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雪的诗和故事有哪些

2022-11-30 12:00 作者:齐鲁壹点 围观:

唐诗与考试|68:海棠如雪,情爱凄婉,背后故事奇诡无比,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齐鲁壹点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雪的诗和故事有哪些1

在唐代,创作出优秀长诗的诗人,不在少数。但是写出像《秦妇吟》那么长叙事诗的诗人,却只有韦庄一人。

《秦妇吟》借关中一位逃难妇女之口,反映出了唐末战乱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表达了对底层民众不幸遭遇的同情。《秦妇吟》全诗长达1600多字,是现存唐诗中篇幅最长的一首。《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被并称为“乐府三绝”。因为创作了《秦妇吟》,人送韦庄“秦妇吟秀才”之雅号。

韦庄,乃京兆杜陵(今属陕西西安市)人氏,乾宁元年(894年)进士。韦庄的家族,曾经比较显赫。他是唐玄宗年间宰相韦见素的后代、著名诗人韦应物的四世孙。但是后来,他们家的家境有些败落了。

少年时代的韦庄,虽然家境贫寒,但却苦学不辍。韦庄的科举之路异常坎坷,参加科举考试几十年,屡试不第。为了丰富阅历、结交人脉,韦庄曾浪迹四方,到处游历。虽然漂泊的生活艰辛困顿,但韦庄始终没有放松读书学习,坚持进行诗文写作。金榜题名之时,韦庄已经是个年近花甲的小老头儿了。

为官之后,韦庄做过校书郎、左补阙等官职。在这段时间内,韦庄提出过一个关于科举制度的重要建议,那便是提请朝廷追授李贺、皇甫松、陆龟蒙等著名诗文作家以进士身份。韦庄认为,这些人虽然屡试不第,但本人成就卓著,在社会上影响巨大。追授他们进士身份,既是对他们成就的认可,也可以起到鼓励读书人好好学习、服务社会民众的良好导向作用。韦庄的这一建议,在科举史上很有些开创性意义,因为此前从未有人提出过类似的建议。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韦庄的诗词韵律工整,音调清丽,用词精致,寓意深厚,与温庭筠被并称为“温韦”,也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正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大唐覆亡后,韦庄也像另一位“花间派”代表人物牛峤一样,投靠到了王建的“前蜀”小朝廷门下,并在那里做到了宰相高位。韦庄官声颇佳,“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后人这样评价韦庄。

韦庄的《菩萨蛮》组词(五首),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品。这组词,将江南的秀美风光、自身的游历经历、漂泊离乱之痛、怀旧思乡之情,自然贴切地融注于一体,情感深沉真挚,是为同类作品中的上佳之作。在这里,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这组佳作。

其一,“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其三,“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其四,“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其五,“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从上述词作可以看出,虽然都是“花间派”代表人物,同温庭筠、牛峤相比,韦庄的作品在不失清丽温婉的同时,少了几分香艳华丽,多了一些平实真诚,因而更易于为读者所接受。

韦庄的同榜状元得主,乃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氏苏检。在这个人的身上,发生了一段极其哀婉凄切的、与诗有关的情感故事。

在有关野史资料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苏检本科荣登榜首之后,满怀喜悦地回家省亲。路经一个县城时,心情大好的苏检喝醉了酒,酣然入梦。梦中,他的妻子拿着笔砚来到面前,从他随身携带的一个匣子里取出一张红纸,然后剪下一片,在上面写了一首诗:“楚水平如镜,周回白鸟飞。金陵几多地,一去不知归。”梦中的苏检,也跟着剪下一片纸,在上面和诗一首:“还吴东去下澄城,楼上清风酒半醒。想得到家春欲暮,海棠千树已凋零。”写好之后,苏检把两首诗都放在了炕席的下面。接着,苏检又梦见妻子拿着皮鞭,狠狠地抽打自己带来的女子小青。这个小青,大约是苏检娶的二奶。这个苏检有点花心哦,在外赶考还不耽误包二奶。

