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尊敬晚辈的故事有哪些

2022-10-29 14:50 作者:川南经济网 围观:

刘武:爷爷朱德教育我的小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川南经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尊敬晚辈的故事有哪些1

(左起:朱德外孙朱敏长子刘建、朱德、工作人员李廷良、朱德外孙朱敏小儿子刘武)

刘 武

今年12月1日,是爷爷朱德诞辰135周年的日子。爷爷离开我们整整45年了。每到这个日子,我们都无比怀念他老人家,想起他老人家生前对我们的关心和教育,我的心情就久久不能平静。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一次我和母亲朱敏从北师大宿舍去万寿路看爷爷,那时候的语文课本,正好有关于毛泽东、朱德的长征故事,每当老师提到朱德名字的时候,同学们都会扭过头来,用羡慕的眼光看我。于是一回到爷爷家,我就缠着爷爷,让他讲自己长征时候的故事,好回去跟同学们炫耀炫耀……

见此情形,爷爷却岔开话题,笑着问我:“小武子,你和妈妈是怎么来的?”“当然是坐公共汽车来的了!”我对爷爷的问话很不理解。爷爷拍着我的头说:“那你下次能不能步行来看我?从北师大到万寿路没有多远呀!”我在一旁小声嘟囔着。

(人民的光荣朱德总司令)

爷爷看到我这么不情愿的表情,笑着摸摸我的头,轻言细语地给我讲起当年他长征时那些艰难险阻的故事……大家知道,爷爷长征时期,是跟着红四方面军一道前行的。长征途中,张国焘要挟爷爷,反对毛泽东和党中央,并且还想另立中央。爷爷在与张国焘的分裂斗争中,处处以党和红军的大局为重,既坚持党性立场和革命原则,反对分裂,又顾全大局维护团结,并在危难中挺身而出,避免内部冲突,保存了这支重要的红军力量。正如毛泽东所赞誉的那样,朱德在同张国焘的分裂斗争中,是斗得有理有节,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爷爷在讲的时候,不时地停顿沉思。我当时还不太懂爷爷的沉默,后来我慢慢地明白了,爷爷是想起了当年翻雪山、过草地时的情形,想起了那些牺牲的红军战士!我记得爷爷当时说了一句:“你知道,我们那时有多苦吗?”

随着年龄增长,我逐渐明白了爷爷让我步行看他的良苦用心。他是想让我们不忘过去,牢记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做一个能吃苦耐劳的合格接班人。

爷爷非常喜欢游泳,常跟我们几个晚辈讲他喜欢在大海里冲浪的感觉,听得我心里痒痒的,总想去试试。可那时我还小,妈妈怕危险,只让我在游泳池里玩。终于有一次机会,我10岁的时候,爷爷带我到北戴河疗养,我跟着爷爷来到海边,接过爷爷扔给我的游泳圈,毫不犹豫地往身上一套,迫不及待地紧跟着爷爷冲进了向往已久的大海,奋力游起来。

(右起:刘建、刘武向爷爷朱德塑像敬献花篮)

爷爷知道我从未下过海水,夸奖我说:“小武子,记住,好男儿就应该敢于在大风大浪里锻炼自己,成为吃大苦、耐大劳的人。”我时刻牢记爷爷的教诲,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想起爷爷的话,从容面对一切。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爷爷已经80岁高龄了,还坚持研读党中央规定学习的32本马列著作。他经常用“革命到老,学习到老,改造到老”来鞭策自己,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勉励周围的同志。他强调“不学习就会落后,就不能跟社会一道前进”。有一次,爷爷看完书后,让我给他读报纸,读到一篇有关农业方面的文章时,因为我年纪小,有的字还不认识,爷爷就耐心地教我。读完这篇文章,爷爷对我说:“你长大了去当农民,好不好?农业重要啊!你看,你两个哥哥一个当了兵,一个当了工人,你就当农民吧!这样工农兵都有了。”我记得爷爷也曾对我母亲说过:“ 你应该拜农民为师,多了解一下农村情况。因为我国的工业不发达,农业人口占了百分之八十”。由此可见,当时爷爷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是多么地关心和重视。然后,他又语重心长地讲了他最想说的话:要“接班”,不要“接官”。“接班就是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本领。现在还有这样的人,只想着自己的名誉、地位、这样的人早晚要被人民打倒。”这是爷爷经常对我们晚辈说的话。

