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郭祖先的故事有哪些

2022-10-29 14:47 作者:历史私房菜 围观:

历史私房菜——郭姓的起源,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历史私房菜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郭祖先的故事有哪些1

截止到目前为止,郭姓人口已达到1500多万,在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7位。今天历史私房菜就为您介绍郭姓的起源。

1.源自姬姓。前面介绍吴姓的时候,我们已经了解到,周文王姬昌的父亲叫做季历,季历有三个儿子,长子就是周文王姬昌,次子叫做虢(通“郭”)仲,幼子叫做虢叔。周武王灭除商朝之后,将二叔虢仲封在了今天的陕西宝鸡,称西虢国,将三叔虢叔封在了今天的河南荥阳北一带,称东虢国。

郭姓始祖——虢叔

等到周平王迁都后,西虢迁到了河南,改称南虢。又把东虢国的后裔虢序迁到了今天的山西平陆,称北虢,后来晋国灭掉了北虢国,虢序的后裔便以“郭”为姓。其实西虢、东虢、南虢的后裔均有以郭为姓,但虢序后裔的郭姓是中华郭氏最大和最主要的支派,所以虢序被认为是郭姓始祖。

郭姓与吴姓的渊源图

2.源自地名。古代对于城市的称呼叫做城郭,而郭其实是城墙外围另外加筑的一道城墙。住在外城百姓的便以郭氏来称呼,根据居住的方位就分为东郭、南郭、西郭、北郭,后来逐渐演化成郭姓。

3.源自任姓。黄帝时期有一个部落叫做“禺虢",禺虢的后裔在夏朝时期建立了郭国,后来被齐国所灭亡,后裔便以郭为姓。目前所知的中山郭氏便是此后裔。

4.源自少数民族改姓而来。跟其他民族一样,郭姓中也有不少是少数民族汉化后改姓而来。目前所知道的有回族的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后裔,汉名叫做郭广德;蒙古族的郭尔罗斯氏、郭尔罗特氏、郭齐里氏;满族郭佳氏、郭勒本氏、托勒佳氏、郭齐里氏等姓氏均有后裔改姓为郭氏。

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雕像

几千年来郭姓可谓是人才济济,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唐朝名将郭子仪等均是流传千古的人物。

好了,今天的历史私房菜就聊到这,喜欢的朋友请点击关注哦!

郭祖先的故事有哪些2

一、历史渊源

1、相传,早在上古夏后氏部落领袖禹的时代(约公元前21世纪),郭姓就已得姓开基。郭姓人的得姓,有相当古老的渊源。

2、出自夏代的郭支和郭哀之后。古书记载“禹乘二龙,郭支之御”。“上古有郭侯,夏朝的禹即有驭手郭哀。”郭支与郭哀是中国有史籍记载的最早的郭姓人。因此,我国历史上建都阳城(今河南登封东)等地的夏代人郭支与郭哀,都被后人认为是郭姓人的始祖。

3、出自商代郭崇之后。据《三一经》记载:商有郭崇。可知商代继夏代之后也有郭姓。因此,商代郭崇,也被认为是郭姓人的另一位始祖。

4、出自姬姓,周代虢国的子孙后代是当今郭姓最大、最主要的一支,他们以郭为姓,渊源自姬姓,又多半与河南、山西有关。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封文王姬昌的弟弟虢叔於东虢,东虢地址在今天河南省荥阳市东北。到了西周末年,周王室衰微,申侯勾结犬戎作乱,周幽王被杀於骊山,周王室被迫东迁。当时,郑武公与晋文侯辅佐周平王东迁洛阳,立下汗马功劳,深得平王依重,同时把郑国从陕西迁到河南虢(即东虢)、郐之间。为兴建郑国,郑武公于周平王二年(公元前769年)灭郐国,平王四年(公元前767年)又吞并东虢。从此,郑国日渐强盛,引起各诸侯国的不满。楚国趁机起兵向周平王问罪,率陆浑(地在河南省嵩县东北)之师,逼近洛阳。周平王大惧,于是把虢叔裔孙虢序封于阳曲(地在今山西太原市北),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虢公”又称“郭公”,于是,其后代遂成郭姓。

5、以封地为姓,史载,郭姓始祖有以封地“虢”为姓的,又因虢、郭同声之转,故虢、郭二姓互通。

6、以居处命氏。中国古代有些居住在城、郭、园、池的人,分别以“城”、“郭”、“园”、“池”为姓。其中居住在郭(即外城,古代“郭”字的字义为外城)的人,以居住地为姓氏,形成郭姓。

