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抓土匪的故事有哪些

2022-10-29 20:08 作者:枕梦子 围观:

清末镖王李尧臣回忆:十万镖银被抢,会友镖局派40名高手抓捕匪首,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枕梦子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抓土匪的故事有哪些1

市场需求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行业,因此也给了更多百姓提供了养家糊口的机会。

清朝时期的匪徒极多,他们靠着打家劫舍来养活整个山上的土匪,路过的商人们若想要保住性命和大部分财物都会主动上交一部分过路费给他们。

但也有一部分土匪并不讲“江湖道义”,他们把路过的商人视为“肥羊”,不仅会打劫他们携带的财物,还会杀人,久而久之商人们为了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就开始聘请一些武林高手陪同前行,后期衍生出了走镖这个行业。

土匪

李尧臣加入会友镖局

镖师们服务于各大镖局,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不高,但却是唯一一个可以合法携带武器行走于大街而不被官兵们抓捕的职业。

镖师们平日里靠着保护商人、运送货物赚钱,他们一般会根据运送物品的珍贵程度和路程距离来定价钱。

时间一长,积累下来一定声誉的镖师们的名声传出去以后会有很多商人们慕名而来,但是一旦在押镖的过程中出现意外,多年积攒下来的金字招牌就会一朝被毁。

镖师

清朝末年最著名的镖师李尧臣曾经对走镖这个行业做出了评价,“我们这口饭完全是靠着抢劫的山匪赏赐的,而且镖师做的都是过命的买卖,做好了有一口饭吃,做不好赔上命都是轻的。”

李尧臣作为清朝末年数一数二的镖师,身怀武艺,多年来走镖从未出现过差错,得到了业内的一致认可,被尊称为“镖王”。

他曾经教授过杨小楼猴拳、梅兰芳剑术,一度出名到可以入宫给慈禧太后表演八仙庆寿剑,还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赏赐。

镖师李尧臣

但是李尧臣一路走来却并不如外人眼中那般光鲜亮丽,1894年,18岁的他为了谋生加入了会友镖局,成为了一名镖师。

李尧臣在决定加入镖局之前就知道做镖师非常凶险,若是半路上碰见劫匪,很有可能会丢掉性命,但他实在没有办法,出身穷苦人家的他为了活命,只能找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李尧臣身材高大挺拔,面试的时候直接就被选中了,他回忆那段时光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镖局为他们提供的饭菜,第一次看见丰富的大鱼大肉的他都愣住了,不敢相信他们可以吃得那么好。

镖师李尧臣

后来才清楚,每一个镖局都会给镖师提供营养丰富的饭菜,只为让他们保证健康的体格,“前辈们告诉我,给我们吃好喝好就是为了在遇见山匪时保证能让我们有力气和他们搏斗。”

镖师们丢了性命事小,砸了镖局的名号才是悔不当初,所以任何一个镖局都会非常注重镖师的伙食问题,李尧臣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镖师。

他进入了镖局之后拜了著名的武林高手宋彩臣为师,虽然李尧臣身体素质极好,但也要经过系统性的培训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

宋彩臣

在恩师的教导下,李尧臣学会了六合刀,峨眉刺等武器的使用。

宋彩臣多次当着其他徒弟的面对李尧臣大加夸奖,“你们要好好地向他学习,现在锻炼的时候偷懒,等到日后遇见劫匪都不知道上哪里去哭去!”

李尧臣被师父普及,才清楚镖局不允许携带朝廷军队的武器,只允许用一些他们自制的防身家伙,但是那些劫匪和盗贼并没有这种顾忌。

落草为寇自然是做好了与朝廷军队交战的准备,所以经常弄来一些弓弩和火枪来自保,若是想要弥补武器上的差距,镖师们就一定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

峨眉刺

两次被劫镖 六个师兄弟战死

镖师们行走江湖,也不能完全靠武力,毕竟他们也不清楚什么时候就会遭到暗算,所以在很多时候这些镖师都会主动地向强盗们示好。

江湖上一些著名的强盗团伙都会和镖局有联系,镖局在明面上对他们提供“保护”,他们则保证镖局的镖师们路过他们的“地盘”不会遭到埋伏,这已经是两方之间心照不宣的事情了。

