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古文中的奇幻故事有哪些

2022-11-07 16:25 作者:光明网 围观:

《唐朝诡事录》:值得一看的猎奇故事会,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古文中的奇幻故事有哪些1

作者:茜 酱

《唐朝诡事录》所有案子都已了结,在豆瓣得到了7.6分。坦白说,原著不是大IP,几个主演都非流量的情况下,这个分数算是中肯,完全是给人设、剧情和制作的。该剧是继去年的《御赐小仵作》后,又一可圈可点的古装探案剧。

从第一集开始,《唐朝诡事录》给出的基调就很明显。深夜里黑猫出没,带有大唐妆容的仕女飘于空中,文弱书生模样的苏无名站在城墙之上,念着狄公语录,“绚烂的大唐就是一面镜子,一面歌舞升平,而另一面则鬼影憧憧……”熟悉的诡秘感吊足了观众胃口,并且联想到陈凯歌的《妖猫传》和徐克“狄仁杰”电影系列。

故事背景中,狄公已然不在,盛唐繁华还在延续,正值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权力争斗中,狄公关门弟子苏无名(杨志刚饰)被公主作为拉拢对象召入长安,遇到年轻金吾卫中郎将卢凌风(杨旭文饰)。没多久后二人就碰上了长安城里新娘失踪案接连发生,一老一少双男主就此开始携手探案。

和《御赐小仵作》有点类似,《唐朝诡事录》全员角色专注事业,情感部分少到可以忽略不计,从苏无名进入长安后开始,到后来下江南,再回到洛阳,一共扎实拍了八个案子,分别是《长安红茶》《石桥图》《众生堂》《黄梅杀》《甘棠驿怪谈》《鼍神》《人面花》《参天楼》,大约4集一个单元。

案子的节奏较快,几乎没什么水分,往往一集之内会出场五六个案件关键人物,又一集就发生了案中案或是案情出现了重大转机。比如第一案是由一起新娘失踪案开头,到第二集这个案子基本已经破了,但这远不是结束,无意中从受害人家里找到长安红茶,苏无名把数起新娘失踪案联系起来,“长安红茶案”才算真正开始。看这部剧时最好挑选能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几分钟走神可能就看不懂了。

实际上,相比较探案,《唐朝诡事录》的特点是侧重案子故事和背景,而非破案逻辑,剧名“诡事录”起的比较恰当,每个案子最终会从案件本身,牵扯出唐朝时期民间风俗、传奇、志怪,或是文化背景,或是宫廷秘史。

第一案后来查到的长安红茶,传说中喝了以后可以减轻痛苦甚至能召唤仙子而受到追捧,流行于达官贵人之中,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如果不是达官贵人想喝到这种茶,只能去鬼市中高价购买。当然,鬼市在唐朝背景的影视剧里已经屡见不鲜。

实力派演员王劲松客串的单元《石桥图》,则是讲述南周城产茶,城中较为追捧文化圈,因此出现了古琴圣手路公复、茶道高手钟伯期、诗人冷籍和书法家颜元夫,并称“南周四子”。

又如“鼍神案”,讲的是唐朝时期宁湖因有大湖多鳄鱼,有人利用动物建立“邪教”。

剧情不是简单停留在破民间邪教案的层面上,从一开始编剧就用官吏之口讽刺,邪教能横行,除了利用百姓的无知愚昧,官府的纵容才是根本原因。

甚至当出现有良知的官员记录下邪教罪行要告发,更高层的官吏和鼍神教高层相互勾结,企图销毁证据并掩盖杀人罪行。而鼍神案终结,曾经在苏无名面前大夸特夸鼍神社的那名官吏,马上又高喊“打到邪社”,把当时官吏的势利眼、见风使舵、虚伪讽刺得淋漓尽致。

在不只一个案子中,都批判了“斜封官”现象。唐承隋制,科举从隋朝正式确立后,在唐朝大力发展,科举入仕才是合法当官的道路。

“人面花”一案,则是从唐朝时期女性爱美之风切入,洛阳贵妇流行敷一种花瓣面膜,没想到最终致命。

这一案最终查到了中东异域人士,展示了唐朝时期异域文化之兴盛,洛阳城内就有中东风格的“空中庭院”。

无论是服化道还是内容,《唐朝诡事录》没有粗制滥造,虽然比不上一些大投资剧集,但展现的唐朝风格较为丰富具体,尤其是在民风民俗上,很有民间志怪小说感,类似于《聊斋》。这就不得不提到剧集原著。

