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大唐怪奇的故事有哪些

2022-11-07 16:34 作者:特别会说话 围观:

批评是件极困难的事,从跑车爸爸被移出群说起|说话之三十六计,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特别会说话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大唐怪奇的故事有哪些1



楼外青楼山外山,

沧海浮沉阅千帆。

听闻世间千百种,

笑侃尽在菊花庵。


■ 文|特别会说话 菊花庵主

各位朋友,咱们假期时推出的《大唐怪奇》系列的故事,是否对您的胃口?是否意犹未尽?别着急,只要您喜欢,后续还有。

只不过,最近要稍作调整。本庵主还得回归咱们特别会说话的主旨,继续跟大伙讨论说话办事儿的技巧。我将陆续推出一个功能性、指导性极强的系列——特别会说话之三十六计!

古人云,兵者,诡道也!

所谓的三十六计,正是兵家诡道之集大成者。不过,本庵主这个三十六计与此还不太一样,并非是让大伙耍什么阴谋诡计,而是针对我们生活中遇到摩擦、遇到难堪、难题时,或许能帮你化解局面。

不战而屈人之兵,止戈为武,是这三十六计的主旨。

有人说,自古以来,批评都是件极困难的事。这话说得对!且不说动了一个行业的奶酪,我们在生活中,哪怕是针对一个人的言行提出批评,都有可能受到对方极大的抵触情绪。从而,一场让别人看笑话,甚至两败俱伤的好戏就很有可能上演。

近日,杭州的霍先生开法拉利跑车到学校送孩子上学,结果在门口时,被其他孩子的家长看到了。

当天晚上,老师就在家长群向霍先生发起建议,让他以后不要再开跑车来接孩子上学。理由是:会引起孩子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

霍先生当然不服气,我有钱开跑车送孩子,何错之有?




行吧,既然如此,那就把他移除群吧,因为你本身就脱离了人民群众,就不必和这些群众待在一个群里了……

事后,网上有不少人为跑车爸爸叫冤。本庵主并非是来站队的,上文说了,我们的三十六计的主旨,是止戈为武,而不是参和团战。

其实,这位老师想劝阻这个跑车爸爸的心思可以理解,只是一味的批评,最后闹得不欢而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儿。

倘若,群众中有人站出,如此说一句呢:

小霍的爸爸,你好。你天天开跑车接送孩子,说明你很爱你的孩子。但这对你孩子或许不是好事哦。你想,在大庭广众下,你家孩子特别显眼,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盯上,也可能是各种校外恶少敲诈勒索的目标,之前新闻里的不少案件中,坏人就是专门针对豪车车主的孩子下手。所以,这对你的孩子安全是个重大隐患。为了保护孩子,你看,能不能换个方式?

怎么样?

十有八九,这位有钱的父亲会被“威胁”住,还会对这位群众善意的提醒,感激不尽。

这其中是什么道理呢?

此乃,特别会说话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的故事大伙儿都熟。讲的是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急忙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救赵。

田忌是个耿直boy,在与齐威王赛马的时候就看出来了。于是他准备与魏军主力硬碰硬。鬼谷子的徒弟孙膑却说:现在魏国的主力部队在攻打邯郸,魏国都城大梁内必然空虚。若我们直攻大梁,魏国定会撤兵回大梁,这样既可解救赵国之围,又可大搓魏国,而自己几无损失。

果然,庞涓中计,撤军回救大梁,途中遭到齐军的伏击。赵国得以被救。

围魏救赵,算得上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

而放在跑车爸爸这事儿上,劝阻者不当一味批评,而该避其锋芒,攻其软肋,不仅能事半功倍,而且还让对方感觉你好像在关心他,讨个好彩头,一片安静祥和,何乐而不为呢?

看过之前本庵主《弄死岳飞,秦桧只用了四句话》的朋友应该还记得,秦桧在宋高宗面前,没有直接批评岳飞的不是,更没有直接劝阻高宗别相信岳飞的话,而是攻其软肋,直捣皇上心中的黄龙府。

秦桧知道,高宗打心底对武将拥兵极其忌惮,所以他关键的两句话就是:1.您还记得苗刘兵变、淮西兵变吗?2.太祖皇帝龙兴之前,也是个忠臣吧!

这是何等之精准,至少命中10.983220902环!吓得高宗急忙忙连夜发出十二道金牌,召回了岳家军。

各位,见识到了围魏救赵的杀伤力了吗?

