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埃及有名的哲理故事有哪些

2022-11-08 08:33 作者:历史解密坊 围观:

古埃及留下五句充满哲理的话,只要明白其中的意思,人生处处鲜花,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历史解密坊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埃及有名的哲理故事有哪些1

古埃及文明无比辉煌,除了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外,古埃及文明还为我们留下了五句颇有哲理性的话。只要我们能够弄懂这五句话的意思,则成就必然会无可限量。至于这五句话都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古埃及”一词,想必所有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古埃及文明是屹立于非洲大陆上的精彩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文明先进而又神秘,现代考古界一直致力于探寻古埃及王朝的秘密,但多数学术成就仍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即使古埃及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以及木乃伊被摆在眼前,也同样令其神秘之处无法被人知悉。


古埃及人掌握着当时先进的解剖、数学、几何等科学,也同样衍生出了高等哲学,而对此有所体现的,正是以下五句著名谚语:


一、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


荀子曾在《劝学》中说过一句话,叫作“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意思就是说,千里马即使是纵身一跃,也不过是十步左右的距离,而劣马虽然一步不能走太远,却仍能行稳致远。古埃及人口中所谓的“金字塔”,其实正是我们人生需要攀登的目标,而“老鹰”就是天才、勇敢之人、能力出众者,“蜗牛”却是资质平庸之人。


在蓝天飞翔的雄鹰,生来具有一双翅膀,可以飞上金字塔顶。蜗牛行动缓慢还要背着重壳,却能一步一个脚印向目标前进,过程虽漫长而又痛苦,却仍能望见高处的风景。正因如此,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应该学习一下“蜗牛精神”,只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方能收获不一样的成功。


二、别和姻亲住一起。亲戚住得远才香


古代人有一个特殊的情结,就是“血缘情结”,这也是为何古埃及王室多近亲结婚的重要原因。古埃及人重视亲情,也喜欢与亲人生活在一起,共同享受美好的生活。然而,亲戚与家人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尤其是某些亲戚,在琐碎的事情上会与人多加计较,导致亲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生疏。俗话说“距离产生美”,它不是一句空谈,也不是一则心灵鸡汤,而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值得任何时代的任何人去借鉴与学习。


三、喝过尼罗河的水,一定还会再来


尼罗河是古埃及人的“母亲河”,即使它经常泛滥成灾,却仍抵挡不住它的子民对它的热爱。在奔腾的河水之中,流淌的并不是浊浪与泥沙,而是古埃及人沸腾的血液。古埃及人深爱着尼罗河,也深爱着自己的祖国,无论如何,他们都坚信,一旦喝过尼罗河河水之人,将永远离不开这位“母亲”,最终与它合而为一。热爱祖国是每一位公民的基本道德,为祖国自豪、激动,也是一件幸福之事。


四、独行可以走得快,结伴才能走得远


在人生的路上,往往一个人会走得更快,因为自己无拘无束,没有任何因素能够制约自己。可假如两个同伴或者多个同伴一起走在路上,则行走的速度就会变慢,形成所谓的“木桶效应”。然而有趣的是,往往一个人的路会显得颇为坎坷,恰恰是多人之路则更加平坦。在同伴的相互帮扶之下,每个人都会得到帮助,哪怕仅仅是一些精神帮助,却也仍能对我们起到鼓舞作用。人生之路需要伙伴,成功的路上更需要战友,只有相互搀扶勇敢前行,才是真正走向成功。



五、你可以把女儿嫁给金匠的儿子,但绝对不可以让儿子娶金匠的女儿。


“男婚女嫁,古今一理”,婚配是人类繁衍的大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金匠”代表着有钱人,有钱人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喜欢溺爱子女,有钱人的儿子可以奢侈、娇纵,因为他的背后有家庭财力的支撑。然而有钱人的女儿却完全不同,女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与男人不同,如果女人不能做到勤俭持家,则她必然不会成为一位好妻子。可想而知,如果有钱人家的掌上明珠嫁给穷人家的儿子,家庭的未来必然会充满荆棘。



