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餐饮发生的故事有哪些

2022-10-30 09:18 作者:中国新闻网 围观:

北京品牌餐饮十年:加速线上布局,擎起数字化大旗,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新闻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餐饮发生的故事有哪些1

品牌云集、包罗万象、兼容并蓄……如果问起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北京的餐饮消费体验,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评价。提及扎根北京本地的知名餐饮品牌,胡大、北京华天、眉州东坡等均在其中。

多年以来,不变的是这些商家对于美食品质的坚持,变的则是从初次触网,到精细化经营,再到开拓创新属于自己的数字化升级之路。这些变化,也让市民们享受到更多便利,足不出门就能够品尝“记忆中的美食”、“口口相传的好味道”。北京品牌餐饮深化模式革新,擎起数字化大旗的故事,不仅是北京餐饮商家求变突破的缩影,更是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初次触网:餐饮不仅一门堂食生意

外面是古色古香的京城风韵,里面是火红的烟火气。门口是热闹的排队场面,屋内则是亲朋好友的聚会盛地。对于座落于北京地标性美食大街簋街上的胡大饭馆来说,这样的热闹场景已持续了二十余年。

胡大饭馆的餐饮创业之路从一间64平米、仅七张桌子的小店开始。十年前,胡大饭馆在这条街上开起了第二家、第三家分店,并逐渐成为人们“夜宵首选”。十年后,胡大在簋街有了五家分店,并开设了两家外卖档口。据胡大饭馆运营负责人张胜滔介绍,“我们是全国首家‘南虾北运’的餐馆,有消费者坐一两个小时的车来尝鲜‘麻小儿’。分店的面积都在1000平方米以上,旅游旺季的时候每桌翻台率能达到7轮/天。”

在拥有了成熟的堂食经营模式后,2020年初,胡大看到了餐饮不仅是一门堂食生意,经营思路必须做出重大改变,加速品牌数字化进程。“我们内部召开了沟通会,觉得需要在做好防疫安全的前提下火速上线外卖,一来是可以弥补房租、人力等刚性成本,二来是可以通过数字化经营扩大门店的服务范围,让胡大小龙虾的香味通过外卖扩散到全北京城。”

图:胡大饭馆外卖菜品,摄影:陈锋

和胡大相比,北京华天旗下的455年“中华老字号”柳泉居接触线上经营的时间则要更早。2016年,因周边地铁修建而阔别十余年的柳泉居重新开业。开业之初,有颤颤巍巍的老人拄着拐杖、拖家带口,排着队来到柳泉居,就为了尝一口老字号家常菜,寻找熟悉的味道。老字号归来,不光要找回昔日的老朋友,还要吸引更多年轻的新朋友。“观察到线上消费是一个大的趋势,2018年我们就上线了外卖服务。”柳泉居饭庄经理孙中善说。

胡大和柳泉居,不约而同地选择切换外卖发展赛道,除了应对环境变化,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新消费场景的机遇。不过,和所有的转型一样,“深度触网”,再到突破创新,并非一蹴而就。

“二次创业”:昔日簋街王者做好数字化精细运营

拥有在簋街叱咤风云的资本,初次“触网”创业的胡大饭馆,一开始仅仅将外卖视作特殊时期的过渡之举——菜单“原样不动搬到网上”,只等着订单上门。

“照搬堂食的菜品,不仅给厨房带来很大的生产压力,也不符合线上用户的消费习惯,部分菜品销量不如预期。最让我们心里没底的是,在门店,我们有服务员、剥虾师等提供全方面的服务,也能收到及时的反馈建议。但隔着手机屏幕,顾客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去服务好他们,真是摸着石头过河,无异于二次创业。”

在美团外卖业务经理的建议下,胡大饭馆研发并推出了更适合做外卖的菜品和套餐,“小龙虾可以按只卖,符合线上尝鲜心态;推出适合小份套餐,匹配上班族的需求;更新了10余次外卖包装盒的设计,让保温效果达到最好。”胡大饭馆张胜滔介绍。最近,针对方兴未艾的“露营热”,胡大还推出“露营外卖套餐”,更远地走出了簋街。

改变正在悄然发生。胡大饭馆成功的“线上改造”,引来了周边商家的跟随。“我们很关注胡大饭馆的动态,研究他们怎么做线上装修、活动策划等,毕竟胡大是簋街的一面旗帜。”簋街商圈的“那记猪手”喻老板介绍到。

