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快跑我有医保的故事

2022-10-30 09:07 作者:中国日报网 围观:

婚姻登记、医保结算、公安交管 多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日报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快跑我有医保的故事1

婚姻登记、医保结算、公安交管,越来越多政务服务实现异地办理

跨省通办 落实民心所盼(倾听)

核心阅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

我国跨省流动人口1.25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跨省办事需求日益增多。能否打通壁垒,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关系到治国理政的效率。近年来,各地加速平台建设、加强数据共享,越来越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获得群众认可和点赞。

年轻人在外省就业生活,婚姻登记是否要回老家办理?老人到大城市投靠子女,生了病医保怎么报销?想买辆二手车方便出行,如何少跑腿、办得快?随着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持续推进,信息“快跑”代替群众奔波,靠前服务提升办事效率,群众跨省办事的堵点渐次打通、难题不断化解。一件件民生实事“跨省通办”,暖民心、聚人心。

截至2021年底,试点地区办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26420对

“我们都是江西人,来深圳工作4年多了。”不久前,在深圳务工的廖女士和张先生在深圳领取了结婚证,“有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政策,我们不用回户籍地就能办理结婚登记,省去了来回奔波的麻烦。”

婚姻登记是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要民生事项。民政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每年平均办理结婚登记1000万对左右、离婚登记近400万对、补领婚姻登记证400万对左右,直接服务群众近4000万人次。作为确认婚姻关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多年来,婚姻登记必须在一方户籍地办理的规定,让不少在外务工、生活的人深感不便。

2021年6月1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在部分地区开展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的批复》要求,民政部在辽宁省、山东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实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在江苏省、河南省、湖北省武汉市、陕西省西安市实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试点自2021年6月1日起至2023年5月31日止。

目前,各地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平稳有序。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1年底,试点地区共办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26420对,其中办理结婚登记21597对,办理离婚登记4823对,登记合格率100%。除此之外,目前全国已有5个省(直辖市)实现“全省(市)通办”,17个省(自治区)的45个地市(州)实现“全市通办”。

“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有效满足了群众异地办理婚姻登记的需求,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也提升了婚姻登记机关服务效能,加快了婚姻登记服务管理体制改革进程。”民政部社会事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1年,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惠及群众近千万人次

因为到北京带孙子,原本家住黑龙江省绥化市的王秀英大妈成了“北漂”。去年春天,王大妈查出癌症,每月上万元的治疗费让老人犯了愁,“就是老家医保能报销,不也得先垫不少钱吗?”让她没想到的是,住院、门诊结算下来,无需自己垫付,异地医保已自动实时结算,王大妈看病的负担大大减轻了。

近年来,国家医保局一直致力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跨省就医结算需求。目前,全国所有统筹地区都已开通住院和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跨省异地就医线上备案。可实施住院跨省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增加到5.29万家,基本覆盖了所有一至三级定点医院,实现每个县都有一家以上的联网定点医疗机构;12万家定点医药机构开通普通门诊跨省结算,90%以上的县都有一家以上的联网定点医疗机构。

2021年,全国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惠及群众住院440.6万人次,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惠及群众门诊就医近千万人次,群众跨省异地就医体验稳步提升。

为了让群众少跑腿,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上线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异地就医备案结算实现了“网上办”。去年11月,国家医保局特别发布“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提示”,给参保人操作提供具体指导。

国家医疗保障局规划财务和法规司司长王文君说:“我们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装在口袋里的医保营业厅’‘搬到家里的医保服务点’,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医保服务体验的改善。”

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涉及患者多、就医频次高、异地医疗服务需求多、医疗费用和报销比例高。但由于各地在门诊慢特病认定的标准、流程、就医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一直是医保异地结算的“硬骨头”。

“求同存异、试点先行、有序推进,这是我们推进这项工作的三项原则。”国家医保局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负责人隆学文说,目前,门诊慢特病异地结算工作正在稳步扩面,有信心完成国务院常务会“2022年年底前要覆盖所有统筹地区”的任务要求。

截至目前,已有过亿群众享受到公安交管“跨省通办”便利

“天暖了,可以开上新买的车带家人去近郊玩了!”河北省石家庄市的王先生兴奋地说。去年,王先生在当地二手车交易市场看中了一辆山东省济南市号牌的轿车,但苦于异地办理手续繁琐复杂,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不久前,王先生得知公安交管部门推行二手车异地交易登记服务,可以在本地办理相关手续。于是,他立即入手了心仪已久的小轿车,在当地交管登记窗口一站式办理了相关手续。

