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重新70%有什题的故事

2022-11-06 07:47 作者:光明网 围观:

HUST校史故事|飘扬吧,心中的那面红旗——记“全国新长征突击队”华中工学院77141班二三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重新70%有什题的故事1

编者按:穿越70年的峥嵘岁月,华中大从风雨中走来,几经变迁,即将迎来七十华诞。我们特开设【华中大校史故事】专栏,追寻学校发展轨迹,重温校史故事,走进时光里的华中大。

【 华中大校史故事 】

飘扬吧,心中的那面红旗

——记“全国新长征突击队”华中工学院77141班二三事

1977年8月,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决定1977年在全国正式恢复高考

1977年参加高考的考生

历史注定“77级”大学生是一个特別群体。

粉碎"四人帮"后,结束了十年的文革浩劫,全国百废待兴。刚刚复出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同志,以伟人的胆识和魄力,力排众议,决定1977年在全国正式恢复高考。从1966年到1977年,11年啊!这正是从十七八岁到三十出头的青年人读书的黃金岁月!多少有志读书报国的青年,由于文革动乱的耽误和社会、家庭诸多因素的牵连,被挡在了高高的大学殿堂之外。11届的中学毕业生,聚集了多少人材,大家一起走进同一年的考场。新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场景!从1977年10月21日中央报刊和电台广播通知到当年12月10日开考,短短50天,多少历届的高、初中生们从废旧纸箱的故纸堆中找来当年的文化课本复习备考。当时的困难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备考的人们没有足够的复习时间,来自工厂车间的工人,下班后挑灯夜战;田间地头的下乡知识青年和赤脚医生,在煤油灯下熬夜补习。多少家长们想尽办法,跑书店,找亲友,通过各种渠道搞到五花八门的复习资料,寄给不在身边的子女们,帮助他们临阵磨枪......大家为知识重新受到尊重而兴奋地忙碌,决心通过考试,凭自身的实力走进大学校园。1977年参加全国高考的考生570万人,其中27.3万人入学,录取率4.7%。

华中工学院1977级学生在树林里自习

华中工学院77141班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聚集成为喻家山下的一个群体。同学们来自四面八方,人生经历各不相同。他们中有来自偏远农村的基层公社书记,有来自工厂企业的团支书,有1966年高中毕业已经当了爸爸的年过三十的“老大哥”,也有在校的当年高中未毕业的17岁的“小老弟”,有在学校的代课教师,有车间里的钳工师傅,有下乡知青和田边的赤脚医生,还有参加过珍宝岛反击战的退伍战士。同学们当中,有为新中国建设流血牺牲的老红军后代,有城乡普通百姓子弟,有“臭老九”知识分子的孩子,更不乏所谓的“黑五类”子女。正是这群来自社会各界的“工、农、兵、学”组成了文化水平相差很大,数理化基础参差不齐的班集体。但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要把被耽误了十年的宝贵学习时间夺回来!

凭着与以往历届大学生们不一样的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这个班的同学们在四年文化课的学习中展示出了团结一心、迎难而上的团队精神和求新求变、精益求精的创新能力。经过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四年后全班同学都获得了“文革”后的首批工学学士学位。正是由于这个特殊班级聚集了一批积极向上、努力有为的青年学子,他们在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承担了学校和系里大量的学生工作,参与并组织了众多的社会活动。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华中工学院77141班于1979年荣获湖北省“新长征突击队红旗”奖励,随后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队"的光荣称号!

知秋一叶,下面是这个集体四年大学生活中的几个故事。求新求变,调整课程设置,推动教学改革

1978年初,入学不久,77141班的专业是“电子精密机械”,挂靠在机械工程一系。1979年计算机系正式挂牌成立, 77141班同年才回到娘家,专业名称才有了“计算机外部设备”几个字。这是计算机系建系以来第一个本科专业班。由于计算机系是从机械系分离出来,专业教师自然多数具有机械工程学科背景,因此计算机系77级大学四年的课程设置有着机械工程类内容偏多,电子工程类内容偏少,计算机学科内容缺乏的先天缺陷。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国,计算机专业是新兴学科之一,全国有计算机专业的高校屈指可数。国家急需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同学们也都渴望多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班长上学前工作在武汉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所,他从外设所里请来专家,介绍计算机外部设备如磁盘存储器、打印机、键盘、语音和图像输入设备等各方面的现状、挑战和发展趋势。同学们对未来计算机行业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班委会组织了几次全班讨论,统一了认识。班干部主动与专业教研室老师对话、会商和沟通,邀请教研室主管本科教育的老师参加班会,听取同学们对课程设置及教材选择的意见和建议,共商大学四年的培养方案。专业教研室积极采纳同学们的合理建议,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几年来经过多次沟通协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科书的选择有了与时俱进的变化。计算机专业和电子工程类课程逐年增加,传统的机械类课程逐年减少,还加修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专业等核心课程。修改后的课程设置及教材选择更加适应国家对计算机专业人材培养的需要,同学们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打下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面向未来,挑战自我,学好学深文化课

