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过得潇洒的小故事有哪些

2022-11-06 08:47 作者:明媚的裂痕 围观:

少年往事及欢喜故事三则,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明媚的裂痕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过得潇洒的小故事有哪些1

#我在头条搞创作#安海,我最近看了一则李修文的短篇小说《大好时光》。李修文的《至江东父老》这部文集原本是想买来就读完的,最后却拖了很久,因为这部文集里的短篇一天读一则就行了,最多读两则心就痛得不行,这种疼痛是隐隐地却扎扎实实的钻进心里的痛,是实实在在的惋惜和惆怅,是我不能简单地用悲悯这个词去概括的,因为我发现,安海,我跟那些人,与江东父老,是同一群人中的一员,我是他们,我就是他们。这篇文集里的故事,不是在雨里就是在雾里,很大很浓的雾里,要么就是在无情的沙尘暴里,故事的所有明媚好像都被这些糟透了的恶劣天气吞没了,仿佛他们的人生,既看不出来路,也看不清去路,但是,他们又是那样顽强地高举着生命之灯苦苦匍匐,正是那一粒又一粒的亮光比苦难本身更加彻底地刺痛了我。

图源来自网络

下面这些往事是一些人的往事,或者即将成为那些人的往事,也可能成为你我的往事,他们是明亮的,又注定在某一时刻,让人变得沉默。


他二年级的时候突然喜欢上写诗,一个小屁孩儿会写什么?你别小看他,他不仅会写还都是依照古体诗的格律去填词的,当然很稚拙,却也懵懵懂懂地表达着最浅显的意思。他挺骄傲的,因为大家因此都很佩服他。他每写好一首诗,就先记在一张纸条上,改啊改啊,直到自己觉得很完美了,才小心翼翼地抄在一个本子上。每抄完一首诗,他都会兴致勃勃地拿给同学们分享,收获大家羡慕的眼光。


图源来自网络

没错,大家都很佩服他,却没有什么人跟他聊写诗的事情,因为他们并不懂,什么平仄,什么格律,只有她不太一样。那个小姑娘在班里的成绩是最好的,或者说他们俩不相上下,轮着得双百,也就是她喜欢跟他聊诗,每次写完诗,他也喜欢给她先看看,她也能跟他说上几句,她更喜欢改他的诗,好像自己也会写诗了,还会给别人提出建议了,她很快乐。他是那样骄傲啊,但是他的诗,他改了又改,小心翼翼抄在本子上的诗被她拿去修改一番,他心里却美滋滋的。

他又写了一首诗,只偷偷给几个人看过,那几个人看完就偷笑起来,其中一个抢过那张还没有修改的小纸条给了那个小姑娘。她只给她最好的朋友看了。他把诗要了回去。课间,他从她的座位经过,欢喜地忘记规矩,在教室里又蹦又跳地回到自己的座位,她看着他笑,露出刚刚换的长了一半的牙齿,他也笑了,眼睛里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中午大家都出去玩了,只有他和老师在教室里。


图源来自网络

“老师,我又写了一首诗!”他说。

“那你给大家看过了嘛?”老师问他。

“这次不能给太多人看。”

“为什么?”

“因为这次我写了云。”

“喔,是写给她的吗?”

他脸红了起来,声音小小的,却很兴奋:“是我俩……”他又停了停:“他们说我俩有感情,所以不能给大家看,要是让大家都知道了,那我可要羞死了。”他说完就一溜烟儿地跑了,像一只快乐的小鹿。

他还写诗吗?很多年以后,那个小姑娘长大以后去了哪里?他还记得平仄规则和表达手法吗?以及那首不敢抄在本子上却给她看了的诗,还有那天上午,下课了,教室里的同学都在自由活动,他穿过做游戏的同学,把诗给她看完,跳着跑向自己的座位,阳光是香槟色的,正照进来,把他的桌子照亮了,教室里暖融融的,他回头看她,两个人笑起来,没有更多的语言。


图源来自网络

什么才是春风沉醉的晚上?在她有限的记忆中,他的样子还是那一晚上的样子。

他们刚成为男女朋友的时候,他们正在读大学。晚上没有课,他们就一起去看话剧。夜幕快要降临的时候,他把自行车停在剧场门口,带着她去吃东西,他们看的哪一场话剧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回去的路很长。

