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有话题的民间故事有哪些

2022-10-29 14:23 作者:晶报 围观:

元故事 | 我们讲过的100个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晶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话题的民间故事有哪些1

001 5月9日|NFT来了

讲述NFT数字藏品的故事,探讨如何取得一张通往元宇宙的通行证。

002 5月10日|吴岩的结局

作为深圳本土的科幻小说作家,吴岩的结局,就是深圳科幻文学的未来。

003 5月11日|深圳“候鸟”陈楚生

曾经飘在深圳城中村的“候鸟”陈楚生,特意为他租住过的村子写了一首歌。

004 5月12日|“疫中人”

这三年,我们的生活都被疫情改变着,每一个“疫中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005 5月13日|“现代”张笑宇

我们都在对“现代化”的憧憬中长大。但究竟什么叫“现代化”?张笑宇勾勒的现代社会,跟每个人想象的都不一样。

006 5月16日|TA叫“未来”

从1980年代的国贸大厦到今天的未来大厦,深圳诞生了很多摩天大楼,在时代面前,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未来”。

007 5月17日|深圳“熊”孩子

“熊大”“熊二”,虽然操着一口喜感的东北话,却是地地道道的深圳制造。

008 5月18日|石“破”天惊

一块湮没千年的唐朝石碑重现人间,千年来掩埋于历史尘埃之中的一段传奇故事也被唤醒。


009 5月19日|枪与玫瑰

中国第一个女博士、女律师,辛亥革命中的女刺客,把女性权益写进中国民法的第一人……深圳女人郑毓秀有着怎样的开挂人生?

010 5月20日|勇敢者游戏

从滑板公司的专职销售到全运会亚军,再到滑板店老板,一个女滑手的飞跃人生。

011 5月23日|“杀”进春天

疫情之下,剧本杀门店要想活下去,并不比剧本杀游戏里的人物更加容易。

012 5月24日|博雅的诞生

1981年夏天,一张开始试刊的报纸《深圳特区报》,和一家即将诞生的画廊“博雅画廊”,共同宣告了深圳一种新型文化的诞生。

013 5月25日|当“梵高”遇到梵高

在大芬油画村临摹了无数次《向日葵》的“梵高”们,在阿姆斯特丹看到梵高亲笔画的《向日葵》之后,会产生怎样的艺术觉醒?

014 5月26日|“追梦”格子间

深圳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在格子间一样的自习室度过闲暇时光;TA们不是“卷”了,只是不甘心“躺平”。

015 5月27日|深圳天际线

从国贸大厦到地王大厦,从京基100到平安金融中心,深圳的天际线在不断地向上生长;或者说,深圳的历史,就是城市天际线的成长史。

016 5月30日|光阴的故事

罗大佑开启了2022“线上演唱会之年”的第一个高潮。哪怕他当年歌中唱到的“未来的主人翁”们已经从高三变成了“三高”,他们也不会忘记那些“光阴的故事”,也宁愿相信“明天会更好”。

017 5月31日|水下的舞者

国风舞蹈+极限运动的水下舞蹈成为“网红”,源于深圳青年舞蹈家张娅姝的奇思妙想。“飞天”不光可以飞天,而且可以入水。

018 6月1日|“胖虎”成名记

虎年,一只胖乎乎、萌哒哒的老虎出道于微博,在深圳龙岗创客园被打造成流量IP,看似偶然的爆红,总在关键时候踩对了点。

019 6月2日|寻龙诀

端午节前夕,在河网密布的珠三角,从龙舟制作的秘诀,寻找或将消逝的文化记忆。

020 6月6日|跑!还是不跑?

三年疫情,“路跑”赛事不断取消、推迟,很多跑者失去了方向、目标和动力,而只有那些真正热爱的人,才会坚守。

021 6月7日|无问“西”东

曾经的中国脱口秀“一哥”黄西去哪了?其实他一直坚持在说。他影响下的一批深圳脱口秀演员,开创了中国脱口秀的新天地。

022 6月8日|高考进行曲

深圳5.12万名高考生走上考场,接受人生的第一次“大考”。高考前夜,正是2022年的芒种节气。学子们种下希望,期待收获未来的曙光。

023 6月9日|海之书

在深圳大鹏半岛,曾经辉煌的鸿华印染厂内,翻新后藏着一座极具个性的图书馆,名叫海洋图书馆。它的存在,为深圳这座滨海城市,增添了一份海洋文化特质。

024 6月10日|甲胄青年

每个男人在小时候都做过金戈铁马的梦,但不同的是,深圳青年阿杰成了历史武备博主、甲胄制作者,儿时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025 6月13日|无人驾驶时代

1921年美国俄亥俄州三轮车Ohio开启了自动驾驶追梦之旅,一百多年来,人类探索无人驾驶的步伐从未中断。深圳无人驾驶的熊猫公交,或许能为这个进程加快脚步。

026 6月14日|双城人

2008年,香港设计师高少康来到内地发展。那一年,深圳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的第一个“设计之都”,新锐城市与新锐设计师的命运,从此开始有了交集。

027 6月15日|发现东山村

深圳“斜杠青年”吕十立和文化学者邹小辛,历时3年半田野调查,梳理出一个深圳古村落的前世今生。

028 6月16日|风的季节

在《声生不息》中崭露头角的香港“00后”歌手炎明熹说:“香港是我成长的地方,深圳有我和爸爸妈妈的回忆。”

