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逻辑的科普文章的特点

2023-05-05 07:48 作者:怀疑探索者 围观:

逻辑陷阱:“看不见不等于不存在”和“科学不能解释”,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怀疑探索者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逻辑的科普文章的特点1

之前我发表过两篇文章,一篇是《气功爱好者的混乱逻辑》,谈了所谓“看不见不等于不存在”的逻辑和语术陷阱,一篇是《脉轮、卡尔良相机、人体辉光:统统是伪科学》,对所谓“迷信科学”“科学不能解释”的谬论进行了剖析。这两篇文章对迷信思维进行了全方面的分析,驳斥了一些似是而非的低劣逻辑。现将两篇文章的论点予以合作,整合为一篇文章。不加原创。欢迎各位朋友们转载。


风看不见,莫非风不存在吗?

最典型的留言,是很多气功爱好者的一句口头禅,他们还认为这样说很有道理 企图以此来证明“气功是存在”的观点。他们喜欢这样的一句话——“风看不见,莫非风不存在吗?”类似的还有“电磁波看不见,莫非电磁波不存在?”以此推论出“鬼神菩萨是存在的”这种肯定式的结论,凡是说不存在的,都被扣上“无知者无畏”的帽子。

唯心主义者都爱这类口头禅,但这是混乱的逻辑思维。

我发现,不仅仅是气功爱好者喜欢拿“”风看不见不存在吗”做他们的口头禅,绝大多数唯心主义者都喜欢使用这句话。那么,他们的这句话,到底是否正确?能不能作为支持他们观点的武器呢?

实事求是地说,他们说的“风不存在不存在吗”这句反问,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答案是,风确实用人的肉眼无法直接看见,但是风确实存在。

我们知道,风的本质是空气分子受到气温气压变化的影响在空间内流动的自然现象,空气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气体分子构成,只要确定这些气体分子是存在的,当然就可以证明风是存在的。而且,虽然人的肉眼无法直接看见风,但是人类的视觉可以看见风的能量造成一些参照物体的震动和位移,比如炊烟被风所扭曲方向,旗帜在风的吹拂在列列飘扬,船只被风吹得在水面上左右摇晃……由此人们依照参照物制订了0~12级的风力等级表。

风力等级表

而人的皮肤也有触觉,更可以直接感觉风对人体的推动,可以感受到风的压力、方向。我们往风里面抛洒一些碎纸屑,也看见看见这些碎纸屑被气流吹拂的四处乱舞。在一个故事里,一个外国科学家仅仅在空中抛洒出一堆碎纸屑,就足以判断几十里外核爆试验的强度。如果没有风力的存在,他是做不出这种判断的。

此外,风是由气体分子构成的,如果对气体分子在实验室进行极度压缩,就可以变为液态,这样也就可以直接看见它们了。

风对旗帜的扰动

所以说,风确实是存在的,人类可以通过种种的对现象的观测,来轻而易举的证实风的存在。

所谓的“看不见”,仅仅是这些气功爱好者或者唯心主义人士狭隘的认知观,因为他们受限于教育程度以及逻辑判断能力,仅仅把“肉眼看不见”等同于“看不见”。这是气功爱好者们很混乱的逻辑思维。但肉眼看不见,依然可以用其他的经验方法手段,以及科学实验来证实,未必一定要用人的肉眼辨识的方法才能证实某些东西的存在是否。

故,他们说“风看不见不存在吗”这句反问的话,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仅仅使用这句话,根本不能对他们坚持的“气功是存在的”或者其他的某些神秘主义现象是存在的结论有任何的帮助作用。

不用肉眼辨识的方法,通过很多种其他的方式,一样可以证明“肉眼看不见的东西是存在的”。

比如,以太这种物质是否存在,一直是20世纪初期科学家和思想界最想弄清楚的问题。当时,绝大多数科学家都从内心认可“以太”这种看不见,但是无处不在的介质,确实弥散存在于宇宙空间。为了证实以太确实是存在的,于是有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在这个实验开始之前,科学家们的基本思路是,光的传播必须依赖看不见的介质“以太”,而以太虽然看不见,但应该存在于宇宙空间各处。如果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绕太阳运动,就必须会遇到每秒30公里的“以太海洋”的迎面阻力。这样,它也肯定对光的传播产生影响。如果存在以太,则当地球穿过以太绕太阳公转时,在地球通过以太运动的方向测量的光速(当我们面对光源运动时)应该大于在与运动垂直方向测量的光速(当我们不面对光源运动时)。

迈克尔逊干涉仪

可是,实验过程运用了迈克尔逊干涉仪,多次精确的测量两束垂直光的光速差值,所有的测量的结果最终并没有得出任何差异值。本来是一场证明以太存在的科学实验,结果反而成为推翻以太假说的有力证据。完成这次实验之后,迈克尔逊等原本支持以太理论的科学家们,他们以诚实、高贵的品格,立即接受了新的科学结论,而不是固执己见,非要坚持原有的主观结论。他们的这种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理性品格,恰恰是某些xx爱好者所不具备的。

随后,科学界又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实验,终于把以太这种假说否认掉。

气功的核心物质,就是在人体经络中流动的“气流”。经络和气流,都是一种被人们在找到证据之前就首先假定存在的物质,但是科学界已经用大量的科学实验,就如同当初的麦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结果一样,证明它们都是不存在的。

其实,很多东西原本都是“肉眼看不见的”,但是科学实验都可以找到它们存在的证据。比如,人们也无法直接看见电子的存在,但是科学家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实验,发现阴极射线会用电场而偏离,从而证明了电子确实是存在的。