散场以后,他骑着自行车,她坐在他的后座一只手揽着他的腰,侧身靠在他的后背上,她感受着他用力蹬车微微摆动的身体以及均匀的呼吸,眼前是一片被路灯浸染得橙黄温柔的夜景,一个又一个店铺在她眼前一晃而过,接着是一座座楼宇,万家灯火闪闪烁烁,如同一颗颗星星。夜晚那样盛大啊,天上的深黑像眼睛,此刻那般温顺又慈爱地凝视人间灯火。

此刻是五月,夜风已然被春末的暖意浸漫,他骑得不快不慢,风扑在脸上的时候更加温柔可人。她感觉这是最美的时刻,再不会有这样的夜晚。她双脚微微翘起来,闭上眼睛感觉自己在飞翔。这时,他唱起歌来,她和他一起唱着:“你是纯洁的,天真的,玻璃一样的,你是纯洁的,天真的,水流一样的,你是纯洁的,天真的,什么也改变不了,阳光穿过你却改变了自己的方向,我的爱人,我的爱人……”那条路都是灯火,没有一盏属于他们,但那一刻他是她,她也是他,他们不会分离,以为那就是永恒。

最后,她没有成为他的妻子。分离的时候她在想什么呢?没有什么可心痛的,心痛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就是删除微信的时刻,彼此多年的聊天记录在顷刻间消陨了,坠入未知而冰冷的渊薮,就好像这么多年似乎根本就不存在一样,就是那一刻,她失去的是一段岁月,至于他呢,她宁可留住的是那个仅存的五月的夜晚,那个昏黄温暖的灯影里,树下,自行车道上,那个像家一样坚挺的后背。没有什么可留恋的,过去的一切,唯有欢喜的瞬间并没有欺骗她,因为她真的为此而沉醉。


图源来自网络

2015年的最后一天,她们没有睡觉。那可能是青春里,唯一一次酣畅淋漓的自我释放。她跟她在美术馆楼上的三联书店读了一夜的诗。后半夜,她们跑去喝咖啡,说起很多十八岁以前的事情。多年以后,她突然想起她在买咖啡的时候,她拿起相机给她拍照,没有什么目的,只是想拍照,那是记录的一种方式,从头发到大衣,在到鞋子,从收银台到咖啡杯,它们在镜头里其实都在传递那一刻的情绪,那一刻是唯一的,没有忸怩作态的,活色生香的,后来她才感到,那一刻多么可贵,而那一刻,被她巧妙地及时装进镜头。

那是畅谈的一夜,她似乎没有对一个人掏心掏肺地诉说过自己少年的故事,比如十七岁的时候如何爱上一个桀骜不驯的少年,比如如何对她的老师念念不忘,好像只有少年人会做一些傻事,清澈又疯狂毫无目的的爱或者不爱。只可惜那些灵光都会随着年纪消失,此后再也不会复发。

临近凌晨五点的时候,她们往学校的方向走,因为第二天还有早课。夜色是浓烈的,站在天桥上,远处楼宇中有些灯已经亮了起来,脚下的马路上有车子,潇洒地奔在畅通的车道上,露出红红黄黄的车灯,闪闪烁烁。原来这稀稀松松的车河这样美丽。

“再见啦,2015!再见!”

那一刻只适合告别,两个无所顾忌的人在呐喊。再见!再见!2015年以及十八岁以前的她们和他们。以后还会对谁讲起那些故事,谁愿意去听那些毫无波澜稀松平常的往事,只有2015年依然炽热的知己可以用夜晚的时光推心置腹,再像少女一样,爱或者不爱。

今天距离那个夜晚,已经变得遥不可及。

今天距离十八岁以前,已经变得遥不可及。

但一想到那条美丽的车河和深蓝色的夜空,想到即将赶来的黎明,似乎什么都近在眼前。


安海,我看完李修文的《大好时光》以后很久都不能平复,但谁知道呢?如果那年她坐上了去往洛阳的火车与他相聚,结婚,那个背诗的时刻还会不会一直像一块珍贵的宝石,在她的心湖里熠熠生辉?这么想实在太残忍了。