苏检醒来之后,觉得这梦挺奇怪,就赶紧翻开炕席查看,结果还真就看到了写在红纸上的那两首诗。苏检大感诧异,又打开了随身携带的那个匣子,发现放在里边的红纸也确实有剪过的痕迹。苏检便很有些不祥的预感,于是赶紧收拾行李往家赶。走了没多久,小青就得了重病。

在走到离苏检家还有几十里路的时候,小青就不行了。小青死了的当天夜里,苏检又做了个梦,梦见小青对他说,“郎君啊,咱们自此阴阳永隔了,请把我埋葬在你家附近那条河边的一座新坟后边。”在埋葬小青的时候,苏检果然发现那条河边有座新坟,便按梦中小青所言,把她埋在了那座坟的后边。

悲痛的苏检回到家中之后,家人告诉他,他的妻子在前些日子去世了。啥叫祸不单行,请看苏检。难过了一阵子之后,苏检想起了自己所做的那个怪梦,就问家人妻子于何时故去。而家人说的那个日子,恰巧是他做怪梦的那一天。被惊得全身发凉的苏检,赶紧让家人领着自己去看妻子的坟。更为怪异的是,妻子的坟竟然就在小青的坟前边。其时正值晚春时节,两座坟茔的四周,海棠花开似雪。此情此景,与苏检梦中所题诗意,何其相似乃尔!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而复得,焉知非祸。科举考试夺得状元桂冠,实乃人生之大喜。然而,苏检在拥有了这一大喜之后,却又遇上了大灾,接连失去了生命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女人。这样的奇异经历,似乎预示了苏检日后的人生际遇之不祥。

为官之后,苏检的仕途看上去颇为顺畅。参加工作没几年,苏检就坐到了地方大员(洋州刺史)的位置上,随后又被任命为中书舍人。中状元仅仅过了八年的时间,苏检就被提拔为大唐宰相。苏检的飞速晋升,一方面反映出了晚唐官场的乱象,另一方面也说明处于多事之秋的朝廷,此时已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

苏检之所以能被提拔为宰相,得益于他借用军阀李茂贞的力量,压制了宦官的势力。心存感激的唐昭宗,病急乱投医,就按照李茂贞的建议,赏了苏检一顶宰相乌纱帽。李茂贞在与另一个军阀朱温争斗失势后,朱温伙同崔胤把持了朝政,随之对朝中李茂贞的势力展开了全面清算。在朱温的逼迫下,苏检与另一个大臣卢光启,被唐昭宗下诏赐死。

苏检死后,他的家人也都被杀,只有次子苏原逃到了舅舅彭高家中避祸。为了掩人耳目,彭高对外称苏原是自己的儿子,苏原自此改姓为彭。苏原后来定居于苏北,他的后裔都尊苏检为先祖。因而,在苏鲁皖交界之处,民间有“苏彭一家”的说法。

壹点号谷荻

关于雪的诗和故事有哪些2

文/陆春祥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唐元和二年冬,大唐整个大地忽然都寒冷了起来。永州龙兴寺的西厢房,柳子厚肃立西轩窗前,心情沉重。寒气直逼,大雪漫天,雪花从天空急促挤挤挨挨落下,远处逶迤的西山已经一片白茫茫,眼底日夜奔流的潇水似乎也冻住了。柳子厚在发愣,他严重怀疑自己的眼睛,眼前之雪莫不是幻影?这温暖之地,怎会雪花飞舞?这些大雪,难道是从长安的空中集体飞奔过来陪伴他的吗?

