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历史上不记前仇的故事有

2022-11-30 11:58 作者:喜欢看旧书 围观:

民间故事:一句玩笑引出的离奇命案,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喜欢看旧书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历史上不记前仇的故事有1

#传奇故事##民间传说##聊斋故事#

淄川县有个人叫胡成,他同街坊一个名叫冯安的,世代有仇。胡成家里有三个儿子都年轻力壮,而冯安家人少力薄,要来硬的,肯定斗不过胡成。于是,冯安采取了软的一套,故意往胡家走动,低头服小,装出不记前仇、愿意言于好的样子。但骨子里想在来往之中找到什么碴儿,来整胡成。那胡成呢,心里也知道冯安不一定怀着好意,表面上接待得热火,暗地里还是防他一手。

一天,冯安在胡成家喝酒。三杯下肚,俩人都有点儿醉醺醺了。胡成家境不宽裕,冯安就假惺惺地讲了许多关心话,说不久要帮助胡成找个能挣钱的活儿,等等。胡成知道这是空话,也接住话茬儿胡扯起来,他说:“穷,怕什么,要搞个百儿八十两银子,这可不是难事!”

冯安哈哈大笑:“老哥,在自己弟兄面前,你吹哪一门子牛!”“吹牛?”胡成装得正儿八经地说,“自己人,不用相瞒”,他放低了声音悄悄地道,“老实告诉你,昨天晚从东村回来,半路里撞上一个有钱的主儿,我把他一棍子打昏,扔进了南山的枯井里,整整三百两银子就归了我啦!”

“啊唷,老兄”冯安把头摇得象发浪鼓似间,“你这是说的醉活还是梦话?谁信你!”

那时,恰好胡成的妹夫郑伦,是邻县的富户,要托胡成在这儿买田买房子,有三百两银子寄弃在胡家。胡成就跑进内室,把银子一包包搬出来,打开给冯安看。冯安看到这么多白花花的银子,不由得不信。心里暗想:“好,姓胡的,这回你吃不了兜着吧。”面子上不露声色,敷衍着再喝了两盅,才殷勤地告了别离去。

一出胡家的门,冯安立刻赶到县衙门去告状,说胡成拦路抢劫,谋财害命,赃证俱在。县官是一个姓费的浙江人,读书出身,还不是那种胡涂虫。接了冯安的状子,派人把胡成抓来对质。胡成知道冯安上了他的当,露了假仁假义的馅儿,心中有底,不慌不忙地来到县衙大堂,供说是冯安诬陷,交代了银子的真实来历,并且说妹夫郑伦托他置办田产,前几天已经跟人家接洽过,可以找那卖主来作证。费知县把卖主找来一问,确实有这事。邻县离这儿不远,费知县又立即派差役把郑伦传来讯问,也证明胡成的供词不假。但是,冯安一口咬定,这犯罪的情况是胡成亲口所述。胡成也不得不承认,是醉后说了这几句玩笑话。

案情审讯到这里,本来已经很清楚了。可冯安心犹不甘,还是呶呶不休说胡成不可能自己诬赖自己杀人。费知县是个精细人,为了让原告心服,派了几个差役到南山枯井附近去查勘一下。差役们心里认为这位老爷太多事了,案情那么清楚,还要查勘什么呢?可他们又不敢不去,到了南山枯井边,随便地伸头一看,嘿!枯井里真有一具尸首倒扑在那儿。这会儿差役们不敢怠慢了,由一个人飞奔回衙报告老爷,其余的都守在井边,不准闲人近前。

费知县闻报以后,也觉得很突兀,思谋了一会,带着胡成冯安,坐轿子来到南山。费知县命令,叫用绳子缒一个差役下井验尸。差役上来报告:井底确有一具男尸,无头,还没有腐烂,是扔下去才一两天的样子。这时候,胡成在一旁号哭起来了,随口编造了一句话,怎么井底下真会有尸体呢?费知县亲自到井边望了一阵,捋着胡子沉吟了半天,叫把胡成带到面前喝问:“你说是醉后玩话,这枯井里怎么会有死人的?分明是你杀人图财,毁尸灭迹!”