当然,此计的要领,是需深知对方之忌惮,“儆其所恶”,才能一击即中。

比如,在饭店里经常会见到有熊孩子在满地乱跑,家长却置若罔闻。即便服务员一个劲儿的劝住,说不定还会被熊家长怼回来。毕竟人家是顾客,服务员能怎么办?高铁有人霸座,乘务员都没办法,你让一个把顾客当上帝的饭店服务员能怎么办?

一般的服务员最多这样劝:为了避免打扰其他客人,可否请你们的孩子坐到座位上?

“什么?打扰其他客人?那跟我有什么关系?再说,孩子小不懂事,哪个其他客人跟孩子一般见识?”

服务员往往收到的是如跑车爸爸那样牛逼的回怼。

可如果服务员这样说呢:女士,我们刚做好的饭菜都是滚烫的,尤其是烤鱼,万一传菜时被撞洒了,会给孩子造出严重的烫伤,可否请你们的孩子回答座位上?

听了这话,再熊的家长,怕也是会怪怪听话召回孩子。

还是那句话,用和平的手段,用廉价的时间成本,用双方都感到舒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是我们的目的。显然,“围魏救赵”,可以帮你达到这样的目的。

当然,任何所谓的计策,都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更要精准的把住对方的脉搏。否则,这种逆向思维的方式,很有可能弄巧成拙。

跟大家分享一个包公的故事。

包拯,脑门上有个月牙儿,日断阳夜断阴。三口大闸刀,上斩皇亲国戚,中斩贪官污吏,下斩平头百姓,将天地之间整治的井井有条。

可包公也有阳寿耗尽的那一天,眼看着大限将至,有一天夜里,包公梦中去找观音菩萨求解:“大士,我阳寿将尽,可若我不在人间的话,怕是贪官横行啊!”

菩萨笑了笑说:“你还会转世投胎啊!”

“我知道,不过,人去世后,要经历六道轮回,哪怕只算我新生成人当官,也得几十年的光景,怕是耽搁太久!”

“嗯,”观音想了想,说道:“那只有这样。棺木中枕头烂得越快,人转世就越快,可以嘱咐你老伴儿,在给你下葬时用松木做枕,便可加快你投胎!”

“哎~”包公连忙摆手,“大士有所不知,我那个老婆子,跟我作对了一辈子,我指东,她必朝西;我说吃鱼,她必买鸡;所以,我只能告诉她,我喜欢硬枕头,下葬时,必须给我来个磐石作枕。她肯定跟我对着干,必然给我用软枕头,这样,我方能早日投胎。观音大士,你意下如何?”

听了之后,观音笑了笑没说话,只比划了一个手势——“OK”!

等第二天,包公就如此这般跟老婆子嘱咐了一番:一定记住了,我就要硬的,越硬越好!

没过多久,包公死了。入殓时,老婆子想了起来,“老头子生前万般嘱咐我,要给他硬枕头,照我以往脾气,我非给他来个软的。哎,都跟他作对一辈子了,也没听过他的话,得啦,人都走了,就听他一回儿吧!”

于是,这老婆子给包公找来一块花岗岩作枕头,导致这个包公千年不得转世,才酿成后朝贪官,又横行于世了……

- END -

大唐怪奇的故事有哪些2

随着《唐朝诡事录》的热播,剧中的唐朝人的婚嫁、行旅的展现,以及对时人爱吃樱桃、饆饠(bì luó)的描写,包括妖猫、幻虎、白蟒等异兽都被观众津津乐道。日前,该剧编剧魏风华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对剧中出现的网友感兴趣的细节进行了解读。

新京报:剧中一吹就着的东西具体是什么?什么做的?

剧中,卢凌风探案时拿出火折子,一吹就着。

魏风华:这叫做火折子,可以理解成古代的可长时间燃烧的火柴,说古代打火机也行。火折子普遍认为出现在南北朝时,但没形成定论。火折子由糙纸卷制成“雪茄”状,辅以棉、磷、磺等物,装入相同粗细的竹筒,点燃火折子后,就可以照亮;不用的时候,将其盖上盖,由于空气阻隔和缺氧的原因,火折子会处于“半灭”状态。如果再用的时候,拔掉盖子,急速吹气后可使其遇氧复燃。

新京报:这大饼之类的食物是当时就有吗?是平时很常见的吃法吗?

