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广东的英雄故事有哪些

2022-11-07 16:35 作者:南方plus客户端 围观:

“广东好人”温德胜:45年间共救起13人,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南方plus客户端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广东的英雄故事有哪些1

2021年6月,时值“龙舟水”期间,江河水位较高,65岁的温德胜全然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纵身一跃跳入水中救起1名80多岁的溺水老人。这并非他第一次救人,他在45年间救起13名落水者,挽救生命于危难之中。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抗洪救灾工作,保护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021年,温德胜被评第三季度“广东好人”。

纵身一跃勇救落水者

2021年6月2日12时,65岁的温德胜散步途经韶关市曲江区江畔路段时,突然看见距离岸边50米处的河面有一名溺水老人时隐时现。

时值“龙舟水”期间,江河水位较高,岸边群众无人敢贸然下河营救。眼看溺水者被河水越冲越远,危难之际,温德胜当机立断,衣服也来不及脱下,快步疾跑扎入水中,以最快速度游向溺水者。

为防止溺水者被江水所呛,温德胜从背后将其抱住,使出全身力气往岸边游,成功将溺水者救上岸。温德胜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将老人送往附近医院救治,因救治及时当天已出院,身体无大碍。

45年间挽救13人生命

其实这并不是温德胜第一次救人。早在1978年,在韶关市曲江公路局乌石渡口所工作的温德胜就曾救起一名落水者。45年来,他共救起了13名溺水者。

回忆起最危险的一次救人,是在1993年3月8日上午。立春后寒风凛凛,时任曲江乌石渡口所船长的温德胜一如既往地驾驶渡船,全速开至河中位置时,有人焦急地大喊:“快来人啊,有个女人掉水里了!”

温德胜立即降速行驶,交代副船长暂时驾驶船舶。当时渡河水深4米,温德胜怕穿救生衣影响游速,仅脱掉外衣便跳入水中艰难地游至女子身边。女子紧抓他的右手不放,拼命挣扎。温德胜只能用左手划水,费劲地往岸边游,艰难地游了150米左右,浑身筋疲力尽,所幸被开快艇及时赶来的同事营救。女子被救起后万分感激,感谢温德胜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每每回忆此次救人,温德胜都说:“这是我人生中最惊险的一次救人,水又深又寒又湍急,落水者的挣扎加大营救难度,在河中差点失去全身力气。欣慰的是,成功把她救起,现在她也有了自己的美满家庭。”

抗洪抢险,解除危机

2006年7月受台风“碧利斯”的影响,韶关市曲江区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险情就是命令”,温德胜带领渡口所职工冲锋在灾情一线支援抢险。当接到抢险指挥部来电得知有部分群众在家被洪水围困请求支援时,温德胜冒着生命危险,划着橡皮艇,昼夜不停、挨家挨户地搜寻被困人员,把群众送往安全的地方。经过31小时的连续搜救,共解救遇险群众130多人。

在解救围困群众同时,温德胜再次接到求救来电:“一艘自卸沙船失控从乌石码头迅速往下游漂移,请求支援!”他明白失控船舶如不及时控制,将随着洪峰冲向下游的清远市英德白石窑水电站,电站大坝一旦被冲垮将直接威胁下游几万群众的生命安全!

险情十万火急,温德胜立即驾驶拖轮船前往码头施救,当时洪水暴涨、水流湍急,失控沙船像脱缰野马飞奔而下,经过20分钟施救,温德胜终于将“野马”驯服,把沙船固定在缓流水域,避免了特大险情的发生。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洪魔”面前,他临危不惧,筑牢抗洪生命线;在危急关头,他屡次挺身而出,勇救溺水人员。他以无私无畏、舍身忘我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新时代见义勇为的英雄赞歌。

【全媒体记者】潘俊宇

【通讯员】唐忠祥 刘颖怡

【作者】 潘俊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关于广东的英雄故事有哪些2

南粤于五岭之南,临沧海之烟波,接中原之毓秀,岭南文化是以土著文化为基础,不断吸纳中原文化等域外文化,以及海外文化的精华,既属中华文化之一系,又是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在岭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中,许许多多的精英人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当代建立南粤先贤馆,正是光大发扬,遵循先贤。

