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排球发展的故事有哪些

2022-10-29 14:51 作者:体坛报 围观:

男队7连冠、女队5连冠——一个小学的排球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体坛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排球发展的故事有哪些1

近日,2020年杭州市小学生阳光体育排球锦标赛圆满落幕,建德市实验小学排球队捧回了沉甸甸的奖杯——学校男队、女队勇夺双冠。

这次比赛的胜利让建德市实验小学实现了男队7连冠、女队5连冠的骄人战绩,能够让冠军奖杯长时间留在同一所学校,离不开学校的梯队建设和排球精神的传承。

据了解,在建德市实验小学,排球这一传统项目已经开展了30多年。学校是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也是杭州市排球项目的市队联办基地。每个一年级新生从入校开始,就会耳濡目染地接触到排球项目。

“校排球队的选材涵盖全部的年级和班级,排球普及从一年级就开始了,主要让他们知道排球是什么,如何培养运动兴趣。”校排球队教练陈悦介绍,“排球是学校的校本课程,目前每周三节的体育课中就会有一节体育课专门安排排球的内容,以此形成校内的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输送的模式。”

陈悦介绍,他曾经也是建德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因为当时排球打得好,所以被选送到了省队,2015年退役之后,便在母校当排球教练。

“我也说不清我是学校的第几任排球教练,且不说学生队员,就连学校的校长、老师都换了好几任,但是排球却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

如今,建德市实验小学校排球队的男女队各有30名左右的队员,每天放学后都会进行1小时左右的训练,每个队员都要练习排球的基本动作,扣球、拦网、颠球、传球、发球……一丝不苟,从不间断。

“孩子们都很能吃苦,勤奋又努力,也没抱怨过什么。他们还问我,教练,我们也能把平时的球网加高15厘米吗?像中国女排的姐姐们一样加练。”陈悦说,为了让孩子们能有更好的发展,校排球队里如曾惠临、叶彤、曾阳杰等好苗子,已经进入到省队和省青年队参加训练,未来也希望他们能有更大的成就。


监制:郭必文

审核:汤怡虹

通讯员:陈启浩

体坛报记者:华雨晨

排球发展的故事有哪些2

今天故事的主题是 「 再聊聊女排 」

陈可辛说,电影《夺冠》拍的是时代,通过中国女排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不同时代的面貌。这句话说得很好,但也很空洞,因为时代是复杂的,中国女排也是复杂的。


中国女排不是风格鲜明的个体,也不是冠军荣誉的象征,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各色各样的角色构成。从这些不同的角色身上,更能理解中国女排这个系统的全貌。中国女排也并非一路高光,有高峰有低谷,由不同阶段的历程拼接而来。在不同阶段,人们对女排有投入,也有放弃。


1


中国女排不是只有现在,还有曾经被遗忘的时候。


有资深女排记者说,拍中国女排不如拍纪录片,去基地里采访一些真实的人,否则容易拍成流水账。要讲述中国女排的历史,一定离不开一个地方,福建漳州基地。那里被称为中国女排的摇篮,《夺冠》的开机仪式就是在基地里完成的。


漳州基地建于1972年,是中国女排第一个训练基地,几代女排队员都在这里经历过魔鬼训练。漳州基地最初的条件极为艰苦,队员们使用的场地是用毛竹盖成的大棚,脚下踩的是细砂、白灰和红土混合成的三合土。在这个场地上翻滚完一个科目,没有人的大腿不被划破。场地不行,器械也没有。当时做力量训练,采用的是一个球员骑在另一个球员脖子上做下蹲训练的方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从漳州基地腾飞,开启“五连冠”征程。


某种程度上看,漳州基地与中国女排是一种命运共用体的关系。在中国女排受世界瞩目的时候,漳州基地曾被日本排协官员、美国商人所研究,他们称这个地方是奇迹诞生的秘密基地。但到90年代,中国女排遭遇低谷,这个奇迹诞生地也陷入困境。


《中国新闻周刊》称,漳州基地是福建省体育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建的基地,人事由省体育局管。建成初期,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1995年开始,财政拨款就基本断了。除女排外,漳州基地只能靠接待乒羽等项目比赛和会议的创收来维持。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很难得到保障。漳州基地一直保持着上世纪80年代的模样,一位工作人员对此解释,这是因为政府对基地的投入少了,拿了冠军给补贴,没有冠军什么都没有。


低谷期中国女排的情况也大抵相似,拿了冠军关注度高,没拿冠军有时经费都很难得到保障。漳州基地中很多场馆是捐赠来的。比如女排使用的“冠军楼”,是员工把原本用来盖职工宿舍的钱捐出来才盖成的。后来加盖的“腾飞馆”,是漳州人民响应“人人为女排捐一元钱”后捐了钱盖出来的。


