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与红色革命的故事有哪些

2022-11-06 07:51 作者:红色文化周刊 围观:

红色故事两则,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红色文化周刊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与红色革命的故事有哪些1

黄作梅:为和平事业而献身

为了和平的事业,黄作梅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黄作梅,祖籍广东番禺,1916年2月出生于香港新界上水,1935年7月高中毕业于香港皇仁书院。1936年报考港英政府文员。其间,参与香港“怒潮”读书会,并开始接近进步团体。后因参加进步活动被港英政府逮捕,经营救后获释。

全国抗战爆发后,黄作梅积极参加香港同胞抗日爱国救亡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的读书会,194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黄作梅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香港沦陷后,东江纵队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与香港的党组织共同营救被困于港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人士及盟国人员。

1942年3月,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成立国际工作小组,黄作梅任组长,营救盟军人员,与盟军互通情报。

1943年4月,黄作梅任港九大队政训室国际统战干事,后任中共广东省临委电台负责人、港九大队新兵及基层干部培训班政治教官、港九大队政训室连队组织干事、港九大队主力中队指导员等职。1944年冬,在美军请求下,经中共中央同意,东江纵队开始与美军进行情报合作。黄作梅任东江纵队联络处首席翻译官及联络员。

抗战胜利后,按照党组织的要求,黄作梅重返香港,筹备东江纵队驻港办事处,后任办事处主任。1947年6月,任新华社伦敦分社社长。新中国成立后,黄作梅先后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中共香港工委负责人和中共香港工作小组组长。

1955年4月,黄作梅随中国政府代表团前往印尼采访亚非会议。11日,黄作梅等乘坐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因遭敌破坏,在飞越北婆罗洲沙捞越附近海面上空时爆炸起火,坠入大海。机上的中国和越南代表团工作人员以及随同前往的中外记者11人全部遇难。

张德山:勇拦惊马 保护群众

在哈尔滨市公安局为纪念烈士制作的一部视频短片中,烈士张德山的故事引人注目。1954年,他在维护交通秩序时,勇拦惊马,被马车轧伤光荣牺牲,年仅21岁。

张德山,男,1933年出生,原籍松江省阿城县新房村人,共青团员,高小文化,贫家出身,1953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任哈尔滨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南岗分队外勤民警。

1954年6月7日下午,张德山在哈尔滨市西大桥执行勤务。15时左右,他发现一辆胶轮马车自东向西飞驰而来,车上有货无车夫。刹那间,他一面快步上前,一面向周围的群众大喊:“马惊了!快躲开!”

面对迎面而来的惊马,他猛地从身边一名车夫手里夺过皮鞭重重抽向惊马,惊马不但没有停下,反而嘶叫着向人群冲来。

危急时刻,张德山挺身上前,想拉住缰绳控制惊马,不料却被飞驰的惊马撞倒,踢破了太阳穴,车轮从他的颈部轧了过去。

最终,在另一名车夫的帮助下,惊马被制服。

由于张德山的呼喊,群众都散开了,没有人员伤亡。但当群众前来援救时,他的鲜血染红了道路,在被送往医院途中,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哈尔滨市公安局为张德山举行了追悼会,并作出“向张德山同志学习”的决定。

1954年10月,共青团哈尔滨市委追授张德山“模范青年团员”称号,哈尔滨市人民政府追认张德山为“革命烈士”。

哈尔滨市公安局成立至今,已有数百名民警牺牲,他们用生命托起了社会的安宁。先烈们的遗志以及革命传统,深深影响着后人。

与红色革命的故事有哪些2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有伟大纲领的指导,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广大民众的支持,有人民军队前赴后继历经28年付出重大牺牲才取得的,绝非轻易成功得来侥幸,借用伟人的话“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但有些时候,仿佛神助,让人惊叹不已,就是那样神奇,天佑人民,帮助我党我军渡过重重困难取得了伟大胜利,这大概是正义之师也能得到无形之神的眷顾吧!而正是许许多多的恰巧,改变了历史发展走向,共同造就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史实。下面就拂去历史的尘埃,介绍几例与大家分享。

