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邹城的抗战故事有哪些

2022-10-29 20:12 作者:东方圣城网 围观:

整理档案馆抗战史料 带您回顾济宁抗战那些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东方圣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邹城的抗战故事有哪些1

记载济宁抗战史的资料

东方圣城网讯(记者 万德龙 见习记者 刘伟栋)今年时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回首八年抗战经历,咱们济宁土地上打响了哪些不为后人熟知的关键战役,还诞生了哪些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战人物,又留下哪些铭刻济宁儿女浴血奋战印记的抗战遗址?记者整理档案馆抗战史料,带您回顾济宁抗战那些事。

8年历程回顾:刘少奇、朱德曾路过济宁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济宁人民纷纷举起抗日武装大旗。1938年底,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进入济宁境作战,帮助地方建立抗日武装,发动群众开展湖上、平原、山区游击战。从1939年起春起,驻兖州日军第三十二师纠集伪军不断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1941年,抗战进入困难时期,日军“三光”“囚笼”政策严重冲击抗日根据地居民。我军采取“敌进我进”的“翻边战术”,袭击日军占领城镇、交通线,济宁抗日军民千方百计保卫华中、山东通往冀鲁豫及延安的地下交通线——微山湖两岸畅通。

1941年6月至1943年6月,刘少奇、朱德、陈毅、陈光、萧华领导的军队,先后通过地下交通线的安全护送。1944年3月以后,日军走向穷途末路,地方武装、民兵逐渐壮大,1945年初,八路军在泗水、南阳发动攻势,8月中旬,鱼台、金乡、泗水、邹县、曲阜等地先后解放。

抗战大事记

济宁学生抗敌后援会成立

1937年7月8日,济宁学生抗敌后援会成立,七月,卢沟桥事变后,济宁籍在外地求学的大、中学生相继回到济宁。中旬,经李广怡等倡议和筹备,成立了济宁学生抗敌后援会,选举狄庆楼、理光怡分别为正、副会长。会员发展到近百人。后援会受中华民主解放先锋队领导。该会创办了油印的《救亡情报》,宣传共产党“抗战到底,反对妥协”的政治主张。该报后改为铅印的《抗战新闻》。

之后,抗敌后援会利用多种途径宣传抗日,中共济宁特支书记刘庆珊从济南出狱回到济宁,召集吴承光、张达三、张永鑫等研究开展济宁抗日救亡运动问题。他们利用抗敌后援会宣传抗日,并通过《抗战新闻》造舆论,搞募捐,支援抗日将士,救济贫困交加的难民。

济宁兖州曲阜等地沦陷

日军沿津浦线大举南侵,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率部不战而逃(其部下也有抵抗的,均被日军击败)。1月4日,日军侵占兖州、曲阜,5日侵占邹县,11日攻陷济宁和泗水城。济宁失陷时,日军在晁家街、打绳巷、西大寺街等处大肆烧杀抢掠,据红十字会不完全统计显示,抢掠中,济宁近千群众死伤。

邹城小山战斗,击毙日军数十人

1939年6月21日,南下挺进支队由司令员赵杰率领,于6月中旬进入邹东小山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日军则分四路直达小山一带,欲乘挺进支队立足未稳之机一举歼灭。挺进支队决定,既要保存实力,又要给日军以有力打击,便连夜向小山进发。21日晨,挺进支队占领小山山头。当日9时许,敌军在向小山发起进攻。二连战士同仇敌忾,午时以前击退日军20余次进攻。下午1时许,日军又调来1队骑兵,满山遍野的日军疯狂地向山头冲击。二连战士高呼“誓死保卫小山”,“与小山共存亡”的口号与敌人展开肉搏战。下午4时许,挺进支队外线主力三连杀开一条血路,接应二连指导员和30多名伤员冲出重围。此次战斗毙敌数十人,伤敌200余,挺进支队二连83名战士壮烈牺牲。

驻济宁日军司令阪田被击毙

1940年春,济宁有不少爱国青年冲破家庭和社会的阻力,越过敌人的严密封锁,勇赴抗日战场,毅然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抗日救国,杀敌立功。济宁县的吴名、张积余等20余名男青年,先后3批由济宁到鲁西军区八支队参军。尔后,又有不少男女青年参军。

1940年3月,八路军赵谭支队一部,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于郓城县丁里长村北伏击日军,击毁其汽车1辆,击毙了驻济宁的日军司令官阪田,收到了鲁西军区的通令嘉奖。