老字号柳泉居在过去的400多年里,经历过无数位挑剔的食客,也一次次擦亮自己的金字招牌。但这一次,他们的创业却是从来都没有尝试过的领域,也接受着全新的挑战。

柳泉居的产品、口味无疑都是老一辈的心头好,但对于每天接受着网络世界信息的Z世代来说,知名度可能还不如一家新开的网红餐厅。如何拉近和年轻人的距离,让年轻人按下“点单”键,是老字号新的必修课。针对线上消费群体,柳泉居做了一系列经营改造:打造线上拳头产品,小小的原味豆沙包月销高达过千,还成功带动了其他餐品的销售;摸准年轻人的尝鲜心态,根据季节、节日等变化调整上新外卖菜品;重新装修线上店铺,将线下老字号的视觉元素搬到了线上,让年轻人即便是打开App也能感受到老字号独特的文化气息。

模式创新:餐饮老兵领跑餐饮双主场

来自中国烹饪协会最新数据,目前超7成餐业上线外卖。通过数字化转型,中国餐饮企业成功开启外卖、堂食双主场新时代。精细化经营能够帮助商家提升销量,但在双主场的发展趋势中,根据品牌自身优势和特点,做出模式创新以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更为关键。近年来,以品牌餐饮为代表的北京商家,纷纷开始用实际行动探索外卖和堂食同等重要的发展战略。

2020年,北京“川菜老字号”眉州东坡遇到疫情冲击,损失惨重。眉州东坡创始人王刚,给出的答案是"不管多难,都绝不等死。"随着餐饮行业进入了堂食、外卖双主场常态化的新阶段,2022年以来,眉州东坡在行业内率先实行了双店长制度,由多名专职外卖店长负责门店的线上化运营管理。在眉州东坡,外卖店长从食材挑选到新菜品设计,再到如何提升出餐效率、提升菜品在运输过程还原度,以及用户调研等,都需要全面参与,要做的事与承担的运营责任,不比堂食店长少。

图:美团外卖骑手从眉州东坡门店取餐,摄影:陈锋

眉州东坡(恋日店)的外卖店长李晓斌介绍,“我们需要掌握电脑操作、数据分析、活动策划等能力,最重要的还是具有线上经营思维。当然,外卖店长也不是孤军作战,我们有一个包括接单员、打包员、客服等在内的完整外卖运营团队。美团外卖上有很多免费的外卖运营课程,公司也会组织我们学习。”

改变还在延续。2022年,胡大也进行了创立以来的重大调整——“走出”簋街,开设外卖档口。今年6月,胡大饭馆在双井开设了第一家外卖档口,不设堂食,只提供外卖服务。10月,胡大第二家外卖档口在五道口开业。在该模式下,菜品由总店统一配送,档口负责标准化工序的加热、分装,经营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

十年间,搭上数字化快车的北京餐饮商家,都感受到了数字化带来的重大机遇。胡大饭馆部分门店的外卖规模反超堂食;柳泉居线上渠道销售额占门店总销售额的30%以上;眉州东坡通过“双店长”等创新尝试,为其线上增长积累了强劲的助推力。订单量增长的背后,是餐饮商家线上思维创新、主动拥抱数字化,持续升级改造传统的经营方式,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高质量发展。

回望北京餐饮十年,不变的是餐饮企业对极致口味和服务品质的追求,变的是经营思维和适应新多消费场景的新发展模式。近年来,为了推动本市餐饮数字化转型升级,北京市商务部门出台或推动多项助力餐饮业数字化的行动举措,如相继推动餐饮业数字化升级1.0行动、餐饮业数字化升级2.0行动,并通过线上消费券拉动服务消费、全方位保障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不少北京品牌餐饮商家纷纷抓住机遇,在致力经营好线下堂食“总店”的同时,还通过模式创新做好线上“分店”,成为餐饮数字化“优等生”。根据《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超过68%的头部餐饮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餐饮企业顺应时代发展,主动转型升级,是北京餐饮十年求新求变、积极触网、模式创新的具体体现,也为中国餐饮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源源动力。

餐饮发生的故事有哪些2

“人在外遇到困难是难免的。只要告诉店员要套餐A,找地方坐,吃完直接走就行。”以“套餐A”的故事为材料写一篇文章,出现在了湖北武汉2022年中考语文科目的试卷上。

武汉考生侯雪婷家的餐馆正是提供“套餐A”的小店,看到如此奇妙的“撞题”,她以《要呵护他人尊严》为标题,把平日里见到的父母帮助他人的瞬间写进了自己的作文中。雪婷的作文里有哪些感人的细节?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多餐馆以“套餐A”为点餐暗号,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出一份善意,这背后是怎样的暖心故事?

“来份单人套餐!”