胡成跪在地上无词辩解,只能号哭着叫冤枉。费知县发怒了:“确有证据,还叫什么冤枉?给我先打他二十个嘴巴!”这时候,周围村子里的老百姓都赶来看热闹了,远远地站成一个圈,在那儿交头接耳地议论。

费知县看打完了胡成,高声下令:“胡成杀人有据,把他铐起来送死牢监禁!”接着,又把差役叫到跟前吩咐:“尸体暂时不要起出来,枯井周围三丈以内,不准任何人进入。同时鸣锣通知各村,让死者的家属到县衙门来投状报冤。”说完,就回衙门去了。

到了第二天,有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哭哭啼啼到衙门来告状,说自己是枯井里死者的妻子。她道:我文夫何甲,前儿晚上带了三百两银子到外地去做买卖、不想被胡成杀了,扔进了枯井,要大老爷替我伸冤。”

费知县和颜悦色地问:“那枯井里是有一具尸体,看来确是胡成所杀,可是,不见得就是你的丈夫啊!”

“是的,一定是的,我丈夫正好是前晚上离的家,又正好带着三百两银子,请大老爷把尸首起上来一认就知道。”

费知县命人带着胡成和那妇人一起来到枯井边,命令把尸体搬上来。那死者的妻子不敢走近尸体,远远地看了一眼,号叫着说:“是的,是的,那身衣服就是他的,肩膀上那块补丁还是我缝的。”

费知县点点头说:“好,既然认清楚了,你也不要太伤心,好在凶手已经抓到了。但是,死者的尸体还不全,你暂时回去,等找到了你丈夫的头,就可以结案上报,杀了凶手抵命。”

他又回身喝问胡成:“你把何甲的头藏到哪儿去啦?快快交出来!”

胡成流泪满面,磕着头正要申辩,费知县却不容他说话,命令差役:“押着他去取来人头,到衙门听审。”

可怜胡成到哪儿去找人头呢,转悠到天黑,还是空手而回。

第二天,费知县又把死者家属传来,开堂审问胡成:“你为什么不把人头交出来?”

胡成无话可答,又不敢喊冤枉,只是哭着磕头。费知县发火了:“看来不动大刑,你是不会老实的,把夹棍拿来!”“咣哪”一声,差役们把夹棍扔在堂前,把个胡成吓得魂飞魄散。费知县又拍着惊堂木喝问:“人头交不交?”

胡成瘫倒在地上,连声说:“交,交,我,我再去找。”

“看来你杀人的时候心急慌忙,不知道把人头扔到哪儿去了,是不是?”

“是,是。”

“没有人头,不能结案,你杀了人家的丈夫,还要累人家妻子出头露面上公堂,真是可恶!”

费知县气平了一点了,又十分同情地问那妇人:“你有没有儿女啊?”

“没儿没女,就我孤零零一个。”“你丈夫有什么亲人吗?”“只有一个堂房叔父何老三。”费知县叹了一口气:“可怜,可怜,年轻轻的就没了丈夫,又没有亲人,今后怎么生活呢!”

妇人听着感动地哭起来,抽抽噎噎地求大老爷施恩。

费知县说:“胡成杀人的罪已经定了,只要找到人头,就能结案。结案以后,你可以快点儿再嫁人,免得受冻挨饿。”

妇人更加感激了,连连叩头称老爷是青天。费知县又叫书办当堂写一张告示,要各村老百姓帮着寻找胡成丢掉的人头,谁找到,赏银五两。告示张贴出去了,才吩咐妇人好好回家休息,胡成上了镣铐收监。