据了解,截至2021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5亿辆,驾驶人达4.81亿人,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均位居全球第一。道路交通面临大发展,各地人员、货物、车辆流动更加频繁。为了减少群众多地折返带来的困扰,全国公安交管部门推行驾驶证“全国通考”、机动车“全国通检”等改革措施,截至目前,已有过亿群众享受到公安交管“跨省通办”便利。

公安部交管局局长李江平介绍,目前已有12类交管业务实现“跨省通办”,涉及驾照电子化、机动车检验、二手车交易登记、驾驶人考试审验、交通违法处理等多项业务,其中,共有1.1亿名群众申领电子驾驶证,200多万名车主享受二手车异地交易登记便利。

面对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新需求,近年来,公安交管部门不断深化“互联网+交管”应用,交出亮眼的成绩单。目前,全国统一的“交管12123”APP提供驾驶人考试预约、机动车选号、补换领驾驶证等33项交管业务网上办理,更好方便群众“掌上办事”“跨省办事”。截至目前,交管互联网用户超过4.4亿,累计提供各类网上办事服务34亿次。

李江平介绍,目前,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已在4S店、银行、医疗机构等场所设置3万多家社会服务网点,群众可以就近办理交管业务。(记者 李昌禹 孙秀艳 张天培)

来源:人民日报

快跑我有医保的故事2

来源:央广网

媒体报道称,近日,一位网友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留言,请求将治疗其女儿所患戈谢病的思而赞纳入医保。河南省医保局回应称,“正积极向国家医保局建议,将治疗戈谢病等罕见病的药品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这一回应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希望,但面对期待了解相关进展的总台央广记者,河南省医保局表现出讳莫如深的态度。戈谢病等部分罕见病已被医学攻克,其药价却是普通家庭难以承受之昂贵。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戈谢病纳入医保目录,国家医保局拒绝

今年五月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提出了将戈谢病列入罕见病医保目录的建议,国家医疗保障局于九月对其建议作出了答复。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对黄细花进行了独家采访。

黄细花称,一位戈谢病患者的母亲曾联系到她,告诉黄细花戈谢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患者在用药顺利的情况下“可以正常生活”,无奈于药价昂贵,难以负担。因此黄细花向全国人大提出了将其列入医保的建议。遗憾的是,那位母亲还是“没能留住”她的孩子。

国家医保局九月的回函中称,医保部门高度重视罕见病患者的医疗保障工作,但考虑到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仅800元左右”,对于“每年每人数百万”药费的戈谢病,基本医保“难以承受”。这一答复在黄细花看来“还不是很乐观”。此外答复还提到,部分地区对特殊罕见病患者高额医疗费用负担的缓解,“带来了地区间待遇差异和政策攀比等问题”,让黄细花不甚满意。

△国家医疗保障局给黄细花答复的部分内容/受访者供图

“办法总比问题多,”黄细花说,她建议国家层面上应就此选择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区域进行试点,通过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财政专项等方式加以辅助,并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开,否则“这个问题就永远没有办法去解决”,给更多家庭带来遗憾。

黄细花认为,戈谢病医疗负担的问题只是“时间的问题”,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医保体系的不断完善下最终能得到解决。黄细花也希望更多代表能去为患者家庭呼吁,希望更多的省份去做一些探索,“一点点地往前推。”

罕见病保障专家:浙江多层次保障机制成功,不等于可全国推行

浙江省是国家医保局在答复中提到的“缓解罕见病高额费用负担部分省份”之一,今年元旦,《关于建立浙江省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正式施行,戈谢病被纳入罕见病用药保障范围。国家卫健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候任主委谢俊明接受了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的采访。

谢俊明说,《通知》的定位与指向十分明确,即对罕见病的高值用药的保障进行全省统筹,“统一保障范围、统一筹资标准、统一待遇水平、统一诊治规范、统一用药管理”。谢俊明介绍称,浙江省建立了罕见病用药保障基金,由财政进行管辖。各统筹区每年1月底前根据上年底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按每年每人2元标准,一次性从本统筹区大病保险基金中上解至浙江省罕见病用药保障基金。

在待遇水平方面,谢俊明说,浙江省施行费用累加计算分段报销,即“0—30万元,报销比例为80%;30—70万元,报销比例为90%;70万元以上费用,全额予以报销。”按照这一政策计算,患者的个人负担封顶不过10万元。

即便如此,仍然存在着无法负担一年10万元药费的家庭。在这样的情况下,《通知》规定,民政部门应给予医疗救助,社会慈善机构亦应予以帮扶。此外,谢俊明认为,基本医保属于日常生活保障,而罕见病发病率极低的特征恰恰与保险更为相符。

