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有故事的中药材

2022-10-25 06:22 作者:牧芷中医 围观:

中药小故事——贝母,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牧芷中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故事的中药材1

本文仅供学习之用,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


【故事】


传说,以前松潘地区有一贫妇李氏,身染肺痨,连孕三胎,均堕下死婴。丈夫与公婆唯恐断了门庭香火,终日惶惶不安。一巫婆闻说,便上门妄称有安胎神术。公婆大喜,遂将其迎入家中。巫婆装神弄鬼一通后,说:“你儿媳属虎,虎要吃人。”公婆听后,吓得面如土色,即问:“如何解救?”巫婆声称:“只要服下驯虎桃符,将来婴儿出生后,须令母亲远远避开,方可逢凶化吉。”公婆信以为真,重谢了巫婆。


次年,当李氏生下一男孩时,公婆命儿子将媳妇五花大绑送至深山老林,凑巧遇有一位名医上山采药。名医问明情由,将李氏带至家中,每月从山上挖回一种草药鳞茎,煎给她服。经半年治疗,肺痨就痊愈了。名医将她送回了家,孩子因无母哺乳早已天折。隔年,李氏又生下一个白胖的男孩,全家皆大欢喜。李氏为纪念这段辛酸往事和名医治病救人之恩、宝贝和母亲团圆之喜,便把那草药鳞茎定名为“贝母”。


【概览】


本品主要分川贝母、浙贝母、伊贝母、平贝母四大类。


川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贝母、暗紧贝母、甘肃贝母或棱砂贝母的

干燥鳞茎。前三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主产于四川、青海、甘肃、云南、西藏等省区。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时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以质坚实、粉性足、色白者为佳。


浙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主产于浙江省。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计,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以鳞片肥厚、质坚实,粉性足,断面色白者为佳。


伊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新疆贝母或伊犁贝母的干燥鳞茎。主产于新疆。5~7月间采挖,除去泥沙,晒干,再去须根及外皮。以质坚实、粉性足、味苦者为佳。


平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平贝母的干燥鳞茎。主产于黑龙江、辽宁、吉林等省。春季采挖,除去外皮,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用时捣碎。以鳞茎大小均匀、饱满、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药性】


川贝母、伊贝母、平贝母:苦、甘,微寒。


浙贝母:苦寒。


归肺、心经。


【功效】


川贝母、伊贝母、平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浙贝母:清热化痰,开郁散结。


【应用】


1.热痰咳嗽、阴虚燥咳、外感咳嗽


本品性寒质润,既可清热化痰,又可润燥止咳,为治热痰咳嗽及阴虚燥咳之良药。


用于痰热咳嗽,咯痰黄稠,咽喉干燥,常与知母、黄芩、枳实等同用,如《古今医鉴》二母宁嗽汤;


亦可与桑白皮、桔梗、橘红等配伍,如《统旨方》清金化痰汤。


若燥热伤肺,咳嗽痰黄,咯痰不爽,咽干喉痛,多与瓜蒌、天花粉、枯梗等配用,如《医学心悟》贝母瓜蒌散;


若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干咳少痰,音哑喉燥,常与生地黄、玄参、麦门冬等同用,如《慎斋遗书》百合固金汤;


若咳嗽痰少,日久不愈,则与款冬花、杏仁、五味子等伍用,如《御药院方》贝母汤;


若劳瘵久嗽,咳嗽咯血,可与百部、沙参、阿胶等配伍,如《医学心悟》月华丸;


若外感风燥,干咳无痰,则与桑叶、杏仁、栀子皮等同用,如《温病条辨》桑杏汤;


若风寒犯肺,咳嗽气喘,又与麻黄、杏仁、生姜等配伍,如《圣济总录》贝母汤。


2.疮痈肺痈、瘰疬瘿瘤


本品有清热散结消肿之功。用于痈疽疮疡初起,局部红肿热痛,常与金银花、白芷、天花粉等同用,如《妇人良方》仙方活命饮;


用于肺痈胸痛,咳吐脓血,多与红藤、桔梗、连翘等配用,如《景岳全书》桔梗杏仁煎;