会友镖局背后的老板是李鸿章,李尧臣曾经不止一次感叹,“就算背景再硬的强盗也不会头脑不清楚要和李鸿章大人打擂台,所以会友镖局多年来才能稳坐京城第一镖局的位置。”

李鸿章

“我们这些镖师在工作的过程中碰见了打劫的强盗,一般都会主动亮明身份,或者在不损失过多财物的情况下向他们示好,无论是强盗还是我们都不会第一时间想要用武力解决问题,除非碰到不得不动手的时候。”

李尧臣还曾经答应当地劫匪走镖结束回来路过的时候会为他们带那边的特产,劫匪非常高兴,不仅没有劫他们的货物,还派自己手下的小弟送了他们一段路,镖师们对于这种情况喜闻乐见。

但是走镖却并不都是这样平和,李尧臣在走镖生涯中遇见过两次最凶险的任务,一共折损了六名师兄弟。

走镖

第一次是1901年接到的一个任务,保定到天津运送10万两官银,李尧臣和其他七名镖师负责走水路运送,按理来说这趟买卖很平安,毕竟没有劫匪想不开要动朝廷的银子,可是架不住有些胆子大的存在。

十万两官银几乎是四吨的重量,他们雇了四条大船,在下西河被“税务司”拦住了,但是这并不是真的税务司,而是宋锡鹏一伙强盗假扮的。

这群强盗多次和朝廷作对,早就成为官府的眼中钉肉中刺了,宋锡鹏盯上的就是这10万两官银。

官银

宋锡鹏早早就派人埋伏在他们必经之路上了,双方打照面的时候,宋锡鹏完全不给他们沟通的机会,带了二十多名手下,拿着武器对李尧臣他们动手。

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李尧臣他们奋起抵抗,但是仍旧有四名师兄弟被杀,看着平时一起训练的师兄弟们一个接着一个倒下,李尧臣杀红了眼睛。

剩下的三个人拦着他,大家没和他们继续拖延,只能拼命突围去向官府报告情况,最终在官兵们赶来之前,宋锡鹏他们已经拿走了两千两官银。

官银

会友镖局很快得知这件事情,他们不敢相信居然真的有强盗不知好歹对自己的镖局动手,劫了镖事小,但是丢人事大,会友镖局不愿意就这么算了。

会友镖局出动精锐,再加上官兵们一同追查宋锡鹏一伙强盗的踪迹,一旦发现格杀勿论。

宋锡鹏没想到这次真的碰到硬茬子了,会友镖局也丝毫没有罢手的意思,最终宋锡鹏失去了所有手下,只能仓皇逃到东三省,但是会友镖局依旧没有放弃对他的追捕。

李尧臣

直到1902年再次查到了他的消息,会友镖局派出四十多名高手抓到了宋锡鹏,将其押到保定斩首。

慈禧太后得知大盗宋锡鹏被捕后,还特地来到刑场观刑,无论如何宋锡鹏在强盗队伍中也小有名声,他的死亡让那些强盗十分愤怒。

他们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挑衅,也因此彻底将会友镖局列入了黑名单。

李尧臣此次脱险后受到了极大的惊吓,他一度想要退出镖局,但是很快发现了自己已经把太多的青春和精力都投入到了镖局中,离开这里根本找不到一个可以糊口的工作,只能咬着牙继续留在这里工作。

慈禧太后

清末镖王背后的心酸故事

“那次惊险结束后,我们再次走镖就遭到了八达岭的强盗们埋伏,他们手里有火枪还隐藏在树林里,我们根本无法判断他们的位置,手中也没有合适的武器,只能躲避。”

