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高考的时候有什么故事

2022-10-29 14:42 作者:小轩在一直努力 围观:

高考故事:“高考钉子户”唐尚珺,14次高考创记录,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小轩在一直努力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高考的时候有什么故事1

又到高考放榜时。每年高考,我都会关注一个同龄人的动态,他第一次高考和我是同一年,我毕业快10年了,他至今还奋战在高考的考场中。

他来自广西,名字还蛮好听,叫做唐尚珺,今年是他第14次参加高考,他在好几年前就因为“高考钉子户”这个称号而出名。

今天我就来说说他的故事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他的高考历程:

2009年6月,唐尚珺参加了人生第一场高考,他只考了372分,刚过三本。

2010年第二次高考,唐尚珺考了405分,还是没过二本。

2011年,他考了475分。

2012年,505分,过二本了,他想冲一本。

2014年,唐尚珺高考成绩573分。他报了西南政法大学,但没打算去。

2015年,他只考了587分,被吉林大学录取,因为没有接受调剂,所以没有去报到。

2016年以625分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

2017年,550分;

2018年,619分;

2019年,645分;

2020年,619分。 [2]

2021年,591分,被广西大学土木专业录取

对于唐尚珺来说,他本人每次高考所面临的压力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对于他的事迹我今天想谈谈自己观点。

很多人觉得,他这是在浪费青春,也有人觉得他追逐梦想的历程让人感动。

其实我的观点也是倾向于,高考,真的不值得浪费12年的光阴去不断的尝试,而高考的初衷也并不是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年轻人就该有年轻人担当的作为。

且不说浪费的是他自己12年的光阴,就家庭而言,真的没有多少家庭责任感。12年期间,经历了父亲的去世,目前逐渐的年迈,而他真的没有为家庭付出过多少。其次对于社会来说,这是对社会教育资源的浪费。

而这期间,甚至有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不但接纳了复读,而且还提供了奖励金和生活费。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范进中举》这篇文章。当然现在高考属于开放的,参加多少次高考都是个人的权利,但是真的没有必要周而复始的去做,犹如一台“高考机器”一般,即使真的考上了,又有多少意义呢?又能学到多少知识回馈社会呢?

高考也在这两天放榜了,最后也祝那些考生们都取得理想的成绩,当然没考好,发挥失常的学生们,也不要气馁,社会是多样的,提供了各种多姿多彩的机会。

所以我的观点是,复读可以,一次两次就够了,要不负韶华,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态度!

高考的时候有什么故事2

1.中饭没吃饱

1994年7月6日中午,我们八义集中学高三全年级,在送考老师的带领下,十二点整出了运河火车站,排队步行到了县第二招待所。

大家放下书包就去吃饭了,中饭很简单。因为火车晚点,我们涌进招待所食堂时,已经过了饭点了,食堂的馒头没剩几筐了,那么多学生,在老师们的协调下,一人只分到了1-2个。

稍事休息后,大家一起步行20分钟去看设在运河中学的考场。

从运中看完考场回来,已感觉有些饿了。运中校园真大,赫然耸立的教学楼、宿舍楼就十几座,塑胶操场都好几个,难怪是省重点中学,刚绕了一圈就把午饭消化完了。

我躺在招待所的床上,回想午饭吃得太文雅了,就一个馒头、一碗稀饭。

那高联合和吕港好似多天没吃饭的饿鬼,甩开腮帮子、颠起后槽牙,就自顾自狼吞虎咽起来,满桌子就听他俩在吧唧嘴,真是不要钱的饭菜玩命地造,等到大家翻回头再找馒头,筐里已是空空如也了。