029 6月17日|隐形的翅膀

赴美打球的深圳女孩宋翊嘉和一支中学女子篮球队,讲述着一个关于深圳校园体教融合的故事。

030 6月20日|“东方”亮了

深圳企业投资打造的赣州方特东方欲晓主题公园,怎样用高科技为载体的沉浸式体验,讲述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031 6月21日|一条大河

乔羽九十五岁高龄离世,他的歌,与青春有关,与岁月有关,与一代代中国人的记忆有关。斯人已逝,“一条大河”奔流不息。

032 6月22日|英国人,深圳人

巴雷特父子,英国视频博主,坐拥200万中国粉丝。他们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讲述着自己的中国故事、深圳故事。

033 6月23日|等“风”来

在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一群香港青年正在努力把梦想化作现实。了解了他们的故事,你会更加理解,为什么“深圳前海,生机勃勃”。

034 6月24日|一球成名

一个香港青年,出身英超青训,回国加盟深足、入选国足。他可能成为未来十年中国国足的中前场核心。他叫戴伟浚。

035 6月27日|大湾区女孩

从伍珂玥踏进深大校门的那一刻起,她和深圳的缘分,不再只是过客;2021年,她唱着从小听到大的粤语歌,获得了当年“中国好声音”的总冠军。

0366月28日|一路向北

香港TVB曾经是内地演艺界的天花板和风向标。近年来,当崛起的内地制作力量对TVB形成虹吸效应时,TVB艺人则大举北上,成为内地娱乐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

037 6月29日|桥那边是深圳

50年前,香港中文大学学生阮健骢第一次走过罗湖桥,踏上深圳这个地方。50年后的今天,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阮健骢已经和深圳结下不解之缘。

038 6月30日|音乐之城

香港作曲家陈永华,正在为港中深、为深圳打造一座音乐教育殿堂;深圳音乐学院永久校区,将于2024年在龙岗体育中心地块全面建成。

039 7月1日|归来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前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接受晶报专访,讲述25年前香港的回归,如何引发了他的“回归”,以及那一刻所经历的犹豫、思考、兴奋、泪水。

040 7月4日|疯狂的赛车

前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主席沈金康,在“重在参与”的香港体育环境里培养出一位“亚洲车王”,这是个“疯狂”的故事,也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好故事。

041 7月5日|别样“霍格沃茨”

港中大(深圳)有逸夫、学勤、思廷、祥波四大书院。它们当然并非中国古代书院的翻版,同时也不仅止于英文对应的“college”。其内核,实为现代大学教育的一种全新的组织模式。

042 7月6日|生命之“嘱”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开创了中国生前预嘱立法的先河,首次为解决医学伦理难题提供了法规依据。

043 7月7日|留守的家

港中大(深圳)港籍教授梁永波讲述他和他的内地学生的7年。他说:“大学应该给学生充分寻找兴趣的机会。读书,最终应该都是为了兴趣。”

044 7月8日|归去来兮,遇见“河套”

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院长陈福荣,生于中国台湾,求学于美国,年过花甲在河套深圳科技创新合作区开始新的创业。

045 7月11日|“时间”简史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话塑造了深圳和深圳人。这句话诞生的历史,也是深圳的创业史。

046 7月12日|消失的“爱人”

在纸媒的黄金时代,中国的体育记者如过江之鲫,风头无两;而到了新媒体时代,体育记者却被逼到了隐秘的角落,疲惫且安静。

047 7月13日|“无厘头”背后的人

你曾经无数次为周星驰的“无厘头”乐不可支。但是你或许不知道,你笑出来的眼泪,有相当一部分要归功于站在“无厘头”背后的导演李力持。

048 7月14日|被SARS“选中”的人

在感染病领域深耕30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与病毒战斗的人生。

049 7月15日|书籍的“新衣”

书籍的塑封,究竟是存在即合理的必然结果,还是多此一举的白色垃圾?

050 7月18日|“园”梦仙湖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孟兆祯逝世,他的经典作品留在了深圳——仙湖植物园。

051 7月19日|烘焙“小确幸”

来自台湾的“金牌冠军”面包师刘天庭,在深圳“大隐于市”都做了些什么?

052 7月20日|深圳的“普罗米修斯”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收录了100件最具代表性的藏品,最后一件是深圳制造的太阳能灯。这盏灯对世界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053 7月21日|地下深圳

深圳的“第二张地图”正在绘就。到2035年,以运营里程超过1000公里的深圳地铁为骨架,我们将看到一个更加庞大和美好的“地下城市”。

054 7月22日|深港凌家

从凌道扬倡导设立中国植树节,到家族后人捐赠港中大(深圳)设立第五所书院,布吉凌家的人文气质在深港大地传承百年,生生不息。

055 7月25日|让梦想在深圳开花

《隐形的翅膀》的作者王雅君定居深圳,期待为更多歌手插上“隐形的翅膀”。

056 7月26日|向海而生

全球首次美人鱼表演比赛在深圳举行。赛事的策划者黎达,也如同一条向海而生的“美人鱼”。

057 7月27日|青春守艺人

深圳女孩罗雯婧留英归来,做起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皮影”的传承人。

058 7月28日|深圳人的湖贝

湖贝,一个村落的旧改牵动人心。因为她浓缩着深圳的过去,记录着深圳的烟火,连结着深圳的未来。

059 7月29日|三星堆之谜的深圳解法

一场“理解三星堆”大展,让笼罩在三星堆文明上的厚厚迷雾在深圳拨云见日。

060 8月1日|元故事 新故事

元故事的作者、编者们,说一说关于自己的故事,为晶报创刊21周年“庆生”。

061 8月2日|“大师级新校园”就在身边

“新校园行动”兴起,深圳建起了一些不一样的校园; 它们的背后,是一群国内外知名的建筑师。

062 8月3日|烟火景田

红尘滚滚、烟火盈盈的景田片区,烧烤店主“小四川”的人生故事并不寂寞。

063 8月4日|余阿姨和“余记”