武汉市2022年中考成绩近日已经公布,侯雪婷的成绩过了示范高中资格线,语文分数也超出了她的预期。和多数考生一样,侯雪婷在备考时温习了不少“可能会考”的热点,但拿到试卷看到作文题目的那一刻,她感到又吃惊又神奇。

“呵护他人的尊严,可以点亮生命之光,让社会更温暖”,这是作文材料中的最后一段话。“免费”“套餐”“尊严”,材料中的几个关键词反复在侯雪婷脑海中闪现。度过最初几分钟的慌乱,侯雪婷很快有了灵感:自家餐馆不就是一直在这样做吗?于是,一篇以亲身经历为故事叙述的作文就这样诞生了。

△侯明清(左)鼓励来店里吃爱心餐的客人

父亲侯明清也从未想过,他和爱人习以为常的善举在女儿眼里竟然如此重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武汉的餐饮业造成了很大冲击,侯明清的餐馆也不例外。在艰难经营的那段时间,侯明清也清晰地意识到,不少人因为疫情等原因暂时没有收入,生活遇到困难。

2020年10月底,侯明清在餐馆门口立了一个“免费吃饭”的招牌。“如果你在武汉遇到困难,可以来到小店,告诉服务人员,‘来份单人套餐’,吃完直接走人,不用客气。以后在你有能力的日子里,记得多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餐馆外的“免费吃饭”招牌

侯明清说,因为店开在马路边,频繁地有人进来要讨个水喝、讨个饭吃,所以店里就做了这件事。“我感觉能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为社会做一点贡献就好。对于子女,我也要求他们做一些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

被写进作文里的“金大爷”

侯雪婷是个非常内向的姑娘。虽然中考语文考完第二天,侯明清就知道了考题,但女儿到底写了什么,侯雪婷一直没告诉父亲。

“考完试回来后我们就问她考得怎么样,她说‘结果也都没出来,有什么问的’。她一直怕考不好,回来一直都不敢作声。总在店里看着我们做这些事情,她都知道,也能了解的。”侯明清说。

直到中考成绩发布,侯明清才从女儿口中得知,她的作文里写的正是自己和爱人的故事。这篇题目为《要呵护他人尊严》的作文写了800多字,主要讲了两个故事,其中着重讲的故事就发生在家中的餐馆,也是侯雪婷和弟弟的一次亲身经历。

2020年年底的一天中午,一位坐轮椅的老人来到餐馆,提出要点“单人套餐”。当时侯雪婷一家正在店里吃午饭,看到老人上门,母亲王慧放下碗筷招呼老人,并让厨房准备饭菜。四个菜、一份米饭很快准备好,老人就在不远处的桌子上用餐。侯雪婷8岁的弟弟好奇地边吃边向父母打听老人的情况,却得到了父母严肃的回复,“不要议论别人,那样不礼貌。”

△侯明清为客人准备免费套餐

这位坐轮椅的金大爷因患有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生活也相对困难。在偶然获得这份爱心餐后,金大爷也从此和这家人结缘,他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吃到“单人套餐”的经历。

“第一次去的时候挺高兴的,我看到招牌,就和侯师傅说想点一份‘单人套餐’,他给我做了两荤两素。吃完后侯师傅跟我说,让我经常来吃,跟一家人一样。我听到后感觉挺温暖的,平常没事就去他们店看一看,有时候给他们看看场子。”金大爷说。

在侯明清和侯雪婷眼里,金大爷就像自己的家人。偶尔来店里点一份“单人套餐”,侯明清还会特意多做一份,让金大爷带给家里80多岁的老母亲。侯雪婷也会陪着金大爷一起帮爸爸妈妈择菜、擦桌子。金大爷告诉记者,他还打算这几天再去一次小店,和雪婷聊聊这次特别的写作经历。

暖心暗号传递“人情味儿”

其实,不只是金大爷,侯明清要求店里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对每一位前来就餐的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尊重每一位选择“单人套餐”的顾客,一定要让这个“暗号”在自己的餐馆长期传递下去。

餐馆工作人员张永发说:“只要有人来吃饭了,说要一份‘单人套餐’,厨师马上就做,不需要请示老板,只要有人来吃‘单人套餐’,一定要服务到位。”

△如今,越来越多的店铺门前贴上了“套餐A”提示

这两年,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餐馆在门前贴上“套餐A”的“暗号”提示,成为一处处充满“人情味儿”的新风景。正像武汉2022年中考作文材料中所提到的:“套餐A”是一个有温度的代号,它的暖心之处在于,店家平等地对待求助者,让他们感到自己与其他顾客没有差别,呵护了他们的尊严,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或许还能为他们带来希望和力量。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餐饮发生的故事有哪些3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题:疫情之下,餐饮业逆风前行

新华社记者王雨萧

餐饮业的2021年,消失和新生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餐饮收入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市场规模实现与2019年基本持平。过去一年,疫情反复,一些地方“堂食—外卖—暂停营业”仿佛开启了循环模式。大浪淘沙中,有的黯然离场,有的艰难求生,也有的拥抱变化、积极转型……

餐饮业的下一站,将在何方?