早有一伙强盗埋伏在八达岭等着他们通过,李尧臣他们提心吊胆地押送货物,听到第一声枪响时,李尧臣就已经意识到了事情不好。

但是强盗们隐藏在林子里,对地形又非常熟悉,他们纵使想要反抗也不知道强盗的方向,只能带着雇主和货物进行躲藏,同时报上自家镖局的名号希望对方能够停手。

八达岭

可是那些强盗们就是奔着会友镖局来的,李尧臣的两名师兄弟被强盗用枪子打中,鲜血止不住地流淌,八达岭周围也没有医馆,没有得到治疗的他们痛苦不堪的离开了人世。

“若不是及时联系到了怀来县小队,绕到后方打败劫匪,恐怕我们师兄弟几人一个也剩不下,三个月之后才彻底把那些强盗抓获砍头。”

在没有抓获那伙强盗之前,每一名接到任务的镖师都过得提心吊胆,生怕走了那六名镖师的后路。

八达岭

镖局的镖师走一趟镖能拿到的报酬并不多,1万两银子的货物,他们只能分到50两,镖师中的精英接下一次普通的任务,最多只能拿到七八两,只能做到勉强养家糊口,有的时候运气不好还要搭上性命。

随着清朝后期战乱四起,各地土匪也越发猖獗,镖师们自顾不暇,也都不再敢接任务走镖,京城中的八大镖局接二连三地倒闭。

若不是因为会友镖局背后的老板曾是李鸿章,江湖上都会卖李鸿章几分面子,恐怕也会跟着其他镖局一同倒闭。

李鸿章

后来火车等先进安全的交通工具出现让镖师们更没有饭可吃了,商人们都会选择用火车运送货物,一来节省时间,二来不必担惊受怕,可以保护货物的安全,三来也不用额外支付给镖师一笔钱,走镖行业逐渐开始没落。

就连李尧臣也因为多年来积攒下来的武术经验,而选择转行成为了一名武术教头。

他早就看出了走镖这个行业没有发展前景,所以选择了及时抽身,好在还有这一身武艺可以发展,他还曾经和日本人对战,大获全胜。

“虽然大家赏脸会管我叫一声镖王,但是我始终不能忘记死在我眼前的那六个师兄弟,好在做了教头以后也能勉强维持生活,再怎么难,人也还活着,这不就是最好的一件事了么?”李尧臣回想起当初的岁月,还是感慨万千。

抓土匪的故事有哪些2

抓土匪的故事有哪些3

1968年,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风靡全国,该剧讲述了我军某团部侦察排长杨子荣扮成土匪打入匪巢威虎山,最终将土匪们一网打尽的故事,通过运用京剧这一广受民众欢迎的艺术形式,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其中杨子荣是最为成功的角色之一,他的台词“党给我英雄给我胆”“血债还要血来偿”“穿林海跨雪原”等唱段,更是激昂慷慨,深受百姓的喜爱。

因为《智取威虎山》的创作背景是东北,每每该剧在东北地区播唱时,老百姓更是放下手中的事情,早早拿了小板凳去等待听戏。

然而在牡丹江附近农村播唱该剧时,全村人都聚精会神地听戏,每到精彩处时,村民都热烈鼓掌,只有一个叫孟老三的村民每次听到杨子荣的唱段时,便浑身发抖,脸色苍白。

一个民兵感觉到奇怪,当即对其展开调查,经过反复教育后,孟老三开口坦白说道:“我有罪,是我开枪打了杨子荣啊!”

当时大家都以为孟老三听戏听魔怔了,竟然幻想自己是土匪?

然而经过调查后,大家才知道此事不简单,原来孟老三在解放前确实是土匪,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后,孟老三讲述了自己开枪打死杨子荣的经过。

这距离杨子荣牺牲已经过去了过去了21年,事实上,尽管杨子荣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人们并不知道他是否是真实存在的。

在1969年,周恩来在陪同美国一家民间艺术团的成员们一块观看了《智取威虎山》后,该艺术团团长当晚询问周恩来,杨子荣是艺术塑造而成,还是真实存在的人物。

周恩来立刻回答说:“毫无疑问,杨子荣是一位真实的、家喻户晓的革命英雄。”

美国民间艺术团团长当即请求能否见一下英雄的后人,了解一下他的成长环境,周恩来深知,这很可能是对方出于对这个人物的质疑,为了打消质疑,周恩来立刻询问身边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却表示有点困难,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过杨子荣这个人,但是周恩来还是下达了指令说:“马上和民政部门联系,尽快找到!”