在深圳光明,这个最早具有“移民城市”特质的地方,一家越南肠粉老店里藏着无数归侨记忆。

064 8月5日|不太一样的袁庚

袁庚的名字,已经与深圳融为一体。但是关于袁庚,你所不知道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065 8月8日|光荣和梦想

深圳体育中心正在改造升级,它承载着深圳体育的光荣和梦想,也浓缩着深圳的城市记忆。

066 8月9日|深大建校往事

深圳大学的建校史,不仅是高校建设的一个奇迹,更是“深圳速度”更早的出处和由来。

067 8月10日|“第一槌”和它的菠萝蜜

1987年12月1日,土地使用权拍卖“第一槌”改变了中国。当年拍出525万元的土地,如今,总市值已达到18.4亿元。

068 8月11日|周力的“全球”

疫情之下,深圳艺术家周力全球三展齐开,经历了生活和思考,她认为灵感是从内心生长出来的。

069 8月12日|华强北的琴声

当钢琴走上深圳华强北街头,这条以“电子”闻名的街道被赋予了新的灵魂,也串联起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070 8月15日|打捞小书店

在这个电子化、碎片化的年代,小书店的坚守,给深圳人保存着一份不可替代的温度。

071 8月16日|一河两岸深港情

37公里长的深圳河,深圳和香港曾经的天然阻隔,今天已是双城融合发展的纽带。

072 8月17日|深圳足球拓荒记

深圳足球,有过中超冠军的辉煌,也有保级、降级的挣扎。那些曾经的欢呼与泪水,都是城市的记忆。

073 8月18日|戏台春秋

一座名叫“深圳”的戏院,比经济特区早诞生20年。而她的影响,是跨越深圳河两岸的。

074 8月19日|岁月的底片

在人人都是摄影师的今天,我们不该忘记上世纪80年代诞生在深圳的《现代摄影》杂志,曾经开创了中国纪实摄影的先河。

075 8月22日|铜像往事

讲述莲花山顶邓小平铜像的故事,谨此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8周年。

076 8月23日|你可知“丁龙”这姓名

在国际汉学界汉学系的起点,来自1901年美国一位普通华工的捐款,他名为“丁龙(Dean Lung)”,来自广东台山。但是,他并不姓丁。

077 8月24日|速度与激情

国贸大厦,这座曾经代表深圳的高楼,它的故事远远不止于“三天一层楼”那么简单。

078 8月25日|奏响深圳四十年

40年风雨兼程,深圳交响乐团与特区共成长,成为深圳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079 8月26日|深圳的42个瞬间

不同年龄段晶报记者在42年间采访、参与、听闻或亲身经历的42个“深圳瞬间”,既是一篇特别策划的“元故事”,也是晶报人送给深圳经济特区42岁生日的一份礼物。

080 8月29日|“小平画像”30年

从“黄牛嘴”到小平画像广场,深南红岭路口这片13500平米的空间,30年来见证着深圳这座城市的生长。

081 8月30日|那片海湾叫“深圳”

从深圳湾公园的建设故事,看“山海连城 公园深圳”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现实的。

082 8月31日|书之城

深圳书城的前世今生。它不仅是深圳人的书城,更是大湾区人共同的文化地标。

083 9月1日|为她时尚

40年来,深圳女装从来料加工到走向国际流行前沿的故事。

084 9月2日|海底植“树”的人

在深圳有一群关心海洋生态的人,他们在海底种下的不光是珊瑚,更是绿色和希望。

085 9月5日|椰子鸡,深圳菜!

海南的文昌鸡在深圳遇到海南的椰子,意外碰撞出深圳地标菜——椰子鸡。

086 9月6日|猪脚饭:深圳“打工餐”

一碗实惠可口的猪脚饭,抚慰了无数深圳人的胃,成为名副其实的深圳“打工餐”。

087 9月7日|潮菜“无边界”

走南闯北的大厨郑凯华,从吉林到重庆,不同的味觉体验为他创新潮菜烹饪埋下了怎样的灵感?