但我真的很希望后来,那些欢喜都有善终,都有我们和这个世界,这个时代,还有我们自己和解之后依然最完好的样子。比如以上的三个瞬间,我多么希望那个写诗的小男孩能永远拥有一颗赤子般的心灵,我深知没有人能一只留在少年时代,这个世界是多么无情,我们都在变得隐忍和圆滑中失去曾经紧紧握在掌心的执拗;我多么希望当她再唱起话剧《恋爱的犀牛》的插曲,再也不会忆起时光的碎片,那些飞舞的真切的瞬间都会被后来的温暖消陨,希望这是真的,也希望后来会有人真的能如期赶来;我多么希望那天站在桥上的时候,所有的呐喊都是心声,在即将赶来的黎明中重新发光发亮,在一生里,能够无所顾忌地在一座繁华城市里喊出来,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幸运的是,她拥有了,她一定要永远记住那一刻。

最后,祝福所有人都幸福。

过得潇洒的小故事有哪些2


7月3日,倪匡走了。

倪匡是谁?

《天龙八部》连载期间,金庸曾因事外出,找倪匡代笔,临走前,金庸千叮咛万嘱咐:

“你按照我给你说的思路写就行,人物尽量别写死局,这样后面还有发挥的空间。”

倪匡满口答应。

可是等金庸回来之后,气得不行。

倪匡虽然没把人写死,但是他把阿紫写瞎了。

金庸无奈,倪匡却说,"如果阿紫不瞎,哪有她和游坦之那样的爱情?"

倪匡和金庸、蔡澜等人并称香港四大才子,他曾为邵氏编了261部武侠片,开启了武侠电影的黄金时代;他写了145部《卫斯理》,引领了数十年的科幻潮流;他曾同时给12家报纸写连载,他自从开始投稿,一生从未被退稿。

蔡澜评价说:

倪匡不是人,是外星人。

01

1935年5月30日,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倪纯壮的第四个孩子出生,就是倪匡。

倪匡原来不叫倪匡,叫倪聪。

他也确实聪慧,童年的倪匡,在上海滩上走一圈,回来就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故事讲给兄弟姐妹们听,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在一众孩子里,有一个女孩,是作家亦舒。

小时候的倪匡,最喜欢李时珍和徐霞客,他立志要做冒险家,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斗蛐蛐,可是遇到打架斗殴,倪匡却不屑参加,自己回家躲着看《徐霞客游记》。

15岁的时候,父母去了香港,倪匡继续留在上海,随后加入军队,每次给家里写信,他都要写厚厚一沓,想方设法寄给父母。

1957年,22岁的倪匡也到了香港,一路颠沛,第一餐吃了叉烧饭,“油汪汪香喷喷的叉烧饭”。

几十年后,倪匡已经吃遍天下美味,但仍旧认为天底下最好吃的,是叉烧饭。

在他看来,“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失眠抑郁,上山下乡时,抓到只老鼠吃就是人间美事。”

初到香港,他白天在工厂打工,晚上读书。

闲来无事,也开始看报纸,看到小说,他对工友们说:“报纸上的小说我也能写。”

工友都觉得他吹牛,会写,那你怎么不去写,反而在这里干苦力。

倪匡不服,写了一个一万字的故事,投给报社。

一个月后,故事发表了。

报社的人说:

“你的文章有一万字,但是我们删改了一些,剩下九千字,一千字十块钱,满意不满意?”

倪匡听后,心想,“写一篇那样的文章,太容易了。”

意识到写作也可以赚钱,倪匡开启了一边投稿赚钱,一边上夜校读书的生活,在学校里,不仅收获了知识,同时也收获了爱情。

1959年,倪匡结婚,新娘是李果珍。

此时的倪匡,创作也是笔耕不辍,而且产量极高,陆续写下了《无情剑》、《南明潜龙传》、《龙腾飞剑录》等,作品大受欢迎,倪匡也成了武侠界的一颗新星。

02

才气展露,报馆的社长找到倪匡,邀请他去报社工作,"不如你来我们报社帮忙吧。"

倪匡答应了:

"好啊,正好我没有事情做。"

在报社工作,倪匡什么都干,主任要一杯咖啡,他就跑下去买,副刊少了三百字的影评,也找倪匡,他马上就开始写三百字的影评出来,社长出去应酬,要六百字的社论,也找倪匡,他马上就写六百字的社论······

