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虎文化的故事有哪些

2022-11-08 06:57 作者:中国地名资讯 围观:

虎虎生威,延绵不绝的江苏“虎文化”,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地名资讯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虎文化的故事有哪些1

虎虎生威,虎跃龙腾,壬寅虎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老虎是百兽之王,是勇猛精进、雄健威武的象征。千百年来,人们对于老虎怀着复杂而特殊的情感,既畏惧老虎,又崇拜老虎,期盼老虎给自己带来力量,为家人带来好运。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老虎不仅位列十二生肖,也深深渗透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江苏的历史上,老虎的威猛身影频频出现在地名、民俗、艺术、文物、文学等多个领域,演绎了丰富多彩的江苏“虎文化”。

虎啸钟山,江南曾有“虎出没”

钟山是南京的“绿肺”,生态环境优越,中型、小型野生动物出没的新闻常见诸报端。其实,历史上的钟山也曾有老虎这样的大型猛兽出没。明代初年的文坛领袖、大学士宋濂的散文名篇《游钟山记》就是“紫金山有虎”的生动证明。

《游钟山记》中写道,一次,宋濂与刘伯温、夏允中等人同游钟山,在山中崇禧院歇息后,宋濂准备单独到山间游玩,夏允中提醒他,山中有老虎,最近还抓伤了采茶僧人的颧部,千万别一个人乱跑。宋濂不信山中有虎,执意独行,他独自“过黑龙潭,忽腥风逆鼻,群乌乱啼,忆夏君有虎语,心动,急趋过。似有逐后者。又棘针钩衣,咽唇焦甚······”,看来老虎就在附近,还在追逐宋濂。这位大文人吓得连忙跑到附近的七佛庵,才算脱险。庵中僧人出来迎接宋濂,只见他脸上有疤痕。宋濂连忙询问,才知道此人就是前几天采茶时被虎所伤的僧人。

苏南丘陵地带,山虽不算高,但冈阜延绵,草木丛生,溪水长流,曾经也是老虎活动的“地盘”。著名的“周处除三害”故事发生在宜兴(阳羡)。西晋周处(宜兴人)年轻时为害乡里,人们将他与长桥蛟龙、南山猛虎合称为“三害”。后来,周处幡然醒悟,痛改前非,下水搏蛟,入山杀虎,自己拜师学文练武,亲手除掉“三害”,终成为国尽忠的一代名将。

在无锡、苏州等地的明清地方志中,老虎出没、老虎伤人的记载并不少见。例如,清代无锡《开化乡志》载,康熙年间,当地不断发生老虎咬伤乡民的事件,当地猎人组织起来,围捕老虎,为民除害。有意思的是,即便在扬州这样山地并不算多的地区,也有老虎出没的记录。早在南宋时期,就“有虎出扬州市,毛微黑”(《宋史·五行志》),最晚到清代康熙五十四年(1715),还有一只老虎溜达到仪征东门外,被守备(武官名)张宏久击杀(道光《重修仪征县志》)

历史上,江苏各地也出现了不少“打虎英雄”,在各地方志中均有记载。南京文史研究者郑宽涛告诉记者,明代嘉靖年间,南京就出现过一位好汉陈忠,只身在钟山打死两只老虎。由于武艺高强,陈忠后参军抗倭,屡立战功。

在无锡,史料中记载了清代朱伯卿、少年沈二等打虎勇士的名字。一直到1965年,宜兴的一名民兵姚洪根还打死过一只老虎,受到了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的接见。必须指出的是,目前野生老虎都已是保护级野生动物,“猎虎”“打虎”已成为旧事,尘封于史料和方志之中。

虎丘和老虎头,地名库中的那些“虎”

古往今来,江苏人对老虎并不陌生。作为百兽之王的老虎威风凛凛,凶猛霸气,历来受到人们的崇拜和敬畏。作为厚重历史标志和地域文化印记的江苏地名中,也常能看到“虎”的身影。

“江苏13个设区市中,南京的‘老虎地名’是最多的,有将近50个。”郑宽涛为记者一一梳理了南京地名中的“老虎”。在宋濂遇到老虎的紫金山,山东麓突出的第三峰处有一深约两米的山洞,相传是老虎居住的“虎穴”,人们称为“老虎洞”。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期间,中国守军在此顽强抵抗日军侵略,打了一场可歌可泣的老虎洞战斗。

