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蚌河的故事有什么

2022-10-30 09:01 作者:BTV老百姓 围观: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BTV老百姓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蚌河的故事有什么1

一只河蚌张开蚌壳, 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鸟,从河蚌身边走过,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合上,把鹬嘴紧紧地钳住.鹬鸟用尽力气,怎么也拔不出嘴来.蚌也脱不了身,不能回河里去了.河蚌和鹬鸟就争吵起来.鹬鸟瓮声瓮气地说:“一天、两天不下雨,没有了水,回不了河,你总是要死的!”河蚌也瓮声瓮气地说:“假如我不放你,一天、两天之后,你的嘴拔不出去,你也别想活,总要饿死!”河蚌和鹬鸟吵个不停,谁也不让谁.这时,恰好有个打鱼的人从那里走过,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去了.


《鹬蚌相争》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做人要学会忍让,否则两败俱伤只能让第三方得利。

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为了利益两方面鹬蚌相争,结果最后却被第三方拿走了好处。

作为一个团队,我们应当团结一致,切勿鹬蚌相争,免得四分五裂。

由于你们鹬蚌相争,导致对手渔翁得利,这个惨痛的教训得记住。

蚌河的故事有什么2

近几年来,云南省红河县宝华撒玛坝万亩梯田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喜爱,一年四季都有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不到撒玛坝,不知梯田大”,已成为一句响亮的宣传口号。

但是,撒玛坝万亩梯田是怎样开垦出来的?又是谁带头开垦梯田的?看了这个传奇故事,大家就会明白了。

——题记


相传在1300年前,云南省红河县宝华乡从一个名叫诺玛阿美的地方迁徙来了一个民族,这个民族就是现在的哈尼族。当时,他们看到宝华乡境虽然山高坡陡,却山清水秀,野兽出没,是打猎为生的好地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多了,野兽少了,缺衣少食,贫困像一只猛兽,严重威胁着哈尼人的生存。这时,在这个勤勇敢的哈尼族部落中,出现一个英雄,他就是蚌颇。

少年英雄

相传蚌颇有10个兄弟,他是大哥。10个兄弟个个长得威武雄壮,都是部落里的打猎能手,大哥蚌颇最出色,只要他看到猎物,箭无虚发,是部落里的“神箭”。

杨朝伟图

有一年,部落里的有好多猎手陆续失踪,原来是大森林里来了一头凶狠的大黑熊,因为森林里的野兽越来越少,大黑熊饥饿难忍,就伏在森林中专吃猎人。自从猎手们陆续失踪后,部落里的人们个个担惊受怕,不敢再进山打猎。

一天,蚌颇最小的弟弟生病,家里又没有储存的食物,如果不继续补养,这个弟弟就会被活活饿死。蚌颇想,如果自己带领其他兄弟一块上山打猎怕有不测,会有兄弟死于大黑熊之口,不如自己悄悄上山打猎。

天快亮时,蚌颇悄悄独自上山。突然,他看到一只野羊在一个水塘边饮水,他一箭射去,野羊应声倒地。蚌颇收起弓箭,奔向水塘准备扛着猎物回家救小弟。

正当蚌颇扛起猎物往回走时,突然从树林中窜出一个更大的猎物,蚌颇一看,吓出了一身冷汗,这猎物就是那头吃人无数的大黑熊。由于距离太近,大黑熊来势凶猛,蚌颇来不及拔出弓箭,大黑熊就张牙舞爪吼着向他扑来。蚌颇来不及多想,丢下野羊,赤手空拳地与大黑熊搏斗起来。大黑熊力大无穷,它向蚌颇猛扑了几次,都被蚌颇机智灵巧地闪过。这时,只见大黑熊气喘嘘嘘,劲头比刚才减了许多。当大黑熊再次向他扑来时,蚌颇揪准机会,乘势骑在大黑熊的背上,双腿紧紧夹住大黑熊的肚子,拳头像雨点般地向大黑熊的头部猛打。正在这时,其他8个兄弟赶来,见大哥骑着大黑熊一阵猛打,先是一惊,然后众兄弟一涌而上,用刀活生生地把这头罪大恶极的大黑熊给砍死了。

众兄弟们个个喘息未定地说:“大哥,刚才吓死我们了。”

蚌颇说:“你们怎么进山了?”

众兄弟们说:“天亮起来,我们兄弟看到大哥不在,心想一定是大哥独自上山打猎救生病的小弟去了,于是我们就赶紧上山来,没想到,看到了刚才那惊人的一幕。”

蚌颇说:“谢谢各位兄弟,要是你们不及时赶到,我独自一人恐怕制服不了这头凶猛的大黑熊。走,抬着大黑熊与乡亲们分享去。”

蚌颇打死大黑熊有功,被选为“左能(今红河县宝华乡)部落长”。

种植水稻

几年过去了,蚌颇已经从一个壮伙子成长为一个十分成熟的中年汉子,他和他的父亲一样,同样生养了10个儿子。

这时,森林里的野兽更少了,人们不得不吃野菜充饥。

杨朝伟图

一天,蚌颇带着兄弟和他的儿子们进山打猎,只打到了几只小兔子。当蚌颇来到一个浅水塘边时,发现浅水塘里发出一阵阵清香。原来,这是稻谷,蚌颇小心地采回去,他教夫人除去稻壳用水煮成米饭,芳香扑鼻,好吃极了。次日,蚌颇发动部落里的人去寻找这种水稻。但茫茫崇山峻岭,哪里能寻找得到?村民们无获而归。

蚌颇想,如果把水稻种留下来,明年种植,这样,年复一年地不断扩大种植面积,那我们哈尼人不是解决吃饭问题了吗?蚌颇说干就干。从此,哈尼人开始由打猎为生逐渐转为以农耕为生。

几年过去了,这种水稻易种易活产量较高比种野菜强多了,但它必须依靠水田才能种植。但宝华乡地无三尺平,怎样开垦水田呢?