还有一些物质比较特殊,没有做实验的客观条件。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方程可以推导出黑洞可能存在。但要证明它,需要一些方法。黑洞这种特殊的天体,由于质量过于强大,将整个空间都封闭起来,所以没有光可以脱离其视界,我们也是看不见黑洞的。目前,我们也没有实验室可以人工制造出一个黑洞来证明它的存在。不过,即使实验室无非证明,依然有其他间接的手段可以证实它。比如,按照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推论,得出引力波的存在。现在,科学界已经测量到了引力波是确实存在的。而黑洞与黑洞的合并,黑洞与与中子星合并,都会有强烈引力波辐射。科学家通过引力波探测仪,已经观测到了这些引力波的扰动,则证明黑洞的存在。

看不见黑洞,但依然可以证明它的存在

除外,黑洞的引力场会对周边星空区域造成引力扰动,让一些天体的运行轨道偏离正常位置。这些都可以被射电望远镜捕捉到,通过计算,就可以找到那个造成干扰的引力场 从而证实黑洞的存在。

黑洞的视界外面,有一个巨大的吸积盘,是大量的星际物质包括恒星气体被黑洞的万有引力拖拽造成。这个吸积盘,也是可以被观测到的。

此外,科学家还试图观测到“霍金辐射”现象,按照著名宇宙学家霍金博士计算出来的观点,黑洞也并不是只吃不吐的,它也会缓慢的辐射出一些粒子,最终把黑洞本身消耗掉,只不过这个过程极其缓慢。如果证实了“霍金辐射”,也能证明黑洞的存在。如果霍金博士在生前就能证明“霍金辐射”,他是铁定获得诺贝尔奖的。

霍金博士

所以说,科学家有种种的技术手段,通过一些现象的分析,就可以得出黑洞是存在的结论。黑洞的存在,已经被科学界所广泛的认可。

换言之,即使是人的肉眼无法直接看见,或者是人的手直接触碰感受到——即气功爱好者们所谓的“看不见”——对于科学家来说,通过一些基于现象的理论计算,或者实验中的观测,也可以间接的推导出某些东西是存在的。上述的例子都可以证明。

而气功爱好者所坚持的“气流”“人体气流外放”,不但人的肉眼看不见,连其他的间接的手段也是无非证明的。包括几十年来所有的科学实验,也无法找到这些子虚乌有的东西。气功爱好者的“证据”,无非是他们自己个人的主观感受。但是主观感受是最靠不住的。一些气功练习者,本身就患有癫痫等脑部疾病,还有的人是敏感体质,外界环境稍有变化,他们都会感触很神。还有些人,其实是人体血压升高,也误以为是“气流”,不过是心理反应罢了。

类似的,还有人说,“有神论者不能证明神是存在的,但无神论者也同样不能证明神是不存在的。”但这观念是双重的逻辑错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申强调指出:

“第一,神的存在,是有神论者提出来的。如果有神论者不能证明神的存在,那就只能说明神的不存在。这才是合乎逻辑的结论。第二,神祇观念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证明神祇并不存在的历史。无论 神祇被说成什么形态,都是不存在的。问题仅仅在于,现存的宗教,他们可以否定别人神祇的存在,比如基督教,他们认为除了他们自己所信的神,其他的神祇就都是偶像崇拜,不是神。然而当别人要否定他们自己的神的时候,他们就难以容忍了。然而,这个否定时期已经到来,而且基督教自身,也不断有神学家怀疑甚至否定他们原有的神的存在。”

特别指出:证明神灵的存在,不是无神论和科学的义务,而是有神论的义务。

“迷信科学”是没有任何逻辑的鬼话

某位修道的网友说:“有时候不要迷信科学是好事,保持接纳心和好奇心”。似乎科学打压了“接纳心和好奇心”。当年马老板与王大师勾肩搭背,又是吃饭又是拍照片,后来王大师身败名裂,马老板就说过类似“我有好奇心”的话。

我要指出来,这位网友“迷信科学”的语言本就是一个病句,逻辑上完全不通。类似于他在说“方的圆”“圆的方”。科学本就是反迷信,何来“迷信科学”?具体可以参考我的旧作《如果科学是迷信,健康就是一种病》。科学并不代表任何知识和理论,科学的核心是方法体系,是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方法体系和思维模式告诉你如何获得最可靠的知识。我们信任从科学方法得到的科学知识是最靠谱的;科学学说不是真理,是可能被证伪的,但这不妨碍它是最可靠的。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假说、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是三种不同层次。

低层次:

仅有思辨,就是个人假说。这是最低的层次。

中层次:

思辨加上数学模型,给出科学验证的方法,可以证伪,就是科学假说。这是稍高一个的层次。但是它还缺乏被科学实验验证成立。

高层次:

在科学假说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逻辑上严密,实验过程符合严格可控条件,可以无数次被重复,可以独立验证,符合概率统计规律的实验方法,然后通过了这个实验方法获得了肯定,这个就是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最高层次,意味着它在任何的一个时间段都是“有效”“有用”的。

“人体辉光”就纯粹属于属于个人假说,弦理论这类没有被实验证明但有数学模型的属于科学假说。“人体辉光”可以被彻底否认,因为它本就是伪科学。

很多伪科学信仰者鼓吹“”不要打压接纳心和好奇心”,但问题是,这类伪科学并不是“科学解释不了”,而是早就解释完毕。弦理论这类的科学假说也可能被否认,但它依然具有科学价值。科学理论则拥有不可能被推翻,只能被局部的修正。像地心说,就没有被日心说修正,见《为“地心说”正名:虽然落败,但它依然是科学理论》,因为地心说是科学理论。为什么科学理论不能被推翻?因为科学理论在解释事物的时候有用,比如,“在托勒密发明“地心说”之前,所有的天文理论预测天体精确度为10,托勒密等于一下子将精确度提高到了95以上。使用“地心说”理论来预测天体位置,预报日食和月食,精确度达到了误差不超过1个小时,预测五大行星的轨迹,误差也绝对不超过几天。而在此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伟大成就,仅预报五大行星的轨迹,就没有一个人成功过!是托勒密第一个比较精确的成功预报了五大行星的运行轨迹。这就是说,“地心说”并非是无用的,确实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而且解决得相当出色。伪科学是没有用的,“地心说”则是有用的,可以切实的解决问题,所以它不是伪科学,是当时的科学理论。甚至属于那个年代的天文学大成。正因为“地心说”确实有用,真的可以解决问题,所以它被写进天文学教材1500多年而没有被取代过。”