第二天大早,有一个汉子到衙门来报告,说他在南山脚下找到了何甲的人头。费知县一听十分高兴,马上升堂叫传何甲妻子来辨认。一点不错,正是何甲。那汉子原是何甲同村的,名叫王五,当时高高兴兴领了五两赏银下去了。

费知县又叫把何甲的堂叔何老三找来,对他说:“何甲的案子已经可以结束了,上报批准以后,就要胡成抵命;你那侄媳妇,年纪轻轻,无依无靠,应该让她早点嫁人谋生。今后上头查询时,由你代表死者家属来答话。”

何老三是个乡巴佬,怕跟官司粘连,忙推辞说:“何甲又不是我的亲侄儿,平时很少来往,我不能管,还得要他老婆出面。”

费知县拍着桌子不答应,又十分关心地对何甲老婆说:“看起来,离开了公堂,你要嫁人就会受到何老三他们的阻拦,今天我老爷作主,当堂把你许配给人!”他叫差役去对堂前许多围观的人说:“谁愿意娶这个女人的,可以提出来,老爷为你们作主。”

不一会,果然有一个人上堂来叩头,说他愿意娶那个妇人。费知县一看,原来是刚才找到人头领去五两赏银的王五。

费知县不觉暗暗点头,他又满面春风地问那妇人“这个人愿娶你,你可愿不愿嫁他啊?”

“大老爷为我作主,我什么都听老爷吩咐。”妇女低着头回答。

好,好,好!事情就这么办!可是,我还要问你一句话,你可知道,真正的杀人凶手是谁?”

这句话一出口,堂上堂下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凶手是胡成,谁都清楚了,怎么还要问呢?那妇人更是愕然了:“是,是胡成啊!”

“不!不对!”费知县镇静地、拉长了声音说,“真正的杀人凶手——是你!是你和王五!”

妇人和王五吓得浑身发抖,话都说不清楚了:“不!不!冤枉,冤枉!”

费知县命令堂下听审的人走近一些,然后他一句一句地说:“我早已断定了,只怕万一有错,所以到今天才揭露真相。”他问妇人,“尸体还在井里,你怎么会确信一定是你丈夫?这就说明你早就知道你丈夫已经死了,尸体正在枯井里。你家里很穷,丈夫临死还穿着破衣服,哪里来的三百两银子?”

他又对王五说:“我出了找人头的告示,你又不是神仙,怎么会在一个黑夜里,到南山脚下去找到人头?这是因为你们想早点儿结案,早点儿成亲,所以你才着忙地交出人头,又着忙地表示愿意娶她。事情不是很明白吗!”

王五和那妇人面面相觑,无话可说。费知县又下令带下去分别讯问,两个人互不摸底,结果都吐露了真情。原来,那妇人和王五很久前就有私情,谋杀了何甲,把尸体扔进枯井,砍下头来埋在山脚下,为的是不让人辨认出死者是谁。想不到恰好胡成对冯安编造了那段话,王五他们想借此推掉罪责,结果还是被费知县运用智谋侦破了。


最后,费知县传胡成来当堂释放,对他说:“我只责打了你二十下嘴巴,为的是惩罚你随口编造谎言。”他又把冯安传来,也责打二十下嘴巴,说:“你凭胡成自己所说的话来告发,虽然差一点冤杀胡成,却不能算你诬告。但你的动机是为了报私仇,所以也应该惩罚你一下。”

这个故事中费知县折狱破案,用的是层层推理的办法。胡成的三百两银子有证有据,可见井底无头尸首与他无关,但是如当场判定,这一无头案将没法查清;尸首深藏井底,何甲的老婆就肯定被杀者是她丈夫,可见何甲老婆至少是凶杀的知情人,但是如立即点破,案子还很难查清;悬赏寻找人头、温言安慰妇人,使杀人者自己送上门来;当堂批准再嫁、表示案情已结,使王五和妇人的奸情自我暴露。摸索犯人最可能的思想发展规律,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象用兵、象下棋那样,欲擒故纵、伴作痴呆,终于使案子的真相大白。


每天不断更新古今中外小故事,有喜欢此类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或者点赞收藏;您还可以长按点赞,这样就可以强力推荐此文。

多谢观看,谢谢您的支持!

