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摇青说说(没事摇一摇的说说)

2022-10-21 16:53 作者:光明网 围观:

植根沃野千百载,农业文化正葳蕤,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摇青说说(没事摇一摇的说说)1

【保护历史遗存,坚定文化自信①】

开栏的话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来到三苏祠,又一次就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殷切嘱托。

文化如水,润泽万物。中华文明如浩荡长河奔涌流淌,淘洗出无数或有形或无形的文化遗产,成为承载民族记忆、彰显文明魅力、诉说先民智慧的宝贵载体;对它们的保护、传承、活态利用,也成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重要工作。从今日起,光明视野版开设“保护历史遗存,坚定文化自信”专栏,与您共同感受这些文化珍宝的无穷魅力,倾听它们背后的动人故事。

首期,让我们从农业文化遗产开始。今年5月20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18项,数量居世界首位。成功申遗后,这些宝贵遗产如何留根铸魂、造福百姓,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持续释放文化魅力?让我们共同关注。

福建省安溪县感德镇槐川村,工人在分拣铁观音茶叶。新华社发

“东方树叶”耀世界

讲述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副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李先德

不久前,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我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副主席,一路走来,感慨良多。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具有独特性和全球重要性,达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全部五项标准。当地依靠茶叶产业发展,实现了从“最大的国定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的蝶变。整个茶文化系统包括丰富多样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特点。独特的制作技艺,逐渐完备的种子基因库,彰显了当地种植技术的专业性。斗茶、茶王赛、“茶叙外交”等茶文化积淀深厚。此外,安溪茶园苍翠秀丽,游人如织,风土人情引人入胜。

三年多来,我几乎参与了安溪铁观音申遗的所有重大活动,当地政府官员、大师名匠和普通茶农都让我印象深刻,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让神奇的“东方树叶”闪耀世界。

2019年9月,我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前往安溪进行实地考察。铁观音始祖魏荫的第九代传人魏月德大师一路陪同。为了更好地展现安溪铁观音的独特之处,他在我们沿路走过的地方随手摘下一片茶叶,随后,用力地在手上拍打。不久,茶叶馥郁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这背后的原理与安溪铁观音制作的一道工序——“摇青”有异曲同工之妙。安溪铁观音自古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的美誉,正是得益于“摇青”这一精湛工艺。

我曾十几次前往安溪考察,每一次,都能学到新的东西。无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叶都是国人生活的必需品,我逐渐感悟到,茶文化的核心在于人与自然的联系、人和土地的情感、人对文化的敬畏之情。

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应当平衡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我期待,当联合国粮农组织回访时,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依然能够保留文化内核,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环境质量也越来越好。

游牧文化润草原

讲述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文化产业研究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 高泽远

每年6月,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北部草原,当地牧民都会开始一年一度的大迁徙。牧民们几家结伴同行,牛羊成群,浩浩荡荡。在夏营地放牧点,为了防止踩踏草地,牧民们每年都在不同的地方搭建蒙古包。夏至过后,牧民们开始剪羊毛、硝制牛皮制作各种生产用品。盛夏的草原上,祭敖包、那达慕活动频繁举办,游客慕名而来。中秋前后,牧民赶着畜群回到大兴安岭南坡的定居点安度冬春。寒暑往来,世代不息。

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体,农林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复合生产体系,承载了牧民千百年来积淀的生存哲学、生态文化选择。在这方天地中,人畜草平衡的自然法则孕育出古老而独特的草原游牧文化,牧民独有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文化特质等,时刻体现着崇尚天意、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活理念。

而今,即使牧民穿上了运动鞋,开上了吉普车,用上了手机,一年一度的游牧转场仍是牧民与这片草原发自内心的约定。

年过八旬的老牧民哈木尔嘱咐90后的孙子莫日根图:迁徙转场时不能着急、注意让牲畜少出汗、多在水草丰美处休息……游牧知识通过老人朴实的话语得到了传承。

在转场时,莫日根图路过了管护站,根据要求出示了放牧证和车辆通行证。为保持人畜草平衡,阿鲁科尔沁旗要求牧民上报自家草场面积,计算确定参与迁徙的牛羊数,再根据草场长势决定游牧的线路和时间。为了加强对游牧区的保护,夏营地放牧点建筑必须为临时可移动式蒙古包,不能对草地产生永久性破坏;对夏营地实行阶段性封闭管理,在封闭期内,除执行公务外,禁止一切社会车辆进入。同时,良种引进、提纯复壮等现代畜牧业生产技术的运用,逐渐破除了传统游牧业对于自然的过度依赖。

