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民族政策的背景故事有哪些

2022-11-30 12:01 作者:光明网 围观:

一张名片背后的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民族政策的背景故事有哪些1

八路军驻甘办事处中共中央代表谢觉哉介绍进步青年王欧村赴陕的名片。

资料图片

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件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它是八路军驻甘办事处中共中央代表谢觉哉(别号觉斋)介绍进步青年王欧村赴陕的名片,写于1943年4月21日。这张名片是八路军驻甘办事处输送进步青年到延安参加革命的有力见证。

名片正面用印刷体写着“谢觉斋”三个大字,空白处是谢觉哉亲笔书写的:“西安七贤庄十一号十八集团军驻陕办事处 林伯渠先生道安”。名片背面手书:“王鸥邨(村) 秦安人 中学毕业 愿赴陕公或抗大受训特介绍前来请转介前去四月二十一”。

这张名片背后的故事要从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的建立说起。1937年5月9日,借助“西安事变”后的有利形势,张文彬、彭加伦一行七人来到兰州,筹建“红军联络处”,对外称“彭公馆”。7月29日,谢觉哉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抵达兰州。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兰州红军联络处”也于即日改为“八路军驻甘办事处”。

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成立后,全体工作人员团结一致,共同战斗,克服各种艰难困苦,围绕中共中央提出的“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这一中心任务,认真执行中共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营救了一批被俘和失散的西路军人员;热情接待过往人员,及时转送抗战物资,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这期间,中共中央代表谢觉哉带领全体人员利用各种机会,对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在当地出版的报刊上,他们针对抗战形势及国民党的错误政策,发表了大量切中时弊的文章,对于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活动、揭露批评国民党当局的丑恶嘴脸,起了很大作用。

据统计,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先后选送了5批300余人赴延安抗大、陕北公学学习。杨静仁、乔映淮、王欧村等一大批进步青年从这里走上了去延安的道路。王欧村是抗日名将、共产党员吉鸿昌将军的秘书。他思想进步,深受将军的器重与信任,被任命为第30师军需处少校主任。

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不幸被国民党特务逮捕。敌人在抄家时发现了王欧村为将军起草的文稿,他随即被列入通缉黑名单。此后,王欧村辗转来到张家口,积极参加救护伤员等工作,后因病回家调养。养病期间,他仍投身抗日工作,想尽一切办法联络各方的抗日部队。

之后,王欧村来到兰州,与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取得联系。谢觉哉亲笔写了介绍他赴延安的名片。王欧村持此名片赶赴西安找林伯渠。时逢林伯渠外出,一时未能联络上。此时,王欧村病情急剧恶化,遂返回家乡养病,于1943年11月病逝。

如今,这张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理想和追求的名片,陈列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展厅里,接受着游人的注目与敬仰。它静静地诉说着:在那个向往光明、向往革命的年代,进步青年在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的引导下,为了民族解放和家国振兴迈向心中的革命圣地……(潘洁)

来源: 解放军报

民族政策的背景故事有哪些2

作者:艾红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重视新闻宣传的“笔杆子”工作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与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早在古田会议时就强调,“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的工作。若忽视了这个工作就是放弃了红军的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743页)。长征开始后,红军发扬这一传统,用报刊宣传凝聚党心军心,用板壁标语进行“扩红”动员和抗敌斗争宣传,用海外办报和刊文的方式向世界讲述红军长征故事,驳斥国民党媒体的造谣宣传。这些新闻宣传活动对鼓舞红军战士士气与斗志,赢得广大群众支持,取得长征胜利以及树立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扩大国内外影响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刊宣传为长征中的红军鼓舞士气

《红星》报是长征中坚持出版的唯一一份中央级报纸。自1934年10月20日起,《红星》由铅印改为手刻蜡版油印,并重新从“第一期”开始编号,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中,共出长征专号28期(现存25期,其中号外1期)。1935年1月15日,《红星》报恢复长征前的连续编号,出版“第68号”一期。同年8月,长征红军进入川陕甘地区,《红星》结束使命正式停刊。

