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形容地理的故事有哪些

2022-10-26 13:32 作者:成长中的陪读 围观:

你不知道的历史地理故事,为孩子收藏起来,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成长中的陪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形容地理的故事有哪些1










形容地理的故事有哪些2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华夏大地广为流传,人们对“夫死后向城而哭,城为之崩”的传说耳熟能详。但是,很多人不清楚,被孟姜女“哭崩”的长城并不是秦长城,而是齐长城。

齐长城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比秦长城早470多年。作为我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年代最早的长城,这项宏伟的工程在山东省蜿蜒千余里,西起黄河之滨的济南市长清区,东至青岛市海岸,将黄河、泰山和大海连接起来。

1987年,中国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是重要组成部分。

《管子·轻重丁》云:“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历经沧海桑田,齐长城留下大量历史古迹,形成了一条独特的文化纽带。如今,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用心的呵护。与此同时,长城内外“日月换新天”,美丽乡村如一幅幅描绘在齐鲁大地上的风景画。

横锁青齐到海关

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战国时期。山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齐长城研究专家张华松说,山东半岛上的诸侯国齐国与鲁国颇具影响力,齐鲁之间纷争不断,齐国沿边境筑起一道以城墙为主体,包括关隘、城堡和烽燧等设施的防御工程,也就是今天遗迹尚存的齐长城。

中国古代地理志史《太平寰宇记》记载:“齐宣王筑长城于此,西起齐州,东抵海。”清代“盛京名士”缪公恩诗作《过齐长城》云:“绵亘山川一带长,萧条断垒锁残阳。已经作俑开秦祸,空使千秋罪始皇。”不少人认为秦始皇是长城的“始作俑者”,这其实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从济南市区出发,向西南方向行进50多公里,在长清区孝里街道广里村东北的田野之中,一个长600多米、宽近30米、高近4米的土堆,便是齐长城的西起点。“横锁青齐”的齐长城从这里一路向东,经济南、泰安、淄博、潍坊、临沂、日照、青岛7市17个县(市、区),直抵黄海海岸,全长641.32公里,正所谓“蜿蜒千里”。

齐长城长清段既是起始段,也是最早的建筑段落,处于古济水与山地之间开阔地。长清与泰山交界,兵车在山区难以行进,古济水东岸是一条南北狭长的平原地带,是齐国容易受到进攻之地。齐国在广里这个必经之地上“堑防门”修建长城抵御外敌,有其深远考虑。《左传·襄公十八年》载:“冬十月,会于鲁济,寻湨梁之言,同伐齐。齐侯御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长清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徐相东说,这一记载说明,公元前555年之前就有了齐长城,并在战争中发挥作用。

齐长城长清段全长99.3公里,分为46段,大体呈“几”字形,其中有明显遗迹的长79.2公里,占总长度的80.9%。沿途经梯子山寨、石小子寨、黄巢寨等山寨遗址和294座山头,设有等级不同的关隘、城堡、军营、烽火台等军事防御设施。

“齐长城盘卧于崇山叠嶂之间,其建筑特点随地形、地貌的变化而变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筑结构以土、石及土石混筑为主,山上多为片石干垒,平原多以泥土夯筑,墙体分为土墙、石墙和山险等类型。”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张明战说。

自长清段起始,齐长城一路向东,蜿蜒伸向济南市莱芜区。长城在莱芜区境内跨越200余座山头,经过35个村庄,全长64.16公里。这里曾发生过长勺之战,《左传》记载了鲁庄公与曹刿迎战齐国强兵的故事,“一鼓作气”的典故正出于此次战役。著名的艾陵之战也发生在这里。战争的刀光剑影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而古战场遗迹尚存,仅仅在莱芜区境内,齐长城自西而东就有锦阳关、黄石关、青石关3个大关,以及天门关、胡家庄关等13个小关。