剧集是同名小说改编,作者魏风华任编剧,小说以唐朝志怪故事合集《酉阳杂俎》内容为主要部分,加点想象力和逻辑线索。《酉阳杂俎》本身就是一本比较有趣的民间闲书,主要收集唐朝时期民间的奇闻怪谈、坊间轶事、异域传说,文学评论家李敬泽曾评价其是一本“秘密的书”,“它有一种魔鬼的性质,收藏了所有黑暗、偏僻的知识。”美国汉学家谢弗评价其是中国古代最具魔幻色彩的书。简言之,这本书就是唐朝时期的猎奇故事会。推荐去看看这位作者的微博,从开播开始,就不遗余力更新一些相关唐朝小知识。

虽然一案接一案不停,但剧集也有一条主线,即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斗争。从第一案开始,这条主线就隐藏在主人公一路探案的命运中,正是由于苏无名破了长安红茶案后拒绝站队,太平公主很不悦,将他贬出长安,并要他走去南周上任,“路上好好想一想。”本属于太子李隆基一边的卢凌风则丢官罢爵失去一切。到二人回到洛阳,公主太子之争白热化,“人面花”案彻底揭开政治斗争丑陋面目。

这条主线也很有意思,给探案剧增加了一些政治戏码,太子称治罪卢凌风是为了保护他,声称自己更看重亲情,不愿意见到姑姑丧命,拒绝了叫停查案的建议,但历史中,李隆基刚一登基就赐死了太平公主,剧中给李隆基安排的戏份就变得有讽刺意味。

除了故事内容猎奇有趣,《唐朝诡事录》的人设也做得比较讨喜。苏无名是文弱书生,“獐头鼠目”,杨志刚那有点油腻的迂腐气正好和这个角色相配。

这个角色双商在线,查案子时嫉恶如仇,正派清廉,但并不是无趣之人,插科打诨,调侃队友是常事,有“八百个心眼子”,有时面对查案遇到的阻挠,会巧妙利用一些官场潜规则或人情世故应对,而在政治斗争中又明哲保身,保持自己做人的底线。

而卢凌风则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中郎将,武力值在线,这个角色演技要求不高,前期一直是冲动、耿直、简单、嫉恶如仇,杨旭文完成度不错。后期这个角色本应该是有成长的,查了数案,情商和人情世故方面有进步,但杨旭文演技不够细致,给人感觉变化不明显。

一老一少,不卖腐却有微妙的cp感,两人的对手戏和要配合的时候不算太多,每次探案时基本都是苏无名负责脑子,卢凌风负责打戏,双线并行。当然,如果仅仅是双男主探案,未免显得单调,第一个案子过后,这个探案小队加上了一个嗜酒如命的江湖神医,和被救下的吏部侍郎裴坚之女裴喜君。

值得一提的是裴喜君这个女性角色。虽然是裴侍郎之女,前期是因为有些恋爱脑进入了探案小队,但不断遇到案件后,她开发自己的能力,用出色的画技帮助苏无名破案,也不时帮着分析案情,越来越有事业心。而在面对感情时,裴喜君敢爱敢恨,从不拖泥带水,喜欢则表白,被抛弃了就好好学着帮助破案,不再以感情作为活着的理由。

裴喜君并不是一个花瓶角色,戏份虽不多,也有她自己的成长之路。她和卢凌风的感情线也不是一路绿灯,中间经历了波折,卢凌风刚开始不想被别人认为自己攀附高官之女,独自做县尉锻炼能力,怕裴喜君跟着自己吃苦,丢下她一个人远去江湖,但小波折很快解决,当裴喜君说出不再纠缠,卢凌风便敞开心扉大方示爱,共同破案。这样自然的感情线反倒给了类型剧里恰到好处的一勺糖,提鲜。

虽然《唐朝诡事录》的故事猎奇有趣,人设也不错,但从探案剧的角度说,破案过程倒不太出彩。比如尸检结论都偏常识,通过脖子上的细勒痕和眼球出血推断出是隔着布用细线勒死,或是看到手上有胎记断定尸体遭到掉包。

