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武侯的故事有哪些

2022-10-29 14:27 作者:南阳故事说 围观:

南阳故事我来讲(五)武侯祠,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南阳故事说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武侯的故事有哪些1

“南阳山下白水清,卧龙昔日曾躬耕。昭烈至此频三顾,幡然一起作长城。”

南阳故事我来讲,今天让我们聆听诸葛亮的故事,了解南阳历史。

武侯祠

今天我们来到的是智圣诸葛亮十年躬耕之地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就坐落在卧龙岗之上。历史上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南阳武侯祠始建于魏晋时期,历代都有诗文赞叹。唐代诗人李白在《读诸葛武侯传书》中写道:“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杜甫在《武侯庙记》里写道:“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刘禹锡又从更高的境界写下了“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说明早在唐代,草庐就已经名扬天下了。

这座六角亭内有一口水井,是当年诸葛亮在卧龙岗上躬耕时用过的井,因此叫做“诸葛井”。清代诗人朱璘有诗赞叹:“卧龙岗上井渊渊,饮水常思诸葛贤。石上汲痕无数在,辘轳何处向炊烟。”由此可以想象出当年诸葛亮在卧龙岗上生活的情景。

这是武侯祠古建筑群的大门——山门,门额“武侯祠”三个字是郭沫若先生1959年8月8日题写。因为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后,官拜蜀汉丞相,爵封“武乡侯”,死后追封谥号为“忠武侯”,所以全国纪念诸葛亮的祠堂都叫做武侯祠。根据《南阳府志校注》中的记载,诸葛亮病逝后的第二年,公元235年,蜀国的故将黄权得知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消息后,率族人在诸葛亮躬耕十年的卧龙岗上建庵祭祀,才有了纪念性场所。南阳武侯祠始建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宋,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后经历代不断修葺,得以保存至今。让我们一起踏着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足迹,来武侯祠一睹一代智圣诸葛亮的风采。

文字:沙容竹

图片:陈 静

编辑:阳 阳

审核:郭 靖

指导:牛宏成

武侯的故事有哪些2

三国忠魂

三国时期,诸葛孔明南征,大战而胜,七擒七纵孟获,但是却折损了五千余名蜀军。

当年重阳节,诸葛亮返回泸水西岸的时候,忽然天空之中阴云密布,白天昏暗就像黑夜那样,河岸两侧群鬼哭啼。

丞相立于岸边,望着滔滔江水,心有所悟,下令蜀军在泸水两岸设祭坛。丞相沐浴更衣,坛前作法,召阵亡蜀军将士的魂魄来到面前。

诸葛武侯七擒孟获

丞相面对众将魂魄安慰道:“今日是建兴乙已重阳节,典祀于泸水,我建设此坛,名为安魂坛。并下令当地人用神道的规格,在春秋两季祭祀你们,可好?”

群鬼恸哭,说道:“我们本来是蜀中之人,却被异乡祭祀,实在是难以长久!”

丞相听后,闭目沉吟片刻,说道:“人生瞬间,千年也似弹指之间。如果你们有想往生的,可以去往附近土酋人家投生,成就男儿或女儿之身。不愿意往生的,暂且守护此安魂坛,等待一千一百六十年,那时将有我们汉中来的将士屯兵于此。你们就可以去将士的家中做家神,守护他们,接受祭祀。”

群鬼又问:“丞相,到时此地家户众多,我们如何能够分辨是汉家的屯军户?”

诸葛亮回答说:“等到除夕之夜,你们只要见到门上贴红对联的就是汉家军户。可以先行托梦,跟他们说下面的话。”

“供养吾辈者,平日一炉清香。春秋祭以膳食,口呼老爷领祭。立小坛于副祖位置,我就成了你们的家神。保护你们家中的洁净,小鬼野魂不得进来,小偷、盗贼也不敢闯进门。如果有敢为非作歹的人坐在家里门槛上,必定让他们脚下生疮、肚子剧痛。”

