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有伟大情怀的名人故事

2022-10-29 14:36 作者:中国青年网 围观:

从学徒到大国工匠,从追梦者到守梦人……听他们的奋斗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青年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伟大情怀的名人故事1

“这个码头上一个工人都没有,所有的设备都是自动运行,更酷的是,到了晚上一盏灯也不用开。”

“给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我们十八洞村的那些大龄青年不仅脱了单,而且脱了贫。”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于10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结束后,举行了“党代表通道”采访活动,22位党代表走上通道,用朴实的话语向记者讲述精彩的故事。

今天的代表多来自基层一线,不管是埋头港口攻坚克难的科技工作者,还是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不管是扎根电力抢修一线的工人,还是带领乡亲们机械化种粮的村干部;或是采油班班长、林场党委书记……他们传递出的自信心态、开放姿态、奋斗状态,让人深深感到,每一位党代表都是平凡奋斗者、时代追梦人。

刘秀祥是一位人民教师,曾因“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事迹而广为人知。大学毕业后他放弃省外工作机会,带着母亲回到家乡教书育人,成为大山深处孩子们的守梦人。在回答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提问时,刘秀祥自豪地说:“经过努力,这些年我们将1800多名孩子重新劝返回到了校园,我们还牵线资助了贫困学生4200多人。”

来自国网天津的某配电抢修班班长张黎明,是一位电力工人。自18岁成为一名普通的电力巡线工,35年来,他扎根电力抢修一线,从普通电力工人到全国劳模,再到“时代楷模”。

今天走上“党代表通道”的党员讲述了很多他们在一线的亲身经历,这些拼搏向上的故事催人奋进。

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张连钢介绍,为了做出自动化码头的详细方案,他们前后开了3000多个技术讨论会,好多课题组下半夜还在讨论技术问题。周末和假期,刘秀祥都是骑着摩托车走村串寨四处劝学,十年来摩托车骑坏了8辆。来自中国航发的高级技师洪家光和团队加工的产品主要是用来精密打磨战机发动机,他说:“我们经过五年一千多次实验,一微米一微米攻坚克难,最终研发出了高精度金刚石滚轮磨削工具。”

党代表们切身感受到的身边变化,折射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所长朱敏说:“这20年我亲身经历了我们的移动通信技术从3G追赶、4G并跑到5G领跑,现在已经成为这个领域世界最先进的国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介绍:“进入新时代,中国航天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从这些党代表身上,我们也看到了百年大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情怀。

正如张黎明所说:“只要是保证一线工人人身安全方向的研发就是我们职工创新研发的方向,只要是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就是我们职工创新的方向。”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班班长刘丽的父亲就是第一代大庆石油人。当记者问:“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大庆是不是‘老了’?”刘丽自豪地答:“今天的大庆油田已经从过去的‘一油独大’变为‘油气并举’,同时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领域迈进,从国内走向了国外,目前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党代表通道”,既是了解大会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连接党心民意的重要桥梁。自党的十九大首设“党代表通道”至今,这里已迎来90余位党员代表,他们之中,有年近八旬的老专家,也有青春勃发的90后。可以说,“党代表通道”不仅联通了会内与会外,更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让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和信念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星光不负赶路人,岁月不负追梦人。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必将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有伟大情怀的名人故事2

张永祎:迷醉在诗情画意的江南

▓ 汤雅洪

江苏文坛人才济济。其中,著名作家、评论家张永祎近年来对江南古镇文化进行诗意的探寻,以其独特的审美进行描写与讲述,让众多读者与观众感到非常“惊艳”。因此,他曾受邀走进中央电视台,在中文国际频道文化类高端访谈节目《文明之旅》中敞开心扉,向全世界观众深情畅谈他心中美好的江南。

醉江南:水乡寻梦不思归

张永祎既是一级作家、文艺评论家,又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省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他在文艺与影视评论以及文学创作等方面,都有着很深的造诣。

张永祎创作的很多文学佳作以赞美江南为主题。他笔下的江南不仅有情有趣有内涵,而且饱含着对江南文化的独特审美。对此,许多与他相识的人都会心存疑问:出身于苏北滨海的张永祎为何对描写江南人文、江南古镇情有独钟?

