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黄帝造字的故事有哪些

2022-10-29 19:57 作者:尚识局 围观: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绝无重名!这三位皇帝直接给自己造字起名,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尚识局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黄帝造字的故事有哪些1

谁都想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大名,但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毕竟中国十几亿人,常用汉字只有三千多字,再扣除一些实在不适合起名的字,再怎么算也难以避免出现重名。

于是不少人就打起了生僻字的主意,但生僻字之所以生僻,就是不但用的人少,懂的人就更少了!起一个没有人会叫的名字,真是说不清是叫的人尴尬,还是被叫的人尴尬。实在是两难啊!

上面说的都是普通人的事儿,同样的事儿,如果主角换成至高无上的皇帝那就不再是事儿了!

先考一下大家,是否认识这三个字?

曌,䶮,皝。

你看这三个字是不是每一个都气势不凡?!

日月当空——“曌”;

飞龙在天——“䶮”;

皇帝之光——“皝”。

甭管这三字是啥意思,因为它们就一个意思,都是人名、都是皇帝的大名!

大家都知道,古代是讲究名讳的。如果某个字正好是当今皇帝的名字,由于不能直呼皇帝的名字,那么这个字在当朝基本上就不能用了。

除非……除非皇帝的名取的是从来就没有过的字!

于是就有两个半皇帝为了让自己的名字高端大气上档次,特别是还不会重名!向造字老祖宗仓颉学习,自己为自己发明新字!

对了,与普通百姓不同,既然是皇帝的名,即使那个字以前谁都没见过,至少在当时也肯定不属于生僻字。你想啊,敢说不认识当朝皇帝名字的那位,肯定是连脑袋都不想要了!

来,我们来看看到底是哪两个半皇帝这么任性!

第一个皇帝: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她创造的是“曌(zhào)”字。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十一月,武则天为自己起名“曌”。

在武则天还是唐高宗的皇后时,唐高宗被称为“天皇”,武则天被称为“天后”。

她登基当皇帝后,又称为“圣母神皇”。

武则天的传奇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我们再说就显得有点多余了。

第二个皇帝: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高祖皇帝刘䶮,他创造的是“䶮(yǎn)”字。

《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指仲夏的龙星飞跃于正南中天,对王公贵族有利。

刘䶮取其中的“飞龙在天”之意而自创了这个“䶮”字。

公元917年,刘䶮称帝,国号大越,定都番禺(今广东广州),第二年改为汉。

刘䶮的出身也的确挺传奇的,因为他是老爸封州(今广东封开县)刺史刘谦的宠妾段氏所生。正妻韦氏本想杀了他 ,但看见他相貌奇特、惊为天人,于是下了一个令人惊骇的决定:留娃不留妈!韦氏把段氏给杀了,自己当起了刘䶮的养母。

刘䶮长大后,果然是天赋异禀,拥有帝王特别是开国皇帝的标配身材:垂手过膝。

什么?“垂手过膝”是开国皇帝标配身材?你确定不是瞎编?来看一看:

蜀汉开国皇帝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

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立发委地,手垂过膝。”

十六国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身长七尺七寸,手垂过膝。”

南北朝陈国开国皇帝陈霸先:“身长七尺五寸,日角龙颜,垂手过膝。”

而刘䶮也的确不负众望地当上了南汉的开国皇帝。

有一年,南海出现白龙,本名为“陟”的刘䶮决定因应天势,改名为“龚”。后来有一位能掐会算的僧人告诉刘䶮,你叫“刘龚”对你十分不利,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有一个姓“龚”的人坏了你的好事!于是刘龚重新改名为刘䶮。而这个“䶮”字纯属自创、绝对分号。

刘䶮死后,被追谥为“天皇大帝”,瞧瞧,这称号跟武则天是不是异曲同工、不谋而合?

还有半个皇帝:南北朝时期十六国的前燕太祖皇帝慕容皝,他创造的是“皝(huàng)”字。

咸康三年(337年)十月,慕容皝自称燕王,建立前燕,立儿子慕容儁为王太子。

与刘䶮一样,慕容皝也是曾经遇见过“龙”的。

有一年,龙山出现了黑、白两条龙,慕容皝带了群臣在距离这两条龙两百多步外去祭拜,眼见这两条龙龙头相交,嬉戏飞翔,最后腾空而去。这可让慕容皝高兴坏了,回来后马上就安排在龙山上建了座龙翔佛寺。

慕容皝石雕像

为什么说慕容皝只能算半个皇帝?这是因为他在世时只称了王并没有称帝。他的皇帝名号是儿子前燕景帝慕容儁追谥的。

哎,都说“有钱就是任性”,其实有权比有钱任性多了!你说对不?