《智取威虎山》取材自文学作品《林海雪原》,其作者曲波一直在试图寻找真实的杨子荣,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成功。

在1966年,海林当地政府派出民政局副局长关会元等四人前去北京、山东等地查询杨子荣的身世,并找到他的家属。

他们来到北京找到曲波,询问他有关杨子荣的事情,曲波表示,在《林海雪原》发表后,很多烈士家属都来信询问烈士的事迹,他唯独没有收到杨子荣家属的来信,那时他认为也许杨子荣在参军时已经没有了家属。

海林县的同志们显然不这么认为的,即使没有家人,也应该有亲戚朋友,怎么能够连英雄的身世都搞不清楚呢?这实在是太对不起英雄了。

但是查到所有有关杨子荣的消息后,都只能查到杨子荣是胶东人,这一次寻找因为准备不足,没有成功。

1968年5月,关会元等人再次前往北京,这一次,他们找到了杨子荣生前所在部队的政委,并找到了杨子荣参军时的几名战友,大家在一块回忆杨子荣的相貌,经过大家的口述,最终提供了一个大概的形象,身高一米七左右,脸有一点长,浓眉大眼,颧骨稍高,有少许络腮胡子,为人爽朗、健谈。

在周恩来指示要“寻找英雄家乡、让英雄魂归故里”后,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再次奔赴胶东,寻找杨子荣的线索,经过一个星期的调查后,调查组得到一条重要线索。

牟平县城关公社的民政干部马春英向调查组反映,许多年前,该公社喁峡河村有一位老太太,老来查儿子当兵的事,她说自己儿子叫杨宗贵,老太太说自己的儿子参军后,再没给家里人写过信,后来有人说他儿子当了土匪,村里还停止了她家的军属待遇,老太太不服,到县里找了很多次,县里通过调查后,认为认定杨宗贵为土匪证据不足,就将杨宗贵列为失踪军人、革命牺牲军人。

通过这些信息显示,杨宗贵与杨子荣两个人的事迹有着高度统一,在年龄上也比较符合。

调查组将信息传递给曲波后,曲波于1969年6月29日回复中说道,杨子荣当兵时改名的可能性比较大,可能因此导致家属联系不上他。

调查组于是来到杨宗贵所在的村子,找到与杨宗贵一块参军的战友,据那位战友提供线索称,当时山东革命形势很复杂,他们担心自己参军后家里人遭反动派的报复,因此都没报真名,杨宗贵好像报的名字就叫杨子荣,因为他曾看到过杨宗贵有个手章,上面刻着“杨子荣印”几个字,他介绍说,杨宗贵的哥哥叫杨宗福,字子禄,杨宗贵是老二,字子荣。

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发现,调查组初步确认,杨宗贵与杨子荣为同一人,杨子荣是杨宗贵参军时改的名字,唯一的遗憾是,杨宗贵并没有留下照片,缺乏实质性的证据,考虑到杨子荣身份的特殊性,调查组未敢轻易下结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一直没有放弃寻找证据的曲波,在1973年在档案室里找到了杨子荣获表彰的百人合影,但是因为照片太小,无法辨认,后来曲波又通过日本的朋友,通过照相技术将杨子荣的照片放大,当调查组再次把照片拿到杨宗贵家乡时,杨宗贵的家人和同村的村民才确认杨子荣就是杨宗贵。

一直以来困扰人们关于杨子荣的问题终于揭开,杨子荣在参军前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那位击毙他的土匪在坦白后得到了怎样的结局?他的家属在与他失去联系后,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本文将详细为大家揭开这些问题。

杨子荣于1917年1月28日出生于山东省胶东地区牟平县宁海镇嵎峡河村,父亲叫杨世恩,母亲宋学芝,是一个极端贫困的农村家庭。

由于那几年饥荒年月比较多,又恰逢军阀混战,华北地区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为了生存,杨世恩不得不带一家人一块闯关东,所谓闯关东,就是一场华北地区人口为讨生活迁移到东北的人口迁移活动。