(刘武把获得"全军优秀指挥员"称号证书带回家,向父亲刘铮、母亲朱敏汇报。左起:刘铮、朱敏、刘武、刘建)

在他老人家身上,我们最大的受益就是学会做人,知道了要做个什么样的人。他教导我们,做事要踏踏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身份特殊,但决不能有特权思想,要立足本职岗位,以国家利益为重,践行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更是以亲身的实践,给我们作出了光辉的榜样。作为爷爷最小的外孙,虽然我没有达成爷爷的意愿,当个普通农民,选择了参军,但我从最普通的士兵做起,曾经深入到边境、海防、深山和哨卡,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一干就是33年!后来,我所在的基层部队被赞誉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模范集体。2006年11月16日,我被授予“全军优秀指挥军官”的光荣称号。我没有辜负爷爷的期望和教诲。

爷爷非常尊敬身边的工作人员。爷爷到了晚年,喜欢散步。因为年岁已高,走路时拄着拐杖,我们每次回去看望他的时候,都会陪着他一起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每一名哨兵见到爷爷都会敬礼,作为一名老军人,爷爷也会回礼,表示对战士的尊敬。每次遇到哨兵敬礼,他总是停下来,把拐杖挽到左手上,回敬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继续散步,一路上要遇到六次哨兵,但爷爷从不怕麻烦,一次军礼都不少敬。

(刘武与夫人徐克敏在泸州古蔺“白沙红军总司令部”驻地旧址留影)

考虑到爷爷的身体情况,中央警卫团特别规定,只要爷爷散步,从家门出来后的第一个哨兵给爷爷敬礼就行了,其他的就行注目礼。每当哨兵向爷爷行注目礼时,爷爷都会向他们点头表示尊敬。爷爷虽然身居高位,但从不居功骄傲。我们是朱德总司令的外孙,照理应该叫他姥爷,但老人家觉得这个“姥爷”和剥削阶级的“老爷”是谐音,故,我们这些外孙辈们都叫他老人家“爷爷”。

这些事情虽很小,却让我懂得了人无尊卑,职务没有高低。无论你在什么位置上,都要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爷爷用他的一生,践行了“一个合格的老兵足矣”。他这种“大德不显、大功不居”的高贵品格,让我们子孙后代受益终身。

作者介绍:刘武,男,中国共产党党员,朱德总司令外孙,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谋部某部副局长。

编辑:初旭

尊敬晚辈的故事有哪些2

日前,消息传来,70年前击落击伤9架敌机的空军一级战斗英雄王海,当选“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颁奖辞这样写给已高飞远行的老英雄:

在朝阳下俯冲,迎着西风开火。空中的尖刀,以一当十;疆土的坚盾,巡天卫国。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已飞得更高,你刻在机身上的星星,是战士们的巡航坐标。

70年前的空战英雄,何以在新时代“感动中国”?

5:0!

那是2020年9月19日上午,军地各界人士在北京八宝山送别久负盛名的空战英雄王海上将。这一天,恰是全民国防教育日,北京市在部分区域试鸣防空警报,提醒人们居安思危。

这一天,海内外舆论还关注这样一个场景:整齐列队的空军“00后”、“90后”战士,举着一幅幅写有“九星战绩、威震九天”字样的大照片,来为老英雄送行,为他们崇敬的“爷爷辈战友”送行。有舆论称,中国媒体为送别一名战斗英雄创造一次传播先例。

那天下午,送别现场出现的9幅大照片,老英雄家人视如珍宝收藏了。王海老英雄这一生与“9”有缘:19岁入党,29岁当师长,39岁当副军长,49岁当军区空军司令员,59岁当空军司令员,高飞远行时钟表的时针、分针都停止在9字上,所驾绘有9颗红星的079号功勋战机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2020年9月19日9点在八宝山送别,“九星战绩、威震九天”这句话成为永远的“国家记忆”。

舆论所称“创造一次送别英雄传播先例”,事实是这样的:当日送别老英雄时,央视第一时间播报快讯《今天,我们送别空战英雄王海》和现场报道《九星战绩 威震九天:送别抗美援朝空战英雄王海》;新华社参考消息推出《空中拼刺刀,打出中国空军赫赫威名》整版报道;中国日报英文版刊发大幅照片,向海内外介绍这位战斗英雄……