“地心说”模型并非一无所是

牛顿力学与相对论的关系也是这样。爱因斯坦从来就没有推翻过牛顿力学,仅是把牛顿力学的适用范畴予以延伸。因为牛顿力学确实可以在某一个适用范畴内很好的解决问题,比如观测行星轨距,可以做精确的预言,比如观测金星的轨迹,时间误差不超过一秒。什么叫做“推翻”?就是证明牛顿力学无用。比如,你证明了大质量物体不会吸引小质量物体,一个人从悬崖上跳下来不会落到,则你就是证明牛顿力学被推翻了。事实证明,牛顿力学确实有效,那么就不能说“推翻”了牛顿力学。

科学理论一旦成立,就永远不会被推翻,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我们当然要信任这些科学理论,凭什么就此说这是“迷信”呢?

神医

社会上确实有一些打着“高科技”概念旗号坑蒙拐骗的人,他们给人们造成了财产损失,所以有人就说“不要迷信科学”。问题是,这种说法有“严重的逻辑缺陷”。消费者迷信的根本不是“科学”,而是迷信冒充科学人士、“伪科学理论”。这些打着“高科技”旗号坑蒙拐骗的人,他们本身也不代表科学,而是代表伪科学。所以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

有“真\伪专家”打着科学的旗号兜售所谓的“高科技保健品”,民众由于缺乏科学认知,一看是“专家”推荐的,似乎“很科学”,便选择了盲从。其实,民众迷信的本质是“缺乏判断力——迷信伪装成代表科学的权威”。不管这些“专家”是不是真的,拿不出确凿的证据证明其推荐的保健品确有疗效,我们就不认他,不管这个专家是教授还是部长,这个就是不迷信“权威”。部分民众由于科学素养不高,错误地迷信了“权威”,这种行为恰恰不是迷信科学,而是脱离了科学。而科学精神就是保持对“权威”的质疑,是“动态开放的方法”,科学恰恰是最不迷信权威的,把权威看得一钱不值。再说,伪保健品本身与科学无涉,就是迷,也不会是迷信科学,而是迷信伪科学。所以,“迷信科学”是一个伪命题,任何一个稍有逻辑判断力的人都不会相信这种幼稚、荒唐的鬼话。

总之,科学是不迷信权威,以证据说话,不信“眼见为实”;迷信则是信赖权威,以传言为凭,只相信看见的东西。不迷信权威就是一种科学精神、科学理念、科学思维。这就是科学本身的核心价值所在。你说出“迷信科学”的话,等于是在说“不迷信权威,本身就是迷信”。这样荒唐的话也能说出口?

就说某些修行者,口口声声说“这个东西只能通过三四岁小孩和长期修行的人验证,我已经确认过了。”但这个所谓的“确认”,只是您单方面的确认,在没有其他验证机构确认的条件下做出的主观判断。如果仅仅是看了几篇文章、几段视频,或者仅仅观看了几场表演就足以“确认”,那么还要科学机构干什么?直接宣传特异功能存在就好了。我请问一句,您“确认”了,但是科学机构确认了吗?您与科学界的研究人员确认过吗?很多魔术表演都可以展现“科学解释不了”的现象,但它们只是表演。当年报刊上铺天盖地说“亩产可以达到十万斤”,当年也是被无数人“确认”而深信不疑。但是违背科学理念的说法,最终也不过是一场骗局而已。

我们应该如何确认事实而不被欺骗?

那么,什么样才叫做事实?才有资格被“确认”?我想,非同寻常的说法需要非同寻常的证据。既然“卡尔良相机”可以拍摄到“人体能量场”,那么如果这个说法立场的话,对于整个科学界来说就是一个超级重磅炸弹,可以推翻最基本的常识。科学界人士也是希望成名的,他们会放过这个拿诺贝尔奖的机会吗?他们会立即疯狂地、不惜任何代价的投入到对“脉轮”“卡尔良相机”的研究浪潮之中!晚一点就意味着诺贝尔奖被别人夺走。但事实上全球科学界都对“脉轮”“卡尔良相机”,这是科学家们都修炼成为了“圣人”,对诺贝尔奖不感兴趣了吗?只有全球科学共同体都研究这个东西,按照你提供的“原理”和步骤,经过多次重复性试验,最后再也找不到你的茬,到了这一步,你的说法才算被“确认”。光是是自己一个人“确认”,又有什么价值呢?

爱因斯坦

至于某些神秘主义者自诩的“保持接纳心和好奇心”,从字面意思看,是没有问题的。但这不代表科学界就要接纳伪科学。实际上,美国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刚刚提出相对论的时候,也因为太过于违背传统经验。遭到很多人(特别是哲学界)的反对。但爱因斯坦为相对论提出了“三个预言”,只要研究人士通过观测和实验,逐一验证这“三个预言”,就可以证明相对论是正确的。如果验证不成功,则证明相对论是错误的。这位朋友说的“引力波事件”,恰恰就是对100年前相对论的一个伟大、重要的验证。

但是伪科学学说从来不会“给出验证自己正确或者证伪的预言”

从来就没有。

每一个人都有接纳心和好奇心,但这份接纳心和好奇心,应该给予那些明确提出可以“验证自己正确或者证伪的预言”的理论学说,而不是给予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自说自话,没有给出“验证自己正确或者证伪的预言”的言论。