这场公元807年腊月的大雪,地点就在永州,柳子厚自己有文记载,且有一个相当有趣的细节:“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不能怪那些狗狗,因为它们一辈子没见过雪,狗没见过雪,人也没见过雪,而此刻的永州大地,漫山遍野,上下皆白,狗狗们整日跑东颠西,扯着嗓子大叫,直至喑哑不能出声,直至白雪融入群山大地。

这场大雪是不是永州气象史上的唯一,我不敢说,但这场大雪给大唐文坛,给永州,留下了著名的诗歌典章《江雪》却是确凿无疑的。南宋诗论家高度评价这短短的四句二十个字:“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钓雪》一诗之外,极少佳者”(范晞文《对床夜语》)。这差不多就是绝唱了,时代的绝唱。我的理解,柳子厚一生中大部分重要的诗、文、寓言几乎都与这场雪有关。

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柳宗元。

2

水汽在空中,被某种强大势力压迫,不得不凝结成雪降落,它的前提是寒冷。

子厚,柳宗元的字,在他心中,这眼前的雪,确实与前年长安的那一场革新有关。改革派拼命要振兴,反对派死命要抵抗,最终,反对派用冰水将对方刚燃烧起来的希望彻底浇灭,并用寒冷严实包裹。

熬了26年,太子李诵终于熬成了唐顺宗,此时,45岁的他,已经不幸中风,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不过,顺宗继位后,立即重用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进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取消宫市、五坊使,取消进奉,打击贪官,免苛征,恤百姓等一系列的革新,中唐的天空,一时地动山摇。然而,186天过去,短短的半年时间,李诵就被宦官强制退位禅让给了皇太子李纯,唐顺宗变成了太上皇,李纯成了唐宪宗。

相比于极度内敛,一生小心谨慎的顺宗,甫一继位的宪宗,处罚人的手笔却是大刀阔斧,而那些扶植他的宦官,打击革新派更是绝不手软,往死里打,“二王八司马”成了大唐官场的著名事件。

礼部员外郎柳宗元,被贬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九月中旬的长安,寒风已经有些侵人了,但柳宗元的心更寒,我们都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与美好呀,为什么要打击我们?然而,皇命就是天命,从长安到蓝田,经襄阳抵江陵,柳宗元带着一大家子,要从这里坐船,突然,一道更令人心寒的诏令追着他南下的脚步而至:改柳宗元邵州刺史为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不得延误!司马本身就已经是闲官了,还加个“员外置”,类似于编制外,幸亏,还有个“同正员”,司马的政治待遇没有,经济待遇总算给了。然而,没有官署,没有官舍,柳宗元只好寄住在了龙兴寺。

宪宗团伙,是制造寒雪的高手。继位时,宪宗大赦,却下诏赐死改革派领袖王叔文,且明确规定,“八司马”不在大赦之列。柳宗元得知消息后,内心一阵寒流撞过。次年六月,宪宗册立皇后又一次大赦,诏令依然明确写着:八司马“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就是说,好的地方,高的职务,你们想都别想,你们就给我老实待在原地吧!

大雪碾压永州的前两年底,柳宗元带着妻女、老娘、表弟等一大家子,顶着寒风,在潇水河畔的永州太平门码头缓缓靠岸。眼前这山水,又叫零陵,他是知道的,司马迁说此地是舜南巡时驾崩于九嶷山的死亡之地,埋葬之地,舜的两个妃子,皇娥、女英,南下寻夫,一步一跪,泪洒竹枝,仙化成斑竹。而此刻,美好的传说,清澈的河水,似乎一点也激不起他的兴致,他不知道要在这偏僻的地方待多久,他的理想,他的前程,都如这潇河水,深不可测。

由于写出了《永州八记》,柳宗元在湖南永州留下了深厚的印迹。

3

大雪暴而烈,连下数日,柳宗元日日挺立西窗前看雪。

所有的山,都不见了,所有的鸟,都不见了,所有的人,也不见了,这雪真是幻境制造大师,天地间只留下白,纵有强力翅膀,如何在白色中飞翔?