二、迁徙分布

郭姓族人最初的发源地当是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先秦两汉时期,郭姓族人繁衍之地仍以山西、陕西、河南为主,“太原”郡望在这一时期形成,并成为后来郭姓人繁衍播迁的主要支源,逐渐在阳曲、冯翊、华阳、京兆(今陕西省西安附近)、中山(今属河北省)、彭城(今江省苏徐州)、馆陶(今属河北省)、曲沃(今属山西省)、河内、广平、邯郸、河东闻喜、敦煌等地形成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为避战祸的大批南下迁徙者,郭姓人开始在浙江、江苏等地散居,南迁者尤以太原郭姓为多;隋唐时期,山西、山东以郭姓为第一大姓。这一时期,除战乱使得郭姓入居浙江、江苏、湖北等地外,还形成以华阴郭子仪为始祖的汾阳(今山西省静乐一带)望族。后汾阳郭姓后裔嵩入闽成为福建郭姓始祖;从五代到宋元时期,随着金兵的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南下,迫使郭姓人再度南迁,由此,郭姓人遍布大江南北;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后散居彰化、嘉义、高雄等县,后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明清时期,郭姓人已是散布全国各地。如今,郭姓以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最多,上述五省郭姓约占全国汉族郭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六。郭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八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一。

三、历史名人

郭 隗:战国时代燕国大臣,为燕昭王招贤纳士出计献策,为燕国的兴起作出了贡献。

郭 伋: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初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任上谷太守,官至太中大夫。郭象:河南洛阳人,西晋时的玄学名士。

郭 璞: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人,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博学多才。代表作为《游仙诗》,著有《江赋》等著作。并注释《尔雅》、《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等典籍,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郭 威: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隆尧)人,五代时期后周王朝的建立者。在位时的一系列改革为赵宋王朝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革除旧习的周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生于公元904年,公元951年称帝,至954年病逝,在位四年,年号:广顺、显德。太祖,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其父郭简曾任刺史,在战乱中被杀,不久,母亲也相继去世。郭威从小依靠姨母韩氏提携抚育。18岁时,应募做军卒,仗着一身勇力,加上学了一些兵法,一步一步爬了上去。郭威即位称帝时,年近五十岁,三十年的军旅生活,给他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常以前代的兴衰作为治理国家的借鉴。

郭威针对前朝弊政,进行了一些改革,刑罚有所轻减,某些苛税被废止,部分官田散给佃户,停止州府南郊进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剥削。郭威在五代确是一位较好的皇帝。他死于954年,时年51岁。

郭 象:西晋学者、玄学大师,所撰《庄子注》对后世影响很大。

郭 嘉:三国时魏曹操谋士。多谋善战,屡建谋功,尤以官渡之战显名。

郭 沔:今浙江省温州人,南宋时音乐家、琴家、浙派创始者。作《潇湘水云》、《泛沧浪》、《飞鸣吟》等曲。

编辑 | 秋微

投稿邮箱:253172673@qq.com

太昊伏羲陵风景名胜区官网

www.taihaoling.gov.cn

郭祖先的故事有哪些3

闻喜南垣,人杰地灵,物华文兴。在这里的南郭村,有这么个人,他的身世有一股玄妙的色彩。他文辞出众,被称为“辞赋之冠”,他便是两晋时期文学家郭璞。

喜鹊报喜郭璞生 天赋奇才神童现

郭璞出生那日早晨,一群喜鹊从四面八方飞至郭家门口报喜。一时间,阳光普照,吱歌飞舞,喜庆门庭。好似在迎接这位传奇人物的降生。

郭璞在家排行老三,他的事迹颇有传奇色彩。五岁时,其父给璞请了一个学识很高的启蒙先生,一般家庭私塾对幼童教育,都是从数数、识字,手把手写字,初通文字,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是郭璞不是一般的孩子,凡是教过一遍的不用重复教,过目不忘,记忆超群。不过半年,私塾先生就把自己的知识全部授业于璞而辞退,连聘几位先生都感到为难,不满半月就辞职。他们都说:“郭璞是神童,天赋奇才,一般先生都教不了他。”他每天忙于读书、写作,出学堂、进书馆,博览群书,研究古籍,青年时期就名震学界。《晋书》称郭璞“博学有高才”“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

阴差阳错得青囊 苦心孤诣著葬经

郭璞精通风水和卜筮之术,被后世尊为风水始祖,这还得从他年少的一次经历说起。相传西晋永嘉年间,有一天,郭璞的母亲准备做两件衣服,便让郭璞去镇上的集市扯几尺青布,不料回家途中,有一处河堤决口,河水灌入低处田野,淹没了乡间小路,郭璞只得返回堤上,绕道而行,一直绕到傍晚,仍末寻得回家路径。正惆怅间,一老者突然出现在郭璞面前,老者青面豁囗,顶上戴一阔帽,帽尖支两根柱形触带,外表甚是怪异,老者向郭璞施礼道:“后生留步,老身有话向你说。”郭璞正惊疑不定,只见青面老者自怀中取出一卷状之物,给予郭璞,转身一跃,化作一巨形青螺,足有一牛头大小,跳入河中,溅起几尺浪花,不见了。当时,郭璞隐约听到老者言语:“这本书是我百年修行的结晶,毁掉实在可惜,你拿去学习,必定有一番成就。”

