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故乡穷的说说(想故乡的说说)

2022-10-25 12:28 作者:重情重义水浒传 围观:

家乡的变化,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重情重义水浒传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故乡穷的说说(想故乡的说说)1

#说说我家乡的变化#我是八零后的,那时候家里穷!现在也不富!以前人比较纯朴,现在都变了!房子越修越好,就是没人住!家里都是老弱病残的。年轻人都在城市里!

故乡穷的说说(想故乡的说说)2

今天抄书第16天。#挑战31天练字打卡#​

秋风带来了些许忧愁,在傍晚下起了淅沥沥的小雨,敲打着落叶,轻声细语地述说着故乡。

一场秋雨一场凉,城里凉风落叶伤。远在他乡多少客,归期未到已思乡。

《秋浦途中》唐·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公元844年,杜牧被贬官,在山路上正遇上一场下个不停的萧瑟寒凉的秋雨,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不由自主地仰头看着天上的鸿雁问道:来时经过了我的家乡杜陵吗?

生活所迫,远赴他乡,在绵绵不绝的秋雨中,最容易想到了故乡。

虽然如今城市的快节奏生活,让回家慢慢地成为了一种奢侈,我们也都渐渐地陌生了家的味道。但城市只留得下我们的青春和泪水,却留不下我们想家的心。

故乡这个字眼,你喜欢也好,讨厌也罢,这一片拥有着你成长全部记忆的土地,总能让你生出落叶归根的安定感。你会发现走过那么多的地方,最圆的月亮还是在家的方向,而有家人的地方才是家。

现在中秋佳节将至,回家过中秋,始终都是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念想。或许我们一口月饼都不会吃吧,但看见它,就好像明白了中秋节的意义,有团圆才有家的味道。

#你见过最孤独的一句话是什么#​#如果你老了,你是住城市还是农村#​#说说你的家乡有哪些美食和特产#​

故乡穷的说说(想故乡的说说)3

作者:老褚 来源:美篇App

我的故乡——褚厝,是南安市码头镇的一个小村落,它坐落在唐代诗人欧阳詹故里的高盖山东麓,村的东南方向约两公里处有一座大型水库叫山美水库,村西边二百米开外有一条富涵诗情的溪叫诗溪。

我爱故乡的诗溪,虽然故乡的诗溪没有什么特别,它没有武夷山九曲溪那么闻名遐迩,溪面上那座桥也没有惠安洛阳桥那么名震寰宇,但它毕竟陪伴我度过了少年的时光,在我脑海中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童年时代的诗溪,环境幽雅恬静,景色美丽如画。清澈的溪水由北向南缓缓而流,宛如一条绿莹莹的缎带,轻轻地荡漾着诗意般的涟漪。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永贞桥是我小时候心目中最大的桥。它横跨诗溪,连接东西两畔,默默地承载着来往过客;在桥的东西两端各矗立着一座毡帽式桥亭,显得别致而养眼;西边桥头有一所学校——码头中心小学,我小时候就在那儿读书。

桥下方不远处有座拦水坝叫洋园坝,坝下的东侧有片金黄色的沙滩,是个天然的采沙场,周边的人们建筑用沙和褚厝瓦窑厂的用沙都来自那里。我也曾去那里挑过黄沙。

诗溪两畔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茂密的草丛、艳丽的野花、翠绿的竹林、还有那郁郁葱葱的树木……一年四季绿荫成趣,鸟语花香。微风拂过,野草小花随风摇曳,绿竹林轻轻地摇摆,发出“沙沙”的响声,美妙极了。在那阳光明媚的日子,鸟儿林中叫叽喳,蝴蝶花间舞翩跹,知了树上鸣吱吱,蜻蜓低飞穿梭忙,一派生机盎然,让人赏心悦目。

平常时,溪边有几块石墩相间露出水面,明亮晶莹的溪水从石墩旁流过。我每天上学从永贞桥走过,总能看到勤劳的妇人们在石墩旁洗涤衣裳。她们一边干活一边聊天,一会儿揉搓衣服,一会儿把衣服放在石墩上面,用捶衣棒翻来覆去地捶打着,打得水花四溅,棒槌声乒乒乓乓,别有一番好景致!

每当夜幕降临,人们三五成群聚集在桥面上,一边观看周边星星点点的渔火,一边谈天说地,讲古论今,好不惬意。我有时也会去凑个热闹,带上渔具——在“丝箍”上缠绕几十米钓鱼丝线,线的尾端绑一粒铅坠,鱼钩串上蚯蚓,然后使劲掷入溪中,手握“丝箍”揪住线,全神贯注地等待鱼儿上钩,享受着钓鱼的乐趣。

