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汶川的防灾故事有哪些

2022-10-29 20:19 作者:中国青年网 围观:

未来网评:汶川地震12载,铭记苦难中的爱与传承,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青年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汶川的防灾故事有哪些1

从2008到2020,日历又一次翻到了这沉重的一页,5月12日。在中国的传统纪年方式中,12年被称为“一纪”,也叫做“一轮”,是我们人生尺度中的重要标定。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点回眸凝望,我们能鲜明感受到的,是不屈与奋起,铭记与重生。12年,可能只是时间长河中的沧海一粟,但历史,永远不是流水般的存在,那些关于涅槃的故事,将深深镌刻在一圈圈年轮之中,为我们讲述爱与传承。

北野武曾经说过:“灾难并不是死了两万人这样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当高楼大厦又一次拔地而起,花香飘满人间,我们不应该忘记的是,有些生命被永远埋在了废墟之下,而这12年后的璀璨夜空,离不开每一颗用力发光的星。忘记,意味着背叛;传承,让所有人心安。

5月12日,是全国哀悼日,也在2018年被汶川县确立为汶川“感恩日”,当曾经的震中映秀镇已经成为古色古香的风景区,我们忘不掉那满目疮痍,涕泗横流的悲惨画面,更不会忘记那些治愈悲伤的勇敢的故事:14.6万名部队官兵、7.5万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出动的那一抹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举国同心;灾后重建时,“一省帮扶一个县”的“对口帮扶”模式的成功……

那一年,《爱的奉献》的弦律传遍了大街小巷;12年后,那些爱与担当,依旧在不断传承,嵌入到每一段扣人心弦的中国故事中。

此次新冠疫情的逆行者中,有不少人在12年前的那场灾难中便挺身而出。退伍军人曹建飞,他曾在12年前3天3夜不吃不睡搜救被困人员,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他第一时间写了请战书,主动联系村委会,强烈要求加入到抗“疫”一线队伍中;上海疾控援鄂医疗队领队任宏,从都江堰战斗到武汉,从刚刚工作的新兵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队长,不变的是一名“疾控人”的初心。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召必回”是一种勇气,“战必胜”是一种底气,有了这种勇气和底气,幸存者的脸上才会笑容重现,勤劳的双手才能重建美好的家园。

12年,足够一个新生儿长成茁壮少年,也足够一棵小树,长成栋梁之才。余会武在地震中看到官兵们奋不顾身用双手刨土救人时,深受震撼,16岁就报名参军,大学毕业后,终于如愿成为一名特战尖兵;2017年8月11日,九寨沟地震灾区一张军人在乱石飞泻处涉险逆行的照片刷爆了网络,这张照片的主人公张国全正是汶川地震的亲历者……“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大概是关于传承最动人的诠释。

这12年,是按下了快进键了12年。我们目睹着国家腾飞,经历了生活方式大变迁;我们看到了灾难与辉煌并存,坚信着“人定胜天”;我们收获了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的科学认识,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没有人不会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我们的国家在成长,我们的青年也在成长。

在汶川抗震中,80后作为中流砥柱,谱写出令世界惊叹的波澜战歌;12年间,90后逐渐接过80后的火炬,玉树地震、上海世博,中国制造、科技创新,他们成为了共和国朝气蓬勃的生力军;12年后,疫情防控阻击战,他们也成为了中流砥柱,曾经被世界守护的90后甚至00后,扛起了守护世界的大旗,他们用专业与敬业,用知识与韧性,让“前浪”们竖起了大拇指。

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生命见证着这12年的漫长征途,人类的历史上已经数不清经历过多少个12年,但这一轮的痛楚与复苏,必将镌刻进共和国的叙事基因中,被一代代人铭记、传承。一代代青年人,也会在这铭记与传承中,成长,担当。从80后到90后到00后,是一代代后浪的奔涌,让我们始终有理由,相信未来,相信脚踏实地的力量。

来源:未来网

汶川的防灾故事有哪些2

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以汶川为核心的四川各地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当时的惨况让国人悲戚,因为汶川地震造成了将近7万人遇难,近40万人受伤,还有17,000人失踪。但令人感到震惊的是,距离汶川并不算太远的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桑枣中学却缔造了一个生命奇迹——当时全校师生共有2300多人,但却无一人伤亡。

“当时没有哪个家长能理解他的想法,都觉得他不学无术,不好好上课,每周都要给学生讲一些没有用的东西。”

叶志平和学生们

“2007年吧,仅是5月份就接到学生家长投诉不低于10次。当时没人理解他,到后来大家才发现,只有他一个人是未雨绸缪的。”

本来秉承着教书育人的桑枣中学,为何突然频频受到家长的投诉?而且这些家长当时所投诉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这所中学的校长。为何他会成为别人眼中不学无术的老师呢?而且他所坚持的东西,为何会变成在汶川地震中让2200个孩子零伤亡的关键?一圈三连,点个关注~