一般山东内地或者华北的人会选择陆路经山海关进入东北,而胶东半岛的百姓则会选择乘船到辽东半岛。

然而那个时候乘船是十分危险的事情,经过一番波折,一家六口终于到达辽宁安东(今丹东)的大沙河村落脚。

为了生计,杨世恩干泥瓦匠的活,女儿跟人家学纺丝,努力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大概由于太过于艰苦,杨世恩夫妇决定各领几个孩子分开活命,杨世恩和女儿留在了安东,宋学芝带其他几个孩子回了山东老家。

等到杨子荣12岁的时候,宋学芝就让他再到安东去讨生活,可是杨子荣到安东后不久,父亲杨世恩就染病身亡,杨子荣只得到姐姐所在的工厂当童工。

丹东老照片

那时候的杨子荣年纪虽然不大,却干过很多活,从缫丝厂出来后,又去采石场采过石头,在山上伐过木头,甚至还跟人到鸭绿江上放过木头。

当时鸭绿江是东北地区的黄金水道,上游的木材顺着鸭绿江直接飘到安东,可以节省很多运力,但是这个工作可不是一般人能干了的,必须是胆大心细,临危不惧的人。

在鸭绿江上磨练了自己的胆识后,杨子荣后来还给大户人家当过护院,甚至还跟当地的土匪对着干。

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杨子荣已经长大,要肩负起养家糊口的责任,为了赚钱,他曾到鞍山的铁矿当矿工,当时的铁矿都被日本占据,在那里干活,不但要受资本家的剥削,还要受到日本监工的虐待,他们压根就不把中国工人当人对待。

为了养家糊口,杨子荣平日里都是忍气吞声,但是有一次,日本监工用鞭子打杨子荣的工友,杨子荣实在气不过,抢过来鞭子就痛打了监工一顿。

经过这件事后,杨子荣知道在东北是待不下去的,只好逃回了山东老家,此时的杨子荣在东北闯荡十余年,完全熟悉了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对三教九流的行业也很了解,并且熟悉一些暗语和黑化,这些经历为其以后参军成为侦察员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杨子荣回到山东上,想起在东北时的遭遇,十分痛恨日本人,因此就参加了八路军的民兵组织,配合八路军一块打击日军。

抗战胜利后不久,因为国民党反动派一意孤行发动内战,八路军不得不进行扩军,作为民兵骨干的杨子荣也想去参军,考虑到当时复杂的形势,为了不让家人受牵连,杨子荣便没有用杨宗贵的名字报名参军。

在《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形象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其实刚开始参军的时候,领导看杨子荣年纪比同龄人大,又有家庭,就把他分配到了炊事班,打仗的时候就不用冲锋在前。

但是杨子荣哪里受得了这样,再三跟领导主动请缨,要求当一名真真正正的战士。

不久,杨子荣所在的部队奉命挺进东北,于1945年11月24日在庄河登陆,作为一名“老东北”,经常在部队里给大家讲东北的风土人情,领导也开始器重起他来。

当时东北的治安情况很差,土匪更是横行霸道,为了获取更多东北百姓的支持,杨子荣所在的部队接到的首要任务就是剿匪,让老百姓过上不受土匪欺压的日子。

到达牡丹江后,杨子荣被编在牡丹江军区2团3营7连1排1班,首长派杨子荣等30多人,化装成老百姓的样子,先行到海林镇进行侦查,杨子荣于是进入到有百余人枪的地主武装孙江司令部那里,敦促其缴械投降,在讲完剿匪政策后,还劝导说,如果负隅顽抗,将遭到毁灭性的进攻,孙江只好就地投降,海林镇顺利解放。

1946年3月20日,杨子荣所在部队追击土匪李开江部,在将李开江部躲进村子里被包围后,双方经过激烈对战,均伤亡惨重,但是考虑到村中还有百姓,部队不敢贸然使用重武器。

在关键时刻,杨子荣示意副班长和战士隐蔽好,然后自己独自一人跳出掩体,进入到村子里,劝匪首李开江与张德振投降。

当时土匪内部也不团结,有些土匪其实就是老百姓,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加入土匪的,但是有的土匪是作恶多端的人,他们知道一旦投降就没自己的好果子吃,因此恫吓其他想要投降的土匪说:“谁投降就枪毙谁!”