那时候的溪水洁净、明亮、诱人,它像面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和溪畔的花草绿树,一切美不胜收,让人仿佛走进画卷之中。站在永贞桥上俯瞰,溪水清澈见底,成群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时而昂头吐出水泡,水中荡起一圈圈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炎热的夏天,我和小伙伴们常到诗溪游泳、戏水。我们有时候会屏住呼吸潜入水里,睁开双眼看着鱼儿在身边穿梭游弋,漂亮的沙螺垂手可得。我每次去诗溪,总会在裤腰上系个小布袋,顺便捡一袋沙螺带回家美餐一顿。

到了雨季,一逢暴雨溪水就猛涨起来,变得不那么温顺;要是山洪暴发了,溪水的脾气也会变得非常暴躁,汹涌的洪水咆哮如雷,滚滚波涛奔腾直下,让人望而生畏。

故乡出产各种水果,有番石榴、香蕉、桃子、柑橘、龙眼、荔枝……最驰名的水果是龙眼,因为龙眼的品种多、品质好、名气大,南安市曾荣获“中国龙眼之乡”的称号。邻居有棵龙眼树,树型高大挺拔,年年开花结果,大年果多小年果少。平时,我和小伙伴们常到那里玩耍,爬到树上捕捉一种叫做“龙眼鸡”的漂亮飞虫。龙眼成熟了,我们就是龙眼树的“常客”,到那儿“偷”龙眼吃。几十年过去了,这棵龙眼树依然矗立在那里,虽然它已由中老年步入耄耋之年,没有了昔日的挺拔茂盛,但仍是每年照样在开花结果。

改革开放后,人们开始大量种植龙眼树,有的种在房前屋后,有的种在田间路旁,有的成片种植在山坡上,绿油油的龙眼树随处可见。每年农历的七月八月是龙眼成熟的季节,圆圆的果实,黄褐色的外皮,一串串挂满枝头,沉甸甸地压弯了枝条。摘一颗剥掉外皮,露出白如凝脂的果肉,吃到嘴里香甜可口,让人越吃越想吃。到了龙眼收获的时节,只要你来到我的故乡,好客的乡亲们准会摘下最好的龙眼,让你吃个够。

历史上的家乡饱经沧桑。据闽南褚氏族谱记载:褚厝的褚氏是褚遂良的后代,由浙江钱塘入闽居南安蓬岛。明朝嘉靖四十年(1561年),是年永春大饥荒,族人褚铎参加了永春蓬壶吕尚四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并成为该农民起义军的三大将领之一。义军曾发展至三万多人,后来因时局剧变,起义失败,义军首领吕尚四阵亡,褚铎被俘后被杀,褚氏族人面临险境,里务难当,为避祸逃荒,于是举族外迁。其中迁移至南安汤边(即今之南安码头褚厝)的褚氏繁衍至今,家乡常住人口五百多人,侨居海外的有一千多人。

以前,故乡交通闭塞,人们主要以农耕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贫穷日子。有的乡亲因生活贫困,在家走投无路,只好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去东南亚岛国谋生。人们把出国谋生叫做“过番”,亲昵地称呼“过番”的人为“番客”。虽然“番客”身居异国他乡,但心中挂念着家中父老乡亲,一封封家书,一笔笔汇款单,一份份异国风味的食物及其他居家礼品,源源不断的送至家乡亲人手中。在六十年代初期,遇到自然灾害,到处闹饥荒。我记得有位“番客”叫褚添丁,他从国外运回来好多面粉、食油,分给乡亲们,接济大家的生活。当时乡亲们拎着瓶提着桶兴高采烈去领取食油和面粉,那动人的场面至今不能忘怀!更有不少“番客”念念不忘回报故乡,不仅经常携礼回乡探望,而且出资出力建设家乡。筑桥修路、建医院、办学校……到处都留下他们的心血和贡献。

离开故乡四十九年了,每当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总会情不自禁回忆起故乡的一些人和事儿。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感慨万千。眼前的诗溪变了样,溪水变得浑浊不堪,再也没有昔日那样的清澈见底,何时才能恢复往日的洁净?曾经在田野里一起干活的某叔、某婶、某伯大多已离我们而去了,心中留下的是对他们深切的怀念!儿时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也都家业有成,同我一样青丝已去,白发染头,当爷爷享天伦之乐了。脑海中不时浮现孩提时代的趣事:抓知了、捕麻雀、堵烟窗……

故乡那些我熟悉的、可以如数家珍的一草一木、沟沟坎坎,标志物已不复存在,有的已变了模样,仍然可见的是几座历尽沧桑而尚未拆除的破旧老房子,还有当年干活到过的大坑、东山、塔仔、垄底、后寮、东门池……那些熟悉的地名仍旧没有变。如今,展现在人们眼前的褚厝是一个安乐祥和的村落,村民勤劳淳朴,团结和谐、热情友善,邻里和睦。乡村旧貌换新颜,新房,新路、电通、水通。乡间路上的汽车、摩托车川流不息。乡亲们精神爽朗,谈笑风生,从中就能看出大家过上了幸福生活。

年少不觉故乡好,年老方知乡愁长。

褚厝,我可爱的故乡!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出生在这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