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有哪些著名的农村故事

2022-10-26 13:41 作者:光明网 围观:

江河奔腾看中国|万泉河畔留客村的乡村振兴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哪些著名的农村故事1

新华社海口10月6日电 题:万泉河畔留客村的乡村振兴故事

新华社记者严钰景、夏天

走进海南博鳌镇留客村,只见青砖黛瓦、椰林环绕,恬静乡村图景似画卷展开。与万泉河相连的稻田、荷塘清波荡漾、鱼翔浅底,百年古宅敞开大门欢迎八方游客。

万泉河由高山雨林蓄水汇溪而成,穿过茂密的热带雨林,下游逐渐宽阔平缓。依河而兴的村落城镇,如大珠小珠镶嵌在郁郁葱葱的沿河两岸。

留客村是万泉河下游冲积平原上的一个古村,位于海南省琼海市。数百年前,万泉河流域的乡民就从这里的流马古渡口远洋出海或北上内陆,在此歇脚留宿,“留客”因此得名。自从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永久落户琼海博鳌镇以来,与之相距约4公里的留客村成了乡村旅游“新星”。

↑2022年9月14日拍摄的博鳌镇留客村旁的万泉河风光。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留客村所在行政村莫村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克禄介绍,现在村民不用从万泉河摆渡交通外出讨生活,每年招待来博鳌开会或游玩的客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留客村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建设美丽乡村基础上重点打造侨乡文化。小小乡村静中有闹,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吸引不少远道而来的游客。

村里的热门景点蔡家宅矗立在一棵800多年树龄的重阳木旁,古朴轩敞。这幢南洋风格的建筑,一砖一瓦全部由海外运回建造,糅合了西式浮雕装饰和海南民居的飞檐翘脊,留下了当地先辈“番客”下南洋的闯海印记。

↑2022年4月8日拍摄的博鳌镇留客村内的蔡家老宅(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漫步河边,1.2公里长的流马古渡滨河景观带引人入胜,万泉河美景一览无遗。为吸引年轻人,留客村开发了河畔露营、河上桨板和皮划艇等项目。

正在琼海度假的浙江游客赵明卓一家闻名来到留客村。“孩子可以感受田园野趣,老人偏爱古朴幽静,年轻人还能体验露营和桨板运动。一家三代都能在村里玩得很开心。”赵明卓说。

后人精心呵护万泉河,留客村呈现美丽乡村新面貌,不仅留住了客人,也留住了村民。

今年50岁的村民黄亚三如今在自家旁边的留客餐厅后厨工作。“以前离家最近都要到10多公里外的镇墟打工赚钱,现在在家门口工作每月有2800元的工资。”黄亚三说。

留客村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蔡仁汉介绍,村民可以从事景区内电瓶车驾驶员、厨师、园林管养等工作。2019年至今,合作社劳务用工2000余人次,支出劳务费用约500万元;固定用工35人,平均工资每月3000元。

王克禄说,今后留客村将继续结合论坛服务、乡村振兴等工作,重点打造田园会议中心,谋划建设田园康养中心、精品温泉酒店等。

如今,一条万泉河不仅带富了留客村,还串联起沿河一带苗寨特色加脑村、红色文化椰子寨村、“网红”沙美村……万泉河畔的人们奋进不止,乡村振兴的故事仍在继续。

来源: 新华社

有哪些著名的农村故事2

进入十月,浙江仙居杨丰山村2000多亩古老的梯田中,水稻变成了金黄色,把村后这片浙东的大山都变成了彩色。

十月中旬,二十大召开的时候,杨丰山村的水稻正好成熟了。收割机爬上了梯田,在层层叠叠的山上往来,杨丰山村的人们,用一场丰收,迎接二十大的到来。

梯田中的优质大米远近闻名,不少知道这里的人们,都在准备第一时间品尝新一季的米香。而仙境一般山色水光、富足火热的秋收场景,足以唤起人们心中的田园梦境,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摄影爱好者,让这个山村里的秋收,变得格外热闹。