剧中展现的唐代人吃食。

魏风华:饼是唐朝人的主食。在他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在唐朝人的观念中,无论是在汤中的,还是不在汤中的,只要是用面做的,而且成某种形状的,基本上都可以称为饼。也就是说,跟现在比起来,唐代饼的范围更广。唐饼的制作方法,主要是烤、烙、蒸、煮。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胡饼,即一种和饆饠同来自西域的烤烙面食。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新京报:《黄梅杀》这集里,说北方人不懂喝茶,那个时代北方没有茶吗?

魏风华:在中国,茶叶进入寻常人家,是在中唐陆羽的《茶经》出现之后。虽然盛唐及此前,国人已有喝茶的习惯,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士大夫阶层。剧中故事的背景,是开元盛世之前,茶叶还没在中原地区广泛流行,所以才有剧中的对话。

剧中展现的吃茶情节。

新京报:剧中有妖猫、幻虎、白蟒等异兽登场,剧中出现的几个异兽的灵感来源是什么?借鉴哪里?

剧中出现的怪兽,实则是鳄鱼。

魏风华:先说猫。如今猫被认为是温顺的小动物。但在古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却并非有此认知。尤其是隋唐时代,猫被赋予了神秘、诡异和凶恐的色彩,唐朝人尤其畏惧猫鬼或者说猫妖、猫怪、猫精。唐人张鷟《朝野佥载》记载了所谓猫鬼的故事:“隋大业之季,猫鬼事起,家养老猫为厌魅,颇有神灵。递相诬告,京都及郡县被诛戮者,数千余家。蜀王秀皆坐之,隋室既亡,其事亦寝。”李邕在《金谷园记》中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五月,禁畜猫鬼、蛊毒、厌昧、野道者。”另外,《唐律疏议》中指出:“蓄造猫鬼及教导猫鬼之法者,皆绞;家人或知而不报者,皆流三千里。”

再说虎。在人们的印象中,志怪故事的主角是狐狸。其实,这是《聊斋志异》给人的印象。但在唐朝时并非如此。唐朝时,志怪的主角其实是老虎。在很多志怪笔记中,不但出现老虎的形象,还出现老虎化人的记载。后来,日本作家中岛敦写《山月记》,取材就是唐人志怪《宣室志》中李徵化虎的故事。在剧中,将老虎和幻术结合,所以就出现了幻虎。

蟒蛇其实并非唐志怪的主角,剧中让它出现在甘棠驿,主要是为了切合驿馆本身的特质,同时跟幻虎、伏虎兽、天铁熊有个差异化。

此外,剧中还出现伏虎兽。伏虎兽的记载,出现在汉末六朝的笔记《海内十洲记》中,所以到唐朝时这种异兽的资格已经非常老了。具体说,西汉时,有来自于月氏的使者,向巡游到安定这个地方的汉武帝,进献这种来自罗马帝国的野兽。后来,一些人认为伏虎兽其实就是獾的一种,它可以喷射可怕的气味,以此降制包括老虎在内的敌人。在剧中不会将其具体化,只晓得它是中式志怪下的一种奇兽就可以了。

剧中出现的伏虎兽。

还有百毒虫,它其实是《酉阳杂俎》中所记载的两种毒虫的合体,这种东西出现在岭南地区。按照《酉阳杂俎》作者段成式的记载,其中一种毒虫善于钻入人的七窍,最后断人心系。只不过,在剧中对它做了戏剧化处理,设定它咬死人后又从头顶化蛾而出,这本身就具有惊悚的色彩,是剧情风格所需要的,也是苏无名发现的一条案情线索。

至于天铁熊,同样是出现在《酉阳杂俎》中的一种奇兽,按照书中介绍,它来自伽毗叶国,能够搏狮擒象。

新京报:在引进的影视作品里也会有一些异兽出现,在你看来,东西方异兽差别是什么?

