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主人公简爱经典语录

2022-11-30 12:05 作者:才情猫 围观:

《简爱》最感人的十句话,越是孤独,就越要尊重自己,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才情猫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主人公简爱经典语录1

1. 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

2. 谁说现在是冬天呢?当你在我身旁时,我感到百花齐放,鸟唱蝉鸣。

3. 即使整个世界恨你,并且相信你很坏,只要你自己问心无愧,知道你是清白的,你就不会没有朋友。


4. 假如刮一阵风或滴几滴雨就阻止我去做这些轻而易举的事情,这样的懒惰还能为我给自己规划的未来作什么准备呢?

5. 我贫穷,卑微,不美丽,但当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来到上帝面前时,我们都是平等的。

6. 暴力不是消除仇恨的最好办法——同样,报复也绝对医治不了伤害。


7. 对心灵如水,既柔顺又稳重,既驯服又坚强,可弯而不可折的人,我会永远温柔和真诚。

8. 耐心忍受只有自己感到的痛苦,远比草率行动,产生恶果要好。


9. 当我无缘无故挨打时,我们应该狠狠的回击!

10. 没有判断力的感情的确淡而无味,但未经感情处理的判断力又太苦涩、太粗糙,让人无法下咽。

主人公简爱经典语录2

《简爱》中的经典台词,有几句说到了你心里?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著名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从小边城孤儿的英国女孩在各种困难中始终维护着自由与尊严,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收获幸福的故事。小说通过简爱种种经历,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自尊自爱的女性独立形象。

作者创作这部作品时,英国女性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女性作家也面临着艰难的处境,因此这部作品也可以说带有自传色彩,作者也在其中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由的信念。

《简爱》是一部十分经典的文学作品,笔触十分细腻精致,当中也有许多经典语录值得我们反复思考。

1、怜悯,不过是内心自私无情的人,听到灾祸之后所产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痛苦,混杂着对受害者的盲目鄙视。

2、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

3、生命太短暂了,不应该用来记恨。人生在世,谁都会有错误,但我们很快会死去。我们的罪过将会随我们的身体一起消失,只留下精神的火花。这就是我从来不想报复,从来不认为生活不公平的原因。我平静的生活,等待末日的降临。

4、你冷,是因为你孤独;没有什么人际的接触能撞击出你心中的火。你有病,是因为人被赋予的最好的,最高贵的和最甜美的情感离你很遥远。你傻,是因为不管怎么痛苦,你都不去召唤那种情感来接近你,你也不上前一步到它等待你的地方去迎接它。

5、暴力不是消除仇恨的最好方法,同样也抑制不了伤害。

6、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生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软弱和愚蠢的表现。

7、那些无论我做什么去讨他们的欢心都始终厌恶我的人,我也应该厌恶他们;对那些不公平的惩罚我的人,我就应该反抗。

8、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简爱》的语言特色也是这本书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原因,作者在其中引用了《圣经》等著作中的言语,男女主人公都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激情。小说中的这些经典语录,哪句说到了你心里?

主人公简爱经典语录3

大家都知道《简·爱》是1847年发表的,至今已有157年历史,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之中,《简·爱》的魅力始终不减。前几年,英国曾评选出10本在其本土文学史上最受欢迎的小说,《简·爱》就名列其中。即使在中国,《简·爱》也有众多的读者,还记得1995年我在上海福州路的书城签名售书,其中有一个细节我是非常感动的:有一个中学生要购买15本《简·爱》。当时我就感觉很奇怪,为什么他要买那么多本呢?后来得知,原来他是作为同学们的购买代表。另外,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一大清早就特意从郊区赶来排队购买(那时候,外国文学名著可不是随处都有卖的,即使有签名售书的机会,还得需要排上两三个小时的长队呢)。那么,这本世界名著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呢?

一般来说,小说中受欢迎的女主人公往往都是很漂亮的,因为人总是爱美的,作家自然也知道读者的心理。因此,安娜·卡列尼娜非常漂亮,《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也同样漂亮,《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依然漂亮,甚至于《水浒》中的反面人物潘金莲还是漂亮。可是,偏偏《简·爱》中的女主人公个子矮小、长相平庸,简直就是一反常规。作为《简·爱》的译者之一,我认为这就是因为此著人物性格的魅力以及小说语言的魅力。