在国家收回地方医保局“责任”的背景下,罕见病作为为数不多的一个领域被保留了下来,有地方对此进行机制探索。而在谢俊明看来,浙江的经验能不能推广至全国,仍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此外谢俊明还提到,在罕见病的医疗保障中,诊疗的规范性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先决问题。

北大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期待“上位法”顶层设计

国家医保目录于去年九月进行调整,部分罕见病用药得以覆盖,其中未包括戈谢病。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王岳在接受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采访时表示,国家医保资金确实有限,无法做到对罕见病的全复盖,只能讲求受惠面最大的原则,尽可能让更多人受益。

“不能完全依赖单纯的医保资金来解决罕见病问题,”王岳说,应建立多元筹资的新途径,例如社会慈善或专项基金的发行。此外,王岳建议从国务院的层面上,主持制定一部关于罕见病的行政法规,在顶层设计上进行制度安排,以明确资金筹集等相关问题。王岳介绍称,从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上看,政府在此问题上有首要责任,一则筹资,二则帮助患者寻找药物,提高药物的可及性。

对于各省发展情况悬殊而出现的“分灶吃饭”的现象,王岳认为,“全国资金最终肯定会统一”,同时也要防止各地区资金简单拉平后出现的新的不公平,因此应“在两者间找到较好的平衡点”。但无论如何,王岳称,弱势群体的基本保障必须满足,这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程度无关。

“除了政府参与,也要发挥社会力量,”王岳说,“一定要建立社会共治的机制,”激发起社会帮助罕见病患者的主动性。“只有大家都来共同帮助罕见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庭,这个问题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

本文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 监制丨梁悦 记者丨王娴

图集

+1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快跑我有医保的故事3

11月10日,郑州再次进入疫情模式。疫情期间,忙的不只是白衣战士,还有外卖小哥,他们不管黑夜白天,不管危险与否,都坚持给人们送菜、送餐、送药。王威 摄

从早跑到晚,不停地接单送单,拼命跑单,闯红灯、逆行时有发生;长时间饮食、作息不规律,很少体检,有病受伤能忍则忍,能拖就拖……《工人日报》记者近日在郑州、长沙、武汉等地探访,发现风里来雨里去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虽然很容易受伤、生病,但没有医保、没有工伤保险,让他们 面对病痛只能自己扛,令人唏嘘……

郑州——

伤得不重就不去医院,

没有医保看病买药都很贵

10月21日,用餐高峰时段,外卖骑手刘家成骑车狂奔,一路鸣笛冲刺。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绿灯还没亮,刘家成就冲向对面。

与记者交谈时,刘家成卷起裤脚,一道褐色的疤痕清晰可见,这是他因速度过快和一辆电动车发生冲撞后留下的伤疤。

“当时,对方的电动车把我的裤腿划破了,腿也出血了,但我最担心的是把顾客的外卖摔坏了,坏了得赔呀。”顾不上和人理论,刘家成捡起散落的外卖匆匆离开。他说,这样的事太平常了,骑这么快,难免磕磕碰碰,只要伤得不严重,基本不会去医院。

网约车司机刘师傅怕生病。“没有医保,看病买药都很贵。稍微耽搁几天,平台派单量就会减少,单子的质量也会变差。”刘师傅说,网约车平台通过评分制,实时考核司机的接单频率,一旦接单量不达标,将直接影响收入。

每天早7点,是网约车司机谢师傅给自己定的上班时间。虽然平台并未规定上班时间,但开了4年网约车的他,早已有了自己的谋生之道:“除去一两个小时的吃饭和休息时间,只有从7点开到22点,才能保证每个月8000元以上的收入。”

对于网约车司机而言,长时间开车和久坐,容易诱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职业病”。

前两年,由于没有按时吃饭,谢师傅得了急性肠胃炎。“去医院花了几千元,没有医保,也没法报销,病一次,等于那个月白干了。”谢师傅感叹道。

如今,为了少生病,谢师傅格外注重养生:每天一日三餐,按时吃饭,不吃太咸太辣的东西,带着保温杯喝温水。每接四五个单后,谢师傅都会找个地方停车,下车舒展一下身体,晃晃脖子、扭扭腰。这是他自创的“保健”方式。

不少网约工都说到同一句话,“生病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因为在城市没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一旦生病,他们不仅要自付医药费,还会耽误干活挣钱。