位于莱芜区娘娘庙村与章丘区三槐树村交界处的锦阳关,是齐长城三大著名关隘之一,因地处锦屏山之阳而得名。作为扼守齐鲁两国交通要道咽喉的军事要塞,在锦阳关周围险峻的山峰上,城堡和烽燧居高临下,见证过数不清的烽火狼烟。带拱门的城楼式建筑蔚为壮观,这座巍巍屹立了2000多年的雄关,最终毁于侵华日军的魔爪。莱芜区雪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业冰说,1939年,日寇进犯泰山区抗日根据地,遭我八路军顽强阻击,损失惨重的小鬼子恼羞成怒,炸毁关楼泄愤。现在的关楼是2005年根据相关资料复建的。

所幸的是,锦阳关西长城岭段保存较为完整,约756米城墙沿锦屏山蜿蜒,最高处6米,最宽处5米,上有雉墙,后为站墙,建有垛口、瞭望孔等设施。记者沿着城墙登上高高的锦屏山远眺,放眼关内关外,对2000多年前如此宏伟的建筑感慨万千,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令人敬畏。

在莱芜区和庄镇,一个小小的山村以“青石关”为名,可惜关城已经消失,仅存遗址。

青石关是齐都临淄南大门,正处于双峰对峙、中为一线天的谷口之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格外明显。自古有“直淄之门,当南之冲,为出兵要路”的说法。据史料记载,青石关关城方圆百米,南、北、西三座城门均为石拱门,建有楼阁。如今,北门洞保存基本完整,南门和西门只能依稀看到地基。

穿过青石关的古道现存约3公里,宽28米,古称“瓮口道”。一些军事要塞通常又是交通中枢,因而设关重兵镇守。自唐代起,这里行人渐多,人烟日厚,逐渐形成村落。站在群山之间眺望通往青石关门的“瓮口道”,两侧山峰如立壁,进关口处是一道长长的陡坡,100多级在青石上开凿的台阶依旧光滑,中间有一道深深的石槽,这是当年车轮碾压形成的辙沟,关隘昔日的繁荣由此可见一斑。

青石关以其特有的军事、地理、商旅、建筑等方面的魅力,曾引得无数文人墨客赞叹。清代文学大家蒲松龄30多岁离乡出青石关南去,在此留下诗篇《青石关》:“身在瓮盎中,仰看飞鸟度。南山北山云,千株万株树。但见山中人,不见山中路……”

出青石关往东,齐长城进入淄博,这里是齐国故都所在地,也是齐文化的发祥地。“泱泱齐风,滔滔淄水。”位于齐长城中段的淄博市淄川区幸福溜劈山段,不仅有雄伟的独山寨、险峻的一线天,更有保存千年的齐兵营、石门、烽火台、劈山关、内外古城墙等历史遗存。

从古到今,描写齐长城的诗文非常多,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篇章。清代祝植龄《穆陵停雪》诗云:“穆陵古道界青齐,路转峰回望欲迷。北近岘山岚气合,南临沭水暮云低……”诗里描写的穆陵关,是齐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位于临沂市沂水县马站镇境内大岘山山口,当年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这一带的长城大多建在山岭上,城墙为混合沙土夯筑。千百年来,穆陵关战事频繁,附近出土了大量剑、戈、箭镞等兵器残骸。这里也曾是抗日战场,中国军队在此与日军血战五天五夜,数百名将士为国捐躯,埋骨长城内外。

从临沂顺着山势绵延向东,齐长城一路曲折,直至青岛海岸。青岛西海岸新区段齐长城全长约60公里,经过月季山、背儿山、扎营山、小珠山等大小山峦,最后在东于家河村跃入黄海,宛如一条奔腾的巨龙隐入浩渺烟波之中。

记者登上铁山街道大下庄村的月季山东坡,只见长城蜿蜒横卧于北山山脊。这是一条隆起于地面的夯土层,宽度与双向两车道的马路相似,高度则接近于成年人的腰部,表面是碎石沙土和矮草,两边是石砌的护坡。

