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边疆战士的故事有哪些

2022-10-30 09:05 作者:光明网 围观:

青春“燃”在护疆戍边一线,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边疆战士的故事有哪些1

坐落于天山南麓东段的新疆阿克苏地区,是古丝绸之路中道必经地,境内有多个山口直接通往中亚。从汉唐至今,这里留下了无数戍边将士扎根边疆、奉献青春的传奇故事。

2019年1月1日,原武警新疆边防总队阿克苏边防支队官兵退出现役,脱下军装,换上警服,整体转隶为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克苏边境管理支队。

身份从“边防战士”变成了“移民管理警察”,3年过去了,这支年轻的队伍“戎装虽易、初心未改”,扎根在环境条件艰苦、地理位置偏远的边境地区,继续建功立业。

“边境有我,祖国放心”

从阿克苏市出发,穿过乌什县城,经过牙满苏边境派出所,沿着祖国边境线一路西行,就抵达了别迭里边境警务站。

警务站站长托合提·艾合麦提1986年出生,却是个地道的“老边防”。从2005年参军入伍起,他就一直坚守在祖国的边境线上。2019年,托合提脱下“橄榄绿”,穿上了“移民蓝”,来到别迭里山口,继续承担守边、护边、巡边的重任。

警务站建在海拔2300米的山口上,一年到头都刮风,6级以上的大风都得刮上两个月,吹得人手上、脸上都是裂口。

虽然条件艰苦,但工作却是标准不减、要求不降:查缉过往人员、车辆,一丝不苟;实时查看各点位监控画面,调度周边数个警务站边境防控,快捷高效;指挥联络一至八号驻勤点护边员,开展24小时巡逻任务,有条不紊。

坚守别迭里,每名民警都曾被这个山口狠狠“给过脸色”。

去往界碑边境处踏查路上,车子沿着崎岖的砂石路盘旋而上。随着海拔不断攀升,道路愈发陡峭。行至九道弯处,“之”字形回头弯盘旋上升,路面上的积雪导致车轮打滑,民警下车捧起路边石子铺洒在车轮下,车辆才得以从悬崖边脱困。

48公里的山路走到尽头,别迭里达坂出现在眼前。沿着有1377级台阶的徒步巡逻便道拾级而上,寒风凛冽,眼前白雪皑皑。

年龄最小的哈萨克族小伙儿达尔曼·巴合提江一马当先,高举国旗走在最前面。腿部受过伤的杨小强在两名同事的帮助下,一边攀登一边讲述:“这铁梯是去年10月份才修好的,我们原来上的时候没有梯子、没有路,最后这五六百米,坡太陡、雪又深,爬上去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半个小时就上去了。”

几个人扒开埋住界碑的积雪,仔细擦拭,将“中国3”的字样描红。他们认真巡查各种设施,寻找有无非法通行的痕迹。

站在界碑旁,他们高高举起五星红旗,发出铮铮誓言:“我是移民管理警察,担负边境巡逻任务,边境有我,祖国放心!”

“戈壁滩上一样有绚丽的青春”

汽车行驶在天山南麓的托木尔峰脚下,单一色调的戈壁滩一眼望不到边。突然,绿树环抱的阿吐孜边境警务站出现在眼前。

小站不大,5间平房,200来平方米,却被收拾得井井有条。5个身着警服的大男孩迎了出来,他们是清一色的95后。年龄最大的马大松,27岁;年龄最小的杨锐,21岁。待得最久的是杨庆鑫,来自河南周口,2015年当兵入伍,2016年被分配至阿吐孜守边。

2019年年初,杨庆鑫放弃转业退伍回家团圆的机会,选择就地转改。其他4个小伙伴也分别从海南、广西、云南等地转改而来,从士兵“变身”为移民管理警察。

阿吐孜边境警务站是个中心站,主要担负来往边境一线生产作业的车辆和人员的查验查缉工作,同时,协管周边3到5个一般警务站,统筹联系数百名护边员。

从繁华都市来到西域边关,从热闹喧嚣到荒无人烟,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们也有想不通的时候。身份变了,要从原来的“干一阵子”变成“干一辈子”,思想上不免有些波动。他们开始追问自己:坚守在祖国边疆一线,我们能留下些什么?