血战湘江: 1934年11月23日-12月3日,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进行了惨烈的湘江战役。11月25日,中革军委下达了抢渡湘江的命令,但此时形势对于红军极其不利,红军处于国民党桂军和湘军两面夹击之下,但国军内部利益纷争不断,桂系军阀白崇禧担心蒋介石借围剿红军之机进入广西,借口桂军与湘军换防,把驻湘江防线的桂军调走,因为湘军何健未及时接防,湘江北岸出现了一个缺口。

红军一、三军团抓住时机飞渡湘江,控制了长约30公里的湘江两岸,并在渡河点搭设浮桥,掩护中革军委等后续部队通过。湘军进攻红一军团,久攻红一师、红二师阵地不下,敌军绕道一军团后边,在红军阻击阵地失陷之后,珠兰铺一带防守空虚,该地属于红一师、红二师以及红四团阵地交接处,红四团虽然顶住了湘军的正面攻击,但侧翼被敌军突破,敌军趁机直逼红一军团指挥部。当是时,刘辉山担任警卫排排长,他立即组织警卫人员阻击敌军,但此时警卫排兵力有限,而敌军增兵不断涌来,情况万分危急。湘军猛然冲到红一军团指挥部附近,紧急时刻,林彪、聂荣臻都拿起了枪,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罗瑞卿带上警卫直冲到红四团阵地,他拿着枪顶在团长耿飚的头上,历声说道:“你们为何丢失阵地?”此时耿飚正在打摆子,身上披着一条毯子,回答道:“敌军十倍于我,我团伤亡大半,政委也负了伤,我都与敌人拼了刺刀。”团参谋长赶紧说我们立即组织突击队反击,把丢失阵地夺回来。罗瑞卿这才缓和下来,他说“四团不该这样,你们立即组织突击队把阵地夺回来。”要知道,当时的政治保卫局握有生杀大权,幸好罗瑞卿压了住火,听从了耿飚的解释,不然后来共和国就要损失一员国防部长了。

千钧一发之际,军团政委聂荣臻叫刘辉山前往红二师指挥部,令红二师赶快率部增援以解军团指挥部之困,收到命令之后,刘辉山一路狂奔,向红二师指挥部赶去。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情。当时,刘辉山一路飞奔,突然脚底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以为中弹了,抬起脚来一看,你猜怎样?一颗子弹射进了草鞋里!原来,敌军离刘辉山比较远,这颗子弹飞过来后,已经没有多大劲头了,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结果被鞋底正好截住,没有打伤到脚。随后二师陈光、刘亚楼率部赶到,打退了敌人,为军团部解了围。

刘辉山将军

历经十一天血战,党中央终于渡过湘江,此战中央红军伤亡惨重,红军总人数由出发时八万六千人下降至三万余人,当地人有“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之说。红军过湘江后,为中国革命保留了火种,整体筋骨还在,自此之后,红军一路向西转北,直到陕北,在那里迎来中国革命高潮,开辟了新的局面。而正是因为刘辉山这般幸运,没有受伤和牺牲快速呼叫援军,红一军团指挥部方得以幸免,否则敌人一旦拿下红一军团指挥部,整个红一军团失去中枢,则红一军团难以保全。而红一军团垮掉,则红军主力难以越过湘江,蒋介石便可实现消灭红军在湘江边的企图,那么整个中国革命将危矣。可以说,正是刘辉山的幸运,某种程度上挽救了中国革命,让你不免有所感慨,他真是我军的福星啊!这件事,连聂荣臻元帅也觉得很不可思议,直到晚年时还说:“这是我见过的最奇特的场面。”