事实上,张永祎对江南文化的钟情由来已久。早在南京师范大学读中文系的大学时代,他就被经典影片《早春二月》中江南水乡那种浓丽纤巧的视觉美感所吸引。这部描写肖涧秋和陶岚以及文嫂之间爱情与同情的经典影片,借助江南小镇如诗如画的风景,营造出中国古典诗词中特有的意境。张永祎认为,即使时隔多年,影片中江南水乡的灵秀之美依然令他深深陶醉。他说:“烟雨江南真是好山、好水、好地方,容易激发创作灵感,也容易成就传世佳作。”

著名画家陈逸飞的名画《故乡的回忆》,曾打开了周庄面向世界的门扉,欣赏陈逸飞笔下的周庄古桥与水韵,令张永祎对美丽的江南格外心驰神往。“寻梦”江南水乡,让他有着“不思归”的感觉。他说:“江南古镇,低头是诗,遥望是画,每个造访过江南古镇的人都会从中找到自己的故事,都会发现一种属于自己的心情。当情深了,趣浓了,对江南一往情深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

《水做的江南》 张永祎著

咏江南:屐痕处处留美文

对于江南古镇这个文学创作选题,张永祎下足了功夫。近年来他几乎跑遍了江南古镇,经常徘徊在古镇的老街、民宅与古桥之中,悉心寻找自己的思考线索和古镇的文化内蕴。

江南的地理位置,在古代是指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江西一带;而现代意义上的江南,主要是指以苏杭为中心的太湖流域和杭嘉湖地区。然而,张永祎心目中的江南已不局限于地理概念,而是变成一种文化概念,是包括吴文化、金陵文化、扬州文化等在内的江南水乡大文化。

“江南水乡,水乡风情,因水而秀,因水而丽,水是江南的命脉,水是江南的灵魂。那临水的老街、沧桑的古桥,那弯弯的河道、咿呀的乌蓬船,还有那惊艳千年的昆曲和摄人魂魄的评弹,哪一个不是因为水的灵性和智慧而让人梦回萦绕、难以抵御?”张永祎创作的散文《何处是江南?》,对江南水乡的特色描写得淋漓尽致。

《江南的桥》《水上周庄》《如诗似梦的江南雨》《梦里水乡江南镇》……张永祎赞美江南的笔触延伸到江南人文与美景的方方面面。他的一篇篇美文在多家报刊发表后,不仅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还引起《东方潮》杂志主编成功先生的关注,特地为他在《东方潮》开辟“江南名镇”专栏。

发行于海峡两岸的《东方潮》有着很高的文化品味。2013年,《东方潮》编辑部曾在台北等地召开读者见面会,许多读者反映,他们非常喜爱张永祎赞美江南探幽烛微的精神和唯美华丽的语风,认为读张永祎的文章总觉得沉实之中蕴有一种飘逸之感,满目青翠的诗情画意会在润物无声中缓缓地蜿蜒到自己的心中。读者们循着张永祎专栏文章中赞咏江南的心灵足迹,和作家一起迷醉在文化江南的烟雨深处。

张永祎作客央视《文明之旅》

话江南:央视平台播四海

张永祎描写“江南名镇”的系列美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含量,他的博学多才和融会贯通的新锐解读引起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文明之旅》编导的注意。通过多方联系,节目组专门邀请他做客《文明之旅》,畅谈“梦里水乡江南镇”。

“江南,是一首动人的歌,一杯醉人的酒。‘醉里斜阳寻’,看不尽的是烟雨青山,听不完的是吴歌越调……”、“水墨江南,如画江南,是杏花春雨、小桥流水?还是笙歌回楼、桨声灯影……”这是张永祎在《文明之旅》节目中深情话江南的美妙譬喻,听着张永祎对文化江南的娓娓道来,看着荧屏上的江南风光,人们都抑制不住驿动的心,对美丽的江南格外向往。

江南有着“十大名镇”,其中包括周庄、同里、西塘、乌镇、甪直、南浔、朱家角、光福、木渎、安昌等。张永祎在《文明之旅》中趣谈江南名镇文化特色时说:“周庄的繁华之盛,南浔的富甲之态,西塘的朴素之韵,同里的宁静之美,皆以其独特的魅力令人神往!”而且,他还分析在江南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古镇为何如此集中?不仅如此,他的话题还延伸到江南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有许多杰出人物与江南古镇有着不解之缘,其中有茅盾、徐志摩、叶圣陶、金庸、柳亚子等,他们都是著名的文学艺术名家。张永祎认为:“古镇不仅是文学艺术名家的生活起点、人生看点,也是他们精神的亮点。”

由刘芳菲主持、张永祎主讲的这期《文明之旅》节目播出后,反响强烈,好评如潮,令张永祎出乎意料。他很开心地说:“当时,主要是想通过央视平台,扩大江南古镇的影响。没想到节目播出后,我的手机被打爆了,四面八方的短信更是纷至沓来,甚至旅居国外的几位老同学也打电话向我表示祝贺,他们都认为我能在央视名牌节目中当嘉宾,真是太棒了!”

