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农忙时的说说(秋收农忙的时候的说说)

2022-10-25 06:17 作者:姑苏阿焦 围观: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又是一年农事忙,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姑苏阿焦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农忙时的说说(秋收农忙的时候的说说)1

还记得三四月油菜花开得金黄,

到如今已是成熟季,

需要收割、翻晒、打籽儿、扬尘,

再晒干后收纳,或售卖或榨油。

这个时候需要收割的还有小麦,

于是伴随着端午节,带着凉粽子去田间劳碌,

热火朝天的农忙便由此拉开了序幕。




01

油菜花刚落完,

满目都是一片菜籽儿的青绿,

农人们养精蓄锐准备接下来的农忙时节,

只有小鸟儿不知天高地厚,

想在油菜籽儿间筑巢抚育。

* 小时候常常割菜籽时寻到鸟窝,有的是鸟蛋,有的已是一窝的雏鸟。



02

麦穗儿饱满时再除一次草,

做好最后的田间管理。

经历了从冬季到春季的等待,

终于快要到了丰收时节,

农人不负季节,

季节亦从不辜负辛劳。



03

麦地里满目的金黄,

风吹过来沙沙作响。

学校里的农忙假期开始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送点水、送点凉粥、就着大饼,

填充着父母们辘辘的饥肠,

空隙间孩子们也学习起临阵磨枪。



04

小时候劳作总觉得田地辽阔怎么也看不到尽头,

长大些才知道唯埋头苦干方有收获,

偶尔一次再回田间劳作,

方明白: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趁着日头渐长,天气晴朗,

努力把手头的事多完结些。



05

遥遥记得熬了一夜打下来的麦子,

晒满了门前路边,

父亲在炙热的阳光下满头是汗地翻晒,

休息时便在树荫下打一会盹儿,

农忙季总算下来了一半。



06

翻晒也是个巨大的工程,

看好天气,一框一框地从粮仓弄出来,

铺平后再一次次地翻晒,收纳,

总得历经那么两三个大太阳,

方才能将辛劳卖出一个好价钱。



07

粮食满仓是父母的喜悦,

麦子香就像母亲新鲜烙出来的大饼,

让我的舌尖充满了想象。

于是期待着手擀面、大饺子,粘豆包……

盼着他们说的蒸蒸日上。



08

小田里的秧苗长势喜人,

又到了插秧季,

采出小秧苗、捆扎好、挑到大田里栽种。

孩子们喜欢玩水,

但农人家的孩子们更早便懂得了劳作的意义。



09

在南来的风中小秧苗茁壮成长,

我们的暑假在知了的叫声中亦缓缓而至,

田间时不时依旧有劳作的人们,

而田间却也成为我们捕鱼捉虾的天地。

下一季的收获,中秋前后,

便又会满目金黄、稻香十里了吧……




每至农忙季,

总想起家乡的父母为了一亩三分地的辛劳,

虽已机械化很久,

可是小面积的门前屋后仍有种植与收割,

如果把那点作物换算成钱的确价值并不高,

可正是那一年的上下季的忙碌,

让他们对天时的把握,

对土地带来的意义有了种习惯上的认可,

像是农人的一种本分,

年复一年地践行着付出与收获……


以此篇图文致敬那些年迈的依旧孜孜不倦的父母们,

他们一直深谙:

种植与收获本是天然,

哪有投机取巧的道理啊……



图文皆原创,版权“姑苏阿焦”所有,

商用需授权,转发注明出处。

【姑苏阿焦】

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新浪微博 同步更新。

抖音也上线喽!

农忙时的说说(秋收农忙的时候的说说)2

天高云淡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百宝下山的季节。 几年前的一个秋收季节,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到了收获地瓜、花生的时节,应友人邀请四个人开一个多小时的汽车到百里之外的乡下,收获地瓜、花生。地瓜地、花生地就在友人家的屋后,你可以使出浑身解数使劲干,收获多少算多少?只要拿得动都是自己的。刚到地方稍事休息,喘口气就开始干活。许多年没干抡锨舞镢头的活了,开始时还觉得新鲜,干得蛮带劲,干了一会就有些累浑身燥热,汗珠叭嗒叭嗒不自觉地就掉了下来。没办法只得歇一会,人一歇就不愿意起来,望着才刨了一小块地,还有一大片未刨的地瓜地,心里着实有些打怵。

咬牙坚持干了大半天,累得腰酸胳膊疼,瞅着收获不太多的地瓜、花生颇有些感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地瓜花生从开春翻地、施肥、播种、打药、除草一直到收获,每一道程序都必不可少。这看似简单的农活,干起来却需要体力和毅力,我们只是在最后收获的时候出点力,享受点劳动果实就累得够呛。为了生活那些脸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在这块土地上默默劳作,耕耘的人,他们很辛苦也很无奈,其中的苦楚又能向谁去诉说呢?