由于人手和物资的短缺,《红星》的办报条件十分艰苦,编辑部只有四五个人,报纸一度由铅印改成手刻蜡版油印,报名也不像现在这样严谨规范,而是有时用《红星》,有时又名《红星报》。捷报、扩大红军号召、英雄模范事迹宣传及卫生常识是《红星》长征专号的主要内容。《红星》报通过简短的消息和通讯,及时传播了红军长征路上一个又一个喜讯;持续关注白区及国际社会的新闻,积极利用无线电台抄收的新闻信息,将“蒋敌军队减员浩大”“日美冲突加剧”“共产国际第七次世界大会开幕”等国内外重要新闻传递到各支部队,为当时与外界处于隔绝状态的党中央进行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自然也成了红军官兵的“一架大无线电台”。

思想政治工作、作战经验介绍、群众纪律及少数民族政策宣传是《红星》的常设栏目和内容。毛泽东同志等中央领导非常重视《红星》对军队内部的思想引领工作。长征中油印的《红星》报每期头版都坚持刊发社论,这些传递党的重要方针政策的社论,大部分由中央领导同志撰写,其中周恩来同志写得最多,陈云、朱德、彭德怀、聂荣臻、王稼祥、张闻天等同志也多次撰稿(《长征号角〈红星报〉》,《新闻三昧》1996年第9期)。上述中央领导撰写的社论与各项政策宣传,如同“一个政治工作指导员”,在凝聚红军思想意志、指引前进方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征途中,红军总政治部的《前进报》、红一军团政治部的《战士》报、红二方面军的《战斗报》、红四方面军的《不胜不休》报以及中央军委总卫生部的《健康》报等也曾想法设法编印出版。此外,红军战士们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长征途中使用过手抄在大树叶上的“叶报”,传递战斗捷报和党委改组等重要信息;使用浸过桐油的木板,放进江水中顺流而下的“水电报”,宣传抗战胜利的消息。

标语口号向工农群众播撒革命火种

利用通俗易懂的宣传口号更易赢得民众的信任与支持。早在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时,毛泽东同志就认识到,“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和演讲,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进过一下子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4册,第129页)。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已娴熟使用各种标语宣传进行民众动员。长征开始前,1934年10月9日,红军总政治部下发的《关于准备长途行军与战斗的政治指令》中,专门提出“散发和张贴宣传品和在墙报上多写标语口号(居民的和告白军士兵的)”指示要求。

在党组织大力倡导下,长征中的红军迅速成立了“粉笔队”“錾刻队”等宣传队伍,通过石刻、木刻、粉刷、手写等多种手段,制作和书写标语口号,朱德、董必武、陆定一、潘汉年等领导干部也亲自动手书写。红军标语形式多样、题材丰富、简明易懂、生动幽默,不仅见证了那段风雷激荡的革命斗争历史,更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深邃智慧。除了“打土豪,分田地”“斧头劈开新世纪,镰刀割断旧乾坤”“拿下遵义”“突破乌江”等宣传中国共产党方针理念和行动目标的标语外,红军指战员还创造了“彝民们团结起来,不还租,不交债!”“反对国民党压迫与屠杀苗瑶小民族!”等宣扬民族团结的口号,号召群众团结抗战。

长征路上,国民党反动派四处散布红军是“共匪”,是“流寇”,甚至动用飞机散发传单,称红军打砸抢烧无恶不作。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党的宣传工作通过刷在墙上、刻在木板和石头上的宣传标语,并通过身体力行将党的方针政策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机结合,这既是红军与村民交流最简单而直观的形式,也是党和红军拉近军民关系、传播先进观念的重要途径,在扭转不利局面、凝聚人心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国外办刊向世界讲好红军长征故事

国民党不仅在国内制造恐慌,还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在国际大造“赤匪流窜”,所到之处“劫掠裹挟甚众”等舆论,歪曲长征意图,抹黑红军形象。对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对外宣传长征真相也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长征时期,共产国际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外宣传的重要阵地。但中央红军离开赣南时,原设在上海的秘密电台被国民党反动势力破坏,中共与共产国际的电讯联系暂时中断。战略转移中的中国工农红军很希望自己的情况能够通过共产国际传递到世界,也急盼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泸定会议后,受党中央委派,陈云同志到上海恢复被国民党破坏的党组织及与共产国际的联系,几经周折,于1935年9月抵达莫斯科。10月,他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上作报告,详细汇报了中央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几个月后,他在这一报告的基础上又增添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内容,以《英勇的西征》为题发表在共产国际的内部刊物上。1935年秋,陈云在莫斯科完成《随军西行见闻录》,1936年3月在法国巴黎《全民月刊》上连载,并在莫斯科出版单行本。