历史上不记前仇的故事有2

不记前仇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5回:“今不记前仇,不避祸患,又来苦口相劝。”

不记前仇,指一个人不计较对别人以前的仇怨,任人唯贤。

《镜花缘》是由清朝著名小说家李汝珍所创作的百回长篇小说,它是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齐名的作品。

作者以神幻诙谐的笔法,描绘出了一幅绚丽斑斓的天伦彩图,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整个故事主要描写了百花仙子因女皇武则天在严冬乘醉下诏要求百花齐放,被罚贬到人世间,从而在人间发生的许多委婉曲折的故事。

成语“不记前仇”就出自于该书。

每天学习一个成语故事, 读史明智,长知识。

熬夜费灯,码字不易,请读者加个关注吧!

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哦! 发现错别字请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给我!

历史上不记前仇的故事有3

三叔是个石匠,有一身用不完的力气,年轻的时候抡起大铁锤,嗨哟嗨哟能砸一整天,回到家呼呼大睡,吃一点食物第二天立即就满血复活,他有一米七的个子,在他们这一辈算是鹤立鸡群,人也长得帅,说起话来声若洪钟,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但他这人很奇怪,打石头的时候整个人如天神下凡,感觉一拳能打死一只老虎。只要放下铁锤,回到生活中却总是被村里人欺负。被村里男人欺负也罢了,还被女人也欺负,被他老婆欺负,真是人见人欺,欺负完了还会被人说是个"没用的人"。父亲这边的亲戚,谈起他来都唉声叹气:哎,太老实了!

在我们那儿,老实就是没用;太老实,就是太没用。

见过世面却胆小如鼠

三叔并不是没见过世面,年轻的时候抡铁锤,靠一门手艺走家串户挣口饭吃。后来石匠不吃香了,他就去到另一个城市做生意。因为不懂得算计(现在讲究诚实守信做生意了),几年做下来,几乎没怎么赚到钱,但好在挣到了一个老婆,即我的三婶。

三婶是个很漂亮的女人,这在我长大后她已经60多岁时还能看出一些风采。三婶可能当时被我三叔的外貌和憨厚给吸引了,但嫁过来后,才发现三叔太老实太没用了。

三婶与她嫂嫂不和,她母亲去世时,嫂嫂以她是泼出去的水为由不让她分家产,三婶本来也没打算要家产,因为农村里的女儿本就没有分家产的权利,但实在受不了嫂嫂的气,两人就打了起来,她哥夹在中间不好做人,结果她嫂嫂把自家兄弟喊来,不但打了三婶,还冲到了三婶家里,把她家的锅和灶都砸了。

砸锅毁灶这是很大的侮辱,意思是要断人家的炊烟。三婶又哭又闹,握一把菜刀让三叔砍死对方,但三叔握着一把菜刀双手发颤,最后看到对方那么多人冲到自己家里来时,还吓得躲起来了。四叔在外面打工,听说这事特意赶回家,拿把菜刀要砍死对方全家,被三叔死命抱住。我们都想不通,同样一个爹娘生的,为何兄弟之间的性格差别会这么大。

因为那次打架的事情,三婶对三叔彻底失望,认为他是这个世上最没用的人,在给三叔生下两个孩子后,就外出打工了,很多年都没有回来过。

还从来没听过哪个男的结扎

三婶在生第二个孩子时,赶上了那个年代的计划生育。村干部接了上面的命令,可能是那时候上面的政策太严了,他们压力也很大,摇身一变都成为了如今抗日神剧里的特务一般,三日两头就带着乡里的干部来村里抓人,人没抓到就抄家。