用于痰火郁结,瘰疬痰核,常与玄参、牡蛎配伍,如《医学心悟》消瘰丸;


用于瘿瘤初起,肿硬未破者,多与海藻、昆布、青皮等配伍,如《外科正宗》海藻玉壶汤。


3.心胸郁闷、寒实结胸


本品又具开郁行滞,消痰散结的功效。用于痰气郁结,精神忧郁,心胸郁闷,《集效方》单用本品为末,姜汁捣糊为丸,以治忧郁不舒,胸膈胀闷。


用于寒实结胸,痰涎壅盛,呼吸困难者,又与巴豆、桔梗配用,以消痰破结,如《伤寒论》白散。


【用法用量】煎服,3~10g;川贝母、平贝母研粉冲服,一次 1 ~2g。


【使用注意】本品性质寒润,善化热痰、燥痰,如属寒痰、湿痰则不宜用。反乌头。


【鉴别用药】


贝母分布地区甚广,因来源和产区的不同及其性状的各自特点。药材主要分川贝母、浙贝母、伊贝母和平贝母四大类。


若按效用主要分为川贝母及浙贝母两类。川贝母与浙贝母,归肺、心二经,均具清化热痰,止咳散结功效。然川贝母苦甘微寒,滋润性强,长于润肺化痰,适用于肺热燥咳及阴虚劳嗽;而浙贝母苦寒降泄,长于清化热痰及开郁散结,适用于外感风邪、痰热郁肺所致的咳嗽痰黄粘稠及瘰疬痈肿之症。伊贝母及平贝母之效用同川贝母,但力较次。


另有一种土贝母,系葫芦科植物土贝母的块茎。味苦、微寒,具有解毒散结消肿之功,用于乳痛,瘰疬之症,但无化痰之效,不可代替贝母使用。


有故事的中药材2

很多人错误的认为中医药都是枯燥、刻板、乏味的,其实不然。中医典籍的由来有故事、中药材的命名有故事、中医方也可以很有故事,比如常被用作理气、调理肠胃的四磨汤,就有自己充满传奇的故事。

四磨汤的“前世”:始于民间惠及普罗大众四磨汤的“前世”,相传与宋太宗有关。

宋太宗的三王子赵德昌年幼时聪明伶俐、乖巧可爱,甚是得到父母以及家人的厚爱。但是赵德昌有一样不好,就是肠胃问题频发,经常出现腹泻、腹胀、胃口差等。这让御医都手足无措,宋太宗焦急之余开出皇榜,寻求天下名医为赵德昌治病。#5.29关注肠健康#

在经历了众多所谓“名医”的治疗后,赵德昌的肠胃问题还是不见起色,直至遇到一民间的银须老翁。银须老翁穿着朴素却气定神闲,经过一番望、闻、问、切后,从葫芦中取出四包药,交代御医用钵水磨后煎煮半个时辰让赵德昌喝下。喝药后过了两个时辰,赵德昌放了一个长屁,又拉了一泡尿,开始叫唤着肚子饿要吃东西。宋太宗一看有效,旋即下令让赵德昌连服三日。令宋太宗惊喜的是,在银须老翁的“灵药”调理下,赵德昌恢复食欲,身体也逐步健康起来。#肠胃调理经典名方#

赵德昌所服之药即四磨汤。因该方对婴幼儿行气导滞、调和肠胃疗效显著且久服无碍,加之药材价格相对低廉,故逐步成为了大江南北众多婴孩调和肠胃,治疗乳食内滞,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的对症药物,造福了千万家。后四磨汤还被宋代医学名著《济生方》和明代《痘疹金镜录》所收录。#肠胃营救计划#

“四磨汤”的今生:承袭经典科技镌刻灵魂

四磨汤经过了数百年的传承,临床药用经验丰富。为简化磨药、熬药的流程,也为更方便患者携带和服用,四磨汤在现代科技的“雕琢”下“晋级”为口服液剂型的四磨汤口服液。四磨汤口服液药物浓度更高、有效成分保留更完整,凭借“四磨汤”原方的灵魂和现代科技的“精工细作”,四磨汤已多次被评为“湖南名牌产品”并多次荣获“湖南省产品质量奖”。