在南京城南1865创意产业园附近,有一条“养虎巷”。有道是“养虎为患”,古代南京人为何要在这里养老虎呢?“这里其实是明代初年皇家驯养老虎的地方。所养的老虎,用来给皇帝赏玩,同时也用于仪仗出行,提高皇权威望。”郑宽涛解释说。

南京老门东附近,一处名为“老虎头”的街巷颇为知名。民间传说周处除三害后,将虎头抛掷于此。郑宽涛解释,所谓的“老虎头”,本是“娄湖头”,因为三国时东吴重臣张昭(被封为娄侯)居住于此而得名。张昭府邸前有一口“娄湖”。后来,湖水枯竭,湖中乱石露出水面,好似一只只虎头,后人将这里讹称为“老虎头”,流传至今。

南京进香河的老虎桥,曾有在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老虎桥监狱”;江宁淳化的“虎洞明曦”被列入“金陵四十八景”。此外,南京还有虎踞路、虎踞关、虎贲仓、龙虎巷、老虎山等一系列和“虎”有关的地名。

苏州的“虎丘”是江苏“虎地名”中最为知名的一个。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学者陈其弟介绍,虎丘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它的得名,可从《史记》中找到答案。《吴地记》引《史记》云:“阖闾冢在吴县阊门外。以十万人治冢,取土临湖。葬经三日,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山。”可见“虎丘”之名,源于一只神奇的白虎。

在镇江,老城南门外的古桥“虎踞桥”是大运河上的重要遗产点,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招隐山的山腰处有一处“虎跑泉”,相传是东晋法安禅师在山中说法时,有老虎以爪刨地出水而形成。

在扬州,蜀冈的一座长条形山丘形似老虎,被称为“老虎山”;徐州有数座小山名为“虎山”,另外还有虎山腰、老虎井、狼虎洞、斗虎店、虎王集等地名;盐城东台和大丰各有一处“虎墩”;常州有龙虎塘、虎臣村、卧虎村等地名。

江阴有虎跑泉、老虎湾、虎宕里等地名。无锡文史作家王辉说,无锡许舍山上有一处名为“楝城”地名,虽不包含一个“虎”字,却记录一段和虎有关的往事:北宋年间,无锡尤氏始祖、学者尤叔保从福建来到许舍定居,发现当地老虎出没横行,为了保护村民,他带着人们沿山播种楝树籽,等到楝树长大后,四周围合,形成一座防守严密的“城池”,老虎再不敢进来了,此地遂被称为“楝城”。这个故事被记载在清代的《锡金识小录》中。

《水浒传》里的“老虎”真不少

虎虎生威、如虎添翼、虎头蛇尾、狐假虎威······有人做过统计,和“虎”有关的成语有近百个,其中多个诞生于江苏。

“断蛟刺虎”来源于“周处除三害”的故事,语出《世说新语·自新》(收入《江苏文库·精华编》),比喻武艺高强,行为侠义;“龙行虎步”形容帝王或者将军仪容非同一般,气宇轩昂,雄姿英发,语出《宋书·本纪·武帝上》:“(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蚤为其所”,描述的是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祖籍徐州,生于镇江);“虎踞龙盘”是形容南京地势险要雄壮的成语,出自西晋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相传诸葛亮来到孙权的统治中心秣陵(南京),眺望群山,发出感叹:“钟山像龙一样蜿蜒盘踞,石头山(清凉山)像猛虎一样蹲踞在长江之滨,真是帝王建都立业的好地方啊!”一句感叹,让“虎踞龙盘”成为南京值得自豪的城市标签。

七字成语“解铃还须系铃人”虽不带一个“虎”字,讲的却是和老虎有关的故事。明代瞿汝稷所编的禅宗语录《指月录》中说,南唐时期,南京石头山清凉寺住着一位法眼和尚。一次,法眼给弟子们出了道难题:“如果一只老虎的脖子上挂着个铃铛,你们谁有办法把铃铛解下来?”弟子们面面相觑,谁都回答不上来。只有小和尚法灯答道:“去找那个把铃铛挂到老虎脖子上去的人,他既然能系上去,也就有办法把铃铛摘下来!”法眼听后大加赞赏。这个禅宗故事流传已久,清代出生于南京的曹雪芹对此也颇为熟悉,后来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写出“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的名句。