魏风华:中式志怪里的异兽,我觉得都具有高概念的特点,同时往往还有历史渊源。相比之下,西方的异兽,可能更多在于形象上的怪奇。具体说,在中式志怪中,活跃着一种叫伯奇的异兽,也就是后人常说的食梦兽。在剧中,它曾出现在费鸡师的嘴里。在唐人的观念中,死去的人依旧会做梦,当逝者的梦被伯奇吃光时,那么尸体就开始腐烂了。这个设定是非常可以的。也就是说,中式志怪里的异兽,都是有自己的“兽设”。再比如,穷奇这种异兽,被认为是四大凶兽之一,最早出现在《左传》里,《山海经》也有记载。这种异兽的特点是,专吃良善者,而见了凶顽之人则很乖顺。还有一种异兽叫做獬豸,它的特点跟穷奇相反,它善辨是非曲直,所以古代的公廨中常见到它的形象。从这个角度看,中式志怪里的异兽都是有根基的,而非是凭空出现的一个奇怪的东西。

新京报:剧中对唐朝人的婚嫁、行旅、时人爱吃樱桃、饆饠,以及迷恋香料都有提及,当时具体是什么状况?饆饠是一种什么食物?

魏风华:先说婚嫁。唐代人的婚嫁,究竟是在清晨还是傍晚,也很有讲究。盛唐之时,世道太平,女子出嫁多在傍晚,到了中唐以后,世道变乱,于是慢慢便改为了清晨,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了后世。因此,在“长安红茶”一案中,女子出嫁在傍晚,跟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习俗相吻合。

行旅这一点,即使在台词中,也尽量符合当时的特点。比如,在古时尤其是唐朝时,客栈在口头上被称为“逆旅”,所以才有主角卢凌风在途中的台词和说法。

剧中有公主爱吃樱桃,幻术大会上变出樱桃给皇帝吃的故事情节,唐朝建立后,樱桃处于水果之王的位置,所谓“其木多阴,先百果熟,故古人多贵之”。樱桃宴、品樱会,各种以樱桃为主题的聚会宴饮层出不穷。李家皇室专门在大内开辟了樱桃园,向大臣们赐樱桃成为皇家的惯例。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恩赐并非摘下来给大臣吃,而是叫大臣们站在樱桃树下,用嘴直接去含食枝上的樱桃。当时,有宦官叫齐日升,专门研究樱桃的种植,“养樱桃至五月中,皮皱如鸿柿不落,其味数倍,人不测其法”。也就是说,到了樱桃该熟落的季节,仍能通过某种技术使之坠于枝头,味道比一般的甜美很多倍。至于外地的樱桃,则以东都洛阳的最佳。当时,美食家更是用樱桃当馅做成饆饠,所谓樱桃饆饠,这个在剧中也出现了。这就说到了饆饠。

剧中大家都爱吃的樱桃饆饠。

饆饠是一种来自于西域的小吃,如长形烧饼,里面有馅,两边开口,多用肉甚至蟹黄制成,有时也可用水果做馅,主要通过油炸制成,也有蒸熟的。樱桃饆饠在唐朝时出现过,这一点在《酉阳杂俎》中有记载。

至于香料,无论在鼍(tuó)神案,还是人面花案,都提到了香料。在案子里,香料直接影响了主人公能否脱离险境,以及对案情的判断。说起香料,在唐朝属于生活必备品。帝国盛大开放,中外贸易频繁,大唐的丝绸、瓷器被运到境外,境外的各种特产和珍宝不断被运进长安。一方面,说明这个王朝确实开放时尚;另一方面,外来品所带来的异域风情和隐秘传说深深刺激和满足了唐朝人的想象。在美国学者谢弗那本奇异的汉学著作《撒马尔罕的金桃》中曾有这样的描述:“七世纪(的唐朝)是一个崇尚外来物品的时代,当时追求各种各样的外国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开始从宫廷中传播开来,从而广泛地流行于一般的城市居民阶层之中。”这里说的七世纪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已。在随后的八九世纪,这种风尚继续扩大。迷恋香料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情。在当时,香料不仅为妇女所爱,也是男人的必备品:贵族聚会,诗人读诗,都离不开香料。唐朝进口香料种类繁多:龙脑香、紫藤香、苏合香、安息香、青木香……正因为如此,很多域外商人把名贵香料倒腾进长安,卖给皇帝和贵族,转眼间就能赚大笔的钱。

新京报:剧中卢凌风让小乞丐买萧家的馄饨,庾家的粽子,唐时的这些东西和现代大家熟悉的一样吗?