现在的漳州依然是个不算发达的小城,但中国女排是当下最受关注的项目之一。今年4月,漳州市的“中国女排娘家”基地项目建设启动了,多地区被征迁改造。项目正在动工中,中国女排再次成了这座城市最亮眼的名片。


2


中国女排热血的不是只有里约,还有雅典。


电影《夺冠》凸显了中国女排在2008年和2016年两个阶段的表现,但被省略的2003年和2004年同样关键。陈忠和与他打造的黄金一代,是中国女排史上很重要的角色。冯坤、周苏红、杨昊、赵蕊蕊等队员,很多人现在都记得。那两年,可以概括为是一个不被看好的教练和一群不被看好的球员,努力证明自己的过程。


整个90年代,中国女排都处于低谷期。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女排只获得第五,主教练胡进被迫卸任,做了20多年陪练员的陈忠和接手。他用了一批年轻队员,对国家队进行大换血。而重组后的中国女排,实力同样备受质疑。陈忠和说,当时报纸对他的评价都是一团糟,没有办法,只能拼命做。


陈忠和执教下的中国女排,训练程度狠到了一个新阶段,这时期队员的身体和精神几近崩溃。举个被报道最多的例子,湖南郴州基地的苏仙岭是魔鬼训练场之一,陈忠和要求所有人必须在22分钟内跑完3600级台阶,一人掉队全队重来。队员累到什么程度?进房间躺下就睡着了。陈忠和也说过,他带队的8年时间里,没有给队员放过完整的一天假,他怕成绩不出来,队员会骂,外面会骂。


转折发生在2003年。这一年的女排世界杯上,陈忠和率队打出11战全胜的战绩,时隔17年再次收获世界大赛冠军。周苏红在球队夺冠后说,“人家不看好我们,我们就需要更加努力”。这是当时中国女排和陈忠和共同的心声。这时期的陈忠和回到漳州老家,迎接他的已经换成掌声和鲜花了。


再到2004年的雅典,中国女排收获史上第二枚奥运金牌。与俄罗斯的决赛是公认的中国排球史上的经典战。三局过后,中国女排大比分1-2落后,第四局比分为21-23,生死一线。陈忠和的手一直放在按钮上,准备随时暂停或换人。中国女排扛住压力,连得4分,25-23扳回一局。最终,中国女排以大比分3-2夺冠。比赛结束后,中国女排在哭,俄罗斯女排也在哭,一个因为激动,一个因为不甘。在一些老球迷看来,这场惊天逆转带来的感动甚至超越了里约夺冠,当时很多年轻人也是哭着看完的。


这些激动人心的故事,都是陈忠和带来的,基本没郎平什么事。陈忠和的自传,也一度在书店里摆得满满当当。有个评价很贴切,郎平是意气风发型的,陈忠和是卧薪尝胆型的,他们都用奥运金牌和11连胜给中国女排都带来了荣耀。但这个关键阶段,这个重要名字,都在电影中被抹去了,无论是为了避免争议还是考虑到故事性,都是一种遗憾。


3


郎平是偶像,也曾经遭受争议。


现在说起中国女排,郎平是必然会谈及的人物,电影《夺冠》中的几个时代故事也是以郎平为主线展开。郎平在球员时期就是国人的偶像,现在是最受欢迎的教练,人们非常相信她,支持她,还会心疼她。但她早期的执教生涯遭受过不少争议,因为缺少了两个条件。


一是要有金牌。郎平曾在1995年担任过中国女排主教练,一上台就要挑战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当时中国女排实力确实不够,上届奥运会中只获第七,是奥运史上最差名次。但在郎平带领下,中国女排先是5战全胜小组出线,之后淘汰德国和俄罗斯,时隔12年冲入奥运决赛。决赛对手是正处于巅峰期的卫冕冠军古巴队,结果中国女排1-3输了比赛。到了1998年女排世锦赛,中国女排还是以一枚银牌收官。尽管这个阶段中国女排的成绩已经超出预期,但没有金牌奇迹,同年,郎平辞职。


二是要为中国队拿金牌。辞职后,郎平出国执教,先后出任意大利摩德纳女子排球队、意大利诺瓦拉俱乐部和美国女排的主教练。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和陈忠和手下的中国女排相遇。这场比赛被外界冠以“和平大战”的称号,举国关注,最终中国女排2-3不敌美国女排,被骂得最多的不是陈忠和,而是郎平。


当然这些都在郎平回归中国女排后成了往事,也都如烟飘散。郎平再次站上神坛,中国女排也逐渐成为新国潮。这个阶段的中国女排比以前更科学,也更快乐。队员们不用再经历那样的魔鬼训练,郎平组建了一个复合型教练团队,从美国请来体能师,为每个队员定制了个性化的训练计划,以便她们回到地方队也能科学训练。队员们也不再8年没有一天假期,朱婷从土耳其打球回来可以先陪父母去旅游一趟。比赛打多了,郎平还会主动带队出海放松。


这也不免让人开始担心下一个问题,郎平是从欧美归来看过世界的人,没有郎平的中国女排,又会是什么样的?