“齐长城青岛段虽然历经岁月不断侵蚀,仍然有多处烽火台、城堡遗迹,为后人留下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记忆。”青岛西海岸新区博物馆馆长翁建红说。

沧海桑田千古事

斗转星移,齐长城跨越2600多年的历史长河,成为齐鲁大地上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介绍,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长城是中国长城文化的源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我国古代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价值。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2000多年里,齐长城除少数关隘被历代修复利用外,绝大多数墙体处于废弃状态,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逐步毁损至考古遗址形态。”山东考古学会名誉理事长王永波说。

根据国家文物局2012年《关于山东省长城认定的批复》,齐长城遗址遗产总量为260处,其中遗迹较清晰者约占四成。

对这一历史文化瑰宝,山东省强化保护,各地通过开展法规体系建设、资源调查认定、加大修缮力度、聘请巡护员、安装摄像头等多种措施,着力维护齐长城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沧桑古朴的历史风貌。

济南市文旅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贺秀祥说,齐长城是线性文化遗产,跨越1500余座大小山峦,多处于山脊和荒野等偏僻山区,经过千百年的风吹日晒,长期遭遇自然风化,还面临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等威胁,保护难度很大。越是难度大,越要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保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2012年以来,国家文物局安排齐长城项目经费1.4亿元,将定头崖西山段确定为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加以保护;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加强齐长城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编制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公布保护区划,完成27个点段修缮,建立长城保护员队伍。对齐长城源头、青石关等重点段,实施抢救性保护工程,按尊重历史、保护原貌的要求,进行原真性和完整性修复,避免文化遗产消失。

济南市长清区文物部门介绍,齐长城源头文物考证长度1012米,目前地表可见遗迹为628米长的素土夯筑土堆,已消失384米,残存墙体底部宽度在23至29米之间,高度在2至4米之间。记者看到,遗址两侧设置了保护界桩,修建了观光步道。

在长清区万德街道张庄村,记者沿崎岖的山路攀爬10多分钟,看到定头崖西山段掩映于一片果林中。这是一段较为完好的干砌石墙类长城,墙体长满青苔。“这段长城大约有1800米。村民都知道这是文物,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村里有专门的齐长城巡查员随时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张义军说。

莱芜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际海说,受风雨侵蚀,齐长城锦阳关数十米墙体曾发生坍塌。2017年至2019年,完成了锦阳关以西1050米城墙遗址的保护性维修。

淄博市借助文物安全“天网工程”等,以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为原则,对齐长城博山两平段、淄川城子段等进行修缮。淄博市博山区文物事业服务中心主任李生军说:“博山境内的齐长城有山体、石垒墙体、土长城几种形态,目前已修缮的两平段就是一段土长城。修缮工作既要针对齐长城本体,也要恢复周边生态,确保整个系统工程和谐统一。”

青岛月季山段部分遗址一度湮没在植被中,修复完成的月季山段本体宽约5米,底部包石及长城总体高度根据考古勘探及现场地形而不同,侧面有宽约3米的漫道,两侧设有保护界桩和保护标志碑。“我们坚持保护性修复的工艺方法,在护坡砌石过程中不用任何现代工艺,全部采取干砌方式,实现砌石与夯土紧密结合,自成一体,最大限度还原其历史风貌。”翁建红说。

今年3月,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组建齐长城巡护公益性岗位队伍,在全省设置860个公益性岗位,用于齐长城巡护工作,确保每一公里齐长城至少有1名保护员,每天一次巡护。

长城内外是家乡

巍然屹立的齐长城遗址是重要文物,其沿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折射出齐鲁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是齐鲁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