园有桃,其实之肴。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诗经》中那位贤士的忧时伤世,破空而来:园内确实有棵桃树,桃子是可以当做佳肴的,但我内心的忧伤无处诉,我只能唱歌说歌谣。

柳宗元嘴中,不断反复吟诵着《园有桃》,席地幕天的白,冰封千里的白,寒莫过于心寒,哀莫过于心死。一个意象逐渐清晰起来。

江面上,寒气氤氲,四下茫茫,一叶小舟,如褐点,荡在寒江间。舟上有蓑衣人,孤坐船头,拿了竿子在垂钓,不会是年轻人,更不会是有钱人,极可能是老渔翁,隐士,此翁或许已经很老了,但他世事洞明,他在这江里打鱼几十年,他知道,寒江鱼伏,不可能钓到,但他就是要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看着自己塑造出来的寒江独钓老翁,柳宗元的眼睛模糊了,转而又异常清晰起来,那江面上,分明又多了一位屈夫子,他临风骨立,大声独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哎,怎么又多了一位披裘渔翁?定睛一看,却是那富春江边富春山下不事刘秀的著名隐士严子陵。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万、孤、独。老娘不幸去世,革新派死的死,贬的贬,自己又拖着一身的病体,希望在哪里?这孤独,比舜皇峰还高,比潇湘水还深,它不仅是柳宗元的,更是那些报国无门而惨遭迫害的各类志士的集体宣泄。

这张古画,颇有柳宗元《江雪》的意境。

4

“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柳宗元《南中荣橘柚》),这场雪,似乎就是清醒剂,也是大洗礼,他从此就变得从容不迫了,永州山水甚好,没有官舍,就住寺庙,龙兴寺大火,那就迁至法华寺,再到愚溪旁购地造屋定居,与农夫为邻,与山林为伴,好好生活下去吧,他要静观,他要等待,静观时局之变,等待报国的时机。

壬寅盛夏,我用半日时间,徜徉在柳宗元《永州八记》的实景里。虽青蜓点水,却也是一种深深的致敬。柳宗元在永州十年,留下了99首诗,占他诗歌总量的三分之二,还有近三十篇山水游记及寓言,在我看来,沉郁的骚怨,俊秀的山水,闲适的田园,这些诗文,都是他唱给永州大地的最美歌谣。

柳子庙中殿上的牌匾“八愚千古”,我似乎看到了柳子的笑容,我乃本朝第一大笨人啊,“八愚”,有八种愚吗?,有,还有更多!苦笑,怪笑,智慧的笑,柳子的笑容瞬时转换。

从柳子庙出来,我直奔千古之“八愚”,在愚溪边伫立。

溪不宽,水流静淌,阳光从树缝中射下来,水绿得有些凝固。愚溪不大,名气却大。柳宗元结庐而居时,溪叫冉溪,也叫染溪,污染严重,水呈黑色。他见不得这种与环境极不协调的黑色,带领民众治溪,清理与疏浚并举,还在数十里河道上构筑数十座堤坝,就如同现今河道的堰坝,既蓄水,水质又好,治理后的染溪,河清如镜,游鱼嬉戏,百姓欢喜不得了。但柳宗元却一反常态,将此溪命名为愚溪,还将溪边的泉井、池塘、山沟、山丘等,一律命名为愚泉、愚井、愚池、愚沟、愚堂、愚亭、愚岛,一共八愚。这反常的做法,一定是有寓意的,他自己没有明说,但一般的人都推测,八愚,不多不少,应该是纪念与他一起被贬的“八司马”。我自嘲,还不行吗?嗯,就是。永州百姓索性送他一个号,曰“柳愚溪”。

钴鉧潭,必须停下来。

这是愚溪上一个水流回转的小潭,钴鉧是什么?就是古人的熨斗。那么,这是个像熨斗一样的潭了。重点是钴鉧潭西边二十五步旁的那个小丘,丘不到一亩,上面却生长着竹子与树木,丘上之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争奇斗怪,石头的形状,有像俯身喝水的牛马,有像山上攀登的棕熊,柳宗元喜欢得紧,仗着兜里还有几百文铜钱,就向小丘主人买了下来。游玩途中买到了好风景,索性整理装扮起来,铲杂草,伐杂树,点起大火将它们烧掉,呀哈,小丘原来天生丽质: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再站到小丘中间观四周风景,则高高的山岭,漂浮的云朵,潺潺的溪流,遨游的鸟兽,它们似乎全部为小丘献礼来了。在小丘枕石而卧,将身心交与小丘,与天,与地,与周遭山水,一时灵通无限。

