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古人有哪些喝茶的故事

2022-10-29 14:37 作者:有茗曰 围观:

两个典故读懂喝茶的精神,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有茗曰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古人有哪些喝茶的故事1

话说中国典故故事不在少数,但是关于茶的你知道多少呢?今天,小编就根据两个典故来告诉你喝茶的精神。

首先就是以茶代酒,《三国志》中记载,吴国国君孙皓,也是东吴的最后一个皇帝,喜好喝酒,每次设宴都规定必须喝七升,但对于朝臣韦曜极为起重,知其酒量不好,时常会偷换韦曜的酒杯,让韦曜以茶代酒,而在现在这个社会,以茶代酒不再少数,并不是因为关系不好,而是真正好的关系的朋友,会知晓你的酒量,不做出出格的事情!

陆纳杖侄,若说茶圣陆羽还推崇的人有谁,陆纳定是其一,甚至将其称为自己的祖先,陆纳市东晋时期的人,为政清廉,生活简朴,从来不奢侈,铺张浪费,一次,卫将军谢安拜访陆纳,陆纳侄子陆俶对陆纳的招待之品不满,便将其偷换为丰盛的菜肴,当谢安来临时,陆纳端来清茶和水果,而侄子却大鱼大肉,谢安吃了几口便告辞,陆纳见此场景,恨其不争,玷污自己一世清誉,说罢便杖责侄子40大板。其实,面对茶水水果,已是清白之人何惧他人眼光,但是清誉不能毁掉!

以上就是本期的分享,你还知道哪些以茶代酒的典故,评论区一起探讨!