根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创”方针,山东致力擦亮齐长城文化名片,在2020年印发的《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中,提出依托齐长城世界遗产廊道和沿线文旅资源,以齐长城遗址为重要节点,在突出遗产保护展示的同时,深入挖掘齐长城文化内涵,打造齐长城乡村旅游带,助力乡村振兴。

“孟姜女哭长城”“嫦娥奔月”“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其记载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左传》,而孟姜女哭的便是齐长城。2006年,“孟姜女传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指明其起源地在山东。

2008年发现于莱芜区上王庄村的《孟姜女纪铭》,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孟姜女碑。上王庄村周边保存着较完整的一段齐长城,以及黄石关遗址、战国古道和石臼等。2019年,村党支部牵头筹建孟姜女文化民俗博物馆,收藏了有关孟姜女的珍贵书籍资料、专家学者论文、戏曲影像等。

近年来,上王庄村先后被列入山东省第四批“历史文化名村”和第二批“山东省古村落”。随着知名度的提升,慕名而来的游客渐多,农家乐、民宿生意兴旺起来,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2000多年间,齐长城沿线不乏风云人物各领风骚,史书民谣均有记载。但周边险要异常、飞鸟罕至的地势,却让百姓的生活难言轻松。“齐长城,弯又弯,一条长龙卧云间。摩云山,霹雳尖,不带干粮难回还。”莱芜区茶业口镇卧云铺村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诉说当地村民曾经生活的艰辛。

茶业口镇位于莱芜区东北部山区,是章丘、博山、莱芜交界之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重要的古商道,现存黄石关、风门道关等齐长城重要关口。这段随山势呈东西走向的齐长城南侧,依次分布着下法山、中法山、上法山、卧云铺、逯家岭五个古老山村,总计人口2800人,并称为“一线五村”。

“之前就在山上种些玉米和谷子,再就是红香椿,想卖钱要走到十几里外的山下,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来也挣不了几个钱。”卧云铺村67岁村民闫德成说,前些年,吃够了山里苦的村民大都下山打工了,只有像他这样行动不便的老人还留在山上。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齐长城沿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周边村民的生活早已日月换新天。“齐长城沿线自然风景秀丽,‘一线五村’山环水绕、物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其实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茶业口镇党委书记吕正农说,从2015年开始,当地围绕“一线五村”开发旅游产业,一条9.7公里的山路从山脚修到山顶,串起了5个村庄,让封闭数百年的穷山村焕发新生。

逯家岭村是茶业口镇境内地势最高的村庄,横亘村北的齐长城东西延绵数公里。这段长城的风门道关,因关隘位于山口、一年四季刮风得名。逯家岭村因地势险峻、奇峰矗立,又被称为“挂在悬崖上的村庄”。随着交通条件改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打卡”逯家岭,深居山岭的古老村庄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热播电视剧《安家》让我们村更加火爆,不少游客专程来感受电视剧里的场景和氛围。”逯家岭村党支部书记逯思涛说,目前已经有5部电影和电视剧在逯家岭里取景。

石屋、石墙、石头巷,石砌长城好风光。在济南章丘文祖街道,一段保存较为完好的石砌齐长城脚下,有一座石头遍地的古村落——石子口村。曾经,石头是贫穷的代名词。石子口村党支部书记王化伟说,满村的石头刨不出几个钱,村集体连续多年都是零收入,为了生存,不少村民只能逃离这一堆堆石头。

点石成金的变化发生在2017年。石子口村引来了投资商发展乡村旅游,在保留村落古朴样貌的同时,满足都市人休闲放松的需求。

除了独具特色的石头房,村南不远处的齐长城更赋予了村子独特的文化内涵。去年,当地策划了齐长城文化艺术节,传统戏曲、非遗表演和现代舞蹈、时尚乐队在古长城脚下轮番登场,上万名中外游客来到这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潮流的激情碰撞。现在石子口村一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超过60万元。

“如今,2600多年的齐长城穿越历史时空,仍然绵延千里,沿线古村落的面貌和产业形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老长城串起了一条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链条。”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德刚说。(王念 王志 孙晓辉)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形容地理的故事有哪些3

大家都知道读书好,但是读书具体好在哪里呢,很多人说不清。


其实,读书除了增长知识的有用之用,还有一些“无用之用”——可能你的生活并不会因为读了某本书有立竿见影的变化,但是坚持读书可以使人的心态变好,心态好了,世界就会更加明亮!


