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举家扶贫的故事有哪些

2022-10-30 09:15 作者:广东乡村 围观:

我与贫困户的故事丨扶贫先扶志,让贫困户主动奔向小康之路,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广东乡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举家扶贫的故事有哪些1

第一次走进贫困户李章奇家里,是在2016年驻村时由村干部阿求的带领下。穿过新中村的祠堂,来到一排整齐的泥土房之间古朴而狭窄的巷道里,青石板铺被踩磨得十分光滑,提醒人们这个村落曾经拥有过的热闹和辉煌,诉说着时光的流逝和斑驳的沧桑。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提高,土坯房中的村民们,有的在外务工举家搬进城里,有的搬离老宅在乡镇周边盖楼,留下的只有旧房空巷的落魄寥寂和远离喧嚣的淡淡乡愁。

贫困常常使人想到低矮的土房、破旧的被褥、浑浊的双眼。当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来到了李章奇家门口,这是一间破旧而古老的泥土房,敲开房门时,一股浓浓的霉气夹杂着鸡粪味道迎面而来,刺鼻得让人窒息。昏暗的小房间里,一个黑黑瘦瘦、蓬头垢面、微微驼背的男人站在门前,用黯然无神的眼睛看了我们一眼后,懒洋洋地转身走开,在破旧的床上躺了下去。仔细一看,这是一张破旧的木床,被褥也很破旧,10平米不到的屋里,还住着十几只鸡,破烂的灶台没有烟火气,破漏的房顶透进几缕阳光。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个生活潦倒、不思进取的人。我们尝试嘘寒问暖、了解情况,却得不到任何回应,无奈之下,我们步履沉重地离开了他的家。

阿求告诉我们,李章奇曾有个幸福的家庭,因老婆不能生育领养了一个女儿,一家人其乐融融。后来,老婆生病医治无效去世,他整日沉浸在悲痛之中;继而养女成人后外嫁,孤身一人的他更是觉得失去了未来和希望,变得孤僻,不爱劳动,于是生活越来越窘迫。听了他的故事,联想到他的现实生活状况,我们的心情更加沉重。

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难事是一面镜子,考验着每名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越困难,我们扶贫干部越要迎难而上、担当作为。于是,我们主动开展多次走访与交流,为李章奇及时送上慰问品,帮助他解决生活困难,向他宣传党中央的扶贫政策。水滴石穿,经过耐心的交流和真诚的帮助,李章奇慢慢振作了起来,由刚开始的帮不帮我无所谓,到之后的默许,再到后面的积极配合。

正在情况逐渐好转之际,一次事件使我们的扶贫工作再次陷入僵局。在2017年危房改造工作中,贫困户可以享受政府贫困户危房改造惠民和帮扶政策,我们劝他以此为契机改善居住环境。然而,他莫名地非常抵触,思想工作始终做不通,即使答应改造,也必须依照风水先生的说法,2018年再改,危房改造因此搁置了一段时间。我们感到非常为难,一则2017年年内完成改造是上级指令性任务,再者他住的旧房危险系数很高,随时有安全风险。但这种情况下,我们还不能硬来,只能因势利导,多番劝导下,他最终答应了按时改建。如今50平方的新房已经建成,面对崭新的新家,他平时苦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生活态度开始有了180度的转变。

△笑容满面的李章奇住进了新居

脱贫的志向树立起来了,脱贫的配套措施还的抓紧跟着、趁热打铁。为继续鼓励他脱贫的信心,驻村工作队制定了系列精准帮扶措施。通过入股光伏电站和阳山兴阳小水电站,李章奇每年增加了3000多元的稳定收入;为搞好产业发展,在2016年免费给他发放了1头种牛的基础上,今年又免费给他发放了4头猪苗和50只鸡苗等等。有了志向、有了干劲,如今的李章奇像变了一个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找回了原来的那个自己。早晚的田间地头,经常能看到他辛勤劳作的身影,赚了钱后,他买了一辆新摩托车,为扩大生产经营,他每天笑容满面地奔走在乡村与集市之间。对于党的政策和我们的扶贫工作,他很是感激。“李队长、赵书记,感谢党中央和习主席没有忘记我们贫困户,感恩你们没有因为我自暴自弃而放弃我,你们放心,现在我的生活好了,牛、猪、鸡都养得很好,今年的收入又可以增加了,谁还想过以前那样贫困的生活。”李章奇会心地笑着说,我们也欣慰地一同笑了。