作者的身世

想要了解《简·爱》,先不妨了解一下其作者的身世。大家都知道《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她出生于1816年,家中有姐妹四人以及一个弟弟(她是老三)。在她五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由于父亲是做牧师的,于是就把这些孩子们送入了寄宿学校。当年的寄宿学校其性质是属于慈善学校,认为小孩子的心灵是不善良的,人性是向恶的。所以,必须要用严格的教育甚至体罚的办法来教育孩子们。此寄宿学校条件不好,加之伙食也很差,两个姐姐感染了肺病,最终病逝了。父亲顿时感觉大事不妙:五个孩子已经夭折了两个,于是就把剩余的三个孩子送往了别的学校。这样一来,勃朗特就变成了弟弟、妹妹们的老大。后来,她就从事了家庭教师的职业,可想到姊妹们天各一方,就感觉于心不忍,于是放弃了这一行而搞起了文学创作。她的父亲虽然是农民出身,但却极其用功,并考取了剑桥大学,自己也曾创作过诗歌,因此他对几个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的,姐妹们也经常一起进行创作。由于年幼的时候,家底子、家学很好,加之她们又非常勤奋,还有一定的生活经历,所以在文学史上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在1847年的时候,出现了就至今而言仍是经典的三部小说,第一部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第二部是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第三部是安妮·勃朗特的《艾格妮丝·格雷》。可以说,前两部小说绝对排得上英国最优秀的十部小说的前几位,相比之下第三部虽逊色了一些,但也是很不错的,而且她们的年纪也就是在二三十岁左右。上帝似乎十分慷慨地塑造了几个这样的天才,但又似乎是迫不及待地把她们毁灭掉了。她们的弟弟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具有画画、文学等多方面的才能,可惜的是年纪轻轻就嗜好喝酒、吸毒,因此身体一下子就垮掉了,最终于1848年9月离开了人世。就在同年的12月,艾米莉·勃朗特也告别了人世,而在1849年5月,安妮·勃朗特去世了。一晃五年后,《简·爱》的作者不幸病逝。所以,夏洛蒂·勃朗特算是英年早逝(39岁),这实际上也算是一个“天才之家”的灭亡,我感觉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家庭。

她在创作《简·爱》的时候,非常年轻,加之其在寄宿学校比较复杂的经历(受虐待地度日如年),这些都成了她创作时的素材。所以,她可以在小说中绘声绘色地描写。我们都能够感受到她的激情,凡是看过《简·爱》的读者都折服于她的激情。一部外国作品能获得国内读者的认可,主要是依靠翻译的。但是,它要在诸如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读者当中获得承认的话,终究还是要通过英语的,即英语的运用必须出色,充分彰显出语言的魅力。

主人公人物性格的魅力

我认为,小说《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的性格魅力,主要就是表现在其追求个性自由,不卑不亢,不向命运低头,维护个人尊严的这种独立人格上面。正是此独立的人格才被人所尊敬,因而人物也就博得了大家的喜爱。比如,她的出身很低微,做了家庭教师以后与许多的贵族小姐们相处,每当她们举行隆重的PARTY时,她只能躲藏在门帘的后面,也时常遭到她们的嘲讽与挖苦。但是,她却始终不卑不亢,不失自身的尊严,从不因为自己低微的地位而卑躬屈膝。所以,到最后贵族小姐们也感觉自己的行为很无趣,甚至产生了一种畏惧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后来她与罗彻斯特接触的那一段时光。大家很明白,一般而言他俩是不太可能产生爱情的,两者之间的对话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从他俩的地位而言,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只是一个被雇用的家庭教师(在那个年代,家庭教师的地位很低,工资也是很低的,一年仅15个英镑),而罗彻斯特是贵族出身,又是雇主。同时,他还掌握了话语权,即吩咐什么,简·爱就必须服从,另外还得问什么就答什么。因此,他俩不是平等的关系,而是一种垂直的关系(罗在上,简在下),命令与服从的关系,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弱者与强者的关系。他俩地位、身份上的极端反差,恰恰导致了精神世界的极端相反,即简·爱是强者,是咄咄逼人的,而罗彻斯特是弱者,是步步退让的。这是由于简·爱有自己的道理,有自己的尊严,而罗彻斯特自身有许多的缺点,他不得不为此在简·爱的面前反复地忏悔。而简·爱那种清纯、高尚的品格似一阵清风,唤醒了罗彻斯特的灵魂。所以,他俩在实际地位上的反差反而突出了其精神上的倒反差。在这里我引用一段小说中的话(当罗彻斯特故意欺骗了简·爱,不要她,让她离开的时候),简·爱说:“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脏了吗?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知识和充足的财富,我会让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也不是以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我们看得出她说的这些话完全是咄咄逼人、具有进攻性质的,其色彩非常浓烈,这也就使得罗彻斯特无言以对。在这一点上,她为自己赢得了尊严。而当她发现罗彻斯特已结婚,家中有着结发夫妻的时候(尽管当时婚礼就要进行了,她自己也是发自内心地爱上了他;尽管罗彻斯特再三恳求、挽留她),她毅然决然地离他而去,并说:“如果我留在这里的话,那我就变成了你的情妇,那我的身份就不对了。”她认为自己越是孤单,越是无助,越是没有朋友,那自己就越要自尊,因此就又一次显示了自己独立不羁的个性。我认为在这一点上,她是很了不起的。