阿吐孜“戈壁不长草,风吹石头跑”。这里最缺的是绿色,那就先在这戈壁滩上种树吧!

说干就干。从2019年起,每年春秋两季,杨庆鑫带着民警辅警和护边员们齐上阵,在警务站两旁的戈壁滩上种树。他们先捡石头再填土,修筑了两公里长的引水渠,一棵棵栽种,一次次补栽,硬是在戈壁滩上种活了两万棵杨柳,把警务站打造成了花园。

种下的树扮绿了阿吐孜,也为小伙子们的青春增添了色彩,他们把警务站当成了自己的“家”,心也安顿下来。他们说,戈壁滩上一样有绚丽的青春!

“群众有事我来跑,争做老乡贴心人”

“五一”前夕,英阿瓦提边境派出所喜讯连连:派出所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民警西热爱力·吐尔洪被国家移民管理局授予“成绩突出青年民警”荣誉称号。

接到祝贺电话时,西热爱力正在苏尔滚村地头调解一起浇地纠纷。

村民艾则孜·依麻木尼亚孜在浇灌自家20亩已耕种农田时,一不留神,让大水灌入了相邻地块中,让这一地块播种期推迟一个多星期。西热爱力把两家土地承包人叫到地头,耐心劝说,在西热爱力的调解下,两人握手言和。

1992年出生的西热爱力,刚满30岁,两鬓已生白发。调解处理群众间的矛盾纠纷,已经成为他的工作日常。

西热爱力工作的苏尔滚村警务室,建在靠近边境海拔2000多米的山口处,距离乌什县城55公里,辖苏尔滚村和英买里村,有农牧民4000多人。

群众遇到难事,都会来到警务站。西热爱力的手机,成了群众热线,一天到晚响个不停。

如果说西热爱力是在以突出成绩回报家乡,那么来自福建的小伙陈皓,则是抱着闯世面、砺青春的激情来到新疆的。

2019年,原公安边防部队改革转隶时,21岁的陈皓放弃了留在广东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来到新疆工作,被分到英阿瓦提边境派出所库齐村警务站。一开始,因为语言不通,他总觉得跟群众“热”不起来,开展工作也处处受限。

两年前春节,陈皓回乡探亲,在自家小区看到设置有“爱心驿站”,他动了心:能否在辖区里也建上一个?在得到派出所领导支持后,他当即行动,先向亲朋好友募集了300双雨鞋,发往库齐村。

没想到,就是这些雨鞋,拉近了他跟群众的距离。农忙时节,当地雨水多,下地干农活的老乡们心疼鞋,光脚下地干活,很多人脚会受伤。村里走访时,陈皓会带上几双雨鞋,看到光脚干活的就会帮老人穿上。时间久了,老人们都叫他“好巴郎(好孩子)”。

人头熟了,工作就好开展了。信息收集、矛盾调处,陈皓干得得心应手,他说,在一件件服务群众的小事中,自己得到了认可,有了成就感,也有了扎根边疆的信心和勇气。

“群众有事我来跑,争做老乡贴心人。”英阿瓦提边境派出所教导员李智学说,新时代的移民管理警察,就是要牢记“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宗旨,通过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来赢得群众的信任和认可,警民一家,共同守护祖国边境地区的和谐稳定。(记者 尚杰 李慧 通讯员 殷华)

来源: 光明日报

边疆战士的故事有哪些2

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军达成的共识,越线挑衅。我军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带领战士们前去与外军进行交涉。

期间,祁发宝挡在外军前面,严厉地说道:“这里是中国的领土,你们已经越境,马上回去!”让人愤恨的是,外军仗着人多竟然对我方进行暴力袭击。

这次冲突,致使我军四位优秀的战士不幸牺牲,团长祁发宝头部遭到重创,血流不止,万幸保住了性命。

自戍边以来,祁发宝数次和死神擦肩而过,面对生死和肩上的责任,他则坚定地说:“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我的选择,但我无怨无悔....”

