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迷信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2022-10-30 09:24 作者:梧桐一缘 围观:

千年前的反迷信先驱者范缜,著《神灭论》,告诉世人何为形神,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梧桐一缘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迷信的名人故事有哪些1

古代的人都很迷信,相信神仙之类的学说。梁武帝就是典型的例子,导致朝廷里的百官跟着学,刮起一股迷信之风,百姓民不聊生。范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著《神灭论》,告诉世人何为形神。

范缜(约450年—515年),字子真,汉族,南乡舞阴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杰出的无神论者。

少年贫苦的生活

范缜从小父亲就去世了,跟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贫困,有时都无米下锅。艰苦的生活反而出孝子,范缜从小就非常懂事,帮着母亲干活。典型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上天虽然没有给范缜好的家庭环境,但给了一个聪明的头脑,从小便才华出众。

范缜十几岁时,听说千里之外的沛郡相县(今安徽宿县)有一个人叫刘瓛非常有学问,聚众讲学。于是范缜穿着草鞋和粗布衣服步行过去求学。

由于范缜十分勤奋,每次都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独到见解,成绩又好,刘瓛对他十分器重,亲自为他行加冠礼。

范缜成人后,对于“三礼”(《周礼》、《仪礼》、《礼记》)造诣颇深。

著《神灭论》,反对迷信

范缜当官后对于底层人民的生活十分关注,因此十分反对迷信,写了一本《神灭论》,将自己的看法总结在里面。这本书具有着很强的唯物主义思想,对于中国的发展是有着进步意义的。

当时的人们,迷信的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冤死的人更是会化成厉鬼留在人间索命。由于佛教盛行,讲究轮回转世。很多人烧香拜佛,拿了大量的钱财给了寺庙。这导致一大部分人更是不工作跑去当和尚,弄得穷人到处都是,民不聊生。

当时的佛教早已偏离了正规佛教的普世渡人,而是居心不良想要贪图钱财的人去做和尚。他们为了敛财,拿出地狱轮回这些来吓唬百姓,只有捐钱给寺庙才能死后不受惩罚。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范缜通过观察、思考,认为形神是一体的,所谓“形”是形体,“神”是精神,“即”就是密不可分。精神只有和形体在一起,附着在上面,才有意义。对于人而言,人死了,精神也就灭了,没有任何意义。

范缜举例说,形神就好像刀刃和锋利的关系一样,刀没了刀刃,自然就谈不上锋利了。所以说两者是相互依存的,缺了谁都将没有意义。

范缜很反对大家过于迷信这些,就是因为这已经影响到了百姓的生活。《神灭论》这本书就是为了让大家清醒的认识到神并不存在,生活还是要靠自己的。

感悟

现在的迷信已经很少了,特别是90后的人,很少去了解这些。对于古代的发展而言,有些地方是好的,就是巩固了皇权的统治,君权神授,避免了一些战争;不好的就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历史的进步。如果中国很早就开放了思想,估计现在中国的科技要比现在先进好多。

不过有很多的未解之谜,目前还是只能停留在猜想阶段,比如一些人算命算得真的准,有些预知的梦的确会成真等等,科学还给不了答案。

无论神学、佛学,真正的意义在于导人向善,只要心存善念,不做亏心事,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多帮助弱者,自然会受到保佑。如果捐钱就能改变一切,那岂不是违背了众生平等的原则,自相矛盾。

本文由梧桐一缘原创,欢迎关注,每天不见不散!