根据情节的发展,到后来,她离开了桑菲尔德,进入了沼泽地而迷路,天又下着雨,几乎就要饿死了,无意中被表兄圣约翰相救。圣约翰是个教徒,希望能到印度去传教,而且想把简·爱也带去作为自己的助手。其实,圣约翰并不是喜欢简·爱,只是需要这么个帮手。但是,简·爱认为你既然不爱我,仅是把我作为一个“工具”,我自然就不能跟你走。照常理来说,表兄是她的救命恩人,而且他身后还有强大的后盾——“上帝”,时不时地会用“上帝”的口吻来说话。而简·爱是被救的,被施予恩惠的人,总该以德报德吧!可是,她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同意跟着表兄而失去了自由。于是她说:“毫无疑问,竟以这样的身份依附他,我总会感到痛苦,我的肉体将会置于紧紧的枷锁之中。但是,做他的妻子永远在他身边,我永远受到束缚,永远需要克制,不得不将贴心之火压得很小,迫使它只在内心燃烧,这简直难以忍受。”所以,她认为自由高于一切、自尊高于一切。我认为,这种独立的人格在简·爱身上体现得极其明显。一个出身低微的人,始终能够维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即使在最为困难的时刻,因此,人们是不得不尊敬她的,是绝对不能小看她的。

无论是既往历史,还是现代社会,独立人格这方面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历来的文人墨客都是歌颂独立人格的,比如陶渊明就曾说过:“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所处的年代是公元365—427年,他曾做彭泽县县令,其上司要求他毕恭毕敬地去拜见,可他不堪自己的尊严受辱,不愿意去。因此,几个月之后他就罢官回家了。又如李白(公元701—762年)《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最后两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句意思是:若要让我卑躬屈膝地去服侍权贵的话,我心里是不愿意的。上述例子中体现出来的都是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独立品格。

国外的情况也是如此,譬如美国的《独立宣言》是十分重要的。美国现在的《宪法》以及许多执政原则都是根据当年的《独立宣言》发展而来的。《独立宣言》发表于1776年(比李白要晚1000多年了),它里面就有一句被经常引用的话语:“人生来平等,上帝赋予他们不可剥夺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生存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在此之前的情况却是:贵族生来就是高贵的,贫民生来就是贫贱的。而《独立宣言》把这些全部都推翻掉了。因此,国外对这种追求平等、独立、自主的独立品格也是非常颂扬的。又如,塞缪尔·约翰逊写给切斯菲尔德的一封信。前者编写了英国第一部具有影响力的词典,当然他的编写过程是十分困难与艰辛的,于是,他写了一封信求助于切斯菲尔德,切斯菲尔德是一个有钱、有势的人,他有足够的能力帮助塞缪尔。但是,他不仅没有得到帮助,反而被拒之门外(有过几次登门造访)。最终,塞缪尔费时七年,即将大功告成了。就在这个时候,他收到了切斯菲尔德的一封来信,信中道:“如果你需要什么帮助的话,我可以给予你必要的帮助。”塞米欧也回了一封信:“在这七年中,我是历经了千辛万苦来编写这部词典,而你却没有给予我一点帮助,一句鼓励的话,一丝表示首肯的笑容。”随后,他又写了一段话(这段经典的话语曾经被我们广泛地引用过),大意为:你现在对我工作的关注,如果能早一点到来的话,那是非常仁慈的。可惜它迟迟未到,直到我对它已经感觉冷淡了、已经无法消受了;直到我已经非常孤独;直到我现在已经很有名、已经不需要你这样的关注了。这段话在英国的文学史上是非常著名的,它显示出了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独立品格,时至今日仍被人们广为颂扬。这段话还被作为英国的散文名篇收集在各种散文选本当中,不仅语言写得好,同时也代表了知识分子的一种维护自己尊严和独立人格的精神。