总而言之,倪匡就是超级赛亚人,什么都找倪匡。

那时候的倪匡,一个月工资110块。

倪匡仗义,见报社的某些工人生活艰苦,有人甚至要借高利贷生活,每次发工资,他就对大家说:“你们真要借的话,向我借好了,我不要你们的利息,甚至也可以不要你们还。”

那时候,武侠大热,故事里都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现实里,倪匡也想做英雄。

在武侠热的当时,金庸绝对是一个神话。

1959年,倪匡刚有了一点名气,金庸和朋友一起创立《明报》,并连载《神雕侠侣》,靠笔杆打天下。

倪匡也给《明报》写小说,连载了两部。

金庸找到倪匡,让他继续写,一个月给他630块,当时,两人看一场电影,只要三块钱,去小馆子三菜一汤只要五块钱,630块,实在不少。

第一次发工资,倪匡把工资给妻子看,乐得妻子合不拢嘴。

而倪匡要做的,就是每天半个小时,写两千字。

说到武侠,除了金庸,不得不提到古龙,当时的古龙,受到排挤,但倪匡读了古龙的小说,觉得是真的写得不错,就替《明报》向古龙约稿,就是《绝代双骄》。

从此,倪匡和古龙,成了最铁的朋友。

1967年,金庸因事离开香港,想找一个高手顶替他在副刊上《倚天屠龙记》的位置,倪匡推荐了古龙,古龙因此就写了《流星蝴蝶剑》。

对于古龙来说,倪匡是知己,更有知遇之恩。

古龙说:

若有人拿刀来杀倪匡,全天下能为他挡刀的,只有我一人。

1985年,古龙去世,倪匡写下300字讣告,在讣告里,他说:“自此人欠欠人,一了百了,再无拘束。未能免俗,为他的遗体,举行一个他会喜欢的葬礼。”

葬礼上,倪匡失声痛哭,三毛也失声痛哭。

古龙活着时喜欢喝酒,倪匡就买来48瓶酒,每瓶喝一半,剩了48个半瓶,陪着古龙下葬。

江湖侠客,杯酒恩仇,小节世俗,大可不必在意。

后来,在访谈中,倪匡声称:

我一生中写过最好的文章,就是古龙的讣文,只有三百来字,很多人看了,争着要我为他们写讣文。

03

倪匡一生,写过最长的故事,大概就是卫斯理的故事,写了四十来年,写了一百四十五部,超千万字。

1962年,倪匡已经在《明报》写了两篇武侠小说,金庸说:再写一篇。

倪匡问:“难道又是武侠小说?”

金庸答:“是啊,好像不是很好。”

倪匡想了想说:“现在占士邦很流行。”

金庸鼓励倪匡说:“那你就写时装武侠小说,时代背景是现在,但是主角会武功,很特别的,可以一试。”

在金庸的鼓动下,倪匡开始创作卫斯理系列,第一篇是时装武侠,第二篇还是时装武侠,写第三篇的时候,倪匡问金庸:“加一点幻想好不好?”

金庸答:“好。”

于是,时装武侠成了科幻小说,1963年,倪匡写了卫斯理系列第一部小说《钻石花》。

虽然写科幻小说,但倪匡并没有太多科幻知识,书桌上的参考书也只有两本,一本是《儿童百科全书》,还有一本是辞海。

1965年写《地心洪炉》时,倪匡想象力大发,卫斯理不慎从飞机上坠落,一落落到了南极,饥寒交迫之中,一只大白熊迎面而来,卫斯理杀了这熊,剥皮取暖,吃肉充饥。

有一个读者读到这里,觉得这是胡扯,他写信骂倪匡,说:“南极哪有白熊,南极只有企鹅。”

倪匡不理。

这位读者就继续写信,几乎是每天一封,要求倪匡做出解释,倪匡被惹毛了,就公开回了一封信,只有两句话:

xx先生,一、南极没有白熊,二、世上也没有卫斯理。

金庸也站出来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南极是有白熊的,但是现在没有了,因为已经被卫斯理杀死了。

这位读者看后,回了最后一封信,信上只有两个字:“无赖。”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上学时很喜欢读《卫斯理》,后来却发现,全是扯的,“几乎一件事也讲不通。”

倪匡回应说:“讲得通就不叫小说了。”

04

倪匡一生,写了很多剧本,给张彻写过,也给李小龙写过。

1967年,张彻准备拍一个武侠电影,可是剧本没有着落,跑去找倪匡,让倪匡给写个剧本。

张彻是邵氏的人,邵氏写剧本的人也不少,倪匡说:“邵氏那么多人才,轮得到我来写?”