1:自幼就有当兵的梦想

1979年,祁发宝出生于甘肃省武威市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不过祁发宝自幼就有军人情结,主要是因为他的父亲曾是村支书兼任民兵连连长,而他的大哥也曾是一名军人。

小的时候,祁发宝就喜欢穿哥哥脱下来的军装,房间里也贴满了军事画报,15岁时他还拿着一把玩具枪,在学校门口义务“站岗”,像极了一名边防哨兵。


1997年,18岁的祁发宝高中毕业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走进部队,成为了一名军人,做好了将毕生精力贡献给祖国的准备。

当时,祁发宝是在乌鲁木齐陆军学院,他刻苦学习,严格训练。两年后,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南疆军区军事科目考试。

这样的成绩足以让祁发宝有更多的选择,但当首长问他:“你想到哪个部队服役”时?

祁发宝的选择让人敬佩,他坚定地说“我要到高原去,我希望能去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去,苦一点,累一点我都不怕,

首长拍了拍祁发宝的肩膀,说了一句:“好样的!”而祁发宝看向首长的眼神是那样的清澈,那眼神里盛满了对祖国最深沉的爱。

就这样,带着满腔的热血和报效祖国的决心,祁发宝来到了西藏阿里地区,成为了一名戍边部队的见习排长。

至此,真正的考验才真正拉开序幕,而等待祁发宝的不仅仅是要担负起戍边的重任,还有如何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

2:多次遇险

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这里也是青藏高原最遥远、最荒凉的区域,风力常年七八级以上,因为条件艰苦,这里甚至被称为“生命的禁区”。

祁发宝驻守的前哨营房地处海拔5500米的高低,缺氧和严寒是祁发宝和战士们要克服的头号困难。

每年大雪封山没有补给时,战士们只能靠罐头、吃冻肉、野菜来维持生命,因为常年缺乏维生素,他们经常患上嘴唇皴裂,外加口腔溃疡,那种钻心的疼痛,让战士们痛苦不堪。

因为当时部队没有配备帐篷,夜间执勤才是对祁发宝和战友们最大的考验。前哨执勤点和哨所距离较远,祁发宝和战士们只能轮换着露天睡觉。

谈及当时的经历,祁发宝说,为了对抗严寒的天气,所有人都要带着棉帽头套,穿着棉衣棉裤、盖上两床被子,被子上还要压一件大衣。

可即便如此,战士们半夜还是经常被冻醒, 起来后才发现,被子上除了雪就是冰碴子,犹如在冰窟窿里睡觉一样。

除此外,艰巨的执勤任务也在考验着祁发宝和战士们,祁发宝有一次就几乎是和死神擦肩而过。

那是2005年7月,当时祁发宝带队骑马巡逻,在途径一段不足0.5米宽的马道时,军马突失前蹄,军马坠落。

瞬间军马被象泉河的河水吞噬,而就在马一沉的时候,出于本能反应,祁发宝推了一下,幸运地到了悬崖边上。

祁发宝当场就晕厥过去了,等他醒来后才发现,后背竟然有六七道口子,鲜血直流。但如果不是借助反推力,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2016年,祁发宝在接受采访时,回顾边防艰苦的执勤任务时,他说了这样 一段话:“18年来,曾40余次遭 遇暴风雪和夏季雪融性泥石流,12次与死神擦肩而 过,陪伴过我的军马有5匹受伤或牺牲。”

虽然生存环境恶劣,执勤时困难重重也有危险,但祁发宝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他经常说:“如果不当兵,我不会有今天的成绩,我是农民的儿子,没有什么太大的本事,但吃苦我是不怕的。

当然祁发宝能够安心地守卫祖国的边防,有一个人功不可没,她就是祁发宝的妻子纪艳。提及妻子,祁发宝曾感动地说,我的军功章有妻子一半的功劳。

3:遇到爱人

其实,作为一名戍边军人,祁发宝的婚事是坎坷的,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时,他先后相亲四五次,但姑娘们一听他驻守在西藏阿里时,都找各种理由拒绝了。

2006年,领导又给祁发宝介绍了一个女孩,祁发宝的想法时,估计这个姑娘也看不上自己,所以也没怎么收拾一下,穿着迷彩服就去了。

果然,见面后,看到胡子没刮、脸上黝黑、自己剪的参差不齐的头发时,女孩忍不住问了一句:“你真的是28岁!”