△在地里干活的李章奇

李章奇的扶贫故事告诉我们,扶贫先要扶志,有了理想信念,有了追求目标,扶贫之路即使再艰难困苦也不会轻易放弃。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项政治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贫困户真正地迈向小康之路,是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工作队的责任担当和使命任务,让我们扶贫干部共同努力,以扶志引领扶贫,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仗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编辑:蔡晓丹

审校:付强

供稿:驻英阳村工作队 赵明、李明良

热文推荐

扫 黑 除 恶

请大胆对黑恶势力说NO,省委农办、省扶贫办举报方式在这里!

扫黑除恶是一场人民战争,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欢迎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举报涉农黑恶线索。

举报电话:020-37876346(工作时间)

举报邮箱:swnb-ncggc@gd.gov.cn

举报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湖北路30号省委农办3210房,邮政编码:510080

投稿邮箱:gdfpxw@163.com

扶贫政策丨扶贫动态丨经验交流

主办单位:广东省扶贫办

承办单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网

举家扶贫的故事有哪些2

中新社林芝11月22日电 题:西藏“江南”林芝民众脱贫记

作者 江飞波

38岁的白玛多吉在西藏林芝尼洋河畔开了家藏式家具厂,“雕刻机日夜不停,厂里现在订单忙不过来,本来计划最近给开在县里的实体店做些展品,但现在连做展品的时间也没有。”11月中旬的一天,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4年前,他家还属于工布江达县的贫困户。

白玛多吉说,此前,西藏民众有将木工请到家里订做家具的习惯,自己年少时便和木工师傅们在林芝走村入户,学习技艺。“2016年初,我见其他人买的家具质量一般,我觉得我可以做出更好的,于是萌生了开家具厂的想法。”

2017年,白玛多吉向亲友们借了些钱,又向银行申请了30万元(人民币,下同)低息贷款,终于将工厂开起来了。他回忆,第一年多在摸索、学习中度过,家具厂勉强维持。

由于做工精细、价格合理,白玛多吉的口碑日渐传开,此后,他的生意越来越火。他说,2019年,家具厂实现了40多万元利润,而今年1至10月,利润已经超过了6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家具厂8名工人均是当地农牧民,白玛多吉教会他们木工技艺和上漆等,如今他们每人月薪保底有4000元,忙碌时则有万余元。

同在尼洋河畔,如今定居在国道318线一侧的央吉一家的脱贫方式则是“挪穷窝”。“2016年之前,我们一家人住在离这里十余公里外,一个叫铁塔沟的地方。”70岁的央吉回忆,老屋处于深山的一处台地上,由于偏远,须天天背水生活。

她说,自己独自抚养儿子长大,随着孙儿孙女步入成年,她不想后辈继续困在铁塔沟。“2016年,沟里就剩我一户了,生活愈加不便。年初我便向村里申请,说想搬到尼洋河边,靠近国道。”

2016年10月,央吉举家搬至政府安置的新房。水、电以及网络等齐全,还带了个院子。记者在她家看到,院子里有几棵苹果树,枝丫上还留了些红彤彤的苹果。老人介绍,他的孙子工作是驾驶工程车辆,收入不错,今年与人合伙买了一辆货车出租,增加收入。而孙女大学毕业后则在林芝当地一藏药厂工作。

央吉说,搬出铁塔沟后,一家人摆脱了贫困,生活日渐好转,如今衣食无忧。现在她年龄大了,最大的期待是早日抱上重孙。

林芝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闫新航介绍,林芝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因风景秀丽,被誉为“西藏江南”。他说,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墨脱县便位于林芝,林芝脱贫工作面临贫困人口“即分散又连片集中”的难点。

“2016年至今,林芝市每年制定脱贫攻坚涉农资金实施方案,累计落实46.53亿元。”他说,林芝市还设立了风险补偿及担保基金,近5年发放扶贫产业贷款15.54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1.72亿元。

白玛多吉的家具厂及央吉一家,正是扶贫产业贷款和易地扶贫搬迁的受益者。

闫新航说,2019年1月,林芝朗县、墨脱、察隅三个深度贫困县正式脱贫摘帽。至2019年年底,林芝市累计减贫6900余户、2.38万人。2020年初至今,林芝市没有新增和返贫人口,历史性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举家扶贫的故事有哪些3