古埃及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上五句话之所以能够流传至现在,其实也间接说明了它们的合理性。在生活工作之余,我们要对其加研究,一旦吃透,必然会对我们的人生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埃及有名的哲理故事有哪些2

一、人生经历

陶菲格·哈基姆是埃及和整个阿拉伯世界现当代文坛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曾留学法国,获法学博士学位,被地中海国家文化中心授予“地中海国家最佳思想家、文学家”称号,被誉为“阿拉伯戏剧之父”。

1898年,陶菲格·哈基姆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市,自幼就表现出对音乐、戏剧艺术的热爱。1919年,埃及掀起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爱国运动,青年一代受到极大的教育与鼓舞,纷纷投入到这一爱国主义运动之中。

高中毕业后,陶菲格·哈基姆进入开罗法学院接受高等教育,1924年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同年,他前往法国巴黎留学,1928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留学期间,他主要的兴趣投向了西方文艺。他经常光顾音乐厅、歌剧院和剧场,并获得了直接接触和广泛阅读西方戏剧、小说的良好机遇,古希腊的阿里斯托芬、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近现代的萧伯纳、皮兰德娄、易卜生、契诃夫等戏剧大师的作品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与他从小熏陶的文学爱好形成直接的呼应。同时,他有机会与巴黎的文学艺术界人士广泛接触。

1928年,陶菲格·哈基姆结束法国的留学生活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曾任乡村检察官助理。1934年从检察部门离职,先后担任教育部文献整理司司长、社会事务部社会指导局局长等职。1943年,他辞去公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945年担任《今日消息报》专业作家。1951年,重返公职,被任命为国家图书馆馆长。1953年,纳赛尔领导的埃及“七·二三革命”胜利。1956年,他受任埃及文学艺术最高委员会专职委员。1954年当选开罗阿拉伯语言科学院院士。1958年,埃及总统纳赛尔授予陶菲格·哈基姆共和国最高勋章,奖励他对阿拉伯文学和思想的卓越贡献。最高勋章一般只授予国家政要,陶菲格是个例外。1959年,出任埃及驻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任代表。1960年获国家文献表彰奖。1962年,64岁的陶菲格·哈基姆任埃及国家奖评委。1975年获埃及艺术科学院荣誉博士称号。1976年当选埃及作家协会主席。1977年获地中海国家文化中心授予的“最佳文学家与思想家”称号。1979年获国家最高荣誉—尼罗河勋章,并于1980年和1982年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1987年陶菲格·哈基姆在开罗逝世,享年90岁。

陶菲格·哈基姆是埃及近代史上少数几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文学家。埃及著名小说家、198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纳吉布·马哈福兹高度肯定了他对自己的巨大影响:“他仍将以崇高的形象长存在我们心中”。他一生创作近百部作品,其中长篇剧作35部,短剧41部,长篇和中篇小说11部,短篇小说数百篇,此外还有大量的随笔、札记、述评、杂文、回忆录等。20世纪30年代,他的作品开始被介绍到欧洲,目前,已有30多篇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德、西、意、中文等各国文字,深受各国读者喜爱,其剧本曾在欧美上演,取得了很大的反响。陶菲格·哈基姆的名字在法国和萨特、莫拉维亚、肖洛霍夫等一起,被列入1936-1955年世界最重要的小说家名册。

二、戏剧创作

1918年,年仅20岁的陶菲格·哈基姆在开罗穆罕默德·阿里中学就读高中,期间便写出了第一部寓意深刻的剧本《讨厌的客人》。“讨厌的客人”寓指占领埃及的英国殖民者,在作品中,作者表达了他深沉厚重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在创作风格上也开始展现出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并重的鲜明特色。1919年,遭遇入狱风波获释后,他先后写出了《未婚夫》、《新女性》、《阿里巴巴》等剧。他的新剧作由埃及开罗欧卡夏剧团在艾兹伯克耶剧场演出,获得社会好评。

