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我给大家说说(给大家说说你的读书方法)

2022-10-25 12:36 作者:余味阅读 围观:

两个方法教你避开阅读误区,科学、高效阅读:《樊登读书法》,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余味阅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给大家说说(给大家说说你的读书方法)1

今天是2022年5月29日。

晚上好!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樊登的作品《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的阅读心得。

作者在这本书中主要分享了他的讲书方法和读书方法。而今天的文章将围绕后者展开。

01沉浸式学习VS观光式学习

这两个概念是什么意思呢?拿旅游来打个比方,如果你在旅游前首先制定一个目标,比如你希望体验上海弄巷里的风土人情,那你会选择住当地的民宿或者住在当地的朋友家里,了解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周围有哪些好吃的馆子,人们聊天的话题有什么不同。这样几周下来,想必你对上海人街头巷尾的生活气息一定非常熟悉,这就是沉浸式。

而观光式就是,你决定要去上海旅游,于是制作一个清单打卡各个风景名胜。往往是这个还没逛完,就必须赶往下一个。这样几天下来,你可能还是不知道上海的风貌是怎样的。

那么这两种类别体现在我们的学习中又有什么不同呢?比如我背单词,在一周以前,我一直都采用的是观光法——出现一个单词,潜意识判断“我到底认不认识这个单词”,然后就直接看它的汉语意思。然而,上一周我突发奇想把应用市场中所有不收费的背单词软件都下载下来——占满了我两页屏幕。最后筛选只剩下三个。其中我发现了一个很好用的软件,推荐给大家(绝对不是广!只是我背单词这么久突然发现还有这样好的软件),就是“扇贝单词英语版”app。如果你有背单词的习惯或者你打算开始背单词,都推荐你尝试一下它。

它就运用了沉浸式学习法:出现一个单词,你首先通过下面的例句回忆它的中文意思,然后才能看到汉语。

多了哪一步?只是“主动回忆意思”这一步,你就会发现学习效果大为不同。事实上,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无论是费曼学习法还是目标学习法都非常强调这一步。

费曼学习法认为,主动的回顾是一种反馈。通过这一步你能了解自己知识的边缘,懂得能力的界限。而这才是学习开始的地方。你知道自己被什么卡住了,这时再次回到原材料重新学习,你的收获会更大、记得会更牢。

目标学习法认为,明确学习目标是高效学习的重要条件。而提前自我检测会让我们潜意识树立学习目标,同样也是提前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在后面的学习中才能有的放矢。

总的来说,提前检测是为了明确接下来的学习目标。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学习,还适用于读书。

在读一本新书前,不妨先问问自己:这本书是什么领域的?关于这个领域我有哪些已知的知识?我想从这本书中收获什么?你会发现,你的阅读过程更加集中,不会像一盘散沙一样。你不是在观光似地逛过一些独立的句子,你非常明确自己想获得什么。因此,你会沉浸在书中,找到自己的阅读重点,把握这本书的逻辑框架。

我们一直在强调,不能跪着读书。观光式读书最大的弊端就是你觉得自己陷在众多知识点里,你不能把握住它们。而书是读不完的,这也可能带来一味强调数量、却不知自己在读什么、读的书有什么用的问题。而沉浸式读书让你首先了解自己的知识程度、阅读需求,带着问题找答案永远是最快最好的方法。

02划线读书无用法

我们人的记忆活动是两个过程的集合——储存和检索。很多人在阅读时都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喜欢用勾画来强调某些内容,并以此代替储存信息。

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划了很多线,就觉得自己好像记住了。其实并没有。你并没有将这些勾画的内容储存到你的大脑里。

那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当然有,下面我推荐两个。

第一,做思维导图。

你可以使用“幕布”app或者其他思维导图软件制作。

在思维导图中,你可以梳理出这本书的骨骼框架,或者按照各级标题把重点内容简略地补充在分支后面。有科学研究表明,围绕同一种信息同时创建视觉和文字这两种记忆是一种非常好的利于理解和长期记忆的方式,做思维导图就实现了这一点。

做思维导图主要有两个好处:

  • 你在组织内容和整理分支的过程中明白了内容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 识别出你知识中的“间隙”,也就是那些隐藏的很深的知识漏洞。这一点非常重要。