088 9月8日|海胆“上岸”记

从非遗“海胆粽”到“网红”海胆月饼,深圳南澳几代疍家人的迁徙故事尽在其中。

089 9月9日|当中秋节遇到教师节

史上第一次,中秋佳节与教师节“相遇”。对深圳的老师们来说,两个节日碰撞出的,是加倍的温暖和共同的情感回忆。

090 9月13日|没有“中国杯”的日子

因为疫情,亚洲最大的大帆船赛事“中国杯”已经停办了两年。深圳帆船手颜宇业时刻准备着,等待拨云见日的那一天。

091 9月14日|大厨出少年

“2000一代”大厨正在成长,粤菜文化代代相传,常吃常新。

092 9月15日|诗与洞背村

2014年夏天,诗人黄灿然离开香港,迁居深圳洞背村。在乡村郊野,他专注翻译和写诗,爱着山海之间万事万物。

093 9月16日|深圳螳螂拳传人

土生土长的深圳沙井人冼润长,作为非遗项目“华林派螳螂拳”的第三代传承人,将中华武术瑰宝带进校园,传播海外。

094 9月19日|海上钓鱼人

滨海的深圳,“海钓”渐渐成了一种新兴的娱乐休闲方式,其相关的产业链、人际圈以及相关的行业自律,也织成了一张海上之网。

095 9月20日|蚝乡盛宴

广东省级非遗“沙井蚝”,历经千年传承,每一次变革的背后都是蚝民以无畏和智慧与海洋拥抱。

096 9月21日|人间有花开

电视剧《人世间》让演员洪浚嘉广为人知。殊不知,他的童年写满了“深港两地”的故事。

097 9月22日|海里追风者

黄淙果才13岁,已经成为中国第一批独自驾驶OP帆船完成离岸夜航挑战的青少年选手。这就是新一代深圳人对海洋全新的认知,和精彩的海洋生活方式。

098 9月23日|为了艾柯的聚会

一场关于翁贝托·艾柯的学术研讨会在线上召开。这场研讨会的背后,是深圳大学传播学院于晓峰老师21年的人生思考、21年的学术坚持。

099 9月26日|一笔一笔救自己

从意外失去双臂的残障少年,到走红网络的“口书”书法家,何子龙经历了怎样的磨难与奋斗?

100 9月27日|非虚构:潮起潮落

当晶报的非虚构专栏“元故事”来到第一百期的时候,让我们理一理思绪,梳理一下中国非虚构新闻写作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来源 | 晶报APP‍‍‍‍‍‍‍‍‍

记者:马骥远

制图:贺曦

编辑:周晓飒

#真实元故事#

有话题的民间故事有哪些2

以下故事,出自清代王韬志怪笔记小说《松隐漫录》,翻译时有改动。文中插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烦请告知删除。

在扬州有一位年轻人,叫许琳,字玉林,他是一位世家子弟,家里很有钱,他家的祖祖辈辈都住在扬州。

许琳的母亲是越(古代对长江以南沿海一带称为越)地人,她怀孕快分娩的时候,曾经梦到玉制的燕子飞入怀中,不过刚到怀里,玉燕翅膀就断了。当天晚上,她就生下了许琳,家人都觉得,这孩子不一般。

许琳长大后,身高八尺,玉树临风,丰姿俊逸,风流倜傥,是个标准的大帅哥。许琳不仅帅气,还很聪明,简直可以说是神童,他看书从来都是一目十行,而且过目不忘。他喜欢诗词,但写诗词时却不太在意诗词的意境,只是随性而为,但即便如此,他的诗词也很不错。

除了写诗词外,许琳还喜欢剑术,他常常自己挥舞长剑,剑术不错。

后来,许琳得到一把倭国(古代中国对日本的称呼)的宝刀,这把刀寒芒锋冷,削铁如泥,十分锋利。自从得到这把宝刀后,许琳就佩戴在身边,轻易不给别人看。

这一天,许琳去参加朋友的宴会,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此时,月亮不见了,几颗疏疏落落的星星也不甚明亮,天色很暗。途径空旷的山野,树林更是连星光都挡住了,完全算是伸手不见五指。但是,有宝刀在身,许琳一点也不害怕。

正走着,忽然树梢上有一丛磷火,从树上落下来了,就在许琳眼前。这磷火十分奇怪,看起来是一串串的,就像是一串珍珠。磷火落下来的一瞬间,许琳挥舞宝刀,将磷火拦腰砍断,结果这磷火忽然变成了千百道白光,环绕在许琳周围。

许琳大惊,一路向前狂奔,但是那些白光却在后面追着他,似乎没有打算放过他。

许琳继续往前跑,大约跑了一里多路,他看到一间房子在跟前,房子看起来很华贵,很漂亮,门口左右两边各有一个石狮子,显然是大户人家。

许琳敲了敲门,看门人打开后,看到他,问道:公子是什么人?为什么半夜到这里?

许琳说:我去赴宴回来,路过这里迷了路,希望借宿一晚。

门开后,看门人请许琳到屋里。内堂中有一位虬髯男子,穿着戎服(军服),如果没猜错,他就是这间房子的主人。虬髯男子看到许琳后,从内堂出来,从台阶上下来,出来迎接许琳,并把他请入内堂中。

进了内堂,虬髯男子自我介绍了一番,许琳才知道,原来他姓萧,官居总兵,他本来是小将士,因为平定反贼才升到总兵。

这里,四面墙壁上挂着几十把刀,每一把刀都露着寒芒,在烛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似乎是星星一样,射着光芒,看起来,这里每一把刀都是宝刀。许琳喜爱剑术,也爱宝刀宝剑,于是盯着看,目不转睛。

萧总兵一看,笑着说:客人也喜欢兵器吗?

许琳目光还盯着宝刀,也不回头,漫不经心地回应:是啊,我也喜欢宝刀,跟大人有同样的嗜好。大人,不妨看看我这把宝刀,如何?

说着,许琳解下了佩刀的宝刀,双手举起,示意萧总兵看看。

本以为萧总兵看了会吃惊,没想到他瞥了一眼许琳的倭国宝刀后,很不屑地说:什么宝刀,你这不过是一块腐朽的铁片而已,都算不上宝贝。本总兵以前从军,攻打金陵城,城破之日,我一跃跳到城头,从断壁残垣中走着,然后到了伪天王府。那时候,我忽然看到伪天王府里的后园中,有一口枯井,里面冒出白光,直冲霄汉。很快,白光不见了,我默默记下了位置。

许琳一听,着急问道:后面怎么样了?