红军时期,刘辉山担任红一军团司令部警卫排排长;抗战时期,担任中央警备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中央警备团团长;建国后,担任中央公安警卫师师长,后任北京卫戍区副司令。1955年授少将。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通过彝区后,直奔“翼王失败地,红军胜利场”----石棉安顺场,然而大渡河水涛涛,横亘在长征中的红军面前。毛主席在当地遇到一位老秀才,他向老秀才问起当年石达开的事,老秀才顿了一下,半晌说了一句:“大军切勿在此停留。”

由于只找到四条木船,有一条是好的,其余三条都需要修,在强渡过一个团后,如果全部渡完红军,起码需要一个月,但国民党军是不会留给红军多少时间的,值此紧要关头,中革军委限令一军团二师四团3天3夜夺取大渡上游的泸定桥。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是崇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要知道安顺场距泸定桥320里,3天要赶完且都是山路,还要不停打仗是十分困难的。泸定桥能否夺取,关乎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否则红军就有可能成为石达开第二了。

1935年5月27日清晨,红四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率领下,从大渡河西岸的安顺场出发,向泸定桥奔袭。军委虽然知道泸定桥的存在,但并不知道能不能夺取,也不知道桥被炸毁破坏没有,一切都是未知数。因此,毛主席同时向已过河的刘伯承、聂荣臻交代,“如果两军不能会合,就要他们到四川搞一个局面来。”伟人已作了最坏的打算。

山路蜿蜒曲折,逆河而上,有时,战士必须弯腰挪步,从仅容一人的绝壁间穿过。一路急行、架桥、打仗和绕道,第一天只走了80多里。第二天,军委又来急电,限29日夺取泸定桥。就是说,一昼夜必须赶240多里。此时,对岸敌人也在连夜增援泸定桥。杨成武大胆决定,点起火把,以刚刚被消灭的川军番号迷惑敌人。路上碰到敌人,就留下一部分人打仗,别的人继续跑步前进。

29日6时许,红四团赶到泸定桥边,并占领西桥头。桥是一座由13根铁索横拉两岸的铁索桥,万幸的是,川军没有炸桥,但已把桥上木板抽掉了,只剩下玄黑冰冷的铁索悬在那里,桥的那头,有敌人一个营把守。团领导决定二连连长廖大珠等22人组织的突击梯队,踏索夺桥;三连跟着,边冲边铺木板;一连打掩护。总攻在下午四点开始,全团的司号员集中起来吹起冲锋号,所有的武器一齐向对岸敌人开火,军号声、枪炮声、喊杀声震撼山谷。就在红军勇士即将接近北岸的时候,川军点火烧桥,红军战士冲进了火焰,后续部队立即蜂拥而上占领了泸定县城,最终红四团以伤亡2人的代价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中央红军主力渡过了大渡河。

杨成武将军

其实蒋介石曾令刘文辉炸桥,但刘文辉为何不炸桥,是因为泸定桥是连接川藏的唯一通道,康熙帝时修建泸定桥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汉区通往藏区交通不便的难题,把桥炸了会激起民愤,而且自己的部队也没有了退路,何况炸桥之后重修代价太大。还有一个就是情报的失误,当时据说得到的情报是有援军,所以不用拆铁链,否则援军过不来。其实刘文辉是执行过蒋介石命令的,只不过打了折扣:一是命令袁国瑞率第四旅火速增援泸定桥;二是如守不住就用煤油烧桥,事实上其部队在泸定桥也是这么做的。事后,蒋介石给刘文辉记大过一次,原因是他守桥不力。

红军夺占泸定桥后,刘伯承、聂荣臻来到桥上,刘伯承在桥上走了几个来回,他用脚跺了几下桥板,自言自语说道:“泸定桥,我们胜利了!”毛主席走过泸定桥的时候说道:“应该在这里立一块碑。”全国解放后,泸定桥边确实立起了一个碑,上面镌刻着22名勇士的名字,颂扬他们的英勇事迹。英勇的红军从泸定桥上走过来了,聂荣臻曾经说过:“如果我们不能夺取泸定桥,我军将是个什么处境?”是的,假如主力红军过不了泸定桥,南北两岸红军将被分开,在前有大河,后有追兵,给养不济的严峻情况下,数万红军怎么办?中国革命走向何方,真不好预料。