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当地发展生态旅游打出了金字招牌。现在,休闲旅游度假基地、牧歌乡村旅游示范带等一批项目正在草原上“蓬勃生长”,让游客充分感受草原游牧文化的独特魅力。

“梯田生金”富山民

讲述人: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 贺献林

5月20日,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有了亮丽新名片——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名梯田保护者、申遗人,从而立之年到年近花甲,我将20多年的岁月许给了这片梯田。申遗成功那一刻,我热泪盈眶,感到所有的苦和累都值了。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 光明图片

涉县旱作梯田始于元初,兴于明清。元代以来,先人为躲避战乱,来到当时交通闭塞的太行深山区,开山凿石,建起了广袤梯田,留下了被称作“中国第二个长城”的人间奇迹。

1996年8月,一场暴雨过后,时任涉县农业局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的我来到受灾严重的刘家村。从山顶到山谷,近千米梯田被冲毁,形成一道洪沟。为排除险情,我和村干部一起上山寻找“洪雨管涌点”。满目狼藉、山高岩滑,向前几乎没有路,我们手脚并用才爬上去,人人都成了“泥猴儿”。经过3个多小时跋涉,终于找到了管涌点,并冒着生命危险堵疏排除了险情。

群众赖以生存的梯田,咋能说毁就毁了?我筹措资金,组织群众修砌加固被水冲毁的石堰,冒着严寒整整修了一个冬天。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先辈的“悬空拱券镶嵌”式石堰修复技术、花椒树生物埂等智慧,深深认识到梯田系统的珍贵。

怎么真正保护梯田?我意识到,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农民始终不弃耕。为此,我们引进优良谷种、推广地膜小麦、地膜蔬菜等技术,提高群众耕种梯田的积极性,让他们有钱赚,也有动力保护好世代传承的梯田。

2014年,在多方努力下,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有了第一张“金字招牌”——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紧接着,我们又走上了世界申遗路。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我们联合河北农大等高校一次次申报,终于在2022年申报成功。

2017年,我倡议成立了涉县旱作梯田保护与利用协会,如今已发展到120余人。2019年,我又牵头成立了王金庄农民种子银行,保存了上百个老种子资源,向村民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并联合当地电商提供销售渠道。眼下,我们还要做好多事:帮乡亲们开阔眼界,树立大发展格局;发展特色农产品;发展农业特色旅游……这些路子走通了,梯田一定会更美,乡村一定更有活力!

桑基鱼塘展新颜

讲述人: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人大主席 杨建中

我生长的村落——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位于桑基鱼塘核心区块。小时候,我经常跟着母亲在基面上种桑喂蚕,将蚕蛹和蚕沙倒进塘里喂鱼,等各种腐殖质和鱼粪沉聚到塘底变成淤泥,再铲起来给桑树施肥。那时只觉得干农活辛苦,长大后才知道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

俯瞰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的桑基鱼塘核心地块。 张斌摄/光明图片

穿越2500年,桑基鱼塘成了农业生态活化石,更是当地农业发展的一张“金名片”。20世纪90年代,桑基鱼塘也经历了低谷。那时,有的农户长期在外经商、打工,桑基鱼塘一下子冷清了,桑地、塘埂坍塌,桑树老化,缺枝严重,鱼塘埂低,塘底淤泥不断增多……虽然“鱼塘像盘子,塘埂像筷子”的传统风貌还在,但功能已经退化,产出率很低。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14年,桑基鱼塘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给了我们恢复其历史风貌的信心。趁着这股热乎劲,当地政府一边大力保护和修整桑基鱼塘,一边着手将这张“金名片”推向世界,我也有幸参与了“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工作。那段时间,我们吃住在村里,白天走访农户、取证拍照,晚上忙着整理材料、归档保存,梳理了近10万字的文字资料。桑基鱼塘日渐恢复活力,我也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桑基鱼塘研究的“土专家”。

2017年,桑基鱼塘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喜讯传来,人们更加重视老祖宗传下来的这笔宝贵遗产,一河之隔的荻港古村落也跟着火了起来。和孚镇以乡村文化体验和历史文化展示为重点开发方向,按照农事季节安排各种农事体验活动,开办“渔文化节”。不少漂在外地的人回到了村里创业,这片土地越来越兴旺美好了。

如今,我还会时常去荻港村,领略一番桑茂、蚕盛、鱼旺的桑基鱼塘千年美景。这美景啊,永远看不够!