今天的部分大学新生,离开了家庭的呵护和中学老师的严格管理,进入大学新环境,时常会产生松口气,歇歇脚的懈怠心理。其后在大学教师和辅导员的督促要求下完成学习任务,这是被动的“要我学”。当年的77级学子在整个大学四年期间,生怕没有学到知识,虚度光阴,总是希望学多一点,学深一点,这是主动的“我要学”。同样的课程,一样的课时,但77141班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不同,效果自然就不一样。

以班级为单位,同学们想办法给课程学习加码,这是77141班的特点。对于全校统一选用的一类教材 “高等数学”和课程,大家学得不过瘾。又找来难度更大的原苏联的“数学分析习题集”挑战自己,那可是数学专业同学常用的参考书。学习“普通物理”这门课,同学们除了学校规定的“普通物理学”教材外,人手一套供物理系学生使用的“电磁学”教材上下两册。

“普通物理学”和“电磁学”教材

学习“线性代数”这门课程的故事更是个明显的例子。一开始上“线性代数”这门课,计算机专业选用的是工程数学类教材。教材仅有薄薄几十页纸,内容不多,难度不大。如果按今天拿学分的想法,不费多大气力,就可拿到足够的学分。当年的同学们可不是仅满足于拿到学分的。大家找来数学专业的相关教材比较后,异口同声地要求增加学习份量。全班一方面组织购买了北京大学主编的厚厚的“高等代数”作为参考和练习题集,一方面向任课老师反映同学们想增加课程学习深度和难度的合理要求。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深深地感动了任课教师,老师们同意在不增加学时的情况下加快授课进度,增加学习内容,满足同学们多学知识的渴望。为保证大家学习上不掉队,任课老师还主动增加辅导答疑时间。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全班同学圆满完成了这门课程的学习任务。

“高等代数”教材

团结一心,共克难关,

攻下原版英语教材专业基础课

当年学校决定在本科生中将“线性电路原理”这门课程首次采用国外高校英文原版教材,以帮助师生尽快与欧美高等学校专业学习同步对接,缩小我们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当然,这也让教与学两方面都面临新的问题。课堂上讲课教师采用中英文混合双语授课,课前如果不认真预习,听课就有如“坐过山车”一样。大量的英语专业词汇,空白的专业知识,使得这门课程的学习难上加难。为了帮助同学们闯过这一关,班干部积极组织力量,安排课代表课前与任课老师沟通,了解课程难点,回来及时要求同学们提前预习,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后常常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反映给习题课辅导老师,有的放矢地答疑解惑。对个別学习上困难较多的同学,让成绩好的同学开展“一对一”重点帮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班每位同学的英语水平都大大提高,大家一起迈过了英语专业基础课学习这道门槛,没有一个人掉队落伍。

课堂上,教师用英文授课

四载酷暑寒冬,记录下同学们熬过的多少个寒窗苦读之夜。盛夏火炉之城的武汉,寝室里蒸笼似的高温考验着同学们刻苦学习的毅力和决心,浑身的汗水见证了77级学子们求知的动力与渴望。春去秋来,同学们用优异的成绩,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湖北省十面红旗”和“全国新长征突击队”的光荣锦旗是同学们努力学习的历史见证!毕业晚会上大家合唱一首“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嘹亮的歌声让学弟学妹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特定的年代造就出特殊的人材。华中工学院77141班的同学们毕业后分配到祖国的天南地北,如今足迹遍布神州内外。同学们中间有重担在肩的高级干部,有站在科技前沿的学术精英,有教书育人桃李满天的学府教授,有经商创业的企业家、投资人,也有投笔从戎的部队军官,有在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还有国外归来的专家教授......当年,在喻家山下,大家曾引吭高歌:“再过20年,我们再相会...”今天,同学们用各自的精彩,续写着人生路上的灿烂辉煌。

“再见了,我们的母校!有幸成为一名华工学子被我们一辈子引以为豪,我们会用我们的辛勤汗水为母校争光添彩,让母校因有了我们这群学子而感到骄傲。我们为母校留下了那面永远飘扬的红旗,我们为母校留下了那宝贵的77141班精神——不辱使命、团结向前、求新求变、永为人先!”