接着又说自己只会写小说,不会写剧本。

张彻却不干,他直接说:“你就照着小说写,写好了我再给你改。”

倪匡答应了,然后随手就写了个《独臂刀》,张彻一拍,票房过了百万,创造了武侠的新纪录。

而倪匡,也从此走上了编剧之路。

七十年代,李小龙因为主演功夫片《唐山大兄》,创造了香港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

功夫片又热了起来。

倪匡在报纸上翻新闻,看到说霍元甲有个大弟子,就给李小龙写《精武门》,虚构了英雄陈真。

《精武门》上映的时候,李小龙拉着倪匡去看。

李小龙很紧张,担心电影不受欢迎,而倪匡却很淡然。

电影中,霍元甲被害,日本人闯进灵堂,送来一块“东亚病夫”的牌匾。

之后,陈真走进虹口道场,对一群日本人说:“我是精武门最窝囊的徒弟,我想试试日本拳头的味道。”

一群日本武士围住陈真,陈真一声吼叫,然后脱掉上衣,三拳两脚,打倒一群日本人,最后操起双截棍,将敌人打得满地找牙。

一场大战之后,陈真对所有日本人说:“告诉你们,中国人不是病夫。”

尤其是陈真飞身一脚踢碎那块写着“狗与华人不得入内”的牌子时,让人热血沸腾。

最终,《精武门》创下了443万港币的票房收入,李小龙成为香港当之无愧的票房冠军。

《精武门》好评如潮,有人开始研究陈真,倪匡听闻后,哈哈大笑:“陈真的故事,都是我编的。”

在剧本创作上,倪匡可谓一剧本制造机,自《独臂刀》开始,邵氏400多部武侠剧本,倪匡一人就写了26多个。

倪匡写剧本,速度快,好像也不担心灵感枯竭,《小李飞刀》的编剧陈文贵进邵氏的时候,听说倪匡的桌子有八个抽屉,每个抽屉里放着不同的剧本,每天一个抽屉写一个小时,写完就去找朋友喝酒。

倪匡曾说,平生最得意的两件事:“屡替张彻编剧本,曾代金庸写小说”。

05

王世襄喜欢玩,年轻的时候玩蛐蛐,玩鹰,玩狗,玩葫芦,老了之后玩明式家具。

他玩,但玩物不丧志,玩物养志。

黄永玉也喜欢玩,90岁还开法拉利,调戏女孩子,说林青霞不好玩。

倪匡也喜欢玩,他有很多嗜好,养鱼、种花、搜集贝壳,也玩木工、烹饪,连古典音乐也不放过。

1963年某一天,倪匡逛百货公司,看见橱窗里有一盒贝壳,形状、颜色不一,看起来很美,就顺手买了下来。

从此,倪匡就多了一个爱好,那就是搜集贝壳。

他花在贝壳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花在写作上的时间,倪匡曾说,搜集贝壳花费的时间、精力,10倍于写作的时间。

为了一枚贝壳,他宁愿节衣缩食。

他玩贝壳,也不仅仅是看看,还去了解相关的知识,从书上看到每一枚贝壳都有自己的故事,他就寻找各种贝壳相关的书籍,然后又开始购买,开始是一枚一枚地买,后来是一批一批地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倪匡成了出名的剧本作家后,还在继续搜集贝壳。

贝壳越买越多,倪匡还单独租了一个房子,专门用来放贝壳。

普通贝壳几乎集齐了,就开始将目光放在稀有贝壳上,那些稀有贝壳不好找到,倪匡豪气地说:

谁能替本人找到一枚龙宫翁绒螺,可交换绝对用心撰写之电影剧本一个。

那时候的倪匡,剧本已经很值钱了。

1970年,他终于找到了一枚龙宫翁绒螺。

玩着玩着,他就和一些朋友成立了一个贝类协会。

1975年,倪匡还疯狂沉迷于贝壳,还与人合作写了一本关于贝壳的书,卖了两千多本,剩下一大堆被虫吃了。

直到有一天,金庸给他写了一幅字:举世贝壳藏家,或雄于资,或为王公贵胄。

倪匡这才从搜集贝壳的梦中醒来,将手里的贝壳出售。

不玩贝壳,倪匡套用杜牧的诗写了一篇《十年一觉集贝梦》,不知梦醒后,是什么感觉?

