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机车的浪漫故事有哪些

2022-11-08 07:00 作者:冬天的艳子 围观:

摩托车尾的爱情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冬天的艳子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机车的浪漫故事有哪些1

在那个小汽车、公交车还未普及地铁根本没有的年代,东莞唯一便利的出行方式便是“摩的”,就是我们常见的摩托车拉客!

一排排等着载客的摩的司机们

每个周末只要不出差我跟F先生都要去离工厂较远的镇子上看一场电影。从工厂出来大门口就整齐地排列着一行等待拉客的摩托车司机。标准的125型摩托车,司机后面坐着F先生我坐最后面。没有头盔没有安全带就是一路狂奔把客车载至指定地点,这些司机还要赶往下一个拉客点继续拉客赚钱!谁的生活都不简单,谁的生活不曾一地鸡毛过,这就是现实!

三五成群的摩托车仔


我俩喜欢看一场电影再出来一起吃个午饭,然后逛逛街再回工厂休息。也是那个时候F先生第一次带我吃了西餐,人生中第一次吃西餐甚至连叉子刀都不会握的我就在2000年的某天。我至今还记忆犹新是因为当时我出了不少‘洋相“:不会点餐不知牛肉要几分熟、不会用刀切牛排引来周围人的眼光、吃东西时发出声音..........这些记忆的碎片在脑海中回忆了很多次,F先生不耐起烦地跟我讲各种西餐礼仪。人生有过很多的第一次:生日第一次收到鲜花、第一次吃西餐、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开车都是F先生用他热忱的心一路陪着我往下走。

那时每周都盼望着不出差不加班可以搭着摩托车,跟心爱的人一起出去兜风、看电影、去逛街,摩托车见证了当年爱情的坚强与不可摧灭的发展!

后来从东莞来到广州定居后再也没有机会跟F先生一起坐摩托车,

再也没机会跟他一起坐着摩托车去看电影,

再也没有机会可以坐在摩托车上在他的背后吹着风紧紧地抱住他,

再也没有机会回到从前,

再也没有机会把一切重新来到,

过往不念 谁也做不到吧!

关于机车的浪漫故事有哪些2

你有没有深深爱过你一个人,拼了命想要和他在一起。

与我十年长跑的女朋友就要结婚了……

看到最令人难受的一段:

昨天下午凌一尧给我发来一张照片,是一件婚纱,她问好不好看,我说还行。

她说“初五举办婚礼,和我们以前想象得一样,有鲜花拱门,有红地毯,有白婚纱黑礼服,就是没有你。”

我说“要不要我去凑个份子?”

她半天之后才回复说:“不用了。”

故事关于一对从校园里走出的男孩女孩,他们互相深爱并且都愿意为对方付出生命。可是,爱情面前的困难,往往不是生与死,而是一些最最平常的东西比如长辈嫌弃的眼神、保护不了脚趾的拖鞋以及距离越远,越难。

这个故事讲述了爱情的甜、爱情的苦,同时也可以看出爱情的本质,这部影片名字是《我要我们在一起》《love will tear us apart》

因为太深爱对方,所以追求完美,到这种追求使得两人越走越远……

情人节那天,我和凌一尧在外面约会,经过一家婚纱店,她就把小脸贴在玻璃橱窗上看,她说:“以后咱们结婚的话,就租这件婚纱走地毯,怎样?”

我嘚瑟地说“:租什么租,直接买下来收藏就是了!”

凌一尧蹲下来看角落里的标价牌,低声说“你至少要不吃不喝一年半才能买下来。”这是一个月薪1400的男生想买一件婚纱需要付出的代价。

其实这部电影虽然拍的是爱情,但是却处处反映出了打工人的辛苦挣钱的细节,拍得十分真实,令人心里一股心酸,仿佛感同身受。

吕钦扬来到海边做围海工程,来了之后他才明白“蓝天白云软沙滩,海水哗哗地舔脚丫”这句话说的是游客心中的大海。而工人的海却不是这样的,海水像咖啡一样浑浊,海风达到六七级是起步价,在海边干了九个月,整个人就变了模样,他的面部被海风和紫外线弄的又黑又粗糙,头发不自然的向上翘着,仅仅在路上耽误两天就长出了青色的胡渣,这副模样像极了一个年轻的农民工。

不但如此,人一旦经历了苦难的洗礼,就很难短时间内恢复样貌。即便我穿着体面的衣裳做了好多发型,但几天以后,衣裳皱巴巴了,发型也乱糟糟了,他对自己的肤色极为自卑,他用各种护肤品和面膜,但还是救不回来。

来到女方家,果然因为自己的肤色被她爸妈嫌弃,最难的事,他们并没有否定他的辛苦,而是否定了他辛苦得所有意义。女孩的父亲约他喝茶,特意坐在了靠窗的位置,对他说:我选这个位置,就是想让你看看这个路口,今天天气不错,但雨雪天呢?严寒酷暑天呢?别的女孩坐在车里吹着空调,我们家尧尧坐在你摩托车上淋雨顶风晒太阳吃尾气,我们不是势力也不是物质,只是希望她过得好。每句话都是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却又像一把割肉的刀子,一下下刺痛了吕钦扬的心上……