在古典诗词中,诗人们也不忘写到老虎。辛弃疾在镇江北固山上所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名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歌颂的是刘裕当年的丰功伟业。毛泽东主席的名句“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强调的是虎踞龙盘的南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在淮安人吴承恩的名著《西游记》中,老虎是重要的“龙套”,先后有寅将军、巴山虎、虎先锋、虎力大仙等角色出场,唐僧甚至被奎木狼变成了老虎。老虎固然是“百兽之王”,但《西游记》中的老虎大多被孙悟空击败,以此反衬齐天大圣的勇猛,毕竟孙悟空刚踏上取经之路,就打死一只老虎,为自己做了张虎皮裙。

施耐庵的《水浒传》中,“老虎”更是推动情节发展的角色,洪太尉龙虎山遇虎、武松打虎、李逵杀四虎、解珍解宝捕虎都是引人入胜的经典故事。108条好汉中,竟然有11个人的绰号中分别有“虎”或者“大虫”,插翅虎雷横、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跳涧虎陈达、打虎将李忠、笑面虎朱富、青眼虎李云、病大虫薛永……由此可见,老虎始终是文人心目中勇猛、霸气的象征。

文章作者:于锋

文章来源:2022年第21期 《新华日报》

选稿:甄艺涵

编辑:罗舒平

校对:洪珊

审定:邹怡思

责任编辑:邹怡思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关于虎文化的故事有哪些2

云贵川交界的乌蒙山山区,常有猛兽出没,但关于老虎的故事并不多,后来听说这里那里打死了老虎,细了解下来都是金钱豹或其他的,这里只收集三则老虎的。

一、上世纪四十年代,村民王某被征去贵州威宁修公路,半夜起来屙屎,工地上的毛厕非常简陋,大多在土坎下挖一大坑,靠坎一边搭一两根木棒就是厕所了。他蹲木棒上,老虎就蹲坎上,老虎从上面扑下来袭击他时,他身子往旁边一侧身,老虎一下竟扑进了粪坑里。那时修公路全靠人力,人多粪坑也挖得大,粪坑里又是要满要满的一坑粪水,说时迟那时快,老虎扑进粪坑,估计是又惊又懵,粪坑周边全是泥土,爪子抓上去不着力,后腿也不伸不到粪坑底。他也吓慌了,他人个子大,力气也大,裤子也来不及提,抄起粪坑上木棒,一顿乱揍,竟把老虎活活打死在粪坑里。人们常说老虎是铜头铁尾麻杆腰,老虎的脊背是它最脆弱的地方,估计他开头几棒便是打在了老虎背上,把老虎背脊骨打断(骨折)了。可怜这老虎一世英名,小命竟葬送在一粪坑里。

因为他打死了老虎,成了打虎英雄,官家(国民政府)问他要什么奖励,他说我要一副钉扣儿(一种拖木头的用具,形似钉子但是是扁的,上面有一小孔,孔中一活动的铁环,在林中把树木砍了截短,在大的一头钉上钉扣儿,把绳子拴在铁环上就可以拉着下山了),以后回家好在林子中拖柴。这事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了,钉扣儿怕是早没有了吧!

二、这也解放以前的事了,四川人善挑,高山人善背,这大概与居住环境有关。当年高山的背哥儿背山货下四川,背上一背百十来斤重的货物,手里提一根打杵,走累了歇一下再走,沿马帮走的路,成群结队的。到了四川平坝地区,气候一热,便把裤脚高高挽起,遇有讨人嫌的女子,把藿麻(荨麻)拔了,放挑着箩筐里,故意把藿麻尖露出箩筐口沿,待对撞路过时,将箩筐一转,嘴里还故意说: 来喽噢……藿麻便从背哥儿光乎乎的大腿上扫过,又痛又痒,这背哥儿想用打吧,够不着;想追吧,背上是百十斤货物,跑不动,只有气得先人九祖地咒骂不已。那女子哈哈哈哈地笑着,一路小跑,早去远了。村民邹某家住在山坳上,门前就是一条马帮走的大道。邹某约莫四五岁时,一个人在路边玩耍,突然从林中窜出一只老虎,咬住他的脑壳就往林中的一条砍柴走的小路去了,刚巧被一挑担的四川小商人看见,放下担子拎起扁担就开追,边追边喊,这老虎见人追得紧了,把人丢在小路边跑了。邹某被救治回家,医好后被老虎咬伤的地方不再头发,一辈子都戴着帽子。邹家为感谢这四川人的救命之恩,留这四川人在他耍了半年,四川人离开时给他从头到脚换了一身崭新的。