有点时间,他迷上了养鱼,自称“九缸居士”,家中放着二十个又大又精致的鱼缸。

他养鱼,可不止养好看的鱼,还养食人鱼,但凡有小孩子去他家,他就从冰箱里拿一个鸡腿,绑在绳子上,放进食人鱼所在的鱼缸里,鸡腿瞬间没了,小朋友拍手叫好,倪匡的妻子李果珍则大吼。

有一次,儿子不小心被碎玻璃夹掉一块肉,倪匡看见了,不去关心儿子,先捡起那块肉放进食人鱼鱼缸。

他说:

“我想看看它们到底吃不吃人肉”。

一个好玩的人,总能把生活过得有趣。

06

1989年,倪匡、蔡澜、黄霑三人,一起搞了一个节目,名字叫《今夜不设防》。

搞这个节目的原因是,这三人经常一起去夜总会追女孩,结果人没追到,钱还没了。

倪匡觉得难过,黄霑就说与其为她们花钱,不如自己搞个节目讲笑话赚钱。

电视台又经常找他们三个,倪匡就想,与其让电视台做,不如自己做,有酒喝,有靓女聊天。

在节目里,他们三人放飞自我,喝酒的喝酒,抽烟的抽烟,时不时还讲个黄段子助兴。

张国荣、林青霞、周润发、成龙、王祖贤、张曼玉、关之琳等人,全都做过《今夜不设防》的嘉宾。

在节目上,什么都可以说,张国荣说自己追女孩起了色心,林青霞说自己和秦汉的情史,周润发聊过去很怂的自己,张曼玉声称进入演艺圈完全是因为贪恋虚荣。

黄霑见到林青霞,说对她早就有非分之想,见到施南生,不顾其男友徐克就在旁边,上去就亲。

周润发说:

听说你们这不叫清谈,应该叫扯淡。

节目做了两年,倪匡留下一纸声明,去了美国。

“我已决心淡出,自此天涯海角,闲云野鹤;醉里乾坤,壶中日月;竹里坐享,花间补读;世事无我,纷扰由他;新旧相知,若居然偶有念及,可当作早登极乐。”

在美国,倪匡闲时就在家养鱼养花,养神仙鱼,种曼陀萝花。

从他家的厕所里看出去,就是金门桥,所以倪匡写了一首诗,形容上厕所时的情景:

“举头看金门,低头看‘小鸟’”

每天都一日三餐,他都精心烹饪,他自称三艺老人,“厨艺第一,园艺第二,文艺第三。”

家中放着四个冰箱,里面都是满满当当的食材,他还要求妻子买一个棺材大小的冷冻柜,妻子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在某次采访中,李果珍说了拒绝的理由:“我当然不肯,你怎么知道他有一天发起神经来,不会自己躺进去。”

1995年,倪匡60岁,倪匡仿佛又看透了一些东西,活得更潇洒了。

“人生一过六十,每一天都是赚到的。我已经赚了,再发生什么事都不要紧了。最紧要的是,一天活得比一天快乐。”

07

自从1963年卫斯理系列第一部开始发表以来,倪匡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卫斯理系列的创作。

直到2004年,倪匡觉得卫斯理系列该结束了,于是就写了一部《只限老友》。

从此,卫斯理遨游星空,不见踪影。

回忆起写科幻的日子,倪匡说:

“那时候写小说很简单,感觉自己被外星人控制。如今外星人走了,我也不写了。”

2006年,71岁的倪匡回到了香港,在香港定居,因为他的名气,经常有小报记者围追堵截,对此,他不回避,反而主动上对方的车,然后搭便车去自己要去的地方,反正对方也不会拒绝。

有一次,倪匡被堵在药店门口,人家问他买什么药,他回答:

“避孕药。”