迷信的名人故事有哪些2

迷信的汉武帝 | 资治通鉴

图 | 四季山水图

【专栏介绍】

解读《资治通鉴》,欢迎关注。

这是第 169 篇。

【发生时间】

公元前一一九年

【相关人物】

  • 汉武帝

【故事大概】

今天来讲一讲迷信。

当一个人对外在、内在的追求处于无果的时候,就很容易会走向迷信。迷,指的是沉迷。信,指的是信奉超越自然,超越科学的东西。

例如,有些人做了伤害他人的事情,内心觉得愧疚,却又不敢去承担责任,这个时候,就假装虔诚,去拜拜佛,拜拜神,希望对方能够过得好。这表面上,是一种祈祷,为他人好。实际上,是在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又例如,有些人眼高手低,想要做成大事却又没有能力,这时候,也去拜神拜佛,希望在他们的保佑上,事情能够从天而降,马上就完成。所以,当人的心灵失去了依靠,陷入了黑暗,就很容易走向迷信的极端。

实际上,作为一个正常人,心里觉得愧疚,那么就想方设法去到对方的身边,当面向对方道歉,然后把该做的事情补救回来。如果想要把事情做成,那么就积跬步至千里,增强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去把事情做成。整天神神叨叨,在孔子看来,这就是“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这是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从汉武帝的角度来看,会觉得很惊讶。汉武帝是天子,即天在人间的代理人,可以说是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地位,为什么汉武帝也会迷信呢?如果我们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放在汉武帝身上,这件事情也不难理解。

一、爱得深,陷得深

要了解汉武帝为什么会迷信,就得从原因开始。公元前一一九年,汉武帝最喜爱的王夫人逝世,对汉武帝来说是一种非常大的打击。王夫人,即齐王刘闳的母亲。在汉武帝的青梅竹马卫夫人去世之后,王夫人的地位逐步提升。所以,在王夫人死了之后,汉武帝仿佛失去了依靠。

而这时候,宫中刚好出现了一个方士,叫做少翁。什么是方士?就是一些会神神叨叨的人。少翁这个人有点手段,用方术在夜里把王夫人的魂给召过来。当然了,并不是真的把王夫人的样子给还原出来,而是隔着帷幕让汉武帝看见。这一点,非常类似于现在的VR技术。

汉武帝本来就难过,少翁这一戏法,直接击中了汉武帝内心的软肋,感动之下,就封了少翁为文成将军。一个人,被封为将军,不是因为军功,而是因为会变戏法,本身就已经非常匪夷所思,且令人啼笑皆非了。而少翁这个人,能够刚好在汉武帝悲伤之极,神志迷糊的情况下出现,本身也有点令人怀疑。从陈皇后的巫蛊之祸后,宫中居然还能够再次出现方士,还能够在汉武帝面前表演,这也说明了,当中有人在用力。

少翁不仅被封为将军,还得到了大量的赏赐,同时还把他当成是客人。客人,这个地位就非常不同了。普通的大臣,在汉武帝面前,是以臣子的姿态的,也就是要受到礼法的约束。而客人则不同。这就好比,一个家长在家里教训孩子,突然来了一个客人,家长马上就收起教训的姿态,切换成一副平和的笑脸,招待客人。

少翁之所以会被火速提拔,关键的问题,还是出在了汉武帝身上。如果把这件事情放在普通人身上,那么我们是可以原谅的,毕竟人有七情六欲,爱人去世了,悲痛也是应该的。但是,放在汉武帝身上,放在一个天子的身上,就显得非常突兀与不可理喻了。

这里,我们要再提一提一个极端反面的例子,那就是刘邦。当项羽抓了刘邦的老婆和父亲的时候,甚至威胁说要把刘邦的父亲煮了的时候,刘邦笑嘻嘻地说,好呀,你煮完之后分我一点,我也尝尝味道。像刘邦这样的人,你说他会因为感情上的事情去求神拜佛吗?不会的。

《韩非子》: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一个君主,表现出了自己的欲望,那么大臣就会在内心暗暗地琢磨。琢磨什么呢?琢磨着如何去讨好君主,如何根据君主的欲望来做事,来表现自己。

《素书》:以明示下者暗。

说的也是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君主,把自己的内心全部展现出来,被大臣一览无余,那么那些奸臣,就会心心念念去盯着君主的一举一动,把能够利用的全部利用起来,为自己谋利,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二、露出马脚