世人笑我不学无术,我把安全教育放心中

在经历了汶川地震之后,全国各地区的学校都在积极开展防震演习。后来关于这类安全知识的普及,各教育部又扩大了范围。比如说消防、交通、饮食和卫生习惯等,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慢慢的紧抓了起来。然而在2008年之前,学校中出现防震演习的概率还真就不高,当时不被理解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本文的主人公名叫叶志平,他出生于1953年的四川省绵阳市安县,在1975年时从师范大学毕业后正式参加工作。在老家桑枣镇桑枣中学担任校长之前,他也只是一个毫无背景,只凭个人努力获得认可的普通老师。

叶志平从桑枣镇的小学普通教师的岗位上,慢慢展现出自己优异的教学能力,后来得到提拔,这才被批准调入桑枣中学担任普通老师,后来又成为教学任务组的组长。

他一步步走到桑枣中学的校长之位上,而桑枣中学虽然是县镇级中学,但是该学校内的学生很多,仅是2008年在校人数就突破了2200人,再加上老师们的人数就更多了。

叶志平在教学之余,他十分关心学校的环境设施。在他的眼中,学校的教学设施如何,比学生们及时得到知识的普及要更加重要。因为教学楼是传道授业的主阵地,如果教学楼不安全,孩子在学习时也会受到影响。

当桑枣中学的第1年,叶志平就提出想法说:中学的教学楼不行,其主要方面有三大点。第一,设施陈旧。第二,楼房的承重能力差。第三,施工工程队不专业。

具体来说,在设施陈旧方面,叶志平看到的是教学楼以及院墙全部都是老式的房屋陈设,比如白墙红漆,这些似乎还彰显着新中国刚建立时的时代感。

这明明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建立的地方中学,按理说不应该有非常落后的时代感。可惜桑枣中学的经费不足,设施自然也就跟不上。

其次是教学楼的承重能力非常差,如果学生们在走廊里活蹦乱跳,他们也可以清晰的听到楼房板块之间摩擦的剧烈响声,这也就让叶志平十分担心孩子的安全。所以在及时维修教学楼之前,他到处贴着标语,告诉孩子们走路不要奔跑,遇到事情不要慌张,首先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叶志平

最后是施工工程队不专业的问题。在叶志平当上校长后,他及时了解到的情况是虽然教学楼建立的时间并不算很长,但像屋顶掉漆,地面返潮长出霉菌,墙面开裂,窗户会在雨水天气啪啪作响...这些问题层出不穷。

叶志平就赶紧去打听,他们的教学楼到底是由哪一个施工工程队承包的?这一打听不要紧,结果可真算是让叶志平心凉了半截。

原来给他们中学施工的工程队根本就不专业,也是因为学校方面考虑到经费紧张,所以只是请了村里的几个中年男子,仓促的搭建了几所房子,这就勉强当成了教学楼,更没有专业的监测机制。

而且桑枣中学的教学楼,是在学校成立后的第2年才建立起来的。为了赶工程的进度,再加上经费的紧张,老校长便决定临时聘用村里的几名劳动力来临时组成一个施工工程队。这就导致了该施工队的不专业,也就为后来桑枣中学各教学楼变成危楼埋下了隐患。

叶志平

既然是危楼,又如何能让孩子在这里继续就读呢?叶志平上任后的第1个想法就是:得赶紧换新的教学楼。

掏空身家建新楼,永把安全放心中

可叶志平本身也是农家出身,他的教育工资当时也就3000出头。除了家中开销,叶志平把个人存款都拿了出来。可修建教育建筑哪有那么简单,叶志平只能频繁的往教育局去跑。

他卑躬屈膝的在教育局领导面前,要来改良教学建筑的工程费。从几百元到几千元,偶尔叶志平也能要到2万和4万。这一点点积累下来,叶志平终于有了第1笔启动资金。他决定先给孩子们盖一个厕所,把危楼的部分先去掉,再使用钢筋混凝土盖一个最安全的厕所。

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努力,桑枣中学从拥有了第1个钢筋混凝土的厕所开始,到拥有了第1栋由专业施工队建设的教学楼,他们花费了三年的时间。等到一切教育设施慢慢朝着安全迈进的时候,叶志平依旧扛着新担子,带着学生们朝前出发。

学校安全演练

从2005年开始,叶志平一直在和孩子们灌输安全知识教育

比如说每周二的时候,桑枣中学都会单独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每一个班级的班主任给孩子们去讲所有的安全教育。

但这里的安全知识并不只是防震演习和地震发生后学生们该如何逃生等内容,这里的安全还包括交通、饮食和个人习惯,以及卫生等方面。

这也引起了很多学生以及家长的不满,在一些家长眼中看来,孩子们在学校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好课本知识。因为有不少初三的学生学业压力似乎更重,他们即将要面对人生的第1个大关卡,那就是中考。