那时候我家住在三叔的外头,镇里来人抓人时总要先经过我家,所以我经常成为通风报信的"哨兵"。每当我看到浩浩荡荡来一群人,就知道大事不好,然后拔腿就跑。我第一次去给三叔报信,三叔正在田里耕田,一听说乡里来人了,三叔吓得从水田里三步并作两步往岸上跑,然后一溜烟钻进山里,半天不敢出来。

被吓了几次后,三叔胆子变小了,他打电话给三婶,让她回来结扎。三婶一听就来气,没好气地回他:"要结你去结,我是不会去结扎。"

本来这是一句气话,没想到三叔却当了真,回来跟我父亲商量,说他去结扎算了,省得这些人总是要来抓他,甚至还可能会抓三婶去。三婶体质弱,结扎做手术对她身体不好。家里两个姑姑一听急了,从嫁到外地的远方特意赶过来,劝他千万不要结扎:

"方圆几十里,还从来没听过哪个男的结扎。"

三叔却说:"我身体强壮,动一次手术还行。"

姑姑气得眼睛里只有白没有黑:"哥你咋这么没用呢?你去看看家里养的鸡和猪,在阉之前都很雄壮,阉完之后是什么样子?"

姑姑并不知道男人做结扎手术和阉割其实是两码事,但好在谁也不明白二者的区别,所以聋子听了哑子解释一般的,就接受了这个说法,这也让三叔在死之前一直还保持着山一样伟岸的身躯,和牛一样的力量。

有着祖传秘方但从不收钱

三叔出去打过一段时间短工,在工地上挑水泥,他这样的壮汉能吃能睡,干起活来不偷懒,有十分力气会使出十一分,多出的那一分是送给队友的,所以跟他搭档一起挑水泥的老汉很喜欢他。

老汉已经60多岁了,命运十分坎坷,到老了还出去打工是因为儿子赌博欠了巨债,在工地上赚钱来得快,加上农民做了一辈子力气活,还能挑得动,只是人老不以筋骨为能,每天收完工后总是腰酸背痛。三叔看到老汉不容易,每次挑水泥的时候,都让老汉把绳索尽量套到他这一头来,这样老汉就会轻很多。

尝尽人间冷暖的老汉感动不已,在三叔要回家的时候,告诉了他一个治疗跌打损伤的祖传秘方,这个秘方尽是农村里很常见的一些中草药,找好配方搭配好比例,效果很好。后来村里一位农民工被工地上的石头砸伤了脚趾骨,送到医院要住院,至少要花好几万,那人舍不得花钱,回到家找到三叔,三叔找了2副草药,那人敷了半个月就能下地干活了,对方千恩万谢,买了烟酒过来感谢,三叔觉得对方生活不容易,硬是不收。

这件事破天荒地没被村里人当成"没用",毕竟每个人都可能遇上这样的问题需要三叔帮忙,后来村里确实还有几个人遇到跌打损伤,都是三叔用几副草药给治好了。包括那个砸过他家灶和锅的三婶姐夫,在一次摔倒后,他也不记前仇地给他送去了药。

但是三叔习惯性的善良,总会有一些让村里人觉得他没用。比如那次打工回来,他怀揣着几百元现金坐火车,在火车上遇到一个年轻人讨钱,说自己是大学生,钱包被人偷了,没钱回家,恳请好心人资助10元钱吃碗饭。三叔想了想,就抽出100元给了对方。事后,他跟我父亲说,因为当时我也在读大学,看到那人就想到了我。

我被他这句话给感动得想哭,我没有告诉他可能遇到了职业骗子,好在村里人大多数见识也不广,所以只有少数人知道这事后,会说三叔是个没用的人,被骗子很轻松就骗走了血汗钱。

新二十四孝的标杆

三叔的没用还体现在赡养老人上。爷爷奶奶都活了80多岁,村里人都说,如果没有三叔的细心照顾,爷爷奶奶至少要少活5年。

一些喜欢看电视的人说,方圆几十里找不到像三叔这么细致的人,他的事迹甚至可以入选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人物,用来教育当今不赡养父母的狗崽子。