看了这两句经典,我们不禁会想,这是不是一个针对汉武帝设下的圈套呢?王夫人死了之后,汉武帝表现出了极度的悲伤,一些奸臣就开始将少翁这个人从幕后推出来,以少翁为谋利的傀儡,让少翁表演出一套招魂的戏法。接着,这套戏法正中汉武帝的内心软肋,少翁也因此受到了火速提拔。而幕后那些人,则能够通过少翁的将军身份,进行谋利。

而对于少翁来说,他毕竟只是一个台前的傀儡,要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就必须要搞一些神神秘秘的事情。让他去打仗吧,在他前面还有卫青、霍去病等人,轮不到他。让他去管理国家吧,好像也没有能力。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少翁又对汉武帝说,兴建甘泉宫,在宫中筑高台。为什么要筑高台,就是为了方便祭拜天神、地神、北极星神,并以此来招天神。可以看到,少翁不仅要招王夫人的亡魂来抚慰汉武帝,还想要招天神来影响汉武帝的治国方针。这就是马脚露出来了,野心也露出来了。

可惜,变一个王夫人亡魂的戏法难度可能不高,但是要变一个天神出来,难度就高了。一年多过去了,这些戏法越来越不灵验,汉武帝也逐渐失去了兴趣。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汉武帝并不是庸才,所以不可能在这些事情上面花费过多的精力与财力。

少翁也知道这一点,知道自己再不搞出些新奇的玩意,自己的将军位可能就不保了。于是,他把自己的字写在了帛书上面,让牛吃下去。自己还假装不知道这件事情,突然走到了牛身边,说这头牛肚子里面有怪事,让人把牛给杀了。少翁想要展现自己的透视眼,却忽视了一点,汉武帝忍得他的笔迹。

牛肚子里面的帛书送到汉武帝的案上之后,汉武帝终于清醒了。原来这家伙,一直神神叨叨的,都是骗人的。况且,这件事情的难度实在了太低了,骗骗老百姓还行,要想骗汉武帝,太难了。在严厉的逼问之下,少翁也承认了自己造假,于是将军之位被夺,直接斩首。

在前文中,我们讲过,如果这件事情,放在老百姓身上,那么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汉武帝是天子,他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整个国家的命脉。试想,如果任由这样一个骗子发展下去,甚至是位居高位,把神神叨叨的那一套带进朝堂,甚至影响治国方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例如,今天少翁说天神降临,要惩罚百姓,汉武帝就对那部分百姓进行斩首。如果少翁说天神降临,要奖赏某个官员,汉武帝就对那个人进行提拔。这是多么不可理喻的事情。

【触类旁通】

王温舒:笼子外的权力 | 资治通鉴

【欢迎关注】

历史使人明智,经典使人通达。

领略历史魅力,感悟先贤智慧。

欢迎搜索:稽圣

进行关注并订阅所有文章,欢迎转发、在看、收藏。

迷信的名人故事有哪些3

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先贤人物故事汇》,《玄奘》里面有迷信内容,这个是给少年儿童看的。

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先贤历史人物故事会。玄奘 作者马明博。

玄奘唐朝时,把天竺国当地大乘佛教传入中国。他怎么能算是先贤人物,就是这个玄奘,让中国迷信了千年。玄奘把大乘佛教里边的故事翻译了,就是不翻译咒语。啥意思?梵文咒语原意是善是恶不知道。有些人越念越倒霉,越念身体越差。里面还有宣传迷信的内容,玄奘为了延寿把皇帝赐给他的金银自己贵重的东西拿出来供佛,供灯。造经,放生,广做佛事。为自己兴福延寿。这个系列的书是给少年儿童看的,这纯粹是毒害少年儿童,叫从小迷信,为了兴福,延寿就照书上写的把自己贵重的东西拿出来,去供佛,去做佛事。少年儿童哪有分辨能力。只会照着书上写的做。这样会培养更多的佛系青少年,从小就躺平,等待佛去给他提供好运,满足他的一切要求。这就叫迷信。中国的文化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与中国的文化,价值观格格不入。必须让它边缘化,不能在少年儿童,人群当中传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