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老师学英语的故事有哪些

2022-11-08 08:40 作者:上观新闻 围观:

英语特级教师钱惠娟:让阅读为老师们带来更多的教育自信,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上观新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老师学英语的故事有哪些1

来源:教师博雅

疫情来袭,“空中课堂”的云端相见成了学生们的日常模式。

隔屏不隔爱!在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推出“云中来信”栏目,特邀特级校长、特级教师等名校长、名教师,通过书信的方式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们谈心。希望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身边的感人故事,自己的人生感悟,带来战“疫”的温情和力量。

今天推出上海市英语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浦东新区海桐小学英语教师钱惠娟的“云中来信”。钱老师从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起,与老师们分享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与成长。这个夏天,让我们一起爱上阅读!

让阅读为老师们带来更多的教育自信

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暑期将至,我们终于有闲暇可以捧起书,荡漾在文字中,与哲人相遇、与智者对话。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阅读。

那一年,我看到一篇介绍于漪老师的推文,记得当时于老师提到:青年教师一定要去看一些哲学的书籍,去丰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于是,我买了于老师推荐的《人论》一书,上篇是“人是什么”,下篇是“人与文化”。说实话,第一遍读,我没有读懂,接着我又读了第二遍、第三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诚不欺我。在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之后,我很欣喜地在书中找到了和自己所教的英语学科的共通之处,也突然发现这本书能解答我曾经的困惑。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很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去学不同的语言。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过: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多会一门语言就多了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行走在经典书籍的阅读里,让曾经的未知变成了现在的已知,给我的教学带来无限的勇气和希望。之后,我又在另外几本哲学书中找到了外语学习的意义。当然,学好一门外语,前提是要学好母语。作为中国人,首先要学好中文、学好中国历史,这是中国人的根,中国人的魂。

后来,我徜徉书海的劲就更足了,《天下体系》《大问题》《有限和无限的游戏》等成了我闲暇时的最爱。在时光的缝隙里,我读一些看似“无用”的书,感受自己的“无知”。因为“无用”,所以没有功利;因为“无知”,所以不觉无趣。我始终怀有好奇之心,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而阅读就如一条自由行走的路,把我带到想去的远方:阅读是一种感悟、一种思想的孕育,更是创造的启蒙。

当然,我也喜欢看英文原版的教育教学著作,这是了解作者观点和思想的一个好途径。经常有教研组的老师看到我阅读过的专业书籍中有许多标记、注解,他们会很惊讶。其实,这都是我和作者、和自己的对话。对话中,有我的不同观点、我的不解、我的反思……因此,我总会在书上留下很多笔记。我想,这大概就是深度阅读。深度阅读让我们了解各种教育教学的思想和流派。一开始,我们会被影响,生出尝试之心;渐渐地,我们学会了总结和反思;再后来,我们又发现,拿来的思想和经验常常不适合我们教育情境,不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此时我们就该改良、创新或者果断舍弃,要以我为主,去探索更适合的方法。

教育是百年大计,我们当实事求是,尊重教育的规律,尊重传统文化,做适合国情、适合学生的教育。当我们批判地接受他人的思想观点,慢慢地建立自己的思想观点时,才是我们教育自信的开始。从这点上讲,阅读和学习是我们做一个有思想的、更睿智的教育者的起点。

顺颂

夏安!

钱惠娟

2022年6月28日

作者简介

钱惠娟,上海市英语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浦东新区海桐小学英语教师,浦东新区小学英语学科工作坊主持人。曾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届上海市教育达人提名、区园丁奖、区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员等荣誉。

编辑:赵旭华

老师学英语的故事有哪些2

站上讲台,他们都是“筑梦人”

有热爱、有感动,听6位优秀教师讲述他们的从教故事

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江湾小学校长李芳与孩子们在一起。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黄登红在给学生上课。

与孩子相处间的阳光和快乐,让她领会到“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工作趣味;他选择进入职校,只为培养高质量技术人才;在多位优秀老师的影响和鼓励下成长,她想将这份爱延续、传承……近日,记者采访到6位优秀教师,在他们的故事里,有资历深厚教师的育人情怀,也有年轻教师的青春无畏,来听听属于他们的师者初心。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刘镇东 黄京 实习生 关子彤