严谨一些的态度,不代表扼杀了人类“探索未知”的精神。探索仅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并不代表只要探索了就是科学的。“已知”是对“未知”的征服,没有科学“已知”的基础,就不配谈论所谓的“未知”。因为,当我们拥有了科学上“已知”的知识和理论,才能清晰的知晓世界上哪些才是真正的“未知”。如果一个人什么科学知识都不懂,就到处乱说乱猜,他的这些说法都是毫无价值的,是没有意义的“未知”。有意义的“未知”,是必须有科学的“已知”基础的。

比如,我们知道弦理论很美妙,如果成立就可以解释四大力的统一,但到底能不能验证,我们是“未知”的,因为造不出验证它的巨大加速器。这样的“未知”,才是值得我们去投入精力研究的“未知”。而如果一个人说“地狱里面有一只足球,足球是黄金打造的”,他这样形而上学的说法,是无法给出任何验证的,也无法证伪,那么他这样的“未知”的理论,是不值得科学界去研究的,也可以判断他的说法仅是个人假说,没有实质上的参考价值。

很多玄学爱好者总是喜好攻击科学界人士“无知者无畏”,因为科学界否认了自己的信仰,就倒打一耙,硬说对方是“无知”“无畏”。但其实科学界人士恰恰是“有畏”,但真理的敬畏。他们敬畏“已知”的科学理论,知道按照科学理论和逻辑思维的推论,很多假说都是杜撰的,不符合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的。只有当那些个人学说拥有“给出验证自己正确或者证伪的预言”的能力的时候,这些“未知”才能纳入被科学家认真对待的范畴。对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的“未知”,我们不必“敬畏”。

更何况,那些玄学爱好者信奉的一套,也并不是什么“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仅是信仰者自己不接受科学解释而已。谁都无法用科学来解释孙悟空为什么踩着筋斗云就能“呼”地飞上天,毕竟它本来就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事情。但凡违反自然规律的灵异事件,尤其是只以文字来描述的灵异事件(如“再生人”),1百分之百都是编造出来的。即便强调一千遍亲身经历,再保证一万遍真实性,它还是编出来的,绝无例外。人人都会编故事,而编出来的故事,当然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科学界也早就证明心灵感应等特异功能是不存在的,只是迷信的人不愿意解释事实,所以一定要千方百计否认科学在知识判断领域的一元性,反污蔑科学是“迷信”,好像只要在精神上否认了科学的地位和重要性,科学就再也没有资格给自己的信仰下结论,于是自己就获得了“胜利”。

谁都无法用科学来解释孙悟空踩着筋斗云的原理

但这样的“胜利”只是个人的一厢情愿。

所谓的“科学不能解释”

很多玄学爱好者所谓的“科学不能解释”,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个情况,是由于个人能力,知识,思维的局限性,对自己不能解释的现象,误以为世界上所有人都不能解释。

比方说,一位仅上过幼儿园的朋友,只会做十以内加减乘除,突然被考了一道初中的数学题,他就傻眼了,因为他的能力仅仅局限在幼儿园阶段。由于这位朋友不懂如何解答初中的题目,就口出狂言,说“全世界都解释不了”这道题。其实,这只是区区一道初中题。

第二个情况,是科学上确实有暂时不能解释的事物。

这个现象在科学史上比比皆是,但绝对不是一些“幼儿园小朋友”口中不能解释的东西。

比如,开尔文勋爵提出,物理大厦已经如此坚固,但是却有两朵“乌云”笼罩着在上空。其中一个,就是总也观测不到地球在以太里面穿行的迹象。以太学说在20世纪之前一直是一个主流科学假设,很多科学家穷极一生设计出种种科学实验,就是为了寻找到它。科学家对宇宙大爆炸开端的奇点处的物理状态,现在也不能解释,因为这里温度太高,几种基本力都会统一,所有的已知的物理学规律,在这里都会失效。但是,这些都是可以做理论上的探讨的,与所谓的“科学不能解释灵异现象”之类,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开尔文勋爵

第三个情况,是科学早就已经做了解释,但是迷信的人拒绝接受。用大白话说,就是这些人只接受自己认为好听的话。

比如,某些人津津乐道的所谓“自然界四大未解之谜”:UFO和外星人之谜,野人之谜,尼斯湖水怪之谜,“百慕大魔鬼三角”之谜。除了外星人是不是存在还是一个谜,其他的三大自然之谜早就被破解。

那么,科学真的可以解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吗?

总有玄学爱好者说“不要拿地球上落后的科学,去解释无限大的宇宙”。虽然宇宙很大,未知的自然现象无穷无尽,但一切皆建立在物理规律之上。掌握了基础的物理规律,就有了探索未知的精确路径。

即使是“地球上的科学”,也知道宇宙中没有正方形的星球

比如,既然世界上任何一粒盐的微观原子结构都是一模一样的分形排列,那么在其他任何的未知行星上,如果也有盐粒,其晶体结构也一定就是如此排列。地球上的科技水准即使在茫茫宇宙中仅算“落后”,但基础的物理规律是相通的,宇宙中到处都是一样的物理规律。掌握了物理规律的基础知识,我们就知道为何星球都是圆形的,而不是正方形的。即使是“非地球的科学”,也无法证明宇宙中存在一个自然形成的正方形星球。即使是“地球上的科学”,也知道宇宙中没有正方形的星球。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家们曾经指出来,我们个人的感觉是靠不住的,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中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所以要求我们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方法进行全方位的重新审视,用逻辑来寻找感觉背后的真实。从这一点来说,面对网络上的那些种种违反生活常识、自然规律和科学逻辑的说法,我们再也不能随随便便就去信任,而是永远保持怀疑的态度。千万不要看了几段视频,就立即言之凿凿地说“我已经确认过了”。如果这些所谓的“未解之谜”,连科学界几十年、几百年都得不出对它的证明结论,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被你“确认”,那岂非儿戏一般?

与此相同的提问还有:科学是万能的吗?

想起有一位网友曾经给我留言说:我信科学,也相信科学不是万能。

问题在于,什么叫做“信科学”?这个“信”,指的是哪一方面?