一站式体验农林牧

讲述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农业专家、迭部县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 闫国庆

甘肃甘南州迭部县益哇镇扎尕那村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平均海拔近3000米。这里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森林文化交织融合,造就了特殊的农业文化——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千百年来,村民们在较平坦的土地上种庄稼,到半山的草场牧牛羊,闲暇时进山樵采。农林牧复合系统保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农田、河流、民居与森林、草地相映成趣,形成别具韵味的田园生活空间。

2012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支持下,迭部县开始了申遗工作。次年5月,“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入选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7年11月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申遗期间,迭部县出台了《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管理办法》,编制了《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并将遗产地的发展规划纳入县域经济重点项目建设。

随着扎尕那知名度的提高,旅游业也发展起来了。到了这里,游客们能够一站式体验农林牧的不同特色,尽享自然乐趣。现在,当地的农家乐由2012年的6家发展到2021年的169家,来迭部县旅游的游客达到了108.54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2亿元。

藏族朋友桑杰是扎尕那旅游发展的受益者。他看到商机,把家里新建的二层楼改造成有20个床位的客房,灶房腾出来让游客自己做饭。开业后,客房天天爆满,3个月收入就超过了3万元。“日子越来越美啦!这提醒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扎尕那。”桑杰喜滋滋地说。

2017年、2021年,迭部蕨麻猪肉和羊肚菌接连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绿色产品认证。品牌效应的形成,让当地群众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迭部县还出台办法,将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农牧民自觉参与生态保护。在大家的呵护下,扎尕那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陈晨、高建进、王潇、耿建扩、陈元秋、陆健、宋喜群、王冰雅、王斯敏光明日报通讯员 徐梦玲、周金立、张斌、谢尚国、魏子航)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3日 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摇青说说(没事摇一摇的说说)2

武夷岩茶是一款很有魅力的茶,新茶友接受它的香气和滋味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但是老茶客们对它可是真爱。武夷岩茶中,肉桂是比较有特色的一款茶。武夷山人常说的一句话是“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肉桂茶有一种独特的辛香的味道,类似于调料中的桂皮,所以得了个肉桂的名字。肉桂也因为生长地域不同,制作工艺有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味道,其中有花香、奶油香、桂皮香和果香。果香肉桂也是肉桂中比较难得的种类,今天就让叶掌柜带大家了解一下武夷山的果香肉桂。

肉桂是茶叶名也是茶树品种名,茶树生长在武夷山岩石的缝隙当中,武夷山的地质呈酸性,矿物质含量丰富,茶树的根系深入到地下,吸收了烂石砾壤中丰富的营养,这些营养被输送到枝叶当中,肉桂的鲜叶当中也饱含着丰富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当中含有种类较多数量也较多的芳香物质。内含物质丰富的鲜叶,经过精致的加工工艺,使得武夷山肉桂茶有着沁人心脾的果香。

目前肉桂也是武夷山主要生产的品种之一,茶树的栽培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经过茶叶专家们不断的摸索,肉桂的制作工艺已经纯熟。武夷山的肉桂栽培采用的都是无性繁殖技术,所谓无性繁殖就是扦插,用扦插这种方法来种植茶树可以保证所有的茶树都品质一致。茶树只会在不同的种植区域呈现出比较细微的差异。特定区域的所采制的肉桂茶,果香味会明显优于其他产地的肉桂茶,称为果香肉桂。

果香肉桂的采摘时间在每年的五月上旬,采摘鲜叶时非常有讲究,雨天不采,阴天不采,晴天有露水也不采,只在晴天无云的上午进行采摘。在新稍的顶叶长开到一半的时候开始采摘,采摘的时候采二或三叶,要求有一定的成熟度,这样鲜叶中的养分才够充足,制成成茶之后香气才更馥郁,滋味才更丰富。

在果香肉桂的制作过程中,萎调是形成茶叶香气基础的一个过程,这在果香肉桂的制作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一步。摇青更是果香肉桂的关键程序,决定了果香肉桂最终的品质。

人们常说药不能多吃,但茶可以常喝。茶在中医里来说是药食同源的一种食材(茶可以饮用也可以做菜)和饮料,很多药方中含有茶,茶在养生方面的应用也很广泛。果香肉桂的茶性比较温热,对于畏寒怕冷的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日常饮料,它能够通过温暖脾胃,把热量逐渐传到全身,然后加快人体的血液循环,有着补脾益气的作用。从果香肉桂绿褐色的颜色来说,在五行中是属土的,人体当中脾这个器官也是属土的,所以常喝果香肉桂可以对脾这个器官起到很好的养护作用。