高联合还腆脸笑道,“反正都交钱了,谁吃得慢谁倒霉,看我咋样?一人吃你们三个,这样才够本。”不顾别人的鄙夷,这小子撑得翻着白眼扬长而去。

连服务员都站在一旁捂着嘴笑,心想乡下的孩子真没见过世面。

又想到刚才看到的考场排位,这曹燕真是神通广大,当真把前后左右都安插了成绩好的学生,前面高联合、左面武港、左前梅香、右前李亮星,我和高燕在她的后面,整个一“百鸟朝凤”、“八水绕城”的布局,显然是煞费苦心,一些传言还是有道理的。

在教室外面,曹燕像大款似的,请一帮同学吃雪糕,我没理那根弦。不仅因为她那故作热情的施舍作派。

吃罢雪糕,高联合、武港等人又簇拥着曹燕,非要去吃羊肉串,乱糟糟的一副吃大户的样子。我看不惯,对曹燕似笑非笑地“及时帮忙”的暗示不置可否,笑笑挥手而去。

问了问戴着电子表的潘文,时间刚过四点,距离晚餐还有两个小时,饿着肚子这可怎么熬?后悔家里一早煮好的鸡蛋,不愿带,眼前要有个鸡蛋垫点,也好受得多。

要不出去买点吃的?万一食物中毒怎么办?学校规定,不准私自吃外面的东西。再说,花钱买零食吃,二招的饭钱岂不是白交了?

还是饿着肚子再忍忍吧?晚上吃饭的时候,绝对不会客气了,该吃的吃,该抢的抢!

饥肠辘辘中,强迫着自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快五点时,朦胧中就见潘文坐在了对面,正在整理衣服,心想这家伙终于还是换了宿舍,“怎么说服李贝这小子的?”

“考试给他抄呗,看考场回来,他就不停地说好话,奴颜婢膝的,我都不好意思了,换宿舍,当然不在话下,他说外面放炮都睡得着,何况高联合的呼噜?”

“你在隔壁考场算是大拿了,我看有几个人都跟你打过招呼了?吃香得很嘛!”我伸了伸懒腰,睡了一小觉,并没解决饿的问题,只感觉胃里的酸水都要泛上来了,赶紧摁了摁肚子,眼睛眯着,尽量节省体力。

“我说的没错吧?前十名都被安排到你们考场了,而且是围着曹燕坐的,人家上头有人啊,刚才回来时,看到曹燕在请客呢,热闹的很,你怎么没去?”潘文边擦皮鞋边问。

“我还算成绩好啊?自顾不暇。要去运西找文曦?把皮鞋都擦掉皮了!”

“待会吃饭时帮我打个马虎眼,我那份你帮我吃了啊!知道你中午没吃饱,高联合那几个熊孩子真怂!见饭不要命,你可不能太作假了,不吃白不吃。”潘文低声关照了几句,蹬上皮鞋,整理整理衣服,就悄悄溜了出去。

起到“吃饭”两字,又勾起了肚子里的馋虫,咕咕地直叫唤,饿得真有点前心贴后背了。

好容易撑到五点五十,终于听到班主任站在院子里,喊人集合吃饭了!

猛地站起来,头还有点晕,定了定神才稳住。

混在众人之中,走向二层食堂的小路上,我眼神都有些发花了。一个下午,就感觉腰带都松了两口。晚上再吃不饱,可真对不起自己交的那份钱了!

2.饭前胡校长啰里啰嗦

偌大的食堂里,共摆放了近三十张桌子,每个桌子安排了十个人。

我暗自数了数,自己的那个桌子少了两个人,等会可以多吃一点了。

晚餐比中餐丰盛许多,一个桌子上,八个菜碟,两盆稀饭,另加一大筐馒头。桌子上空的风扇徐徐地吹着,将馒头饭菜的香味弥漫开来,直刺众人的味蕾,口水不争气地流了下来,赶紧咽了下去。

大家正急嗷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之时,只听胡校长站在桌子中间,咳嗽了几声,示意要发表重要讲话。

在各班班主任的力劝和示意下,食堂逐渐安静了下来。就听胡校长吧嗒了一口烟,缓缓笑道,“明天啊,就要参加高考了,趁着人都在,我再强调一下考试纪律(啰里啰嗦说了十分钟,都是老生常谈。)