古人有哪些喝茶的故事2

茶树从巴蜀到汉中,

完成了从野生到种植的过程,

正式成为经济作物,进入汉人的食物谱系,

也融入汉族的文化基因。

根深者叶茂

汉景帝的开花能力超强

一个作物种子被发现,就会被一代代传承,

人们就会加深对它的认识。

茶同其他的农作物一样,

与地理生态天气季节密切相关,

更与它的基因谱系不可分割。

毫无疑问,

土地对地球居民和所有陆生生物

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人类文明赖此传之四海,生生不息。

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土地都能种出什么样的作物,

对土地依赖程度极高的农耕文明来说这尤其重要。

农耕农业在文景之治时期的大力发展,

使得汉族成为农耕民族,

与游牧文明发展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

农耕民族具有极强的传承性、

具有温和性、具有对土地的强烈依赖性。

对植物的繁衍与崇拜,

逐渐衍生出传宗接代的观念,代际相承,

成为制度习俗被日益强化。

开枝散叶,金玉满堂,

从来都是汉家天下的优良传统。

Q:“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A:这一嗓子天问,

到了汉武帝之后,基本不能再吼了。

儒家思想的道德体系,

父父子子、君君臣臣,

凡事都要讲出身和根基。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

中国的封建礼制宗族家法制度越来越牢固不可破。


壶荼哥的祖上不姓土就姓木,

可让人糊涂的是,

说起汉武帝的出身,

一般人都不会记得他爹就是汉景帝。

还有几个不一般的人会告诉你,汉景帝是汉文帝儿子。

“这感觉就像云南的凤庆大叶种,

明明长了几千年,

现在最火的红茶都是它的子系、

孙系、子子孙孙系,

可人们记得的只有阿萨姆,

从来不记得阿萨姆是从大叶种繁衍过去的。

还有些人,可能惦记着云南的普洱古茶树,

千百年活成精的,会跟你说,

凤庆大叶种其实是野生普洱茶的后代。

云南滇红都已经红到伊丽莎白老太太家的皇宫了立顿也专门用它做原料可就是没有人记得它的名字叫凤庆大叶种


说起来,这尴尬就跟汉景帝刘启一样一样的,

后人研究汉家文化,老是介绍老子和儿子,

好像汉景帝从来没干过正经事儿一样,

怎么说人家当年也平定了“七王之乱,

还有上好的基因,繁衍复制能力极强,

传承优势也特别明显。

星辰大海

汉景帝的子孙说起来,

那可不止是一个汉武帝,

浪漫主义情怀的刘启,

就是汉朝夜空中最亮的星,

给汉朝延续了三个朝代。

但基于这些伟大的基业,

都是刘启喝了酒犯的糊涂,

原本应该是没人知道的。

但神奇的是,

一向正经的太史公和它的拥趸们,

竟然会在史书中八卦汉景帝的这些狗血

又好玩的茶余饭后,可见吃瓜不分年代与地位。

嘉木承传 生生不息


关于嘉木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一个月光皎皎的夜晚,星星不多也不少,

汉景帝邀请大臣来看月亮数星星,

开着自己的演唱会,不知不觉地就喝醉了。


被推着准备回寝宫的汉景帝,

半路上看着洁白的月亮,一晃一晃地,

晃出了两个白白圆圆的月影,

竟然联想到不可描述的美好的地方。

脑海里不自主地浮现出爱妃程姬

那雪白的肌肤、迷人的容颜。

话说程姬当时迷得刘启不知六九,

隔三岔五的就要翻个牌子。

据说程姬是因为胸大无脑,感觉笨笨的,

但是身材超棒,这让刘启毫无招架之力。

被宠幸的程姬给汉景帝生了两个儿子,

鲁王刘余和江都王刘非。

这开枝散叶的本事,足够证明身材有多好

俗话说:“饱暖思淫欲,酒为色之媒”,

找个自己切合场景的人不过分吧,

看着白月亮的汉景帝就翻了程姬的牌子。

内侍一路小跑的去程姬的寝宫,

就为了跑快点儿还能赚个茶水费啥的。

生怕路上跑慢了,让皇上等睡着了,

这差事没办好,脑袋搬家了就不好玩儿的。

结果差点儿让内侍快绝望了!


美女推送指南

程姬门口高挂免战牌

(这就说明刚好这个时候的程姬来了月事),

所以不能侍寝,但是皇命不能违啊,

要不就要被杀头了,这事儿该怎么办呢?


正所谓皇上不急太监急,

内侍脑袋一拍,

这不皇上喝断片了吗,不管是谁,

随便找一个代替解决战斗后,

事后回想起来,估计汉景帝也什么都不记得了。

程姬回头看了一眼正在倒茶的唐姬,

身材和自己差不多,虽然长相差了一点,

两个大灯一照,不对,油灯一吹,

都特么的一样,

于是就用唐姬稀里糊涂地打发了汉景帝。


程姬之疾姨妈的传说* 因为这件事,月事被后人称之为“程姬之疾”

壶荼哥要说地不是刘启的糊涂事儿,壶荼哥就算把扬子江的茶喝完了,也决计想不到汉景帝被打发出了一个东汉出来。

根深叶茂,所以生命力旺盛。

跟古茶树种子一样,任凭你风吹酒打,

依然见到一片沃土就生根发芽。

唐姬生了一个娃儿,

汉景帝为这个男孩起名为刘发,

封他为长沙王。

在汉景帝所生的十四个儿子里面,

长沙王的存在感非常低,

是不被认可的情况下生的

(古代来说这就是奇迹呀),

所以他并未在历史上留下太多痕迹。

刘发的封地不大,能发挥的地方就少,

但长沙王这一支从此在湖南扎下根来,

寂寂无名。

带你去开国

一直到一个名叫刘秀的子孙的诞生,

长沙王刘发这一支在刘氏皇族中的形象立马大改观。

这个刘秀,就是后来的东汉开国皇帝——

汉光武帝刘秀,使汉朝又延续了200多年.

这种子之优良,大树根之深,无与伦比。

如果汉景帝有未卜先知的本事,

那么他带进汉阳陵里的陪葬,一定是酒不是茶。


要我说现在所有的茶类,不管是灌木还是乔木,都是云南大叶种的后代,你一定是不相信的。如果壶荼哥说,就连祁门红茶都是从西南的山上的品种源出的,你一定也是不相信的。就像你一定不相信,刘备是刘启的后代。

卖草鞋的刘备,

天天说自己

是皇室血统,

还要天天给

中山靖王打广告。


为啥呢?