但是切记:任何方法或者工具都只是手段,千万不能流于形式。如果将大量时间花在怎样让思维导图更加精美或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根本没有思考,这都是没有意义的。重点是,我们在整理、分析和组织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掌握脉络。

第二,卡片记忆法。

其实有一本关于卡片读书法的书籍,我打算之后再读。这本书就是flomo这个软件产生的最初灵感。(大家也可以去下载一下,写生活和情绪碎片或者灵感瞬间、读书笔记都可以)。储存新信息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和旧的、我们已经掌握的信息联系起来,于是产生一种方法——卡片式读书笔记法。这个方法是指,我们在读到一段很精彩的内容时,你很想勾画,你首先要思考我为什么想把它勾下来,它好在哪里或者我有什么感想。再简短地把这些想法写在软件、文件夹或者笔记本里。

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你读完一本书后,你会惊叹于自己竟然有这么多灵感和想法。这些想法是你真正的收获,是那些勾画的句子所远不能比的。而且你还可以把这些收获分类整理,常拿出来看看,这就是回顾那本书很好的方式。比如,我就分为“关于投资”“关于情绪”等等小节,这是我自己的知识体系。

此外,你在写感想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你把新信息和旧信息联系起来思考的过程,这样的连接会让你印象更加深刻。

但是,我在实践后,发现有一个问题:有时候感想太多,或者想让自己多写一点,结果等回到书中内容时我的思绪已经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这不利于阅读的连贯性。

所以,我想到的对策就是:尽量简洁写下感想或者思考,甚至可以用词语或短句,不限形式。当然其实这也倒逼我现在比以前想勾画的句子变少了,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筛选过程——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想勾画的内容都没什么价值,可能是浅显的鸡汤或者一些不能帮助我们改变的话。把握那些最有价值的内容也是一种需要慢慢培养的能力。

结语

受篇幅限制,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下次有机会,我会穿插着继续和大家分享其他的读书方法。

希望我们都能避开误区,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使学有所获、读有所得,让我们短暂忘却现实的喧嚣,沉浸在阅读的美好和精彩当中吧!

祝开卷有益!

如果你喜欢我的内容,点个赞吧!新人作者非常需要你的支持~

谢谢~

我给大家说说(给大家说说你的读书方法)2

小时候家长经常鼓励孩子多看书,那个时候是因为没有其他的消遣。如今经常看书的人和不看书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有个朋友喜欢看网络小说,其他类型的书看得比较少。虽然这个朋友早已经成年了,但是聊天的时候,重复最多的话就是“为什么”。成年人喜欢问为什么和小孩子还是有区别的,小孩子更多的是好奇,想了解更多。至于成人为什么经常问为什么,如果不是专业问题,那就是无知和懒惰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会懂得所有的知识和原理,包括上了大学,也不代表你全面了解了专业。但是我们会有一定的积累和一定的方法去寻求解决未知领域的答案,会去思考,而不是只会问为什么。如今网络已经很发达,不懂的东西可以搜索一下,很多简单的事情可以很快解决。把网络能解决的问题不问别人也是一种尊重。这说明不爱看书的人对知识是不主动的。

还有一个人,不是很喜欢看书,但喜欢思考。这个人的思考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智慧,反而有了更多的苦恼。他总是担心事情做不好说话不到位,未来怎么办?复读好还是工作好等等。这个人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总是处于纠结中。这种人就是典型的读书少又想得多的人。建议他可以先把经手的事情一件件做好,看书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看书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会让你理解更广阔的世界。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诸如等等,培根的话还是比较贴切的。

当然,社会经验会带给我们启发和成长,但读书可以让我们更能受到这些启发。读书也让自己的心态能够平静下来,如今网络的浮躁让大家都比较冲动。

这个社会的资源比以前都更透明化,不同层级不同积累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读书则是这么一个自我升级的方法而已。

你喜欢读书吗?你周围有没有一些喜欢读书的朋友呢?欢迎留言说说你对读书的看法吧。

我给大家说说(给大家说说你的读书方法)3

封面图 |《平凡的荣耀》剧照


:网上很多人聊内卷,说「压力大,很迷茫」,也有很多人聊读书,说「迷茫的时候就应该去读点书」。想请教冯叔,您觉得读书能破内卷吗?