人类,你们必须信我!

在我认知中的“信科学”,指的是相信科学在解释事物的权威性上,要高于神学、玄学、文学、哲学。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科学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正所谓“宗教以势压人,文学以情动人,科学以理服人”。科学就是拿出大量的事实和证据,告诉你怎么解释最可靠,让你明白:我不遵从科学的指导就是傻帽,就要吃大亏。

简单地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科学的解释最有理。

科学的解释当然不是真理。因为科学不承认真理。但是科学的解释是所有解释中最可靠的。

之所以说科学的解释最可靠,是因为科学超越了经验,它不是经验的知识。

如果按照经验,那么应该是太阳围绕地球运动,而不是反过来。但科学通过计算,告诉你原来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环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运动。

至于“科学不是万能的”,这仅仅是一句“看似正确,但是多余的废话”。因为科学本来就不追求所谓的“万能”,从一开始,她就没打算万能过。

科学追求什么?从科学的本质核心上说,它是通过一套缜密的方法体系,让你获得更可靠的知识,并不在于包打一切。只有宗教家认为自家的神可以包打一切。科学从来不说科学结论就一定是真理,而是告诉你这样的解释最可靠,如果你不去信,就会吃大亏。

确实还有一些所谓的“终极问题”,比如“奇点之前是什么”“有没有其他宇宙”之类,这类问题以现在的科学知识是没法下最后解释的。但是与其让位于神学、玄学去胡乱解释,那么还是听科学解释更让人感到放心。这是因为,神学、玄学这些东西当然也可以解释一切、包打一起,显得自己万能,但这些解释都是一厢情愿,并非建立在实验和数学逻辑之上。比如,某一个玄学家说,“宇宙是神的意识演化的”,我们把“神”这个词汇用“砖头”来替换,也毫无违和之处。你既不能证明神没有用意识演化宇宙,当然也不能证明砖头没有用意识演化宇宙。在这里,神并不比一块砖头更有意义。

超弦理论

而科学会对“终极问题”做尝试解释,比如将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结合,提出弦理论或者圈量子理论等等。尽管这些理论还不是真的科学理论,因为它们没有得到实验证实,但它们明显要比神学和玄学的解释要高明几个层次。因为这些科学上尝试建立在数学模型之上,是可以自洽的。即使目前的科学解释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依然不失为人类文明智慧的象征。这比神学家、玄学家说风凉话更高尚。

我看这些说风凉话的神学家、玄学家,觉得他们很卑鄙。用不了付出丝毫的脑力劳动,就只会站在旁边贬低别人。比如,说科学是盲人摸象。又比如,说不要拿地球上的知识解释那么大的宇宙。

科学其实是黑屋子里面拼图,或是盲人摸象,但最起码科学家他们用心、用手去拼,去摸。今天拼一块图,或者摸一条尾巴,明天再接再厉。就在不断的辛劳中,慢慢的解决全面真相。

而神学家、玄学家他们在干什么?除了抠脚丫子说风凉话,他们没有对现代知识体系的建立起到任何益处。

至于什么“地球上的科学”更是莫名其妙的混账话。

地球上的科学家证明圆周率可以计算圆的面积,难道在“外星科技”那里就突然失效了吗?

圆周率

地球上的科学家证明光谱分析可以反映出恒星的物质成分,莫非“外星人文明”就要否认吗?

虽然宇宙很大,千奇百怪的事物很多,也许很多地方还不被地球人所了解,但一切皆建立在物理规律之上。掌握了基础的物理规律,就有了探索未知的精确路径。

比如,我们知道无论是地球上或者在其他的未知行星上,盐粒的晶体结构都是一样的。地球上的“科技”水准也许在茫茫宇宙中不算“顶级”,但基础的物理规律是相通的。

可以有你个人的信仰,但是不要诋毁科学。

还有一种说法叫做:“科学的核心就是探索,科学不能否认未知。”

科学的核心不是探索,而是寻求最可靠的知识。民科也是探索,但是探索的方向完全错误了也是白搭。我们当然要鼓励探索,但是更应该鼓励“合理的探索”。民国人文大师胡适曾经说过,科学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其实,更加合适的说法应该是“合理假设,小心求证”。最高的想象力是有制约性的。

对于“否认”,很多人也不能做出正确的理解。实际上,科学是否认已知,而不是否认未知。已知的,很多都来源于个人的经验或者主观体验,甚至还包括了古老的传说。但是,这些往往都是不靠谱的,只是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有认知缺陷。比如,很多人口口声声地说自己看见了“灵魂出窍”,其实不过是他们患有一种精神疾病而已。

而否认已知,就是科学已经对这些“已知”的“现象”早就研究和解释清楚了,可以判断某一个事物是不存在的。比如,科学判断心灵感应是伪科学,是不存在的。这个就是科学上的已知。很多人认为心灵感应是科学还不能判断的未知,这仅仅是他们的一厢情愿。实际上,科学早就对心灵感应之类是已知的,那就是它们根本不存在。

那么,科学会否认什么呢?这里要重点说明,对于真正的未知,比如“磁单极子”之谜,“大统一理论”之谜,科学从来不否认它们存在,即说磁单极子是不存在的,或者武断的说,永远不可能让四大基本力统一。科学否认的,是已知。或者,科学认为某一个说法是“多余的假设”,没有必要去定义它的特性。因为它们根本不属于“未知”的范畴,而是属于“多余的假设”的范畴。

掌握“奥卡姆剃刀原理”

我们还要学习、掌握一种工具,叫做“奥卡姆剃刀原理”。

奥卡姆剃刀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如果没有必要,不要随便增加不存在的、多余的假设。最简洁的结论,往往是最合理的。就比如,科学界已经对一种现象有了科学解释,偏偏有些人要在科学解释之外,另起炉灶,多弄一套解释,让事物变得复杂化。可是,即使他们另起炉灶的多余的解释不存在,也丝毫不影响事实的结论,所以,我们就要用一把锋利的剃刀,把这些多余的解释剃掉,让结论更加的简洁。

不能进行实验和观测的东西都是不值得辩论的

最后:不能进行实验和观测的东西都是不值得辩论的。


作者:怀疑探索者


附录一篇我的朋友汪诘的文章《科学的解释与“宗教“、”文化”的解释有何不同?》。

今天这期问答节目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听众的某一个具体问题,而是对很多类似问题的统一回答。哪些问题呢?例如,经常会有听众说我们这些科普人很不要脸,双重标准,在对待民科问题上,就总是会说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相关学科知识,所以总是胡说八道”,但是,在谈论宗教、所谓的巫术或者传统医学时,你们不也是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吗?怎么这时候你们就开始不懂随便乱说了呢?这不是双重标准吗?

