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描写荷花的文章爱莲说

2023-05-20 11:29 作者:新湖南 围观:

湘江周刊·悦读丨重温《爱莲说》,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湖南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描写荷花的文章爱莲说1

陈建华

“天下谁人不识郴?”郴州,是周敦颐为官三任地。周敦颐在郴州任职期间写下了《爱莲说》《拙赋》等文学名篇,深受后人喜爱。其中,《爱莲说》是千年来古典散文的经典之作,也是古代文人墨客智慧的重要体现。《爱莲说》虽仅有119个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入心,朗朗上口,表达了极其丰富的意蕴。《古文笔法百篇》曾评《爱莲说》:“章法分明,局度深稳,有道之言也。”

《爱莲说》将莲花、菊花和牡丹三种花进行了对比。文中说到菊花,作者用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联系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意味着菊花是隐逸者的代表,隐含着说菊花虽然品性高洁,但她独立寒秋,是一种消极避世的隐者形象,菊花所代表的也是一种中国社会传统的隐士文化。文中谈及牡丹,作者来了一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虽然明知世人大爱牡丹,言语中却隐含着牡丹是富贵者的象征。可见,作者以牡丹作为莲花的反衬,凸显了莲花的美好形象和不俗品质,彰显了自己对高洁人生的追求与向往。

《爱莲说》一文最为精彩的部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名言从花的颜色、样态、形象、气质等方面表现了莲花的高洁之态与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极度喜爱,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和洒脱的胸襟,让后世读者将莲花所象征的高洁品格作为最美好的精神追求。这段对莲花的描写占据了整个文章的三分之一笔墨,莲花被赋予了人的形象。“亭亭净植”“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等佳句,写出莲花既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娟雅清秀;又如翩翩君子,气度不凡。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莲花身上体现出一抹精神色彩,寓意着莲花不但具有高洁的品性,而且有敢于同现实社会抗争的勇气,敢于直面现实的残酷,既是君子也是勇者。

《爱莲说》中的“莲”乃花中君子,周敦颐以莲喻己,在官场中守住本心、抵制诱惑、坚持操守,为后人所敬仰。莲花之“莲”与廉洁之“廉”既有谐音,又有同义。关于“廉洁”一词,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即,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

《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代表作,也是他用一生描绘的一幅自画像。北宋中期,官场风气日趋腐败,周敦颐却始终不随波逐流。据潘兴嗣《周敦颐墓志铭》记载,为赴京师,周敦颐将其田产变卖以筹集盘缠。为官数十载,他“奉养至廉”,家无余财,所得俸禄皆分给宗族朋友,仅余少许招待宾客,哪怕家中连浓稠的粥都吃不上(“饘粥不给”),他也不以为意。

《爱莲说》以花喻人,反映现实,蕴含哲理,见解深刻,在张弛有度之间,周敦颐塑造了经典而永恒的莲花形象,启发后人将莲花视为美好的价值追求。《爱莲说》告诫后人,做人做事要内敛而不事张扬,讲奉献而不求索取,在浊世中不随波逐流,默默地延续自己的根本,执着于自己的追求,在纷纷扰扰中坚定自己的方向,才能不为外物所动,不为利益所惑,真正做到勤政爱民、廉洁自律。

“官清赢得梦魂安。”《爱莲说》中蕴含着的深厚廉洁思想,也对当今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要始终坚守莲花品性,心存高远,保持自身高洁气质和清雅人格经得起考验,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才能营造出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形成崇廉尚廉的良好风尚。

描写荷花的文章爱莲说2

馨提示:

(新一轮限行进行中……)

【名家诵读】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莲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中、陆地上的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成长出来,却不被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茎)里面贯通无隔,外形直挺不弯,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越远越幽香;挺拔洁净地立在水上,可以在远处观赏,而不能轻慢地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而)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就多了。

【赏析】

周敦颐一生喜爱莲花,所以写下了这篇借花喻人的优美小品文。它巧妙地将莲花的生活环境、特殊性状和君子的高尚品格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主静、无欲”的道德观,体现了一种高洁的情操和人格力量。莲花所体现的君子风度,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本文在写作技巧方面有两个显著特点:一、词句简洁流畅,旨意含蓄丰富。二、文章运用了拟人、对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文章长短句结合,句式多样,表现了活泼多变的文风特点。