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6月30日,12万人的刘邓大军遵照中共中央的命令,开进鲁西南,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从鲁西南到大别山,相隔千里,前有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等重重关隘和河流。8月26日,我军赶到了淮河,这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最后一个关口。渡淮河是在和敌人抢时间,此时蒋介石已经明白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图,日夜督促国民党军加紧追击,距离刘邓大军越来越近。淮河发源于河南南部的桐柏山,全长1000公里,是我国一条重要河流。时值夏季洪期水位高涨,连续几天下了急雨,宽宽的河面上泛着浊浪,水流湍急,站在北岸几乎就可影影绰绰看到大别山。

此时,敌十几个师紧紧地跟在后面追上来了,其中敌八十五师已经到达彭店,离淮河仅30公里,已与我军后卫十六旅接上了火。而野司、直属队、南下干部再加上六纵,约有7个旅的人马要从这里渡河,必须要在两天全部渡完。形势急转直下,情况变得极为紧急。

 在8月27日2时,原计划十八旅全部渡过淮河,实际上连一半都没渡完。这时,刘邓首长赶到了淮河岸边。刘邓李在岸边一间小屋举行紧急会议。参谋长李达把渡河进展情况汇报完后,刘伯承抬起头看着十八旅参谋长李震问:“河水真的不能徒涉吗?”

李震说:“河水很深,不能徒涉,旅里侦察过了,说不能徒涉,就是架桥也很困难。”

这时野司不得作最坏的打算,邓小平果断地说:“伯承同志先过去指挥部队作战,我和李达留在这里。李达指挥部队过河,我指挥部队阻击尾追的敌人。”天亮了刘伯承上了船,他手里拿着一根竹杆亲自探测水深。经过仔细探测后,他立即派人送去一张纸条:“河水不深,流速甚缓,速告李参谋长架桥。”信送走了。刘伯承到达南岸看见李震很严肃地对他说:“粗枝大叶就要害死人!要害死人呢!”


刘邓首长

十八旅副政委刘昌在半夜时,就带着直属队渡过了淮河,在南岸建立了一个指挥所。天刚亮,他看见马夫来了,刘昌很奇怪地问他:“你怎么过来了?”

马夫是个小个子。他说:“我会水,水刚到嘴边,过来的。”刘昌大喜,忙从日记本上撕下一张纸,告诉李震,这里可以过来,然后让马夫赶紧给李震汇报。

纸条刚写完,刘伯承的警卫员骑着马飞快赶到,送来了刘伯承一封信,说他亲自看见上游有人牵马过河,证明淮河完全可以徒涉,让李震赶快转告李达参谋长,不要架桥了,叫部队火速从上游徒涉。

部队迅速组织徒涉,很有秩序地排成六路纵队,浩浩荡荡地蹚河过去了。

这就是机会呀!我军刚过完,水就涨了,就差那么一点点时间,运气真好。以前,就是当地老百姓都不知道夏季淮河能够徒步过去,真是天助我也!”

我军渡过了淮河以后,吴绍周带领的八十五师后脚就赶到了,他命令部队也立即徒涉,不料人马一下水,还没到河心,就被河水卷走了。吴绍周忙让部队停止过河,望着淮河,不禁仰天长叹:“共产党啊共产党,真有命,刚刚过去,水就涨了!”国民党军统帅部方面也感到很惊疑。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瑰在8月29日日记中记道:“追击刘伯承各路国军均为淮水所阻。据云:刘军渡淮河系徒涉,国军一到即涨水,可亦奇矣!