飘扬吧,心中的那面红旗,永远高高飘扬!

作者简介:胡盛斌,1977级计算机外设专业校友,曾任华中工学院学生会主席。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档案馆

重新70%有什题的故事2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王建新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五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这5年来重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1.党中央着眼未来、登高望远,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一系列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作出顶层设计,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以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党中央对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采取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专门研究宪法修改问题,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等,一系列重大制度设计体现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宪法保障。

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全面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这次机构改革新组建和重新组建部级机构25个,调整优化领导管理体制和职责部级机构31个,重构性健全了党的领导、政府治理、武装力量、群团工作体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主体框架不断完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总体擘画,重点部署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分别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等13个方面作出许多新的制度安排,推动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推动“中国之治”迈向更高境界。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并提出建议,对“十四五”时期和未来15年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工作重点、落实机制等作出明确部署。这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纲领。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锚定奋斗目标,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阔步前行,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壮丽篇章

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夺取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写入党章总纲,明确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系统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2018年至2020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3046万人,年均减贫超过1000万人。到2020年底,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丰碑树立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5100元,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同时,在维护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建设、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等各领域,也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2021年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最为稳定、最具活力、最有韧性、最富成长性的动力源和压舱石。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全方位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建设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全面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是新时代10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3.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在伟大斗争中将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敢于斗争,一仗接着一仗打,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这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14亿多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坚决打响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两年多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一道道生命守护线牢牢筑起,一张张疫情防控网密密织就,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党中央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及时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2022年上半年,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

香港回归祖国后,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同时,一个时期,受各种内外复杂因素影响,“反中乱港”活动猖獗,香港局势一度出现严峻局面。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党中央作出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管治权、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制度机制的重大决策,推动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为促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打下了坚实基础。

面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进一步掌握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进一步巩固了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壮大,个别国家不择手段对我国进行围堵打压。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特别是面对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党中央坚持国家利益为重、国内政治优先,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围绕涉疆、涉藏、涉港、涉台、涉海、涉疫和所谓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开展坚决斗争,对不断挑战我国底线、加大对我国遏制打压的行为进行坚决反制,同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企图迟滞甚至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一切势力斗争到底,坚决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

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新征程上,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必须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敢于善于斗争,坚韧勇敢向前,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4.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制定第三个历史决议,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长卷镌刻着奋斗的辉煌,也启示着未来的方向。每到重要历史时刻和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都注重回顾历史,向历史寻经验、向历史求规律、向历史探未来,从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5年来,我们党抓住重要时间节点,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一步步把党和国家事业推向前进。特别是2021年,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统筹起来进行考虑,回顾百年风云激荡走过的壮阔历程,感受百年不懈奋斗铸就的世纪伟业,运用百年上下求索积淀的宝贵经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从党的百年辉煌中坚定历史自信。我们党举办建党百年系列庆祝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建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第三个历史决议,深入总结10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的伟大贡献、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朝着伟大目标前进。

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求全体党员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鲜明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号召全党学习和践行;系统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宝贵经验,要求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进一步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意气风发走向未来。

更加坚定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我们党立足百年辉煌,擘画光明未来;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大要求;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伟大号召。全党牢记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握历史主动,开拓奋进、勇毅前行,谱写崭新篇章。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身后是波澜壮阔的历史;眺望前方的奋进路,面前是喷薄而出的曙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01日0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重新70%有什题的故事3

【著书者说】

作者:蒋理

每一次翻开《敦煌守望四十天》,就如同打开了通向时间上游的大门。那些鲜活的生活片段和珍贵的敦煌壁画,乘着光,纷至沓来,瞬间将我带回到那段无与伦比的日子当中。

2021年,在经过数轮考核和两年等待之后,我有幸成为第三期“敦煌文化守望者”中的一员。这是一个由敦煌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联合发起的全球志愿者项目,每年从报名者中选出10人,前往敦煌学习和工作40天,并通过考核成为莫高窟的讲解员。在活动结束之后,化身一朵蒲公英,将敦煌文化和敦煌精神带去各自生活的时空。