《随军西行见闻录》共4.5万字,以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廉臣”的口吻写就,描述了中央红军自江西出发直至胜利渡过泸定桥为止,历时8个月、途经6省、行程6000公里的传奇经历,是最早向世人介绍红军长征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和红军领袖的纪实作品。该书借“廉臣”之口,描绘了其由刚被俘时对红军的不信任到长征路上对工农红军心生钦佩的心路历程,并总结了红军能够获胜的原因:军心团结、民众支持以及中共领袖的杰出才能。《随军西行见闻录》为世界打开了一扇走近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的窗口,给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政策一记重创,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借力打力的精妙外宣策略。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我们党一直非常重视宣传思想工作,红军长征既是敌我双方战略、军心军力与武器的比拼,也是双方对时局与民心把握能力的大考。长征时红军的“笔杆子”经受住了时间洗礼,取得了新闻宣传工作的胜利,也对当下宣传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首先,新闻宣传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长征过程中,在党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红星》报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党中央关于局势的重要分析,在将党中央意志转换为全党、全军意志,凝聚广大群众意志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导向作用。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是长征中各类媒体导向正确的根本保证,也是党的新闻事业服务于国家与民族复兴大业的制度保障。

其次,新闻宣传工作要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长征胜利须臾离不开工农群众的支持。长征过程中,红军用旗帜鲜明的报刊文字与标语口号宣传党的主张,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巩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牢牢扎根在人民之中。长征的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力量,说明中国共产党必须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紧紧依靠人民来克服困难,赢得胜利。在新时代,新闻工作者要继续做好党的舆论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更应始终坚持以人民关切为关切,将其作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遵循。

最后,新闻宣传工作既要坚守国内舆论阵地,又要在国际传播中实现新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长征及其有效宣传,打破了敌对势力的国际封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的对外宣传工作也有新的职责使命,需要更大的担当和作为。面对复杂的国际传播形势,中国媒体既要主动出击,在国际舞台上积极主动地阐释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又要敢于亮剑,坚定不移地同歪曲中国政策、抹黑中国形象的不实报道作斗争,宣示我国政策和立场,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07日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民族政策的背景故事有哪些3

在变革中前行 在创新中跨越

——甘南教育事业发展纪实

记者 王清明 达藏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和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甘南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把思政课建设与各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以思政学科为引领、其他学科为补充的学科德育体系。

州政府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使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中小学生身心素质、艺术素养逐步提升,我州学生参加省级各类竞赛成效良好,“三全育人”格局基本形成,“五育并举”体系深入构建。2019年,州委成立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尽心竭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各级各类学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

与此同时,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把坚定不移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成功创建省、州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122所,全州语言文字达标校建设实现全覆盖,全州普通话普及率从2019年的61%上升到2021年的76%。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当做全局性工作、基础性事业来抓,以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八进活动”等为载体,掀起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热潮,“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更加深入人心。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投资力度

甘南州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使命,紧紧围绕“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突出“加快发展、深化改革、依法治校、从严治教”四大主题,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民族地区政策倾斜支持的新背景下扬帆起航。

教师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依靠,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甘南州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着力破解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难题。想方设法招录引进紧缺学科教师,目前全州教职工总数达到14272名,比2012年增加3358名;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对所有教师进行了全覆盖培训,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2015年以来,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资金1.76亿元、班主任岗位补助资金7324万元;新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1221套,改善了乡村教师住宿条件。加大教师职称评聘力度,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在限额内优先考虑乡村教师。

