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描写观世音雕像的文章

2023-05-20 13:39 作者:福建石雕文化工作 围观:

唐代观音菩萨石雕像长相特点,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福建石雕文化工作者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描写观世音雕像的文章1

石雕观音,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佛教神佛,对于观音的形象,在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最为熟悉的莫过于《西游记》里观音菩萨扮相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民间很多人都称呼观音为“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在剧中观音菩萨是众多神仙中最亲民的一个菩萨,而在这一部电视剧的影响下,很多人对于观音菩萨越来越熟悉,而当时观音菩萨的形象便是仿照唐朝时期观音造像塑造的,相信大家都记得唐僧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介绍自己是从东土大唐而来的,去西天取经,虽说这是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但是在里面对于观音菩萨这个角色的把握必须是要在唐朝石雕观音造像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西游记里面的观音菩萨描述会多少贴合我国唐朝观音圣像。

说起唐朝,在那时期,可谓是世界最强势的国家之一,不管是经济、社会、文化,还是与海外国家的交流多呈现多元化,以至于到现在很多海外华人都自称为“唐人”甚至出现“唐人街”这些都可以说明唐朝开放式的文化影响至深。同时,宗教也在唐朝这块土地上强势发展,最为著名的就有唐初高僧玄奘,佛教也在唐太宗的推动下,发展昌盛,全国各地建造了各种大中小型寺院,而这个时期的唐代石雕观音造像在追随隋朝脚步的条件下,开始有了自己朝代的观音菩萨风格,出现了一种更新型的,更显温和圆润、生动柔和的特色,人物造型也从南北朝时的清瘦飘逸转向丰满端丽。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佛、菩萨像,显得雍容华贵,颇似唐代宫廷贵妇的形象、衣纹皱折也是线条流畅,富于节奏变化,同时显出衣物的质地轻薄、紧贴身上,更显得肉体的丰腴和体态的婀娜多姿,石雕观音造像从唐初到后来逐渐成熟,日益女性化,面部圆深、眉弯而长、细目、着宝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妇的面相特征。

观音形象多变,自唐代以来石雕观音像以手持杨柳枝、净瓶的造型居多,也受到了普罗大众的认可和喜欢。唐代观音石像特征总结如下:

1.面相丰满,头部为螺型或水波式发型,肉髻相对于隋代较为高耸,大耳下垂,神情庄重而又不失慈祥。

2.身材比例匀称,结构合理,体态丰腴,饱满,袒露的胸肌起伏变化,写实性较强。

3.体态自然舒展,具有很强的动态感。

4.衣饰有通肩式,袒右肩式和褒衣博带式,更多的是方领下垂式,衣料质感柔和轻薄。

5.台座多为束腰式,有六角,八角,圆形或花口形底边。

6.衣纹流畅,下身衣褶悬搭于座前若台布,具时代特点。

7.鎏金泛红,具时代特色。

我国历经多个朝代,从佛教观音神像传入中土后,形象在不断的经历各种变化,形成了每个时期独特的观音造像风格,从而也为我们现代提供了对各个朝代经济、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要价值。

描写观世音雕像的文章2

西施与观音菩萨石雕像

话说当年西施配合范蠡成就了光复越国的大业,二人功成身退,范蠡

摇身一变,化名为陶朱公,经商倒卖,泛五湖、走齐鲁,发了大财,转眼

间就成了天下首屈一指的大富豪。而西施则隐姓埋名, 做了陶朱公的贤内

助, 自然也成了首富一姐。但是,她始终还是保持着普通百姓的朴素本色,

曾经多次帮助陶朱公尽散家财,扶危济困,最终陶朱公被玉帝封了财神爷,

总算修成了正果。然而,他的娇妻西施到底怎样,却是很少有人再提起过。

其实她后来为留恋陶朱公成仙的地方儿,加上陶朱公藏在假山的一笔财

富也使她惦记着,希望它早点儿有个圆满的结果,因此就来了咱曲阳,死在

了北岳庙前的登岳桥上,埋在了曲阳大沙河以西的铺上村。


要说他夫妻二人的名声,西施比陶朱公,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我国

的历史上,像范蠡一样出众的人虽然不多,但是,绝对数不着第一, 然西施

却是被历代公认的四大美女之首。那为什么人们会忽视西施的结果呢?这大

概就是人性的悲哀了,通常人们喜欢美女儿、赞美美女儿、追捧美女儿,多

半是看她能否满足某种潜意识功能的需要,而真正道德意义上的爱护、尊重

甚至同情,往往是次要之次要、再次要以后的事儿了。

一般来说, 陶朱公成了财神爷,西施作为他的妻子,自然就是财神奶奶

了,只是她这个财神奶奶当了不久,有人告发了她,说她身子不干净,则又

被削除了神籍。


这么一说,有人可能会问她怎么身子不干净了?就因为她在跟陶朱公的

前身范蠡先生结婚以前,曾经是吴王夫差的后宫佳丽。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可是犯了大忌的,不管你出于什么原因,只要是有了这方面的记录,就是老