柳宗元是在写小丘吗?是,这是他游玩途中,兴致所致花四百文钱买下来的,然而,他绝非闲着无聊,言外之意也极明白,如此小丘,是如何被埋没的?脚趾头摸摸就想出来了。

从小丘再西行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这水声极特别,就如人身上佩戴着珮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叮当声,柳宗元的脚步迈不动了,我们更迈不动。这个著名的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为底,潭中百许头鱼,皆像空中游泳,阳光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的,又忽然全都动了起来,它们似乎与人在做快乐的游戏。

如此美的小石潭,不能一味赞美,在失意文人的笔下,终于也没能熬住,他坐在竹树环合的潭边,看了一会风景,就有些凄神寒骨,一股深深的忧伤,迅速在心中弥漫开来。

美丽的永州山水。

5、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我早年读《捕蛇者说》,总觉得有一股逼人的寒气。蒋氏捕蛇者要去捕那样的毒蛇,得冒多大的生命危险。然而,相较让人透不气来的重赋,百姓却宁愿冒险捕蛇。在柳宗元眼中,蒋氏三代人的命运,就是普通大众的命运。

他忧啊,愁啊,这种忧愁,透显出深深的无能为力,只能为之悲愤,为之歌谣,这种呐喊,是寒江雪的冰碴中挤压出来的,虽有人性之温暖,依然透着彻骨的寒。

寒江谣,永州长歌。永州山水的欢快旋律,柳宗元的孤独与悲壮,共同铸就了中唐文学璀璨而绚烂的荣光。

(本文原题《寒江谣》,作者陆春祥,笔名陆布衣等,作家、中浙江省作协副主席。已出散文随笔集《病了的字母》《字字锦》《袖中锦》《九万里风》《天地放翁—陆游传》等三十余种)

关于雪的诗和故事有哪些3

一代大儒韩愈曾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国自古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由古人祭祀“天地君亲师”,便可看出师者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师者不仅传授文化知识,更是学生道德精神的培育者。下面,笔者便从历史的海洋中采撷几朵关于师生情深的浪花,每一朵细细看去,都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动人的光彩。

01

万世师表,有教无类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不止源于他渊博的学问,还因他打破了“学在王官”的局面,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让教育惠及到普通人。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述而不作,后形成了记录他与弟子之间言行的《论语》,成为“五经”之一。

孔子擅长因材施教,子路向他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要立刻去做么?”孔子慢条斯理道:“总要问一下父兄的意见吧?”另一个学生冉有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孔子却鼓励道:“对,应该马上实行。”又有一个学生公西华很不解,问孔子为何面对同一个问题,答案却不一样呢?孔子笑答:“冉有做事缩手缩脚,所以我劝他要果断,而子路做事鲁莽争强,所以我才劝他要三思啊。”

孔子注重以自己的行为感化学生,他教育有治国抱负的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最为欣赏的弟子是颜回,他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品格:“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曾说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对于谁可为师,孔子认为人皆可师,要不耻下问,虚心好学,他就曾向老子问礼。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可以从正反两面来鉴照与反省。孔子这样简练而深邃的论述还有很多很多,他用他的大智慧,深刻影响了后世每一个中国人。

02

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师长

尊重老师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曾有张良、魏昭拜师的故事传为佳话,而最为著名的,当数程门立雪的典故。

杨时考中进士后,有心钻研学问,朝廷授官,他也没有赴任,便投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深入研习理学。后来,他到外地任职。杨时三十三岁时,听说老师病逝,悲痛万分,设灵位哭祭老师,洒泪写下祭文和哀辞,直陈自身“伏纸摧咽,言不伦次”之状,充满怀思,感人至深。

四十一岁时,已经对理学很有造诣的杨时仍谦虚谨慎、求学心切,又投于程颢的弟弟程颐门下。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争论不下,于是一起到老师程颐家求教。正值寒冬,铅云悬顶,朔风割面,当来到程颐家时,恰逢老师在炉边坐睡,杨时二人不敢惊扰,就立在门外静候。这时雪花纷飞,天地一色,杨时等变成了雪人也一动不动,恭敬侍立。程颐醒后,发现风雪中的杨时,脚边已雪深一尺了,忙迎入屋中,师生共同探讨各自参悟的学说之奥妙,互有问答,其乐何极。