或许有些烦恼,是因为我们的视野不够宽广。当看到几千年的历史沉浮,当看到让人叹为观止的自然美景,感受到个人在宇宙之间的渺小,有些烦恼就不能成为烦恼了。我们也可以在历史故事和自然美景间,找到内心的安宁!


今天为大家带来了全年龄段的地理历史人文书单,无论你是小学生还是中年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杂志!


【成人篇】

1

《中国国家地理》

杂志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秘其背景和奥秘,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不只是一套地理百科全书,也是一套旅游指导工具书。对于旅游地理爱好者来说无论是从收藏、观赏、阅读等诸多方面来看,都是一本不错的好书。


2

《华夏地理》

《华夏地理》是一本传播全球地理知识,报道科学最新发现以及展现多元文化交融的杂志,内容涉及地理、历史、考古、探险、自然、科技、文化。但它又不仅只是一本科普杂志,它更是一本艺术杂志,每一张摄影作品都是华美的视觉乐章。杂志延续了美国《国家地理》的办刊宗旨与品质,每个月同步刊登原汁原味的国际选题,以及紧扣市场脉动的国内原创报道。



3

《环球人文地理》

《环球人文地理》是一本以人文为中心的地理旅游类杂志,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和21世纪人才报合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杂志。杂志以全球为视野、研究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文地理科学,内容涉及地理发现、人与自然、城市传说、环球美景,是品质时代具有影响力的人文地理类风情读本,以格调、原创、独特深入读者记忆。


4

《世界博览》

《世界博览》是一本开拓眼界、分享乐趣的深度阅读杂志,杂志每月两期,分为上、下半月两刊,采用对比视角,从不一样的角度展现精彩世界。主要以地理地缘和历史文化为独特的报道手段来解析新闻事件,介绍各国的有关知识和风土人情,既有新闻性,又有知识性、实用性。


5

《美国国家地理》

这是一本纯英文杂志,适合中、高级英文水平读者阅读,以精美的摄影作品介绍世界各地的文化与风土民情,在各国的国家地理杂志之中它的历史悠久、成形而且颇具市场份额。该杂志具有广阔的视角,在地球的各个角落行走,记录这颗美丽的星球。


6

《中国国家历史》

《中国国家历史》紧扣人类发展脉搏,彰显历史重大脉点;剖析历史深刻渊源,聚焦当代社会热点;展现喜闻乐见的历史题材,刻画客观真实的历史细节;尊重历史科学内涵,倡导多样历史表现形式。古今中外社会上的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一件文物、一幅图画、一处遗迹、一首歌曲、一种文化现象等都可以作为一个点展开,突出客观性、可读性、故事性、趣味性,蕴含丰富的历史人文价值。


7

《国家人文历史》

《国家人文历史》是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一本集人文历史与时事政论于一体的历史杂志。杂志一向立足时事、斟酌古今、纵横中外,给读者解读历史背后的秘闻真相,体味历史人物的悲欢成败,传播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8

《文史知识》

《文史知识》从不同角度、以多样手法,深入浅出地介绍、评述中华民族好的传统文化。杂志荟萃了很多文史学者,让文章具有学术性,让文章更耐看,同时用生动平实的笔触,朴素大方的文风,使得文章减少了阅读时的艰涩,让读者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9

《世界历史评论》

《世界历史评论》是以世界历史为研究范围,立足国际国内史学界,追踪世界历史研究发展大势,梳理学术研究脉络。全面展现史学新发展、新研究、新资料,面向国内史学界学习者和研究者的学术精品读物,力求为国内史学界提供良好的展示和发展平台。