我就这样和其他9名伙伴一起,带着共同的梦想,怀着各自的心愿,来到了鸣沙山下党河之畔这座大漠之中的绿洲小城,开始了一段与千年文明朝夕相处的难忘旅程。

《敦煌守望四十天》蒋理著中华书局

一个莫高窟讲解员的养成

可以说,我的守望生活粗略地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紧张忙碌,每一天我们都需要跟随敦煌研究院的导师,深度学习一个代表性洞窟,了解开凿背景,认识洞窟形制,熟悉彩塑壁画,并根据自身的经历和喜好,重构洞窟讲解词,力图讲出一个准确而又具有个人特色的敦煌。我们每天都会折腾到深夜,因为第二天一早,就要在洞窟当中依次接受老师的考核。

在巨大信息量和无穷新鲜感的刺激下,我们完成了十多个经典洞窟的深度学习,掌握了莫高窟各个发展时期的艺术特点,最终成功通过敦煌研究院专家组的终极考核,在身体疲惫和精神兴奋的交织中,拿到了那把神圣的钥匙——它可以通开莫高窟所有洞窟的大门。

从此开始,我成为一名莫高窟的正式讲解员,守望生活也正式进入第二阶段:带领来自各地的游客参观莫高窟,为他们讲解敦煌文化,指导他们学会赏析敦煌之美,并帮助每一个心怀期待的人找到他(她)与敦煌的奇妙联结。

我们每天与陌生的人和不同的事相遇,不断加深着对敦煌的理解,提升着讲解的技巧,增加着储备洞窟的数量,尽力让每一个不远万里而来的游客都能满载而归。而我们自己,也在这个帮助别人完成梦想的过程中收获了蝶变与成长。

这把莫高窟的钥匙,帮助我们打开了通向全新人生的大门。

莫高窟三二三窟南壁《扬都金像出渚》壁画中被美国人华尔纳盗走的部分,图中所画的是宝船迎接金像的场景。选自《敦煌守望四十天》

赋予泥土以灵魂的艺术

由于手握莫高窟钥匙这一宝物,因而我们把讲解工作之余的大量时间,都留给了那些珍贵洞窟。在这40天中,我一共解锁了70多个洞窟,仔细观摩了大量精美壁画和塑像,感受到了绝美艺术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比如在57窟中,看着那身壁画中的“最美菩萨”,她白里透红的肤色,一波三折的眉眼,略呈S型的身姿,以及极具立体感的华丽饰品,都让我感觉她仿佛随时会从崖壁上走下来;而在45窟中,那身盛唐的“最美彩塑”让我觉得她并非泥土所塑,而是封存于时光之中的古人。仰视那些历经千年依然不老的容颜,能包容一切的神态,似乎正随风轻飘的裙摆,心中有的些许愁绪,便都如同秋天的树叶,簌簌地凋落了。在莫高窟,我第一次感受到艺术赋予凡物以魂灵的巨大魔力。

在洞窟之中,我们也有幸与各种艺术名家的手笔相遇。220窟《维摩诘经变》中的帝王形象,头戴冕旒,身穿衮服,双臂平伸,昂然而行,展现出了君临天下、舍我其谁的气度。这跟唐代画家阎立本在《历代帝王图》中所绘制的晋武帝形象如出一辙;217窟中满壁青绿山水,苍翠欲滴,人行其中,意境深远,这又与唐代著名画家李思训的代表作《明皇幸蜀图》何其神似!而在103窟中,我看见了眉头微蹙,双目有神,五绺长须根根分明的“维摩诘”居士,而这飘逸的墨线、淡雅的设色,分明就是“吴带当风”式的吴道子风格。

这些大唐名家的真迹,无论壁画或绢画,几乎都消失在战乱之中。即便宋人的摹本,也被后人视若奇珍。但在莫高窟,我却可以长时间地凝视这些唐代艺术杰作,并借此感受振聋发聩的名字背后的高妙艺术与脱俗境界。

历史在壁画中徐徐回放

除了艺术的璀璨,我在莫高窟的洞窟中也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那些曾统治这座城市的王侯将相,将自己和家人的形象,都留在了莫高窟的洞窟中,也给我们留下了窥见那些真实历史的时间切口。