萧总兵看了看他,说道:当时我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因此不敢贸然下井看里面的情况。次日,我招募几个勇士,然后用绳子系着篮子,把勇士放进篮子里,吊入井中,看看情况。原来,井底下有一块石匣子,这匣子被封起来了,很是坚固。勇士把石匣子砸碎后,里面藏着一把匕首,晶莹剔透,似乎刚磨锋利,匕首背部还铸着两条龙,上面还有几十个蝌蚪文,不知道是什么字,估计是匕首铭文。勇士们出来后,把匕首献给了我。当时,正好有反贼逃跑,我拿出匕首一试,发现这把匕首的确锋利,杀人不沾血。

顿了一顿,萧总兵继续说:后来,曾侯听说了这件事,问我要匕首观看。他看完后说,匕首应该是东周或者秦代的宝贝,不过他不知道蝌蚪文是什么意思。后来,他问了幕僚,其中一位叫张君山,他学识渊博,张君山看完蝌蚪铭文后,又看了不少古籍,这才大概知道铭文的意思。原来,上面的铭文是:彩铁链,质刚性柔。敛锷于匣,得气之秋。用则佐汝封侯,不用则斩天下不义丈夫头。

许琳是个才子,知道这段铭文的意思是:这把匕首叫彩铁链,材质刚柔并济,这把匕首短剑藏在石匣子里,打开得气的时候,如果能用这把刀,就可以帮助主人封侯;如果不用,也可以用来斩杀天下间不忠不义者的人头。

如此看来,这把匕首短剑,不但是宝贝,而且还颇具灵性。

只听萧总兵继续说:以前,这把匕首我一直佩在身边,一刻也不离身,即使是睡觉的时候,也要藏在枕头下。如今我已经老了,老骥伏枥,也没有什么志向了,以后也没什么飞腾机会了。我看客人很是豪迈,颇有侠义之气,所以,我想把这柄匕首送给你。

萧总兵说完后,让一个童子去取匕首来。

很快,童子把匕首捧来了,萧总兵握着匕首,然后到院子里,开始慢慢舞动匕首,时而盘旋,时而飞跃,时而站立……后面他越来越快,只见刀光一片,已经看不到萧总兵的身子了,他全身都笼罩在银光之中。

许琳知道,萧总兵这是在传授他剑法呢,于是用心观看,他领悟了许多,剑术自此后又大有精进,世上鲜有匹敌。

萧总兵演练后,把匕首传给许琳,说:这把匕首,锋利异常,即便是几尺厚的铁块,轻轻一刺,也能把铁块洞穿;还有,这把匕首能够斩妖辟邪,你要慎重使用。希望你能珍惜宝刀,用它建功立业吧。

许琳双手接过匕首,内心激动不已,他收起匕首后,又对萧总兵施礼,表示感谢。

萧总兵给许琳安排好房间,然后就去睡了。许琳激动不已,躺在床上睡不着,不断想着萧总兵的剑法,后来在迷迷糊糊中才睡着。

天亮以后,许琳觉得身体有些凉,他睁眼一看,发现自己居然睡在几个野坟中,匕首还在他手中。原来,居然是一场奇遇,也许是神授匕首吧。

许琳起来后,转身看了看,发现身后不远处就有一座巨大的坟冢,坟冢旁边的石碑上,写着“萧将军墓道”。原来,这里就是萧将军的墓,难怪会有萧总兵传授匕首给许琳。看来,萧将军并不想让匕首陪他埋在地下,他还是希望匕首能够重见天日,再帮世人建功立业。

想到这里,许琳在坟冢前跪拜了,心中默默感谢萧将军。

许琳的舅舅在蜀中做官,他写了一封信,让许琳去帮他做事,负责整理文件等。

许琳打包后,就向蜀中出发。途径楚南,傍晚时,许琳看到客栈,就去要房间住一晚。客栈已经住满了人,许琳看到后面房子没有人住,就说自己可以去后房住。

老板却说:后面的房子里闹妖精,早就没人敢去住了,所以客人不要去那里住,免得惹祸上身。

许琳哈哈大笑,说:妖精都是人引起来的,它们岂能害我!放心吧,我今晚就住在那里,不会有事。赶紧让人打扫房间,弄些被褥来。

老板劝了没用,只好安排。许琳入住后,点起了灯,在灯下看书。

一开始,房间里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三更天时,只听有脚步的声音,声音很轻,猜测是个女子。随即,又有几个女子说笑的声音,许琳有些害怕,但转念一想:我有匕首在,何惧它小小的妖精?我就以不变应万变吧。

许琳装睡觉,偷偷听动静,并仔细观察着。

很快,来了三个女子,个个都很漂亮,说是妖艳也不为过。不过,她们的衣服都很古老,显然不是当时人。她们进了房间,看到许琳,很是生气,质问道:哪里来的狂生,居然敢占据我们的闺房?看来,我得让赤精子来请走他了。

于是,三个女子捏着嘴唇,发出口哨一样的声音。

这时候,只听外面狂风四起,门窗都打开了,只见一条几丈长的大蛇来了,大蛇浑身赤红,如同一条火炼,从空中飞了进来,还瞪大了灯笼般的双眼,突出几尺长的蛇信子,显然要吃了许琳。

许琳丝毫不惧,拿出匕首,一挥而过,只听一声好像撕裂布帛的声音,赤火蛇已经被砍为两段了。赤火蛇断成两截后,那两截在地上忽然不见了,变成了两把剑,看起来也是很古老的剑。再看那三个女子,也都不见了。

既然没了动静,许琳也就枕着匕首睡觉了。

天亮以后,老板带着人来看许琳,他以为许琳也会被妖精吃掉,因为之前每次都是这样。结果,看到许琳安然无恙后,老板大吃一惊,下拜说:我阅人无数,从没看到你这样的英杰,请受我一拜。