四磨汤口服液方中含木香、枳壳、中药槟榔和乌药,各药材功效都与“气”相关。

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常用于食欲不振和脘腹疼痛、腹泻等症;

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对胸闷、呕吐物多为水、痰、唾液、消化不良、脏器下垂等症有效;

中药槟榔:四磨汤方中的中药槟榔利用的是其消积、行气之功效,腹痛、积食等症可用;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可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等。

以上四药合用可顺气降逆,消积止痛,尤其适宜中老年气滞、食积证患者服用。

四磨汤与人一样,有成就无须问出处。愿更多像四磨汤这样的中医名方能发光发亮,守护普罗大众的健康。

有故事的中药材3

中药有故事-黄芩

丛中的微笑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黄芩。“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出自《雷公药性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出自《2020中国药典一部》)

说起黄芩来,那可是大名鼎鼎,相传它可是连李时珍的命都救过的。

可能有人会问,李时珍是谁?

他可是我国名垂青史的大人物,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可以说,没有李时珍,就没有世人称奇的皇皇巨著《本草纲目》。更没有周杰伦的那首《本草纲目》的歌曲了。

“如果华佗再世,崇洋都被医治。外邦来学汉字,激发我民族意识。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还有莲子。黄药子苦豆子川楝子,我要面子。用我的方式,改写一部历史。”

轻轻吟唱,小声,小声,再小声~~~

呵呵,有点跑题了。下面,我们就讲一段“苦芩救巨人,纲目世人得”的故事。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出自《2020中国药典一部》)

相传,李时珍在自己20多岁时得过一场重病,当时差点死去。

那是一个夏天,李时珍得了感冒,开始就时不常的有些咳嗽,所以他开始没当回事。后来他犯了禁忌,导致导致感冒加重,久咳不止,发热,火燎皮肤,每天都要吐一碗痰,而且口渴严重,时时都要喝水,甚至病情严重时,连睡觉和吃饭这些最基本的,都不行了。

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是当时名医,他开始用柴胡、荆芥、竹沥、麦冬之类给李时珍治疗,但均无效。随着李时珍的病情逐日加剧,家人及邻居认为他必死无疑。大家都束手无策。

这一日,李言闻查遍医书,偶然发现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治肺病如火燎的论述,恍然大悟,原来烦躁引饮而盛者属气分之热,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气分之火。遂取黄芩片一两,水两钟,煎成一钟,给李时珍服。第二天,李时珍身热尽退,痰咳皆愈。

事后,李时珍颇有感叹:“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

据分析,李时珍所患可能是大叶性肺炎、肺脓疡之类,属中医肺热实火之证。因黄芩苦寒,以泻实火除肺热见长,从而挽救了这位大药物学家,才使《本草纲目》能问世,而造福人类。

故事原文如下:“予年二十时,因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许,暑月烦渴,寝食几废,六脉浮洪。遍服柴胡、麦门冬、荆沥诸药,月余益剧,皆以为必死矣。先君偶思李东垣治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气分热也。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遂按方用片芩一两,水二钟,煎一钟,顿服。次日身热尽退,而痰嗽皆愈。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出自《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黄芩篇)

后人留有诗篇称赞黄芩:

宿根外黄内却黑,腹中腐烂更奇绝。

泻火祛淋治痈肿,止血安胎除诸热。

一药协耦行四径,独味治疾亦千百。

如鼓应桴善肯萦,医中之妙要承接。

苦芩竟救一巨人,本草纲目世人得。

注:

1.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自1565年起,李时珍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 被后世尊为“药圣”。

2.歌曲《本草纲目》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并演唱的,收录在2006年周杰伦专辑《依然范特西》中。周杰伦在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与宋祖英以“英伦组合”合唱该歌曲。周杰伦创作这首歌是因为一直对“中国风”很感兴趣,为了表达一种民族精神,讽刺那些崇洋媚外的人,告诉他们,中国的祖先很了不起,要重视自己华人的文化。歌名取自经典医书《本草纲目》,歌词里还用了16种古老的药材名,让年轻人大开眼界,了解中华民族的智慧。

参考文献:

[1]祝之友.李时珍用黄芩泻肺热[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3):6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