再比如,有些听众会说,你有你科学的解释,我有我古代智慧的解释,大家都是一种解释,干嘛要非要分个高下呢?凭什么你科学的解释就是对的,我们传统的解释就是错的呢?例如古人说的外感风邪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细菌、病毒感染,只不过古代没有发明现代医学的词汇,但并不能说古代人的观点就是错的,丢掉老祖宗的这些智慧就是丢掉了宝贝。

如果经常看我这个节目留言的听众,我相信对我刚才说到的那些问题都不陌生,我一般很少给与回应,因为我觉得三言两语确实很难回答,与其产生误解,不如不回答。今天就来详细回答。

证据金字塔

请大家仔细想一下,当某一个现象用科学解释的时候,解释者最后一句话往往都是“你理解了吗?”,而用宗教或者传统文化来解释时,最后一句话往往是“你相信吗?”

是的,这就是科学与其他学问最大的区别之一。科学希望的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自己的解释,而且科学也相信自己的解释最终总是可以被理解的,因为它可以一层层地剥开,直到可以被验证,或者归因于某些不证自明的公理上。而其他学问往往都停留在一个只能相信但无法验证也无法证明的“理论”上。

一个是“你理解了吗?”,一个是“你相信吗?”,这就是区分是否是科学解释的标志。

在这里,科学的解释不代表就一定是“正确”的解释,仅仅代表某一种类型的解释方法,它可能是错误的,也可能是不完备的,但它一定是能被最终理解的。

例如,有人提问:人是怎么来的?

神父的回答是:人是上帝创造出来的?他或许还可以进一步地告诉你,上帝是在哪一天,用了多久的时间,用了什么材料创造出来的。

但是,如果你继续追问下去,为什么同样的材料有的会成为我们的皮肤、毛发,有的却成为了骨骼和血液?上帝自己又是怎么来的呢?到了这个层面,神父一定会告诉你,这些问题不需要答案,你只要相信就好。

同样的问题,你问一个生物学家。他们会告诉你,人是从相对更简单的哺乳动物演化来的。你可以继续追问,演化是怎么回事?生物学家会跟你解释什么是基因突变,什么是自然选择。当然,你还可以继续追问什么是基因?于是生物学家会跟你讲什么是 DNA,它是怎么被发现的,它的形状、性质是怎样的?你可以继续追问什么是蛋白质呢?于是生物学家继续开始跟你解释什么是分子。如此往下,你可以不断地层层追问下去,到了某一个层面,生物学家也回答不了了,他会请出物理学家来继续给你解释,直到你回答说“我理解了”,或者直到所有的科学家都说“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了”为止。

科学家们的这些解释就一定正确吗?不一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所有科学家们都是采用相同的一种逻辑和术语体系,不会今天来一个科学家跟你用这样的术语,明天又来一个科学家换了一堆你从未听到过的术语。

所以,宗教的解释只有相信和不相信两种结果,而科学的解释是“理解”和“不知道”两种结果。其他人能理解的解释,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学习,最终总是能理解的。但是,宗教的解释,不论你多么有耐心,最终也只能是“相信”或者“不相信”。

我们可以再举一个例子,有人提问:人为什么会感冒?

传统医学的一种回答是:外感风邪。如果你继续追问,什么是风?什么又是邪?传统医学继续解释:人分内外营卫。外邪入侵而受病。邪,指病源;风指具有风的特点;没有理解,继续问:传统医学中的病源具体指的是什么呢?答:病源就是邪,邪就是病源,你记熟就好,不用再问。当然,可能也会有学贯中西的人给你解释说,邪就是类似细菌、病毒之类的外来入侵物。直到借用了现代医学的观点,你才终于表示理解了。

问题是,传统医学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微生物这样的概念,古代人也不可能知道世界上还有肉眼不可见的生物概念。假如没有现代医学,那么传统医学的理论就只能停留在风邪上了,2000 多年前的概念一直沿用至今。但仔细想想,风邪这个概念却依然是只能信或者不信的概念,无法被理解。我不理解什么是风邪,我在做这期节目之前,看遍了所有有关风邪解释的古文,我依然不理解。我想斗胆请教听众们,如果你能不借助现代医学的概念把风邪解释的让所有人都能理解,请不吝赐教。

如果我们去问一个现代医学生,人为什么会感冒?