许琳也不说昨夜之事,还礼后,收着古剑离开了。

来到峨眉山下,许琳放慢了马蹄,慢慢欣赏山色。正看着呢,只见一个东西从树林中飞出来,疾若闪电,直奔许琳跟前。马已经反应过来了,突然扬起前提,站了起来。许琳来不及多想,拔出匕首刺向那个东西。

就在同时,许琳背包里的两把古剑也发出长啸声,从包裹里出来,迎着前来之物。

而在这时候,匕首已经脱手而出,飞到空中,一瞬间追着那东西到了云中。那两把古剑,也迎难而上。没多会儿,云中一件东西落了下来,这东西长着狗头蛇身,身上有鳞甲,头上有角,血淋淋的,乃是独角龙。

接着,匕首回到许琳手中,而两把古剑则飞到云中不见了。

也许,这两把古剑是通灵神物,不肯久在人间吧。许琳这么想着,心中有些失落,他觉得古剑看不上自己,不肯跟着自己。

到了蜀中,许琳住在舅舅住处的西边屋里。有一回,他和舅舅及舅舅的朋友喝酒,酒酣耳热,许琳说了自己的匕首很厉害。那些客人一听,顿时来了兴趣,都要看看。许琳也不小气,拿出来让大家看。

没想到,舅舅看了之后,顿时很诧异,说:真是奇怪,难道这把匕首和我女儿所收藏的匕首,是雌雄双剑吗?

许琳忙问舅舅,到底怎么回事。

舅舅说:峨嵋山上有一位隐士道人,是一位世外高人,他除了会画符施咒救人外,还擅长剑术,而且不轻易传人剑术。前年的时候,我妻子和女儿去峨嵋山上玩,道人一看我女儿,就很震惊,说我女儿是女聂政(聂政乃是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之一,刺死过韩王)!过了几天,他居然下山到我家,表示愿意把剑术传给我女儿。我当时不愿意,说学剑不是女儿家的事,委婉谢绝了道人。

许琳慌忙问:这么说,道人没有把匕首传给表妹?

舅舅又说:并不是。当时道人叹气,说这是运数,躲不掉的,然后把匕首送给了我,让我把匕首给女儿,还让我女儿日夜佩戴,这样才能保护她。我本不想要,但是道人把匕首放下后就走了,我追之不及。如今,那匕首还在我女儿屋里呢。前几天,匕首发光长啸,即便裹着厚厚的杯子,也掩盖不住声音和光芒。那时候,正好是你来的日子。今天看到你的匕首,我才想起来,难道这是雌雄匕首要合体的前兆吗?

许琳迫不及待问:可是舅舅怎么知道,表妹的匕首和我的匕首是一对雌雄双剑?

舅舅说:你这把匕首,纹理突出,上面的铭文也是;而我女儿的那把匕首,形制、颜色和你的几乎一样,只是稍微小一些,上面的纹理和铭文则是凹陷的。你的匕首铭阳文,我女儿匕首则铭阴文。所以,我才说两把刀乃是雌雄一对。

许琳已经等不及了,催着舅舅拿出来看看。

舅舅一招手,婢女去了又很快回来,她拿着那柄匕首,许琳上前一步抢过来看,果然和舅舅说的一样。看起来,表妹这把匕首,和自己的匕首,真的是雌雄一对。许琳看了又看,赞个不停。

众人也都围过来看,都赞不绝口,还说许琳和表妹是天生一对。

许琳听到众人的话,看着舅舅,意思也很明显了:舅舅,快让我看看表妹啊!

表妹性情温婉,模样秀丽,喜欢刺绣,也喜欢读书,她颇有才气,家庭出身好,对择偶要求很高,因此虽然已经十七八岁了,但还没有嫁人。许琳则已经二十岁了,他志在四方,不重女色,所以也没有娶妻。

许琳年轻有才,又很帅,舅舅一向很喜欢他,这件事之后,舅舅跟妻子女儿商量后,就把女儿许配给了许琳。

两人婚后琴瑟和谐,伉俪相得,有时花前月下,有时互相吟诗,或是举案齐眉,或是学张敞画眉……十分幸福。至于闺房之乐,那就更是妙不可言了。

一天下午,快日落了,许琳和妻子在屋中,一直不出来。舅舅派人去喊,他们也不回应,敲门也不回答。

舅舅担心出事,让人撞门进去,结果到了卧室才发现,两人已经不见了,地上只有两人的衣服,匕首也不见了。看起来,貌似两人化了,只剩下衣服还在。

舅舅大骇,他想起来那位道人的话,赶紧派人去峨嵋山上看个究竟。

那人到了峨嵋山,找到道人的房间,发现两把匕首果然都在道人房间的案几上。只是,两把匕首上还带着血,腥气犹在。那人急忙回来,告诉了许琳舅舅。舅舅于是亲自到了道人房间,但他找不到自己女儿和许琳,只有两把匕首而已。

舅舅下令,让人四处查找道人,但是过了几天,都没有消息。

无奈之下,舅舅只好把女儿和许琳两人的衣服、匕首放在棺材里,选定了吉日,把棺材下葬。棺材很重,但是准备埋的时候,人们发现,两把匕首从棺材中飞了出来,到空中不见了。而在空中,隐隐然有两人,一男一女,接过了匕首,然后又消失不见了。