因为中山靖王刘胜,别的本事没有,

但是汉书记载刘胜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

这传宗接代的能力无与伦比。

就是唐代的刘禹锡也说是他的后人。

世纪计算难题

这事儿,就算用天河计算机的算力.

再加上现代的DNA基因检测技术,

那也是个浩大的理不清头绪的

生物实验工程。

这个刘备又把汉朝延续几十年,

可见景帝的血统,除了滋养出刘发刘秀

这一脉参天巨树,

还生发出无穷的瑶草,槚蔎茗荈。

草木荣发,六畜兴旺。

汉阳陵的陪葬,

除了茶叶,更让壶荼哥吃惊的是,

汉阳陵的陶俑,就是个东方版动物庄园,

居然还有野猪。

野猪,其实就是中山靖王刘胜

他娘和他爹的爱情第三者。

刘胜的母亲,叫做贾姬,也是汉景帝的妃子,据说肤白貌美,特别会撒娇。

景帝连去狩猎都要带着贾姬,刘启心想自己射中一只小小的猎物,这妹子就会拍着小手撒娇地说:陛下好棒呦!”搁谁心里面不是酥酥的,关键时候给你属于男子汉的崇拜。

这件事情被太史公记了下来。

汉景帝去上林苑狩猎,按常例把贾姬带了去。

打猎这种事其他大老爷们不准带女眷,

要不谁打到小刺猬之类的都有妹子鼓掌撒娇,

就显示不出汉景帝大丈夫本色了。

但是人有三急,打猎的大老爷们找个随地就了事,

可这贾姬要上厕所,

怎么也得找个隐蔽小树林什么的吧,

其他人自然都得避讳一下,

只有汉景帝和中郎将郅都两人在旁边等着。


突然一头野猪冲向了贾姬,

小妹妹吓得花容失色,顾不上撒娇,

大声尖叫,“陛下,救命啊!”

汉景帝回过头来,望眼一看,

那是长着獠牙的野猪呀!

刘启本来是来猎杀野猪的,

可这跟野猪面对面交谈的机会,

哪里经历过这样的场面?

汉景帝胆战心惊,不知道该说啥了。

这野猪来的太突然,汉景帝一紧张,竟然躲在了郅都的后面,一个劲地拉郅都的衣摆,又推了推郅都,就差无敌的小粉锤了。

郅都一动不动,装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郅都此刻脑袋瓜一刻也没有停,CPU、硬盘都高速的运转,男女授受不亲,况且这女人还是皇上的女人,又正是上厕所,看一眼都要死人的。

去是万万不能去的,既使救了贾姬,说不定回宫之后就被同理心收拾了。

见过大世面地汉景帝,缓了缓神明白了过来,老子就是打野出身的,况且英雄救美这种好事,差一点让郅都占了便宜还要褒奖,关键是自个儿的小美眉喊的是自己呀。

刘启于是拔出宝剑准备释放技能,还没施展开来就被郅都给强行取消了。郅都赶紧跪下,紧紧地抱着景帝的大腿,鼻涕一把泪一把:“皇上切不可冒险呀!”演技比现在的小鲜肉们好得不只一个层次,简直是甩了几条街的存在。

这可是把匈奴人都吓得闻风丧胆的酷吏,苍鹰郅都啊!


野猪战斗指南

景帝拖了两步后,确实没拖动,

只能唉声叹气看造化了。

这野猪也不是冲着贾姬来的,

人家好不容易建了一个家,

你就在人家门口拉屎,还用尿来圈领地,

搁谁谁不气?!

野猪在一万点的暴怒后,

冷静下来,感觉还是得罪不起皇帝,

心想真要谢谢郅都,不是他拉着那个拿剑的,

自己小命就交代了,于是野猪就悻悻的走了。

贾姬转危为安。景帝安慰一下小美眉,

小美眉一看景帝为了她都拔刀了,

也没什么好说的。


回到皇宫,太后听到这个事,

就想:“天下女人很多,

没了贾姬,还有其他的女人。

但是如果皇上出了意外,

那么江山社稷怎么办?我老人家怎么办?”