蜀军众将士魂魄领命,就此守护在安魂坛。

安魂坛,位于铁索箐(今云南大理洱源县)高八尺,正方形,边长三十六步,坛中埋着一个石匣,诸葛丞相特意用符咒密封、并写下了一行带有天机的漆文。

就这样,日月更替,人来人往,转眼,过了一千一百六十载。

花开花落又一年

千年之后

洪武年间,明军平定云南,将领方天庆率千户将士,屯兵于铁索箐。

一日,方天庆率卫队围猎,追赶一头獐子,只见那獐子钻到一处破败的祭坛里,消失不见了。方天庆很奇怪,下马来到祭坛前,见土堆之中露着青石匣一角。于是,命人掘开祭坛,一探究竟。

等石匣完全挖出,抹去上面黄土,露出漆书:“方天庆开启。”

方天庆一看,心中更加疑惑,于是,砸开石匣,里面放着一个陶瓮,陶瓮被用红布扎口,上面贴着符咒。

方天庆,身为千户之将,南征北战,本就一身正气、百无禁忌。抬手就将符咒撕下,刹那之间,四周云雾密布,阴气袭人,都是鬼魂。

方天庆见怪不怪,神情自若,而贴身卫队则将其护于中间,拔剑戒备。

明代将领盔甲

而这些魂魄就是千百年前,听蜀国丞相军令,于此守坛的蜀军军士。

他们对方天庆说:“我们是蜀相诸葛武侯部将,当年征战孟获,殒于沙场。奉丞相命,于一千二百年后做南疆汉部老爷,你是方天庆吗?”

方天庆说是,并详细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方天庆对诸蜀军将士魂魄说:“我是西平候沐英的部将,我会为你们求封的,现在你们暂且回到陶瓮之中,我命令士兵将你们抬到洱海卫。现在西平候奉洪武皇帝命令,正在修关邑、哨所近百所,都是汉部屯军镇守。我见到元帅的时候,你们也要向他说明,到时元帅必定同意你们作为屯军户家神的归宿。”

天庆于是携诸魂到了大理府,见到元帅沐英,又让诸魂出,拜元帅,将原委说明。

西平候沐英被蜀军将士魂魄的赤诚所感动,对他们说:“你们曾在千年之前,造福一方,现在德胜楼已经建成,如果想成为神的,可以往前一步,我将你们封为此地坛神。”

有十二魂欲成坛神,沐英则领云南十二处关键地建坛,封此十二魂为镇守魂,镇守云南十二处。

其余魂魄则愿入屯军之户,成为家神。

沐英传令,当年除夕,见家户门前贴红色春联的,可选择入户成为洪武屯军家神,成为“养老爷”。而愿意祭祀养老爷的人家,也可自己在家设副坛恭迎。

英雄惜英雄

从那以后,在云南赵州、永平、永昌、武英关、楚雄等一带,屯军家户都有“养老爷”的风俗。

供养者也确实得到庇佑,贼盗不敢入室,一旦歹人进家,必然脚软、肚子疼。

赵州的土匪头子黄黑仔与一屯军将士对决,黄黑仔把将士打落下马,正要挥刀结果将士性命。将士大喊一声——家坛神。

黄黑仔突然看见一铁甲古战士持铁鞭出现,铁甲古战士一鞭正中黑仔后背,黑仔头一昏,跌下马来,被生擒。

还有独臂古战士家坛神擒住盗贼的,也有古战士家坛神打走水鬼,救下家中幼童的。

这样的例子,当时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每当中元节的时候,各家接祖,先接祖先,再接家坛神,祖先与家坛神同桌享用祭祀。

上供的时候,子孙同呼:“神祖公桌,皆大欢喜。敬以香烟,佑我吉祥。”

至今,南方地区多有人家供养,名曰“养老爷”

小战士

老兵——卫根陈

评语

这是我国明代所记录的祭祀诸葛武侯麾下将领的故事。

自古以来,保家卫国的军人皆受敬重,今亦如此。

而有人曾说,往往墓园阴森可怖,但唯独烈士陵园让人心中无惧,反而有温暖之感。

这就是保家卫国的军人,胸怀天地之间,浩然正气的缘故。

编译丨横渡宇宙

武侯的故事有哪些3

桥,是人世间最情长的地方

它承载了四季沧桑,留下了最朴素的情怀


因水而有桥,因桥而有景

看一座桥,就是看一段历史、听一段故事

那一缕情丝、一方烟火、一场回忆

都会被每个人藏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在武侯区有这么一座存在了2200多年的桥,位于成都市老南门,又被称为老南门大桥,跨南河,与武侯祠毗邻,是成都已知最老的古桥之一,也是成都历代诗人吟咏最多的桥,承载着蓉城记忆的起点,堪称“成都第一桥”。