长沙——

有人花钱办假健康证应聘,

入职后也没有日常健康检查

10月20日20点,电梯门打开,外卖骑手周丽第一个冲了出去。她赶紧回到送餐车旁,以确保上楼送餐的这几分钟里,送餐箱里的外卖一件不少。

这一天,长沙阴雨不断。这样的天气,周丽不仅怕送餐延误,还担心自己无法安全到达。雨天路滑,视野不好,容易撞到人,或被车撞到。周丽曾亲眼看见一位同行闯红灯被车撞到。“人被撞出去几米远,也不知道后来怎样了。”她喃喃道。

为能限时送达、快跑多拉,外卖员普遍存在超速、逆行、闯红灯等“拿命送餐”行为,交通事故成了对这个群体最大的健康威胁。送外卖不到1年时间,周丽说自己“行车摔倒过不下3次”。

送餐高峰时段,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三科主任张兴文常接诊到受伤的外卖骑手。他们身着外卖平台工服,多因皮肤裂伤、韧带损伤、软组织挫伤等外伤入院。“大部分人只做简单处理就走了,不愿意花钱进一步检查。”张兴文说。

因为没有医保,不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不敢生病、受伤。今年夏天,周志初曾碰到同行晕倒在马路中央,口吐白沫。看情况紧急,周志初想拨打120。结果对方担心叫救护车花费贵,挣扎着请求联系自己的同事。最终,同事骑车将他送到医院。这件事令周志初感慨不已。

46岁的周志初自觉“跑不过年轻人”,所以送货时不敢骑太快,至今没发生过交通事故。即便如此,他也觉得身体不如当年,但因为没有做过体检,也说不清自己的健康状况,“主要是胃不舒服,没吃多少就容易胀肚。”

“别人吃饭他们送饭,过了饭点才吃上一口。长期饮食不规律,导致慢性胃病成了外卖骑手的‘职业病’。”张兴文说。

服务业最怕被投诉,外卖骑手更是如此。为了争取五星好评,他们不敢耽误一点时间。很多人为了节省时间,不愿意等电梯,选择爬楼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总住院医师李佳对接诊的一起病例印象深刻。

今年夏天,一位外卖骑手被送往湘雅医院急诊科,到院时已没有生命体征。李佳事后了解到,这位外卖骑手当晚去老旧小区送餐时,突发疾病倒在楼道。后来,被另一位爬楼送餐的外卖骑手碰到,这才拨打了急救电话……

做外卖骑手,须办健康证。此前有媒体报道,有人应聘外卖骑手时,花钱办假健康证。考虑到外卖骑手的工作节奏较快、劳动强度较大,李佳认为,一部分人的身体条件其实不适合做外卖骑手。她建议平台企业做好入职体检,同时为确保劳动者健康权益,提供日常健康检查。

武汉——

“农村的医保在城里看病挺费事”

今年“双十一”期间,湖北孝感籍快递小哥李振帆不打算太拼。每每想到两年前的那场突发急病,他后怕不已。

2019年的“双十一”,为了收入能翻番,李振帆决定大干一场。“前后忙了两周,做梦都在揽货、送快递,整个人累瘫了!”李振帆回忆说,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送货近300单,从8点一直配送到20点。

一开始,身体有些不舒服,李振帆以为是累的。后来,一次送件途中,他的腹部剧烈疼痛,到医院检查发现是胃穿孔。经过一天一夜的治疗,李振帆转危为安。由于没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数千元的医药费都需要自费,李振帆很是心疼。

从湖北黄冈到武汉送外卖的李永辉发现,周围一起送外卖的同行,身体都多少有点小毛病,但多是硬扛着,不敢去看。

今年3月初,因为胃痛难忍,李永辉去了站点附近一家医院。检查加治疗,花了近2000元。“太贵了,治不起。”从那之后,他开始注意养生,不吃一切对肠胃刺激的东西,夏天连凉水也不敢喝。

不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李永辉一样,在老家参加了新农合,“但是,农村的医保在城里看病挺费事。”

“新农合规定,在老家看病才能报销,想在打工的地方报销要从老家转诊过来,手续太麻烦了。”李永辉记得,几年前,同在一个平台送外卖的老王意外摔断了腿,由于老家的新农合在武汉用不了,在武汉又看不起,最后老王只能折腾回老家,看好了伤再回来。

一些没有参加新农合的网约工说,由于没有达到一定的居住年限和缴税年限等条件,他们难以在武汉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加上参保得花钱,“又不是天天生病”,他们也不愿意在务工的城市参加医保。

“病了就先扛着呗,再不行就买点药,实在扛不住了才去医院。”穿梭在武汉街头的数位外卖骑手和快递小哥这样说道。

李永辉希望,有朝一日,他们在城市也能像其他上班的人一样看病能报销。

(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来源:工人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