憨厚的祁发宝直接拿出了身份证,女孩看完后又仔细端详了祁发宝,当看到他下巴上的疤痕时,就询问原因。

祁发宝就讲述了自己那次差点坠崖的经历,没想到女孩听后竟然当场就哭了,弄得祁发宝措手不及。

原来这名叫纪艳的女孩的爷爷也是一名军人,所以她听了祁发宝九死一生的经历后,深受感动。

这次见面,原本祁发宝没有抱任何希望,但在分别时,纪艳同意互相留电话,祁发宝激动地手都颤抖了。

这一次,祁发宝终于遇到了一个理解他、欣赏他、懂他的女孩,经过半年的相处后,他们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军人保家卫国,但军嫂要付出的同样也不少。

新婚不久,祁发宝就回到戍边,这次分别长达一年半之久,他们只能通过电话互诉衷肠,但因为山上信号不好,他们连通电话的时间都少的可怜。

在寂寞和孤独中等待的纪艳,终于接到了一个好消息,首长特批祁发宝半个月的探亲假,纪艳高兴地像个孩子一样。

可两天后,纪艳又接到电话,部队临时有任务,祁发宝只能原路返回,虽然嘴上说“没事”,但放下电话后,纪艳终于忍不住大哭了一场。

但下次通电话时,纪艳依然不会提及自己的伤心,她总是大度、宽容地说:“你尽管好好戍边,家里还有我呢!”

纪艳说到做到,丈夫在外守护祖国边疆,她则扛起了守护家庭的重任,这其中就包括替丈夫送别老父亲。

4:忠孝两难全

2009年7月,祁发宝的父亲病重,祁发宝无法赶回,他在电话里悲痛地对纪艳说:“看来只有请你替我在父亲的灵前多磕几个头了。”

当时村里人也有说闲话说,甚至质疑祁发宝的孝心,纪艳说出了那句:“自古忠孝两难全”,确实如此,自从穿上军装那刻起,祁发宝的生命就不再是个人的了,而是国家的。

因为常年分居,一直到2010年5月祁发宝和纪艳才迎来爱情的结晶,可纪艳刚生产十几天,祁发宝就接到命令要提前归队。

祁发宝接电话时,纪艳就在身边,虽然很失落,但她依然没有怨言,其实早在决定嫁给祁发宝的那一刻起,这样的生活模式就已经在纪艳的预料之中了。

当时,祁发宝的母亲身体也不好,丈夫走后,纪艳既要照顾没出月子的孩子,又要照顾婆婆,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可她对丈夫依然是报喜不报忧。

作为一名戍边军人,祁发宝经常会接到一些“特殊”的任务,每当这时他和家里都是“失联”的状态,最长一次时间长达8个月。

这8个月对于纪艳而言犹如漫长的一个世纪,她每天都要看无数次手机,期盼着能接到丈夫的电话。

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终于在8个月后她又听到了那个熟悉的声音,纪艳再也绷不住了,哭着说:“你还活着啊!”这五个人听来就让人潸然泪下。

丈夫在戍边一线,纪艳每天都在祈祷他可以平安,但危险还是发生了。

2020年6月,面对外军的挑衅和违背公约的举动,团长祁发宝和10几名战士据理力争,并在对方发起攻击时,勇敢地迎了上去。

在战斗中,祁发宝头部受伤,血流不止,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当纪艳接到部队电话,匆忙赶到医院看到浑身是伤的丈夫时,她落下了心疼的泪水。

好在祁发宝最终成功脱离了危险,当丈夫醒过来时,纪艳抱着丈夫哭着说:“发宝,我没有爱错人,你才是真正的英雄!”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祁发宝终于可以出院回家休养,但因为头部的伤比较严重,他经常疼得睡不着觉。

纪艳总是想尽办法帮助丈夫补身体,每天还会抽时间陪丈夫散步,尽所能地帮助丈夫恢复健康。

但如今祁发宝头部的伤痕依然很明显,看着就让人心疼,这是英雄守护国土的印证,也让我们看到了军人的家国情怀。

2021 年 2 月,祁发宝团长被授予“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称号。在采访中,祁发宝这样说道:“如果我能活到 60 岁,除了献给祖国、学校各 20 年外,剩下的 20 年就要献给妻儿。因为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

正是因为有了祁发宝团长这样的军人,才有了祖国的盛世太平,也因为有了纪艳这样的军嫂,军人们才可以心无旁骛地奉献于祖国。

向所有军人及他们身后的“隐身功臣”军嫂致敬........