我深深记得,2015年11月11日,人民空军成立66周年纪念日当天,王海老英雄给予我一幅他的书法作品“讲好空军故事”,还有他写的一本书《我的战斗生涯》。

《我的战斗生涯》中有这样一个故事:1951年11月18日,王海率领飞行大队,打出了被载入空军战史的一仗。那天下午,王海所在团奉命升空拦截敌机。就在编队攻破了美国轰炸机机群阵形,准备逐个击破时,王海突然发现左前方的低空处,出现了60多架美国F-84战机。在那次交锋中,他们缠斗在一起,王海几乎可以看到对面机舱里的敌机飞行员。最近的一次,王海在不到500米的距离开火,敌机在他眼前爆炸,而对方的子弹也打在他的机翼上。短短10分钟,王海本人击落两架敌机,他所在的大队共击落5架敌机,自己则无一伤亡,打出了5:0的战果。

“王海大队”飞上了歼-20!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这是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得出的深刻结论,王海老英雄就此给过我们很多鞭策和勉励。记得2019年9月和11月,空军相继发布了强军主题宣传片《鹰击长空 为国仗剑》和《长空雄鹰 为国奋飞》,首次公布空军飞行员海上中英文喊话驱离外机影音,首次公布在国际空域排除外机干扰勇往直前的影音,受到海内外舆论广泛关注。王海老英雄从新华社《参考消息》上看到有关报道后非常高兴,在报纸上签名勉励我们把握话语权,至今历历在目,深受教益。

犹记得就在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航空开放活动之前几天,我和几名电视记者去王海老英雄家,请老英雄给新时代空军飞行员以勉励。当时,我把我们制作的歼-20飞机徽章给老英雄戴在胸前,并告诉他“王海大队”飞上了歼-20飞机,老英雄高兴的说:“飞歼-20了,年轻人要好好飞,建功蓝天,保卫祖国!”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段珍贵的影像,是王海老英雄最后一次留影留声。

在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航空开放活动新闻发布会上,我们发布了《歼20战机列阵人民空军“王牌部队”》这条信息,并现场播放了王海老英雄给予歼-20飞行员勉励的影像,受到海内外舆论高度关注,广大网民盛赞老英雄的一番话很提气,点赞人民空军“王牌部队”有了歼-20战机,将会更好地担负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神圣使命。

当年驾驶的米格-15歼击机威震九天的王海老英雄,家中书柜里又摆放一个歼-20战机模型,这承载着共和国战斗英雄在新时代的强军愿望。我们向老英雄报告:从2016年10月28日首次发布“空军试飞员将驾歼20飞机亮相中国航展”的消息后,还陆续发布了“歼20战机列装空军作战部队”“空军歼20战机开展海上方向实战化训练”等消息,从单机展翅到七机编队,是长空铸剑的航迹,更是强国兴军的航迹。一道道壮阔航迹画出共和国的同心圆:歼-20志存高远,歼-20巡天卫国。

“人民送我学飞行……”

牛年春节前夕,我们在整理王海老英雄的历史照片时,发现一张1953年拍摄的老英雄及战友们和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同框照。那年5月,常香玉到前线慰问参展官兵、战斗英雄。

人民空军人民建,人民空军为人民。王海老英雄生前常常念叨:是党和人民托举战鹰飞向蓝天。初创时期,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全力以赴,人民群众无条件支援,4年时间修建94个机场。抗美援朝的艰难岁月,从1951年到1952年1年多时间,人民群众捐献的资金可购买3710架战机。“石油工人号”“石景山钢铁厂号”等战机,都是人民群众捐助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用演出170多场的全部收入,加上卖掉自己轿车的钱,捐购了1架米格-15战斗机……

王海老英雄曾经和“王海大队”飞行员算了一笔账:我军培养一个飞行员,折合黄金大约是飞行员体重的5到10倍。几个起落飞下来,要乡亲们种多少亩田、打多少斤粮才能换来……

人民送我学飞行,我学飞行为人民。空军连续多年在吉林长春举行航空开放活动,让“大国佩剑”走近人民群众。那年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航空开放活动中,歼-20飞行员带弹飞行低空通场、运-20飞行员大坡度盘旋低速通场,既是展现新时代空军力量和空天文化,更是向哺育培养空军飞行员的人民群众表达感恩之情、回报之意。

“抗美援朝打胜仗,人民群众是靠山”,王海老英雄生前的念叨,与新时代空军官兵共情共鸣:当前战争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前方与后方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军队与地方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现代战争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强调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与广泛参与。部队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也是在筹备人民战争,每帮扶一个贫困家庭,就赢得一份拥军实力;每实施一个扶贫项目,就积蓄一份支前潜力;每开展一项联合帮扶,就锤炼一次协作能力,打胜仗也就有了最坚实的靠山。

“怕死还能当飞行员吗?”