可是叶志平认为:家长们所讲的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把成绩搞好,这一点他能够理解。但是在学好课本知识之外,每一个学生也要知道生活中必要的安全常识,不能只是做一个刷题的机器。

学校安全演练

其实在课外之余,叶志平还是一个非常幽默的老师。他虽然已经当上中学校长,但平日里叶志平也会带着课本去给孩子们上课。在课堂上他讲课幽默,语言生动,是不少学生心中平易近人的好老师。

也许越是没有架子,叶志平就越容易在当年被学生家长们误认为是不务正业。

2008年5月12日,以汶川为核心的四川各区域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后,有将近7万人都遇了难,还有近40万人都受了伤,其中有17,000人下落不明。不过在如此危险环境下,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桑枣中学却缔造了生命奇迹

虽然当时在校师生人数超过了2200人,但在这特大级地震面前,该校师生无一人伤亡。最重要的是当孩子的家长们赶到学校去看看孩子有没有发生不测时,桑枣中学的教学楼都没有坍塌成废墟。这就与周边村庄里的老房子变成了一摊泥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中有一名女老师回忆当时的情景,她依旧还心惊胆寒,她说:“当时我们很快就反应过来了,先是有一个学生说发生地震了快跑,我就马上反应过来了。之后我就站在东边教学楼2楼走廊上,当时地面晃得特别厉害,我一只手抓着扶竿,先疏散学生们,赶紧跑到操场中央”。

这位女老师所讲的扶竿,其实在叶志平担任桑枣中学校长之前是没有的。只是在叶志平坚持要将危楼改造成由钢筋混凝土,再加上专业的施工团队建造出来的楼房中,额外配套上的安全措施。

没想到这在地震中却成为了老师能够依附的唯一生命靠山,这也帮助了桑枣中学的老师们,更快速更安全的疏散孩子们到广阔的平坦地带。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在桑枣中学就读的孩子们的生命安全都得到了保障,但是这些孩子们的父母有一些正在老家的某些工作单位就职。他们的工作地点、所使用的楼房以及防震演习知识都没有得到普及。因此这些孩子当中,也有一些父母不仅遇难了,而且还有一部分家长身体受到的创伤,需要用余生来治疗。

奇迹遗憾共相随,学生不会忘恩师

家长们纷纷给桑枣中学送去了锦旗,人们都感谢叶志平校长的带领,成功的让2200多名学生的生命安全得到了维系。一时之间,叶志平校长变成了教育课堂中防震演习部分里的全国标杆。

各地方的教育局都把叶志平的故事广为宣传,让孩子们知道防震演习的重要性。虽然这一宣传就让叶志平校长的名气大火,但是很可惜他的身体却越来越糟糕,也根本来不及享受这迟到的一切。

2011年6月是当年四川省中考最为紧张的一个阶段,为了孩子们能够上一个更好的高中,考出一个更令人满意的成绩,不辜负学生自己的努力付出。叶志平带领着桑枣中学的其他老师们一直奋斗在最前线。

他们除了要鼓励学生朝着梦想进发之外,他们还要舒缓所有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孩子们做好最充足的准备。可是这高压工作,又导致原本身体就不太好的叶校长突发脑溢血,最后昏迷在学生眼前。

师生们赶紧将叶志平紧急送往医院,但是在2011年6月27日噩耗还是传来了,叶校长因病离世享年58岁。

在中考之前,桑枣中学的各班班主任在动员学生的热情时就说到了这件事情。有一些老师为了鼓舞孩子们就会说:“叶校长已经不在了,他是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是倒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考出好成绩,我们对得起自己,才能对得起叶校长的一片心。”

孩子们无比动容,在参加中考之前,他们都还来不及给这位呕心沥血的校长送去一朵鲜花,就匆匆奔赴了考场。而那一年桑枣中学又一次创造了奇迹,他们原本的成绩就已经在全市公认为不错的水平。但在2011年,桑枣中学的中考成绩又成为了全市的第1名,升学率最高且最高分都在桑枣中学。

孩子们用自己的努力回报了叶志平,但是对于这位校长来讲,只要学生们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就已经足够了,他也从来不需要孩子们的回报。

比如说在2008年之后,有一些学生家长看到了叶志平有着防范未来的超前格局,纷纷觉得这位校长有很大实力。于是便有家长给叶志平送来了烟酒,甚至还有红包出现,他们想要让这位校长动用自己手中的权利,让自家的孩子在学校中得到特殊照顾。