随着河水消退,郭璞匆匆回家。进屋一看原来是一本《青囊中书》。此书一共九卷,内含五行、天文、卜筮等神奇之术,熟习之人能悟得攘除灾祸、通达冥冥的玄机。郭璞潜心研究,并把自己所学写成《葬经》,该书彻底定义了风水之概念,“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两句虽短,但至精至妙,成为后世风水学的不二之宗典。

郭璞有一个门人赵载,看到郭璞有如此之高的成就,于是心生歹念,夜晚悄悄将《青囊中书》盗走,不料被发现,郭璞画了一道符,念了几句词,结果天上下来一道火光,将书烧掉了,赵载竟没来得及看见书中一个字。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匈奴贵族刘渊伙同羯人石勒联合反晋,驻守河东地区的西晋官兵们纷纷逃过黄河。郭瑷携夫人随军逃走。正在攻读文学的郭璞战乱中携妻带子迁往汤王山避难,因为西晋官僚地主占田无限额,汤王山一带也属于郭瑷家族管辖。郭璞为了养家糊口,除了研究学术外,还引导家里人种庄稼,他起早摸黑,开荒种地,春种秋收,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养活全家人。传说有一天,郭璞上汤王山砍柴,发现半山腰金光闪闪,走近一看是个大窑洞。他把扁担靠在洞外,穿过窑洞走进一个宽敞明亮的大院,院中有个大石桌,桌旁有两位老人在下棋。他就站在旁边看,一盘棋没下完,亲眼看到院里的几棵桃树,花开花落,小桃长大,成熟落叶的真实情况。他感到很神奇,就询问二老,二老笑笑没答话,有书童摘下一盘桃,叫二老吃,顺便递给郭璞一盘桃,郭璞吃得香甜美味,仿佛走上了天堂,进入了仙境。二老遂对他说:“国家有难,你不应该在此时退缩逃避,挺身而出解救国难才是你应该做的。”走出洞外后,发现扁担半截已经腐朽了。他回家后,家人问道:“三年过去了,你到底跑到哪里去了?”郭璞把他的所见所闻说完后,觉得双脚漂浮,腾云驾雾飞上天了。之后,人们就把大窑洞称之为“郭璞窑”。

听了二仙的话,郭璞开始南下。翻越平陆县过黄河,渡长江,宣城太守殷佑引郭璞为参军,丹阳太守王导引郭璞为幕僚。东晋建立,司马睿称晋元帝,封郭璞为著作佐郎,公元322年,擢升为尚书郎。郭璞性格刚直,爱国忠君,看不惯封建统治一味寻欢作乐,搜刮民财的腐败行为,他忧国忧民,屡次谏疏,呼吁晋元帝以国事为重,体贴万民百姓,建议改革朝政,要求“大赦天下”收复失地,为人民解除苦难,其结果是忠言逆耳,郭璞内心生气,有口难言,走出了京都。

王敦谋反郭璞拒 喜鹊报忧郭璞终

东晋明帝太宁二年(公元324)农历九月十四日,早有谋反心理的王敦,掌握兵权,驻守荆州,恰遇郭璞外游到这里,百般拉拢郭璞。但是郭璞是大忠臣,苦口婆心劝王敦:“大将保国,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内部矛盾更加大人民疾苦。”郭璞要求王敦改邪归正,而王敦不以为然,表面与郭璞称兄道弟,还让郭璞为他卜筮吉凶。郭璞义正言辞道:“你这样做肯定不会成功”。王敦听郭璞报凶卦便问:“你再卜一卦,看我寿命是多少?”郭璞答道:“若起兵,你不久就会死,若罢兵回武昌,寿命长得不可测量。”王敦听后大怒:“你知道你的寿命多长吗?”郭璞自知命绝,便答道:“我今天中午就要死了。”王敦恼羞成怒,立即逮捕了郭璞,准备在荆州南冈动刑。在赴刑场的路上,郭璞对押送的人说:“我将死在两颗柏树之间。”到了那里,果然有并排两颗柏树,柏树间隙刚好一个人宽,郭璞又说道:“在每个柏树上都有个喜鹊窝。”行刑的人抬头一看却没看到,于是有人爬上树,果然在枝叶间发现了喜鹊窝。王敦感到惊奇,事也凑巧,群鹊满树,宁静无声,滴泪如雨,悲思万分。正当中午,太阳星君观望。刀斧手刚举起屠刀,突然乌云铺天盖地降落下来,遮在眼前什么也看不见,云雾散尽后发现郭璞和树上的喜鹊都不见了踪影。刑场上官兵和刀斧手们一时慌得手忙脚乱,从城外寻到城内,老远看见郭璞在大街中心顶端的乌云上站立,有个穿黄道袍的老人大声高喊:“郭璞”!于是和郭璞并肩登云上浮,喜鹊群起捧云驾雾也上了天堂。郭璞终年49岁。

上了天堂。郭璞终年49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