1928年,陶菲格·哈基姆留学归来时,发现埃及戏剧创作艰难发展的颓势。他在《年龄的囚室》中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当我从法国回到埃及时,看到了迅速发展的埃及政治形式,议会和各党派把大量的费用花在作为各自喉舌的报刊和书籍上,从而提高了报刊和书籍的地位,而此时的戏剧正走向衰落……我回来的时候,没有找到欧卡夏剧团,它已经破产、消失了……拉姆西斯剧院也开始蹒跚、摇曳……”面对这种情况,陶菲格·哈基姆非常痛苦,这也激发了他戏剧创作的激情。1933年和1934年分别完成自己的戏剧代表作《洞中人》和《夏哈尔札德》,这两部作品的问世在埃及文学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特别是《洞中人》的发表引起轰动,其所包含的丰富哲理深受同仁们的一致赞誉。埃及著名文学家塔哈侯赛因曾称赞说:“《洞中人》这一剧本的问世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它是阿拉伯文学中创作出的第一部真正可以称为剧本的作品;可以说它丰富了阿拉伯文学,为这一文学增添了一笔从未有过的财富,可以说它提高了阿拉伯文学的地位,使这一文学毫不逊色于古今的外国文学。”

《洞中人》取材于古代基督教故事,写三名基督徒因受宗教迫害而躲进一个山洞。他们在洞中一睡,竟睡过了300年。三人醒来,出洞回到城市,方才明白,原来他们的时代早已过去,眼前早已物是人非。他们留恋往日的生活乐趣,却难以适应300年后的世俗社会。现实与他们格格不入,他们只能带着矛盾苦恼的心情返回山洞,最终怀着对神的信仰回归于冥间。这个故事也部分地来源于《古兰经》第18章里“岩洞和碑文的主人”的故事,写了这三个人在山里逗留了300年,外加9年。经文中写道:“我把他们的故事,诚实地告诉你,他们是几个青年,他们信仰他们的主,而我给他们增加正道。”“你们应当耐心地和他们在一起,不要藐视他们,而求今世生活的浮华。”与宗教故事单纯宣扬神灵法力相比,这个剧本表现的则是精神存在方式的差异,导致了在时间问题上的不同体验。在原来宗教故事的基础上,作者增加了人生哲理思考成分,即在人与时间的斗争中,不是人类战胜了时间,而是时间战胜了人类。他意识到人的生命存在受着时间的无情限制,他要表现人类同时间的搏斗,他在剧中用信仰来解决人与时间的矛盾,使人摆脱时间的束缚。作品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直露,体现象征主义手法的基本特征。可以说,《洞中人》是出现于近代埃及文坛上的第一部象征主义作品。

《夏哈尔札德》(《山鲁佐德》)是陶菲格·哈基姆的另一部象征主义重要作品,以古代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为蓝本。王后夏哈尔札德向国王夏哈尔雅尔揭示了宽广无际的知识领域,国王不再追求人间的欢乐和情欲的享受,他渴望了解世界及其存在的秘密,甚至想通过周游各地,摆脱地点(空间)的限制,寻找事物的源头和尽头,掌握它们的真相和本质。剧本塑造的这两个形象的象征含义也是明显的:国王象征理智,王后象征感情,国王代表精神生活,王后代表物质生活,这是人类生活的两个不同方面。剧本让二者互相纠结、彼此矛盾,各个人物围绕这一矛盾展现不同的心态;而结局则是两者不能调和,国王坚持走自己的精神探索道路,进入了纯粹精神的活动领域,成为理性的化身,但他的探索始终没有结果。经历了一番人与空间的矛盾冲突和斗争,国王回到王宫后,又遭到王后夏哈尔札德与人私通的打击,但他没有杀他们,没有进行报复,他感到人无法摆脱现实和物质,人总是受到空间和地球的束缚。他说:“就是这个地球,不是别的东西,就是地球一这个监狱在旋转。我们没有动,没有向前进,也没有向后退,没有上升,也没有下降,而是在转圈,所有的事物都在转圈。”

20世纪50年代以来,陶菲格·哈基姆又创作了大量剧本,如《社会舞台》(1950)、《让我看看真主》(1954)、《伊西丝》(1955)、《仿徨的素丹》、《一宗交易》(1957)和《瞬息之间》等。他的戏剧创作促进了埃及戏剧的发展,提高了戏剧在文学和社会中的地位。