十年来,各级财政共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资金32.11亿元,实施了“学前教育发展专项”“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省政府民生实事”“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等项目。投入44.58亿元,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开始的全链条贯通、全覆盖保障资助政策体系,15年免费教育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全覆盖,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资助学生全链条贯通,7.17万名贫困家庭大学生享受7.17亿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州、县市财政自筹资金实施高中免费教育、农牧村学前教育幼儿营养改善计划和免保教费政策,从2017年起全部纳入“三包”政策,累计落实资金37.09亿元,受益学生127.23万人次。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特殊补助专项资金覆盖各学段,全州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失学。

在攻坚克难中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现了从“入园难”到“上好园”的跨越。2010年之前,全州共有幼儿园16所,在园幼儿4932名,教职工248名,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仅为13.5%。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南州把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作为补短板、调结构、促公平和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按照“三抓三促”的工作思路和“广覆盖、保基本”的工作要求,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在幼儿园建设、办园条件、师资队伍、保教质量等方面大力攻坚克难,全力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并探索政府主导的民族地区办园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动学前教育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2012年以来,投入8.27亿元,实施了幼儿园改造工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等项目,学前教育优质资源迅速扩充。近十通过招录(转岗)、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等途径补充2029名幼儿教师;在园幼儿达到26597人,幼儿教师2408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05%,较2012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实现了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教职工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优质示范园数、经费投入“六个翻番”。特别是农牧村儿童入园率的快速提高,有效解放了农牧村家庭劳动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脱贫致富。

县域均衡发展让更多孩子“上好学”。按照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师配备均衡化、教育管理精细化、教育质量优质化的工作思路,共计投入资金18.56亿元,实施了校安工程、全面改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教育现代化等项目,中小学生人均图书达到国家二类标准,仪器设备值均达到甘肃省标准,全州中小学实现了班班通全覆盖,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加大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力度,激励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9年,我州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卓尼县、玛曲县接受评估验收的时间比省上规划分别提前了2年和3年。2021年12月,临潭县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认定,标志着我州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开始向优质均衡迈进。

普通高中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州在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过程中投入1.67亿元,优秀初中学生考取优质高中的机会增多、渠道更加顺畅,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98%。在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12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实施“内地普通高中民族班扩招工程”,共招收我州少数民族初中应届毕业生667名,兰州新区舟曲中学招收我州学生6600名,再次拓宽了我州学生接受高质量普通高中教育的途径。通过高考“双记总分”改革,累计有4661名双语类学生进入普通院校,在此基础上,实施了少数民族紧缺人才涉藏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在省内普通高校首次单列了双语类专项计划。实施“千名人才培养计划”以来,定向培养双语类政法、师范、医学、理工、农林畜牧、水利、文化、旅游紧缺人才3927名。中央民族大学、西藏大学首次向甘肃省下达民考汉计划,改变了我州民考汉考生不能上最高民族学府的局面。高考录取人数从2012年的4772人增加到2021年的5757人,2021年高考录取率达到91%。

义务教育兑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面对农牧区部分适龄儿童少年长期失学辍学的历史性难题,州委州政府扛起教育扶贫的政治责任,举全州之力打响了控辍保学攻坚战,州县乡校四级联动,着力在摸清底数、比对数据、思想动员、劝返复学、分类施教、精准保学、跟踪巩固、常态长效上出实招下功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严之以法全面控辍,5624名失辍学生全部走进校园接受义务教育。立足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供学生上学而返贫的目标,把扶贫助学作为凸显教育公平、助推精准脱贫的民生工程来抓,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开始的全链条贯通、全覆盖保障资助政策体系,2012年以来,投入各学段助学资金36.51亿元,15年免费教育基本实现。

职业教育助力出彩人生

职教事业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甘南州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制定相关政策,科学谋划了我州职业教育发展蓝图。

近年来,投入职业教育经费4.1亿元,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加速发展。整合甘南师范学校、甘南州畜牧学校、甘南州藏族综合专业学校,按照高职院校规格新建了甘南州中等职业学校,2019年新校区建成招生。舟曲县在中组部的帮扶支持下,对职业中学提档升级,2019年升格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两所学校的建成完善了职教体系,使中职教育从分散小规模办学转向集中规模化办学,标志着我州中职教育进入发展新阶段。在办专业有学前教育、烹饪、工艺美术(唐卡)、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中药制药等31个,专业结构更加完整、布局更趋合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