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农村苦苦奋斗的故事有哪些

2022-11-08 08:36 作者:中国网 围观:

刘秀祥:山乡守梦,倾心助学劝学,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农村苦苦奋斗的故事有哪些1

14年前,他带着患病的母亲跋涉千里,外出求学,令无数网友动容。

毕业后,他放弃高薪,回到大山,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10年来,他扎根乡村基础教育,立志做山村学子的“引路人”。

他是党的二十大代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刘秀祥。“很庆幸自己能够生在这样伟大的国家和伟大的时代,成为一名基层教师中的党的二十大代表。”刘秀祥说。

10年前,刘秀祥大学毕业时本打算留在山东,他资助过的一个女孩打电话给他,说不想读书了。“作为一个在大山里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人,我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当时我决定,一定要回来。”刘秀祥说,“我想让家乡的孩子们走出去,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

4200多人,这是刘秀祥助学的人数。近10年,“助学”成了刘秀祥的关键词。早些年,他骑着摩托车去学生家里家访劝学,8年时间几乎跑遍了望谟县每个乡镇,骑坏了8辆摩托车。后来,他陆续从1000多人那里争取到捐款,让4200多名学生受到资助。

有个小姑娘临近初中毕业,父亲让她去打工。为了劝学,刘秀祥半年去了小姑娘家12次。最后一次,小姑娘的父亲放狗出来赶他,刘秀祥为了躲避狗的追咬,摔倒在路边,住了一个月的院。“不后悔,因为小姑娘的父亲最终同意她继续读高中,现在她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刘秀祥说。

在劝学过程中,除了家长不理解,帮扶资金也是一大难事。劝学之初,刘秀祥自己出钱,然后找同事借、找朋友借,后来实在想不到办法了,就找县里的小老板帮忙——开五金店的、开餐馆的、开超市的小老板……刘秀祥都一一上门求助。“因为他们做的也是小本生意,去的次数多了,他们就觉得很烦。”刘秀祥说。

慢慢地,周围传出了一种声音:“刘秀祥就像乞丐一样,四处乞讨。”

无论其他人怎么说,刘秀祥依然坚持着,慢慢地,资源多了起来。

1300人,这是刘秀祥所在的望谟县今年考上大学的学生人数。“2012年,我们全县只有70人考上大学,但是2022年,我们有1300多人考上大学,每个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10年来,刘秀祥和学生们分享最多的就是“相信奋斗的力量”。

“我一遍遍讲述自己的故事,不是为了博取同情,而是希望告诉他们,人生要有梦想,有梦想就要拼搏和努力。当追梦的学生遇到困难挫折,快要倒下的时候,一转身,我就站在他们身后,给他们动力。”刘秀祥说。

为了鼓励学生们努力奋斗,刘秀祥曾经和带班学生有个约定:学生参加高考,他自己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后来刘秀祥被南京师范大学录取,2020年7月研究生毕业,刘秀祥用自己的行动言传身教。

2013年,刘秀祥资助了一个学生,学生知道他同时在资助很多人,不愿意接受他的帮助。刘秀祥只好说是找了一个好心人来资助她,只希望她好好学习。直到这个学生考上大学,在刘秀祥家里看到自己写给“好心人”的信,才知道原来一直是刘秀祥在资助自己。后来,这个学生大学毕业后回到望谟县,当了一名教师,成为刘秀祥的同事。

“我常和学生讲:‘同学们,无论你走得多远、多高,不要忘了来时的路。’以前,我的老师说:‘同学们要努力读书,走出大山。’但我想,走出大山应该是为了更好地回到大山,建设和发展大山。”刘秀祥说。

刘秀祥教的很多学生毕业后有许多选择,但他们最终选择回到家乡。刘秀祥问他们为什么要回来,学生们说:“因为我从贫困的大山走出来,我就想回来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我希望自己能够带动家乡的教师们,让山里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刘秀祥说。

《中国教育报》2022年10月22日第1版

农村苦苦奋斗的故事有哪些2

#头条创作挑战赛#

以前听过树兄弟的迁徙传说故事,激励人心,记忆深刻至今难忘。相亲相爱的四兄弟,大哥黄桷树,其余兄弟分别是香椿树、棕树、柏树。住在一起的四个兄弟,生存条件很恶劣,生活在半山腰悬崖边上的一块孤石上,缺乏土壤、水分,更别说营养了。

