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面对疫情的儿童故事有哪些

2022-11-08 07:04 作者:光明网 围观:

他推着脑瘫儿子,跑了7年马拉松……,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面对疫情的儿童故事有哪些1

10月30日,秋意正浓,浙江桐庐国际马拉松也于当天上午正式打响。在众多马拉松选手中,一人一车、一大一少的组合成为焦点。45岁的父亲罗书坚正推着倚靠在小推车中13岁的儿子小柏,坚定地朝着终点不断接近。1小时43分钟!在现场观众的见证下,罗书坚父子完成了他们的第53场赛跑。

2009年,刚出生的小柏就因窒息缺氧而引发脑瘫。“医生当时就告诉我基本上没有可能通过治疗康复,就连能否健康长大都并不乐观。”但罗书坚没有放弃小柏,带小柏做康复治疗成为他的日常“工作”。在脑瘫儿童康复QQ群里的一段视频,则让父子二人开启了这场持续7年之久的马拉松之旅。

此前参赛图片

提前制定计划,爸爸练习奔跑

为什么推着小柏参加马拉松比赛?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疑问。罗书坚告诉记者,2010年期间,他在脑瘫儿童康复群里看到有家长发送了一则视频,是讲述美国波士顿马拉松传奇迪克·霍伊特推着轮椅带着脑瘫儿子完成了超过1000场耐力赛的故事。“这个视频一下子击中我,我当时就想如果他可以,那么我也能带着小柏完成。”从那时起,罗书坚便将这个想法埋在心底,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去实现它。

时间一晃过去五年。坚持不懈的康复治疗让小柏的情况逐渐变得稳定,罗书坚也从没忘记自己带小柏参加马拉松的心愿。没有长跑基础的罗书坚提前半年就开始制定计划,“最初每周跑3次步,每次5公里,后来是一周跑4次、跑5次,每次的跑步距离从5公里逐步提升到10公里、20公里……直到能跑下一个完整的42.195公里。”

罗书坚在浙江金华从事快递工作,每天12个小时的工作强度让他只能起个大早先去跑步,训练完后再投入到工作当中。罗书坚告诉记者,妻子最初不理解,觉得没必要带着小柏去外面瞎折腾,她以为这只是罗书坚脑子一热蹦出的想法,直到看到丈夫每次天一亮就出门、又大汗淋漓回来,才知道罗书坚是真的重视,便也不再反对。

跑马过程中,总能看到儿子笑容

2015年11月1日,杭州国际马拉松举行,罗书坚父子的马拉松征程自此开始。

因为要去各个城市跑马拉松,出发之前罗书坚都要为儿子做好充足的准备,查询当地的天气情况,出发时携带小柏的药物、专门的饮食、贴身的衣物以及小柏的跑马工具——轮椅。而在跑马过程中罗书坚也要时刻关注小柏的身体状况,风大的时候可能要为小柏多添点衣服,气温高的时候要防止小柏中暑,如果小柏中途排泄,还要停下来给他换尿不湿。

罗书坚告诉记者,小柏现在的智力水平依旧停留在一岁左右,虽然不会说话表达,但是每到比赛当天,他都会兴奋地很早就醒来,更重要的是,他喜欢这个氛围,喜欢这种奔跑的场面,在跑马的过程中总能看到他脸上露出的笑容,“小柏开心就是我坚持跑下去的动力。”

此前参赛图片

“只要跑得动,就一直陪他跑下去”

算上这次桐庐国际半程马拉松,罗书坚已经带小柏参加了大大小小各类马拉松、铁人三项、公益跑活动共53场,足迹到过北京、厦门、成都、兰州、武汉等国内二十多个城市,全马最好成绩3小时28分,半马1小时33分……罗书坚一边细数着和小柏共同取得的成绩一边告诉记者,除了跑马拉松,每到一个城市他都会带着小柏去游览特色景点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在成都跑马拉松时我带着小柏去看了他最喜欢的大熊猫,在厦门带着小柏登上了鼓浪屿,在北京和小柏一起爬长城,有些跑友也会提前联系我们带小柏去尝尝当地的美食。”

此前参赛图片

“他带着脑瘫儿子跑马拉松是不是在作秀?”在跑马的过程中,罗书坚偶尔也会遇到这类尖锐的质疑。

“外界的声音如何,不是我所能掌控的,我还会继续带着儿子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带他看看这世界。只要小柏开心,我愿意一辈子拴在他的身边。”针对未来的打算,罗书坚告诉记者,近两年因为疫情原因,许多线下马拉松都取消了,“我希望能带小柏去更多的城市,跑更多的马拉松,只要我还跑得动就一直陪他跑下去。”

转自:大皖新闻

来源: 帮女郎帮你忙AHTV

面对疫情的儿童故事有哪些2

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乌鲁木齐儿童医院)铁路局院区产三科主任董武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自己的手机,耐心的回复完每一个找她咨询的患者,再开启一天的工作。