很多新茶客表示,自己的脾胃比较虚弱,又不想吃药,想通过喝茶来调节一下,但是又喝不惯武夷岩茶的硬朗味道。那么就可以尝试先从果香肉桂开始喝起,果香肉桂的香气比较香甜,口感也很清新醇厚,有养护脾胃需求的朋友可以多喝一点,效果很明显哦。

摇青说说(没事摇一摇的说说)3

说起爱茶

广东人必然占有一席之地

无论是随处可见的茶楼

闻名全国的早茶文化

还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一套茶具

无一不是广东人爱茶的证明

饮茶早已“刻在了广东人的DNA里”

广东茶自古闻名遐迩

据《广东新语》记载

广东种茶自唐始

唐代曹松把茶种移植到南海西樵山

便拉开了广东茶文化的序幕

广东茶究竟有多好喝?

下面几款被列为广东名优产品的茶叶

告诉你答案!

01.凤凰单丛茶:茶中香水

如果你是新式茶饮的爱好者,一定听过“鸭屎香”这个独特的名字,因奇特名称“出圈”的它,属于凤凰单丛茶中的一个品系。

凤凰单丛茶产于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它的成品茶具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大特点,被誉为“茶中香水”。2010年,凤凰单丛茶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凤凰镇拥有悠久的茶叶栽培历史,据《潮州市志》记载,潮州产茶有着近500年历史。清朝同治、光绪年间(1875-1908年),茶农开始将茶树单株培育、采摘、制茶、售卖。单丛,也由此得名。

凤凰单丛茶种植于凤凰镇内的凤凰山脉,近1500米的高海拔,让东南炎热的气息就此“止步”。寒风不来,暑气不侵。正是这独特的水土环境,造就了潮汕人的茶中至宝。潮汕人冲泡工夫茶时尤其喜爱用凤凰单丛茶。

1995年,凤凰镇被评为“中国乌龙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2003年被定为“中科院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广东省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至2021年,凤凰单丛茶的种植面积达19.3万亩,茶叶总产量2.4万吨,产值超过35亿元,成为潮州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02.新岗红茶:香甜味醇

产于肇庆市怀集县洽水镇的新岗红茶,属全发酵红茶。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新岗红茶具有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2018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新岗红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新岗红茶种植历史悠久,其种植基地坐落于怀集县洽水镇。相传几百年前,洽水镇(清代称萝岗堡)北部有个自然村叫茶岩村,由于村的四周都是崇山峻岭,长满了野生山茶,当地人就以种茶营生,选优良茶树栽培改良,并把这块赖以生存的地方叫“茶岩村”。久而久之,茶岩村就流传下来种茶营生的传统。

新岗红茶的制作汲取了中国传统工夫红茶的精华,并加以改进。其工艺流程是:日光萎凋、室内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室内萎凋没有采用传统的萎凋槽萎凋,而是采用凉青架薄摊萎凋,使萎凋叶更加均匀,萎凋程度一致。发酵也没有采用发酵槽,而是采用竹筐发酵,有利于监测其发酵程度。由于以上两个工艺的改进,新岗红茶比中国传统的工夫红茶品质更好,香气独特。

近年来,新岗红茶已形成品牌,产品经精心设计包装,成为当地人节假日送礼的佳品,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03.马图绿茶:高岭之茶

“高山云雾出名茶”,马图绿茶便是“出生”于高海拔的典型代表。

马图绿茶孕育在丰顺县龙岗镇马图村,种植绿茶已有五百年的历史。这里四面群峰连绵,山上常年云雾缭绕,百米以外难于看清景物,特别是在农历4-9月,每天日照仅有4-5小时,日夜温差大,冬季霜冻来得早,夏天高温来得迟,造就了茶树良好的生产环境。

马图绿茶是梅州市八大名茶之一,主要品种为“小叶乌龙”(旧称“小叶黄细茶”),其经精制茶叶,外观小巧玲珑,色泽银白,香气扑鼻沁腑,泡用饮酌口感香、甘、滑、柔、纯

目前,马山公司已建成4300亩生态茶叶基地,荣获“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认定,“马图绿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得“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等四十余项荣誉称号。

04.蕉岭绿茶:养生秘宝

酷暑难耐,眼下正值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一杯解暑养生的茶可谓是“续命”的良方,蕉岭绿茶是你的不二之选。

梅州是广东省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绿茶之都,蕉岭绿茶就产于梅州的蕉岭县。2016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蕉岭绿茶实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蕉岭县种植蕉岭绿茶具有约300多年的悠久历史,民国30年(1941年)《镇平县志》就有了明确的蕉岭绿茶种植记载。蕉岭绿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润,汤色嫩绿略带微黄,香气馥郁,含有特殊的山韵风味,滋味浓醇鲜爽,回甘持久,深受群众喜爱。