四个兄弟经过反复商量,认为这个地方不适合生存,要出去找新的地方,但是,如果全部都去,留谁照看家呢?毕竟,家还是要留守的。后来,经过统一意见,由大哥黄桷树留下看家,其余兄弟出去找新的地方,找好后,再回来通知大哥。

其余三兄弟发誓说,如果不回来,要遭受报应。椿芽树的誓言,如果不回来,年年被打嫩尖;棕树的誓言,如果不回来,千刀万剐;柏树的誓言,如果不回来,一刀砍断永不发芽。发完誓后,三兄弟与大哥黄桷树依依惜别,出发去寻找新家。

大哥黄桷树在家里望啊望、盼啊盼,盼了几十年都没见兄弟们回来。黄桷树一直长这么长,终于长到超过山顶,举目一望,三兄弟在山的那一边都找了新家,土地肥沃,生存得很好,但没有谁回来通知大哥。黄桷树声声叹息,后悔不应该相信别人,只好接受现实,孤零零地在这石头上生存下去。

三兄弟确实遭了报应。香椿树到了每年发芽的季节,人们总是采摘它的嫩尖,拿回家做菜吃;棕树的棕衣长到一定时候,人们就来脱它的衣服,然后做成棕垫等相关制品;柏树呢,只要一刀砍断,就永远不再发芽。

通过这个故事,很好地阐释了人生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承诺不兑现,不讲诚信会遭到惩罚;二是希望靠别人改变自己的人生是不可行的,努力拼搏才有好的结果。

现代社会人们认知普遍提高,信用体系逐步的完善,那些不讲诚信、承诺不兑现的人终将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是法律的制裁。诚信是人类的基本守则,人无信则不立。那些售假的网红、微商,终将在人们追求文明和谐的潮流中,被无情地抛弃。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只有搏一回,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兰考县焦裕䘵书记,拖着带病的身躯,不等不靠,带领人民群众治理兰考三害“内涝、风沙、盐碱”,取得卓越的成绩,焦裕䘵精神至今仍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郭亮村的挂壁公路,在七十年代历时五年才修通。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村民们是靠自己的双手在悬崖峭壁上,打通了通往外界的公路,因为奇、险,被称为挂壁公路。如今,已成为网红打卡之地。靠自己拼搏,才能走向幸福。

一个信守承诺、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人,好运气会伴随一生![玫瑰][玫瑰][玫瑰]#寻找小组生活家##自媒体创业人#

农村苦苦奋斗的故事有哪些3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爱在烟台

大小新闻客户端10月27日讯(视频摄制 YMG全媒体记者 李歆茹 王一鸣)为了实现“水果自由”,她选择学习果树学;为了家乡农业发展,她选择来到烟台市农科院;吃住乡间三个月,建起中国新时代苹果园的样板,她就是烟台市农科院苹果·果业科学研究所农艺师刘笑宏。

视频加载中...

金秋十月,苹果丰收的季节。《爱在烟台》栏目记者采访了扎根苹果园、把青春写在烟台大地上的90后女孩刘笑宏,听她讲述在广袤大地上耕耘青春梦想的故事。

“干就把它干好,不会就学”

今年四月,在海阳绿水韵味新时代烟台苹果产业旗舰园里,记者第一次见到刘笑宏。一顶帽子、一个大围脖、一件宽松的牛仔上衣,把她瘦小的身体裹得严严实实。她手边是正在修剪的苹果枝,说起果园,从品种特性、种植技术到管理模式,她侃侃而谈,让人很难相信两个月前她还是苹果栽培届的“傻白甜”。

“我们刚来这儿说要建果园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质疑我们,656亩、两个月,怎么可能?”质疑的声音并没有把这个90后女孩打倒,反而激起了她的斗志。短短两个月,占地656亩的海阳绿水韵味新时代烟台苹果产业旗舰园从杂草丛生、沟壑纵横的土地上拔地而起。