03

一日为师,终身为师

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与老师苏轼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一生悲喜相通,荣辱与共。两人本是以诗文神交,黄庭坚寄诗表达对苏轼的仰慕,此时的苏轼名满四海,但因赏识黄庭坚,作文《答黄鲁直》,不吝称其“如精金美玉”,从此两人惺惺相惜。

一年后,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黄庭坚虽与苏轼未曾谋面,但因与其酬唱来往,被处以罚俸,而黄庭坚无怨无悔。直至七年后,黄庭坚与苏轼才初次相逢,开始了过从甚密的岁月。苏轼举荐过黄庭坚,黄庭坚又因苏轼贬谪而命运坎坷,但人生得此良师良友足矣,黄庭坚晚年悬老师画像于室中,“衣冠荐香,肃揖甚敬”,执弟子之礼甚恭。

苏轼去世四年后,黄庭坚也追随泉下。多年过去,后人编定其诗文集,将他写给苏轼的第一首诗放在了最前面,这诗不一定是写得最好的,却因背后的故事,已化作一段让人回味的纪念。

04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为师者,在保持廉洁自守的风骨同时,还要对学生及时提醒纠偏,把稳做人做事的方向。

明朝工部尚书刘麟一生清正刚直,在早年任绍兴知府时,因不肯私谢宦官刘谨,被刘谨怀恨在心,将其罢职为民。退休后,他喜欢楼居,但因家贫盖不起,就悬篮舆于梁上,让自己曲卧其中,悠悠哉自得其乐,还美其名曰“神楼”。

有一次,他听说有一个官员奢靡之风甚重,终日因饮食问题苛求下属,让大家见了他都很惧怕。刘麟道:“这是我门下的学生,我有义务教他道理啊。”于是,唤他来家中吃饭,这人早早到来,刘麟对他说:“本来想以宴席款待你,又恐妨碍你的公务,就请你在家吃饭吧,但你师母又不在家,没人烧菜,咱们简单点,你能吃吗?”

学生岂敢违背老师的安排,结果,过了中午,饭菜还迟迟不上,学生饿得前心贴后背。看火候差不多了,刘麟才拿来一些粗米饭、淡豆腐,学生顾不得许多,连吃三碗。这时,刘麟又摆上佳肴美酒,劝他再食,学生连说:“吃饱了,吃不下了。”刘麟意味深长道:“饥了想吃,饱了无味,看来你挑剔饮食精粗没必要嘛。”学生很是惭愧,明白老师又给他上了一课。

05

何为师?师为道

在明末兵荒马乱的年代,有一对师生上演了悲壮的一幕。左佥都御史左光斗为弹劾魏忠贤而含冤下狱,受尽酷刑,他的弟子史可法入狱探望,看到老师血肉模糊,筋骨尽脱,不禁失声痛哭。

左光斗怕连累弟子,连连斥道:“这不是你来的地方,快走!”见史可法留恋不去,又怒道:“我已老了,死便死了,你如此轻率,以后国事谁来支撑?”说着,挣扎起来做出驱逐状。这一场景深深震撼了史可法,他一步一回头离去,没多久,左光斗遇害。

多年后,史可法率军守御,置生死于度外,只因他时刻牢记着老师的嘱托。史可法坚持与士兵共同守夜,若抖振盔甲,能听得冰霜迸落之声,有下属劝他休息,他却说:“假如我去睡觉,刚好这个时候敌兵来犯,国家受到损害,那我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我的老师。”

忠烈的生命因支大厦于将颓、挽狂澜于既倒而永垂不朽,史可法无愧自己的老师,这是一种师生之间至深的情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无数优秀的人民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挥洒着汗水,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而辛勤奉献……青丝白发终偷换,幼苗渐成栋梁材。又是一年教师节即将到来,我们向师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本文原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蔡相龙),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