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永兴的烈士的故事有哪些

2022-10-30 02:43 作者:红网邵阳站 围观:

党史故事|衡山革命家庭:父子当红军,兄弟去长征,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红网邵阳站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永兴的烈士的故事有哪些1

岳北农工会主要干部合影,前排刘东轩(左),李渭璜(右),李玉邕(中),后排左一谢怀德。

在湖南省衡山县白果镇瓦子河,曾经有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子四人当红军,后其中两人为革命英勇献身,成为革命烈士,另两人分别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迎来了革命胜利。这个家庭里的父亲叫刘安益,他的三个儿子依次是刘东轩、刘亚球、盛翼联(原名刘丛然)。

刘安益,衡山人,出生于白果瓦子河。中共党员,曾是岳北农工会会员,担任过中共江西省安福县委交通员。1930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活埋。

刘东轩,1899年10月初七生。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组织、参与震惊中外的水口山工人大罢工。1923年受时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的毛泽东指派到衡山岳北建立党小组,成立岳北农工会,被称为岳北工农握手闹革命的“开山祖师”。后参加秋收起义,担任过祁阳县委书记等职,1928年6月,被敌人残忍杀害。父子两位烈士后被迁葬回家乡白果。

1937年刘亚球与红二方面军党委会部分委员合影,前排左三关向应、左四王震、左五李井泉、左七贺龙,后排左二刘亚球。

刘亚球,字欣然,1904年11月2日出生。1915年,因家庭贫困,只读了两年书,就辍学在家跟父母务农。1926年,在津市机械厂做工的刘亚球得知岳北建立了农民协会后,立即起身回到家乡,投身火热的农民运动。1927年,他参加工农革命军,转战萍乡、茶陵、攸县、永兴、井冈山等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动员数以千计的工农参加到红军队伍之中。1934年8月,刘亚球随所在部队自江西永新官田村开始长征北上。在长征途中,先后任中共永顺县委书记、大庸军分区政委兼大庸中心县委书记、红二军团第六、第四师政委、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六两个军团合编的)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及民运部部长等职。在大庸任职期间,曾一度建立苏维埃政府,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他受命消灭地主土匪武装,帮助群众建立地方革命武装,筹建独立营,半年时间就发展到二、三百人。在转战湘鄂川黔的一年中,刘亚球跟随第二、六军参加大小战斗百余次,打破了蒋介石一次次的“围剿”。红二、红六军团在此期间更成功地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有力配合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退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分别从桑植刘家坪、瑞塔铺出发进行战略转移,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刘亚球所在部队西进乌蒙山,强渡金沙江,翻越大雪山,克服重重险阻,于1936年10月在甘肃静宁以北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盛翼联,1916年3月生。岳北农工会成立时才7岁,就跟着父兄们走脚报信。1930年,刚满14岁就跟随二哥刘亚球在井冈山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年纪小,个不高,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为“红小鬼”。参加红军后,盛翼联先后在红三军团、红28军任油印员、宣传员。后被安排进红三军团,在彭德怀身边任机要员、机要股长。1934年10月,18岁的他随红三军团开始长征,经历无数艰难险阻,于1936年11月到达延安。

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刘东轩烈士胞弟刘亚球照。

刘亚球、盛翼联两兄弟身处红军不同军团,怀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坚定地跟党走,辗转两万五千里,共同走过长征路。而后,兄弟二人又一同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新中国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革命胜利后,刘亚球曾任郴州地委书记兼解放军湘南支队司令员、政委,水口山矿务局代局长,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一直非常关心、热爱家乡,有机会就回来看看家乡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情况。盛翼联曾任湘雅医院院长、湖南中医学院院长兼书记、长沙矿冶研究院代理书记等职,离休后有一段时间回白果居住、生活,常常为当地少年儿童讲述革命故事。

刘家四儿郎四志士、四红军,父子成烈士,兄弟去长征的故事,至今被当地人们广为传颂。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为革命不惧艰难险阻和牺牲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着人民坚定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心和决心,深深地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党史故事”系列专题:

党史故事丨毛泽建:纵湘水呜咽,我心誓死为党

党史故事丨李实行:待到革命胜利日,便是我归来时

党史故事|康菊英:命运不曾厚待,她却厚待人民

党史故事丨葆有初心,便不惧在最绚烂的年纪死去

党史故事丨罗帅回乡:不听汇报,只问实情

党史故事丨文立正:日寇未灭,何以家为

永兴的烈士的故事有哪些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4日讯(朱熙)在永兴县悦来镇马渡村村口的一座小山上,埋葬着1928年在湘南起义中牺牲的13名中国工农红军烈士。为了缅怀先烈,马渡村的村民们在这里为烈士们修建了陵墓,并一代又一代守护着他们。

清明前夕,在13名红军烈士墓前,几乎每天都会有村民自发前来祭扫。他们清理墓上的杂草、在墓前为烈士们献花、行礼。马渡村村主任欧景洋说,像这样的祭扫,村里已经坚持了91年。红军战士为革命英勇献身的事迹,感染着村里的一代又一代人,每逢清明,村民都会风雨无阻自发前来祭扫烈士墓。

永兴的烈士的故事有哪些3

青山有幸埋忠骨,乡民有义护英魂。在永兴县悦来镇马渡村一处郁郁葱葱的山林间,沉睡着14名革命烈士,他们在抗战时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地村民93年来一直守护着烈士的安宁,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悦来镇马渡村位于永兴县西北部,距离县城近50公里。抗战时期,村里走出去不少参加革命的中国工农红军战士,其中有13名战士在湘南起义中英勇捐躯,1名在抗美援朝牺牲。牺牲时,战士们平均年龄只有27岁。

“战士们牺牲以后,他们的亲人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他们的遗体。在那个年代,村民们和烈士亲人抬的抬,扛的扛,硬是一个一个把他们带回了家。”村民欧景洋说起当年的故事时,止不住眼眶泛红。

从1928年湘南起义到1951年抗美援朝牺牲的革命烈士,自他们安葬在马渡村时起,每年清明时节,悦来镇马渡村的不少村民们自发前往村祖山,为长眠于此的烈士祭奠、修整坟头、清理杂草。几十年来,马渡村走过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可这一代又一代的人始终坚持守护着这座“红军坟”,守护着这14名烈士。

为缅怀革命先烈,前些年悦来镇和县民政部门措资兴建了烈士墓地,并修砌了上坡台阶,方便村民祭拜。“守护烈士就是守住幸福生活的根,不光我们这一代人要守,世世代代都要守下去。”村支部书记欧志芬说。

在乡亲们的悉心守护下,14座英雄墓四周的松柏都郁郁葱葱,像卫兵一样守护着英灵,让人肃然起敬。93年风雨无阻,代代守护烈士英墓的红色基因,在马渡村薪火相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