另外,在逻辑推理上比较敷衍,“长安红茶案”和“鼍神案”,苏无名的主要破案理由说了同一个,“耳力较好”,认得出变声后的声音。而“石桥图案”,裴喜君仅凭山水简笔画就看得出画中樵夫今年是“三十五六岁”,镜头一转,官府已经找到了这位樵夫,如何找到也没有交代,裴喜君甚至看得出被改过的画的本来面目。

但是瑕不掩瑜,《唐朝诡事录》没怎么宣发,主角演员甚至在年轻观众里都不讨喜,但可以看出预算是扎扎实实花在制作上,从头到尾不仅主角在认真探案,基本上所有配角也都不让人出戏,还有几个令人印象很深,哪怕只出现一两集,诡异的、神经质的角色,甚至都演出了恐怖片氛围。总的来说,是适合每天观看一两案的睡前刺激故事会。它证明,观众一定会给好好讲故事的人好的反馈。据说这部剧会出第二季,至少笔者已经在期待了。(茜 酱)

来源: 澎湃新闻

古文中的奇幻故事有哪些2

译成英国女作家玛丽·诺顿的《借东西的小人》之后,不由得对小人的故事产生兴趣。

小精灵和小侏儒(矮人)之类的小人故事,在各国民间均有流传,其中多半是短篇,如《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和《大拇指汤姆》。后来,外国作家开始有意地创作长篇小人故事,其中篇幅最长的大概是拉格洛芙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英国作家似乎对小人故事情有独衷。发表于1762年的《格列佛游记》,其中带有“小人国”故事;《水孩子》中的汤姆,也曾变成一个小人;《阿丽思漫游奇境》中的那个小女孩,凭着神奇药水和蘑菇,也可以让自己变小(或变大);《魔戒》序曲中的提到的霍比特人,也都是小人。

《借东西的小人》中提到的自然也是小人,但此书与大多数小人故事不一样,写作视角植根于现实,书中没有任何魔幻情节,也不是象《格列佛游记》那样,寓故事于政治讽刺。书中唯一怪诞的地方是:那些小人为什么会变小?“他们是渐渐被大人吓小的”——书中这样解释。假如你不相信这个解释,我完全可以断定,你这辈子也别想见到那些“借东西的小人”。

中国的小人故事又在哪里呢?想来想去,只想到一些民间故事和短篇童话。在中国的古籍里,却能找到一些小人故事,尽管它们多半支离破碎,只能算是小故事。

1906年,在译成《海外轩渠录》(即《格列佛游记》)后,林纾也曾对中国古籍中的小人故事产生兴趣,他在该书序言中写道:

“余粗有知觉时,即闻长老言,人之至小者,无若焦侥国民,最长者,无如巨无霸,则受而识之。稍长,读《列子》,乃知东北极有人,名曰竫,九寸。郭璞图赞:‘焦侥极么,竫人惟小,’其证也。《洞冥记》:‘末多国,人长四寸。’《独异记》:‘李子昂长七寸。’《广志》:‘东方有小人,如蝼蛄,撮之满手,得二十枚。’则较焦侥小而又小矣。”

可惜,林纾仅仅列举这么几条,然后就忙着大发议论了。那么我自己去找。

《尚书·周书·无逸》中曾经提到“小人”:“周公曰:呜呼!……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据说这里的“小人”一词,意为“老百姓”,但前面既然带个“小”字,总该有些轻蔑的意思,如同上海人口中的“小赤佬”那样。

《易经》中曾多次提到“小人”,可多半是“小人勿用”、“小人弗克”、“小人否”之类的恶言恶语,虽然由此可以考证,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喜欢在暗地里咒骂政敌,但这些内容终究与这篇文字的主旨没多大关系,还是趁早把眼光转向别处为妙。

最能激发我想象力的中国古代小人故事,藏在《庄子》里面: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

曰:“然。”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有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君曰:“噫!其虚言与?”(《庄子·则阳第二十五》,《庄子今注今译》P677,陈鼓应注译,中华书局1983年初版)

这个故事虽然短,但越想越奇妙。蜗牛左角的触国人和蜗牛右角的蛮国人,不就等于两个小人国吗?他们所争的究竟是多大地方,以至于“伏尸数万”呢?在做会计的那些年,我总会想到这个故事。