没有经历过爱情的苦,自然是看不懂这样的难,拥有过理想爱情的人,往往会被现实折磨得遍体鳞伤。



关于机车的浪漫故事有哪些3

1903年,美国威斯康辛州密尔沃基市郊,21岁的哈雷·戴维森(Harley Davidson)、20岁的亚瑟·戴维森(Arthur Davidson)和18岁的比利·戴维森(Billy Davidson)三个年轻人在戴维森兄弟家后院的小木棚里愉快地玩耍,竟然以法国戴典公司出产的一种摩托车为蓝本,捣腾出了自己的第一辆纯手工摩托车。当年,三位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注册成立了“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制造公司”,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1905年,美国独立日。在芝加哥举行的摩托车比赛中,哈雷·戴维森摩托车一举夺得锦标赛冠军。

1912年,哈雷·戴维森摩托车挺进了日本摩托车市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哈雷全力以赴生产销售军、警专用摩托车,战争期间为军方提供了2万多台摩托车。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协议签订的第二天,盟军下士罗伊·霍尔茨(Roy Holzer)骑着哈雷·戴维森摩托车,第一个趾高气扬地踏上德国领土。一则题为《一个美国人和一辆美国摩托》的图片新闻,占据了全球报刊的头条新闻,哈雷机车名声大振。

1920年,哈雷机车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家,产品遍布67个国家。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参战。哈雷机车再一次在战场上大显身手。二战期间,哈雷机车共投入WLA型军用摩托9万辆。

至此,哈雷品牌与爱国和美国精神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哈雷宣称:从设计到每一颗螺丝的制造,哈雷身上流淌着的是纯正的美利坚血统。

当然,哈雷摩托也并非都是正面的爱国故事。

20世纪20~30年代,美国陷入经济危机,大量失业的年轻人,醉驾飞车,横冲直撞,给公众造成了很差的印象,以至于将“哈雷”品牌与黑夹克、暴力联系在一起。

哈雷机车,是个狠角色。

1954年,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主演反映叛逆的摩托党人的电影《野性骑手》(The Wild One),影片展现了美国当时能见到的几乎所有的机车:诺顿(Norton)、BSA、凯旋(Triumph)、哈雷(Harley Davidson)、雷鸟(Thunderbird)……白兰度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他的坐骑分别是凯旋6T、雷鸟650,其中凯旋6T用了3部。

影片风靡全球,哈雷错失良机。原因是心有余悸的哈雷有所顾忌。《飞车党》的剧本事出有因:当时一支著名的美军航空兵大队被解散后,在战场上和哈雷机车结下不解之缘的飞行员们跨上军用哈雷,进城造反:“我们曾经是英雄,但如今谁也不需要我们了。”《时代》周刊登出一幅大照片:一名酩酊大醉的青年骑在哈雷摩托上,周围是大堆空酒瓶。哈雷担心再一次的形象沦陷。

然而,令哈雷没想到的是,神一样的白兰度配上彪悍、冷峻的机车,在影片中精准刻划出青春逼人、亦正亦邪、桀骜不驯的“叛逆者形象”,被认为“喊出了美国青年一代的心声”,而这正是美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来证明威力巨大的哈雷之品牌原型。

好在已然成为传奇的哈雷并不缺乏故事。

1956年,年轻的新星“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与一辆同年产的哈雷KH摩托车亮相《Enthusiast》杂志封面,瞬间轰动世界。

1969年,美国公路片始祖《逍遥骑士》(Easy Rider)上映。影片中,夸张的高车把,闪亮的排气管,震耳的轰鸣声,加上长发披肩、奇装异服、佩戴墨镜的骑士——标准的哈雷骑士形象由此定型。

20世纪60年代,哈雷机车成了“嬉皮士”们的精神家园。狂野、热烈、力量与叛逆,哈雷与“嬉皮士”谁是谁的注解?穿上印有哈雷标志的外套、破了边的牛仔裤和粗犷的皮靴,粗壮的胳膊上刺着哈雷的标志——对他们来说,这甚至比遵纪守法更能表达爱国情怀。

80年代,哈雷机车重振雄风,进一步吸引大量的年轻人。1983年哈雷车主会成立,至今仍是车厂赞助的规模最大的摩托车俱乐部。从1985年起,哈雷公司的产值每年增长13%。1986年,哈雷·戴维森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

90年代,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高科技产业。被早九晚五所困的白领人士,心理压力日益增大。扔掉西装领带,穿一身“哈雷服”在公路上呼啸而过,成了他们渴望释放和解脱的一种方式。许多工程师、医生、律师、企业主成了哈雷的拥趸。哈雷回归“主流”社会。

1993年6月12日,哈雷机车诞辰90周年,在车主会的组织下,来自全美的10组哈雷车队,浩浩荡荡驶向哈雷总部米沃基。10万多车迷前来参加庆典,六万多辆哈雷机车组成八英里长的车队,亮着前灯举行盛大的游行活动。

美国有句谚语说:“年轻时有辆哈雷·戴维森,年老时有辆凯迪拉克,则此生了无他愿。”哈雷是挡不住的青春,而青春再现是每个人的渴望。

1964年《荒野大飙客》(Wild Hogs)在意大利上映,讲述的就是四个肚腩突出,乳沟清晰的中年男人,开着哈雷摩托车重寻“自由”的故事。

如今,我们在北美和欧洲的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老男人”们成群结队地开着哈雷耍酷,后座载着不再年轻的老伴或女友,重拾他们的青春浪漫。

这是一个天生有故事的品牌。就像杜蕾斯总和暧昧关联一样,摩托车天生和有野性的男人联系在一起。所以,有哈雷的地方就有故事。

这是一个有灵魂的品牌。爱国、自由、抗争、个性,是美国精神的灵魂。克林顿总统在访问哈雷工厂时称赞说:“你们生产了激动人心的产品并将它销往全球。”

这是一个已然成为原型故事的品牌。桀骜洒脱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我有一辆哈雷机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