…..,好,咱们现在解决吃饭的问题(大家以为他讲完了,正要开吃,就听他接着说)…….,下午啊,有不少同学跟我抱怨,中午没吃饱;我向食堂一打听,原来是馒头没供应够;把俺孩子当成干部培训的标准了。

我马上向有关领导反映,这哪行?俺孩子(显得非常亲切)都是大小伙子,长身体的年龄,胃口大是自然的,还要参加高考,人生最关键的一场考试,不吃饱哪行?饿着肚皮在考场上是要当逃兵的!

经过我们紧急磋商,二招调高了伙食标准,每桌加两个菜,馒头稀饭管饱吃,大家可以放开肚皮,不要再扭扭捏捏的作假了!咱中国不是有句老话么,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

底下的同学们盯着桌上的饭菜,饿得眼睛都绿了,耳边胡校长的唠叨还是没完没了,真烦人。

不知是谁,率先敲起了饭碗,一时间,抗议声噼里啪啦地连成一片,盖过了胡校长懒婆娘裹脚布一样的训话。

“你们啊,真是不晓事!就不能忍一会么?真让人寒心!校方千方百计给你们争取好伙食,你们还不领情,能饿着你们么?还没上战场,就不服从命令了么?让外人看了,还不笑话?”

胡校长转而愤怒起来,用力拍了拍桌子,努力平复了心绪,强作笑颜接道,“闲话少说,响鼓不用重锤,咱们钱都交了,吃住全包,多吃饭,是你赚的,大家不要客气,吃完了就添,不够就要。千万别亏了自己的肚子!——好了,开吃!”

3.晚饭使劲吃

食堂里顿时拉开了阵势,碗筷啪啪作响、咀嚼不绝于耳、夹菜打饭你来我往,大家忘记了一切分歧,能不说话就不说话,一门心思都扑在了饭桌上。

看来,八成的同学中午都没吃饱,不只我自己,所有的同学,都正用默不作声的姿态、紧锣密鼓的动作,向这次晚餐发起报复性的冲锋。

稀饭太烫,筷子太滑,我决定首先解决主要矛盾,狂吃馒头先填饱肚皮再说!

一手拿一个热乎软暄的馒头,风卷残云下了肚,再要拿一个,发现馒筐已空。

在众人的大呼小叫中,服务员加送的一筐馒头又被一扫而光,同学们比赛似的狼吞虎咽,将饭桌的气氛渐渐推向高潮。

胡校长抽着烟,和几个班主任在一旁说笑着,组织着班干部给各桌配饭。

有几个胆大的同学,径自跑到了后厨,端来了两盆稀饭,抬了三筐馒头,反正胡校长说过了,馒头稀饭敞量供应,以吃饱为准的。

眼看“后续粮草丰盛”,肚子里又装下了四个馒头。我额头已冒虚汗,肚子有了底,便放慢了抢饭的节奏,稀溜溜喝完了一碗稀饭,发现八个菜碟已是狼藉一片了,心想真是能抢,巾帼都不让须眉,自己统共也没夹几筷子菜。好在四个馒头囫囵下肚,刚才的饥饿感缓解了许多。

大家的吃馒头的速度也慢了下来,开始对着空盘子交流感受:二招的机器馒头就是好吃,甜丝丝、硬乎乎的有嚼劲儿,不像八中食堂的馒头,不是酸得难以下咽,就是碱大的黄不溜秋,而且面发得太狠,说是四两的馒头,实际三两的分量都不到,哪有二招的馒头个顶个的实惠?

我又拿起了第五个馒头,盛起了第二碗稀饭,连吃带喝起来,就着碟里的菜汤,倒也下饭。听说同桌的吕海港、高联合吃了五个、大楼竟然吃了六个,自己个子虽小,却不能输给他们,因为有两个馒头是替中午补的,这只算是第三个馒头!