一听,大笑不止。

自从卫斯理系列被搬上荧幕后,很多人都知道卫斯理,喜欢卫斯理,倪匡和家人逛街,曾遇到卫斯理的粉丝,父亲对儿子说,这就是卫斯理。

儿子的表情立马变得丰富起来,奇怪卫斯理怎么又老又胖,拄着拐杖。

倪匡也曾笑说,从没在一个小孩的脸色看到过那么丰富的表情。

倪匡曾对人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面对数百名热烈期盼他分享写作技巧的人,倪匡却上来就说:

写作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没法靠后天的努力。数学家或许可以训练出来,但小说家不行。

不要问我写作技巧,只要开始写,就会越写越好,你们这样问,就代表你写不出什么好小说。

刚说完,学员们就不爽了。

2012年,倪匡获得一个大奖,77岁的他,站在领奖台上,大导演徐克为他颁奖。

台下掌声雷动,掌声后,倪匡开玩笑说:

“有点晕,不是很站得稳!大家不用担心,我不会说很久。”

然后又慢悠悠地拿出一张纸,笑着说:“有稿子。”

台下一阵笑。

拿出稿子,大家以为倪匡会多说一点,他也缓缓地对大家说:

“多谢大会,多谢大家,多谢。”

总共10个字,说完,结束。

观众又是一阵大笑。

导演徐克说:

这么多年,我一直拍武侠,不拍科幻,就是在多等,等技术成熟了,再来拍您的经典。

倪匡答:这在于你,我无所谓。

随即大笑离台。

08

2018年,金庸离世,江湖一片哗然。

香港四大才子中,黄霑最早离开,金庸又走了,只剩下倪匡和蔡澜。

某次采访中,倪匡说:

在网络上看过一张照片,金庸,黄霑、张彻、林燕妮、我。

五个人,四个人去世了。只剩我一个了。很寂寞的,真的。

我身体差到极点,百病丛生,举步维艰。但身体不好我也乐天。

他确实乐天,也乐天地说:

“人一定会死,何必痛苦地死,要高高兴兴地死。”

他也写好了自己的墓志铭:

“多想我生前好处,莫说我死后坏处。”

如今,倪匡走了,世间只留下了他的传奇。

倪匡喜欢贝壳,喜欢抽烟,喜欢喝酒,也喜欢女人。

他经常和金庸、黄霑一起出去抽烟喝酒,一起玩乐搞笑。

从16岁开始,倪匡就开始抽烟,家里处处都有烟灰缸,可是有一天,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吸烟配额用完了”,可以不吸烟了。

从此他再没吸过烟。

他也曾嗜酒如命,说世间最好的酒叫“再来一杯”,规劝别人空腹喝酒会伤身时,他的建议是“先来几杯啤酒打打底”。

后来,他也说戒酒,但他的戒酒只是不喝醉。

他喜欢女人,谈到女人时脸上总是温柔的,就连在作品里,主角如果不是女人,也会有一个聪明睿智的女人出现。

他说:

“女人就是比男人好啊,历史上有极度混蛋的男人,没有极度混蛋的女人。”

倪匡是混蛋吗?

不,倪匡有趣。

09

晚年的倪匡,爱吃油腻,他跟蔡澜抱怨说香烟美酒的配额用完了,蔡澜就刻了一个章送他,刻有4字:

酒色财气。

后来倪匡对蔡澜说:你还是给我改成四大皆空吧。

蔡澜就送给他一个空白的印章,上面一个字也没有。

他依旧口没遮拦,有次出去吃饭,他在饭桌上感叹:

“唉,这男人老了,身上最该硬的地方,都硬不起来了。”

大家一愣,倪匡继续说:


“诸位不要误会,我说的是牙齿……”

这老头,连吃饭都不忘幽默一下。

四十岁时,他自嘲:

年逾不惑,不文不武,不知算什么;时已无多,无欲无求,无非是这样。

73岁时,他又说:

居然捱过七十三,万千千山睇到残,日头拥被傚宰予,晚间饮宴唔买单。人生如梦总要醒,大智若愚弹当赞。有料不作亏心文,没气再唱莫等闲。

记者就他的传记向他确认是否真实时,他说:

“我的话你都信?亲口所说也不算,你忘了我是干什么的?写小说的人就是不断地在撒谎啊。”

不止如此,他还把三毛做例子,问记者:“你认为荷西是真的吗?人家是写小说的啊!”