济宁抗战进入“三年最艰苦时期”1941年1月至1943年12月,这3年是济宁地区抗日斗争最艰苦的阶段。日伪军的频繁“扫荡”和敌、伪、顽、匪、会道门的夹击,人民抗日武装腹背受敌,抗日根据地大为缩小;抗战形势愈发困难。

1940年1月,按照上级指示,中共湖西地委派湖西独立团参谋长张新华回到沛滕边县,在县委领导下,组织发展武装,努力恢复微山湖区交通线。张新华回沛滕边县不久,即组建一支28人枪的队伍,称之为微山湖游击队,张新华任大队长。

为破坏、瓦解抗日力量,日军经常抓捕了许多抗战军人、干部的亲属。一天,日军派遣特务将山东纵队第四旅泰泗宁独立营营长冯长清的父亲冯庆会、泗水县委书记乔海秋的父亲乔修枚抓捕入狱。老人受尽凌辱、刑罚和监禁之苦,始终坚持斗争,没有向凶残的敌人弯腰低头,没有泄露任何真情,表现了英勇不屈的中华民族气节,致使敌人一无所获,将其释放。

1941年秋季的一天夜间,驻大魏庄的鱼台县大队得到情报:日军满载粮食的50多只大船在西支河谷亭码头停泊。县大队在教导四旅十一团部分武装配合下突然袭击,使守敌防不胜防,有的被打死,有的抱头逃窜。敌运粮船全部被县大队炸毁,县大队及十一团无一伤亡。

局部反攻到全面反攻

1943年下半年,国际反法西斯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济宁地区也有局部反攻发展到全面反攻,先后进行了讨伐伪和平建国军第十军和湖西、微山湖等反顽战役,拔出了敌伪据点,歼灭了大批的敌、伪、顽军,还一举解放了泗水县城,巩固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济宁地区抗战最终实现了由局部反攻到全面反攻,并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阅读延伸

各县区人民武装起义抗击日军

邹西起义

1937年10月,中共邹县县委派彭建华、冯起、步云亭在邹西发动武装起义,在南亢埠建立鲁南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总队长冯起,政治委员彭建华,下编3个中队,200余人,有长短枪百余支。1938年2、3月份,该部队配合川军在两下店袭击日军,击毙日军3名,伪军2名。

夏镇起义

共产党员郑安良、张新华掌握沛县七区保家自卫团五六十人武装。1937年11月,该武装与沛县宋庄张光中取得联系。1938年2月,与南庄王志成渔民抗日自卫团一起编入沛县人民抗日义勇队。3月,袭击夏镇据点,俘全部伪军。鲁南会战时,义勇队烧临城火车站,袭击临城日军巡逻队,缴获迫击炮1门。5月17日,编入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

泗水起义

1938年1月中旬,在中共鲁中工委孙汉卿的指导下,周兰田、管戈在泗水丑村成立人民抗日自卫团;曹宇光、张林夫、刘海岩在柘沟,朱旭在曲阜车家庄也发动了组织武装。2月4日,泗水当地抗日武装集合五六十人,五十多支枪,去新泰刘杜村编入山东人民抗日游击四支队五中队。不久,在四槐树战斗中,五中队配合二中队歼日军40余人,烧毁汽车两辆。

鱼台起义

1938年1月,中共党员马霄鹏、郭耕夫与爱国人士聂峨亭在谷亭组建鱼台抗日司令部,编3个大队,共有1000人参与。7月,改为鱼台抗日自卫总团。8月,参加讨伐伪军王献臣战斗。1939年4月,改变为八路军湖边游击四大队。

永安寺起义

爱国进步人士陈伯衡、曹志尚在中共党员刘星帮助下,发动汶上、嘉祥、梁山、东平一带人民组建抗日武装。1938年2月5日,100多人在汶上县申垓村永安寺举行抗日武装起义。12日,开至汶上城北杨集村,宣传抗日。3日,东渡汶河,攻克张楼伪军据点。4月6日,自卫队在汶兖大道白塔村,被日军偷袭,自卫队迅速向大屯、武村转移。在韩山头、麻子峪歼日军多人。5月初,开至冠县、编入中共鲁西北特委第十支队为挺进队。

金乡起义

中共党员马霄鹏等发动金乡县四乡人民武装抗日。1938年2月15日,在马庙集合,在民主人士陈笃卿、董元等在董楼成立第二游击纵队,100余人,40支枪。3月底,将武装疏散。5月中旬,中共金乡工委集中20多人在耿楼重新组建抗日队伍,在鲁西南工委叶道友的帮助下,收编溃兵一排武装,扩大到50余人。排除日军埋设的地雷,掩埋被日军杀害的同胞尸体。6月13日,与各地起义军在华山镇尹小楼会师,成立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编为第十三大队。当年8月参加了讨伐伪军王献臣的战斗。

邹城的抗战故事有哪些2

散文/九女筑坟与山洞悬棺

九女筑坟,山洞悬棺。一个地下,一个洞中。

九女筑坟虽在耕耘之地,但历经数百年而没有消失;洞内悬棺虽在人迹罕至之处,却早已没了踪迹,不知何故?