图片来源于话说天府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唐代诗人张籍的《成都曲》不仅道出了当年万里桥一带的繁华,更让这座桥穿越千年历史烟云,名满天下。


在那时,万里桥边的码头是成都人送客的地方,桥的两岸有许多茶楼酒肆,人们在这里畅饮后依依惜别,看着故人的船帆消失在天边。


图片来源于成都方志


为了加大城内交通的流量,1995年万里桥被拆除,在原址修建了大跨度的钢筋混凝土大桥,以后又在桥的上空修建了高架桥。


现在的万里桥已经从一个具体的实物,变为承载历史的地理记忆,但万里桥见证的繁华和万里之路始于此桥的寓意却一直留在成都人民的记忆中。


在这座两千多年的桥上,我们听到了一些大家关于它的故事。


沈从文说:在青山绿水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以前我家在桥的这头,老头子家在桥的那头,晚上吃完饭我们就约在桥中间见面,从这头走到那头,就这样来来回回,明明就几百米的桥,每次都要走一个多小时。”


桥上,一位老奶奶正和老伴儿相伴而行,她说,这座老桥,陪伴了他们从青丝到白发的所有记忆。


“那个时候天上还可以看到星星,我们俩还会因为哪颗星星最亮闹矛盾,有一次气得我两天没理他。


后来他就跑到我家楼下等我,向我道歉,还说‘以后我们不在桥中间见了,我到你家楼下来接你’我的气一下子就消完了,现在,我们吃完晚饭还是会一起出来转转,只是现在已经看不到星星了。”


有人用“蜂鸟”来比喻外卖小哥。


因为他们悬停于城乡之间,穿梭于偌大城市里每一处犄角旮旯,如蜂鸟般不停地扇动翅膀,试图悬停在城乡的上空,他们只有不停向上飞翔,才能让自己不跌落而下。


小王是一位外卖骑手,他穿着蓝色的短袖,每天骑着摩托车日行百里,走遍城市的角落,皮肤黝黑,胳膊上还露着多处擦伤留下的结痂。


“干这份工作,磕磕碰碰其实很常见,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奔波在城市之间,怕赶不上时间,总是要把速度开到最快。”今天早上,他还不是特别忙,在万里桥的树荫下,坐在摩托车上休息。


“我很喜欢这里,每次过桥的时候,我都会刻意放慢速度,感受风从河面吹来,有时候还能看到夕阳和落日,我们老家也有这样的一座桥,在桥上可以看到跟这儿一样的太阳,这些在城里很少看到,因为楼太高了,把风、朝霞、落日都挡住了。”


桥头,一对母女正在锻炼,女儿今年刚高考完,这让她突然有了充足的时间做自己想干的事。


“高考前,每天上学也会从这座桥上路过,当时只是感叹,桥怎么这么长?人怎么这么多?离学校怎么还要走这么远?等卸下了一切压力,现在再走这座桥,我才发现这座桥原来这么短,就像高中三年,每一天我都过得度日如年,但是回首一看,三年也只是短暂的三年。”


当得知她每天走过的这座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后,她惊讶道:“我每天从上面走过时,都背着历史课本中几千年前的历史事件,但是没有发现过我脚下走过的桥,竟然也是两千多年前的,原来很多身边的事物也是值得关注的啊。”



在历代诗人的笔下,万里桥是成都所有文化景点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之一。


它承载着,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的“万里之路,始于此桥!”


杜甫的“西山白雪三城戌,南浦清江万里桥。”


张恨水对景感怀的“江流呜咽水迢迢,惆怅栏前万里桥。今夜鸡鸣应有梦,晓风残月北门潮。”


但是对于每一个从上面路过的行人来说,它扮演着更多的角色,从青丝走到白头的那一根红线,繁忙中回忆故乡的净地或是通往梦想的必经之地。


桥,既是方寸之间,也是天涯万里。


那座桥或许已经被重建,改变原样,但桥上承载的回忆,在人们心中还是那一座老桥的模样,长满青苔,沉默不语。


或许每个人记忆中都有一座桥,关于桥,你的记忆是什么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