魏风华:馄饨的历史,要早于饺子,在南北朝时就风靡大江南北了。饺子出现于记载中的时间稍晚。但无论是饺子,还是馄饨,其实古时和现在的,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一点,可以参见新疆阿斯塔纳出土的唐代饺子的原型。

关于粽子的历史,自然就更早了。在剧中,出现了萧家的馄饨,庾家的粽子,是长安流行的两种小吃,见于《酉阳杂俎》的记载。《唐朝诡事录》的一个特点,就是把众多唐人志怪笔记中所载有的生活细节,复原到剧情中。这个复原遵循两个特点,第一是有助于剧情或案情的推动,比如《人面花》中提到的公主爱吃乐游原的樱桃,就直接影响了苏无名的判断;再有提到的士族风尚,也直接提醒了卢凌风,让他锁定《沙斯传》的作者有可能来自太原王氏。再有就是,也许某个生活细节的提及,不会直接推动案情,但却有助于增加唐人生活的质感,那么我也会加进去,比如包括萧家的馄饨、庾家的粽子和樱桃饆饠在内的长安美食。

新京报:剧中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历史小细节吗?

魏风华:再说两个确实需要跟观众解释的历史小细节。第一是关于日本的称谓。看完《参天楼》单元,有观众问,当时就有日本这个称呼吗?按史书记载,从唐高宗时代开始,唐廷和唐人的口中,开始有了日本这个称呼。本世纪初,西安出土了日本遣唐使随员井真成(逝于开元年间)的墓志。在墓志铭中,就已出现日本的称谓。由此可见,在玄宗开元年间,日本这个称呼就已经存在并有出土实物佐证。《唐朝诡事录》的故事,发生在高宗年代之后、玄宗年代之前,所以这个时候,唐人称其为日本是符合史实的。

还有就是,关于长安宵禁的问题。有观众问,唐朝实施宵禁制度,长安宵禁很严,晚上宵禁了,苏无名、卢凌风还能带着樱桃(配角名字)和喜君出去吃樱桃饆饠?长安确实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尤其是初唐和盛唐时代(中唐之后日渐松懈),但主要是在坊与坊之间的主干道上实施宵禁。每天傍晚开始宵禁后,坊门也就随之关闭,而坊内却自成世界,依旧热热闹闹,比如灯红酒绿的平康坊。在剧中,主人公显然是在坊内活动,所以是符合当时背景的。

新京报记者 刘玮

编辑 佟娜

校对 刘军

大唐怪奇的故事有哪些3


■ 轮值裁音师|小胖

■ 文丨吕轻侯

大唐怪奇第二季来啦,春节大放送,别错过哦!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尤其是每次发生大动乱,由于死尸得不到及时处理,动乱之后总是会出现瘟疫肆虐、病魔横行的问题。

话说安史之乱以后,因为天灾人祸连年,大唐帝国的许多州县爆发了瘟疫,延州就是其中一例,直到至德年间,疫情才渐渐平息。经历了这么多的生死乱离,人都把自己的命看得特别金贵,有个头疼脑热就赶快求医问药,身体康泰也得时时求神问灾。眼看着这是个发财致富的门道,好多读书人连科举都不参加了,纷纷改行从了医。

延州治下有个小镇叫松隅。上元年间,有个胡僧来到此地,自称看到小镇后边的山坳里佛光万丈,此乃圣佛临世的气象,若是圣佛肯现身一见,必能保松隅镇家家无病,户户无灾。

休说是在这山高皇帝远的松隅,如果是在京城,有个僧人说看到了佛光,这话也得轰动一时。因此,胡僧这么一说,立刻在往日里如一潭死水的小镇掀起了万丈波澜,里正保长天天带着乡民在山坳里挖,一心盼着渐渐圣佛的真容,就连县令也被惊动了,派来了许多押衙协助乡民搜寻圣佛。

如此挖了个把月,好好一座山被挖得千疮百孔,大伙儿精疲力竭,却连圣佛的影子都没见着。

这时候那个胡僧说,佛光为金,必以金应之。诸公只是这般出死汉力气,却不肯施舍锱铢,我料圣佛必然是没见着布施,所以不肯露真容。你们且去准备一番,凑些资财,等我挑个良辰吉日斋戒祷告一番,必能求圣佛露面。

乡民半信半疑,家家户户凑了些银钱,一并送给了胡僧。然后胡僧斋戒祷告一番,挑了个良辰吉日,带着乡民来到山坳里环视山势,这边悄悄,那边瞅瞅,等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他眯着眼望着一棵大柏树想了想,忽然一拍脑门大声说,就在那柏树下,你们挖挖看。