有点文化的人了解他的事迹后,还说他是新二十四孝的标杆,如果要编写新二十四孝的故事,他一定能入选。

但这些话都是村里老人说的,按一些年轻人的观点看,三叔是因为没用才这样的,你看那些有用的人,要么出去赚大钱了,要么当大官了,谁会窝在家里照顾老人?三婶知道后,也打电话来骂三叔:你个没用的东西,你看你弟弟就知道出去挣钱,人家只要每个月付钱回来就行,啥事都不用做。你要有用的话,也不用你这蠢子来孝顺老人了。

三叔这次却硬气得很,梗着脖子在电话里吼:"娘老子爷老子生我养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我又不缺钱用。"

确实,这时候他的子女都长大了,都能挣钱赡养他了。但三姑父却是个小气人,他总觉得三叔赡养老人是为了拿老人的钱,因为我们晚辈去看望爷爷奶奶都会给点钱,所以三姑父每次来都阴阳怪气地问,爷爷奶奶平时接的钱到哪儿去了。

三叔罕见地发了大脾气,并承诺以后不用兄弟姐妹出赡养费了,"老子一个人养,我一个人也能把爷老子和娘老子送上山。"

后来在众多人的劝说下才停止了争吵,虽然大家一起出钱,但真正出力的却只有三叔和嫁在近处的一个姑姑,其他人要么在其他地方安家,要么在城市里做事,回来得很少。

三叔身体很好,力气大,在奶奶还能行动的时候,他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回来做饭菜,中午吃前天晚上的剩饭剩菜。后来奶奶也病倒了,他在子女的支持下,不再干农活,专门伺候两位老人。

每次吃饭的时候,他都是把爷爷奶奶扶着坐起来,用枕头塞在他们身后,然后一个勺子、一碗饭,像大人喂小孩一样地,一口一勺,两人轮流着来。喂完饭后把他们扶着躺下,再自己吃。

没用的人是个好人

有邻居过来串门的时候,他还会很自豪地说:"我爷老子娘老子很能吃,身体还好得很。"有些看到后就会啧啧赞叹,说三叔真孝顺。也有人看了后会说反话:"哪有你这样伺候爷娘的?你看那谁谁谁不都是卧床没多久就身体烂了,三个月不到就死了,你都伺候5年了,你爷娘身体这么好,你还得伺候多久啊?"

他听了后怒目圆瞪:"那哪能行?那不是畜生吗?我不会这样,我身体好,我还能伺候我爷娘好几年。"

但就像农村老人经常说的那样,人不能说好话,给小孩取名要叫"狗伢子"这样的贱名,人的身体也不能老是夸,最好得经常说"我越来越没用,一点事就记不得了",60多岁的三叔经常挂在嘴上说的"我身体很好"给他带来了霉运,在奶奶去世后一年的某天,他在低头扶爷爷坐起的时候,突然脑溢血去世了。

多年没有回来的三婶得知消息后赶回了家,在送三叔上山的时候,她哭得惊天地泣鬼神:"你这个没用的东西,要你别这么劳累,你偏要犟;要你别待在这个劳苦的山里,你却偏不听,现在死了好了,啥都不用想了,你这个没用的东西……"

但这次,村里人却没有一个说三叔没用,他们说得最多的都是:

"老三这一辈子,跟谁都没红过脸。"

"是啊,他总是在帮助别人。"

"在孝顺爷娘方面,我们方圆几十里没有谁能比得上他。"

"是啊,老三是个好人。"

文:谷子 图:来源于网络

我是谷子,出身农村,曾谋职帝都,做过媒体,现居南方某城市,经常写点乡村文字,如果你对乡村故事感兴趣,欢迎关注。

更多乡村文章:

乡村人物|徒手打退10几个拿武器的流氓,邻居爷爷曾经应是大人物

乡村人物|理发的狗跛子

乡村散文|怀念我家的那头老水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