4


关于中国女排的故事还有很多,这意味着中国女排所蕴藏的时代特点还有很多。


在强调中国女排是时代符号之前,我们首先得了解中国女排生活在怎样的时代里。必须承认的是,在四十多年历程中,中国女排有荣耀的时候,也有苦涩的时候。并且这些荣耀与苦涩的时刻关乎到每个角色。与之对应的时代里,有动人的一面,也有功利的一面。


抽象化、概念化中国女排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虽然它们怀抱各种各样的动机与动力。我们欣赏中国女排,也要质问中国女排:将中国女排当作一个系统来看,好的、坏的,遗憾的、自豪的,都是它的一部分。如漳州基地的兴衰发展,中国女排历经各个时代,是时代的一个清晰的横切面。所谓质问,并非贬义,而是想从中国女排身上,找到时代变迁的密码。


女排很复杂,不要简单化女排。




以有趣对抗无趣

有马体育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

封面图片来源:《夺冠》官方海报

合作请联系:cathyqian@youmatiyu.com

排球发展的故事有哪些3

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为中国革命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书写的纪念荣获第23届奥运会冠军的签名排球。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个排球,直径18厘米,是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为中国革命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书写的纪念荣获第23届奥运会冠军的签名排球。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决赛中3比0击败美国女排,获得冠军。这是中国“三大球”项目夺得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随后,中国女排在1985年和1986年连续获得世界杯和世锦赛的冠军,加之1981年、1982年夺得的两个冠军,中国女排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获得“五连冠”的队伍。

多年来,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三大赛事中屡创佳绩,形成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

学习女排,振兴中华

20世纪80年代,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国门开放让国人看到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多人产生了迷茫和悲观的情绪。这种情况下,中国女排在充满力量与对抗的排球比赛中以7连胜的佳绩勇夺1981年女排世界杯的冠军。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怕困难、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在排球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女排夺冠的当天,《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学习女排,振兴中华》,文章用三个反问句彰显女排精神的重要性:“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向中国女排学习吗?我们就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多作贡献吗?用女排精神搞现代化建设,何愁不能实现现代化?”可以说,女排精神与时代主题相契合,也符合民众的心理期盼。

1982年,中国女排获得世锦赛冠军后,袁伟民曾说:“世界排坛最高的荣誉奖是‘三连冠’。所以在秘鲁世锦赛后,我们女排全体同志,每时每刻都在想,怎样实现全国人民的愿望,要夺‘三连冠’,即一定要拿下洛杉矶奥运会的冠军。”1984年奥运会是洛杉矶时隔52年后第二次举办奥运会。洛杉矶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时,中国只派出了短跑运动员刘长春参赛。由于准备不足加上旅途劳顿,刘长春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刘长春的失利引来了诸多外国媒体的嘲讽。1984年,当中国奥运代表团再次踏入这座城市时,射击队的许海峰为中国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许海峰这枚宝贵的金牌大大提升了中国代表团的士气,中国女排的姑娘们也深受鼓舞。小组赛中,中国女排以两个3比0先后战胜了巴西和联邦德国队。但是,随后却以1比3输给了美国队。

这场失利并不影响夺冠,大家决心半决赛要汲取教训打败日本队。三年前,中国女排战胜日本女排、夺得世界冠军后,中国女排就成了日本女排的头号对手,在奥运会正式开幕前的训练活动上,日本女排甚至将中国女排队员的号码印在本国陪练员们的球衣上。除了场上的12人,中国女排还有电视机前亿万中国观众和已经退役的前辈们的支持,在她们的背后默默地为中国女排加油。况且,竞技体育中,实力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中国队里既有久经沙场的郎平和张蓉芳,也有冲击力十足的年轻队员。调整好心态的中国女排,充分发挥出实力,在半决赛中以3比0轻取日本队。