《山海经》中有四条关于小人的记载:

周饶国在其东,其为人短小,冠带。一曰焦侥国在三首东。郭璞云:“其人长三尺,穴居,能为机巧,有五谷也。”(《山海经·海外南经》,袁珂《山海经校注》P200,上古1980年初版,下同)

有小人国,名靖人。(《山海经·大荒东经》,P342)

有小人,名曰焦侥之国,几姓,嘉谷是食。(《山海经·大荒南经》,P376)

有小人名曰菌人。(《山海经·大荒南经》,P384)

袁珂注云,“‘周饶’、‘焦侥’,并‘侏儒’之声转。侏儒,短小人;周饶国、焦侥国,即所谓小人国也。……疑‘菌人’、‘靖人’亦均‘侏儒’之音转。……郝懿行云:‘说文(十)云:‘靖,细貌。’盖细小之义,故小人名靖人也。《淮南子》作竫人,《列子》作诤人,并古字通用。”

在《山海经》注释中,袁先生还搜集了多条古籍中的小人故事,今将其转录如下:

1.“焦侥氏长三尺,短之至也。”(《国语·鲁语》)

2.“小人国在大秦南,人纔三尺,其耕稼之时,惧鹤所食,大秦卫助之,即焦侥国,其人穴居也。”(《史记·大宛列传》正义引《括地志》)

3.“焦侥国人长尺六寸,迎风则偃,背风则伏,眉目具足,但野宿。一曰,焦侥长三尺,其国草木夏死而冬生,去九疑三万里。”(《法苑珠林》卷八引《外国图》)

4.“西海之外有鹄国焉,男女皆长七寸,为人自然有礼,好经纶拜跪,其人皆寿三百岁。其行如飞,日行千里,百物不敢犯之,惟畏海鹄,遇辄吞之,亦寿三百岁。此人在鹄腹中不死,而鹄一举千里。”(《神异经·西荒经》)

5.“西北荒中有小人,长一分,其君朱衣玄冠,乘辂车马,引为威仪。居人遇其乘车,抓而食之,其味辛,终年不为物所咋,并识万物名字。又杀腹中三虫,三虫死,便可食仙药也。”(《神异经·西北荒经》)

6.“齐桓公猎,得一鸣鹄,宰之,嗉中得一人,长三寸三分,着白圭之袍,带剑持车(按渊鉴类函人部十五引作“刀”,作“刀”是也),骂詈瞋目。后又得一折齿,方圆三尺。问群臣曰:‘天下有此及小儿否?’陈章答曰:‘昔秦胡充(渊鉴类函引作“克”)一举渡海,与齐鲁交战,折伤版齿;昔李子敖于鸣鹄嗉中游,长三寸三分。’”(《太平御览》卷三百七十八引《博物志》逸文)

7.“行山中见小人乘车马,长七八寸,捉取服之,即仙矣。”(《抱朴子·仙药篇》)

8.“大食王国,在西海中。有一方石,石上多树干,赤叶青枝。上总生小儿,长六七寸,见人皆笑,动其手足,头着树枝。使摘一枝,小儿便死。”此即西游记五庄观人参果(第二十四、二十五回)之所本,亦仙药也。(《述异记》)

9.“东郡送短人,长七寸,名曰巨灵。”(《汉武故事》)

10.“勒毕国人长三寸,有翼,善戏笑言语。”(《洞冥记》)

11.“东北极有人名曰诤人,长九寸。”(《列子·汤问篇》)

先更正《山海经校注》中的一处错误。在谈到《神异经·西北荒经》中的小人故事时,袁先生注云:“按太平广记四二八引博物志逸文亦有之,文亦悉同”。查《太平广记》,此故事名为《西北荒小人》,出《太平广记》卷四八二(蛮夷三),而非“四二八”。这个小错误当然微不足道,但由此可以打破正版书无错字的神话——正版书中的错字当然少,但绝非没有,哪个社都不敢说它出版的图书中毫无错字。