有专家分析,张永祎走进央视话江南之所以反响巨大,关键是选准了话题,因为江南是人人都喜爱、人人都向往的地方。而且张永祎在讲解中,不仅侧重讲述江南名镇的文化内涵,而且,对于和江南文化相关的历史、文学、美学、建筑等许多话题,均出口成章,其广博的见识与流利的口才令人深感叹服!

作家张永祎

作家张永祎艺术简历

张永祎,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江南文化学者,曾受邀做客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文明之旅》栏目,讲授“梦里水乡江南镇”。著有《与我有约》和《水做的江南》等。曾为多家报刊撰写江南文化专栏。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众电影》《天津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系江苏省首届紫金文艺评论一等奖获得者。

本文作者与著名作家张永祎(左)志同道合,都非常喜爱探寻和宣传江南文化。

【采访感言】

我从事文化新闻采编30多年来,曾经采访过很多文化名家。然而,我采访与报道著名作家张永祎,感觉有一些难度,因为此前已有许多媒体记者对他进行过报道。我想,对张永祎的报道怎样能够与众不同?是写好这篇名人专访的关键!

经过细致的访谈和深思熟悉,我对这篇名人专访进行谋篇布局时,特地分为“醉江南"、“咏江南”与“话江南”这三个部分,精心描写出生于苏北的作家张永祎怎么会非常迷恋江南?他如何以江南文化为创作主题,写出一篇篇文学佳作?又是怎样走进央视《文明之旅》畅谈对江南文化的发现与理解。

我认为,这篇名人专访采取这样的框架结构,能够循序渐进地反映作家张永祎与江南文化的特殊缘分与深厚情感,能够比较全面地展现他在探索江南文化的每一个细节中,不断有新的发现与新的收获,而且,能够反映他在描写与宣讲江南文化方面产生了更多更大的影响!(本文作者汤雅洪原任江苏工人报《文化周刊》编辑,现任凤凰资讯报《天下美篇》名誉主编 )

有伟大情怀的名人故事3

■听党代表的教育故事 融媒报道

10月16日,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现场聆听报告后,路丙辉倍感振奋:“报告中提到‘中国式现代化’,这个理念我觉得非常好。我们要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路丙辉看来,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1992年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后,路丙辉一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0年过去,路丙辉始终认为,从中文系毕业做思政课教师,不是改行,而是本行。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从何而来?如何让思政课走进学生心里?自1992年起,路丙辉将思政教育从课上延伸至课下,搭建起思政教育辅助平台“丙辉漫谈”。近年来,又陆续通过现场版、网络版和手机版等形式搭建“心灵对话场”,讨论学生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在这个过程中,路丙辉亦师亦友,与学生们平等交流。

“路老师,什么是坚定的信念?”“路老师,读书的方法有哪些?”“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路丙辉把每次学生提问的小纸条贴在笔记本上,积累成了一本本厚厚的“问题书”。

“在我做学生的时候,我也有很多困惑,是我的老师帮我从这些困惑当中解脱出来,使我充分认识到思想的魅力。”30年来,这份思想的魅力不断延续——350多期的陪伴,累计10万多人次现场参与,“丙辉漫谈”还搬到了互联网,20余万字网络笔谈,微博阅读量达2000余万次……

有学生说:“在安徽师大,一定不能错过路老师的课,他的讲解总会点破我们的迷茫。”“路老师曾说师生之间是一次温暖的陪伴,是他教会我做一个温暖的人。”

“做带给学生温暖的思政课教师”一直是路丙辉的座右铭。为了让教学更贴近大学生,路丙辉先后8年担任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阶段学生的兼职辅导员,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惑。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路丙辉从未改变的初心。他将分享、互动、情景模拟等融入教学中,课堂深刻严谨、妙趣横生,矢志做一名有情怀的思政课教师。他还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模式,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带领学生到基层一线开展思政教育,把思政课上到田野天地间,讲在学生心坎中,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生活,洞察社会。

对路丙辉来说,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用心用情使思政课成为学生欢迎的“信仰课”“人生课”,是责任和使命。

“作为思政课教师,要立足本职,增强本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用实际行动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有这样的时代责任。”路丙辉说。(本报记者 段风华 武一 戚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