二十大召开之际,杨丰山村水稻成熟了。受访者供图

浙东香格里拉,千年梯田里的人少了

2018年,中国水稻研究所科技信息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徐春春挂职浙江仙居朱溪镇党委副书记,他第一次走进杨丰山村的时候,这个古老的小山村,呈现给他的是荒芜的农田、凋敝的村落、零星的人口。

杨丰山村位于浙江东部的群山中,古越国境内,千百年来,人们栖息于山间,用辛勤和汗水把陡峭的山坡改造成梯田,形成了知名的古越梯田。仙居县是古越梯田农耕文化的代表,而杨丰山村,则是仙居农耕文明的典型,被称为“浙东的香格里拉”,这里优良的气候、土壤环境,格外适合水稻生长,历来以产出优质大米闻名。

杨丰山村被称为“浙东的香格里拉”。受访者供图

然而,现代化历程中,杨丰山村和许许多多的村庄一样,经历了人口流失、劳动力大量外出的变迁,村里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儿童,一些传承悠久的梯田被抛荒,村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农耕文化挡不住市场经济的冲击。

2018年,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结对帮扶”工作部署下,中国水稻研究所结对杨丰山村,希望以科技和文化,帮助这个大山里的村庄踏上致富振兴之路,徐春春则常驻杨丰山村,进行帮扶。

徐春春是中国水稻研究所派驻杨丰山村的驻村干部。初到杨丰山村的时候,他眼里的杨丰山村是一个凋敝的农业村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户籍人口2000左右的村庄,常住的只有200人左右,村里的3000多亩梯田,缺乏适应梯田的机械,留守的老人们无力负荷梯田耕作的劳动,普遍只种一点儿口粮田。许多梯田被放弃了,常年种植的只有七八百亩。村里的村容村貌也比较落后。

优质水稻产业链,改变村庄的发展路径

怎样让这个凋敝的山村重新繁荣,产业无疑是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徐春春告诉记者,在过去,当地出产的稻米就远近闻名,因此,当时分管结对帮扶工作的钱前副所长就明确了工作思路:发挥水稻所的科技、资源优势,帮助杨丰山村保护开发梯田、提升优质稻米产业,农旅结合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我们就想着,把这里传统的农耕文明重新发掘出来,并结合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让这里的梯田成为产业发展的基础。”

徐春春和水稻所的科学家们,在调查了杨丰山村的气候、土壤、水等方面的资源环境后,目前已经筛选出了三个优质水稻品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团队育成的嘉禾优7245,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中浙优8号,还引进了上海农科院育成的旱优73在水源灌溉不方便的田块种植。

解决了品种问题,还需要解决种植的问题。在过去,留守的老人大多依靠人力种植,梯田的地势需要专业的机械,但村里难以实现。为此,水稻所想办法筹资,为杨丰山村送去了适合梯田使用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小型农机具,村干部高兴地说:“我们没人耕地,水稻所就送来了耕地机;来不及收割,水稻所就送来了收割机。目前,村里三分之二左右的农田实现了机收、机耕等,只有一小部分条件不具备的梯田仍然依靠人工。”

杨丰山村梯田迎来丰收。受访者供图

与此同时,水稻所的科学家们也在考虑,如何才能彻底改变这个村庄。“种植是产业的最低端,收入有限。所以我们就想着,把产业链延伸出去,获得更多的增值效益。针对这种情况,朱溪镇依托村里的合作社,成立了强村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品牌打造等,这个公司最终的目的,是把千年梯田优质大米的品牌做起来。有了品牌,价格上去了,再加上自己加工、销售,就可以为村里带来更多的利润。”

院士的试验田,科技在山村落地

引进的新品种得到村民的欢迎。徐春春告诉记者,一开始,为了向村民推广,他们种了一小部分示范田,这些优质的水稻在浙东的大山里,展现出了优秀的品质,田里的稻子成熟后,村民们都跑过来看,想要种植新品种。

如今,在杨丰山村,除了少部分仍不适合种植的梯田外,每年常种的梯田面积达到了2000多亩。而这些土地上的产出,通过镇里、村里打造的优质大米品牌“杨丰山大米”等,为村民们带来更多的收入。