三、小说创作

陶菲格·哈基姆之前,埃及近代小说已经初步确立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传统。穆罕默德·侯赛因·海卡尔(1888~1956)于1912年发表《宰乃白》,“是我们文学中第一部优秀的小说”。这部小说对埃及农村社会的落后风气予以抨击,现实意义较大。所以,与陶菲格哈基姆戏剧创作以象征主义为主调相对应的是,他的小说创作延续了现实主义传统。

1933年,陶菲格·哈基姆发表了长篇小说《灵魂归来》,不仅在埃及文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标志着他登上了埃及文坛。这部作品被阿拉伯作家协会选为20世纪105部阿拉伯最佳中长篇小说之一。小说描写一名寄居于开罗亲戚家的中学生,对邻居家漂亮的女生产生朦胧的爱慕之情,以此产生与他叔父、姑妈等人的感情纠葛。文中主要人物由于年龄、身份、教育背景不同,所以展现了各自不同的爱情观念和处世态度,反映了当时埃及城市居民的市井生活。这部小说的创作是以陶菲格哈基姆在开罗读中学时寄居叔父和姑妈家的生活经历为蓝本。小说的最后以作者参加1919年埃及革命运动的深刻体验为基础,描写了主人公从感情纠葛中解脱出来,投入了反帝民族解放运动,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小说在反映当时的世俗生活及描写重大社会事件方面都取得了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巨大成就”。

从法国留学归来后,陶菲格·哈基姆投身检察工作,深谙民间疾苦,也了解到了埃及社会中某些最隐秘、最黑暗、最肮脏的侧面,以此经历为基础,创作了中篇小说《乡村检察官手记》(1937)和短篇小说《艺术与司法忆旧》(1953)。这些作品中,作者反映了埃及社会的阴暗面,振聋发聩,表达了他要求变革和进步的愿望。“美国一家著名的文学月刊曾将《乡村检察官的手记》列入1920年-1950年间问世的六十部世界最佳作品之中。”正如《灵魂归来》中作者的化身穆赫辛在法律学校对同学所说的:“我们明天将成为整个民族的喉舌!”“我们今后的职责是表达整个民族的心灵。”这种民族使命感,促使他从一开始就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并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对现实的无限关注和对国家前途的无尽执着。

“在现代阿拉伯文学中,陶菲格·哈基姆的长篇小说最为成熟,他的短篇小说也是如此。他的艺术本性使他倾向于描写细节,他的笔触体现出最精确的观察和全面的知识,在我看来,他与狄更斯和萨克雷颇相似,他的小说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卫·科波菲尔》有共同之处,从他的小说中也可以看到,他喜欢把自己融合进主要角色,或者换句话讲,就是喜欢写‘我’。”确实,拿《灵魂归来》与《大卫·科波菲尔》相比较,能够发现不少共同点,且主人公穆赫辛与大卫·科波菲尔这两位少年,都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可以说,在埃及近代现实主义文学史上,陶菲格·哈基姆是一位继往开来的关键性人物。

作者:丁钰梅,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原载《中国穆斯林》

埃及有名的哲理故事有哪些3

更多精彩分享请加↓↓↓

微信号:xlyz55 (心灵驿站),一个可以愉乐生活,改善心境的微信,十万品位人的心灵家园。每天分享心灵鸡汤、哲理语录、美文美图、搞笑段子等,丰富您的精神世界!从今天起我们愿做您的倾听者,倾听您的喜怒哀乐,希望未来的旅途我们能一起度过!欢迎您来小站坐坐,期待您的加入!