南粤先贤馆位于广州市惠福西路五仙观广场西侧,基本陈列共分为古代先贤、近代先贤两大部分共11个单元,通过239件文物、326幅图片、66件资料、59项艺术创作、40项多媒体互动装置,生动形象地展示从秦汉时期到辛亥革命时期56位造福国家、造福民族、造福南粤的南粤先贤。2018年2月8日,南粤先贤馆全面对外开放。

五十六位南粤先贤逐个睇

1.赵佗(?—前137):南越国创建者。秦真定(今河北正定)人。

2.杨孚(公元1至2世纪间):史载第一位有著作传世的岭南学者。东汉番禺(今广州)人。

3.葛洪(约283—343):晋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尝游寓广州,居越秀山麓越冈院(今三元宫)行医施药。

4.冼夫人(522—602):岭南越族女政治家。高凉郡(今广东高州)人。

5.陈文玉(570-638):历史上开发粤西重要官员。唐东合州(今广东雷州)人。

6.惠能(638—713):中国佛教禅宗南派创始人。唐新州(今广东新兴)人。

7.张九龄(678—740):第一位出任宰相的岭南人。唐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8.韩愈(768—824):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两度贬官到粤,兴学育才,移风易俗,对岭南文教影响深远。

9.包拯(999—1062):庐州(今安徽合肥)人。曾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三年。

10.余靖(1000—1064):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曾任广州知州,官至工部尚书。

11.周敦颐(1017—1073):北宋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曾任广南东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平反冤狱,政绩显著。

12.苏轼(1038—1101):北宋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官至礼部尚书,贬谪岭南6年,有“不辞长作岭南人”之句。

13.崔与之(1158—1239):广东增城人。晚年居广州,创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流派“菊坡学派”。

14.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举兵抗元,转战闽粤赣湘间。兵败被俘,过珠江口零丁洋时,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

15.丘濬(1420—1495):广东琼山(今海南海口)人。明代岭南四大儒之一。

16.陈献章(1428—1500):广东新会人。开创理学“岭南学派”,对明清思想界有较大影响。

17.湛若水(1465—1560):广东增城人。先后在西樵山、广州、罗浮山讲学。

18.黄佐(1490—1566):广东香山(今中山)人。主纂《广东通志》《广州府志》等。

19.翁万达(1498—1552):广东揭阳鮀江都(今汕头)人。东南亚民间誉为“英勇大帝”。

20.海瑞(1513—1587):广东琼山(今海南海口)人。回族。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民众赞为“海青天”。

21.袁崇焕(1584—1630):广东东莞人。明军事家,守边名将。

22.陈子壮(1596—1647):广东南海(今广州)人。明末抗清英烈,为“广东三忠”之一。

23.屈大均(1630—1696):广东番禺人。清初诗坛“岭南三大家”之首,著《广东新语》。

24.陈恭尹(1631—1700):广东顺德人。为清初诗坛“岭南三大家”之一。

25.陈瑸(1656—1718):广东海康(今广东雷州)人。曾任台湾知县.福建巡抚兼署闽浙总督。

26.阮元(1764—1849):江苏仪征人。在两广总督任上主修《广东通志》,编刻《皇清经解》。

27.张维屏(1780—1859):广东番禺(今广州)人。“粤东三子”之一。

28.关天培(1781—1841):江南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任广东水师提督,协助林则徐查禁鸦片及虎门销烟。

29.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以钦差大臣到粤查禁鸦片,主持虎门销烟。

30.苏六朋(1791—1862):广东顺德人。清代画家,早年入罗浮山读书学画。

31.梁廷枏(1796—1861):广东顺德人。曾任学海堂学长,广东海防书局.粤海关志局总纂。

32.朱次琦(1807—1882):广东南海人。后世誉为晚清岭南大儒。

33.陈澧(1810—1882):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形成“东塾学派”,被誉为晚清岭南大儒。