长沙师范学院

附属幼儿园总园长罗晓红:

热爱教师那份纯粹的“职业幸福感”

“1985年是我当老师的第一年,正好是国家的第一个教师节,从教经历和教师节同龄,现在想来真是奇妙的缘分。”罗晓红1984年从长沙师范学校毕业留校担任教师,至今已整整38年。

走上教师这个岗位,其中渊源离不开罗晓红父母的影响,她父亲在部队做文职工作,大家都称他“罗老师”,而母亲是一名乡村教师,随军到部队后成为一名小学老师,耳濡目染下,罗晓红对教师职业心生向往。初中毕业,她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长沙师范,进入幼儿教师这个行业。

当过18年班主任,带过7届毕业生,不同性格的孩子都带给罗晓红不一样的印象与收获,让她懂得了如何去真正了解、解读儿童。罗晓红告诉记者,孩子们的纯真以及对她无条件的信任与喜爱,让她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阳光和快乐,热爱做教师纯粹的“职业幸福感”,领会到“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工作趣味。“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充满了成就感和幸福感。”罗晓红说。

长沙市开福区

清水塘江湾小学校长李芳:

始于热爱,一辈子只做这件事

今年已经是李芳成为教师的第29年,当谈起第一次走上讲台的心情,李芳仍记忆犹新。“我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小老师’的游戏,用我家的门当黑板,院子里坐着一排小朋友,我就在门前讲。当我真的成为老师时,我非常兴奋,终于能把小时候的游戏变成现实。”李芳说。

正式参加工作后,李芳担任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因为一门心思扑在怎么把学生教好,所以比较严厉,慢慢她感觉到班上有几个调皮的男孩总是躲着她,她这才意识到对待小孩子不仅要严谨,更要充满爱心。现在作为校长的她,学生都会亲热地喊她:“校长妈妈”。

始于热爱,忠于内心。当记者问及如果不当老师,还会选择什么行业时,李芳坚定地表示,“我从未想过要离开教师这个岗位,因为从我孩童时代开始,我就想当一名老师,我只想一辈子做好这个事情。”

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教师张安:

教学相长,打开学生思想“开关”

“我第一次走上讲台时,无知无畏,充满自信,刚离开大学象牙塔,满怀抱负,满心期待大展拳脚的自己。”张安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他的教师梦在这里萌芽,他说,师范院校的老师们有情怀、感染力和人格魅力,不仅只是教授知识,而是会由内而外地激发学生去探索、去追求。

张安很喜欢《丑小鸭变白天鹅》这个童话故事,丑小鸭历经艰难险阻,仍然积极向上、不抛弃不放弃,最终由内而外地蜕变成了白天鹅。张安说:“这种美丽是无与伦比的,让我渴望成为一个有思想,并且能够影响别人的人。我也希望能够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变优秀。”

而如何教育学生,张安认为,需要打开学生的思想“开关”,找到一个合适位置,搭建起学生在学知识和提升素养之间的桥梁,这也是教学的重难点。

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教师秦兰静:

为孩子们架起通往他们梦想的桥梁

2005年大学毕业的秦兰静,从事教师行业已有18年。在教师节与中秋节来临之际,秦兰静刚刚结束与孩子们的双节主题活动,满满的爱包围着她。其实,英语专业的她最开始的理想职业是外交官,想去架起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但因为种种原因,她选择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她说:“当老师后我才发现,这辈子有无数更重要的‘桥梁’需要我去努力,我想尽我所能,为孩子们架起通往他们梦想的桥梁。”

秦兰静对带的首届学生印象极为深刻。其中有一个孩子性格非常内向,平时沟通并不频繁,她到现在回忆起来都很是感慨。“那个孩子在毕业前的一个晚自习下课,向我鞠躬90°,对我说,秦老师谢谢你。”秦兰静说,那一下,心中深受感动,能切实感觉孩子对老师的感恩之心,感慨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本分,更加坚定执教信念。

“前几届都有不少选择师范专业的学生,现在的孩子愈发认同教师这一职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也是让我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秦兰静告诉记者,他们在进入大学后都会跑回来询问关于教师这方面的经验,她说得最多的就是,除了要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更多的应该告诉学生如何做一个幸福的人、提升感受幸福的能力、传递快乐的价值,去影响更多的人。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黄登红:

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让每位学生成长成才

“别人都往高处走,你怎么往低处走了?”学机械专业出身的黄登红本科毕业于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南大学。在湘潭大学留校当了3年老师,随后选择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任教,一干就是20年,但当年的这一选择却遭到了亲戚朋友的质疑。而黄登红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说,因为国家既需要科学家、工程师,需要更多的一线技能人才。“如果能够为国家培养出高质量的一线技能人才,让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也能出彩,我觉得同样很有意义很有价值。”

在黄登红看来,职业学校的学生,自制力、学习自主性不强,生源也较为复杂。这就更需要教师因材施教,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尽心尽力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同时,作为一名高职教师,让每位学生都成长成才更是其真正意义所在。这些年来,他带培的教师、学生中,有9人成为全国技术能手、省级技术能手,7人获省级以上五一劳动奖章,4人成为中航工业、空军装备修理系统首席技师。

湖南农业大学教师张雅:

扣好“第一粒扣子”,传承爱与教导

15年前,张雅从懵懂的学生一路求学走来,进入湖南农业大学教书,终于成为了象牙塔里光荣而神圣的人民教师。

张雅也时刻牢记人民教师的职责,她说:“我的第一批学子是‘国贸教’专业的孩子,未来也会走上从教之路,我必须言传身教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为他们扣好教师成长之路的‘第一粒扣子’。”

她还记得,2016级国贸专业学生刘林当时担任新生班级的助班,他敬业、负责,帮助新生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诸多困难,深得同学们的信任和爱戴,以至于凡是有同学遇到任何问题,都依赖他的意见和帮助;有同学犯了任何错误,也因为被刘林知道了而感到非常羞愧和难受。

“都说教学相长,在刘林身上,我看到了优秀教师般的责任和担当。这也正是我一直想要做的,将我的恩师对我的爱与教导延续、传承。”张雅说。

老师学英语的故事有哪些3

极目新闻记者 杨锦英

10月25日上午,广东东莞市南城街道,EF成人英语培训中心窗明几净、地板光洁,这是保洁阿姨陈芳应的劳动成果。

保洁阿姨陈芳应

“Hello!”她熟练地用英语打招呼,露出灿烂的笑容,落落大方地展示她热情的性格。眼前的她穿着整洁的工作制服,头发一丝不苟地盘在脑后,将脸庞完全显露出来。

在交谈过程中,陈芳应时不时蹦出两个英语词汇,她的同事们都毫不惊讶。这是因为,除了保洁工作做得出色,今年56岁的陈芳应还有一个“隐藏技能”,那就是不俗的英语能力。自2012年以来,她已在工作之余自学英语近十年,英语水平达到大学六级以上。

培训中心中心用来线上学习的电脑

听不懂的“How are you”

2012年,时年46岁的陈芳应和丈夫郑连生,以及19岁的儿子从老家安徽桐城一起南下广东东莞打工。郑连生的弟弟已在东莞打拼多年,介绍他们到此谋生。

在此之前,陈芳应已辗转多地,做过工厂工人,也在工地上开过搅拌机,认为自己“是有技术含量的”。没想到,来到东莞后在人才市场找了一周工作,她四处碰壁,不是需要培训费,就是有年龄限制。

兜兜转转,人才市场的中介人员介绍陈芳应到EF成人英语培训中心工作,当一名保洁工。

陈芳应认为保洁的薪资不如一线工地的多,但郑连生劝她:“孩子都出来打工了,你干嘛还那么辛苦呢,在室内工作不比室外轻松?”