而叶志平不仅回绝了所有家长送来的礼物,他还一再的告诉每一个学生:“咱们在学好知识之前,得把品德树立好。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所取得的每一份成绩对得起自己的心就可以,我们不贪图别人的东西,我们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桑枣中学的孩子们都把叶校长的话铭记于心,不论是在之后的学习中,还是在参加社会实践里,叶校长对于桑枣中学的毕业生影响都是深远的。孩子们在叶校长的身上学到了敬业奉公的志向,更领悟了居安思危的心态以及不需额外关注贬低自己声音的人生智慧。

叶志平的葬礼在学生们参加完了中考之后才举行的,孩子们在追悼会上泣不成声,也许他们一辈子再也遇不到像叶志平这样更关注孩子的心态、尽力保护孩子安全、不求孩子创造最好成绩只要问心无愧就行的好老师了。

都说一个人接受了良好教育,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和社会教育也罢,遇到了一位让自己感觉温暖的老师,是记忆中最甜蜜的事情。老师的作用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孩子们做人做事的观念,以及树立良好的品质和正常的三观。

如今叶志平校长已经离世十年之久,而桑枣中学的发展也依然良好。最后该中学的现任校长名叫童晓华,他接过了这杆教育之旗,也将秉承着叶志平老校长留下来的遗愿,带着孩子们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汶川的防灾故事有哪些3

1、什么是国际减灾日?它与5·12全国防灾减灾日有什么区别?

答:1989年,联合国大会指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2009年,联合国将纪念日期改为10月13日,此后每年10月13日都会举行国际减灾日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减少灾害风险的认识。

2008年5月12日,一场有着巨大破坏力的地震在四川汶川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2、2021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什么?

答:今年10月13日是第32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构建灾害风险适应性和抗灾力”,强调在新冠肺炎流行和灾害风险日益复杂的状况下,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同的灾害风险治理模式,着力构建灾害风险适应性和抗灾力,提高全社会灾害风险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地震要素有哪些?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震灾害的大小呢?

答:地震要素为发震时间、位置、震级与震源深度。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对地震的防御状况以及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等。震前进行防灾救灾的科普知识教育,有计划地进行救灾演练,可以提高全民防震减灾的素质和能力。历次地震实践表明:自救互救是震后抢救生命最重要和有效的途径。经过训练的居民,开展自救互救会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在震后安置、社会安定等各方面,训练有素的社区组织、志愿者和居民能够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

4、地震预报目前的水平如何?

答:地震预报在国际上也是难题。我国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地震预报探索,在辽宁、新疆、云南等地实现过多次成功预报,其中,20世纪70年代辽宁海城7.3级地震预报最为著名,这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成功预报案例。总的来说,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还不可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预报。但在充分和合理地应用现有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在某些有利条件下,对某种类型的地震有可能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

5、武汉市属于全国地震偏安全城市,为什么也要重视防震减灾?

答:从全国总体情况上看,武汉属于地震偏安全城市,但武汉市属于长江中下游地震带,该地震带包括1631年湖南常德6级地震,1856年湖北咸丰大路坝6级地震,1624年扬州6级地震,1917年安徽霍山6级地震,1979年溧阳6级地震等,具备5-6级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历史上,1917年安徽霍山6级地震波及武汉,就有报纸报道塌屋数10处,压死4人。2005年九江瑞昌5.7级地震、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9年孝感4.9级地震均波及武汉,造成大面积有感,社会影响比较大。更重要的是,武汉市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产业密集,老旧建筑多,因此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

6、围绕着地震监测预报,武汉市做了哪些工作?

答:地震监测方面,武汉市建立了地震前兆、测震、强震、地震烈度速报、地震宏观等监测系统,武汉市应急管理局(武汉市地震局)设有监测中心,24小时不间断人员值班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在地震预报工作方面,武汉市建立有地震月、季、年会商制度,探索地震的有效预报。除此之外,武汉市还在积极开展震害防御、地震应急、科普宣传教育,提升城市综合防震减灾能力,普及地震避难避险知识,尽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7、地震时是跑还是躲?

答:地震时应就近躲避,避免被坠落物品砸伤,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室外应尽快跑到体育馆或者操场等空旷的地方。

地震袭击时选择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的重心。环视周围是否有桌腿等牢固的物体并抓住它。尽可能地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一定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不要乱挤乱拥;地震时不要乘坐电梯,不可跳楼跳窗,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

高楼区由于框架结构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好,地震时可能会有物体震坠,不建议立即撤离,撤离也需要远离建筑物。

8、为什么160米以上超高超限建筑需要安装强震动监测设施?

答:160米以上超高超限建筑,属于人口、财富相对密集的建设单元,一旦发生地震受损,其危害较普通建筑更为严重。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与湖北省防灾减灾条例的规定,武汉市16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需要安装强震动监测设施并进行备案,其目的是监测破坏性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的反应并对其结构是否受损作出快速判断。

来源: 长江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