考验,前所未有

“疫情反反复复,尤其是下半年,一直是断断续续地经营。”一家西安餐饮企业负责人说,由于很多店员在家进行封闭式管理,一时间堂食、外卖两条腿都不行了。

西安、哈尔滨、大连、天津……过去一年,局部散发疫情考验着餐饮行业。

莎莎天助(中国)餐饮集团创始人印璐告诉记者,疫情发生以来,莎莎线下餐饮门店关了近一半,西安和天津等地的门店更是一度陷入亏损状态。

《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21)》显示,由于境外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境内疫情存在反复,餐饮消费的公共卫生安全信心仍较为脆弱,相比其他商业活动,餐饮消费恢复得更慢。

“疫情发生后,大部分闲暇时间都宅在家,习惯了自己买菜做饭,或者干脆点外卖,外出就餐的频率降低了很多。”来自北京的“90后”白领赵然说。

即便抛开疫情影响,餐饮业发展仍面临人工成本上涨、租金压力大、供应链延长等诸多挑战。

“这几年‘缺人’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北京新世纪青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易宏进感叹,行业发展不断升级,亟需专业人才履行研发、营销、策划等职能,但社会对餐饮业仍普遍存在“低端”等固有认知,很多高学历、专业型人才不愿从事餐饮工作。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餐饮规模整体较大,但大产业、小品牌现象依然普遍。此外,餐饮产品附加值较低,重产品轻服务、类型同质化等现象仍存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变化,正在发生

春节将至,半成品年夜饭悄然走红。

“简单加热、摆盘,厨艺小白也能吃出有仪式感的‘年味儿’。”大润发生鲜商品总监王珂介绍,便捷美味的半成品年夜饭很受消费者青睐,从预售情况看,今年年夜饭销量将比去年增长50%以上。

疫情强化了餐饮到家消费场景和需求,也加速了餐饮“零售化”进程,半成品菜、包装速食食品等销售增长迅速。

上海盘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中餐标准化的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的半成品菜供应国内200多家餐饮企业、百余家连锁零售企业。“疫情期间,我们的预制菜销售额至少翻了三倍。”公司董事长伍俊峰说,疫情之下,餐饮业供应链正在加速变革。

直面遭遇,寻找机遇。困境中,一些餐饮企业开始加速“触网”“上云”步伐。

对渝乡辣婆婆创始人李进飞来说,每周五在抖音直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除了在直播间推广菜品,他还经常上传自己拍摄的趣味短视频,和年轻人互动交流。他的抖音账号“开饭馆儿的酷大叔”已经吸引超过11万粉丝关注。

“数字技术改变了餐饮的获客方式。”李进飞坦言,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成为餐饮企业的重要引流渠道,打造线上品牌社区,已经成为餐饮从业者的“必修课”。

拓展线上渠道扩大销售、尝试社区配送服务应对疫情挑战、通过文化“IP”打造沉浸式主题餐厅……过去一年,餐饮业结构加速调整,一批餐饮企业积极拥抱变化、寻求转型,为行业加速复苏注入力量。

寒冬,终将逾越

1月初,天津出现疫情。印璐的手机每天响个不停,他要协调莎莎旗下餐饮门店向附近社区送餐,线上小程序“莎家邦1号仓”也推出10斤装蔬菜箱、即热快手菜等产品为市民配送。

“哪怕一个人需要,我们也会毫不犹豫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印璐说,艰难时刻,需要全社会携手努力战胜疫情。

疫情之下,餐饮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政府也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

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对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支持,发放餐饮、零售等消费券促进消费……一系列政策举措相继出台,助力餐饮企业加速恢复元气、渡过难关。

西安推进餐饮业有序复工营业。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4.69万亿元——数据回升的背后,是餐饮业的坚守和创新。

莎莎通过“莎家邦1号仓”打造“前店后场”模式,缩减产品加工链条;青年公社餐厅聚焦“Z世代”消费者,口味设计和店面环境更符合年轻人喜好;渝乡辣婆婆打造轻量化体验店,兼顾堂食外卖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面对疫情,餐饮从业者从未停止求新求变的脚步。

“尽管行业受到冲击,但14亿多人‘吃好饭’的需求始终存在,瞄准需求,主动求变,一定能在困境中拼出一片新天地。”易宏进说。

上个月底,易宏进筹备已久的新餐厅“青年星厨”在北京通州亮相营业。开业当天,易宏进发了条朋友圈。照片里,他和餐厅的“青年人”站在一起,笑着对镜头竖起大拇指。

他相信,寒冬终将逾越,春天定会到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