冯叔:先说说内卷,我也看过一些关于这个词的解释。说白了,其实就是过去说的「窝里斗」、「互相踩」。一个「屋子」不大,但是进来的人越来越多,资源越来越有限,于是「你折腾我,我折腾你」,折腾的结果是大家普遍更差了。当然有「文雅」的解释,但通俗理解,我觉得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在内卷比较严重的时候,有些人想要退出竞争,想躺平,「爱怎么着怎么着,我就这样了」。显然,躺平的想法是一种被动的生活态度,而不是积极的生活态度。


当然,现在大家在网上说躺平,实际上每天该上班还在上班,该努力依然在努力,只是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压力,比如住房、医疗、子女上学……多少表达出一点无奈,以躺平自嘲。嘴上喊着放弃了,其实行动没放弃。


面对内卷,重要的还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方法。


比如说,大家通常想的办法是勤奋,认为「只要我比别人更努力,我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但是,依靠勤奋是不是还可以胜出?我觉得,勤奋首先是一个态度,其次,勤奋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简单的勤奋,一类是聪明的勤奋,也可以称之为「有差异性的勤奋」。


什么是简单的勤奋?比如说,一个行当,本来就十个人,现在又来了五个人。这个时候,你要是还跟其他多数人一样地办事情,和其他人相比没有差异性,不去增加新的能力,只是简单地勤奋,每天闷着头加班,那么,在这十五个人里边,即使勤奋也会很被动,不定什么时候,你可能就被比下去了。


但是,如果说你们原本十个人,现在又来五个人,竞争更激烈了。这个时候,你勤奋一点,去学习或者选择一个新的有差异化的能力,建立起一种跟别人不一样的能力,即使再来多少人,怎么内卷,其实你也是不用怕的。


所以,要建立一种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能力,这很重要。有了差异性,在内卷的时候,你依旧能找到新的发展空间。


《大宋少年志》 | 多读书总是好的


再说说读书,我觉得现在大家把读书太当回事了。经常有人问我「你最近在读什么书」,但从来没人问「你最近在吃什么饭」。在我看来,吃喝拉撒、呼吸、走路、读书……这都是活着的标志,一个人只要活着,就得做这些事。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正常的人每天都应该读书。


我觉得,读书首先是人的一种生命状态,既然活着就得做这件事,其实就没必要过度强调。


至于读书能不能克服内卷?我觉得,内卷时需要读书。


首先,读书也是一种「有差异性的勤奋」,通过读书来换个跑道,增长技能。


比如说,我原来是个码农。但码农们太内卷了,我想去跑市场。我就得去看书,去学习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去服务客户。


在转轨、转型的时候,读书能赋予你新的能力,尤其是技能上的能力。这是读书可能帮助我们摆脱内卷的一个地方。


其次,读书能让人愉悦。


内卷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大家压力大、焦虑、不开心。读书能让我们的思维换个频道,让人对生活产生一种新的感知和判断,同时释放我们的想象力。


比如说,你在烦恼时读一本讲火星的书,想想未来移民火星可能是个什么样,眼前的烦恼可能就没有了。一高兴,精神状态就改善了。哪怕在压力大时读点鸡汤类的书,也能够稍微舒服一点。


精神状态好了,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别人都紧张时你不紧张,别人着急上火生气了你也不生气,自然而然地,你的沟通能力会加强,你跟同事的关系能更融洽,甚至还能开导别人,难以解决的事,你也能和大家交流分享,也可能你们就一起把问题给解决了。最后,你在工作当中就会比别人更顺利,甚至说,在内卷的过程中你更有竞争力了。


另外,读书也有点像吃药,不同的书有不同的功效。有些药是救命的,有些药是治病的,有些药是养生的。书也是如此。不能笼统地说读书,关键要看你读什么书。


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也有郁闷的时候,郁闷时我喜欢看哲学和历史类的书。这时候我就不会看工具类的书。郁闷的时候看一本教人写代码的书,肯定不行。


看历史能让人更通透,而哲学总在让人思考一些终极命题,人跟宇宙的关系、生死苦乐、人生的意义……哲学对这些问题会有一些解释。看这些书,视野会更开阔,然后你的想法也许就会跟以往不同,人会变得更自洽。


所以我觉得,无论内卷还是不内卷,人都应该读书,它跟吃喝拉撒、睡觉、走路……是一样的。此外,要根据自己此时此地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书来读,这一点也很重要。


图片来自网络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