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代表智者的寓言故事有

2022-11-06 06:43 作者:用户3108960411 围观:

哲理故事:智者解梦,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用户3108960411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代表智者的寓言故事有1

真理同样需要装饰

哲理的故事

有一位国王,一次梦到自己的牙齿全掉光了。于是他马上招来智者为其解梦。一位耿直的智者说:“陛下,此梦乃不祥之兆:每掉一颗牙齿,就意味着您将失去一位亲人。”国王立刻大怒:“你竟敢胡说八道,给我滚出去!”

接着国王又找来另一位智者,仍让其解梦。这位智者听完后,却一脸喜气地说:“高贵的陛下,您真有福气!这意味着您会比所有的亲人都长寿。”结果国王听后大喜,赏赐给这位智者100个金币。现货商之家微信号:vxianhuo

事后,年轻的礼宾官不解地问第二位智者:“我认为您对梦的解释与上一位的解释本质上是一样的。可为什么他受到重罚,而您却得到重奖呢?”

此时,这位智者先讲了一个寓言:“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满身污垢地去见国王,结果国王将她赶了出去。后来,姑娘洗得干干净净,如出水芙蓉一般,又穿上漂亮的时装,再去见国王。结果这次国王很高兴地接见了她,并将她留在身边,十分宠爱。这位姑娘的名字就叫‘真理’。”接着智者又说:“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讲真话。但现实中当人们听到赤裸裸的真理时,往往会觉得刺耳。所以,我们说出真相的时候就一定要选择适当的方式。真理就像一块宝石,如果我们只是草率地扔到听者的脸上,它的价值就比一块普通的石头更不如,因为它有更多的棱角,只能伤人;但如果我们加上精美的包装,再真心诚意地奉上,听者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这时,它才会光彩夺目,价值连城……”

故事的哲理

人们总是习惯将“真理”与“耿直”相连,进而总是理直气壮地“口不择言”,最终又总落个“好心不得好报”的失意结局,发发“忠言逆耳”的千年牢骚。殊不知,其实在我们一味抱怨听者缺乏胸怀与气度时,我们作为言者更应该反省自己表达技巧的拙劣。要知道,“技巧”永远比“气度”更容易被选择,更容易被改变。

在管理中能否实现有效的沟通,就取决于我们能否站在承认人性弱点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时机与技巧。这不仅对于部下劝谏领导很重要,对于领导劝诫部下,同样重要。因为,我们所要面对的,都是人……只是人。

《清华大学实战期货班》2014年5月31日-6月1日冯成毅、方志开课

联系电话:400-671-1780



代表智者的寓言故事有2

  智者乐水。

  孔子从滚滚东逝水中,读到了时光的流逝——“逝者如斯夫”;庄子在黄河和北海的比较中,看到了有限现实和无限的“道”之间的巨大差距;苏轼在赤壁前的长江中,也完成了对人生姿态的深刻领悟……

  水,以它特有形态和特性,启示着哲人们,让他们收获深邃的思想,坦然的人生,灵动的文字……

孔子乐水

  曾皙曾言:“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的志向得到了孔子的赞同,在孔子看来,浴乎沂水,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乐事。在那个礼崩乐坏的社会,尘世俗务免不了要污染他的心灵,而肉体本身也会时时生出污垢,让人感到肮脏难受,于是便常在清洁的水中沐浴,洗涤身心,让身体洁净清爽,让心灵一尘不染。

  水,是孔子的知音。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面对江水,孔子的怅惘穿越千年,感叹回响至今。“孔子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孔子一生进取,偶有失意,也把失意之情寄托于水波之上,比如他曾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孔子乐水,不仅仅陶醉流连于水的自然之趣,更主要的是通过对水的深入观察和体验,从中领略人生的真谛。他对水的感悟和思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构建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为切入点。水之所以可以成为孔子的知音,就是因为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出水的“似义”“似道”“似勇”“似法”“似正”“似察”“似志”“善化”等品质,与他提倡的儒家精神深度契合。

庄子喻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

  

  从《消遥游》中的北冥(北方的大海)南冥(南方的大海)、“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鲲鹏,到《大宗师》中的“鱼相造乎水”,再到《达生》中的“津人操舟若神”和“吕梁丈人急流中畅游”,以及《秋水》对各种水的描写,庄子常借水、通过编织奇特的水的寓言故事,来阐发其深邃的“道”理。水,是“道”,无限,至大;超越了时空、因果、条件,表现为永恒、不变、无限、绝对……庄子正是在“水”中构筑了属于他自己但又深刻影响着中华文明的精神世界!

苏轼寄水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到任黄州后,苏轼虽然生活困顿,但他并没有为自己的失意而过分哀伤,而是寄情山水,从山水中寻求人生的智慧。正是赤壁前的那段长江,给了他无穷的哲思,《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相继问世。尽管内心深处一直缠绕着消极隐退和积极进取、嫉世忿懑和逍遥山水的双重情绪,但赤壁的江水明月,让作者心智逐渐走向成熟,一个为后人所熟悉的乐观旷达的苏轼终于从历史深处向我们走来。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这是何等深刻的哲学思辨!我们发现,正是面对着赤壁的长江水,超脱、乐观的苏轼开始战胜了对人生悲哀、愁苦的苏轼。从此,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东坡已经可以一笑置之——一蓑烟雨任平生了!

选自《作文素材快线》杂志

代表智者的寓言故事有3

《不让谣言满天飞》

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孔子经常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有次去楚国,在途经蔡国的时候,被吴国当作嫌疑犯扣留了,所带干粮全部被没收,身处绝境。再看此时的孔子,依然安心自若,每日弹琴唱歌,采摘野果充饥,等待着楚国派人来解救他们。

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不忍看着老师每天饿肚子,拿出了身上仅有的一点可以换钱的东西,让同学子贡去换些小米,做一餐小米饭给老师和同学改善伙食。

同学们焦急地等着颜回做好饭,子贡跑去看看小米饭做好没有。结果他看见颜回快速地,从锅中抓起一把饭塞到了嘴里。于是,他悄悄地退了出来,把他亲眼所见的告诉了孔子,希望老师能了解到颜回不为人知的坏品德,可是,孔子听后只是说了一句,“眼见未必为实。等一下问颜回就清楚了。”

不一会儿开饭了,孔子说:“在我们吃饭前,我要用这饭祭祖。”颜回听后,大惊失色,对孔子说,“老师,万万不可,这饭已经不净了。”孔子问道:“什么意思?”颜回解释说:“刚才,就在饭要熟的时候,有一小坨灰从屋檐上掉下来,落到饭里,我怕灰把一锅饭弄脏了,赶忙抓起带灰的饭,却舍不得扔掉,就把有灰的饭粒吃了。”

孔子听了,看了看子贡,对弟子们说:即使是亲眼所见,也未必就是真的。

一味相信眼见为实,不仅没有真相,还可能带来恶果。

当下疫情爆发,各种谣言满天飞,聪明的人都会去转发一些这样消息那样消息,以彰显自己消息灵通,彰显自己为国为民,殊不知,成了谣言的传播者,把自己的聪明变成了谣言传播工具。

疫情当前,有任何消息都会有官方播报,我也相信你看见了官方消息,其他人也看见了,又何必转发呢?

谣言止于智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