三年多来,更多的农业科技项目落户杨丰山村,徐春春告诉记者,凭借院士、顶尖专家等高端人才优势,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台州市、仙居县农业农村系统密切合作,开展优质稻米品种试验示范和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如胡培松院士、钱前院士支持的“优质稻米高质高效技术集成和产业化开发”等项目先后在仙居落地,两位院士团队的优质水稻新品种也优先在仙居县朱溪、下各、双庙等地试验示范。就在今年5月,钱前院士还把杨丰山村的振兴故事,带到了中央电视台,向全世界讲述。在今年夏天的抗旱保粮中,中国水稻研究所党委书记高士军带队到杨丰山村进行技术指导,而在此前,他已经多次到村里调研产业发展情况,看望低收入农户。

水稻和多项科研项目改变了杨丰山村。受访者供图

多项科研项目的落地,科技与资源,快速改变着这个原本凋零的山村。与此同时,更多的外部资源被调动起来,成为了杨丰山村振兴的基础。徐春春告诉记者,几年来,来自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的多项乡村建设项目落地杨丰山村。

众多的产业、项目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成了村庄发展最重要的契机,“我感觉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村里的人气起来了。人多了,发展就有了基础,没有人,产业也就无从谈起。”徐春春说。

梯田不仅是耕地,更是一种文化

三年多以前,徐春春刚到村里的时候,村里常住人口多是老人、妇女。如今,村里的年轻人慢慢多了起来。“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徐春春说。

以杨丰山村悠久的农耕文明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徐春春和杨丰山村的人们,开始打造新的农文旅产业。

“千百年中,一代代的农民,在大山中辛勤劳作,开垦山林,造就了梯田这样的农业奇观。尤其在南方稻作区,梯田又和稻作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深厚且丰富的农耕文化,在今天,不应该被遗忘和忽视。”徐春春说,为此,他们协助村里打造了一个稻作文化礼堂,弘扬农耕文化。

每年的九月,秋风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梯田中的水稻刚好由绿变黄,杨丰山村打造梯田农民丰收节,也给这个大山深处的村庄引来了不少人气。此外,他们还举办了插秧节、摄影节等。尤其是摄影节,每次都能吸引很多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来到这大山深处、古越梯田拍摄大自然的美景和千年农业的奇观。

千年农业奇观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受访者供图

由于农业效益较低,且村庄空心化的问题。在此前,杨丰山村的人们,一年大多只种一季水稻。但发展文旅,就需要更好地发挥梯田效用。为此,村里把原来的一季水稻,改为稻油轮作,水稻收割后种冬油菜。到来年春季,满山的油菜花开,为杨丰山村的梯田增添了一道不一样的风景。徐春春告诉记者,他们打算在明年春天油菜花开的时候,举办油菜花节,为村里新添一个旅游项目,同时也为城市中的人们,打造一个世外田园般的神仙去处。

在神仙居所,再造美丽田园

仙山云海、千年梯田,勤劳的村民、飘香的大米……在杨丰山村,不仅有自然和农业的奇观,也有传承不绝的农耕文化,优美如画的田园诗意,成为致富增收的振兴产业。

2022年以来,杨丰山村入选仙居县第一批共富示范村试点,村支书周方平当选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代表。

尤其是这个秋天的丰收,与往年格外不同——二十大的召开,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的未来描画,给了他们更多的信心。

三年多时间,这个山村从凋敝走向振兴,有科技的助力,有政府和社会共同的帮扶,还有农耕文化本身绵长的生命力。

如今,这里正在开启新的振兴之路,徐春春告诉记者,杨丰山村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社会力量,当前正在准备打造更加丰富的业态,为村里建设更多的产业。

风景如画的杨丰山村。项瑞国 摄

村民们闲置的民居,未来将被利用起来。徐春春告诉记者,现在的杨丰山村,是5个行政村合并的,每个村里都有大量闲置民居,尤其是其中一个村,目前常住的只有3户人家,村里准备近期将这个村的闲置民居加以改造,建设观景场所和民宿、咖啡吧等休闲场所,到时候,被仙山美景吸引来的游客,可以在这里更长时间地停留,感受山居的悠闲、农耕的魅力。