杨子荣于是劝说居住在本村的匪首郭福春、康祥斌等人,说道,如果土匪再不投降,东北民主联军就要始终重武器了,到时候整个村子都没了。

估计到整个村庄,郭福春和康祥斌等本村人决定投降,并制服了死硬分子,一伙400多人的匪伙,就这样被劝降了,杨子荣荣立特等功,并被评为战斗英雄。

在大股匪徒被歼灭后,残存的小股土匪立刻逃窜到深山老林中,为了彻底剿灭匪患,部队首长组建武装侦查小分队,消灭残存的土匪,杨子荣担任小分队负责人。

1946年5月,杨子荣奉命率小分队到亚布力一带侦查匪情,这个地区盘踞所谓许家四虎(许福、许禄、许祯、许祥),当时杨子荣得到的消息是对方有600多人,东北民主联军立刻派出两个营的兵力进行剿匪,然而战斗打响后,由于土匪火力很密集,民主联军却迟迟无法拿下对方,这哪里像是600多人土匪的火力。

杨子荣立刻化装成村民,前往附近的村落进行侦查,这才发现,原来许家四兄弟自知他们的队伍难以抵挡东北民主联军的进攻,又从其他山头借了500多人,形成了1100多人的匪伙。

杨子荣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刻进行了上报,领导得知情况后,立刻派兵增援,根本没给土匪反应的机会,匪首许福、许禄、许祯、许祥兄弟四人全部被活捉。

1946年6月,杨子荣一个人去绥芬河探探路,看看有没有匪情,却在一个小树林的木屋里发现三名土匪,按照当时的要求,他只是负责侦察,具体剿匪则要请求大部分赶来,然而杨子荣考虑到这里距离部队较远,等到增援赶来时,土匪早就不知所踪了。

考虑到这里,胆大心细的杨子荣摸进匪窝,大喊了一声:“不许动,我们是民主联军,你们被包围了!”

三个土匪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声吓了一跳,但是只听到外面一个人的声音,因此想要拿枪反抗,正在这时,杨子荣又喊道:“一班堵房后,二班准备手榴弹,三班跟我抓活的。”

听了这一番喊叫,三个土匪当即认为真的被包围了,于是乖乖按照杨子荣的要求,把枪扔出了屋子,举着双手出了屋子,当看到杨子荣只是一个人的时候还有些气馁,但是此时手里已经没了枪,只好束手就擒了。

杨子荣随即对三个土匪展开了审讯,三个土匪还想隐瞒,结果杨子荣一番暗语和黑话说完后,三个土匪当即交待,他们的匪首是号称“左手打枪百发百中”的“姜左撇子”,并将匪窝的具体情况都说了出来。

杨子荣带着三个土匪回到驻地后,当即将情报上报给领导,剿匪部队随即对这伙土匪发起进攻,活捉了匪首姜左撇子及100个土匪。

经过一整年的剿匪,到1947年初,牡丹江附近的很多土匪都被剿匪,只剩下一个叫“座山雕”的顽匪因为狡猾而躲在深山老林当中,剿匪部队多次想要将其剿灭,却都未能成功。

“座山雕”本名叫张乐山,也是从山东闯关东过来的,因为实在不想过苦日子,15岁的时候就进山当了土匪。

当然,座山雕并没有《林海雪原》中描写的那样神乎其神,自始至终都不是影响力特别大的匪伙,因此从清政府到奉系军阀,甚至到伪满洲国时期,都未能将他彻底给剿了。

日本投降后,座山雕与国民党搭上了关系,得了一个“国民党中央先遣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的称号,但是相比于以往,此时的座山雕已经年近古稀,手底下也只有20多人,之所以难剿,就是因为躲得深。