天爷封了神,老百姓一般也是通不过的。古代礼法判断个 人德行操守 最起

码的标准是“-臣不事二主,一女不嫁二夫”。 民间还传说,一个女人,生

前与多少男人有性关系,死后就会有多少男人的鬼魂儿来抢尸,以致被分成

多少块儿。按照这种说法,这个西施死后,至少是要被吴王夫差和陶朱公两

人来分,或者横着截断成两截儿,或者竖着劈开做两半儿的,岂能还贵为神

仙?起初,因为陶朱公的简历中早期的一段儿没有 填报清楚,致使西施的真

实身份也成了雪里埋孩儿。不想却有人举报了他们,经天庭一查, 自然就

冰消雪化昭然于天下了。待要严加查办,幸亏铁拐李等上八仙及时反映了民

意,说陶朱公屡次散家财、济危难自然也有西施的一份儿贡献,这才被从轻

发落,只把她削除了仙籍,送还了民间。

西施


由于她对陶朱公那份儿刻骨铭心的情谊,以及爱屋及乌的原因,使她直

奔嘉山而来,因为这里是陶朱公藏宝登仙的去处。也许有人会说,她是为找

到、进而得到那些宝贝才到咱曲阳来的吧。若是你真的这么想,那可真是有

点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你想,就她夫妻二人那个恩爱劲儿,丈夫做

什么事儿会瞒着她,不让她知道?因此,藏宝的地方还用费劲儿去找?再说

了,就她的名声,虽然已是人老珠黄,想必只要一 透露出来,也还是绝不会

愁吃愁穿的。她来咱曲阳为的是那份儿无法割舍的精神寄托!只要每天能看

见那高大的嘉山坡,她心里就觉得踏实。她不想让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不

想让什么人把她敬养起来,就是沿街乞讨也要落个自由身!从此,曲阳一带

就多了个沿街乞讨的老婆婆。


一天, 她要饭路过北岳庙前,忽然觉得又累又饿,便靠着登岳桥头的石

抱鼓坐下来,从背上解下背袋,掏出块儿冻干粮一边儿歇息,一边儿啃。

不一会儿,从庙里走出一队人马,其中一个穿金戴银的黄脸人,一眼看

见她,从斜刺里赶了几步到她跟前,仔细打量番, 正待开口,回头一看,

几个随从都立定在他的身后,那个人一边搓着手,一边长叹了口气, 显出一

副无奈的样子,从怀中掏出些碎银子丢给她,接着又照着她吹了口仙气儿,

然后,就上马追赶前面的队伍去了。

其实刚才的这个人就是当年的陶朱公,现在的财神爷。他们刚刚开完了

一年一度的地方盛会, 领头的就是北岳山神,正待要带着大家到处转,以融洽上下级关系。财神爷急忙上前,本想与老妻相认,但又慑于仙凡相隔,被天庭怪罪,弄出什么麻烦事儿,使老妻原本已经平静下来的心再起波澜,最后觉得还是算了吧。

当这群神仙过去后,财神爷吹出来的仙气在老婆婆身上就起了作用,转眼间便返老还童了,活生生复原了个越溪涴沙女儿。

西施顿觉浑身轻松,活力充沛起来,伸出双手一看 早没了那衰老的皱皮,变得细腻光鲜起来,继而她用手摸了摸脸蛋儿,也不是那么塌陷、早变得鲜嫩光滑了。她莫名其妙地站起来,

在自己身上左顾右盼,上下打量,不由得惊喜涌上心头。她喜不自禁,双手合十托着一 旁的脸蛋儿,婀娜的躯体自然站立在地上,好漂亮的一个姿势!