对杨丰山村的村民们来说,新的产业,也意味着新的增收致富途径,新的振兴机遇。而对长期驻村帮扶的徐春春,以及更多的科研人员来说,这里,就是他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最好的地方。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军

有哪些著名的农村故事3

第五回 这不是段子

狼狈(一)小妹从偏远的乡镇学校调回了县城,是我们全家人很高兴的事儿。

那时我在农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或许也想好好休息了,给自己找个借口去看小妹租住的新家。

平时出门都是坐的摩托车,那天,老公有事先出去了。于是,我走了十多里的山路,去益和桥的桥头上焦急地等来了跑客运的小货车。

走了一段泥泞不堪的山路,浑身沾满了稀泥桨子的我,被“哐啷”车门一声吓了一大跳,那车门缝里露出一张半世年纪的女人脸。很不友好的说道:“上车”。

因为我背的背篓里,给小妹带了些新鲜的疏菜,好在车上人不是很挤。售票员要我连人带背篓一齐上车。

我非常感激她脸色难看,还是有善心一枚就整昏了脑壳。硬找不到那空着的座位了,一屁股坐在人家的脚下。听到满车人哈哈哈的大笑起来,我很很给自己一巴掌。自言自语:这批眼睛硬是瞎了。……

早上起程前,在家庭座机里,小妹知道我是路痴。就详详细细交待我,她住的是水电局背后的哪栋楼及门牌号码。

“姐,你走柳湖公园门口,爬上几步石梯子就到了。”

因为不是星期天,他们都去上课了。怕我找不到她的家。又联系不上。

所以,妹妹不厌其烦的叮嘱我。

因为一屁股坐在尽是稀泥巴的车地上,自己摔疼了还是小事,被一车人嘲笑,心情备受打击,也没心思去欣赏车窗外的风景。

那破旧肮脏的车位上,散发着农村人特别的味道。在浑浊的空气里,如坐针毡。死死把小妹的话牢记心头。真像是当时有部电影《陈奂生进城》里的男主人公的心情和境遇。

下了汽车,也按照小妹的话,爬上梯坎去,是有几栋并排的楼,就分不清是几楼,人家在上课,打电话也问不到。还看顺看,几栋楼都一模一样,结果,又搞忘了几楼几号。管他的,反正她都要回家的。就坐在人家门口等呗。

等啊等,估计等了一两个小时,还不见小妹开门回家。屁股都坐痛了,就顺手扯下人家门上的财神爷的画纸来垫坐。又坐了多久,只见一个穿着时髦的年青女子来开门。嘴里嘟噜:“批爪爪痒了,把我财神都给撕了。”。

我才恍然大悟,走错了门。

还被人家骂,心里难过得死。又累又饿,脸上烧呼呼的我还要给人家陪小心。

狼狈(二)

前年夏天里一个非常炎热的下午,我两口子从丽雅龙城下班的路上。说好,分工回去准备晚饭。老公先回家去把水烧起,等我买米煮饭。说是节约时间,本来大家都饥肠辘辘的。我就去财富中心的绿源超市买米。因为早上从家里带有购物卷,就没拿现金。为了减轻重负,手机放在背包里喊他带回去。正是下班高峰期,买菜人很多,选好了菜要排多久的队,才付得到款。我生怕这“购物卡”不翼而飞。牢牢握在手中,轮到我了,小心翼翼的拿给收款美女,人家拿去几刷刷,不对劲。详细看。

“孃孃,你这是交水电费的卡,用不起。”

“这……这……!”

我才是满脸的123哟。

只好炎葬火气的踏路回去,又热又急。老公开门见我两手空空。

“你买的米呢?水都开烂了。”

“米,锤子的米。卡都拿错求了,手机没得,钱也没得。咋过买得回来嘛!”