这神奇的一幕,舅舅和他妻子看到了,抬棺材的人看到了,许多来看热闹的人也都看到了,人们还纷纷跪拜。

事后,大家都说,许琳和妻子都是天上的剑仙,他们来人间不过是游戏而已。时间到了,所以他们羽化成仙,又回到天界了。

注:原故事最后有些血腥,也不太符合主题,倒像是谜案,所以我改了一下。在此,我还是说一下原来的故事结局吧。

婚后不久,舅舅派人撞开卧室门后,发现许琳和女儿只剩下了身体,脑袋都不见了。而且,两人身体都没穿衣服。后来,舅舅在道人房间里,找到女儿和许琳的脑袋,还有那两把匕首。

排闼入视,则生与女俱裸卧血泊中,并失其首,遍觅不得……至则见双匕首宛在道人案上。嗅之犹带血腥,余渍尚新。返告生舅,亲诣寺中觇之,道士已逸去。搜其房,男女两首,赫然并在。

后来,埋葬两人尸体时,棺材忽然轻了,打开一看,两人身体脑袋都不见了。人们议论纷纷,“咸以为生与女皆剑侠者流,游戏人间,借尸解仙去”,但是“疑案终不能明云”。

好好的仙侠故事,忽然感觉像是仇杀案,实在不太好。如果真是解尸成仙,怎么会裸身在血泊中,脑袋都不见了呢?唉,冒昧一改。

有话题的民间故事有哪些3

2021年年末,《人民日报》发布一则#致敬2021的每个普通人#专题片。


视频中有这样一句话贯穿始末: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一座高山,普通人也可以铸就伟大。



今天,有书君也想好好回忆几个普通人。


他们本和你我一样,平凡无奇。


但他们又足够幸运。


这些人的故事,都曾持续上过热搜,让屏幕前的你流下热泪。


这一年,马上就要过去。


总觉得有些人,不该被忘记。


他们像极了一颗颗火炭上的糖,在生活的炙烤中“滋滋”作响。


相信你也跟我一样好奇他们的现状。


当流量倾泻殆尽,浮出水面的,究竟是煎熬中的苦,还是融化后的甜……


“他们是为我而死”


2021年2月19日,一则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冲突”的视频刷爆了网络。


话题#他们是为我而死#持续占据微博热搜榜一。


视频里,外军手持木棒、钢管、头戴钢盔,密密压压挤满了整个河滩。


戍边团长祁发宝手无寸铁,张开双臂,毫不退让。


双方严正交涉时,一块石头突然砸中他的左前额,顿时血流如柱。



因为伤势过于严重,医院多次下达病危通知。


再醒来时,已是9天后,祁发宝发现自己躺在西南医院的病床上。


后来,得知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四名战友全部牺牲,他心口宛如刀割,用拳头捶打自己的胸膛,止不住地流泪:“他们是为我而死的……”


如今,他额头的凹陷处仍十分明显。


头部十几厘米的疤痕,是那场冲突的印记,也是他保家卫国的荣光见证。



在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上,他张开双臂的照片,成为展览馆的一角。


留言册上,他亲笔写下:“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有人说:

“军人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那花,是战地黄花;那雪,是楼船夜雪;那月,是边关冷月。”


军人,是让国人能依靠的一座山。


面向我们的那一面,是春和景明,面向敌人的那一面,是刀山剑树。


“拉面3元一碗,不涨价”


因为15年来一直坚持卖3块钱一碗的拉面,来自山东临沂的农民程运付意外爆红网络。


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拉面哥”。


不到一个月,他成了流量的中心。


有人驱车几百公里,排队数个小时,只为了吃他的一碗面。


有人身着奇装异服,架起手机日夜直播,只为了蹭一点流量。


小小的山村人声鼎沸,成了一处锣鼓喧嚣的大集市。


但命运的无常对于普通人是残酷的,而热度本就是一道抛物线。


如今,这里的行人已寥寥无几,“拉面哥家” 的红色招牌也不再鲜艳明亮。


12月,拉面哥的兄长因车祸意外去世。


兄长留下了3个孩子,一大家子的重担几乎落在拉面哥的身上。



有人说:“善良敦厚是这个世上最需要的品质。”


无论是流量巅峰时的璀璨,还是归于平淡的艰辛,它都能让人看清远方的路,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面对现状,拉面哥的一句话让人动容:

“我得好好的,得使劲干,把这个大家庭撑起来。”


他想把三个孩子抚养成人,了却兄长的遗憾。


虽然他的压力不小,但值得庆幸的是,撕下流量的伪善,剩下的,更多是热心人的善意。


仍坚持留下来的一些主播,会帮忙干农活,也会给他们修车。


他的房子重新吊了顶,换了地板,还粉刷了墙面,换了新的家具。


拉面哥装修后的房子(图源:海报新闻,下同)


日子虽然归于平淡,但生活的希望,却从未消失。


如果你能有幸去他那里做客,就会发现:


拉面仍然是3元一碗,没涨价。



“你寻他时缘起,你不寻他时缘灭”


拉面哥的流量,郭刚堂去年也有蹭过。


别人是为了寻找商机,而他,是为了寻找儿子。


1997年,他两岁大的儿子被人贩子拐走。


接下来的24年,他骑行50多万公里,跑废了10辆摩托车,走遍全国31个省。


刘德华在电影《失孤》中扮演“万里寻子”的主人公,正是以他为原型。


去年7月11日,在多方努力下,郭大哥终于如愿找到儿子。


认亲现场,一家人相拥而泣。


但看似苦尽甘来的结局,却隐藏着时间无法抹平的不公。


他寻回了人,却没能寻回儿子的心。


养育20多年,儿子郭振早已和养父母培养出感情,他决定留在养父母身边。


郭大哥心中的痛苦无以言表,但他还是宽容了养父母,也尊重儿子的选择。


他不想过分打扰。


偶尔,他会驱车赶往河南看望儿子。


但一有空,他还会赶去自己的“寻人工作室”。


他的手机里存满了寻子的父母,他始终是这些人的主心骨。



有人曾经劝他:“你已经对得起这个社会了,该撤就撤吧。”