他会回答:因为感冒病毒在鼻腔内复制,引发了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从而出现了各种症状。不理解没关系,继续追问:什么是病毒。病毒是肉眼看不见的一种微小的活体,能不能称作生物我们暂且不论。但是病毒是有形状的,可以在显微镜中被看到,它们会自我复制,我们现在甚至能把它们复制的过程给拍下来,人人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外,我们还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实验来证明当这种活物进入到人的鼻腔后,人就会出现感冒症状。像这样的解释可以像剥洋葱皮一样,一层层地继续往下剥开,要把这个问题完全理解了,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学习现代生物化学的知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其他人能理解的知识,你只要愿意耐下性子从头学起,最终你总是能理解人为什么会感冒这个问题的。现代医学不需要你相信或者不相信,只要按照同样的方法,就能重现出结果,比如让你确定地患上感冒,这是一个事实。

传统医学虽然告诉你伤风就会感冒,但这却不是一个可以重现的事实,因为一个没有学习过现代医学知识的人,熟读再多的传统医学典籍,也无法让另一个人确定地患上感冒,用风吹他不一定得,用凉水浇也不一定得,甚至他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到哪里去找感冒“邪”来。

所以,当我指出某一个算命或者风水先生的理论站不住脚时,我其实是在表达我无法理解他说的那些道理,最关键的是,发表理论的人总是在用信还是不信的方式为自己辩护,而不是努力试图让听众理解他的道理。因此,有时候我看到某些留言大义凛然地说,你不懂不要瞎说时,我其实很虚心地希望他能把我教懂,或者我也想反问他,你怎么知道那些理论的创立者自己是懂的呢?如果他不能让别人懂,怎么证明自己是懂的呢?

一个理性的思考者认为,这世界上人与人的理解力差别是很小的,没有什么道理是只有少数人能理解的(“怀疑探索者”按:而佛教徒总是吹嘘佛陀等少数人具有“宇宙终极大智慧”,别的人都理解不了他们的智慧),要发明一个理论需要天才,但是要理解一个理论只需要耐心学习。如果有一个理论无论我怎样努力地学习,也无法真正理解时,一个像我这样的理性思考者会有两种态度:一、不掩耳盗铃,假装自己理解了;二、怀疑这个理论的创立者是否自己理解自己的理论,特别是当对待与自己的生命健康有关的理论时,就更应该用这样的思考方式。

最后,你可以说我不懂不要乱说,我没意见,但我也请您高抬贵手,给我和所有的听众详细解释,努力让我们理解,而不是努力让我们相信。也问问您自己,到底是相信呢还是理解了?

逻辑的科普文章的特点2

种类解说

一.娱乐解说

  1. 娱乐功底

1)娱乐圈:娱乐圈,是有范围界定的。

什么人属于娱乐圈?演员、歌手、知名网红(主播)、知名主持人、模特、体育明星。

什么人不属于娱乐圈?社会名人、政界人物、知名罪犯。

2)娱乐领域元素词:明星名字、娱乐圈、歌手、演员、主持人、模特、导演。

3)娱乐与影视的区别?影视与娱乐的界限并不明确,所有二次创作的内容,都属于是泛娱乐行业,都是跟娱乐圈明星、演员相关的。

4)不追星可以做娱乐解说吗?必须可以

5)娱乐领域素材来源?综艺节目、影视剧、访谈节目、颁奖典礼、演唱会、MV、杂志、图片。

6)娱乐领域内容禁区?明星负面信息、负面情绪、负面社会影响、丑化艺人形象。

7)如何处理多余信息?什么是多余信息?竞品广告、广告赞助商、二维码、台标、角标。

2 类型

1)吐槽式解说

定义:围绕着“娱乐圈”某人物/事件/热点等内容进行吐槽/讽刺/恶搞等形式的解说。

特点:与影视类吐槽解说相似。

2)人物志解说

定义:围绕某一特定人物,开展详细的故事介绍。

人物可以是:网红、明星、主持人、模特、导演。

垂直度:高度垂直,泛垂直做歌手、网红、主持人、模特。

特点:适合发全网,新手入门简单。

写稿时间快、成本低,可高效编写文章。

做好选题,播放量就有保证。

量产容易、更新频率固定。

3)娱乐科普解说

定义:对某一热点、事件、人物进行有角度有观点有逻辑的深度解析。

特点:综合热点带领吃瓜群众吃瓜。

有逻辑地讲述清楚事件。

对事件有一定的观点,要做到有“人味”,带着群众“吃饱瓜”。

4)综艺解说

定义:围绕综艺节目内容及嘉宾主持,制定介绍、科普、安利、吐槽、赏析等形式的解读。

特点:易出爆款且头部效应集中,综艺天生就有一种喜感,受众面很广,普罗大众都爱看。

易吸粉:消费和互动数据喜人。

用户喜爱:满足用户快速吃瓜的心理要求。

二.科普解说

  1. 定义:对生活/知识/常见问题/事件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科普解读,解决了用户的求知欲。