这要奖赏郅都。

智商是个好东西,

这件事情,郅都处理得堪称教科书式的模板。

本来分分钟没命的事,即使有命在,

也是皇上、太后、贾姬都痛恨的事,

现在竟然连野猪都要感激他。

不知怎么得罪了窦太后的郅都最后

也没得到好结果,被匈奴的离间计给搞死了。


汉家小猪

大概是这野猪对汉景帝的影响太大了,

以至于汉景帝竟然要给自己的儿子,

取个名字叫做小猪猪。

这只猪就是汉武帝刘彻,小名刘彘。

然后还非要说是太爷爷托梦取的名字,

(刘邦只喜欢斩白蛇啥的,难道还看小猪佩奇)


现代人喝茶的时候最喜欢养的茶宠就是猪,大概也是跟汉景帝学的。


瑶草还是嘉木

“茶,或归于瑶草,或归于嘉木,为植物中珍品。”

汉阳陵里的植物珍品,

就如同它的主人一样,

枝繁叶茂,杯杯出好茶。

不管是有心种花,还是无心插柳,

看风景的刘启,不仅开创了一个盛世,

更养出了千古一帝——汉武大帝。

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刘彻,

也终于让茶这片叶子,

在秦岭江南落地生根,饮尽楚河汉水,泾渭分明。

笑饮秦时明月,汉家诗书。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卓文君在茶的故国当垆卖酒,

司马相如在未央宫外撰字荈诧。

茶,也终于有了它第一个官方名字。

同样烧水的壶,同样泡茶的碗,

为什么你泡出来的茶,味道就是不一样呢?

请看下回

烹荼尽具

谁家小猪金屋藏娇

古人有哪些喝茶的故事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朱文龙

提起茶,你会想起什么?是清香怡人的西湖龙井,还是清凉微甜的六安瓜片,亦或是厚重细腻的普洱圆饼?

有没有发现,我们脑海中的名茶,都是产自南方。至于广袤的北方大地,则是很多人心中的茶叶荒地。

但历史有时就是这么神奇,茶文化起源地并不是烟雨氤氲的南方,而是看起来有些粗犷豪放的北方。再具体一些,茶文化起源于山东。

神农尝茶,山东开饮茶风

前段时间,山东大学考古团队发表“山东邹城邾国故城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茶叶遗存分析”(《考古与文物》,2021年第5期),正式公布山东济宁邹城市邾国故城遗址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随葬的原始瓷碗中,出土的茶叶样品为煮(泡)过的茶叶残渣,为目前已知世界最早茶叶遗存,将世界茶文化起源的实物证据提前了至少300年。

这个发现表明,早在战国初期,山东人已经有了饮茶的习惯。众所周知,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在战国初期茶具已经非常精美,泡茶的手法也与现在没有太大的差别。这就提示着人们,早在三代时,山东地区可能就产生了茶文化的萌芽。

这个判断,也与现在掌握的传说和史料相吻合。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据陆羽的记述,神农氏是中国第一位发现茶的饮用功能的始祖。

传说,神农御世时,世间尚无医道。百姓患病,生死皆看天数。神农氏得知民间疾苦后,发宏愿拯黎民苦难。他为了寻求良药,巡行天下,遍尝百草,曾一天身中七十二毒。在生命垂危之际,是茶叶拯救了他的性命。自此,神农氏把茶叶视为能祛疾防病的良药,饮茶的风气,开始在民间流传。

虽然,这个传说有很多非信史的部分。但就整体而言,并非完全伪造。

首先,神农氏,既是一个首领的名字,也是一个部落的名字。既然以“农”字为号,说明神农氏是一个擅长农耕的部族。这种“天赋”为神农氏发现茶叶成为了可能。

再者,《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据竺可桢研究和有关考古资料,指出四五千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是十分湿热的。而茶叶就是适宜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因此,上古时期山东地区是可以产茶的。

气候骤降,茶树在山东绝迹

当然,碍于上古时期的条件,人们饮茶不会太讲究。真正让茶成为一种文化,按照陆羽的记载,当是在鲁周公时。

鲁周公,就是周公姬旦。周公对茶叶很是推崇。他有一本著作名叫《周礼》,其中言道:“掌荼,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二十人。”“掌以时聚荼,以共丧事。征野疏材之物,以待邦事,凡畜聚之物。”“荼”即古“茶”字,在周公眼中,茶不仅可供满足口腹之欲,而且还是邦国举行丧礼时必不可缺的祭品,必须要有一班人掌管。