史料引用:《旧五代史》《旧唐书》《新五代史》《资治通鉴》《晋书》

黄帝造字的故事有哪些2


第一讲

轩辕黄帝降生的传说

黄陵民间传说“二月二龙抬头”,是说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轩辕黄帝作为中国第一条龙诞生了,他就诞生在今天的黄陵县西部沮河上游子午岭沮源关降龙峡。

黄帝陵

轩辕黄帝的父亲名叫少典,他是有熊国国君。当时少典族正与有娇氏互通婚姻。于是少典便娶了有娇氏女儿附宝为妻。

附宝

一天,少典和附宝扛着木耜去沮水河畔种地,正走着,天空突然暗淡下来,顿时星斗满天,如同夜晚一般。这时,附宝抬头仰视,只见上空有一道闪闪发亮的电光像蛇一样不时地绕着北斗星旋转,吓得她大声呼救,等少典回头询问时,她却感觉没有什么。

黄帝降生

此后不久,附宝便怀孕了。自怀孕那天起,经过24个月,也就是在第三年的农历二月初二,附宝在沮河上游子午岭的沮源关降龙峡,生下一个男孩,由于出生在降龙峡的轩辕之丘上,所以便给这个孩子取名为轩辕。传说轩辕降生的时候,一片紫气弥漫于屋子之中,人们都说:“圣人无父,感天而生。”后人也认为黄帝是神人、圣王、托名、祖先。

黄帝的四个身份

刚出生的黄帝,额骨隆起,形状像太阳,而且面部有龙的相貌,其手足似龙爪龙趾。更奇异的是,黄帝有四张脸,传说黄帝这样可以随时随地眼观四面,耳听八方,观察、了解一切情况,以便更好地处理各种事务。黄帝刚出生就“咿呀”说话,不久,就会走路了。

黄帝出世

他十岁左右离开轩辕之丘,到处拜师学艺,遍访名山大川。据说还是孩提时代,他看见人们在树上构筑房子,便说:“把房子建筑在树上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如果盖在地上不是更好吗?”神农氏闻知黄帝这种见解,大不以为然。于是,黄帝便在距离河水很近,且避洪水向阳的坡地盖了一间房屋居住,果然很方便,神农这才信服了。

黄帝身高九尺有余,肩阔腰圆,眼睛清亮,脑门开朗。长大成人后,对人和善,处事公平,团结民众,二十几岁时便成了部落首领。从此,他就带领先民狩猎,发展农耕,过着祥和的日子。

黄帝像

黄帝部落的不断发展壮大,让炎帝产生了嫉恨心理,他经常不断鼓动其他部落前来侵犯黄帝部落,迫使黄帝带领自己的部落向北方迁移,开始了迁徙无常的游牧生活。

黄帝部落游牧时,每到一个地方,都虚心向当地人们学习。他先后发明了釜和甑,百姓们可以吃到蒸熟的稻米。发明了井,百姓们可以饮用纯净的淡水。吃喝条件的改善,使人们很少生疾病,愈加信任黄帝。此外,黄帝很善于用人,他任用仓颉造字,宁封子制陶,力牧统兵马等。

黄帝时代的文明创造

由于黄帝部落势力的不断强大,愿意跟随黄帝的百姓越来越多。这样其他部落再也不敢随意侵犯了。


轩辕黄帝和他的臣民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化,开启了文明肇始的大一统时代。关于黄帝的故事,历经五千多年的沧桑,传承至今。轩辕黄帝开拓创新、不畏艰险、团结凝聚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每一位中华儿女。


*来源:陕文投集团黄陵公司

黄帝造字的故事有哪些3

中国文字的产生,有许多种传说,仓颉造字是流传最广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说:“(仓颉)仰视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许慎《说文解字序》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

仓颉,称苍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史官。

关于仓颉造字,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传说,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之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生活的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黄帝统一华夏之后,就命他的史官仓颉想办法造字。于是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仓颉就在当时的洧水河南岸的一个高台上造屋住下来,专心致志地造起字来。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长时间也没造出字来。有一天,仓颉正在思索之时,只见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的一件东西掉了下来,正好掉在仓颉面前,仓颉拾起来,看到上面有一个蹄印,可仓颉辨认不出是什么野兽的蹄印,就问正巧走来的一个猎人。猎人看了看说:"这是貔貅的蹄印,与别的兽类的蹄印不一样。"仓颉听了猎人的话很受启发。他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象,大家都能认识,这不就是字吗?从此,仓颉便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按其特征,画出图形,在谷雨节气这一天顿悟而造出了许多象形字来,“天雨粟,鬼夜哭”,说的就是仓颉造字感动了天帝,为了酬劳仓颉,便为人间降下了一场谷子雨,形成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日积月累,仓颉造的字也就多了。仓颉把他造的这些象形文字献给黄帝,黄帝非常高兴,立即召集九州酋长,让仓颉把造的这些字传授给他们,于是,这些象形文字便开始应用起来。

仓颉造的28个字:“化己,庇,乃尼山艾友所。草米并刈,乞少子左互。学耒,弢雨水,儿纠叔兵朱”(这些译字只是一家之说,仅供参考)

释义:身体变化,需要庇护,于是尼山是养老送终的好地方。(老有所养)

杂草庄稼一并割下,求少子帮助。(壮有所用)

学使农具,取水灌地,小儿缠着叔叔玩弄兵器上的红飘带。(幼有所长)

苍颉书的内容,与《礼记礼运篇》所讲的黄帝时期的社会情况相吻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为大同”。这就是从孔子到孙中山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所追求和向往的大同世界的理论。原来出自于上古时代的仓颉书。

古代文字的产生,是借自然万物之形改造而成的,其实它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文字不是某一个人创造的,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仓颉这些圣人把流传于民间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仓颉传说》2014年已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地区:陕西省白水县,洛南县)。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