狼狈(三)

我们这盆地深处,冬天的太阳很希罕。

我的亲家母为她大胖孙子请满月酒,我老早就请好了假,眼巴巴盼来了这个黄道吉日。

还特地去东方时代广场的大卖场,买了件七百九十九元呢子大衣。专门穿起去吃酒。

好好地满足一把虚荣心,人家都说,你的衣品就是你底气和脸面。

那天太阳很安逸,因难得回老家。吃过了中午饭,亲家母又打招呼吃夜饭。我不打牌,看人家打牌又没劲。要打发这无聊时间,于是就想到去柳湖公园喝点坝坝茶,顺便约几个老同学摆哈哈儿龙门阵。

这属于老县城,好多人都搬去了新县城。是没原来那热闹。不过,今天气特别好,好多人在空旷的大坝子头习惯性的边晒太阳边喝茶又顺带聊天。

我坐在桌边等人的空隙间,又感概万千的环视了曾经相当熟悉的风景。为纪念解放大西南剿匪征粮战争中牺牲在这儿的英雄们。当地政府修了纪念碑,金线岭苍翠下的烈士陵园。原来的电影院,而今修成了富霖公寓。两排门面的生意大不如往年。东边的文化馆还是很气派,修得有点像宜宾的大观楼。而那舞台上要有重大节目表演的时候,才会铺上红地毯。而此时,台上只有半大的小孩滑滑板车。

左等右等,总不见邀约的人影,一杯茶水下肚,就想找厕所了。

熬也熬不住,好像看到文化宫隔壁的公厕在翻修。但不得已上前去查个清楚。实在是看到那门上面画中人穿的是连衣群呀。等到上完厕所打开门赫然看见,一排清一色男人站着小便。

尴尬死了!

我妈呀一声,就飞跑了出去

或许人家还没反应过来。即使有反应过来的心头想,遇到神经病了,跑在这男厕所解手。看穿着又不像神经病呀。

那哈还有啥子心情给人家喝茶谈天说地哟。灰溜溜在回去的路上,看到有男的在对面慢悠悠的走过来,赶紧把头埋起。生怕他认出我这个“神经病”。

直到现在,我都把这一奇遇加“艳遇”,稳稳的烂在肚子里。更不敢给家人谈起这滑稽的故事。

因为,怕他说我,看到你聪聪明明的,这种低级的哈儿事情都干得出来。

狼狈(四)

今天心情很郁闷。

本自以为很聪明的我大清早的被老公数落得吐血。

“你看你那微信里的朋友圈,点些啥子鬼赞!人家刘艳发的烧房子你点赞;人家何妹发的别人家头死了人你也点赞;还有儿媳妇发的生病吃药你也点赞……。一天得黑就赞赞赞,看也不看清楚。这回安逸了叁,人都拿给你得罪完喽。”

我本想跳起来八丈高。不过,先核实一下再说后话。

果真他没有冤枉我。只有乖乖的去给人家道歉,下不为例。

狼狈(五)

去年的有一天,乡上派出所通知我去换身份证,说是如果不换,那老份证就过期作废了。

尽管照身份证用的是黑白照片。但想到这张照片至少要管十年左右。于是,我在上街之前好好的对着镜子打扮打扮。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前看后看。虽然镜子里的我不算是光彩照人。至少还将就看得顺眼。

我一路保持着油光水滑的发形,及伸伸展展的衣服。到了派出所,告诉我他们的相机烂了,要我去照相馆里专业的摄影师拍来才要得。

于是,我来到我们小镇上唯一的照相馆,可是照相的邓老师有事出去了。只有他的女徒弟给他看守店子。

这个邓老师与我是熟人,那天好得他不在哟。

要是我出这个丑,还不晓得要传好远。

这个女孩子,态度不是很热情,就像我借她的米还她的糠壳似的。

她面无表情,拿着相机调试好以后。喊我准备好开始照相。

也许是平时自拍习惯了,还是好多年都没有正儿八经的照过相了。竟分不清照相要面对人家的镜头。我一下子正襟危坐面对她本人。

“你这样子面对我,我咋过给你照得到相呢?”只见她粉脸温怒。

“哦,没事的。妹妹,我是云南下来的山货,没见过大世面。我换个方向就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