到了决赛,中国女排面对的是小组赛曾经输过的对手东道主美国队。当年,女排访问美国科罗拉多州普林斯顿时,队员们一下飞机就被袁伟民拉到体育馆训练。路途劳累加上科罗拉多的高原气候,水土不服的女排姑娘们在体育馆里呕吐不止,但吐完了仍要强撑上场。美国记者惊呆了,很难理解中国人为何这么“拼”。中美决赛前,美国观众对美国女排信心十足,认为这枚金牌已经是美国的“囊中之物”,甚至都开始播放美国女排夺冠的宣传片了。但是,有一个人对眼前的局面并不乐观,他就是美国女排的主教练塞林格。这些年,他一次又一次地研究中国女排的比赛录像,了解中国女排每一位队员的特点。相比盲目乐观的美国媒体和观众,塞林格非常清楚,这些看似平凡的中国姑娘,除了过人的实力,还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果然,比赛一开始,塞林格的担忧就变成了现实。在战胜日本女排后,中国女排重拾信心,面对几日前战胜自己、拥有主场优势的美国女排,没有流露出一丝胆怯,反而越战越勇。而志在夺冠的美国女排则露出诸多破绽,使得中国女排除了第一局险胜之外,其余两局都是轻松获胜,三局比分分别是16比14、15比3、15比9。中国女排夺得了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三大球”奥运会冠军。同时,也实现了排球“三大赛”的三连冠,轰动世界排坛。

52年前,中国运动员在这座城市遭遇了让人无法遗忘的羞辱;52年后,中国运动员凭借过硬的实力和顽强的精神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荣誉,奏响了义勇军进行曲,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没有人不想得冠军,但没有人能一直得冠军。褪去“五连冠”的荣光后,中国女排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如何才能让女排走出低谷呢?袁伟民想到了一个人:郎平。为了中国女排的发展,“一般不求人”的袁伟民教练,给昔日的爱徒打电话,希望她能回国执教。球类司司长对郎平说:“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这句“祖国真的需要你”打动了郎平。之所以说这项工作难,是因为中国女排在国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分量和地位,它“超越了排球、超越了体育本身”“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提供了精神支柱”,以至于每次比赛都是“万人空巷看女排”。中国女排主教练要承受国人巨大的期许,女排是“不能输的”,也输不起。况且,在多数人眼中,女排成绩好是常态,成绩不好、哪怕没拿金牌都算失败。

“作为一个人,我们其实都很渺小,但是,当有人代表国家对你说‘国家很需要你!’你还能无动于衷吗?如果,真能为国家做点好事,这也不容易。”祖国培养了郎平,郎平则倾尽所有回报祖国。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女排再次闯入奥运会决赛。虽然遗憾负于古巴女排,屈居亚军,但这枚银牌让中国女排赢回了久违的尊严和自信,同时也告诉世界,中国女排仍是一支不可小觑的排坛劲旅。

2003年世界杯,中国女排以11战全胜的成绩夺得了冠军,并且在一年后的雅典奥运会上逆风翻盘,战胜了拥有超级巨星加莫娃的俄罗斯女排,时隔20年再获奥运会冠军。之后的几年,教练员的频繁更替也导致了女排成绩的起伏,在伦敦奥运会上,原本一致被外界看好的中国女排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输给日本女排,无缘四强。赛后,担任解说嘉宾的郎平泣不成声。此后,当国家体育总局的工作人员登门请郎平出山时,郎平动摇了,还是因为那句“我们理解您的难处,但也真的希望您能考虑一下。中国女排现在非常需要您”。18年前,一句“祖国真的需要你”让郎平接过了沉甸甸的中国女排主教练之职;18年后,同样的一句话,又一次触动了郎平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因为她放不下中国女排,她想将中国女排这面光辉的旗帜稳稳地传到后来人的手中。

再度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郎平,先后挖掘了日后在排坛大放异彩的朱婷、张常宁、袁心玥、龚翔宇等人,为女排培养和储备人才。2015年,中国女排在日本夺得世界杯冠军,经历了无数风雨的中国女排重回世界之巅。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女排四分之一决赛,中国女排的对手正是北京、伦敦两届奥运会冠军东道主巴西队。此次主场作战,巴西人志在必得,势要完成奥运会“三连冠”的伟业。但是,巴西人忘了中国女排是一支有着坚韧精神、“输球不输人”的队伍,她们也低估了一颗冠军的心。中国女排凭借强大的意志品质打出了一场荡气回肠、载入史册的比赛,淘汰了实力强劲的巴西女排。在战胜荷兰和塞尔维亚后,中国女排第三次登上奥运会冠军的领奖台!

“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战,我们要为国争光,这是我们的义务,我们的使命,特别光荣,每一次的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2019年,在第13届女排世界杯的比赛中,中国女排取得11连胜,获得第10个世界冠军。回首38年前,在改革开放的号角声中,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并一鼓作气铸就“五连冠”辉煌。当年,举国上下“万人空巷看女排”。“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多年来,“女排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截至2019年10月,中国在“三大球”项目上,一共夺得10个世界冠军,全部为中国女排所获。

无论是“五连冠”时期的老女排,还是如今被球迷称作“白金一代”的年轻女排,一直都在传承和发扬“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即使输了,中国女排也不丢人,因为“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作者系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

作者:张永梅

编辑:黄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