10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是国内世界史研究领域唯一的专业性学术期刊。该刊主要反映世界史研究最新成果,刊登研究论文、史学理论探讨、评述世界史研究动态等。《世界历史》的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论文、研究综述、史学理论与方法论、专访、来稿摘登、书评、学术报道等。坚持突出刊物的现实性、学术性和导向性。


11

《国学》

《国学》杂志是一本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的文摘类杂志。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对读者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很有帮助。


12

《紫禁城》

《紫禁城》杂志是故宫博物院主办的文化艺术月刊,以伟大的紫禁城皇家建筑,以故宫博物院藏数百万历代珍宝、以历朝帝王的执政生活与文化艺术活动为依托,以中国传统文化和精品艺术鉴赏为切入点,古典与现代结合,中国与世界对照,并搭建博物馆交流平台,依托权威的专家队伍精心编写,128页特16开精美设计印刷,力图引导现代社会的精神文化消费,推动文化艺术的潮流,推动文化传承,打造典雅生活。


13

《中华遗产》

《中华遗产》由中华书局主办,关注自然、文化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其中有关于古人的文化传承、眼花缭乱的乐器、中西方思想的交流碰撞、食物的发展等等,同时《中华遗产》以关注遗产为起点,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将来,是一本传播人文之美探寻中华宝藏的杂志,值得收藏而且不会过时,适合喜欢阅读热爱历史的读者。


14

《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红版)以故事讲人物,以人物讲历史,以历史讲文化,以文化讲人性,给读者新鲜的角度、深刻的解读、愉悦的阅读,向读者呈现鲜活的历史、智慧的感悟、实用的知识。




【少儿篇】


15

《探索历史》

《探索历史》以精彩的原创历史故事、惊险的探险故事、幽默风趣的漫画形式,向儿童传递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介绍世界各地的历史。培养少年儿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长知识和智慧。


适读人群:7—12岁小学生


16

《探索地理》

“世界真奇妙, 地球多有趣”本刊通过有趣的故事,让读者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热爱世界;弘扬科学、人文精神,是中国素质教育类少儿期刊的先锋。


适读人群:7—12岁小学生


17

《兴趣历史地理》

古今中外,大千世界,扩展心胸,拓宽视野。历史,原来那么有趣;地理,原来那么精彩。带着孩子一起来了解历史和地理相关的问题。


适读人群:7—12岁小学生



18

《少儿国学中高年级》

《少儿国学中高年级版》通过有趣的漫画人物搭配寓言、成语故事,以关注当代少儿身心成长为核心,古为今用、礼乐兼修、知行合一,包含丰富的经、史、子、集等国学知识及多彩的衣、食、住、行等传统文化,通过生动故事与趣味漫画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他们提供优秀的传统文化阅读平台与创作平台。帮助孩子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孩子们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绝好教材。


适读人群:9—12岁小学生



19

《幽默大师漫画国学》

《幽默大师漫话国学》 是一本向小学生传递国学知识、传统文化、正能量的杂志。杂志用小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解传统国学知识,通过故事、漫画、对话、提问等方式讲解了包括古诗词、古代名人、成语故事、文化习俗等国学知识,风格轻松幽默,内容丰富多彩,适合小学生学习国学知识。


适读人群:7—12岁小学生


20

《意林小国学》

《意林小国学》内容涵盖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人物故事、诗词成语、传统节日等多个板块,涉及文学、美学、哲学、音乐、艺术等各个方面,是一本专为9到15岁中小学生打造的不可多得的少儿国学刊物。它从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汲取精华,选取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传统国学故事,延伸海量知识点,丰富青少年课外生活。通过大量而广泛的阅读,培养青少年的文化素养,提升学习能力。


适读人群:9—15岁青少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