当我走进晚唐时期开凿的156窟时,宏大的历史画卷便跟随那幅著名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徐徐展开。在仪仗、舞者等队伍之后,在护卫的簇拥之下,“敦煌英雄”张议潮缓缓行来。他头戴幞头,身穿红袍,骑白马,执短鞭,气宇轩昂。虽然眉眼已经有些模糊,但我还是能够感受到那种英武之势。我仿佛看到他于公元848年率众起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横扫吐蕃军队,带领河西军民重返大唐,拉开了“张氏归义军政权”的历史序幕。

而在五代时期开凿的61窟中,四位一字排开的美丽的供养人一起向我讲述了另一段夹杂着儿女情长的真实历史。在这四身供养人像中,排在首位的是五代时期统治敦煌的“曹氏归义军”首任节度使曹议金的回鹘夫人天公主;第二位供养人是曹议金和回鹘夫人的长女,嫁给另一任甘州回鹘可汗为妻;第三位供养人则着于阗装,她是曹议金的另外一个女儿,嫁给了于阗国王李圣天,成为于阗皇后;而排在第四位的供养人则是曹议金的原配夫人广平宋氏。按照我们熟知的传统礼仪,广平宋氏应该排位靠前,因为她是曹议金的原配夫人。但事实上,她只是排在第四位,甚至站在两位女儿辈的妇人之后。而这样排序背后展现的,正是曹氏归义军的真实历史境遇:在各个民族政权的包围之中,他们只能不断地通过联姻,为自己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而亲情也就必须让位于政治了。

在莫高窟中,类似的壁画非常多。隐约其间的,可能是一个短暂的政权,是一个消失的民族,也可能是一段逐渐被人遗忘的历史。

平凡生活是我们的“来处”

对我而言真正的惊喜,是在这些珍贵的洞窟当中,看见了千年之间的平凡生活,找到了自己苦苦追寻的“来处”。

我在盛唐开凿的23窟中遇见那幅著名的《雨中耕作图》,画面中乌云弥漫,细雨霏霏,山峦起伏,畦田青青,农夫和儿子正在田里挥鞭策牛,辛勤耕作。农妇冒雨送饭,父与子对坐田头,捧碗吃饭,农妇满眼关切,脉脉含情。这不就是延续数千年的普通的农家生活场景吗?

我在五代开凿的61窟中凝视那幅伟大的《五台山图》,只见山间路上,各种平凡生活的场景层出不穷:有商人正在拉驴前行,有驼队正在翻山越岭;有店家正在屈膝迎客,有伙计正用杠子压面;有老友途中偶遇,有新客山间问路……这不就像我身边正认真生活、经历着顺境逆境的平凡朋友们吗?

我知道,这些都是我们的先辈,是我们的来处,他们并没有消失不见,只是留在了古老的时光中,留在了敦煌的壁画之上。我甚至在我能解锁的所有洞窟当中,拼贴出了他们的一生:从156窟《父母恩重经变》中,我看见童车中咿咿呀呀的婴儿;在220窟《西方净土变》中,我看见那群活泼可爱的孩童;419窟佛龛中青涩的阿难,代表着白衣飘飘的青春岁月;45窟的《观音经变》中,有“两情相悦”的热恋时光;445窟的《弥勒经变》里画出的,不就是那场温馨盛大的婚礼吗?138窟的供养人像中,爱情的结晶已经诞生了!156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中,马上之人“功成名就”;202窟的《弥勒经变》里,入墓之人垂垂老矣。最后,在148窟《涅槃经变》的那场盛大出殡中,我见到了每个人共同的归宿。

这是我们的先辈们共同经历着的生命轮回。而他们,就是我们。

找到与敦煌的奇妙联系

在洞窟当中,我也一直努力寻找着敦煌与我的生活之间的微妙联系。因为我始终相信,敦煌不是一个高冷的佛教圣地和艺术殿堂,它是一个千年生活的大容器,其中一定会有一些东西与我有关。而这种联结能够进一步拉近我与敦煌的距离,甚至能够让我抵达那个只属于我的独一无二的敦煌。

在初唐开凿的323窟中,我终于找到了那种奇妙的联系。这里有三幅画都与我生活其中的江南密切相关,尤其是南壁上的那幅《吴淞江口石佛浮江》。

壁画描绘了发生在西晋时的一个故事。吴淞江入海口附近的渔民在捕鱼时发现,有两尊石像漂浮于海面之上,他们以为是海神,于是请来巫师作法,但海上却风浪大起,渔民们纷纷惊骇而逃。之后,道教信徒来到这里,他们认为这既然不是海神,那肯定就是道教“天师”像。于是设坛作法,迎接“天师”。然而,风浪并未平歇。很显然,道教徒们也认错了。