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座山雕那伙人立刻就躲了起来,为了将其彻底剿灭,部队决定由杨子荣率领五名侦察员,扮成土匪的模样,进山搜索座山雕的匪窝,并伺机剿灭。

1947年1月26日,正值农历正月初五,杨子荣率领其他五名侦察员,从海林驻地向深山老林中出发,一直走了好几天,才在一个叫蛤蟆塘的地方,找到一个窝棚,里面住了十几个伐木工人。

杨子荣以前也在山里砍过树,知道里面盘根错节的关系,要是跟土匪没有关系,根本不可能让他们在这里伐木,而这一带就属座山雕没被剿灭了。

杨子荣借着天气寒冷,到伐木工人的窝棚里歇歇脚,然后说道:“三老四少,行个方便,娘家失火烧了,想借问个道,找小孩他娘舅去。”

这是东北土匪的黑话,“娘家失火”就是遇到了困难事,“找小孩他娘舅”就是想要另投山头,希望对方能帮忙引荐一下。

窝棚里的伐木工人听完后,谁也没出声,也不表态,杨子荣知道对方听懂了黑话,但是因为不信任自己,所以才不搭理他们。

杨子荣也不恼,而是跟同样伪装成土匪的战友孙大德小声交谈,特意把自己跟剿匪部队交火的事说了出来,然后又说“看来这牡丹江这几伙绺子是顶不住了,早点跑道吧!”

杨子荣说完后,有一个孟把头才过来搭腔,说自己是座山雕的副官,杨子荣就说:“此次进山,就是要投座山雕他老人家。”

孟把头说,想要入伙,必须得有投名状,以前土匪都是想要入伙必须得干点违法的事情,以便让人知道你不是官府的人。

杨子荣也没含糊,就说杀人放火也不是什么难事,期间就要到附近的农村去杀人,好在孟把头拦住了,说是这附近村民跟他们处的都挺好的,抢点东西就成,杨子荣一伙就去村里抢了几只鸡。

事有凑巧,当时村里有一个叫顺子的人看到了杨子荣,顺子是杨子荣山东老家一个村的,后来都闯关东离开了老家,但是杨子荣此时断然不敢跟顺子解释,就装作不认识他,继续在村里抢劫。

因为杨子荣一旦与顺子相认,自己的身份肯定暴露,那样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往好了说,任务失败,座山雕等匪伙逃走,往严重了说,孟把头能把他们侦察小分队的五个人全崩了。

孟把头见杨子荣等人抢劫起来一点不拖泥带水,也相信他们是真土匪了,于是才同意带他们进山。

座山雕在路上设了三道哨卡,杨子荣每过一道哨卡,都让土匪上来搭话,然后把他们都绑了,最后到了座山雕的老巢。

杨子荣让两名战士看好土匪,然后带领其他战士直接冲进座山雕的老巢,其实也是一个草棚子,棚子里有包括座山雕在内的七名土匪,被杨子荣这突如其来的突袭吓坏了,当即举手投降。

经过排查,看到里面有一个白头发、黑脸膛﹑长着鹰钩鼻子、留着山羊胡的瘦老头,这人正是惯匪座山雕。

尽管座山雕是一个很有名的土匪,但是当时岁数已经大了,实力并不出众,然而座山雕的被俘,是一件很有影响力的事件,1947年2月19日的《东北日报》上还刊登了一篇名为《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匪首座山雕》的文章,详细介绍了杨子荣智取“座山雕”的过程。

曲波后来创作《林海雪原》时,就是以此为背景,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杨子荣在剿匪任务即将完成时,却死于一场意外。

1947年2月20日,杨子荣接受了新的剿匪任务,前去追剿刘俊章、丁焕章和郑三炮等匪首,三天后,杨子荣发现他们在一个小木屋里,于是还想像以前一样发动突然袭击,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然而这一次,却出现了意外,因为当时天气特别寒冷,室外气温低到零下30多度,杨子荣冲进屋子扣动扳机时,发现由于天气太冷,枪栓受冻,枪没有打响。

