到心身愉悦,进入心明清空的境界!

用心过好每一天,无论风霜雨雪,都是生活的景致,要有行至水穷,坐看云起的释然,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有退步原来是向前通透,可能因为一念而望断天涯路,可能为伊消得人憔悴,但当我们勘破时,就会在灯火阑珊处惊喜!

诗里特别有禅 全彩插图精装 复旦大学骆玉明解禅文化/中国古典文

¥60

购买


读完此书,明白了禅不是虚无缥缈、不是外在形式,也不是脱离日常、摒弃现世之美。禅是一种心性和生活态度,不偏执、多随缘,心少挂碍则时时可为人间好时节。以一颗恬静、欢喜、活泼的心看待世间万物,获得人生大自在、大乐趣。

正版 诗里特别有禅2020新版 骆玉明著 诗是至美的文字 禅是玄妙的

¥34.1

购买


在云淡风轻的古诗中,轻松了解禅文化,领悟人生智慧,从阅读中获取真正的宁静,升华自己的心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