最终,吴郡吴县的奉佛居士朱膺和一些僧侣、佛教徒斋戒沐浴之后,来到吴淞江口,对着石像唱赞歌。顿时海上风平浪静,两尊石像顺江而至。石像背后都刻有名字,一名“惟卫”,一名“迦叶”,代表的都是过去七佛当中的古佛。朱膺等人立于船头,簇拥着佛像驶向了吴郡的通玄寺。岸边有不少村民骑牛赶来,扶老携幼,手持花朵,一派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象。

壁画中所画的吴淞江,正好流经了我平常居住的苏州甪直古镇,是古代甪直通往苏州城区的必经之路。我想,那些赶到岸边礼佛的乡民,或许就是甪直人的先辈吧;而佛像最后被送去的通玄寺,就是苏州古城东大街上的开元寺。早在数年之前,我就已经数度探访。这一发现令我又惊又喜。原来我生活的城市和我居住的古镇,早在1300多年前,就已经被古人画在了鸣沙山的崖壁之上。这难道不是我与敦煌的奇妙缘分吗?

出现在壁画中的这条江和这座寺,为我提供了另外一种从江南眺望敦煌的方式。

解密敦煌的另一把“钥匙”

除了洞窟中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之外,工作之余的我们,也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游客们“看不见”的地方。

我们前往“生病”的洞窟中,去观摩壁画修复。在昏暗的环境中,年轻的修复师们孤独地坐在壁画之前,与墙壁上的“病人”交流着,互动着,帮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仿佛鲜嫩的花朵在暗室开放。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对他们而言是常态。如果没有这些“面壁者”,很多珍贵的壁画将离开崖壁,化为灰尘,永不再和我们相见。

我们登上莫高窟窟顶去体验流沙治理。在烈日的照耀下,被晒得黝黑的治沙师傅正与自然作战,他们尝试了各种可能,用草方格、砾石压沙带、植物固沙带等能想到的方法,将巨大的沙丘和流沙,阻挡在洞窟之外。如果没有他们,莫高窟的这些洞窟将很快被流沙填满,壁画和彩塑也会加速消亡。

一天,我们专程去了宕泉河边的莫高墓园拜谒先贤。质朴的墓园中长眠着以常书鸿、段文杰先生为代表的第一批“莫高人”,他们在最艰难的时期来到敦煌,将珍贵石窟真正保护和管理起来,是名副其实的“敦煌守护神”。我们在每一座简朴的墓碑前鞠躬行礼,表达对他们的敬意。与把一生都献给敦煌的他们相比,我们实在不配被叫作“守望者”。

正是在这些“看不见”的地方,我们看见了敦煌更为真实的另一面——无数知名或者无名的人,正在默默付出,并将他们的生命一点一点融进这个伟大的传奇当中。

他们,是解密敦煌的另一把钥匙。

将千年璀璨艺术传递开来

虽然我也是敦煌文化的守望者,但坦率地讲,我永远都不可能成为驻守敦煌的他们。那我应该用什么方式去延续我的“守望”呢?在40天的工作生活结束之前,我一直处于这样的自我追问中。直到有一天,我再次见到了205窟中的那幅“观音与供养人像”。

画中高大的观音站立于莲花之上,右手下垂,以拇指和食指轻捏着一串念珠,双眼温柔下视,看着虔诚站立在脚边的供养人。而供养人身着长裙,肩披翠巾,一手持香炉,而另一只手轻轻握住了观音手中念珠的另一端。在看清这串念珠的时候,我心中巨震,原来真的有一种东西,能够将满天的神佛与世间的凡人真实地联系在一起。这或许就是敦煌给我的“隐喻”吧,我不可能成为“守护神”,也不可能成为“面壁者”,那就让我成为这样一条“念珠”,串联在人神之间——把莫高窟传奇动人的故事,讲给普通人听。

于是,当我离开敦煌,回到生活的城市之后,我办讲座、进学校、开自媒体、做启蒙营,通过多种方式,将我学到的敦煌知识,我理解的敦煌精神,我悟透的人生道理,讲给身边的人听。同时,我也将这40天的经历和收获,在既有日记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写成了《敦煌守望四十天》一书。真希望这本书也可以成为一把钥匙,帮助更多人轻松打开敦煌石窟的大门——通往璀璨的艺术,厚重的历史,千年的生活,也通往平凡但不平庸的人生。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29日1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