在《简·爱》中,我们可以发现此种精神是贯彻始终的。尽管我出身很低微,尽管我长相很平庸,尽管我只是个家庭教师,但是,我与你们是平等的,精神上并不输于你们。所以,她始终认为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这种自尊就显示了她在强者面前也是强者的风范,因此也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当然,要维护独立人格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必然会丧失当事人的部分利益。比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那显然他就得回家去种田,自然生活也就比做官要清苦得多了。因此,你就必须要甘于清苦。又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从我们现代的观点而言,他必然失去珍贵的工作。再如,塞缪尔写了这封信之后,显然他无法得到这个赞助商(现代的话语)的赞助。因此,他就必须要自力更生把这件事情进行到底。从《简·爱》来讲,当发现罗彻斯特已经有发疯的妻子以后,她拒绝了成为其妻子。这就意味着:她离小康生活是越来越远了,而家庭教师这份工作也必将做到生命的尽头。但是,她甘愿付出而无怨无悔。正因为如此,她更博得了我们的尊敬,她虽是现实生活中的矮个儿,确是精神境界中的“巨人”。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分析:此小说诞生于1847年(恰逢英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发展倒计时),资产阶级处于上升的时期,而贵族正处于没落阶段。资产阶级认为自身是靠奋斗出来的,然而贵族却是依靠着继承下来的封号与家产。因此,资产阶级就要求与贵族平等。但是,贵族却认为,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贵族始终是贵族,而资产阶级原来是平民,现在依然还是平民。所以,当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取得了一定地位以后,其在政治、社会上也想取得相应的地位,从而它就必然要求自由、平等,必然要求其尊严获得承认。再看,美国的《独立宣言》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生产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它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人生来是平等的”思想,即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其实,《简·爱》中也不例外,它也反映了一部分人的心声。以前的女性形象无外乎贤惠的妻子、慈祥的母亲,而简·爱却是反叛的性格,当然这与其社会背景也是紧密相关的,她也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小说中的简·爱与贵族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色彩,实际上她也代表了当初新兴阶级的那一种思想。当然,如果简·爱仅仅只有这样一种性格的话,别人也可能认为她就是造反派。因此,她的性格也存在着其他的方面,比如,她对罗彻斯特那种无私的爱,也同样值得我们尊重。如果说,前面两者的相爱,我们还可以理解为是因为罗彻斯特优越的家境的话,那么,后来一场大火把罗彻斯特所有的家产都毁于一旦,他还为此双目失明,失去了一条手臂,可在这样的情况下,简·爱依然深深地爱着他,我认为这种爱就是无私的,没有任何杂质。这对现代人而言或许是无法理解的,但是,正因为这样,她也就更值得我们尊敬了。又如,她强烈的同情心。在小说中,罗彻斯特身边有一个私生女。刚开始,简·爱还不知道罗彻斯特有一个发疯的女人住在房间里,她是答应租借房子给他的。但是,她提出了一个条件:你必须把私生女阿戴尔·瓦伦斯也一起带走。这就表现出了她是极其具有同情心的。另外,她还以德报德:她在沼泽地里差点饿死的时候,其表兄弟救了她。后来,她意外地发现有一笔亲戚的遗产存给了自己,于是她就把遗产在几个表兄弟之间平均分配。甚至于她还以德报怨:她曾遭受到姨妈、小叔子的虐待,而当姨妈在临终前想见自己一面的时候,尽管路途遥远,可她依然去了,而且希望与姨妈和解。所以,她的这种性格是非常值得人们尊敬的。