1、潘多拉的盒子: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第一个尘世女子。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间后,主神宙斯为惩罚人类,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个年轻美貌、虚伪狡诈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并给了她一个礼盒,然后将她许配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意为“后知”)。埃庇米修斯不顾禁忌地接过礼盒,潘多拉趁机打开它,于是各种恶习、灾难和疾病立即从里面飞出来。盒子里只剩下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但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就将盒子永远地关上了。“潘多拉的盒子”被用来比喻造成灾害的根源。



2、诺亚方舟:出自《圣经》。上帝对人类所犯下的罪孽非常忧伤,决定用洪水消灭人类。诺亚是个正直的人,上帝吩咐他造船避灾。经过40个昼夜的洪水,除诺亚一家和部分动物外,其他生物都被洪水吞没。后被用来比喻灾难中的避难所或救星。


3、多米诺骨牌,这是一种西洋游戏,将许多长方形的骨牌竖立排列成行,轻轻推倒第1张牌时,其余骨牌将依次纷纷倒下。用于比喻时,“多米诺骨牌效应”常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4、达摩克利斯剑:达摩克利斯是希腊神话中暴君迪奥尼修斯的宠臣,他常说帝王多福,以取悦帝王。有一次,迪奥尼修斯让他坐在帝王的宝座上,头顶上挂着一把仅用一根马鬃系着的利剑,以此告诉他,虽然身在宝座,利剑却随时可能掉下来,帝王并不多福,而是时刻存在着忧患。人们常用这一典故来比喻随时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

5、缪斯:缪斯是希腊神话中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通称。她们均为主神和记忆女神之女。她们以音乐和诗歌之神阿波罗为首领,分别掌管着历史、悲剧、喜剧、抒情诗、舞蹈、史诗、爱情诗、颂歌和天文。古希腊的诗人、歌手都向缪斯呼告,祈求灵感。后来,人们就常用“缪斯”来比喻文学、写作和灵感等。


6、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以隐谜害人的怪物,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怪兽就是他。他给俄狄浦斯出的问题是:什么东西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俄狄浦斯回答: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他是个孩子,用两条腿和两只手爬行;到了生命的中午,他变成壮年,只用两条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体衰,必须借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称为三只脚。俄狄浦斯答对了。斯芬克斯羞愧坠崖而死。“斯芬克斯之谜”常被用来比喻复杂、神秘、难以理解的问题。

7、皮格马利翁: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憎恨女性,决定永不结婚。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女像,并爱上了她。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皮格马利翁效应”后来被用在教育心理学上,也称“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比喻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不同,对他们施加的方法不同,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

8、伊甸园:出自《圣经》。上帝在东方的一片富饶的平原上开辟了一个园子,里面有果树和各种飞禽走兽。上帝让亚当看守园子。为排解他的寂寞,上帝从亚当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夏娃来陪伴他。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人们用伊甸园比喻人间的乐园。

9、禁果:出自《圣经》。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中,上帝允许他们食用园中的果实,唯独“知善恶树”上的果实不能吃。狡猾的蛇引诱他们吃了禁果,从此他们懂得了善恶,辨别出真假,而且产生了羞耻之心。上帝因此将他们逐出伊甸园。禁果比喻被禁止得到而又渴望得到的东西。


10、犹大的亲吻:犹大是《圣经》中耶稣基督的亲信子弟12门徒之一。耶稣传布新道虽然受到了百姓的拥护,却引起犹太教长老司祭们的仇恨。他们用30个银币收买了犹大,要他帮助辨认出耶稣。他们到客马尼园抓耶稣时,犹大假装请安,拥抱和亲吻耶稣。耶稣随即被捕,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人们用“犹大的亲吻”比喻可耻的叛卖行为。

11、象牙塔。出自19世纪法国诗人、文艺批评家圣佩韦·查理·奥古斯丁的书函《致维尔曼》。奥古斯丁批评同时代的法国作家维尼作品中的悲观消极情绪,主张作家从庸俗的资产阶级现实中超脱出来,进入一种主观幻想的艺术天地——象牙之塔。“象牙塔”被用来比喻与世隔绝的梦幻境地。   12,滑铁卢。1815年,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拿破仑率领法军与英国、普鲁士联军展开激战,法军惨败。随后,拿破仑以退位结束了其政治生涯。“滑铁卢”被用来比喻惨痛的失败。

12、鳄鱼的眼泪。西方传说,鳄鱼捕到猎物时,一边贪婪地吞噬,一边假惺惺地流泪。喻指虚假的眼泪,伪装的同情。又被引申为一面伤害别人,一面装出悲天悯人的阴险狡诈之徒。