就这样,2012年6月,陈芳应入职培训中心。上班后,她很快上手了保洁的工作,但十分不适应这里随时随地讲英语的氛围——中心有不少外教,早上进门时会跟她打招呼:“How are you!”“Do you sleep well?”这样的热情一开始让陈芳应十分窘迫。初中学历的她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更别提听懂外教的问候。她只能笑笑以示回应,或者索性避着外教走。

但久而久之,对英语的畏惧变成了兴趣。同事们平时用英语交流的是什么内容?陈芳应也想听懂,也希望能加入对话。她萌生了学习英语的念头。

2012年底,陈芳应尝试向中心领导申请一个免费账号,在在线英语学习平台上自学英语。领导同意了她的请求,但要求她不耽误工作,尽量利用休息时间学习。

陈芳应正在工作

“挤”出来的学习时间

陈芳应的工作时间从上午9时到晚上9时,负责整个中心的卫生整洁。收拾桌椅、处理垃圾、擦洗地板……这些工作并不复杂,但需要时间。遇上学员多的日子,能叫人忙得脚不沾地。

因此,陈芳应要自学英语时间都得靠“挤”出来。上午8时30分,陈芳应就来到中心,学习电脑键盘的使用;午休时间,她抓住间隙,带着自学时积攒的问题向同事请教;到了晚上,陈芳应还会主动“加班”,留下来用在线学习平台学习,常常学到十点半才回家。丈夫郑连生担心她的安全,也曾埋怨:“一把年纪了还折腾。”

陈芳应却觉得,学习是终身的,不对年龄设限。虽然对于中学辍学又人到中年的她来说,学习之路走得确实很难很“折腾”。

陈芳应完全是零基础,只能从最基础的音标开始入门。令她苦闷的是,自己的记忆力不同以往,有时刚向同事请教完一个音标发音,转身便忘了。她只能重复提问,反复记忆。

有同事看到她纠结的模样,向她传授了自己的“独门秘诀”:单纯记音标十分枯燥,还容易混淆,可以结合单词来学音标。就像汉语中的拼音一样,将音标拼在一起,便能获得一个单词,而通过念单词发音,又能学习音标。

这让陈芳应茅塞顿开,仿佛在凌乱的迷宫中找到了指向出口的路标。明确了学习方向之后,她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当天起码要完成计划中的80%。

在学习目标的激励下,陈芳应“脑子里几乎全是英语”。她随身带着便利贴,将遇到的难点词汇记录下来,时不时拿出来看。在她的学习初期,光是稿纸都攒了整整一大箱,手抄笔记本能装满满五六袋。家里的墙上也贴满了平时难掌握的单词,一抬头就能看见。

就这样自学了半年的时间,陈芳应逐渐上手了,词汇的发音和拼写不再能难倒她。她还在学习中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经验:“记忆一个单词,要先把这个发音拼写记住”“可以通过后缀判断词性,这些都是有规律的”……

讲起这些英语知识,陈芳应的眼睛里迸射出别样的光彩,这光彩里有她对英语的热爱和自信。

从2012年底到2022年,陈芳应已经走过近十年的英语自学之路。现在,她已掌握了7000余单词,能够熟练地听说读写。

培训中心的曾老师认为,陈芳应目前的英语实力在大学六级水平以上,口语交流非常流畅,平时还能看美剧或英语新闻。

单位老师为她开“小灶”

陈芳应认为,自己能学好英语,离不开同事们一直以来的关心和帮助。她形容自己的英语学习是“吃百家饭”,跟这位讨一点经验,跟那位问一些技巧。

刚起步学习时,陈芳应很喜欢请教中心里的一位东北姑娘。她是英语专业出身,和陈芳应同期进中心工作。

东北姑娘刚入职时活不多,常能抽空出来给陈芳应“开小灶”,点拨其学习上的问题。她的口语发音标准,学习思路清晰,帮助陈芳应打通了不少窍门。

随着英语水平提升,陈芳应也开始敢于与外教沟通。不仅能接上外教每天早晨的“How are you!”问候,还能用英语和外教对话。陈芳应喜欢听外教们讲他们所在国家的风土人情,仿佛能跟着他们的语言一起遨游到国外。

慢慢地,陈芳应和外教们都处成了朋友。她们一家原先住得离中心较远,后来搬到中心对面,跟外教Steven成了邻居。2020年春节,Steven没有回爱尔兰老家,而是留在中国过年,还会和陈芳应约着一起打乒乓球。

陈芳应喜欢广结善缘,而在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心里,她也早已是像家人一般的存在。曾老师在中心工作已超9年,和陈芳应相互见证了彼此这些年来的人生轨迹。