当时,北岳庙前面的修德寺正在修建,一个雕刻工所正打算雕刻一个观音像,才准备好了石料,正在琢磨着具体怎么下手的时会儿,不经意地一回头,被西施这一姿势儿惊呆了,

他眼巴巴地瞅了她半天,后来就比照着她雕刻了个站观音像。哪承想,

这个返老还童的西施却在当天夜里就死在了北岳庙前。


事关人命,第二天清晨县官儿带着班衙役就前来查验现场, 经过详细调查验看,始终没弄清楚死者的身份,更不知道是为什么死的。

也是事儿赶凑巧,正好当时中山王府一个妃子因为被王爷过分宠爱, 犯

了众怒,告到太王妃处,被逐出宫来。因此,王爷暗地里派出人四处打

听,一直查无音信。这些寻找了好久不见踪影儿的下人早就找得不耐烦了,

为了尽快交差,就把新死的西施认定了那个王妃,报告给王爷,王爷暗地里

指使县令,择块风水宝地按王妃的规格埋葬了她。县太爷也乐得有这么个

巴结王爷的机会,就差人选定了曲阳县河西的铺上村西一块空旷的高岗地,

趁着晚上悄无声息地举办了这个葬礼。为了防止被贼人发掘,一并还造了好

几个假坟堆。就是现在站在老远的地方儿,也还依然能看见两座非常高大显

眼的大土堆,像是乡下烧制青砖的大土窑。当地村民管这几个大土堆叫王母

疙瘩。

陶朱公 范蠡


那么,为什么才返老还童的西施会马上死了呢?据说是因为那个石匠难

刻那个站观音像时,摄走了她的灵魂儿。自此以后,人们就对雕刻神像、佛

像的地方儿忌讳起来了,一般不到那种场合儿去。 尤其是雕像开验儿的时候

更得避讳着点儿,以免被摄走了灵魂儿。这个忌讳进而延及寺院和庙子里

的画像、泥塑像等。

据说就是如今还有的偏僻地方儿,当画匠画庙里的神像时,还有上年岁

的老人往往会告诫人们尽量绕开点儿,尤其是年轻妇女,实在不得已就用一

块透明的围巾把脸面蒙严实。

描写观世音雕像的文章3

去普陀山朝拜观音菩萨是我们自此次江南行的目的之一。

从江西鹰潭驱车五百多公里入住宁波。翌日雨。天公不作美心中不免踌躇,但还是坚定信念继续行程。雨刮器在高档运行,唰——车轮一个声音,前方的车溅起一片水雾,好大的雨!

心诚则灵。

当来到舟山服务区时雨住阴蒙,瞅天象雨天息掩,朱家尖码头车满为患,抓时机买票乘船,拜观音感谢老天垂怜。船行在莲花洋上,犁出浪花小岛来了去了,茫茫海天岛屿近了远了,耳边激浪拍船舷,目光随着波浪行。

稍许登船靠岸,虽说现在可停靠千吨轮船,但最早这里只是海礁而已。传说,一对姑嫂拜观音在此泊船,怎么那么寸劲儿,小姑正好来了“大姨妈”,哎,身不洁不能见观音,嫂子只好自行前往。天午了,小姑又累又饿,涨潮了,小船与岸隔开。此时对岸来了一位手挎竹篮慈眉善目的老婆婆,只见她从篮里拿出小石籽丢到海里,瞬成了断续石阶。婆婆跨阶来到小姑面前拿出饭食,说是嫂子让送来的。等嫂子朝拜回来小姑道谢时,弄的嫂子不知所以然。此时嫂子恍然大悟,想起拜谒观音时发现法像裙带湿了一圈,感叹小姑佛缘不浅得见观音真容。

如今交通便利,海天佛国遍是信众游人,都揣着对观音菩萨朝拜的虔心。

前行不远一座牌楼矗立,两尊石狮拱卫,三座拱门其间。拱门中间大两边小翘角飞檐,大拱门上方悬‘普陀圣境’黑底金字匾,端庄大气肃穆庄严。

行走路上几座斑绿铜像入眼:有老翁立姿作揖状、有老太跪姿弯腰双臂外伸状、有全身扒平伸展状、有妇人跪姿作揖状。其形其姿满是虔诚,其心其面满是苦痛。只是童子拜观音的形象令人忍俊,只见他右腿独立稍弯,左腿搭在右膝,天灵盖一缕头发,脖搭一条飘带,手脚各戴佩环,双目微闭双手作揖过顶。童子右膝、左腿和脚趾头被游人摩挲的又明又亮。

看样子‘自在院’是一处新的佛建筑,背靠葱郁是‘金阁’殿,碧水回廊现倒影。‘观自在’,是玄奘法师翻译的‘观世音’菩萨译音,‘自在院’真是波光水影缥缈仙境‘自在’十足。

见一虔诚者一步一叩首向观音道场拜行。

走着想着,追溯历史佛教大约在东汉时期传入华夏。除了我们知道的‘大雄’释迦牟尼佛外,当然还有人们熟悉的四大菩萨: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峨眉山的普贤菩萨、九华山的地藏菩萨、普陀山的观音菩萨。佛教融于华夏后,被百姓赋予了更多的本土化内涵,女性化后的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形象,更亲民更容易被百姓接受。