从《山海经》正文和袁先生征引的这11条记录中,可以看到一些小人故事的雏形及部分古人对小人的看法。在他们看来,小人的特征是矮小(长三尺或几寸不等),喜欢住在洞穴、野外等偏远之地,有的小人能说善骂,有的小人“善戏笑言语”,有的小人比较长寿(三百岁),有的小人可当仙药使用,有如《西游记》中的人参果(或者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的桃中小孩),他们的天敌是鹤或海鹄,但“在鹄腹中不死”,可以让“鹄一举千里”,“寿三百岁”。他们爱吃“嘉谷”,能够“耕稼”,还可以制造工具(能为机巧),与《借东西的小人》中的那些“借用者”完全不同,虽然后者在借用东西时也很勤劳。

《汉武故事》和《神异经》中都曾提到小人故事。

在《汉武故事》中,作者把小人和东方朔连在一起,后人又把这个偷桃故事分派给孙悟空:

东郡送一短人,长七寸,衣冠具足。上疑其山精,常令在案上行,召东方朔问。朔至,呼短人曰:“巨灵,汝何忽叛来,阿母还未?”短人不对,因指朔谓上曰:“王母种桃,三千年一作子,此儿不良,已三过偷之矣。遂失王母意,故被谪来此。”上大惊,始知朔非世中人。短人谓上曰:“王母使者来,陛下求道之法:唯有清净,不宜躁扰。复五年,与帝会。”言终不见。(据鲁迅辑录《汉武故事》)

《神异经》中的小人故事,内容基本如袁先生在《山海经校注》中提到的那两条,它们也曾被《太平御览》《初学记》《艺文类聚》《南村辍耕录》等多种古籍引用,各书内容稍有出入,如有的书把“鹄国”称为“鹤国”。《独异志》卷上第42条引用过一条据“惟畏海鹄”事演化的小故事,《山海经校注》中没有提到(林纾《海外轩渠录》序曾提及):

“《神异经》有李子昂,长七寸,日行千里;一旦被海鹄所吞,居鹄腹中,三年不死。”

《太平广记》卷第四百八十中的《鹤民》故事,则是《神异经》中鹄国故事的补充和完善:

“西北海戌亥之地,有鹤民国。人长三寸,日行千里,而步疾如飞,每为海鹤所吞。其人亦有君子小人。如君子,性能机巧,每为鹤患。常刻木为己状,或数百,聚于荒野水际,以为小人,吞之而有患。凡百千度,后见真者过去,亦不能食。人多在山涧溪岸之旁,穿穴为国,或三十步五十步为一国,如此不啻千万。春夏则食路草实,秋冬食草根,值暑则裸形,遇寒则编细草为衣。亦解服气。(出《穷神秘苑》)”

这个故事认为小人中的君子能用木头刻出大量自己的雕像,借以算计那些嘴馋的海鹤,想象力很奇特。不过,故事中的小人既能“穿穴为国”,却懒得或者说不会种植庄稼(春夏则食路草实,秋冬食草根),这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另,《通典》卷一百九十三·边防九中也有一则小人故事,内容与《史记·大宛列传》正义引《括地志》相仿,但末尾多了半句“小人竭其珍以酬报”,看起来更有人情味:“小人,在大秦之南。躯才三尺,其耕稼之时,惧鹤所食,大秦每卫助之,小人竭其珍以酬报。”

《拾遗记·员峤山》中也有一条关于小人的记载:“南有移池国,人长三尺,寿万岁。”

《抱朴子内篇》卷十《明本》中曾提到“焦侥”的典故:“夫侏儒之手,不足以倾嵩华;焦侥之胫,不足以测沧海”。注云:焦侥亦作僬侥。《山海经·大荒南经》云:有小人名曰焦侥之国。《列子·汤问篇》: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僬侥国,人长一尺五寸。

自唐宋以来,古籍中的小人故事虽然内容渐渐充实,大体却还是两类,即一是把小人看作不同于普通人的神怪鬼等,一是干脆把小人看作人形仙药。

在《太平广记》中,除前引诸故事外,还有把小人写做勾魂妖怪的,如卷第三百六十一、妖怪三中的《元邃》:

“永淳初,同州司功元邃,其母白日在堂坐,忽见屏外有小人骑小马入来,人长二三尺,马亦相称,衣甲具装,光彩辉日,于庭内巡墙驰走,良久方灭。此后每常欲自杀,合家守之,经年稍怠。母夜卧,以衣置被中自代,便即走出。侍者觉之,分觅,以投于井,比及出之,殆亦绝矣。(出《广古今五行记》)”

《聊斋志异·耳中人》即继承了这种说法:

“谭晋玄,邑诸生也。笃信导引之术,寒暑不辍。行之数月,若有所得。一日方趺坐,闻耳中小语如蝇,曰:‘可以见矣。’开目即不复闻;合眸定息,又闻如故。谓是丹将成,窃喜。自是每坐辄闻。因俟其再言,当应以觇之。一日又言。乃微应曰:‘可以见矣。’俄觉耳中习习然似有物出。微睨之,小人长三寸许,貌狞恶,如夜叉状,旋转地上。心窃异之,姑凝神以观其变。忽有邻人假物,扣门而呼。小人闻之,意甚张皇,绕屋而转,如鼠失窟。谭觉神魂俱失,复不知小人何所之矣。遂得颠疾,号叫不休,医药半年,始渐愈。”

有趣的是,在《聊斋志异·小人》中,蒲松龄曾试图对小人现象进行“科学解释”:

“康熙间有术人携一榼,榼藏小人长尺许。投一钱,则启榼令出,唱曲而退。至掖,掖宰索榼入署,细审小人出处。初不敢言,固诘之,方自述其乡族。盖读书童子,自塾中归,为术人所迷,复投以药,四体暴缩,彼遂携之,以为戏具。宰怒,杖杀术人。”

在《子不语》等清人笔记中,小人常被描写为鬼怪。《清稗类钞》和《广东新语》中的小人故事却另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清稗类钞·音乐类》中有一条《心头小人唱曲》,把小人写成歌唱家:

“安邱贡士张某寝疾,卧于床,忽见心头有小人出,长仅半尺,儒冠儒服,作俳优状,而唱昆曲,音清彻,说白自道名贯,一与己同。所唱节末,皆其生平所遭。四折既毕,吟诗而没。……”

《广东新语》中的《黑人》一条,居然写到白种小人,会说话,不能耕种,让我联想到《借东西的小人》:

“又红毛舶至,常以白小子赠人,长仅尺许,面与手足皆如玉雪,独发绀耳。见人辄能脱帽跪拜,语甚细,咿嘤不可辨,云小人之国所产,男女皆然,不能耕种,有自然粉豆取食可以饱云。”

《抱朴子内篇》卷十一《仙药》云:“行山中,见小人乘车马,长七八寸者,肉芝也,捉取服之即仙矣。”(《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一十三《小人芝》曾引此条,文字大致相同。)

《太平广记》卷第四百八十三、蛮夷四中也有类似故事,但更有血腥味:

“既而又行,经小人国,其人裸形,小如五六岁儿。船人食尽,遂相率寻其巢穴。俄顷,果见捕得三四十枚以归,烹而充食。……(出《岭表录异》)”

这一派的说法给后人带来许多想象,民间流传的人参和何首乌成精的故事,大约即由此而来。《蜀山剑侠传》第十六回中提到的一尺多长的“小马”即“肉芝”,该书第十七回中说:

“……那天被我追逐的小人小马,名叫肉芝。平常人若吃了,可以脱骨换胎,多活好几百年;有根行的人吃了,便可少费几百年修炼苦功。……那肉芝原是雌雄两个:雄的年代较久,业已变化成人;雌的只能变马。”

这些说法,当然也是由《抱朴子内篇》中的“肉芝”故事演化而来。

中国古籍中的小人故事,此外不知还有多少,限于资料和精力,目前仅仅能举出这些。(肖毛)

古文中的奇幻故事有哪些3

作者:刘雨涵

最近荧屏的脑洞指数明显上升,一批现代奇幻剧扎堆上演。《乌云遇皎月》被称作“游轮版《开端》”,《我的秘密室友》上演“超时空同居”的故事,《我的反派男友》是“书穿”设定,《被遗忘的时光》进行“以情换愿”……

现代奇幻剧通过“悬疑+爱情”的复合类型,在脑洞大开的新奇故事中,增加了剧情的反转程度和情爱的浓烈程度。不过,对于“穿越时空”概念的过度倚重,也使得许多作品都面目雷同。