我吃完第五个馒头,喝完第二碗稀饭,感觉肚子好受了些,见有的女生已经离桌起身了。

4.胡校长又给我塞了两个馒头

这时,胡校长笑眯眯的走过来了,手里拿了他桌子上剩下的五六个馒头,硬朝几个男生手里塞,慷慨的让,“赶紧吃,大小伙子的,可别饿着,不吃白不吃,咱钱都交了!”

我接过一个馒头,犹豫了一下,转念又想,刚才饿得要命,现在离睡觉还有三四个小时,万一再饿了咋办?再吃一个吧,饿的滋味可不好受!

又一个馒头下肚,不料胡校长又破天荒地给盛了碗稀饭,和蔼的递给我,“别噎着,喝口稀饭送送。”

因为物理成绩一向很差,我还从没享受过胡校长的另眼相待,今天太阳怎么从西边出来了?我甚至有些感动,接过那碗温凉正好的稀饭,咕嘟咕嘟一喝而光。

“还有最后一个馒头,能不能吃掉它,咱别浪费了!吃得饱,才睡得香!”胡校长拿起筐里的最后一个馒头,仿佛战场上指挥若定的司令员,将最关键、最光荣、最艰巨的阻击任务交给了我。

难得胡校长对自己如此器重,我摸了摸似乎已撑得溜圆的肚子,在满桌人的注视下,硬着头皮,吞咽了起来。

那天晚上,我吃了7个馒头,3碗稀饭,出了二招餐厅,我已意识到,完了,今晚可能比较麻烦,我是明显的吃撑了。

(待续)

高考的时候有什么故事3

转自:微信公众号“长江日报”

90后中专毕业生杨杰

出生在湖北省黄梅县

他没有参加过高考

但他的故事被写进了

2022年浙江高考作文题里

这是为啥?

沉迷游戏

高中辍学后读中专学手艺

2022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素材2022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素材

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如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如果这篇作文请杨杰本人作答,他又会如何撰写?6月8日,杨杰通过个人社交平台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坚持就一定有回报。”这也是他的成长感悟。

杨杰在朋友圈晒过很多荣誉证书。20岁,他成为“玉环技术能手”。23岁,他成为“台州市首席技师”。24岁,他成立了“台州市杨杰技能大师工作室”。26岁,他获评“浙江省劳动模范”。今年4月,他又刚刚获评“玉环市首届工匠年度人物”。

2021年杨杰入选“浙江工匠”。

20岁之后,荣誉接踵而来,这是杨杰在学生时代不敢想象的事。

1993年,杨杰出生在湖北省黄梅县,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中考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地的知名高中。之后,杨杰开始沉迷电脑游戏,高中只读了半年,他便向父母提出“不想再读了”。

父母生气,但拗不过他。辍学半年后,家里人建议他学门手艺,他硬着头皮去读了中专。

“我能不能也拼一次?”

杨杰18岁中专毕业时,在浙江省玉环市一家机械公司维修科做学徒工,从事设备检修工作。

“来到玉环后,我忽然开窍了。”杨杰发现,当地有很多小微企业,周围的人都很拼,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小老板。他甚至听说,技工做得好,也能获评市级、省级荣誉。杨杰被唤醒了,“我能不能也拼一次?”

杨杰在中专读的专业是电子技术应用,进入公司后一切得从零开始。

杨杰在为设备做检修。

为了学知识,杨杰与带他的师傅李彦斌经常形影不离。稍存疑虑,便要缠着师傅问到底。有时,为了弄清一个原理,他把相关图纸翻来覆去反复琢磨、反复研究,直至弄懂弄通为止。

每天修完设备下班后,杨杰都在电脑上将检修过程重新记录一遍,并尝试制作设备的工作原理说明书。他说,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加了解设备的原理构造,维修起来也更加便捷。