在建果园这件事上,刘笑宏是“初出牛犊”,但她不“怕虎”。

“虽然我研究生学的是果树学,在学校也下地种过树,但管理这么大的果园,我还是第一次干。”在了解到山东省苹果·果业产业技术创新创业共同体打造“新时代烟台苹果产业旗舰园”的思路后,刘笑宏走出实验室,主动申请入驻海阳基地。

“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出去闯一闯、试一试”是她迈出这一步的信念支撑。“我太想去了,这就是我毕业回到烟台要做的事情。去之前,郭院长告诉我,去那里是要吃苦的,我想肯定要吃苦。”

1月20日,园区正式开工,作为团队里唯一的女生,刘笑宏从一开工就住进了村里。

“我就是那种干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的人,我不会我就学,把我会的都用到实践上。”60余台挖掘机、工程车填沟平渠、深翻土壤、平整土地。

严冬季节,刘笑宏白日里穿梭在656亩土地上,查看工作进展,夜间总结经验教训、做好明日规划,忙到晚上12点是家常便饭。她小小的身体仿佛积聚着大大的能量,同事经常调侃道:“特别小的一只,得拿着放大镜到地里去找她。”

在万物复苏的四月天,刘笑宏的青春就像栽种在这阡陌纵横大地上的小树苗,种下了满满的希望。

“不能辜负自己,拒绝躺平”

凭着这股“闯劲”,刘笑宏两个多月瘦了14斤。“有一次我写报告写到半夜12点,想眯一会儿,就抱着电脑睡着了,睡到第二天凌晨4点,一个激灵我就醒了。”她笑着告诉记者。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目标成为刘笑宏奋斗路上的铺路石。

寒冬腊月的果园里,就算穿得再厚,十几分钟就冻透了,每次干完活刘笑宏都要回到住处冲半个多小时热水澡才能暖和过来。果园里四处没有遮挡,上厕所不方便,她就不喝水,一阵风刮过来脸上,嘴里都是沙子。着急赶工期,她上起火来头发一把一把往下掉。

刘笑宏说:“那段时间真的是出门靠走,喊人靠吼,取暖靠抖。”

就这样,从岁暮天寒干到春暖花开,刘笑宏栽种的树苗在汗水的灌溉下迎来春意阑珊。

“梦想无需远方,就在脚下”

从果园开路选址、跟村里沟通协调和定方案,到果树绑什么样的绳、采买哪种肥料、成本多少,再到每个人一天能干多少活、几天能干完,从果树的树体整修、春剪到后勤对接,刘笑宏什么活都得干。

“我家里也有苹果园,以前从没帮我爸干过活,这个园子建起来以后,我都能跟我爸切磋交流经验了。特别是我第一次学会欧洲果树的修剪方式时特别激动,来了之后真的是不想走,拿着剪子咔咔地一顿修。”

要想把果园建成中国样板,不仅要吸收经验,更要改变思维定势、融入科学技术,这样才能实现苹果园从劳动力密集化向轻简机械化的转型。

除了刘笑宏,果园建设团队里还有徐维华和姜福东这两个青年力量,他们作为乡村振兴“新生代”,用青年的创新思想,俯身躬行、耕耘垦拓。

“在建园过程中,我特别感谢院里的领导、老师,还有团队的伙伴,根据制定的计划,大家都是一茬压一茬地在果园里干,没有一个环节掉链子。”选种选地、肥水管理、机械化栽培、数字化系统应用,每个环节都有市农科院的研究员做专业技术指导。“我们是要抢工期的,时间卡得特别紧,所以每天都很紧张,一直到园子建成,我才松了口气。”刘笑宏说。

待到十月,园子里的苹果就可以丰收了。刘笑宏也在期待着硕果飘香的季节,到那时,园子里结出的累累果实就是她奋斗青春的最好证明。

如果说“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乡愁”是刘笑宏回到家乡实干担当的最初动力,那么“敢拼敢闯、脚踏实地的信念”便是她厚积薄发让青春绽放的助推器。刘笑宏小小的身躯里,蓄积着破土而出的力量,在拔节生长的果园,用年轻人的执着坚守描绘出属于她的青春画卷。

本文来自【烟台日报-大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