颠覆时空

《乌云遇皎月》根据丁墨的同名小说改编,剧中,悬疑爱情小说家谭皎与高材生邬遇在游轮旅行中一见钟情,当旅行结束后,两人却遭遇了记忆缺失、家人遇害。他们意外坠入时间缝隙,每隔半月就会循环过往一次,而每当时光逆转,游轮上相关人物的秘密就会被揭示一部分,他们在一次次的时空穿梭中寻求事件真相。《乌云遇皎月》通过时间循环来揭示谜底的设定,与今年年初引爆荧屏的《开端》有些相似,但时空场景从公交车切换到了游轮,因此也被观众称作“游轮版《开端》”。

刚刚播出完结篇的《我的秘密室友》,改编自热门剧集《1006的房客》,讲述了一个时空融合的故事:金牌律师何正钰与新人记者陈嘉岚跨时空相遇,他们居住的公寓成为了连接时间的纽带,每日“被迫”开启46分钟的限时室友生活。这与2018年上映的由雷佳音、佟丽娅主演的电影《超时空同居》非常类似,剧中的两人也是从欢喜冤家逐渐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并且通过时间差上演了“金手指”大作战,改写着自己和朋友的命运,而“限时同居”还成了该剧新的高能看点。

还有最近开播的《听见我的声音》,再度上演了《想见你》的平行时空故事,不过穿越介质从磁带变成了MP3。自从2019年播出《想见你》之后,现代剧中涌入了一大批颠覆现实世界时空设定的作品,它们或是时间循环,或是回到过去,或是时空融合,或是平行时空。今年除了《开端》,还有校园青春剧《一闪一闪亮星星》通过时间循环进行拯救;《才不要和老板谈恋爱》从28岁回到18岁,从职场穿越到校园;《天才基本法》讲述了数学天才林兆生与女儿林朝夕、高智商少年裴之,在数学推理和双时空交互中寻找自我的故事,是一部双时空成长励志剧。这些剧集被冠以“高概念”“无限流”等说辞,其实都可以被归入现代奇幻剧的范畴。

拓展空间

“书穿”也成为现代奇幻剧中的流行题材。在近期播出的《我的反派男友》中,女主角是爱好写作的少女南星,她在许愿时意外“召唤”出了自己书中的反派角色萧无敌。男主角从古代小说里穿越到了现代世界,但他并没有像韩剧《屋塔房王世子》《仁显皇后的男人》里面的“古穿今”人物一样,充满了水土不服的笨拙,反而是学习能力超强,无师自通地适应了现代生活。

《我的反派男友》和去年的口碑热剧《我的巴比伦恋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我的巴比伦恋人》中女主角陈美如在24岁生日时,“召唤”出了自己初中日记里的主人公。在她的日记中,男主角是一个名叫慕容杰伦的古巴比伦王子,他还有一个富可敌国的忠实部下欧阳文山,以及拥有绝世容颜的爱恋者九天龙女,而慕容杰伦却目无他人,只对陈美如钟情。

由蓝盈莹、范丞丞主演的《被遗忘的时光》前段时间也获得了不俗的口碑,这部剧讲述了一个“以情换愿”的故事。在一座神秘小屋里,主人公吴恙和路小凡通过感情交换愿望,在失去关于彼此的情感记忆后再次重逢,展开了旧情重忆、新爱交织的奇幻故事。

在现代奇幻剧中,主打的是“悬疑+爱情”的复合类型。当人们对甜宠、虐恋的耐受值越来越高时,现代奇幻剧中的新颖设定会给观众带来巨大的吸引力,增加了剧情的反转程度和情爱的浓烈程度。从《想见你》到《开端》,现代奇幻剧中不乏爆款。但是,此题材也出现了过于倚重“时空穿越”的概念,使得许多作品都出现了面目雷同、似曾相识的问题。

2003年的电视剧《第8号当铺》、2014年的《灵魂摆渡》,可以算是较早的现代奇幻剧,它们都更加注重悬疑和奇幻因素,而且并不是一定都要和爱情挂上钩。在“时空穿越”之外,现代奇幻剧还有许多拓展空间,比如去年的《司藤》大火,其中神秘外星族裔的设定就显示出差异性。

相比于奇幻之奇,现代奇幻剧的价值立意更是作品的制胜关键。在悬疑爱情故事的外壳之下,《想见你》树立了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命题,《开端》探讨了小我与大我之间的道义,展现人间百态、人情冷暖,《我的巴比伦恋人》也包含着个人成长的励志故事。(刘雨涵)

来源: 齐鲁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