含硒量丰富则是蕉岭绿茶又一重要特点。硒,被科学家称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防癌之王”,由于硒的高抗氧化作用,适量补充能防止器官老化与病变,延缓衰老,增强免疫,抵御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应补充200μg硒,可有效预防多种疾病的高发。经研究发现,蕉岭绿茶含硒,且含量在0.025mg/kg以上。这个研究成果,初步回答了蕉岭县群众的长寿之谜。富硒的蕉岭绿茶已成为蕉岭县的一张名片。

蕉岭水土富硒,蕉岭绿茶多次获得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广东岭南特色食品等称号。2016年“蕉岭绿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成功申报,对促进梅州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特色化、产业化和规模化,能够积极拉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产品增质、产业升级,是推动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05.西岩乌龙茶:山韵悠长

谈起保健功能,就不得不说说这款纯天然“绿色饮品”——西岩乌龙茶,常饮能提神益思,降低胆固醇,养生延寿

西岩乌龙茶属乌龙茶类,属半发酵茶,产于粤东梅州市大埔县枫朗镇辖区,2017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西岩乌龙茶是有机茶类,它的品质特性具有香、甘、清、滑、醇五大特点。其内质具有天然花蜜香和特殊“高山韵味”,清香持久,浓醇鲜爽,回甘持久,汤色橙黄明亮,极耐冲泡,几十泡甚至二、三十泡而色香味犹存等特点。

西岩乌龙茶生产基地西岩茶场创办于1958年,生产基地自然条件优越,无污染,拥有优质茶园基地达2.5万亩,大部分茶园分布在海拔1000米的西岩山麓,常年云雾缭绕,犹如仙境,昼夜温差大,土壤属微酸性红土壤,土层深厚、疏松、肥沃。茶园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是高山种植有机茶生长的最佳原生态环境。

西岩乌龙茶只采摘清明节前后的茶青,它的制作工艺流程分初制加工和精制加工两个工艺流程。初制工艺流程为:采摘—晒青—做青(摇青)—杀青(炒青)—揉捻—烘干干燥六个工序。晒青:在光温产生酶促转化;做青:交替进行;烘干:在中温下慢速至足干。因此,晒青、做青、烘干是西岩乌龙茶香气形成的关键环节。精加工分为:毛茶、筛分、风选、拣梗、复焙、包装等环节。

2017年,梅州市大埔县枫朗镇辖区8个生产西岩乌龙茶专业村,茶叶产供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有3家,总种植面积达25000多亩,年产量达1600吨,产值达2.8亿元。

06.沿溪山白毛尖:香高味醇

20世纪40年代初期,中山大学农学院罗溥鍒教授在乐昌九峰山一带发现了一种嫩梢密披茸毛的白毛野生茶,后经广东省茶叶科学研究所从乐昌白毛茶群体中选育的一种高香型单株无性繁植系,经过系列研究发现,该品种具有早芽、高产、抗性好、适制性广、高香优质等特点,芽叶内含物丰富,适制多种高档名优茶,茶香突出,品种优异,经济价值高。

1965年乐昌白毛茶被列为全国首批茶树良种之一,向全国推广,福建、湖南、江西、四川、安徽等省均有引种。1985年3月经原农牧渔业部批准,乐昌白毛茶被认定为全国茶树良种

乐昌白毛茶依据树型和叶部形态可分为大叶白毛、尖叶白毛、中叶白毛三个品种,特别是当地用来制白毫银针,香高味醇,品质独具一格,为名贵佳品。

沿溪山白毛(尖)茶的产地在乐昌市大源、九峰、两江、庆云等镇,西临武江,北至田头水,属南岭山脉。平均海拔600米,空气清新、山高林茂,无工业和生活污染,森林覆盖率90%以上。土壤以红、黄土壤为主,植被茂密,泉水涌流,蒸汽上升,云雾缭绕,四时不绝,非常适宜茶树生长,有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的积累和芳香物质的合成。

如今,乐昌白毛尖系列产品茶保持原有白毛茶的特点,通过传统制茶工艺与现代制茶科学技术的结合,使白毛尖独具特色。其外形肥壮,茸毫披露,汤色清澈,叶底明亮,茶香高雅,滋味醇爽,回甘味强,饮用观赏均为极品。乐昌白毛尖属绿茶类,采用绿茶最原始朴素的制茶工艺制作而成,其工艺包括摊青、杀青、揉捻、烘干。

编辑:刘桢

相关文章