在曾老师的印象中,陈芳应性格开朗热情,和同事、学员都能打成一片。曾老师曾在忙不过来时将小女儿带到中心,陈芳应会帮忙照看,一老一少相处得十分融洽。

“阿姨很健谈,也很不服老。” 曾老师评价,“我入职后不久就知道了阿姨自学英语的故事,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持续不断地学习,几乎没有停过,同时也没有影响工作,自律性很强,我们都挺敬佩的。”

以亲身经历鼓励畏难学员

培训中心的学员们也都很喜欢陈芳应。他们都知道,这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保洁阿姨,实则是一名“扫地僧”,有着不俗的英语实力。

作为一家成人英语培训中心,这里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家庭主妇,也有职场白领;有大学生,也有企业高管。但一进入中心,他们的身份便都变为“英语学习者”。

陈芳应不怯于与学员们交流,因为除去保洁阿姨的身份,她也与他们一样,是一名“英语学习者”。有时看到学员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她还会主动上前帮忙。

有学员曾向陈芳应求助,觉得英语好难,学不下去了怎么办?陈芳应用自己的学习经历鼓励对方,“难是很难,我当初一路走来也很难,但没关系,英语不就是26个字母的游戏嘛?你慢慢地,一边学一边总结经验,总是可以的。”

有学员听了之后给陈芳应竖起大拇指,赞叹道:“阿姨,你是有你的一套”。这是陈芳应颇具成就感的时刻。

和学员们的交流,也开拓了陈芳应的眼界。有学员向她分享自己的留学经历,有学员和她聊起到日本旅游的故事。陈芳应喜欢听这些故事,从他们的讲述中,她得以探见一段段多彩的人生。

最让陈芳应开心的,是一次和“00后”们的交流。聊到最后她问,“你们跟我一把年纪的人聊天,有没有代沟啊?”让她没想到的是,少年们摆摆手说,“哎,阿姨,你就是我们00后!”

这让她意识到,年龄并不能桎梏心灵的相通。当他们拥有英语这样的共同爱好,就拥有了共同的语言,年龄便也不再成为沟通的天堑。

这也是陈芳应十年间坚持不换工作,坚持学习英语的原因。在此期间,不是没有人对她高薪另聘,但她始终舍不得这样好的学习环境,这是金钱难以量化的东西。

带动儿子成功“逆袭”

如今,陈芳应每天仍在坚持学习,方向是高级商务英语和各国文化传统。她认为,“没有任何人能在任何领域说我已经学好了,而要将学习当作终身的目标。”

陈芳应的愿景是,将来能和家人一起出国去体验异域风情,也希望能用自己的所学真正到国外去交流。

“学英语改变了我的人生。我感觉前40年好像白活了,直到重新开始学习,才再次‘懂事’了。”陈芳应这样形容自学英语十年来给她带来的改变。

改变不止发生在陈芳应身上,也发生在她的家庭中。郑连生说,陈芳应回到家也会时不时“显摆”一下她的英文。有时她会突然冒出一句“You are handsome(你很帅)”,瞧郑连生疑惑的表情够了,才慢悠悠地解释,又接着欣赏丈夫略带无语的表情。

陈芳应还将自己的儿子郑宇(化名)带动起来,一起学习英语。

一家人刚来东莞时,郑宇在饭店找了一份服务员的工作,每个月拿2000元的薪水。

2013年,陈芳应鼓励儿子也来到中心学习英语。 “我儿子是读完高中就没继续读书,出来打工了。我当时觉得,他可以学到中级水平的话,以后就有机会进入外贸公司,他还年轻,有很多的可能性。” 她说。

学习一年后,郑宇达到了英语中级水平,之后进入一家机械设备厂工作。上班之后,他也没有停止学习,取得了大专文凭,还考取了电工中级证书。

到2016年,郑宇决心再次提升自己,学习了编程技术,薪资也得到了提升。他没有就此满足,还考取了管理方面的证书。

通过不断努力,郑宇从基层一步步做到技术总监的位置,目前月薪过万。提起儿子的成就,陈芳应禁不住露出喜色。

郑连生也为儿子的上进感到高兴,但他的性格内敛一些,只是淡淡地表示:“他高中的时候物理也挺好的,可能也是发挥了天赋吧。他靠不到我们,只能靠自己,都是自己打拼出来的。”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