这源于一个传说故事,这个故事与一个文物古迹——“九女筑坟”遗址有关。

白露时节,秋收大忙。田野里,农民正在地里抢收花生、玉米、稻谷等农作物。在邹城市看庄镇王看村东的一片花生地里,有一座高约两米,直径近十米的大墓,此处就是 “王看九女筑坟”遗址。

远远望去,一处高高矗立的土堆十分醒目,土堆的周遭被青青的野草和绿树环绕着,看不清它本来的面目,像是一个少女蒙上了面纱。随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的讲述,这座大墓也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传说在明朝时期,村里有家地主,家财万贯,夫妻恩爱。可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对夫妻一直有个心病,就是妻子接连生下九个女儿,始终未得一子。夫妇俩十分郁闷。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没有儿子,就是后继无人,断了香火,是被人瞧不起的。地主家又是富贵人家,更渴望有儿子传宗接代。夫妻俩年年盼儿却只盼来九个闺女,认为这是上天的惩罚,终日郁郁寡欢,不久便撒手人寰。

生前,九个女儿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他们死后,九个女儿非常伤心,想要给父母办丧礼,可是按照当时的风俗礼节,她们不能像男子一样尽孝礼。九个女儿商量之后,决定用最隆重地仪式安葬父母。便用双手挖土,用衣襟兜土,筑起一个大墓将父母合葬。九个女儿是在用她们的实际行动向世俗挑战。她们虽然不能像男儿那样为家族延续香火,却用自己的孝心感动了一方百姓。这座大墓历经数百年的岁月洗礼,甚至战火动乱,仍没有被毁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王看九女筑坟”遗址曾两次被盗,可谓命运多舛。村民武福全老人的耕地就在坟墓附近。一天,他看见自家地里有新鲜的泥土,顺着泥土望去,发现墓地边上被挖了个一米多深的坑。老人猜测可能是盗墓贼受到惊扰,害怕事情败露便匆匆逃离,这次盗墓贼没有得手。然而时隔一年后,盗墓贼又来了。这一次,他们在墓地的偏下方挖了一个3米深的坑。据老人回忆,墓地第二次被盗后,他去现场查看,发现大坑内遗留一盏长明灯和一个瓦罐,其他古物均被盗走。至于盗墓者挖的大坑,久经雨打风吹,已渐渐被坍塌下来的泥土掩埋了。现在九女坟上草木葳蕤,已经看不出被盗的痕迹。

为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当地政府分别于1978年和2016年将“王看九女筑坟”遗址列为县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与之相关的另外一个传说故事,却发人深省,令人深思。

传说在王看村几里外的峄山附近也有个地主,也是万贯家财,不同的是,这家只有一个独子。地主自然对他万分宠爱,从小锦衣玉食,就算是“揽月捞星”的非分要求,地主也依着他。有道是溺爱无孝子,地主的儿子从小就不孝顺,从来不听从父母的话,地主说向东他偏向西,地主让他念书,他整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地主毕竟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想到家大业大也不是一辈子可以挥霍光的,也就随他去了。

等到地主老了,奄奄一息时,儿子来到床前,问道:“父亲,您想让我把您埋在哪儿呢?”

地主心想,这逆子一辈子不听我的话,我要说把我埋在地里,入土为安,他肯定不按照我说的办。地主灵机一动,便对儿子说,儿啊,我死后,你不要将我安葬,就把我吊在村子后边黄山的山洞里就行了。

地主心想,儿子肯定又要反着来,一定会让自己入土为安的,便含笑九泉了。可他这次失算了。地主死后,儿子果真将尸体装殓入棺后吊在了黄山洞里。再后来,地主的家业也被败光了。