记者仓皇失措,追问他事情真相,他又顽皮地说:我不知道真假,她写得太真啦。

在采访时,他还指着桌上的酒杯,神秘兮兮地说:其实这个酒杯不是酒杯,它有四条腿,正在爬。

记者大惊失色,倪匡哈哈大笑。

“我们看到的东西都是大脑视觉神经决定的,大脑有局限性,所以眼见并不为实,科学也是人为的,所以无论科学家再怎么辟谣,宇宙中一定有外星人。”

如今,外星人走了,去寻找宇宙中的外星人。

或许有一天,外星人会以另一种方式走进你的生活。

生活有千般滋味,人生有万种选择,世间只有一个倪匡。

无论你喜不喜欢他,他都有趣地活过。

文|不有趣灵魂

过得潇洒的小故事有哪些3

竹林七贤大都出身于名门贵族士家大族。阮籍,其父阮瑀为建安七子之一,官至曹操仓曹椽属,其族父阮武学问渊博,通达之士。阮籍官至步兵校尉。嵇康,其父官至治书侍御史,兄长为太仆、扬州刺史,娶沛王曹林长亭公主为妻,为曹魏皇亲国戚。

山涛其父为宛句县县令,也为官家出身,山涛得司马炎重用,官至司徒位列三公。王戎出身琅琊王氏大族,家室最为显贵,其祖为幽州刺史,其父为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王戎宦海沉浮多年,历任吏部尚书、豫州刺史、建威将军、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令,最后升任司徒,位列三公,封安丰县侯。

竹林七贤雕像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与阮籍出身相同,官场不得志。向秀读书甚多,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绝非寒门子弟。刘伶社会地位最低,但嗜酒为命,并有侍仆陪同,也非苦寒家门出身。曾为过小官,后辞官终身不仕。

竹林七贤大都为酒客,酒的故事为多。阮籍不愿与司马氏同流合污,司马昭曾想与阮籍结为儿女亲家,阮籍就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连续60天,使得奉命使者无法谈论亲事而做罢。刘伶被后被封为酒侯酒仙,常坐鹿车外出,带一壶酒,后面跟着一个人拿着铁锹,刘伶说,“死了好埋”,这就是荷锸任埋的故事。

竹林景色

老婆劝其戒酒,求神灵帮助,放上供品让其祭拜,结果刘伶吃着供品喝得大醉。阮咸喝酒不同常人,中间摆放一瓮,以翁盛酒,朋友做的周围从瓮中取酒,家里的猪也来喝酒,阮咸照喝不误,此为与猪酣饮的故事。刘伶的故事较多,当朝廷使者奉命请其出世为官,刘伶听说后喝得酩酊大醉,并脱光衣服裸奔到村口迎接使者,发现是酒鬼疯子就放弃了任命。

其他故意。嵇康也是避居山林,不想为朝廷服务,嵇康喜好打铁,在屋后的柳林里,嵇康掌锤,向秀鼓风,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也是一个特别的场景。

魏晋名士

嵇康得罪朝中重臣钟会,因朋友吕安事情而被连累至死,在形成被杀前3000名太学生请愿赦免嵇康,要求其赴太学任教,嵇康抚琴奏一曲I《广陵散》,慷慨赴义,何其悲壮。嵇康临死前将儿子嵇昭托孤于好友山涛。山涛倾其所有抚养嵇昭,使孤儿不孤。这就是嵇昭不孤的故事。

竹林七贤成就和影响。嵇康是魏晋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哲学成就、文学成就最高。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阮籍位居竹林七贤的第一位,是竹林玄学的创始人,诗人,其《咏怀诗》成绩斐然。向秀创作了千古名篇《思旧赋》,并形成了《庄子注》、《周易注》对后世产生较大。

魏晋古建筑

竹林七贤继承和发展的建安七子的文学成就,使辞赋、诗作、散文都达到了新的水平,赋予浪漫主义色彩和哲学思想,将玄学的思想提高到系统化、理论化,成为思想领域的又一大成果。

从竹林七贤的逸闻趣事可以看到魏晋风度,可以具体地体会到他们的自由潇洒,慷慨豪迈,也体会到他们深深的友谊和情怀,对后世的文学和情怀以及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和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