我叫龙启武,是贵州大龙开发区前龙村的一名帮扶干部,也是大龙经济开发区的一名新闻工作者。2017年8月,刚参加工作1个月的我就接到去前龙村开展结对帮扶的任务,成为脱贫攻坚一线“战士”。

参加前龙村召开脱贫攻坚会议

三年时间里,我既要负责大龙经济开发区的新闻宣传工作又要负责村里的帮扶工作,感觉每天像在打仗般度过。庆幸的是,这几年我把这两项工作都按质按量的完成了,并且得到了“三员干部”的称号。

当好群众的办事员

刚入村时,既没有工作经验、又不熟悉工作方式,仅有满腔热情的我,一开始很慌,像个无头苍蝇一样。

好在身边有许多经验丰富的同事、战友。跟着他们一起下村的时候,我就虚心向他们请教方式方法,再通过实际操作比对锤炼,慢慢的,上了手。

走访贫困户家

前龙村燕家组罗泽武是我的帮扶户,第一次去他家的时候,我们之间打交道并不顺利,他不支持工作,我也没取得预期的效果。

但我没有气馁。不厌其烦的与他保持电话联系,节假日入户走访。每次去他家我还经常带些杂志、报纸等书籍材料给孩子们,一来二去的,我们的关系开始变得近了。

2019年6月的一天,他说村干部让他赶紧把新农合医保资料补齐。“我老婆的户口还没有迁过来,她家里人又不在家,怎么办哦?”

他焦急的告诉我,我也当即应下了这个事。为了帮他办理好这件事情,当天,我第一时间联系到了相关负责同志,多番咨询找到了解决方法,当晚就帮他写好了材料。第二天一早,我借用同事的车,带着他把事情办好了。

“谢谢你了!要不是你,我哪能及时办好这件事哦,你真是我家的办事员哦!”得到群众的这句谢谢,我有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当好群众的宣传员

开展帮扶工作三年多来,我与我的帮扶户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其间点滴,也深深地激励着、温暖着我。

查看罗泽武家黄桃长势

不管是出于帮扶干部身份,还是出于宣传者身份,我都必须吃透各项政策。“医疗救助”“产业扶贫”“教育资助”等各项扶贫政策,我都学着理解,做到了熟记关键内容。在走访中、宣传上,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宣传,确保传达不走样,群众听得懂、用得上。

前几年,罗泽武在自家荒坡上栽种了10多亩黄桃树,因缺乏管理技术,桃林长势不好。2018年冬季,我跟着他走进桃林,了解其家庭刚需。我熟悉产业扶贫相关政策,经过对接,介绍其妻杨林随后参加了黄桃种植技术培训。

掌握技术后,夫妻二人慢慢摸索管理。为了防止杂草生长,还养了500多只跑山鸡,桃林焕发生机。今年黄桃挂果,长势好、品相高。“多亏你带领我们去学了种植技术,不然这些黄桃树就荒起了。黄桃加上跑山鸡,我们收入3万元多。”

当好群众的引导员

前龙村下寨组的帮扶户罗仁群一家也是我的帮扶户,他家也是离村委会最远的一户。该户有6口人,已结婚生子的大儿子、未婚的小儿子常年在外务工,都要年底才回家过年。一家人难得有机会坐在一起商谈事情。

该户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条件,罗仁群前期向大龙街道提交过搬迁申请。但临近搬迁时,两个儿子没有统一意见,大的主张搬,小儿子的不愿搬。

走访罗仁群家

为了这事,两个儿子都回来了。围绕搬迁事宜的面谈,比电话里更激烈。二人各执道理,互不相让。罗仁群难以决断,向我求助:“小龙,你是我家的帮扶干部,你来给我们分析一下,该不该搬迁?”

古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我这个帮扶干部,没把自己当外人。我专门做足了功课,已系统的了解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种种利好。

我说:“根据你家里的情况分析,搬迁可能对你们以后的发展会更好。你们的住房属于危房,不能住了。再加上现在商品房房价高、修房子开销大,务工挣的钱除去开支后,要想积蓄这笔款怕是很难。再加上小的还要成家,压力更大……”经过我的一番政策宣传,最终,罗仁群一家人达成一致,选择举家搬迁。

前两天,罗仁群在电话中跟我一个劲乐:“小儿子下个月定亲,开春就办婚事,到时候你一定得来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