地主的悲惨遭遇也沦为笑柄,人们都说,这不孝的儿子,一辈子只听了父亲一句话,就是将父亲的尸骨吊起来。

这真是:九女筑坟传孝心,历经百年今犹存;洞内悬棺诫后人,有儿不孝空遗恨。

王看村的九个女儿,虽然她们的姓名都被遗忘在了漫长的岁月里,可她们用细嫩的双手和炙热的孝心筑起的这六尺高的坟墓,却历经百年保存下来,永远存在于王看村的土地上,她们的孝行也世世代代被传颂着,教育着后人,温暖着人心。而那洞中的悬棺,早已不知去向,但洞中主人的悲惨经历,也在昭示着后人。至于天地之间,又会发生多少类似九女筑坟和山洞悬棺的故事和传说?那就无人知晓了。

(入围2021第四届“讲好山东故事”征文大赛)

作者李兴甲简介:笔名:尼山布衣、昨日残荷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出版散文集《村里春外》、新闻集《夯歌》。著有散文集《麦收如歌》《千年古村之谜》;报告文学集《回望初心》,纪实文学集《我的前半生》《邹城烽火:邹城抗战纪实》。散文《麦收如歌》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发表并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共同编著的《拾掇70年的片段:我和我的祖国》一书。散文《父亲的树》《听蝉》入选马来西亚华文学校校本教材。

壹点号 尼山布衣

邹城的抗战故事有哪些3

来源:正义网

正义网济宁7月28日电(记者匡雪 通讯员张祺)“军事地图、冲锋号、缴获的枪支弹药……看着眼前这些弥足珍贵的抗战历史实物,我仿佛目睹了那些波澜壮阔的场景。尼山区军民与日寇斗争的壮烈场面和英雄事迹,深深鼓舞着我们做好新时代的检察工作,回报红色故土的老百姓!”在参观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城前镇的尼山区抗日英烈园后,邹城市检察院第一党支部宣传委员任苗苗在当天的活动笔记中有感而发。

检察干警到尼山区抗日英烈园接受红色教育。

近年来,该院充分利用本地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推进过硬检察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全院干警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践行为民理念,有力促进了新时代检察工作。

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

为学习革命先烈“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精神,该院将尼山区抗日英烈园、鲁南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纪念馆、市烈士陵园作为红色教育基地,经常邀请建国前老党员讲述革命故事,使红色基因深深烙在检察干警心中;组织干警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结合检察工作,创作了小品、诗歌、主题党课讲稿,通过在“青春志·检察情”“温誓词感言”等活动中展演展播,潜移默化中坚定了检察干警的理想信念;同时,探索建立了集“职业档案陈列、职业荣誉展示、职业仪式举行”于一体的检察职业档案荣誉室,让干警在增强集体荣誉感的同时,更加明晰自身的职责与使命。

发扬首创精神构筑“战斗堡垒”

检察干警创作表演小品《方圆》,讲述了两代检察人的传承。

抗战时期,尼山区党政军民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之所以能在田黄保卫战、大律阻击战等战役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正是靠着他们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积极利用地形,放手发动群众,形成了游击战、麻雀战等以弱胜强的战法。该院在队伍建设中充分发扬革命前辈的首创精神,创建了“方圆365”党建品牌文化,开创性地提出了“党小组+办案组、党员+检察院”红色战斗堡垒模式,党员干警作为检察队伍中的中流砥柱,在各项工作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干警联村入户彰显为民情怀

尼山区抗日英烈园所在的城前镇距邹城市区较远,是典型的山区农业镇。如何“反哺”革命故地的百姓?该院党组始终挂在心上。2017年以来,该院实施干警联村包户、“民意5来听”等活动,先后40名干警联系包保城前镇辖区村庄,一张张警民联系卡,一次次入户走访,让老百姓和检察干警的心更近了。曾任城前镇越峰村第一书记的干警边贻渠充分发扬革命前辈“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的情怀,带着责任驻村、带着感情入户、带着爱心帮扶,全力解决群众的难事大事急事,争取专项资金50余万元建成了塘坝,安装了66盏太阳能路灯,结对帮扶15名农村留守儿童,并改建了互助式养老院,一件件好事实事,既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也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检察机关的为民情怀,进一步密切了检民的血肉联系。

严守革命纪律规范权力运行

抗日战争能够取得最终胜利,离不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优良传统和行动准则。新的历史条件下,该院更加注重纪律约束,牢牢守住干警队伍的廉洁底线;坚持关口前移、抓早抓小,围绕谈心谈话、警示教育等重点环节,实施了“任职廉洁谈话”、“评先树优纪律审查”等工作机制,推进纪律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注重内外部监督相结合,建立完善廉政风险防空系统、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系统,自觉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监督员的监督,切实扎紧织密检察权运行的笼子,增强了检察干警的“免疫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