几十个壮汉当即一哄而上,七手八脚地挥舞着锄头使劲往土里挖,忙活了小半个时辰,天色擦黑的时候,人群里有人喊了一声,看啊,佛像。

众人定睛一瞧——果然,土坷垃里赫然有一尊两尺高的黄铜佛像。胡僧上前把佛像拖出来,擦去了佛像上的泥土,在火把的照耀下,只见那佛像金光灿灿,宝相庄严,一派悲天悯人的气象。

胡僧在佛像前跪下,侧耳倾听了一会儿,脱下月白色的袈裟把佛像盖住,对大家说道,圣佛有话要对我私下交代,你们不要扰攘嘈杂,切莫惊动了圣佛,先把佛像送到我下榻之处。

第二天,胡僧着里正保长把乡民召集起来,当众说道,天雨大,不浇无根草,佛法广,不渡无缘人。昨夜,圣佛已有交代,诸位若是有病灾,可来小僧下榻处求一瓢圣水,价值大钱五十,若是有谁还想再一睹圣佛真容,请布施绢帛千匹。

这胡僧是开了天眼的,要不他怎么能知道圣佛的真身在大柏树下呢?众人此时对神机妙算的胡僧只有顶礼膜拜的分,哪敢出半句违逆之言。松隅只是个小镇,就算是家家户户砸锅卖铁,也凑不齐绢帛千匹,但大钱五十还是能拿的出来的。听了胡僧的话,不管是有病的还是没病的,都撒腿往家里跑,拿了钱来换祛病消灾的圣水。

没过多久,松隅有圣佛显身的说法就传遍了整个延州,来求圣水的人络绎不绝,那些个出手阔绰的富商大户、达官贵人为了一睹圣佛真容,甚至争先恐后地送来绢帛。眼看着胡僧下榻的小庙里财宝越来越多,一卷卷崭新的绢帛堆积如山,可是该生病的还是生病,该招灾的还是招灾。

渐渐的,有人犯嘀咕了,十里八乡的郎中、大夫更是到处劝人不要信那胡僧妖言惑众,说有病的就应该求医,世上根本没有包治百病的圣水。可这时候忽然冒出了一些到处走动的游方僧,口口声声夸那胡僧的神妙,说自己原来染了什么恶疾,眼看着就气息奄奄了,多亏了圣水救治,已经迈进鬼门关的一只脚才收回来。

为了打消信徒的疑虑,那胡僧大半了一场法事,说有些人服用圣水无效是因为礼佛之心不够虔诚。不过,圣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掌管人间疾苦,诸事繁忙,即使心足够虔诚也不一定能沾染到圣佛的福泽。但是这无关紧要,只要你的心够虔诚,即便是饮用圣水无效,死后也能常伴佛祖左右,至于那些个有了病就找郎中大夫救治的,沾染了人间的烟火气,圣佛是万万见不得的,这些人死了只配下地狱,受地域业火的煎熬。

大办法事过后,对胡僧将信将疑的那些人将心头的疑虑一扫而空,礼佛之心愈加虔诚,为了买圣水,有些人不惜耗光家底,更有甚者,家底耗光了以后买不起圣水,有了病也不治,就那么眼巴巴等死,一心盼着将来能随侍佛祖左右。

几年之后,胡僧的信徒越来越多,就连延州周边的几个州也有他的许多信徒。胡僧原先只是为了求财,这时候竟然萌生出了称王称帝的野心,于是他自称光王临世,分置百官将佐,居然在松隅建起了一个小朝廷,整日里操练民兵,准备争夺天下。地方官眼看着事态不妙,可这时候的局势已经控制不住了。无可奈何之下,地方官只好赶快向朝廷奏报。此时可离安史之乱消停还没有几年呢,肃宗皇帝闻讯大惊,急忙征调精兵赶往延州平乱,三下五除二就消灭了这一帮乌合之众。

到此,事就算了了。可肃宗皇帝也是个信佛的,特意吩咐大理寺审讯的时候仔细问一问胡僧,他何以能知道树下有佛像。大理寺得了令,监牢里的刑具轮番上,几番拷打下来,胡僧吃不住苦头,终于招认了佛像的来历。原来,那佛像是他提前好几年就埋在树下的。

事情到此就全部清楚了。肃宗皇帝还能说什么呢?就一个字——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