34.35.居巢(1811—1865)、居廉(1828—1904):晚清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岭南画派先驱。堂兄弟,后世合称“二居”。

36.洪秀全(1814—1864):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人。晚清农民战争领袖.太平天国创建者。

37.冯子材(1818—1903):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中法战争爆发后,率部赴中越边境,收复失地,促使法国茹费里内阁倒台,史称“镇南关大捷”。

38.邹伯奇(1819—1869):广东南海人。主持测绘《广东沿海地图》等。

39.洪仁玕(1822—1864):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人。所著《资政新篇》,是中国人首次提出效法西方建设近代国家的方案。

40.丁日昌(1823—1882):广东丰顺人。晚清洋务运动骨干.藏书家。

41.容闳(1828—1912):广东香山(今珠海)人。中国留学教育先驱.社会活动家。

42.张之洞(1837—1909):直隶(今河北)南皮人。在两广总督任上,创设广东水陆师学堂、兵工厂,倡办广雅书院、广雅书局等。

43.刘永福(1837—1917):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晚年在广州加入中国同盟会。

44.陈启沅(1839—1903):广东南海人。在南海简村创设继昌隆缫丝厂。

45.张弼士(1841—1916):广东大埔人。创建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所产白兰地葡萄酒获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46.郑观应(1842—1922):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改革言论影响甚大,代表作《盛世危言》。

47.黄遵宪(1848—1905):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维新变法失败后免官回籍。著有《日本国志》《人境庐诗草》等。

48.邓世昌(1849—1894):广东番禺(今广州)人。晚清民族英雄。

49.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维新运动领袖。

50.詹天佑(1861—1919):广东南海(今广州)人。中国铁路之父。

51.丘逢甲(1864—1912):清广东镇平(今广东蕉岭)人。近代抗日保台志士、教育家、诗人。

52.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近代思想家、学者、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53.吴趼人(1866—1910):广东南海(今佛山)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家之一。代表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54.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创立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制订三民主义政纲。

55.冯如(1883—1912):广东恩平人。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飞行家。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陆军飞机长。惜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殉职。

56.朱执信(1885—1920):广东番禺(今广州)人。民初任广东军政府总参议等职,协助孙中山撰写《建国方略》等。

来源 粤说新语

关于广东的英雄故事有哪些3

“我们是广东人民的游击队,我们是八路军新四军的兄弟,我们的队伍驰骋于东江战场上,艰苦奋斗,英勇杀敌……”抗日战争时期,这首澎湃激昂的歌谣曾回荡在南粤大地上,激励着英雄儿女浴血奋战,无畏前行。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回望烽火岁月,有那么一支孤悬敌后、鏖战华南的抗日劲旅。他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拥有一万多兵力的劲旅,被中共中央军委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这就是威名赫赫、功勋卓著的东江纵队。

△东江纵队部分指战员。

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其全称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东江纵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战场的主力部队之一。这支抗日武装不仅在军事上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而且在政权建设、游击战术、统一战线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

1945年,朱德在中共七大所做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等华南抗日纵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军队序列独特

东江纵队是纵队建制,但一直接受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和指挥。

△坐落在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朱明洞区内的东江纵队纪念馆。

1938年10月12日,侵华日军在大亚湾登陆。第二日,中共中央即电令中共广东省委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要求在东江日占区开辟游击区。同年12月2日,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曾生任总队长,郑天保任副总队长,周伯明任政治委员,队员100多人。1938年12月下旬,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成立,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与成任政训员。这两支部队是东江纵队的前身和基础。1940年9月,两支部队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和第五大队。1942年下旬,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张文彬在宝安县龙华乡白石龙村主持召开干部会议,决定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并对部队进行了整编。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部分战士合影。

为适应斗争需要,遵照中共中央指示,1943年12月2日东江纵队在惠阳坪山成立。曾生任司令员,林平任政治委员,王作尧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杨康华任政治部主任。东江纵队成立后,发表了《东江纵队成立宣言》,宣告东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部队,是中国人民自己的队伍。东江纵队成立时下辖1个主力大队、5个地方大队和1个护航大队,共3000余人。