一座牌楼简约,上镌“南海观音”四个金字,出自普陀山主持妙善法师手笔。大师在普陀山宏经护法五十余载,九十二岁圆寂,见字如面,呈上深深的敬意。

石板路径树大荫浓,偶抬头,从树冠缝隙中看到了观音菩萨法像。绿叶托衬金色法像,如缈天际面貌慈祥。

来到观音菩萨道场。高台耸立,四柱三跨牌楼,牌楼前两侧石狮威赫,牌楼后两侧威立哼哈二将、四大天王雕像。硕大的铜香炉在阶下正央,‘南海观音’四字上面抚满了朝拜人的手,字迹被抚摸的闪闪发光。

香火极旺,人们需排队烧香,虔心极诚,跪拜中默念吉祥。

拜上台阶,抬头仰望,金铜铸就的观音菩萨法身巍然海天之间。菩萨面如满月形态安详,飘海身姿大气端庄,面朝南海,头顶弥陀,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畏印,脚踏莲花座,衣袂自然下垂,法尊体现出唐代顶级的审美观。

观音菩萨法身高33米,其中莲花座高2米,台基13米,法像高18米。台基上方中央“南海观音”,台基下方“南海观音禅林”墨宝,均为已故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书。

身在菩萨道场尽享佛国气氛。‘禅林’内供奉的主尊观音菩萨法像,其材质是产自缅甸的紫罗兰原石玉,重十吨,法像缩比十分之一为3.3米,耗时两年雕琢而成。其它小尊菩萨神态各异,辉映出菩萨变化的宝像法力无边。

基座东西两廊有“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金体大字。玄奘、鉴真两位高僧,一是西天取经艰难,一是东渡传经曲折,都是佛界先贤大德彪炳史册。基台后面正墙浮雕的是“大士海会”的盛况,佛典释义:德深如海,圣众汇聚称为‘海会’,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当然是‘海会’的主持人。

在菩萨的注视下缓缓走出禅林,沐浴着祥和行在海边廊道。回首望,观音菩萨的宝身更加妩媚端庄,巍然中透着飘逸,已然定格成人们心中的偶像。

一路前行海风拂面,吸纳之间能嗅到大海的味道。海面上缥缈着一尊神似的躺佛,那就是鼎鼎有名的珞珈山。

漫步来到“西方净苑”,亦称“观音跳庵”。国人耳熟能详的《西游记》详尽描述了观音菩萨最初道场在南海珞珈山的场景。为了普度众生,菩萨从珞珈山飞跃莲花洋到普陀山开辟道场,留下了海边踏石脚印的神迹。缓下岩坡近距离瞻仰圣迹,隔海眺望珞珈山躺佛轮廓,更觉得佛意精深神秘莫测。

毗邻‘西方净苑’的是‘紫竹林’和‘不肯去观音院’。寺内尽有‘圆通宝殿’,观音菩萨别称圆通,‘圆通宝殿’当然供奉的就是菩萨本尊了。佛教传入华夏以后,兴盛时期曾有过“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的景象,尤其是观音菩萨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形象深得百姓爱戴,完成了由原来的‘伟丈夫’到女性化的华丽转身。唐宋以来,人们逐渐推崇出33种观音菩萨的形象,这里既有百姓和画家的想象力也有官府的行政作为。

舟山普陀远离大陆人迹罕至,自秦以来既是海上仙山,秦始皇派徐福遣三千童男女入海求长生不老药说的就是此地。唐代在这里开辟了第一座观音庵,到了宋神宗赐建观音寺,普陀山就成了法定的观音菩萨道场。悠悠岁月朝代更迭,历经战火几经兴废,欣逢盛世信仰自由,观音文化延绵至今。

‘不肯去观音院’,更是从唐代起就演绎了观音菩萨对华夏大地眷留的传奇故事。史料记载:“日本国僧慧锷自五台山得瑞像,欲返故国。舟低新螺礁不为动,锷祷之曰:‘使我国众生无缘见佛,当从所向建立精蓝。’有顷,舟行,竟泊于潮音洞下。有居民张氏,目睹斯异,亟舍所居双峰山,卓庵奉之,俗呼‘不肯去观音院。’慧锷无奈,只能虔心比照观音法像细心地描绘了三天,拿着绘制的观音像回日本去了,至此,最早最简朴的观音庵在普陀山落地生根。

海天佛国观音乐土,处处圣殿大士慈悲。要想全面瞻仰游览普陀山、珞珈山一天时间是不够的。

又见虔诚人一步一叩首即将低近法门。向他,送上默默的敬佩与祝福。

返回。路见不少行道树上都挂着供养牌,信众居士以此寄托一份对观音道场的虔心。还看到有藏传佛教喇嘛坐在路边小憩,在五台山也见过这样的场景,据说,但凡能拜过四大佛教名山的文殊、普贤、地藏、观音菩萨才能功德圆满。

来到普陀山,领略观音文化的魅力,倾诉一下内心的烦恼,祈祷亲人和自己健康顺利、更好的生活既是本真。心到神知菩萨晓得,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