但他仍想尽自己所能,能帮一个是一个。


电影《失孤》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主人公寻子迟迟未果,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要坚持下去。


一位高僧告诉他:“你寻他时缘起,你不寻他时缘灭。”



郭大哥其实并不期待,自己真的能帮忙找到孩子。


但他想让这些父母知道:


坚持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妞妞,爸爸还想接你回家”


郭刚堂找到了儿子,但郑州的“雨衣爸爸”却永远失去了女儿。


7.20郑州特大暴雨过后,地铁5号线沙口路一张照片引发了众多网友关注。



照片中的男子,是5号线14名遇难者之一张某月的父亲。


他落寞的身影,像城市一角的雕塑,戳中了无数人的心。


从那以后,张父便再也没坐过地铁。


即使到了地铁站附近办事,他也会选择绕路走。


失去女儿的几个月里,失眠已然成为常态。


他需要听心理医生发来的训练音乐,才能让自己放松下来。


他始终不相信女儿已经撒手离去。


因为当时未能开车去接女儿,他也一直活在自责里。


日子一点点过去,他逐渐接受了这样的事实,并亲自为女儿设计墓碑上的图案。


(张父亲自设计的墓碑图案,图源:红星新闻,下同)


不会电脑设计,他就从头开始学习。


趴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


偶尔累了,他就在网上查找关于死亡的资料。


因为他想知道,女儿离世前究竟难不难受。


去年十一月份,遇上单位改制,张父提前退休。


每个月,他与妻子都会去墓园看望女儿,一起聊聊家常。



希望他真的能走出来。


虽然时间不一定能冲淡痛苦,但天上的妞妞,也不会希望爸爸一直这样自责下去吧。


也希望网上的一些人,不要再打着所谓“爱国”的旗号,将他们划为“境外势力”。


站在痛苦之外刁难受苦之人,从来都不是一件光荣的事。


一个普通的父亲,太过思念女儿,没有故意扰乱公共秩序,又有什么错呢?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世上,最痛的不过如此。


这个英雄,有点不一样……


跟雨衣爸爸一样,南京胖哥也曾深陷网络暴力的泥潭。


跟大家印象中的英雄不同,南京胖哥膀大腰圆,一副“社会大哥”的装扮,让陌生人不敢靠近。


半年前的南京新街口暴力事件,许多人至今想起,还心有余悸。


41岁的吉某驾驶一辆白色轿车碾压前妻,犯案后又驾车横冲直撞,场面一度失控。


南京胖哥邱绍春瞅准凶徒下车的功夫,一个箭步冲上前与之搏斗。


但凶徒的屠刀冰冷无情,虽然胖哥万幸保住了性命,但肠子和胃都留下了不小的创伤。


至今,他仍在使用造瘘袋代替原来的器官。


每次走上一公里,就直喘粗气,平时连换一桶水的力气都没有。


因为身体原因,他断了收入,每月领1000块低保维持生活。


但生活再艰难,他都没有抛弃心智的纯正。


来自四面八方筹来的善款,他没有收取。


面对过去的“黑料”,他没有逃避。


一个普通的英雄,不可能完美无瑕,也没必要按照大众想要的剧本去包装人设。


祝愿胖哥今年的手术成功,一切顺利,也祝愿胖哥和女友终成眷属,享受幸福。


毕竟善良的人,都值得一个美好的未来,不是吗?


一人拯救一座城!


有人以身堵刀,拯救了周围的陌生人,有人靠一己之力,拯救了一座城。


去年10月18日,宁夏司机董师傅了解到最新疫情后,提议要带同车人进行核酸检测。


在他的劝说下,一行人改变了原来的计划,驱车前往采样点。


当晚,部分人员检测结果为阳性!


截图源自南方周末全媒体实验室 图 | 汪亚纯、王瑾瑜


有网友对他的行为大加赞赏:董师傅阻断了一条传播链,拯救了一座城!


因为他的坚持,国家节省了一大批人力物力。


我们许多人的计划没有被打乱,正常的出行也没有受到阻碍。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许多人免于病毒的侵扰。


值得道贺的是,去年12月7日,董师傅的专车“宁AE6865客车”终于再次“开张”。


有了工作,便有了收入;有了收入,便有了支撑家庭的来源。


董师傅驾驶的旅游客车(右)


希望他生意兴隆,每次都能“满载而去,平安而归”。


长途跋涉,也希望他多多注意身体。


即使为工作操劳,也别忘了欣赏沿途的风光。


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跟这位普通的司机说声谢谢。



《南方周末》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

“小人物从来不是大时代的被动接受者,每一个小人物的参与和行动,汇成大时代的洪流。”


每一个普通人的力量都不可小觑。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水晶宫和英雄剑,大多是满地狼藉。


多少年过去,挣扎的生活只见江湖夜雨,不见桃李春风。


普通的小人物,正如你我,披荆斩棘,终其所求,只为一句“平安”。


生活难吗?


难。


人生中的每一次意外,都足以让自己的世界天塌地陷。


但值得庆幸的是,那些心酸的故事,看似绝望,却仍有温暖和爱流淌。


并不是抛头露面,站在聚光灯下的人才算伟大。


那一个个为生活奔波,支撑起一个家的普通人,同样值得尊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