三、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不知从哪来的一只老虎,老百姓害怕其咬人,便组织了猎人围捕,第一天围捕时将老虎打伤了,第二天猎人们便在江边一个叫擦耳岩的山脚的林中寻找老虎,这擦耳岩名不虚传,极其陡峭,全是一刀切的石灰岩,有几十丈高,取名擦耳岩是说人走山崖下的路上经过时不小心会擦伤人的耳朵,虽有些夸张,但其陡峭程度由此可见不是一二般的。这天一村民在山顶砍柴,见人们在下面找受伤的老虎,想着这岩边距山顶有几米的地方有一窄坎,这老虎会不会就在这点,便走到崖边,一只手抓住崖边的树子,将身子探出去一看,可不是咋的,这老虎正躺在这窄坎上,他见了便向崖下的人大喊 : 喂……老虎在这点得……这老虎受伤了正没处出气,见他这一喊,猛地从窄坎上跃进,抱住这村民,从崖顶摔了下去。后来将虎皮卖了,刚好够安埋他。

这张虎皮,后来一直就挂在供销社的收购门市,到八十年代都还见到,一张虎皮,一张蟒皮。

关于虎文化的故事有哪些3

中国古代战国时代,楚国楚宣王的宰相,也叫令尹,昭奚恤。在宰相的治理下,楚国国力强盛,军队强大,国民安居乐业。

楚国在南方,北方诸国都担心楚国入侵它们,在昭奚恤宰相出访时,对他毕恭毕敬的,礼遇有加,生怕有所怠慢,惹怒宰相。

有人看不惯宰相的风光,心里嫉妒,私下对楚王说,我们宰相出访时,各诸侯国的外交接待都比得上大王您了,长期下去,各国只知道有宰相而不知道有大王您。

不单在古代,哪个时期,都有这种好事之人。

你在单位累死累活,干出点成绩,却被人在领导面前说三道四,说不定领导一怒之下,把你的成绩抹去了,又或者把你调到其它偏远下属单位去。防不胜防啊。

楚王听了,刚开始不以为然,过后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

宰相对楚国贡献大,是不错。但权臣势力大,对国王来说未必是好事啊。齐国国王原本是姓姜的,被田姓权臣占去了,现在国王正是姓田的。谁知道昭宰相心里的打算呢。

楚王心里矛盾呢,但又不好发作,也想试下各位大臣的意见。

第二天,上朝时。楚王故意找个话题,随意说:“听说北方各国都怕我们宰相昭奚恤啊,都怕得罪他,看来宰相气势非凡嘛,是不是这样。大家随便聊聊。”

大臣听了,面面相嘘,不敢应答。这哪是随便聊聊的事,附和楚王,必然得罪宰相,帮宰相说句话,楚王肯定说你是宰相的人。这不是什么聊天的话题,是送命题啊。

但往往在危机困局之时,总有一些人能从中看到一线生机,抓住机遇,把危局化为顺局,从而一跃而起,鱼跃龙门,变凡为仙。

有个叫江乙的聪明人,站出来,跟楚王说:“大王,请允许我跟大家说个故事。有个老虎想抓百兽来吃,刚好抓到一只狐狸。狐狸对它说,你不能吃我,我是天帝派来管你们百兽的,你吃了我,你就违反了天帝的命令。

老虎不太相信。狐狸又对它说,你若不信,跟我来,去看百兽怕不怕我。

狐狸带着老虎走。百兽一看到狐狸后面跟着老虎,撒腿就跑。老虎就信狐狸的话了。老虎却不知,百兽怕的不是狐狸,而是跟在狐狸后面的老虎自己。怕的是老虎的威势。

而今,楚国国力强大,国土有五千里,精兵百万,战车千辆,这是大王您的威势,大王您正是老虎,宰相是狐狸,诸侯国怕宰相,怕的是大王您,怕的是楚国的国力强大,不是宰相他自己啊。”

锦上添花,被人记住一时;雪中送炭,会被人记住一世。江乙帮宰相解了围,也解了危,也帮楚王确立了威。

宰相和楚王都记得江乙的好。

从此,江乙凭“狐假虎威”,登上了战国的历史舞台。翻开战国历史的书篇,你会发现,在战国璀璨的谋士团里有一颗明星,叫江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