师傅李彦斌对杨杰的评价是“上进心强、不怕苦、肯钻研”。他介绍,杨杰年轻,善用互联网,遇到问题,经常上网自学。

车间里曾有3台旧淬火炉,如果不是杨杰改造,它们的命运可能就是废铜烂铁。杨杰说:“原来的电器控制装置已用了10多年,控制设计落后,故障率高。”李彦斌介绍,历时一年多,杨杰通过改造机器的电气控制,重新设计控制程序,降低了机器的故障率,为公司节约了20多万元。

李彦斌说,现在处于一线岗位的大多是中年人,青年人不多。这样一来,很多精细技术便难以传承,“希望更多青年能像杨杰一样主动投身一线,各行各业都能出人才”。

不加班时,

把自己关在屋里自学

“认真、肯学习”是很多人对杨杰的共有印象,持有这种印象的包括他的妻子胡铃飞。杨杰和胡铃飞曾就职于一家公司。胡铃飞是车间的一名装配工,车间设备出故障,杨杰所在的维修部门都会过去维修。

“杨杰和其他师傅不一样。”胡铃飞说,如果遇到下班,设备还没有维修好,同事们都会先去吃饭,杨杰饭也不吃,就待在车间和机器“死磕”。

设备修好后,他会等设备平稳运行后才走。2016年年底,两人领证结婚。

婚后,胡铃飞对丈夫又有了新的认识。“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他永远都在忙。”胡铃飞告诉记者,加班是杨杰的常态,即使不加班,杨杰也把自己关在书房,查资料学知识。

6月7日中午,胡铃飞和同事结伴去吃午饭,同事兴奋地告诉她,“你老公出名了。”她这才知道,丈夫入选了浙江高考作文题。同事们都替杨杰高兴,但只有胡铃飞知道丈夫背后的辛苦。

将杨杰视为榜样的还有“竞争对手”黄建群。两人相识于玉环市,就职于不同的公司。从2013年开始,黄建群和杨杰常常在省、市技能大赛中相遇。“我比他大十几岁,但无论是工作技能还是工作态度,这个小伙子都让我叹服。”黄建群说,只要在比赛中遇到杨杰,他就从未赢过。

“只要大家都坚持,一定都比我优秀”

从学徒工成长为今天的杰出工匠,杨杰坦言,他的成长得益于台州市及浙江省出台的人才激励政策,同时,他也在政策中获益。

杨杰还提到,“浙江工匠”中有一位和他同名同姓的杨杰,是一位80后,巧的是两人同为台州市青年联合会成员。两个杨杰接触虽不多,但相互加了微信,也共同坚持发挥工匠精神,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

对于这次浙江高考作文题的立意,另一位80后杨杰感慨,“时代关注人才,关注工匠,意味着社会对各行各业的同等认可。只要有心在某个领域深耕,到哪都会发挥自己的价值。”

今年3月,杨杰选择重新出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心投入非标自动化设备改造。

杨杰在为设备做检修。

6月9日,杨杰正忙着和客户沟通设备改造情况。6月7日中午,他正在办公室学编程,忽然看到几个微信群内都在给他点赞,才知道自己入选了浙江高考作文题。

“没想到以这样的方式参加高考,算是圆了自己的高考梦。”杨杰说,虽然自己没参加过高考,但类似的重要场合和紧张的情绪体验,在各类技能比赛中也感受过。

杨杰至今记得2013年第一次参加玉环职业技能大赛,“紧张得不行,心里就想着试一试,结果成绩很好”。杨杰2016年参加台州市级比赛,也没有给自己定大目标,平常心对待,没想到拿了第一……

这两年,总有身边的人问他,当年退学后不后悔?杨杰说,没有想过是否后悔这件事。他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选择哪一条路,只要保持学习的劲头,都能成为所在行业的佼佼者。

杨杰的故事入选高考作文题后

有网友评论

“每个公司都有杨杰,

然而杨杰却不常有”

杨杰却说

“只要大家都坚持,

一定都比我优秀”

来源: 共青团中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