注意:财经类、医疗类科普,必须得有专业的资格证书,否则不能做。

要求:与影视科普类似,适合发全网。

素材:“合规”前提下任意素材。

2 类型

1)宇宙天文类知识科普

定义:围绕着天文类、宇宙类专业知识做科普。

2)生活类知识科普

定义:围绕着生活常见知识做科普。

3)科学类知识科普

定义:围绕着科学知识做科普。

4)科技类知识科普

定义:围绕着科技知识做科普。

三.动漫解说

定义:围绕着动漫做剧集解说

素材以剧集动漫为主,也可以用电影动漫素材,也可以做漫画解说。

垂直度:垂直于某部动漫、垂直于动漫人物、垂直于动漫冷知识。

制作逻辑跟电视剧解说类似。

四.军事解说

定义:围绕着军事内容/题材制作解说视频。

注意:做单纯军事可以,但不要涉及政治,军事政治是可以分开的,切忌政治风险。

可做深度垂直:垂直飞机、垂直舰艇、垂直大型武器、垂直冷门武器、垂直幕后故事、看看在抖音上能否找到对标账号。

五.游戏解说

定义:垂直围绕各种游戏解说系列的视频,你要确定你做哪款游戏,再根据运营策略,在确定内容制作形式。

注意:版权问题、要做好垂直度、账号定位要注意。

六.历史解说

定义:围绕着历史题材做解说类视频。

素材:影视剧、图片、自制动画、纪录片,符合选题、符合主题的题材。

可做垂直定位:垂直君王故事、垂直某朝代、垂直野史、垂直重大历史事件。

七.其他解说,体育解说

定义:围绕着体育竞技类的内容做解说系列视频。

素材:以各大体育赛事为主。

可做垂直度:垂直于体育人物、垂直于某项运动、垂直某地区、垂直于赛事解说、垂直于吐槽类/搞笑类。

注意:高危版权问题需要注意、单纯垂直于NBA、西甲、意甲等赛事解说,可能会被版权方控诉下架,部分版权问题很严重。

逻辑的科普文章的特点3

在职场中,在重要会议之前,大家都会提前阅读相关资料,在会上大家只会说观点而非重复信息;在饭局上,朋友彼此闲聊,往往都是观点的碰撞,信息只是一带而过,如果有人突然开始讲这样的话:伯克希尔哈撒韦2022年第二季度持仓中,苹果持仓约8.91亿股,占投资组合比例为42.20%;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普朗克常数,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奠定了基础。饭局上的其他男同胞们会瞬间了然,一定是这哥们看中了在场某个女生,孔雀开屏般吸引对方。这类话的特点是,时间、地点、名字、数量都极其精准,时间一定要具体到日,数字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而我们日常沟通的习惯是“精准观点+模糊信息”,如果是正常沟通,会这么说:价值投资是长期持有好公司,苹果常年是巴菲特的第一重仓股。人类的语言沟通有点类似于IT领域的撞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息储备,语言能够忽略掉大量潜文本,看似是一句简单的话,但实际上激发和联动彼此头脑中的信息串。“模糊信息”是因为要么彼此大脑已经存在精准信息,要么信息的细节与交换的观点关联不大,要么精准的信息非常容易获取,“模糊信息”提高了沟通的效率。


但如果某人在谈话中不必要的使用精准信息,那就存在两种可能,一是他认为你的大脑中根本没有这条信息,比如老师上课会如此表达,或者他根本不屑于事先判断你是否掌握该信息;二是他在表达言语之外的意思,比如通过这种行为表现自己博学、记忆力好、口才好,即所谓的弦外之音。如果是前者,那么他没有共情能力,不尊重受众;如果是后者,那么他一定有其他目的。


其实如果是“精准观点+精准信息”倒也没什么问题,很多天才习惯如此表达,比如《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但生活中 “精准信息”经常与“模糊观点”搭配,两者甚至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反比例关系,信息越精准,观点越模糊,这种模糊不仅包含宏大且无意义的正确、也包含似是而非的判断,以及不易觉察的前后矛盾。关于此种现象的原因,上文已经讲过,这里就不展开了。判断这类人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对方能否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由于他们过于自我缺乏共情,思考也流于表面,对问题的理解会跑偏,答案也绝对会跑题,几乎没有例外。


在今天,对于公众而言,理解不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似乎并不影响日常生活,科普在当下时代的意义在于什么?


提到科普我总会想起两篇文章,一是《NASA科学家给修女的回信》,善良的修女无法理解,为什么地球上仍然有许多孩子挨饿,而美国却要耗费巨资探索宇宙,恩斯特在回信中相信表述科学研究的意义,以及关怀人类的不同方式,这封信值得被载入史册;二是杨振宁在2016年发表的《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几乎凭一己之力阻止了高能所筹划多年的,上千亿投资的对撞机项目,可以说没有杨振宁的这篇文章,中国的科研进度会大幅放缓,乃至国人的日常生活都会大受影响。这就是科普的第一个意义,花钱要经过投资人同意。从国家角度,或者扩展到全人类的角度,科学研究本质是人类的投资行为,科学进步全人类受益,研究失败全人类承担损失,普通民众作为投资人,科学家们有义务向公众解释其研究。


科普的第二个意义在于学习科学理念,科学凝结着人类理性的精华,理解量子力学不会让生活变得更好,但其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实事求是、质疑权威、逻辑自洽、可证伪”的科学理念,却是可以复制到现实生活中的,如果说真善美是人类的终极价值,那么科学无疑是真理的代表,相信科学的人自然知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


科普的第三个意义是保护公众不被伪科学所欺骗。经过多年的发展,中文里“科学”已经包含了正确、唯一、有效等美好的涵义,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人拿科学当成行骗的幌子,什么量子阅读、左旋咖啡、谷物大脑,一个又一个的智商税收的飞起。


因此,真正的科学家做科普永远是谦虚和谨慎的,他们知晓人生而平等,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下之别,他们是以面对投资人的态度来对待公众,《通向实在之路》里,罗杰·彭罗斯为其不得不使用数学公式而道歉;卡洛·罗韦利把《时间的秩序》这样的科普书,写地如汪曾祺的散文般美丽;《费马大定理》的行文如同武侠小说,把模运算讲的通俗易懂;爱因斯坦终其一生都不厌其烦地向公众解释相对论,屡败屡战从不气馁。


哪种科普是走向邪路呢?一是过度解读耸人听闻,当今许多流量自媒体就这么干,看完《自私的基因》,就妄图将人类社会的所有行为都从基因角度解释;光锥意味着人生就是绝对注定的;夫妻相是因为两人体内细菌互相交换;二是就学术而学术,在日常生活和科学之间深挖一条壕沟,普通人只能高山仰止望洋兴叹;三是利用信息打造自己科学全能的形象,将科学的光环笼罩在自己身上,打造人设进而饭圈化。


我一直期待,有人能讲讲以下话题:理论物理是否已经趋于极限?爱因斯坦之后,科学与大众之间的鸿沟如何填满?波普尔关于科学“可证伪性”的严格标准是否仍然适用?学科无限细分是否最终会阻碍科学的发展?自由意志如不存在,如何解释科学的边界?弦论究竟是不是骗局?


在当下,科普越来越难了,这个行业被太多人别有用心地利用。好在作为个体,书籍和互联网还在,主动找来学习就发现,一手知识准确还易懂,反而比科普自媒体的二手知识更节省时间精力,除了以上提过的科普意义,给孩子讲故事也有妙用,一切历史都可以故事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