——本文完结,感谢您的阅读——

边疆战士的故事有哪些3

导语

长安君(ID:changan-j):“南湖红色的光照亮帕米尔高原,我的祖父露出笑颜。他视巡边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这种精神是我家的一盏明灯……我以钢铁般的意志,日夜巡逻在冰峰雪岭间。”


这首拉齐尼·巴依卡创作的诗歌,是他微信朋友圈最后一条动态。2021年1月4日,拉齐尼为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16年踏雪巡边,行程超过2.4万公里;10分钟冰窟托举,舍命救起落水儿童……从退伍军人到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拉齐尼的一生短暂而不平凡。


7月17日,第十四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在京召开。拉齐尼等46名个人和6个群体受到表彰。今天,长安君邀请到拉齐尼的生前好友木沙江·努尔墩,一起听他讲述这位永不折翅的“帕米尔雄鹰”的感人故事。


“拉齐尼大哥是我心中永远的好同事、好大哥,我会永远记得他的英勇事迹,将他舍己救人的精神发扬光大。”


拉齐尼一家三代接力戍边


2021年1月4日,正在新疆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和木沙江,在食堂用餐后,漫步在校园的人工湖畔,一路边走边聊。


突然,拉齐尼猛地向前跑去。疑惑间,木沙江循声望去,只见湖对面一名女子也正向湖中心跑,一边跑还一边喊着“救人啊,快来救救我的孩子”。而被冰雪覆盖的人工湖中心湖面上,有一个塌陷的冰窟窿,一个小身影正在冰窟里挣扎、起伏……


“拉齐尼大哥已经跑到冰窟边缘,伸手就去拉那孩子。可冰面突然塌裂,大哥自己也掉进了冰窟。”拉齐尼奋力扑打着水面,瞪大眼睛喊“先救孩子”!


可身边没有任何能用来救援的器材啊!


拉齐尼救助落水儿童现场


千钧一发之际,木沙江看见孩子母亲脖子上有条围巾。


“快把围巾给我!”拉齐尼奋力拽住围巾。可就在这时,冰层断裂开来,木沙江和孩子母亲也掉进湖水里。


拉齐尼见状,果断松开了围巾,他用身体能承受的极限,继续托举着孩子。


浮浮沉沉,十多分钟。孩子的头部得以一直在水面之上。


“巡逻人员很快赶到了,我、孩子还有孩子妈妈都被救上了冰面。但我回头看时,水面上已经不见了拉齐尼大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经过长达数小时的搜救,拉齐尼的遗体被打捞上岸,他的双手依然保持着托举孩子的姿势。


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


拉齐尼在新疆红其拉甫边境线的巡逻途中


“现在,我时常在想,拉齐尼大哥,为什么你在最危难的时刻能挺身而出?”


了解拉齐尼大哥的生平事迹,就能找到答案。“他不是那一刻突然的勇敢,而是一生都在践行着他的入党誓言——尽我所能,为人民、为祖国多做好事。”


“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和羊。”2004年,拉齐尼接过父亲的守边护边接力棒,成了“不穿军装的边防卫士”。那一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雪崩、滑坡、泥石流……在“血染的通道”红其拉甫,拉齐尼总是走在最前面探路,经常为边防战士化险。


暴风雪袭击的夜晚,他将15头牦牛聚成厚墙,让战士们安度寒夜;


冰天雪地里,他脱下衣服系成绳子,将落入雪洞的战士从死亡线拉回,自己冻得不省人事;


山体滑坡导致巡逻标记和路被掩埋,他独自前去探路,被落石砸晕,用生命开出一条血路;


……


只是这次,他回不来了。


拉齐尼离开的第二天,太阳照在边境线上。护边员们捧着他生前巡边时用过的望远镜,轻轻放在垒好的石堆上,“眺望”着边境方向。


帕米尔雄鹰

以后它就是你的双眼

永远看着家乡

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