周公的封国是鲁国。因此,在鲁国,茶叶的地位也相当高。由于鲁国在周朝时是文化高地,因此饮茶的风气,也影响到了周边的国家。

从地图上来看,邾国距离鲁国并不远,很有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起,邾国人养成了饮茶的习惯。

而除了邾国,齐国的茶文化,也在春秋时期萌发。

若论齐国最喜欢喝茶的人,非晏婴莫属。他任国相时,厉行节俭。采集了晏婴事迹及其诤谏言词的作品《晏子春秋》中说,晏婴担任齐景公国相时,吃的是糙米饭,除了三五样荤菜之外,只有“茗菜”佐饭。

茗菜,就是茶叶。此时,茶叶运用了当时的烹煮技术,并已注意到茶汤的调味。这是茶的食用阶段,即以茶当菜,煮作羹饮。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食用。用茶的目的一为增加营养,一为食物解毒。

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自春秋战国以降,山东的茶文化开始没落。有人说,这是战争的原因,也有人说这是气候的因素。结合史料判断,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

学术界一般认为,在中国五千年气象史上,曾出现过四个寒冷期。其中第一个寒冷期,出现在西周时期。《竹书纪年》曾记载在周孝王七年,“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孟子·滕文公下》也有“驱虎、豹、犀、象而远之”的记载。而犀牛、大象正是喜湿热的动物,它们都不生存的地方,茶叶自然也没有立足之地。很有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山东本土茶叶绝迹。

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气温虽有所回升,但是终没有达到此前的高度,茶树依然没有办法在山东生存。既然不产茶,茶文化自然也无法发展。

高僧复饮,孟洛川创“茶叶帝国”

秦汉之后,茶史成为了江南和四川的专场。在见到山东的名字,是在盛唐时。

这个故事,要从长清灵岩寺谈起。

灵岩寺始建于东晋时期,到了唐代,灵岩寺与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南京栖霞寺和湖北江陵玉皇寺并称为全国四大名刹,成为黄河流域最负盛名的佛教圣地。隋唐的皇帝们封禅泰山时,几乎都要在灵岩寺“驻跸”几天。

灵岩寺中,首开饮茶之风的是降魔禅师。中唐时期的著作《封氏见闻录》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自此之后,茶文化又开始在山东兴盛起来。在此,就不得不提由孟洛川打造的“茶叶帝国”。

1896年,孟洛川在济南估衣市街,也就是现在的共青团路,开办了泉祥茶庄。泉祥背靠孟家,资金自然非常雄厚,它直接在南方各省产茶地区收购,就近加工成各种茶叶,所以成本低廉,货色纯正,运到济南之后。在零售和批发方面,均闯出了名号,生意非常兴隆。

孟洛川为了扩大祥字号在茶叶上的影响。在华北各大商埠都设立了分店,如在天津锅店街设泉祥鸿记店,英租界设泉祥鸿记分店,与天津百年老字号正兴德茶庄分庭抗礼。在北京设立了东鸿记茶庄、西鸿记茶庄两个商号,在经营上归北京瑞蚨祥绸缎店统一核算。在本省青岛市高密路设立了泉祥茶庄,烟台设鸿记栈茶庄,周村设泉祥茶庄,建立起了庞大的“茶叶帝国”。

泉祥茶庄,最有名的茶叶,当属茉莉花茶。爱喝花茶,也是济南人的习惯。由于北方气候干燥、雨水少、风沙大、黄河沿岸水质又不好,所以济南人格外口重,特别偏爱茉莉花茶。泉祥茶庄茉莉花茶的特点是窨制时用的花量大,分次加工多。如一窨用花40斤,再窨用花30斤,三窨用花20斤。装箱时,再拌花5至8斤作为提窨,俗称“三窨一提”,或叫“四窨花茶”。这样窨出的花茶,香味浓厚纯正,久冲不淡,深受本地人的欢迎。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