十几岁的时候,一次到乡下的奶奶家,当时正是收获苞米的农忙季节。生产队的犁杖把苞米根子翻出来,按人头分苞米根子。奶奶分得四垅地,有两三百米长,当时觉得一眼望不到头。根子翻出来晾晒后把土抖落干净,搬到一起堆成堆,挑回家用来烧火做饭。苞米根子在农村可是好东西,那时农村缺煤,就是有煤也没有钱买也不舍得买,烧火做饭全靠烧柴禾,苞米根子比秸秆抗烧,火力旺在柴禾里算是数一数二的。

傍晚时分,奶奶看到我推门进来高兴得不得了,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来能帮忙干活的人了。见面没说几句话,就扯到收苞米根子这上面来了,软磨硬泡说了一大堆,非逼我干这活不可,并许诺给我吃好吃的。我从小在奶奶家长大,与奶奶感情深厚,一段时间不见就很是想念。经常独自一个人坐公共汽车,下车后又走三四里土路去乡下奶奶家。就这样,在奶奶软硬兼施,甜言蜜语哄劝下,只得留下来收苞米根子。

小时候在乡下生活一段时间,对农村生活环境并不陌生 ,大一点随父母回到了城里。收根子这活可从来没干过,奶奶说这活简单,你肯定能干好只是出点力,按我说的去做就行了。

第二天,一大早准备好绳子,扁担就下地去干活。第一次干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只得按照奶奶的吩咐先把根子的土抖落掉,然后把根子抱在一起垛成堆,捆扎好挑回家。刚开始捆根子的绳扣不会系,系得松没走多远,根子垛就松松垮垮东倒西歪,只得停下来重新捆,这样反复几次才算掌握要领捆结实。

秋天的晌午骄阳似火,虽然劳动强度不是特别大,干活也没有时间限制,但活干的不熟练,太阳又毒。那时,我才十五六岁尚未成年,从小体质弱又多病,营养也跟不上,干起活来体力消耗很大。豆瓣大的汗珠成串地往下掉,干着干着有种虚脱,体力不支的感觉。脚步踉踉跄跄,扁担越来越重,担子越来越沉,肩膀压得有些红肿。望着所剩不多的苞米根子,自己替自己鼓劲,一定要坚持住,把奶奶吩咐地活干好,让奶奶高兴,减轻叔叔的负担。

打根子的活连着干了两天,终于把生产队分给奶奶的苞米根子全部搬到院里垛成垛。当奶奶看到苞米根子全部归仓,码得整整齐齐的根子垛时,高兴得合不拢嘴,连连称赞活干得好!并拿出她认为的好吃东西犒劳我。这时我已经累得没有力气吃东西了,只想着早点休息好好睡一觉。

时光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在奶奶家收苞米根子的经历,应该是我平生干过得最累的一次农活,时至今日仍然记忆深刻。不知为什么有时候一想起这次的秋收经历,脑海里立时浮现出奶奶兴奋的神情,慈祥的面孔,还有一种莫名其妙说不清的情绪。

乡下人辛苦一生,饱经沧桑。不少人希望到城里来,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过舒适闲逸的生活。城里不少经济条件好,生活优渥的人,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和拥挤,希望回到乡下去,过那种与世无争,清静恬淡的田园生活。正如钱锺书先生所著《围城》里描述的那样,城外的想挤进来,城里的人想走出去,所处环境不同,心态不同,抉择的方式也大相径庭。

老伴常常念叨希望住一个带院子的房子,栽几棵树,有一小片菜地,放一张桌子喝喝茶聊聊天,这就是她想往的生活。其实,每个人对生活的感悟不同,追求自然不同。人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权力,喜欢的适合的那才是最好的。


2022年8月25日大连金州

农忙时的说说(秋收农忙的时候的说说)3

作者:乔杉

教育部日前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在标准公布的劳动课程内容结构中,日常生活劳动任务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等。对新方案的这一变化,不少70后、80后网友直呼:多年前的劳动课,如今又回来啦!

作为一名70后家长,笔者对劳动课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德智体美劳中的“劳”在当时不是说说而已,所指代的也不仅仅是打扫卫生、学习做饭,而是农忙时节帮助家里干活。我记得,就在高考之后的那个夏天,我已经掌握了烧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技能,有的凭着记忆,有的无师自通,总之可以生活自立了。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即便课时得到落实,指望今天的中小学生熟练掌握劳动技能,学会煮饭炖汤、修理家电、种菜养禽,而且具有较高水准,显然有不小的难度。开设劳动课的意义也不只是掌握技能,更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不仅是教育界有识之士,即便是向来被认为望子成龙而对孩子宠爱有加的家长,也对于现在一些孩子懒散娇奢、没有动手能力而头疼不已。不少家长即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仅凭一己之力也很难改变这一现象。在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前提下,就需要学校开设劳动课,家校通力合作扭转现状。

由于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有烹饪和营养的内容,有的家长现在就开始对孩子的劳动课成果怀有期待。作为一名六年级学生的家长,我同样有这样的期待,但同时也很难想象孩子会做出怎样的饭?在此之前,学校也曾布置过做饭乃至洗脚的作业,还要求拍照片为证。孩子当时也想要积极参与,但是家长一看到孩子笨手笨脚的样子,担心孩子浪费过多时间,所以忍不住亲手代劳。这样做的结果是劳动作业流于形式,有时是“夹生饭”,主要是家长代劳的;有时是“形式饭”,主要就是为了拍个照片。

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是不是意味着孩子能够做出一锅好饭了?也未必。劳动技能的培养,劳动品质的提升,是一辈子的事,而当现行以分数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并没有得到改变,劳动课也就不可能成为“大餐”。但不管如何,既然开设了劳动课,就要把这门课落到实处,想办法开好。既然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那就应该努力在课程中创造更多让孩子亲身劳动的条件。学校应该努力开好这门课,家长更应该积极配合,帮助孩子上好这门课。

中小学生会做出怎样的饭?或许通过有限的劳动课时,谁也不能保证孩子就此成为一个“小大厨”,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但重视劳动课、上好劳动课,意味着孩子将有更多体验劳动的机会,不做出“夹生饭”、“形式饭”。仅凭这一点,这门劳动课就值得家长期待。(乔杉)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