斗争过程曲折 游击战术灵活

东江纵队所处地域孤悬敌后,又没有较大的后方,长期在日伪顽的夹击下战斗,面临环境复杂、生存条件恶劣的巨大困难。与八路军、新四军是从红军直接发展而来不同,东江纵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日伪和国民党顽军两面夹击中逐步发展起来。据统计,在抗日战争期间,有2500余名东江纵队战士为国捐躯,涌现出“小鬼班以一当百光荣殉国”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东江纵队“小鬼班”小战士。

其间,东江纵队还把游击战推进到城市、海上。为应对日寇入侵香港,东江纵队成立港九独立大队,吸收青年知识分子、香港原居民投身到抗日救国保卫家乡的战斗中,在港九地区开展城市游击战。另外,东江纵队组建了两支海上游击队,在大鹏湾、大亚湾破坏日寇海上运输线,取得“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海战的范例”——马鞭岛海上战斗等诸多胜利。

政权形式多样 执行任务特殊

根据中共中央“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采取某些便于游击发展和军队转系的政权形式”的指示,东江纵队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和巩固抗日民主政权。比如,通过国事座谈会等极富地方特色的民主方式,实现民主普选与部队任命相结合。

此外,东江纵队执行了许多其他部队未曾碰到的特殊任务。如香港沦陷后,根据党中央指示,参与并胜利完成滞留香港的文化名人和爱国民主人士800多人的营救任务。

△1944年2月底,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和被东江纵队营救的美军第十四航空大队飞行员敦纳尔·克尔中尉在坪山。

组成人员广泛

东江纵队广泛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其人员组成具有知识分子多、港澳同胞多、归国华侨多、女战士多的“四多”特点。如东江人民抗日武装在组建初期,无固定经费和粮饷,港澳同胞和华侨通过募捐、巡回义演、卖花劝捐等活动进行筹款,为其提供了主要经济资助。

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工作指示,东江纵队与盟军密切合作,营救被俘英军、被关押国际友人和美军飞行员,向美军提供对日作战情报等,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的影响。比如,1944年2月,美军第十四航空大队飞行员敦纳尔·克尔中尉在执行飞行任务时被日军击落,后被东江纵队战士救下并安全送回,留下一段历史佳话。

△东江人民抗日雕塑。

克服重重困难集结,成功北撤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出发,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三大口号。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从延安飞抵重庆,与国民党当局代表进行和平谈判。10月10日,与国民党当局代表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在谈判中,中共方面主动提出,愿将其所领导的江南八个地区的抗日军队着手复员,并从上述地区逐步撤退应整编的部队至陇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的解放区集中。广东解放区是中共让出的江南八个解放区中最大的一个。为履行协定,东江纵队主力于1946年6月奉命北撤。

△深圳东江纵队北撤纪念公园。

在东江纵队北撤过程中,国民党当局先是妄图打着“剿匪”旗号、以优势兵力“一网打尽”,后又阻挠、袭击向沙鱼涌集结的北撤部队。经过激烈斗争,2000多人安全北撤、奔赴烟台;留守人员则隐蔽下来,复员回原地或到外地从事耕种、经商、教书或其他职业。

解放战争时期,北撤部队扩大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编入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先后参加豫东、济南、淮海等重大战役。1949年10月,由东江纵队北撤人员为主组成的两广纵队随第四野战军挥戈南下,参加了广东战役。

与此同时,随着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东江纵队留守人员响应号召,重新组织武装队伍,恢复武装斗争,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和原北撤人员组建的两广纵队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资料】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南粤抗战纪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版

广东省档案馆编:《东江纵队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联合出品】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南方日报

【主笔】龚春辉 蒋炎 余慧琪

【出品人】丁少红 龚春辉 洪晓霓

【图片来源】资料图

【作者】 龚春辉;蒋炎;余慧琪

党史精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