【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今湖南道县)人,宋代哲学家。他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都出于他的门下。虽然他的学说糟粕居多,但其人品有值得赞赏之处。作为一个理学家,他并不以文章出名,但这篇《爱莲说》是千古传颂的杰作。

传递教育正能量,传播教育好声音

我们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

有您支持

教育更美

编辑:志敏

审核:建波

描写荷花的文章爱莲说3

北宋理学家的开山之祖周敦颐,以周易、太极探索宇宙本源,独创一套认识真理的方法和途径。在“北宋五子”中,他是为首的第一子。八万多字的《周敦颐集》,早已由中华书局以“理学丛书”的名目出版。我读他的哲学,似懂非懂,玄之又玄,很难说读懂了。我想,人类已登太空,量子力学正在揭示宇宙奥秘,生命科学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人工智能已进入我们的生产生活,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千年前理学家们的冥想是否有点迂阔?

不过,周敦颐的散文《爱莲说》却超越时空,成为不朽的文学经典。美是永恒的,美感比思想更深刻。这篇短小的散文,经受千年的考验,早已成为中华文化元素;凡是中国人,谁人不知道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名句?周敦颐写这篇名文,赋予植物以人格精神,文章的核心价值,是对莲花二元统一生存环境的发现和认识。引伸到人类社会,他的发现便是对芸芸众生的诫命:在混乱、脏污的环境里,人要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他的发现,也是戒定慧的步骤和途径。

理学家是讲“气象”的。周敦颐的自负自足自大气象,有他的一首诗就可证明。这首诗就是《读易象》:“书房兀坐万机休,日暖风和草色幽。谁道二千年远事?而今只在眼前头。”他通过深入研究《易》,演示太极图,自认为掌握了宇宙万物的发展规律,所以是“书房兀坐”。宋代的家具如椅子,本来就适宜“兀坐”,不适宜“葛优躺”。看他透过窗户平視“日暖风和草色幽”,把二千年的历史攥在掌上,看在“眼前头”,真是大丈夫派头,大英雄气概。难怪,同时代的有些理学家轻视苏东坡,认为他只是个文人,他却在诗中对周敦颐表示万分的尊重。

这篇《爱莲说》,是审美的、哲学的,是从一朵莲花发现绝尘挺立的壮美,并做拈花一笑,悟性体道,说出“予独爱”。

莲花,在全国各地的湖泊、公园里都能看见。但是,《爱莲说》里提到的“淤泥”,淤泥下面埋藏的盘根错节的莲藕,大多数人只能在菜市场看到淘洗干净的,有几人看见过挖莲藕的劳动过程?我亲眼观察过,且写过一篇《挖藕小记》;30多年前,发表在家乡的《山西日报》副刊。那时,我还是“文学青年”。

说起来,这是我练习散文的习作,早已收入打好校样但没出版的集子里。写这篇短文时,我正在家乡养病,冬日下午散步到汾河滩,看见农民在挖藕,就蹲下看了一会儿,心有所感,回家援笔成文,顺便投寄到《山西日报》副刊,很快就发表了。30多年前,人们还有读报的老习惯,认识我的朋友都看见了这篇习作。但刊发这篇习作的报纸,我并没有保存。

不久前,曾在我们村中学担任俄语教学的宋博霖老师寄我一封信,内附他积攒的剪报,全是我多年来发表在不同报刊的散文。宋老师是细心人,在每份剪报上都注明报刊名称和发表日期,其中就有《挖藕小记》。收到来信,重睹发黄的旧报,我大为感动。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在关注你,悄悄地看着你成长,为你的一点进步而高兴。宋老师并没教过我,我是他父亲宋文钧老师的学生,宋家几代人都在教育岗位工作,曾得到县政府的表彰。他没教过我,但还在远方关注我的业余写作,持续不断地保存他能看见的我的作品——默默地关注,是以为教矣!古语:“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我今始遇“人师”矣。

晚读《周敦颐集》,重温《爱莲说》,顺便取出宋老师保存的《挖藕小记》剪报,阅读,比较,回忆,不亦乐乎!

卫建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审,著有散文随笔集《寻找丹枫阁》《陈谷集》等。

作者:卫建民

编辑:周怡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