杨朝伟图

这天,蚌颇又去察看水稻,当他看到种水稻的土地由于不平整,他妻儿们不得不先挖成台地再放水种植的情况时,蚌颇心中豁然开朗。他想,如果把高山也挖成台地,然后再把台地改成水田,这样不就可以大面积种植水稻了吗?蚌颇高兴得自言自语地说:“对,就这样干,因为这样开出的水田很像梯子,就叫它梯田。”

从此,蚌颇积极带领乡亲们大面积开垦梯田,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开山造田运动在部落中勃勃兴起。

开山造田

在宝华乡开山造田并非易事,特别是遇到那些悬崖峭壁时,引水难,造田更难。

有一次,当部落里的人集中在一块开垦梯田时,遇到了一块坚硬的大石块,无法把它击碎造田。这天,太阳当空,村民们个个干得汗流浃背,中午时分,蚌颇叫乡亲们做饭,为了方便做饭,村民们便在这块顽石上烧火做饭。突然间,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这时,只听在烧火做饭的顽石上发出阵阵响声,原来刚才被火烧过的那块顽石经过雨淋后,自然裂开了。蚌颇见了,大喜。他说:“以后就用这种方法,凡遇到顽石就先用火烧,再用水泼,这样就可以战胜顽石了。”

杨朝伟图

这一招果然灵验,哈尼梯田就是这样开出来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世世代代哈尼人的辛勤劳动,终于开垦出了那辉煌灿烂的哈尼梯田。

在明朝洪武年间,由于蚌颇开田纳粮有功,被明朝皇帝封为第一任左能(今红河县宝华乡)土司,并世袭传22代,500余年。

如今,那一山接一山、一岭连一岭的层层梯田,终于成为震惊世界的梯田文化,吸引了许多中外旅游者前来观赏。其中宝华乡“撒玛坝万亩梯田”更是气势磅礴,被旅游者称为“梯田之最。”相传,宝华乡“撒玛坝万亩梯田”就是蚌颇当时的最佳杰作。

蚌河的故事有什么3

成语故事:鹬蚌相争


【原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1)方出曝(2),而鹬(3)啄其肉,蚌合而拑(4)其喙(5)。鹬曰:‘今日不雨(6),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7)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8)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9)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战国策·燕策二》

【批注】

(1)蚌:音“棒",动物名。体软有壳,能产珠,壳可制器。又称为“蛤蚌”、 “二枚贝”、“蛤蜊”。

(2)出曝:把壳打开晒太阳。曝,在太阳底下晒。

(3)鹬:音“玉",鹬目鹬科鸟类的通称。种类繁多,羽毛多为灰、褐等暗色调。喜食小鱼、贝类及昆虫等。

(4)拑:音“前"。挟持、夹住。

(5)喙:音“会",鸟兽动物等尖长形的嘴。

(6)不雨:不下雨。雨,音“玉",此为动词,下雨。

(7)禽:音“琴",通“擒”,捕捉。

(8)弊:音“必",疲困。

(9)熟计:考虑周详。

【故事阐述】

战国时代,赵国准备攻打燕国,苏代为了燕国而去游说赵惠王说︰“今日我来贵国,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打开蚌壳晒太阳,一只鹬鸟飞来啄牠的肉,河蚌立刻把双壳合拢,还把鹬鸟的长嘴夹住了。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很快你就会被太阳晒死。’河蚌也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很快你就成了死鹬。’牠们谁也不肯让谁,一个渔夫经过,把牠们一起都抓走了。现在赵国将攻打燕国,如果燕、赵两国长时间僵持不下,两国的老百姓都会疲困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将成为那个不劳而获的渔翁。所以希望大王出兵之事能考虑周详。”

赵惠王说︰“好吧。”于是便停止出兵去攻打燕国。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浓缩为“鹬蚌相争”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双方不和,互相争执不退让,而使第三者从中获利。

【讨论】

(1)河蚌和鹬鸟互不相让,他们最后是什么下场?苏代用河蚌、鹬鸟、渔翁各代表什么?

(2)你认为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发生矛盾?你和朋友或家人发生矛盾时,你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而退一步海阔天空吗?还是跟蚌、鹬一样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两败俱伤?或是你自己有其它解决的方法?说说你自己经历的最佳和最糟的处理结果跟大家分享。

【造句练习】

例:他们兄弟俩因为争产互不相让,鹬蚌相争的结果,造成家族产业无法经营,只得拱手让人。

例:每逢年终,各大百货公司推出打折促销活动,业者鹬蚌相争,结果最大的赢家就是消费者。

【相似成语】

鹬蚌相斗;鹬蚌相持;坐收渔利

【课后时间】

成语接龙︰

鹬蚌相争→争先( )后→后( )居上→上下( )心→心( )气和

参考答案︰

鹬蚌相争→争先(恐)后→后(来)居上→上下(一)心→心(平)气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