就这一个空档,给土匪们操枪的机会,其中一名叫孟老三的土匪见杨子荣的枪没出子弹,立刻开枪打中杨子荣的左胸上部,杨子荣中枪倒地。

杨子荣的战友立刻与土匪发生激战,在激战中,这伙土匪大多被消灭,然而那个向杨子荣开枪的孟老三却趁乱逃跑了,这一逃就是二十多年。

在这二十多年里,孟老三一直生活在恐惧,当《智取威虎山》的样板戏在全国播唱时,孟老三悔恨自己开枪打死了杨子荣,在主动向公安机关自首后,孟老三说自己本来不是土匪,但是被土匪们一块拉上了山,当时被杨子荣的侦察小分队包围时,他情急之下开枪打中了杨子荣,但是他又表示杨子荣身亡时中了三枪,他只打了一枪,另外两枪是谁打的,完全记不清了。

公安机关监狱孟老三认罪态度好,再加上很多事情已经无法查证,最终判处孟老三八年有期徒刑。

杨子荣牺牲后不久,二团的全体指战员就为杨子荣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并开了一场追悼会,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授予杨子荣“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杨子荣的这些光荣却并没有带给家属,在1947年,那个看杨子荣到村里抢劫的村民顺子回到了山东老家,声称本村的杨宗贵“穿个黑棉袄子,戴着个貂皮帽子,又抢又杀的”。

村干部立即找到杨子荣的母亲宋学芝和媳妇许万亮进行询问,她们都表示,她们家的宗贵是啥样的人她们清楚,不可能去做土匪。

村干部就说:“人家都看见了,那还能有假?”

当时山东大部分地区已经是解放区,因为杨子荣去参军,他们家大门口上还挂上了“光荣军属”的牌子,现在却被人摘了下来。

杨子荣的媳妇许万亮每天哭哭啼啼的,已经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宋学芝不服,隔三差五就去找,可是谁又会把一个土匪家属的话放在心上呢?

许万亮更是遭受巨大的非议,村里人经常说她丈夫去当了土匪,给全村丢了人,1952年秋,一直没有丈夫音讯的许万亮在饱受争议的环境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临终之际,许万亮抓住婆婆的胳膊,用仅有的力气说:“宗贵……不会当……土匪。”说完就闭上了眼睛。

此后,宋学芝多方寻找,也没有找到答案,后来宋学芝拿到了由政府颁发的“失踪军人通知书”以及“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但是关于杨宗贵有没有牺牲,牺牲在哪里,怎么牺牲的,都没有任何消息。

1966年,老太太也不行了,他把大儿子叫到身边说:“匣子里老说杨子荣杨子荣的,是不是俺家宗贵?”

杨宗福劝说母亲:“天下同名同姓的多了,俺兄弟哪能到了那份儿上!”

老太太依然坚持说:“反正我觉得像……”不久老太太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1973年,一直坚持不懈寻找杨子荣的调查组,拿着找到来到村里,让村民辨认,村民看了杨子荣的照片说:“这是俺村的杨宗贵。”

后来调查组又找到杨宗福辨认,杨宗福拿着兄弟的照片看了良久,已经20多年没看到兄弟的他,眼角湿润了,激动地说:“这不是俺兄弟嘛!”

在一切都真相大白时,关会元也激动地哭了,为了寻找杨子荣的身份,他们奔走多年,如今终于找到了答案,他告诉杨宗福说:“你家宗贵就是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里的那个杨子荣啊!”

杨宗福瞬间放声大哭,二话不说拿着弟弟的照片来到母亲和弟媳的坟地,在坟头对她们说:“咱们家宗贵就是匣子里那个杨子荣啊!是家喻户晓的大英雄!”

我们的历史上从来不缺乏英雄,通过多年的查证,人们找到了杨子荣的真实人生,虽然不像样板戏里演的那样神乎其神,但是却是一个有血有肉,怀有家国情怀,为革命胜利而冲锋在前,不惧个人生死。

今日之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仅以此文,缅怀那些为新中国的建立而付出宝贵生命的革命英雄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