13、山姆大叔。是美国的绰号,产生于1812年美英战争时期。纽约州一位诚实能干的肉类包装商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山姆大叔”。他担任纽约州和新泽西州的军需检验员,负责在供应军队的牛肉桶和酒桶上打戳。人们发现该厂的牛肉桶上都盖有E.A—U.S.标记。本来,E.A是一个军火承包商的名字,U.S.是美国的缩写。碰巧山姆大叔(Uncle Sam)的缩写与美国的缩写(U.S.)相同,人们就管美国叫“山姆大叔”。美国人把“山姆大叔”诚实可靠、吃苦耐劳以及爱国主义精神视为自己民族的骄傲和共有的品质。1961年,美国国会正式承认“山姆大叔”为美国的民族象征。

14、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 Heel),是指致命的弱点,要害。传说古希腊神话中的阿喀琉斯是海神之子,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他的母亲曾把他浸在冥河里使其能刀枪不入。但因冥河水流湍急,母亲捏着他的脚后跟不敢松手,所以脚踵是最脆弱的地方,一个致命之处。因此埋下祸根。长大后,阿喀琉斯作战英勇无比,但终于给人发现了弱点,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杀死了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因而惹怒了赫克托耳的保护神阿波罗,于是太阳神用毒箭射中了阿喀琉斯的脚后跟,送了这位勇士的命。这就是至今流传在欧洲的谚语“阿喀琉斯之踵”的来历。任何一个强者都会有自己的致命伤,没有不死的战神。

15、乌托邦。源出希腊文ou(无)和topos(处所),意即“乌有之乡”。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在他写的《乌托邦》一书中描绘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劳分配,人人从事生产劳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乌托邦用于比喻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会。


16、第二十二条军规。“如果你能证明自己发疯,那就说明你没疯”。源出美国作家约瑟夫·赫勒1961年根据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亲身经历创作的黑色幽默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这部小说太有影响了,以至于在当代美语中,“第二十二条军规”已作为一个独立的单词,使用频率极高,用来形容任何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的规定或条件所造成的无法摆脱的困境、难以逾越的障碍,表示人们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或者是一件事陷入了死循环,或者跌进逻辑陷阱等等。

17、奥吉亚斯的牛圈。出自希腊神话。奥吉亚斯是海神的儿子,他养了无数的牛,粪秽堆积如山。比喻累积成堆或肮脏腐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18、布利丹毛驴。出自14世纪法国哲学家布利丹的寓言。有一头饥饿毛驴站在两捆同样的干草之间,居然不知吃那边的干草才好,结果饿死了。比喻那些优柔寡断的人。

19、酸小姐。出自俄国作家波米亚洛夫斯基的小说《小市民的幸福》。女主人公莲诺奇卡是一个目光短浅,精神空虚的“千金小姐”。由于失恋而成为忧心忡忡、痛苦悲伤的“酸小姐”。后比喻矫揉造作、装腔作势的女子。也泛指目光短浅、思想庸俗或感情脆弱、喜怒无常的人。

20、超人。出自尼采《查拉图什特拉如是说》。尼采认为“超人”是代表统治阶层的理想化的无所不能的全才人物。他说:“一个人是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生色的 ——也就是说,一个充实的、雄厚的、伟大的、完全的人,要胜过无数残缺不全、鸡毛蒜皮的人。”比喻那些自己凌驾于一切之上的、自命不凡的利己主义者,也指那些能力卓异、超越常人的人。

【我吐血了。。。】 一头老母猪过桥,桥能承受500公斤的重量,老母猪重300公斤,可是它到桥中间桥却塌了,请问怎么回事?【搜微信号:jueqiao88(生活小诀窍),回复“答案”两字,即可获取答案,不信雷不倒你,哈哈】

【史上最变态问题之企鹅肉问题】

企鹅肉问题:一个女孩有一天给一个男孩做了一道菜,男孩吃完了,但是觉得味道怪怪的,于是他问那女孩,这是什么肉啊?女孩说,这是企鹅肉,男孩沉思了一会儿......痛哭了起来,自杀了,为什么?【搜索微信号:xlyz55(心灵驿站),回复“答案”二字,即可看到答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