小说结构和语言的魅力

《简·爱》之所以如此受读者欢迎,它还仰仗了犹如《神曲》般的小说结构,她经历了“炼狱”,然后到了“天国”。我们可以设想,她生活的姨妈家里与学习的寄宿学校就好比是地狱一般。然后,她又来到了桑菲尔德从事家庭教师的职业,与罗彻斯特在一起。在那里,那些贵族们想方设法要挖苦、讽刺她,还要恐惧于疯女人的鬼哭狼嚎与罗彻斯特时不时的火气。可是,她面对着如此恶劣的环境时,却显得不同一般的镇静。她的心灵也就是在如此这般的炼狱中进一步地受到了净化。当然,这种净化还包括了她在沼泽地里所受到的苦难,因为当时迷路以后风雨交加,她差点被活活饿死。然而,当她经历了地狱、炼狱的净化以后,其心灵就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最后,她与罗彻斯特结婚,并生育了自己的孩子,这就犹如“天国”一般。因此,小说的构架就与《神曲》有点相似了,小说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地把她的性格塑造成功的。有很多人没有足够清晰地去阅读这部小说,就认为它仅是一部通俗小说而已。因而,在小说刚诞生(出版)的时候,有人就辱骂罗彻斯特是一个流氓。实际上,这是因为这部分人没有仔细地阅读小说。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之作,其文化底蕴是相当深厚的。当然,也包括罗彻斯特本人引用了许多莎士比亚的诗句,也引用了《圣经》。据我统计,其引用《圣经》就有40多次,几乎遍布了整部小说;引用莎士比亚的戏剧就有10多次,包括《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无事生非》《暴风雨》《奥赛罗》等。此外,还引用了神话传奇故事《一千零一夜》等众多内容。这种种经典的引用,一方面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让人感觉到罗彻斯特绝对不是一个流氓,而是有着很深的修养,只不过是误入歧途了;另一方面大大地提升了小说的品位,使其成了一部经典。若小说没有这般的构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人物性格,那它充其量也就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那自然也无法赢得大家的喜爱与尊敬。

我们认为,《简·爱》除了人物性格和结构有着很大的魅力之外,其语言也是极其出色的。现时,很多读者都是阅读译本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译者的表达能力与水平,这就十分可惜了,倘若能阅读原著的话,我想那种感觉一定是不一样的。例如,学生时代的我是非常欣赏这句话的(罗彻斯特已经双目失明,也失去了一条胳膊。当时,居住在一个偏僻的地方,不愿意接待任何外来的客人。简·爱在一天夜晚突然就听到了罗彻斯特的呼唤,于是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圣约翰,而去找罗彻斯特。简·爱好不容易来到了他的住处,便看见了罗彻斯特的双手在空中摸来摸去,似乎在苦苦寻觅着什么——以上是背景情况):“我逮住了他那只摸来摸去的手,紧紧地攥在自己的双手中。”……

曾在学生时代,我至少把《简·爱》的原著看了四遍之多。当然,自己也不见得对罗彻斯特与简·爱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有多么欣赏,最主要的还是语言的运用深深地吸引、打动着我。乃至我后来做了教师这个职业以后,我还时常对学生们说道:“像这种文学名著的存在是必定有其自身道理的,它的这种语言就是取之不尽的宝藏,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又如,“对一位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来说,一种奇怪的感受是体会到自己在世上孑然一身,一切联系已被割断,能否抵达目的港又无把握,要返回出发点则障碍重重。冒险的魅力使这种感受愉快甜蜜,自豪的激情使它温暖,但最后的恐惧又使之不安。半小时过去,我依然孤单一人时,恐惧心理压倒了一切……”(此段话的背景:简·爱要到桑菲尔德去从事家庭教师的工作。其实,人家已经派了车子去接她,可她却没有遇见。于是,来到了新的地方之后,内心非常激动与感慨。)这里的寥寥几句话就把一个涉世未深的女青年走上社会以后的丰富心理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时下,由于各出版社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开始大量地出版译本,据我所知,《简·爱》有不下二三十种译本,而且后来面世的译本有大量内容都是抄袭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有一次我去书店买书,随手翻起一本《简·爱》,发现里面的语句十分熟悉,好像是我写过的译句。于是,我就让自己的学生负责核对的工作,若与我译本中的句子是相同的就用笔把其划出来。三天以后,我的学生打电话给我说:“老师,是否能把书中不同的地方划出来呢?这样的话,可以省力一点。”等核对完成以后,结果发现整本书的前半部分都是红线的标识(因为之前是划出相同的部分),而后半部分又都是白色的(因为之后是要划出不同的部分)。可以说,我的表述丝毫不夸张。后来,我发现情况还远没有这么简单,其他出版社出版的译本抄袭情况依然严重,这其实已经涉及侵权的问题了。当然,为了维护我自己的合法权益,我就与出版社打了官司,最终获得了赔偿与道歉。所以,我要提醒大家若要到市场上去买《简·爱》的话,有三家出版社的译本质量是比较好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南京译林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在这里我作为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一员友情建议大家:以后,若要购买外国文学名著译本最好就去寻找以上三家出版社出版的著作。现在的假货实在是太多了,甚至有些抄袭的手法很高明,就是把你最为精彩的语句进行抄袭,而一般的语句就抄袭另外的地方,这样一来好像就不属于全盘照搬了,自然也就奈何不了他。当然,我是在1993年翻译《简·爱》的,时至今日此世界名著的译本已经有许多版本了,有的还是相当不错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