8月27日,刘邓大军经过20天的千里挺进,终于走到了大别山。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20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

攻占洛阳: 1948年3月,中原战场态势已朝有利于人民解放军方向发展,但豫北一带,陈士榘和陈赓两部合起来只有11个旅28个团的兵力,敌裴昌会所部有7个旅,郑州有孙元良兵团,漯河有胡琏整编11师。以11个旅打敌7个旅,弄不好就是胶着战,到时孙元良、胡琏一拥而上,就不好办了。由于西北野战军发起宜川战役,中央军委得悉敌裴昌会兵团西调,电令陈士榘和陈赓斩断陇海路,攻取洛阳。3月11日黄昏,中野陈赓按照与华野陈士榘约定好的时间,同时对东西南北四个门发起总攻。驻守洛阳的是国民党青年军206师,师长邱行湘作战极其凶猛,号称“邱老虎”。在我军初攻受挫后,邱行湘兴奋地向南京发电,宣称共军伤亡惨重,洛阳固若金汤。

陈赓和陈士榘将军

此时胡琏、孙元良部队受到蒋介石严令,已经派出援兵靠近洛阳。胡琏想抢头功,亲率整编11师强行军,不料,在登封一带遇到解放军一个旅节节抗击。3月14日晚,在解放军集中炮火轰击攻打洛阳中学时,敌援军胡琏部已抵达洛阳南郊的洛河岸边。不料,连日大雨倾盆,原本可以徒涉的河水暴涨,千军万马只得望河兴叹,徒呼奈何。

胡琏素以骁勇、狡诈闻名,其部是国军“五大王牌”之一,和邱行湘同是陈诚手下“土木系”中坚。此时,胡链离洛阳只有10里远,不到一个小时就可兵临城下,反包围城内解放军,可就是无法过河。胡琏心急如焚,见伊、洛河水暴涨,望河兴叹,气得一巴掌,狠狠掴了工兵团长一记耳光,然后带着副师长杨伯涛冒雨亲至河畔督促。可是,很快,城内的枪炮声便由稀疏转为沉寂。

若干年后,胡琏还感叹:“伊、洛两河在洛阳附近,原可随处徒涉,不料近日来天雨,山洪暴发,今年系特殊例外,天意欲失洛阳以助共军,岂人力能为!”他的这个感叹,是参战国民党军上下的共识。若不是这一场大雨致使河水暴涨,胡琏率部抢先赶到城下,各路大军随后汹涌而至,来一场反包围,说不定还真能打成!可惜,天不假人,三天大暴雨毁了老蒋和胡琏的如意算盘!

待桥架成,胡琏率部急急进入洛阳城时,只见到处断垣残壁,尸骨狼籍,解放军早已满载战利品,从容向南转移。胡琏率部追至龙门,南望万山重叠,不敢再追。之后,他在洛阳如坐针毡地待了十天,便只留下两个团驻守孤城,仓皇东撤。20天后,解放军获悉此情,再次返回洛阳,兵临城下,守敌胆寒,不待解放军靠近洛阳城,立即弃城出逃,洛阳从此回到人民手中。

妙哉!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民的胜利,中华的崛起,是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献诗一首:

漫漫险途不可攀,真理引领若坦然;

岂有神明暗相助,人间正道佑平安。

与红色革命的故事有哪些3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记者赵文君)著名的“稿”字四方连邮票、赣西南赤色邮票实寄封等珍罕邮品26日在北京展出。由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主办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90周年纪念大会26日在北京举行,同时举办的红色珍罕邮品展,讲述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的故事。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是指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交通、邮政机构所发行的邮票。1930年,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和闽西交通总局分别发行了人民政权的第一批邮票,揭开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的历史序幕。从那时起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先后发行约500套、共计2400余种邮票。

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表示,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不仅是中国邮票中的瑰宝,更是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也是学习中国革命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要充分发挥邮票的宣传教育作用,努力用邮票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体现中国力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新华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