“感谢医生!我们的二胎宝宝顺利出生了。”“有你们对我们如亲人般的照顾,才让我们疫情期间不恐慌。”手机里的一条条留言,讲述着疫情期间产房里的故事。

“来了一位35周+5的孕妇,请速前往看诊。”10月15日凌晨1点,刚准备休息的董武又接到医务科电话。她第一时间通知预检分诊的医护人员们,医护人员们为孕妇做了核酸检测后结果为阳性。

“现在让她转‘红码医院’来不及,快带她到感染中心,同时消杀手术室!”董武有条不紊地安排,让孕妇走专用通道,来到了负压手术间。

“马上剖宫产!”董武上前检查,手术就这么开始了,不过一会儿,新生命诞生,母子平安。

董武(右一)和产科团队正在手术台上。受访者供图

虽然妇产科对于婴儿出生的场景早已司空见惯,但疫情期间大家齐心协力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健康的婴儿并获得孕产妇“好评”的温馨的画面还是让董武感到十分欣慰。

“守护母婴的生命健康是我的职责。”董武介绍,在本次疫情期间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乌鲁木齐儿童医院)铁路局院区共收治孕产妇850人次。

“疫情期间有些孕妇恐惧出门做产检,对于这些孕妇我们提供线上咨询,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针对短期内无法就医的孕妇,董武通过互联网医院、微信咨询等渠道,共为疫情期间的孕妇提供4311人次的线上咨询,为她们打造居家云端就诊。

从业34年的董武,用责任与担当,同时兼顾疫情防控与母婴安全,托起了一个又一个新生的希望。(记者娜扎开提·柯尤木)

来源:掌上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晚报

面对疫情的儿童故事有哪些3


面临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为最大限度守护广大师生生命和健康安全,最快速度圈住封死捞干扑灭疫情,按照属地疫情防控要求,学校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提级管控、精准施策,各校区各校园实行静态管理。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各学生社区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迅速行动、高效落实,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志愿者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全力以赴投入新一轮校园疫情防控保卫战,凝聚起同心抗疫、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化身点点微光,汇成一片星河,照亮前行之路,为全校师生带来拨云见日的希望。为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志愿奉献精神,展示广大干部师生的责任与担当,于即日起开辟专栏<抗疫微故事>。希望广大师生强化防控意识,坚定信念决心,为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贡献力量!

“世界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和坚持,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实实在在可以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国际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20级的李帅毅在收到国际学院院长陈思坤为全院学生书写的亲笔信后,在微信朋友圈激动地发表了评论。


10月18日,面对全院团结一致、如火如荼开展各种抗疫防控工作的情况,国际学院院长陈思坤深夜在办公室的行军床上,辗转反侧,久久难眠。一方面是为全院师生家长凝心聚力、毫无怨言、团结配合、共同抗疫而感动;另一方面,又害怕学生们因为反复的疫情而耽误学业,蹉跎青春。遂起身提笔,为国际学院学生书写《同心同德 共克时艰 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好学生——致国际学院全体学生的一封信》,呼吁学生积极配合落实学校学院防疫措施,珍惜宝贵学习时光,不负韶华,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好学生。


信中,陈院长言辞恳切,饱含深情,反复叮嘱大家“为学之道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世界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只有足够努力才能足够幸运”。言之殷殷,情之切切。寄语学子,大学时代是追求真知、增长才干的黄金年华,要脚踏实地,刻苦学习,最大程度激发潜能与创新能力,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一直以来,国际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持续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担当教育,帮助大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此次学校实施静态管理后,众多学生主动请缨,以志愿者的身份活跃在抗疫一线。


10月13日,两辆各装载5万只医用口罩的货车分别停在了郑州大学南校园和北校园的门口。这些口罩来自国际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21级的李振鹏及其父母的捐赠,随后,10万只口罩陆续发放至师生手中。


校园静态管理期间,李振鹏看着老师和志愿者同学们在抗疫过程中忙碌的身影,也深受感动,积极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希望能为学校和同学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与此同时,李振鹏的家人也时刻心系郑州。当李振鹏在打给父亲的电话中提到,学校奋战在一线的老师和志愿者同学每天都在为保障大家的安全而辛苦工作,为了能让老师和同学们有更加充裕的防疫物资,希望能为学校捐献一些口罩时,立刻得到了全家的支持。李振鹏的父亲李庆喜发现自家工厂口罩库存不足,当晚联合其他工厂紧急调度,连夜装车。7个小时后,一箱箱口罩陆续搬进了校园,犹如一个个坚硬的小小砖块,加固了学校的“防疫之墙”。


李振鹏表示,作为一名郑大学子,他发自内心地想为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缓解学校防疫物资调配压力,助力学校早日打赢“抗疫攻坚战”。2021级土木工程专业辅导员张星瑞也对李振鹏称赞有加:“李振鹏同学在生活中一直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为人诚恳,待人热情,总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来源l郑州大学报

编辑l李林格

审核l马文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