“共产党培养我当飞行员,我没给中国人丢人!”、“我就是凭着勇敢,勇敢不怕死,飞行员怕死还能当飞行员吗?”这些广泛流传的网上金句,是王海老英雄生前接受家乡电视台山东卫视采访时,用胶东方言说的一番话。山东卫视播出后,多家电视台共情传播。

王海老英雄的战友孙生禄和赵宝桐,都是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赵宝桐击落敌机7架、击伤2架,创造了志愿军空军飞行员击落敌机的最高纪录。孙生禄,击落敌机6架、击伤1架,在1952年12月3日的空战中,为保护空中指挥员和机群壮烈牺牲,年仅24岁。

2015年9月,空军决定推出一套《空军一级战斗英雄》中英文纪念封,系统介绍王海、刘玉堤、孙生禄、赵宝桐、张积慧老英雄的战斗功绩和经典战例。我和我们外宣办的同事商议,请书画家给5位战斗英雄各画一幅素描,用在纪念封上。后来,这套纪念封走进全国中小学校、走向海内外,成为很多人的心爱之物、收藏珍品。

2020年春节,本想前往探望生病住院的王海老英雄,因为疫情原因未能如愿,我就请人制作一张空军“蓝天娃”致敬老英雄079号功勋战机的大照片,请其家人放到老英雄的病房,同时还有那张《空军一级战斗英雄——王海》纪念封,让老英雄在最后的那段时光可以触摸战斗岁月的印记。

王海老英雄离开我们之后,我一直在想:什么才是对健在老英雄最好的尊重?我们这些晚辈应该怎样当好历史的记录者、留存者?最起码,尊重英雄历史,学习英雄历史,讲好英雄历史,最大限度做好记史、存史、留史工作,更多记录老英雄的珍贵影像资料。我还注意到,有的地方注重采集健在志愿军老战士的手印,为每一位老战士建立手印档案,将他们曾经拿过枪、驾过机的双手印记作为战争史料留存,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啊!

每逢佳节倍思亲,家国情怀一家人。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王海老英雄、众多老英雄,都是我们的亲人;守望长空巡天卫国的“王海传人”、“王海战友”,都是我们的亲人;英雄后代、烈士子女、众多军娃,都是我们的亲人。在这个牛年的春天,在今后每一年的四季,让我们常怀感动、心怀感恩,共享盛世、共创未来!

来源: 参考消息

尊敬晚辈的故事有哪些3

唐敬宗宝历二年,54岁的白居易也从苏州返回洛阳,途径扬州时,正好偶遇从和州返洛阳的刘禹锡。同是诗坛巨匠,自然惺惺相惜,遂相邀成酒席,把酒言欢。据说在酒席上白居易和刘禹锡因为喝酒的事差点打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席间喝的是屠苏酒。提起屠苏酒,咱们就好好聊聊。唐朝有一种在民间非常流行的日常饮用酒,名为屠苏酒,先敬年龄小,名曰“小者得岁,故先祝贺之”,意思就是年龄小的又长了一岁,所以要敬酒以示祝贺。说来也巧白居易、刘禹锡同年生人,故而同岁,因此互相要求对方敬酒也存在一定合理性。

屠苏酒,古时汉族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故又名岁酒。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屠苏酒从晋朝产生,以前有人住在草庵,每年除夕,将药囊丢到井中。到元日取水出来放在酒樽中,全家的人一起喝就不怕生病了。屠,就是割;苏,就是药草,砍了药草来泡酒,泡成的酒就是“屠苏酒”了。晋海西令问董勋:“正月在一起喝酒的时候,为什么就晚辈们喝,董勋这是什么道理?”董勋说:“小的长大一岁所以值得庆贺,老人老了一岁,就再说了。”

言归正传,白居易和刘禹锡都是知识分子,而且有着很高文学造诣和人格修养的名人,怎么会为了争一口酒莽撞动手呢,至于差点打起来的说法只不过是杜撰罢了。

两人菜过五味,酒过三巡,越聊越投机,越聊越兴奋,文思泉涌,笔端生花,于是借着酒劲互作诗一首赠予对方,以表相惜之意。这两首诗可谓千古名作,我们一起赏析一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